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1269-2022 土壤和沉积物 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测定 吹扫捕集 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光谱法.pdf

HJ 1269-2022 土壤和沉积物 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测定 吹扫捕集 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光谱法.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38394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HJ 1269-2022 土壤和沉积物 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测定 吹扫捕集 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光谱法.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

HJ1269—2022

新疆日报社高层住宅楼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工壤和沉积物中基永和乙基永的测定

土壤和沉积物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测定

警告:实验中使用的衍生化试剂和标准物质均有毒性,试剂配制和样品前处理应在通风橱中操 作时应按要求佩戴防护器具,避免接触皮肤和衣物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17378.3 1 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17378.5 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HJ25.2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 HJ/T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 442.4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四部分近岸海域沉积物监测 HJ 494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HJ613 土壤干物质和水分的测定重量法

土壤或沉积物样品经碱液提取后,提取液中的甲基汞和乙基汞与四丙基硼化钠发生衍生化反应,生 成挥发性的甲基丙基汞和乙基丙基汞,经吹扫捕集、热脱附和气相色谱分离后,再高温裂解为汞蒸气, 用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土壤或沉积物上机液中,Hg²+含量低于1ng时,对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测定无明显影响。Hg²含量 超过1ng时,对甲基汞的测定会产生正干扰,分析时可通过减少上机液中提取液所占比例以降低上机 液中的Hg+含量。

称取50.0g氢氧化钾(5.5)至200ml甲醇(5.1)中,超声溶解20min至溶液为乳白色,贮存于 具有螺口的塑料试剂瓶中,使用前混匀。

6.1棕色螺口玻璃瓶:100ml。

土壤样品干物质含量测定按照HJ613执行,沉积物样品含水率测定按照GB17378.5执行。

除去样品中的枝棒、叶片、石子等异物,按照HJ/T166采用四分法粗分,取混匀后的样品,放入 真空冷冻干燥仪(6.3)中干燥脱水,干燥后的样品研磨后通过2.54mm尼龙筛(6.7)(除去2.54mm 以上的沙砾),混匀,再将上述样品研磨至全部通过0.15mm尼龙筛(6.7),分装后冷藏保存。

振荡提取时,待离心管温度升至60C后,为防止漏液应再次拧紧盖子。提取后应待其充分冷却后方可加 离心后立即转移上清液,避免土壤或沉积物重新吸附甲基汞和乙基汞

采用石英砂(5.17)代替土壤或沉积物样品,按照与试样的制备(7.4)相同的步骤制备实验室空白 试样

8.1.1吹扫捕集热脱附参考条件

吹扫气:氩气(5.18)或氮气(5.19);吹扫捕集气流速:400ml/min(氩气)或350ml/min(氮 日时间:约9min:载气:氩气(5.18);热脱附温度:130C:热脱附时间:9.9s。

8.1.2色谱与裂解参考条件

色谱与裂解参考条件如下: a)填充柱:46C;载气流速:25ml/min; b)毛细管柱:初始温度为93°℃,以5°C/min升至97°℃,保持105s,以4.5“C/min升至100℃ 保持105s;载气流速:15ml/min; C) 裂解温度:750C。

8.1.3冷原子荧光光谱仪参考条件

光电倍增管负高压:约690V;载气流速:25ml/min(填充柱)或15ml/min(毛细管柱); 照仪器操作说明书设定

于40ml进样瓶(6.9)中加入实验用水约35ml,取试样(7.4)150μl至进样瓶(6.9)中,此后 与8.2.2相同的操作步骤进行衍生化反应,pH值控制在4~6之间,按照8.2.3的条件和步骤测定

按照与试样测定(8.3)相同的操作步骤和条件测定空白试样(7.5)

土壤中甲基汞、乙基汞含量(质量分数)按公式(1)计算

式中:Wi一一土壤中甲基汞或乙基汞的含量,μg/kg; m1—由校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甲基汞或乙基汞的质量,Pg; Vi一提取液体积,ml; m一提取样品的质量,g; Wa一一土壤样品的干物质含量,%; V2一提取液的取样体积,ml; 1000一质量单位间的换算系数。 沉积物中甲基汞、乙基汞含量(质量分数)按公式(2)计算

甲基汞和乙基汞的丙基化衍生物标准色谱图

mxV V1= mxwmxV2x1000

式中:W2—沉积物中甲基汞或乙基汞的含量,μg/kg; Vi一提取液体积,ml; m—提取样品的质量,g; WHo—沉积物样品的含水率,%; V2一提取液的取样体积,ml; 1000—质量单位间的换算系数。

校准系数按公式(3)计算。

式中:CF一—第i个标准点的校准系数,即单位响应值所对应的目标物含量,Pg/峰高或pg/峰面积 m一第i个标准点的甲基汞或乙基汞的质量土方安全交底,pg; A一一第i个标准点的甲基汞或乙基汞的峰高或峰面积; Ao一空白中甲基汞或乙基汞的峰高或峰面积。 平均校准系数按公式(4)计算。

式中:CF一标准点的平均校准系数,pg/峰高或pg/峰面积; n一一标准系列点数; CF—一第i个标准点的校准系数,即单位响应值所对应的目标物含量,Pg/峰高或pg/峰面积 土壤中甲基汞、乙基汞含量(质量分数)w按公式(5)计算

式中:wi一土壤中甲基汞或乙基汞的含量,ug/kg; A1—样品中甲基汞或乙基汞的峰高或峰面积; Ao——空白中甲基汞或乙基汞的峰高或峰面积; CF——标准点的平均校准系数,pg/峰高或pg/峰面积; Vi一提取液体积,ml; m一提取样品的质量,g; Wa一—土壤样品的干物质含量,%; V2一—提取液的取样体积,ml; 1000一一质量单位间的换算系数。 沉积物中甲基汞、乙基汞含量(质量分数)w2按公式(6)

式中:W2 沉积物中甲基汞或乙基汞的含量,ug/kg; A1 样品中甲基汞或乙基汞的峰高或峰面积; A0 空白中甲基汞或乙基汞的峰高或峰面积; CF——标准点的平均校准系数,Pg/峰高或pg/峰面积; V一提取液体积,ml; m一提取样品的质量,g; WHo一沉积物样品的含水率,%; V2一提取液的取样体积,ml; 1000质量单位间的换算系数。

果小数点后位数的保留与方法检出限一致,最多

7家实验室对甲基汞含量为1.2μg/kg、1.1μg/kg、5.3μg/kg的3种土壤样品,和甲基汞含量为66.1ug/kg、 1.9ug/kg、1.5μg/kg的3种沉积物样品重复测定6次: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1.5%~8.6%、 1.0%~11%、2.2%~8.2%、0.82%~7.8%、2.6%~9.1%、1.0%~3.4%;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34%、35%、9.6%、13%、22%、31%,重复性限分别为0.1μg/kg、0.2μg/kg、0.8μg/kg、8.7μg/kg、0.3 μg/kg、0.1μg/kg,再现性限分别为1.1μg/kg、1.1μg/kg、1.6μg/kg、26μg/kg、1.2μg/kg、1.3μg/kg。 7家实验室对乙基汞含量为1.1pμg/kg、1.1μg/kg、4.8ug/kg的3种土壤样品SYT 6922-2019 煤层气井井下作业安全技术规范.pdf,和乙基汞含量为9.2ug/kg 4.5μg/kg、1.0μg/kg的3种沉积物样品重复测定6次: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2.2%~11%、 1.4%~11%、3.4%~10%、3.0%~11%、1.4%~16%、2.0%~9.1%;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8% 17%、29%、37%、43%、19%,重复性限分别为0.2μg/kg、0.2μg/kg、1.0μg/kg、1.5μg/kg、0.5μg/kg 0.1μg/kg,再现性限分别为1.1μg/kg、0.6μg/kg、3.9μg/kg、9.5μg/kg、5.4μg/kg、0.5μg/kg。

7家实验室对3种土壤加标样品重复测定6次,样品中甲基汞含量为1.2μg/kg、1.1μg/kg、5.3μg/kg 加标量分别为1.00ug/kg、1.00μg/kg、15.0μg/kg;对3种沉积物加标样品重复测定6次,样品中甲基 汞含量为66.1μg/kg、1.9μg/kg、1.5μg/kg,加标量分别为100 μg/kg、5.00 μg/kg、1.00μg/kg。甲基汞 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6%~109%、84%~126%、89%~113%、83%~113%、81%~115%、76%~120%; 加标回收率最终值分别为100%±15%、102%土30%、100%土16%、96%±19%、93%土28%、98%土28%。 7家实验室对3种土壤加标样品重复测定6次,样品中乙基汞含量为1.1μg/kg、1.1μg/kg、4.8μg/kg, 加标量分别为1.00ug/kg、1.00μg/kg、15.0ug/kg;对3种沉积物加标样品重复测定6次,样品中乙基 汞含量为9.2μg/kg、4.5μg/kg、1.0μg/kg,加标量分别为100μg/kg、5.00 μg/kg、1.00μg/kg。乙基汞的 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6%~114%、79%~118%、66%~86%、70%~87%、84%~108%、73%~113%; 加标回收率最终值分别为94%土24%、97%土26%、77%土14%、77%±11%、95%土18%、92%土26%。 精密度和正确度结果统计参见附录B。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