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4329-2017 纤维增强塑料压力容器通用要求

GB/T 34329-2017 纤维增强塑料压力容器通用要求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1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21277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4329-2017 纤维增强塑料压力容器通用要求

二次相关损伤准则方程见公式(A.19):

损伤准则设计系数用于补偿基于试验测试方法获得的损伤设计近似 依据A.6、A.10进行计算;每个单层板应满足公式(A.19)的要求

DB33T 2002-2016 有机热载体锅炉及系统清洗导则A.10应力比计算方法

二次相关强度准则的应力比满足公式(A.16)、公式(A.17)的要求,而公式(A.18)作为一个特例。 二次相关损伤准则的应力比满足公式(A.19)。 应力比是一个扩展的设计系数概念,不同于各向同性材料,层合板的5个强度常数是独立的。如果 压力容器承压部件上任一单层板任一点应力状态的应力比小于A.9.1的二次相关强度设计准则或A.9.2 约二次相关损伤准则,这种应力状态是危险的,相应的载荷是不准许的。应确定A.3所要求的各种组 合载荷下的压力容器承压部件的每个点的应力比 应根据A.3要求,依据A.9给出的公式,进行以下各种组合应力叠加计算: a 依据公式(A.1)~公式(A.6)计算压力容器坐标系下的参考面应变、挠度及扭转; *) 依据公式(A.7)~公式(A.9)计算压力容器坐标系下的各单层板上、下表面的应变; 依据公式(A.10)~公式(A.12)计算压力容器坐标系下各单层板上、下表面的应力; d 依据公式(A.13)~公式(A.15)计算材料坐标系下个(c)的单层板轴线转换应力,各单层板具 有独立的尺值; e 依据公式(A.17)~公式(A.19)计算各单层板的应力比

GB/T343292017

工艺评定的目的是验证制造单位拟定的成型工艺的正确性以及对制造单位能力的评定

接照设计文件拟定成型工艺,按照拟 试,检测结果如符合法规、标准、设计文件要 经批准可作为压力容器制作时采用的 工艺,如检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则分析原 的成型工艺

变更下列任何一个因素均应对工艺重新进行评定: a)采用的成型工艺(缠绕、手糊、喷射)发生变化时 *) 主要原材料(纤维、树脂)种类发生变化时; 设计方、制造方认为有必要时; d)监检机构提出要求时

进行工艺评定时应评定以下内容: a)实施工艺的设施、人员、环境、材料是否满足工艺设计要求; )工艺流程、工艺参数(铺层、配方、固化制度等)、工艺要求是否具有可*作性及合理性: 外观、厚度、树脂含量、固化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拉伸强度及弹性模量、拉伸断裂延伸率、弯曲 强度及弹性模量、层间剪切强度是否符合设计值

进行工艺评定时应评定以下内容: a)实施工艺的设施、人员、环境、材料是否满足工艺设计要求; *)工艺流程、工艺参数(铺层、配方、固化制度等)、工艺要求是否具有可*作性及合理性; 外观、厚度、树脂含量、固化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拉伸强度及弹性模量、拉伸断裂延伸率、弯曲 强度及弹性模量、层间剪切强度是否符合设计值

评定试件应由制造单位*作熟练的人员进行*

B.7.1工艺评定策划。

GB/T 343292017

B.7.2设计人员进行试样的预设计计算。 B.7.3设计人员编制预工艺。 B.7.4*作人员按预设计、预工艺制作工艺评定试样。 B.7.5试验人员对试样进行检测,出具试验报告 B.7.6评审组评审,出具工艺评定报告。如出现不符合,则分析原因,提出工艺修订意见,按照修订后 的工艺重新制作试样检测、评定

B.7.2设计人员进行试样的预设计计算。 B.7.3设计人员编制预工艺。 B.7.4*作人员按预设计、预工艺制作工艺评定试样。 B.7.5试验人员对试样进行检测,出具试验报告。 B.7.6评审组评审,出具工艺评定报告。如出现不符合,则分析原因,提出工艺修订意见,按照修订后 的工艺重新制作试样检测、评定

外观质量目视检查应符合8.1的要求

小壁厚应不小于设计厚度的90%,平均壁厚不应。

树脂含量偏差应不大于设计值土5%

B.8.5环向拉伸强度及模量

B.8.6轴向拉伸强度及模量

B.8.7拉伸断裂延伸率

B.8.8层间剪切强度

层间剪切强度不低于设计值

B.8.9弯曲强度及模量

弯曲强度及模量应不低于设计值。

弯曲强度及模量应不低于设计值。

3.9.1评审采取汇报、审议、答辩、分析和探讨的形式,找出拟定工艺的缺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 建议。 3.9.2评审组在集中评审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拟定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从技术和质量保 正的角度对该项工艺做出评价,并做出可否付诸实施的评审结论。 52

9.1评审采取汇报、审议、答辩、分析和探讨的形式,找出拟定工艺的缺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 议。 .2评审组在集中评审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拟定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从技术和质量 的角度对该项工艺做出评价,并做出可否付诸实施的评审结论。

GB/T343292017

B.10.1制造单位负责人应编制工艺评定报告。 B.10.2工艺部门应分析工艺评定报告提出的主要问题及需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措施,完善工艺, 并按技术责任制的规定,经技术负责人审批后组织实施, B.10.3质量部门应对评审结论的处置意见和审批后的措施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同造单位负责人应编制工艺评定报告。 工艺部门应分析工艺评定报告提出的主要问题及需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措施,完善工艺 责任制的规定,经技术负责人审批后组织实施, 质量部门应对评审结论的处置意见和审批后的措施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工艺评定报告至少应包含有成型工艺、主要原材料种类(类型、规格、牌号、制造商、批号)、工艺 制作人、制造日期、检测内容、结果及判定、评定结论、评定人员等内容,

工艺评定中形成的文件和资料按相关规定统一整

GB/T 343292017

本附录适用于热塑性塑料内衬与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层界面剪切强度的测

C.2.1试样型式和尺寸见图C.1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热塑性塑料内衬与结构层界面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图C1试样型式和尺寸示意图

2.2试样的缺口槽应与试样两端面互相平行。 缺口深度应达到热塑性塑料层。 2.3不同热塑性塑料材料制作的试样最小厚度按表C.1的规定。 2.4试样制备、试样数量按GB/T1446的规定

表C.1不同材料剪切试样的最小厚度

GB/T343292017

C.1(续) 单位为毫米

C.3.1万能试验机,应符合GB/T1446的规定。 C.3.2卡尺,精度0.01mm。 C.3.3深度尺,精度0.01mm

C.3.1万能试验机,应符合GB/T1446的规定。 C.3.2卡尺,精度0.01mm。 C.3.3深度尺.精度0.01mm

C.3.1方能试验机,应符合GB/T1446的规定

C.4.1试验环境温度(20土5)℃;相对湿度(50土10)% C.4.2试验加载速度为(25±6)mm/min

C.4.1试验环境温度(20土5)℃;相对湿度(50

C.5.1试样外观检查、状态调节按GB/T1446的规定。 C.5.2将合格样进行编号,测量试样受剪面任意三点的长度和宽度,取算术平均值,测量精度0.01mm。 C.5.3夹持试样,使试样的中心线与上下夹具的对准中心线一致。 C.5.4加载速度按C.4.2的规定。 C.5.5对试样施加均匀、连续的拉伸载荷,直到破坏,记录破坏环载荷。 C.5.6有明显内部缺陷或不沿剪切面破坏的试样应予作废;同批有效试样不足5个时,应重做试验

5.1试样外观检查、状态调节按GB/T1446的规定。 5.2将合格样进行编号,测量试样受剪面任意三点的长度和宽度,取算术平均值,测量精度0.01mm 5.3夹持试样,使试样的中心线与上下夹具的对准中心线一致。 5.4加载速度按C.4.2的规定。 5.5对试样施加均匀、连续的拉伸载荷,直到破坏,记录破坏载荷。 5.6有明显内部缺陷或不沿剪切面破坏的试样应予作废;同批有效试样不足5个时,应重做试验

界面剪切强度按公式(C.1)计算

式中: 界面剪切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破坏时最大载荷,单位为兆帕(MPa); 试样剪切面长度,单位为毫米(mm):

式中: 界面剪切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破坏时最大载荷,单位为兆帕(MPa); 试样剪切面长度,单位为毫米(mm):

GB/T343292017

试样剪切面宽度,单位为毫米(mm)

按GB/T1446的规定

GB/T343292017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纤维增强塑料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方法

本附录适用于纤维增强塑料压力 容器内部缺陷的声发射检测 本附录仅适用于检测玻璃纤维

发射检测时,用 其他检测技术进行复核

D.3检测条件和检测准备

D.3.1压力容器状态

次加压评判准则,并且在试验前参照表D.1的要求逐步升压并保持相应的时间。检测前应确定 最高工作压力和声发射试验压力参数

表D.1检测前降压百分比与相应降压稳定时间

水或者其他适合的液体

本附录适用的压力容器最低壁温5 C以下时,试验液体温度不得超 过38℃

试验液体的注人口尽可能低于液面,应设在压力容器最低喷嘴处或压力容器底部

GB/T 343292017

D.3.5.1检测门槛

D.3.5.2评价门槛

D.3.5.3计数标准值N.和A、值

准点选择在不同结构或不同厚度的典型区域,尽可能位于液面线两侧并远离人孔、喷嘴。首次加压和以 后加压的计数标准Nc可以不同。Nc可由声发射累计持续时间表示,但确定Nc的规程相同,仅在规程 中采用时间代替计数, 分别沿压力容器表面纤维方向和与其成45°角的直线上进行模拟源声发射幅值响应测试。模拟源 应离开校准点一段距离,以提供一个介于检测门槛和评价门槛间的振幅分贝值AM。 振铃计数标准Nc取决于每一对校准点上一定次数的模拟源声发射计数。 当采用计数标准值N.时应采用检测到有显著声发射活动区域的校准点计数作为标准值

D.3.5.4M 的测量

M是脱层、粘合失效和主要裂数扩展的指示值。不同划量仪器的M值调试方法不间,M值的单位 随所用的计数和仪器的变化而变化。M值通常根据输人的电子信号来确定。当输人频率150kHz、持 续时间10ms、峰值幅度为5倍检测门槛值的正弦信号时,测得的M值定义为1。当输人频率150kHz 持续时间100uS、峰值幅度为50倍检测门槛值的正弦信号时,测得的M值应不大于0.1。对于主处理 器中含有滤波器的仪器,正弦信号的频率范围为100kHz至200kHz且等于滤波器的中心频率

D.3.5.5现场校准

D.3.6传感器的安装

高频传感器覆盖的区域, 至少使用两个低频通道,如果在低频通道而不是高频通道检测到声发射撞击信号,检测人员应重新 安装高频通道

D.4声发射检测系统调试

D.4.1.1带有波幅分析的声发射仪器

D.4.1.2没有波幅分析的系统

GB/T343292017

D.4.2传感器位置和间距

传感器优先布置在结构危险区域,包括:高应力区,几何不连续区、喷嘴、人孔、返修区、支撑环和已 知缺陷等部位, 考虑材质衰减时测量模拟源声发射信号幅度等于检测门槛时的距离,高频传感器间距应不大于此 距离的3倍。低频传感器应布置在低应力区,间距尽可能大

D.4.3通道灵敏度测试

在检测开始前和结束后应采用模拟源对每个声发射通道进行声发射幅度响应测试,测试距离应 于75mm,每个通道与所有通道的平均响应幅值之差不大于6dB,并记录测试结果

在加压过程中,连续 不准许使用气体(空气、N) 签器应具有快速油放装置以处理任何潜在的危险情况

在系统性能校准后和对压力容器加压前,应对背景噪声和虚假信号进行识别和测量。推荐的测 间10min至30min

每分钟升压速度不得超过最大试验压力的2%。参照图D.1程序实施加压,加压至最终试验压 保压30min,在加压过程中应对压力容器持续监测

GB/T 343292017

图D.1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流程

如果声发射计数率随着负载快速增加,应停止对压力容器加压并结束检测。声发射计数率快速 指数地)增加表明压力容器即将发生失效

D.6.1.1声发射结果的评定依据高频通道数据,低频传感器用于监测整个压力容器。压力容器评价标 推参见表D.2。 D.6.1.2检测不同类型的构件或不同检测条件时,应制定专用的评价标准。 D.6.1.3如果压力容器没有通过首次加压评判准则,可以重新试验并根据二次加压评判准则进行判 定。重新试验前,应参照表D.1的要求逐步升压并保持相应的时间。压力容器的升压程序应参照图D.2 的要求进行

表D.2压力容器评价标准

GB/T343292017

图D.2压力容器加压顺序

保压时,声发射计数是重要评价参数,连续发射信号表示持续的破坏。保压时背景噪声应处于 直。

D.6.3费利西蒂比确定

费利西蒂比值表明压力容器历史损伤的严重程度。 明显的突发发射信号是资利四帝比的判据,如 下所示: a)应力增加10%时,有多于5次的突发发射信号; *)应力增加10%时DB11/T 1268-2015 文化场馆能源消耗限额.pdf,声发射计数高于Nc/25;

GB/T 343292017

c)保压时产生连续发射信号,可在加压过程中加入短时(少于或等于1min)的保压*作。

压力容器首次加压时将频 。对于所有压力容器总计数均为重要的评价 当总计数超过规定值时表明压力容器即将发生破坏

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 设备名称、编号、制造单位、设计压力、温度、介质、最 尺寸; *) 加载史和缺陷情况; 执行和参考标准名称和编号; d) 检测方式、仪器型号、耦合剂、传感器型号及固定方式 使用的试验液体; f) 试验液体的温度; g) 各通道灵敏度测试结果; h 各通道门槛和系统增益的设置值; 1) 背景噪声的测定值; ) 衰减测量结果; 传感器布置示意图; 1) 在设计图和制造图纸上标明不符合评价标准的区域; m)加压程序图; n) 检测结果分析和数据图; 0 结论; P) 检测人员、报告编写人和审核人签字及资格证书编号 q 检测日期

GB/T 51240-2018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D.7.2.1永久性声发射记录包括: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