DBJ/T13-357-2021 福建省应急建筑安全技术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

DBJ/T13-357-2021 福建省应急建筑安全技术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6.5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36779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13-357-2021 福建省应急建筑安全技术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

筑内的电子显示屏、应急广播和无线局域网、信息公告栏等,及 时发布疏散安置工作部署动态、政策信息、生活信息和抗震救灾 知识等内容。

8.5.11灾时使用的给排水管道、构筑物等均应安装到

.5.灭时使用的给排水官道、构巩物等均应安装到位,平时 不使用的贮水池(箱)和应急厕所、淋浴间、盟洗室等给排水支 管可暂不安装,但应在相应区域预留好管道接口,并应有可靠的 技术措施,保证能在1日内完成安装和调试。平时不使用的淋浴 器和加热设备可暂不安装,但应预留管道接口和固定设备的预 埋件。

8.5.12供平时使用的生活水池(箱)可兼作灾时贮水池(箱)

但应具备在1日内完成系统转换及充水的措施。 8.5.13对应急建筑内的食物、饮用水源等卫生情况进行定期监 测、检查公路工程粉煤灰路堤施工工艺及方法,对应急建筑外的饮用水源及生活污水定时进行消毒处 理,生活污水密闭并设通气设施。水果、蔬菜类生食食品应洗净 或消毒。

8.5.14供平时使用的化粪池可兼作应急用生活污水集水池,但

员、应急建筑所有权人或管理使用单位负责人等组成,负责统一 指挥、管理受灾群众疏散安置工作,设立办公地点并设协调联络 组、人员疏散组、医疗防疫组、治安保卫组、后勤保障组、宣传 教育组等职能工作组,明确职责

8.5.17应急建筑应做好应急启用期间的基本生活设施保障工 作,优先为孤儿、孤老、孤残人员及需要帮助的特殊人员提供生 活保障和住宿设施等

8.5.17应急建筑应做好应急启用期间的基本生活设施保随

储备点、洗衣间和熟热食品加工间等,随时检查物资储存情况 避免物资受潮、霉变等,注意防火、防盗。

物资供应量,并对应急建筑储备的生活物资、医疗物资分类并登 记造册,每日进行数量清点、核对;由专人负责维持物资发放秩

序、监督物资发放,确保优先为需要帮助的特殊人员提供食品、 药品等物资

1维护秩序,利用应急建筑监控设施,对场内治安情况进 行实时监控,及时分散密集人群,化解矛盾纠纷。 2对场内重点目标,如指挥部、物资储备点、临时性金融 营业网点、供电设施等进行安全防范。 3开展应急建筑场所及周边区域治安巡逻,防范治安案件 和刑事案件的发生。 4对应急建筑用火、用电情况进行火灾隐惠排查及处置, 规范配备灭火器设置

8.6.1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可结束应急建筑运行: 1 应急建筑因安全原因不适宜继续安置居民。 2受灾群众进行了易地妥善安置或不再需要本应急建筑的 安置。 3政府宣布应急期结束

应急建筑疏散安置指挥部依据指令,向应急建筑内应急隔 离、安置、避难的受灾群众通知应急场所隔离、安置、避难结 束,告知应急建筑关闭时间、撤离准备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当应急建筑受到安全威胁,不适宜继续安置受灾群众时,应

急建筑疏散安置指挥部在应急管理部门指挥下或自主组织应急建 筑内的受灾群众向安全地带转移,并向上级政府报告转移的所在 位置及情况,请求支援

8.6.4长期性转移安置

当应急安置工作基本结束,仍有受灾群众需要继续安置时, 应急建筑疏散安置指挥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向上级政府申请, 组织应急建筑内的受灾群众进行异地安置

8.6. 5 善后工作

1应急建筑内安置的受灾群众撤离后,应急建筑疏散安置 指挥部组织有关人员检查、收集、清点、归还安置物资、设施、 设备及器材。 2应急建筑所有权人或管理使用单位,应编制并提出应急 建筑恢复修方案,报告所在地人民政府。 3应急功能转换完成移交

应急建筑场所标志设计应当美观大方、经久实用,图形符号 如附表1,可将所示图形结合应急建筑、场所实际情况设计。新 建筑物、场所按照本标准给出的标志牌样式,结合实际情况 设计。

应急建筑场所的统一标志由应急隔离、安置、避难场所图形 符号和本隔离、安置、避难场所汉语名称及英语名称组成,为应 急建筑或场所标志牌不可缺少内容

三、组合标志 组合标志是统一标志基础上增添有关隔离、安置、避难场所 文字说明的标志。可设在应急建筑场所各入口的显著位置,说明 本场所功能区规划图、疏散道路图、注意事项、应急隔离、安 置、避难知识等内容。 四、场所内道路指示标志 应急建筑场所内外指示标牌可采取立杆式标牌,地表上标牌 高度1.0m,横宽0.67m(其中尖端长度0.07m),纵宽0.2m。 五、场所周边道路指示标志 应急建筑场所周边道路指示标志用于在周边道路上指示位置 及距离。 六、标志设置要求 1应急建筑场所周边主干道、路口应设置周边道路指示 标志。 2应急建筑场所出入口应设置应急建筑场所组合标志或统 48

一标志,并要设置标有文字说明的应急建筑场所平面图和周边居 民疏散线路图。 3应急建筑场所内主要通道路口应设置应急设施的道路指 示标志。 4应急建筑场所内各类配套设施及设备应设置明显的标志 及简易的使用说明

附表1常用应急、避难基本图形符号

附录B应急转换设施设备表

附录B应急转换设施设备表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 《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GB3124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11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 1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13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 14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 5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 16 《建筑物电子信息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 17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 18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 19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20 《传染病医院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686 21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 22 《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0849 23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 24 《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GB51143

25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 26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51309 27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 28 《拆装式轻钢结构活动房》GB/T29740 29 《应急临时安置房防雷技术规范》GB/T34291 30 《洪泛区和蓄滞洪区建筑工程技术标准》GB/T50181 31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 32 《钢结构加固设计标准》GB/T51367 33 《建筑抗震加固建设标准》建标158 34 《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建标180 35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 36 《既有建筑地基可靠性鉴定标准》JGJ/T404 37 《钢结构模块建筑技术规程》T/CECS507 38 《箱式钢结构集成模块建筑技术规程》T/CECS641 39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设计标准》DBJ/T13一273 40 《福建省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医院建设技术标准》DBJ/T 13一327 41 《医学隔离观察临时设施设计导则(试行)》过卫办规划函 (2021)261号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福建省应急建筑安全技术标准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一357一202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6055一2021

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1/113一357一202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6055一2021

总则: 60 基本规定 66 3.1 一般规定· 66 3.2 设防要求 70 3. 3 工程验收规定 74 3.4 应急保障· 75 规划设计:: 76 4.1 责任区划分… 76 4.2 规划选址 76 既有建筑应急改造 77 5.1 般规定· 77 5.2 既有建筑结构应急安全能力鉴定评估 77 5.4 建筑应急改造设计 78 5.5 结构应急改造设计 79 5.6 建筑设备应急改造设计 79 新建应急建筑· 84 6.1 一般规定· 84 6.2 应急场地与交通设计 84 6.3 建筑应急设计 85 6.4 结构应急安全设计 85 新建临时应急建筑 86 7.1 一般规定 86 7.2新建临时应急建筑选址与规划 86 运维管理· 88 82 专项功能验 88

总则 60 基本规定 66 3.1 一般规定· 66 3.2 设防要求 70 3.3工程验收规定 74 3.4 应急保障· 75 规划设计:: 76 4.1 责任区划分……· 76 4.2 规划选址 76 既有建筑应急改造 77 5.1 般规定: 77 5.2 既有建筑结构应急安全能力鉴定评估 77 5.4 建筑应急改造设计 78 5.5 结构应急改造设计 79 5.6 建筑设备应急改造设计 79 新建应急建筑· 84 6.1 一般规定· 84 6.2应急场地与交通设计 84 6.3 建筑应急设计 85 6.4 结构应急安全设计 85 新建临时应急建筑.· 86 7. 1 一般规定 86 7.2新建临时应急建筑选址与规划 86 运维管理 88 8.2专项功能验收认定 88

0.1本条阐明本地方标准编制的

些建筑物。 本标准的编制实施,可进一步加快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急建 筑的规划建设,提高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急保障能力,提高保障 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的能力。 应急建筑的规划建设,是我们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很重 要的环节,可以大大提高国家公共服务能力和现代治理能力,而 且应急建筑所提供的应急保障及底护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最终 直接影响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0.2本条阐明指定本地方标准的适用范围

的不同灾害标准和不同应急阶段要求,不同级别服务范围的人口 数量及分布、应急资源和安全评估情况,不同灾害影响规模下和 不同应急阶段根据责任区预估的破坏情况所确定的隔离、安置、 避难规模和防灾要求等。

3.1.3为了便于统一管理与使用应急建筑,本条对应急建筑从 三方面进行分类。首先按建筑的建设年限进行分类,是为了便于 应急建筑的规划建设,从统筹规划与管理使用应急建筑的角度 上,尽量规划利用既有建筑;规划中既有应急建筑面积不足时, 新建建筑应规划应急使用的功能;对于灾害发生了应急建筑不足 需要新建的应急建筑都是新建临时应急建筑。本标准就是按照这 个分类方法来划分章节,就是为了便于管理使用。 按建筑功能划分便于应急建筑的建筑规划与设计,把应急医 疗(医学隔离、紧急救护、护理治疗)、物资库、人防工程的建 筑规划与设计引向既有的建设标准,本标准专注于宿住类建筑的 安全。 按应急建筑的使用时间划分是为应急建筑使用时配建相应的 应急功能房屋建筑面积与应急设施,便于建筑设备各专业预留应 急使用容量的规划与设计

3.1.4本条规定了应急建筑与上位规划和周边设施的关系。

急建筑应与城乡规划建设、经济发展相协调,兼顾应急交通、供 电、供水、医疗卫生救护、物资储备等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布局淮南天水水泥厂办公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合理安排应急建筑与应急道路,配置应急保障基础设施。依据各 类防灾规划的要求,与公园、绿地、广场、室内场馆等建设相结 合,统筹考虑应急建筑的建设

3.1.5应急建筑应急设施的配置与其最长开放时间关系密切,

表1不同阶段常见灾害应对的时间

3.1.6本条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规定了各类应急建筑白

敦,往往需要每人单独一个房间完成隔离。 应该把应急医学隔离纳入应急医疗建筑,其规划与设计尚应 安照医疗建筑的现行建设标准执行。 2应急建筑责任区范围设上限是考虑应急建筑的责任区宜 与城乡的行政管理划分相协调,范围内人口规模不宜太大,便于 平时、应急蔬散时和隔离、安置、避难时的管理。应急建筑有效 隔离、安置、避难面积设下限是为了易于进行应急建筑的应急保 章基础设施和辅助设施设置,并得到有效利用,避免浪费。 紧急、临时应急建筑(安置、避难)的人数应把责任区内常 住人口的15%作为最低控制指标,长期应急建筑(安置、避难) 的人数应把责任区内常住人口的5%作为最低控制指标。 其中作为避难的应急建筑时,有效应急面积按表格中面积的 2%指标控制。主要考虑到避难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很高、建造成 本也很高,假如遇到地震紧急避难,往往在公园、绿地等应急场 所临时避难,宿住类的应急避难建筑只能供给体力较弱的老幼等 特殊人群;(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人口年龄构成中:75岁以 上人口约占比4.0%,0~3岁人口约占比4.0%,考虑陪护人员 等因素,合计约占比12%)。 按普通人步行30分钟的行程约为2.5千米,作为应急疏散 距离。 作为应急隔离建筑时,有中、高风险区经历且需进行集中隔 离的人员,应急隔离人数比例按责任区人口的0.2%取值

GB/T 40810.2-2021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生产过程在线测量 第2部分:几何特征(形位)的在线检测与验证.pdf3.1.7本条规定了应急建筑应急转换的基本要求

1应急建筑所有权人或管理使用单位是应急转换的主体责 任单位,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建立健全应急建筑管理制度,制订应 急预案和组织应急演练的目的是为了有序、从容应对不同种类的 灾难。 2对应急建筑进行检查,并按要求维护各种设施设备,是 保证应急转换有效实施的必要措施

3只有通过应急评估的建筑才能在灾后使用。 4明确了应急结束后应做的工作,目的是满足应急建筑平 时使用功能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