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313-2022 滨海盐碱地生态化整治技术规程.pdf

DB32/T 4313-2022 滨海盐碱地生态化整治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2/T 4313-202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368095
下载资源

DB32/T 4313-2022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2/T 4313-2022 滨海盐碱地生态化整治技术规程.pdf

ICS13.080.10 CCS B 10

DB 32/T 43132022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2/T43132022

前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体原则, 4.1生态安全 4.2耕地优先 4.3因地制宜夏店矿回风井施工组织设计, 5工作流程 6准备工作. 6.1材料准备 6.2人员准备 7土壤环境调查及评估 7.1资料收集 7.2自然环境调查 7.3土壤调查 7.4水文调查 7.5土壤综合评估 3工程规划与设计 8.1一般规定 8.2工程布局与规划 8.3工程设计 9土壤改良 9.1工程脱盐 9.2结构调理 9.3改性培肥 9.4作物种植 9.5农艺管理 10监测及维护 10.1 监测 10.2效果维护 附录A(规范性) 滨海盐碱地生态化整治工作流程 附录B (规范性) 样品采集及记录方法. 附录C (规范性) 土壤调查指标测试方法..... 附录D (资料性) 地下水临界深度计算方法. 附录E (资料性) 土壤因子分级.. 附录F (资料性) 盐碱地冲洗定额. 参考文献

DB32/T4313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河海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南通市自然资源和 规划局通州湾示范区分局、如东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程知言、胡建、葛云、杨普炜、姜夏烨、杨轮凯、陈澎军、卢小慧、刘强、王 钜、楼锦花、魏文杰、孙立才、解君艳、缪源卿、韩继军

DB32/T43132022

宾海盐碱地生态化整治技术规程

本文件确立了滨海盐碱地生态化整治技术的工作流程,规定了滨海盐碱地生态化整治的总体原 工作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滨海盐碱未利用地生态化整治及产能提升,海岸带退化盐碱土地整治也可参考本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DB32/T43132022

3.2 土壤含盐量soilsaltcontent 土壤中可溶盐的总量,以每千克干土中含有可溶盐的克数表示,单位为g/kg。 3.3 生态化整治ecologicalrehabilitation 针对滨海盐碱土壤的不良物理性质、化学成分,采取一些生态友好型工程、生物及化学措施,以改 善土壤性状、去除有害成分、提升土壤肥力和提高作物产量,使障碍土壤最终成为耕地的过程。 3.4 地下水临界深度criticaldepthofgroundwater 以防止土壤盐碱化为目标,不致引起土壤盐分聚集、危害作物正常生长的地下水位最小埋深。可用 土壤最大毛管上升高度和耕作层厚度两者之和测算

土壤肥力soilfertility 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等环境条件的能力,

土壤肥力soilfertility 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等环境条件的能力

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发展,确保人与自然 利因素危害,并不断改善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促进区域生态功能提升。

制定合理的土地整治方案,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区域生产、生 和生态环境。

滨海盐碱地生态化整治分为准备工作、土壤环境调查及评估、工程规划与设计、土壤改良、监 护五个部分,具体工作流程见附录A。

DB32/T43132022

收集工作区地理位置图(含拐点坐标)、土地利用现状图、国主空间规划图和地形图(比例尺 于1:5000,坐标系统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作为底图图件,收集工作区水系图和遥感影像图等 考资料。

6. 1. 2 工具准备

调查工具包括采样工具、测绘工具、测试工具等。

6. 1. 3表格准备

表格应包括土壤、地下水采样记录表等

工作人员除具有土壤学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作物学、地球化学、第四纪地质学和水文地质学 科知识储备,并进行相应培训。

资料收集包括以下儿个方面: 一收集工作区及周边水文资料,包括地表水流量、流向和水位等;潜水埋深、流速、流向、水位、 水质、补给和排泄通道及受潮汐影响情况;主要隔水层埋深、厚度等水文地质特征。 一收集工作区历年气象资料,包括降水量、蒸发量、气温、风速、气压等要素数据。 收集工作区以往土壤调查、水文调查相关资料及成果。

7.2.1地形地貌调查

采用全球定位仪(GPS)、全站仪等测量设备获取工作区高程、四至、形状、面积等要素信息 测量应符合GB50026具体要求,绘制工作区数字化高程模型

7. 2. 2植被调查

调查工作区周边5km范围内主要农作物种类、布局、面积、产量、耕作制度及灌溉制度等信息; 通过实地植被样方调查获取工作区的主要植被类型、数量及分布。

7. 2. 3 基础设施调查

调查工作区现有沟渠、水工建筑物等基本水利设施的规模,明确工程布局形式及使用状况等;测量 现有渠、沟的深度、坡比、底宽、口宽以及承泄区水位等参数。

7. 3. 1调查对象

土壤调查对象包括表层土壤(0cm~30cm)和土壤剖面(0cm~200cm)

7.3. 2 样点布置

7.3. 2.1 布点原则

布点应遵循代表性和均匀性原则。

布点应遵循代表性和均匀性原则

7. 3. 2. 2 布点方法

DB32/T43132022

表层土样布点方法应在考虑工作区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度分布的基础上,可使用随机布点法或网格 布点法。土壤剖面调查布点应根据实际工作区土壤类型具体情况而定,应涵盖每一种土壤类型

7. 3. 2. 3 布点数量

采用网格布点法时,一般1hm²~4hm²布设1个点位,可根据土壤空间变化情况、微地形起伏变化、 土壤盐渍化变化、土壤质地、地下水变化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类型变化较大的地区应加密调查。采 用随机布点法时,可根据土壤盐渍化差异将区域分成儿个单元,每个单元随机布点,一般要求每个单元 至少布设3个点位。具体布点方法及数量应符合HJ/T166一2004第5章的规定。 土壤剖面调查中,每种土壤类型至少布设一个部面观测点。

土壤样品采集及记录方法见附录B。

7.3.4调查内容与指标

7.3.4.1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物理性质调查主要包括容重、含水率、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渗透系数、机械组成及水稳 体含量等,各指标具体检测方法见附录C。

7. 3. 4. 2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化学性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水溶性盐离子(K+、Ca2+、Nat、Mg*+、HCO、CO3、SO4、CI) 含量及总量、盐渍化类型、碱化度(ESP)、阳离子交换量、酸碱度(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 速效钾等,各指标具体检测方法见附录C。

7.3.4.3土壤剖面性状

土壤剖面性状调查主要包括土体构型(土壤层次数量、排列、厚度)、不透水层深度和厚度等,调 查方法见附录B。

7. 4. 1调查对象

水文调查对象包括为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

DB32/T43132022

地表水调查针对工作区内部及周边500m范围内的地表水系进行调查,样点布置方法应符合HJ/T91 2002中4.1.4具体规定;浅层地下水调查样点布置方法同7.3.2,尽量选择井径大、水位高的水井或建 设水文观测井。

土壤样品采集及记录方法见附录B。

.4.4调查内容与指标

7.4.4. 1一般规定

SY/T 6649-2018 油气管道管体缺陷修复技术规范地表水调查包括工作区周边主要地表水系(河流、灌溉渠道)的性质、流向和流量。地下水调 地下水埋深、地下水性质和地下水临界深度。

7.4.4. 2 地表水性质

7.4.4.3地下水埋深

有民井地区可直接进行地下水位埋深测量,其它地区可建设水文观测井进行测量。具体测量方法: 潜水出露后需静置1t以上待其稳定; 采用卷尺、测绳及电测水位仪进行测量时,应测量两次,测量间隔时间应介于2min~5min之间, 取两次水位的平均值; 当两次测量的水位误差超过±0.02m时,应重新测量; 采集水位时应记录观测井是否曾经抽水,以及是否受到附近抽水井影响。

7.4.4.4地下水性质

层地下水pH值、易溶盐离子(K+、Ca2+、Nat、Mg2+、HCO3、CO,2、SO2、CI)含量、 及给水度等参数进行检测,检测应符合DZ/T0064的具体要求。

变电站线杆加固、堵漏及钢结构防腐施工方案7.4.4.5地下水临界深度

地下水临界深度可根据土壤质地、地下水矿化度、降雨、灌溉、蒸发和农业措施等因素综合试验确 定,也可根据土壤毛管水上升高度进行估算,具体方法见附录D。

根据调查获取的壤和地下水相关参数,依据分级指标对工作区土壤盐渍化现状进行评估,评估方法 见附录E。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