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946-2022 四川省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规范.pdf

DB51/T 2946-2022 四川省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8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38247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1/T 2946-2022 四川省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规范.pdf

ICS91.120.25 CCSP 15

标 准 DB51/T 29462022

nicalspecificationforregionalseismic safetyevaluationof sichuanprovince

京建公路(唐山段)养护改造工程桩基施工方案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1/T 2946—2022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实施方案.... 5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 6近场区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 7目标区断层勘查和活动性鉴定 8目标区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 9地震动预测方程确定 10概率地震危险性评价. 11目标区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 12目标区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13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服务系统建设 附录A(规范性)加速度反应谱的公式和参数. 附录B(规范性)崩塌滑坡评价因子取值表. 参考文献 1h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实施方案... 5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 6近场区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 7目标区断层勘查和活动性鉴定 8目标区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 9地震动预测方程确定 10概率地震危险性评价. 11目标区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 12目标区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13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服务系统建设 13 附录A(规范性)加速度反应谱的公式和参数. 14 附录B(规范性)崩塌滑坡评价因子取值表. 参考文献 16

DB51/T 2946—2022

DB51/T 2946—2022

四川省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规范

本文件规定了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近场 区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目标区断层勘查和活动性鉴定、目标区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地震动 预测方程确定、概率地震危险性评价、目标区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目标区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区 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服务系统建设等。 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一 文件。 GB17741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GB1830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T36072活动断层探测 GB/T50269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 GB/T55017工程勘察通用规范 DZ/T0170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 JGJ83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下列支件中的内容通过支中的规范性号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 文件。 GB17741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GB1830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T36072活动断层探测 GB/T50269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 GB/T55017工程勘察通用规范 DZ/T0170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 JGJ83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7741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GB1830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T36072活动断层探测 GB/T50269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 GB/T55017工程勘察通用规范 DZ/T0170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 JGJ83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目标区targetzone 规划建设用地的范围。 3.2 背景地震 backgroundearthquake 地震构造区内与已鉴定出的发震构造不相关的最大潜在地震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目标区targetzone 规划建设用地的范围。 3.2 背景地震 backgroundearthquake 地震构造区内与已鉴定出的发震构造不相关的最大潜在地震。

4.1.1收集基础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与区域、近场区相关的地震活动、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场、大地测量等方面的资料和研究成果, 2)与近场区、目标区相关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地质勘查、水文地质调查、地 质灾害等方面的资料和研究成果。 4.1.2整理基础资料形成初步成果,应包括以下内容: 1)区域地震构造图

1)区域地震构造图。

DB51/T 2946—2022

2) 近场区地震构造图,叠加已有断层调查资料分布点等。 ® 目标区工程地质资料图,叠加钻孔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断层分布及调查点等。 4)其他有支撑作用的基础性图件,

4.2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4.2.1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任务来源、目标区范围、总体要求、人员分工等。 4.2.2目标区工程建设的超越概率水平。 .2.3目标区所处的地震环境、地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等,需要解决的地震地质、工程地质、 地震动参数确定、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等方面的关键问题以及技术途径。 .2.4目标区图件包含物探测线布设、钻孔布设及目标断层调查。 4.2.5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主要工作环节应包含以下工作内容: 1)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 2)近场区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 3)目标区断层勘查和活动性鉴定。 4)目标区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 5)地震动预测方程确定。 6)目标区概率性地震危险性评价。 7)目标区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 8)目标区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9)技术服务系统建设。 .2.6预估的工作量、实施进度计划等。 4.2.7质量保证体系与安全生产措施。

5.1.1根据目标区所处的地震构造、地震活动、历史地震影响等地震环境,以及目标区内建设工程对 地震动参数的需求,确定区域范围。区域范围应不小于目标区外延150km,在区域外围如果存在高震级 潜在发震构造,或对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远场大震时,区域范围应适当扩大。 5.1.2区域新构造图、区域破坏性地震震中分布图、区域中小地震震中分布图、区域地震构造图等图 件的比例尺应不小于1:1000000。区域大地构造分区图、区域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分布图的比例尺可 适当缩小。 5.1.3所有区域图件应标明目标区位置。

DB51/T 2946—2022

5.3.1区域地质构造分析,应符合以下规定: 1)收集区域地层、地质构造等方面的资料 2)编制区域大地构造分区图。 3)分析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3厂分析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5.3.2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 1)收集重力、航磁和地壳结构等地球物理场资料,宜收集航磁延拓资料。 2)编制区域重力异常分布图、区域航磁异常分布图,以及区域地壳厚度分布图,应标明深大断裂 和6级以上地震分布,图件比例尺不小于1:2500000。 3)分析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其与强震活动的关系。 4)宜收集地壳深部构造资料,分析强震活动的深部构造背景。四川盆地地区宜收集石油剖面资料。 5.3.3区域新构造分析,应符合以下规定: 1)收集区域新构造时期地层、地质构造与地貌、区域现今地壳形变场资料。 2)编制区域新构造图,分析地震发生的新构造背景。

DB51/T 2946—2022

3)分析区域新构造运动演化特征、区域地貌特征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 4)分析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1)收集区域主要断层活动性资料。 2)编制主要断层活动特征一览表,包括断层走向、断层带长度及其区内长度、断层活动性分段、 最新活动的性质与产状、最新活动时代及其依据、断层及其附近破坏性地震等内容。 3)对可能产生较大影响,且展布和活动性依据不充分的区域性断层,补充相应调查工作,每条断 层应不少于1个确定其活动性的有效观测点。 4)分析区域主要断层展布、最新活动时代、断层性质、运动特征及速率、断层活动性分段、重点 地段古地震的强度及活动期次等特征。 5)对控制区域地震活动的主要断层进行详细的论述。

1)第四纪以来活动的主要断层及其分段,并区分活动时代、活动性质与产状。 2)第四纪主要活动褶皱,并区分活动时代; 3)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地表破裂带。 4)第四纪以来活动盆地及其性质。 5)新近纪以来的地层。 6)新近纪或第四纪地层等厚线。 7)岩浆岩。 8)破坏性地震震中位置,并标注重要地震的震级与发震时间。 5.3.6区域地震构造环境综合评价,应符合以下规定: 1)分析区域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特征、地球物理场、断层活动特征等与区域强震活动的关系 评价区域地震构造条件,归纳不同震级档的发震构造标志。 2)评估区域主要发震构造、分段、最大潜在地震震级及大地震复发特征,

6.1.1近场区范围应不小于目标区外延25km,当外延25km范围之外存在对目标区有影响的历史地震 或潜在发震构造时,应适当扩大近场区范围。 6.1.2近场区地质构造图的基础地质资料应不小于1:250000调查精度。 6.1.3近场区地震构造图、近场区地震震中分布图和近场区主要断层活动性鉴定材料图的比例尺应不 小于1:250000。 6.1.4活动构造细节图件,根据需要选定比例尺。探槽剖面图比例尺宜不小于1:50,地质和地貌平面 图和剖面图比例尺宜取1:1000~1:100。 6.1.5近场区地质构造图、近场区地震构造图、近场区地震震中分布图和近场区主要断层活动性鉴定 材料图等近场区图件应标明目标区位置

1)近场区地震活动强度、频度水平。

)近场区地震活动强度、频度水平。

DB51/T 2946—2022

2) )近场区地震活动密集、丛集、弥散等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震源深度分布特征。 3)分析近场区地震与构造的关系

6.3.1应分析近场区地质构造特征,编制近场区地质构造图和地质剖面图;根据地貌与第四系发育特 征,分析新构造运动特征

3.1应分析近场区地质构造特征,编制近场区地质构造图和地质剖面图;根据地貌与第四系发 分析新构造运动特征, 3.2 应编制近场区遥感影像活动断层解译图,结合地震构造背景,确定近场区主要断层。 3.3近场区主要断层活动性鉴定,应符合以下规定:

1)鉴定内容包括活动时代、活动性质和分段等。 2)基岩或浅覆盖区断层,采用露头追索、微地貌测绘、槽探、测年等地质地貌手段进行调查,有 不少于2个能够确定其活动性的有效控制点。 3)覆盖区隐伏断层,已有资料不能确定已知主要断层的活动时代时,选用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探、 钻孔地质联合剖面探测和测年等手段进行勘查。 4)调查活动褶皱的最新变形时代与特征。 5)收集地壳形变、考古等资料,分析断层现今活动特征。 6)编制近场区主要断层活动性鉴定材料图,包括观测路线、观测点、地球物理勘探测线、槽探与 钻探等实际资料位置和编号。 7)编制近场区断层活动性特征一览表,包括断层走向、断层长度及其区内长度、断层活动性分段、 最新活动的性质与产状、最新活动时代及其依据、断层及其附近破坏性地震、断层到目标区的距离 等内容。

6.3.4近场区地震构造图应包括以下内容:

1)第四纪以来有活动的主要断层、褶皱及其活动时代。 2)断层活动性质和产状。 3)第四纪盆地的范围及其活动性质,如资料满足应编制第四系厚度等值线分布。 4)地震震中位置。 5)地震地表破裂带。 6.3.5近场区地震构造环境综合评价,应符合以下规定:

6.3.5近场区地震构造环境综合评价,应符合以下规定:

明珠花园东区高层1#楼模板模板施工方案目标区断层勘查和活动性鉴定

7.1.1勘查范围应不小于目标区外延500m。 7.1.2地质构造图、目标区断层活动性鉴定实际材料图和目标区活动断层分布图的比例尺宜采用1:50 000~1:10000

DB51/T 2946—2022

7.3.1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应明确给出目标区断裂活动时代地质地貌证据。

地灰可延付证力价, 应明确细出日标达所农酒动时个代地质地航证猫 .3.2存在可能通过目标区的断层时,应查明断层通过目标区的位置与展布、性质、产状、活动时代、 可能的断错位移与速率等。断层调查应符合以下规定: 1)在基岩出露区,对主要断层开展现场地质调查,查明出露断层的性质、产状、破碎带发育情况 现场采集断层活动年代测试样品,采取有效测年方法,定量鉴定断层最新活动年代,给出断层空间 展布,断层破碎带宽度并判定可能存在的最新的断层错动等。 2)在第四系覆盖区,应论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有效性,选用适宜的方法对隐伏断层开展地球物 理勘探。 3)地球物理勘探发现有断层迹象,应加密测线进行勘探,并根据实际需要开展钻探、槽探等工作 对异常进行验证。 4)每条断层至少有2个可靠的地质地貌或地球物理勘探证据,证明断层的最新活动和活动特征。 3.3对目标区第四纪活动断层开展断层活动性鉴定,应符合以下规定: 1)收集分辨率优于1m的卫星遥感影像,编制活动断层解译图,进行现场验证。 2)按照6.3.3条2)、3)、4)、5)的规定鉴定断层活动性。 3)编制目标区断层活动性鉴定实际材料图。 4)存在晚更新世或全新世活动断层时,其活动性鉴定应符合GB/T36072的规定,并给出比例尺不 小于1:10000编图成果

4.1 编制目标区活动断层分布图、断层活动性特征一览表等。 4.2 评价主要断层的性质、活动时代、活动速率与运动特征等。 4.3 评价目标区活动断层对目标区的影响。

目标区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

1.1 目标区地质地貌图、目标区工程地质分区图和目标区钻孔布置图等图件比例尺应宜采用 0~1:10000。 1.2 钻孔柱状图图件比例尺视土层结构复杂程度而定吊顶内管路敷设工程技术交底,宜采用1:1000~1:100。 1.3 2 控制性综合工程地质剖面图宜采取适当比例成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