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6883-2021 输气管道工程过滤分离设备规范.pdf

SY/T 6883-2021 输气管道工程过滤分离设备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6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34811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Y/T 6883-2021 输气管道工程过滤分离设备规范.pdf

SY/T 68832021

9.2.2 单个旋风子处理量应按公*(2)计算:

2.3 旋风子数量应按公*(3)计算 :

0.3过滤分离器计算选型

GBT 151-2014 热交换器.pdf9.3.1 过滤分离滤芯表观滤速的确定

9.3.1.1过滤滤芯的表观滤速不应大于0.10m/s。

9.3.2单只过滤滤芯处理量

9.3.3过滤滤芯数量

过滤滤芯数量应按公*(5)计算

9.4气液聚结分离器计算选型

9.4.1气液聚结滤芯的表观滤速不应天于0.08m/s

9.4.1气液聚结滤芯的表观滤速不应天于0.08m/s。 9.4.2气液聚结滤芯的表观滤速应根据气量及滤芯进气侧有效过滤面积确定 9.4.3单只气液聚结滤芯处理量应按公*(6)计算:

4.4 聚结滤芯数量应按公*(*)计算:

10.1.1立*过滤分离设备的外形尺寸公差应符合NB/T 4*041的规定。

24pa Pa= V ps.

na. =2a 9sr

滤分离设备的外形尺寸公差应符合NB/T 4*042

0.2过滤分离元件检查

SY/T 68832021

10.2.1旋风子内壁不应存在间隙、焊瘤、焊渣及凹凸缺陷。旋风子导流部件的表面糙度Ra值不应大 于12.5m。 10.2.2旋风子芯管与筒体的同轴度不应低于GB/T1184中公差等级L的规定。 10.2.3滤芯不应有可见损伤,密封元件应完好,附件齐全。 10.2.4过滤分离元件组装前应对其外观质量、规格尺寸、材质进行检查。 10.2.5 管板不应拼接,外圆表面粗糙度Ra值不应大于25pm。管孔表面粗糙度Ra值不应大于12.5jm 10.2.6滤芯密封面表面粗糙度Ra值不应大于3.2jm。

10.2.1旋风子内壁不应存在间隙、焊瘤、焊渣及凹凸缺陷。旋风子导流部件的表面糙度Ra值不应大 于12.5m。 10.2.2旋风子芯管与筒体的同轴度不应低于GB/T1184中公差等级L的规定。 10.2.3滤芯不应有可见损伤,密封元件应完好,附件齐全。 10.2.4过滤分离元件组装前应对其外观质量、规格尺寸、材质进行检查。 10.2.5 管板不应拼接,外圆表面粗糙度Ra值不应大于25pm。管孔表面粗糙度Ra值不应大于12.5jm 10.2.6滤芯密封面表面粗糙度Ra值不应大于3.2jm。

10.3.1旋风子组件的上下隔板应配做。 10.3.2旋风子芯管和滤芯支撑管焊接端应彻底清理,清理长度不应小于管外径,且不应小于25ml。 10.3.3过滤分离元件的隔板应垂直于筒体的主轴中心线,其偏差不应超过筒体公称直径的1%,且 下应天于1mm。 10.3.4吊装组件时应防止变形和损伤。 10.3.5快开盲板或法兰应水平或垂直安装,端面应垂直于筒体的主轴中心线,偏差不应超过其外径 的 1%, 且不应大于3mm。 10.3.6快开盲板或法兰与筒体进行焊接时应采取防变形措施。

11.1.1过滤分离元件的标定检验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

)因产品的设计、 )质量抽检检验结果与上次标定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d)产品长期停产超过1年后恢复生产的。

11.2.1需要时,可对批量生产的过滤分离元件进行抽样检验,检验项目与标定检验一致,性能指标 不应低于标定检验指标。 11.2.2抽样可以在生产线的终端在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也可以在产品库中随机抽取,抽样检 验方案按表3的规定进行。 11.2.3若第一批样品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数小于或等于第一批合格判定数,则判断该批是合格的。若 在第一批样品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数,大于或等于第一批不合格判定数,则判断该批是不合格的。若在 第一批样品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数,大于第一批合格判定数,同时小于第一批不合格判定数,则抽取第 二批样品进行检查。若在第一批和第二批样品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的总和小于或等于第二批合格判定 数,则判断该批是合格的。相反,若大于或等于第二批不合格判定数,则判断该批是不合格的。

SY/T 68832021

表3过滤分离元件抽样检验方案

11.3.1过滤分离器和气液聚结分离器在水压试验时应取出滤芯。 11.3.2水压试验应按TSG21及GB/T150.4的规定进行。要求在现场与管道一同试压的设备,水压 试验压力不应低于现场系统试验压力。 11.3.3装有液位计与差压计的过滤分离设备,液位计与差压计应与设备一起进行水压试验,

12.2过滤分离元件标记

12.2.1 旋风子型号表示方法如下

12.2.2过滤滤芯型号表示方法如下:

12.2.2过滤滤芯型号表示方法如下!

SY/T 68832021

SY/T 68832021

12.3.3气液聚结分离器型号表示方法如下:

13 涂敷、包装和运输

13.1过滤分离设备检验合格后,应按照NB/T 10558的有关规定进行涂敷、包装和运输。 13.2设备试验合格后应彻底排空、干燥,并清除所有油脂、铁锈等杂质。 13.3在涂漆前设备表面应进行喷砂除锈。除锈等级应满足选用涂料的要求,且不应低于Sa2.5。 13.4除另有规定外,设备外表面底漆喷涂应在工厂进行,面漆随站场其他设备一起涂刷。 13.5所有机加工表面应做防锈处理。 13.6螺纹连接表面及啮合面应涂防锈油脂 13.*法兰接口应采用与法兰外径相同且足够厚的金属、塑料或木质盲板密封,如用金属制盲板,则 盲板法兰面间应夹以橡胶或塑料制垫片 ,垫片厚度不宜小于3mm。 13.8设备的包装应适宜海运、铁路或公路运输。 13.9包装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过滤分离器元件在吊装、 运输过程产生变形和损伤,且不受海 水、大气及其他外部介质的侵蚀。 13.10所有的散件宜采用木箱包装,并予以标记。

出厂文件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设备竣工图; b)产品合格证(含产品数据表); c)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含主要受压元件材质证明书、材料清单、封头和锻件等外购件的质量证 明文件、质量计划或检验计划、结构尺寸检查报告、焊接记录、无损检测报告、热处理报告 及自动记录曲线、耐压试验报告及泄漏试验报告、与风险预防和控制相关的制造文件等); d)产品铭牌的拓印件或者复印件: e)特种设备制造监督检验证书; f)设备设计文件(含容器强度计算书或者应力分析报告、按相关规定要求的容器风险评估报告、 设备选型计算报告及其他必要的设计文件); g)附录A要求的相应测试(标定)报告: h)装箱清单和备品备件清单; i)产品安装、使用与维护说明书

SY/T 68832021附录A(规范性)过滤分离元件性能测试报告A.1旋风子性能测试报告旋风子性能测试报告见表A.1。表 A.11旋风子性能测试报告旋风子型号旋风子结构型*旋风子规格(直径),mm额定处理气量,m/h生产厂名称测试方法(参见附录C提供的测试方法)粒度分析仪器型号加灰器型号环境条件大气压力,kPa温度,℃相对湿度,%测试前测试后测试粉尘中位粒径,加尘浓度,g/m单次加尘重量,kg截面气速一效率曲线阻力系数10099 98%9*96分95 9493 L0123456*891011121314截面气速,m/s1*

SY/T 68832021

A.2 滤芯气固分离性能测试报告

分离性能测试报告见表

SY/T 68832021

表 A,2 滤芯气固分离性能测试报告

SY/T 68832021

SY/T 68832021A.3滤芯气液分离性能测试报告滤芯气液分离性能测试报告见表A.3。表A.3滤芯气液分离性能测试报告滤芯型号滤芯规格(直径×长度),mm×mm滤芯材质最大允许压降,kPa生产厂名称试验方法(参见附录D提供的测试方法)计数器型号规格液滴发生器环境条件大气压力,kPa温度,℃相对湿度,%试验前试验后测试用液滴液滴浓度,g/m3液滴粒径表观滤速一滤芯清洁压降曲线50004500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10.020.040.060.080.10.120.140.160.18表观滤速,m/s21

SY/T 68832021

B.1气体中颗粒物的采样

SY/T 68832021

B.1.1.1本附录提供了含尘气体中颗粒物的采样方法、采样规程、采样条件及采样设备。 B.1.1.2本附录中的采样方法适用于常温常压下过滤分离元件性能测试中管道内颗粒物的采 B.1.1.3 采样应在环境相对湿度小于 *5% 时进行。

B.1.3.1 采样位置

图 B.1 采样位置

1.3.2.1在选定的采样位置上开设采样孔,采样孔内径应不小于50mm,采样孔.管长度不应 nm。不使用时应用管堵或管帽封闭。采样孔结构如图B.2所示。 1.3.2.2采样孔应设置在包括各测定点在内的相互垂直的直径线上,

SY/T 68832021

B.1.3.3采样点位置和数目

B.1.3.3.2对于符合B.1.3.1要求的管道,可只选预期浓度变化最天的一条直径线上的测点。 B.1.3.3.3对于截面积小于0.25㎡²,流速分布比较均匀、对称,并符合B.1.3.1要求的小管道,可以在 管道中心只选择一个采样点。 B.1.3.3.4当管道中的气流分布被认为是相对称时,在水平管道上的采样点个数可以减少到原来个数 的1/2,以管道截面上的垂直线为对称轴,保留左边或右边一半的采样点;垂直管道可以保留任意1/4 截面上的采样点。

表 B.1测定距管道内壁的距离

SY/T 68832021

图 B.4同形断面的测定点

B.2.1温度的测定:采用水银玻璃温度计,精度不应低于2.5%,最小分度值不应大于0.5℃。

B.2.4 气密度可按公*(B.1)计算

Pg—排气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M气体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千摩尔(kg/kmol) Pa 一大气压力,单位为帕(Pa); 气体的静压,单位为帕(Pa): 空气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8321——系数,8312= 22.4x101300 单位为焦每摩尔开 2*2

采用标准皮托管配合U型压力计或斜管微压计在管道采样口处测定管道内气体动压,通过测得 的气体动压计算出气体流速。

B.3.1 测量位置及测点

按照 B.1.3.1 和 B.1.3.2 的要求确定,

SY/T 68832021

排气的流速与其动压平方根成正比,根据测得某测点处的动压、静压及温度等参数,由公 2)计算出排气流速

B.3.3测量装置及仪器

皮托管与U型压力计测定气体动压如图B.5所示,皮托管与斜管微压计测定气体动压如图I

图B.6皮托管与斜管微压计测定气体动压

SY/T 68832021

测量装置及仪器如下: a)标准型皮托管:是测量气流总压和静压以确定气流速度的一种管状装置。如图B.*所示,它 是一个弯成90°的双层同心圆管,前端呈半圆形,正前方有一开孔,与内管相通,用来测定 全压。在距前端6倍直径处外管壁上开有一圆孔为1mm的小孔,通至后端的侧出口,用于测 定排气静压。 按照上述尺寸制作的皮托管其修正系数K,为0.99±0.01,如果未经标定,使用时可取修正系数 K,为0.99。

测点气体流速v可按公*(B.2)计算:

2Pa (2*3 +t) Pa =K L=128.9K Pg M.(P, + P)

*中: 管道内的气体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 P 大气压力,单位为帕(Pa); K一皮托管修正系数; P 气体静压,单位为帕(Pa); Pg 一气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管道内的气体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 大气压力,单位为帕(Pa); K一皮托管修正系数; Pa 一气体动压,单位为帕(Pa); 气体静压,单位为帕(Pa); P气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SY/T 68832021

气体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千摩尔(kg/kmol); 气体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管道某一断面的平均流速v,可根据断面上各测点测出的流速>,按公*(B.3)计算:

ZPa Zyu 司 2*3 +t =128.9K 21 Mg(P, +Pp.)

VM(P + P.) ** *中: Pal某一测点的动压, 单位为帕 (Pa); n一测点的数目。 B.3.6气体流量 气体流量 Q可按公*(B.4)计算 Q=3600FVs (B.4) *中: Q一气体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F一测定断面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一测定断面的气体平均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 B.3.*测量步骤 B.3.*.1准备工作: a)将微压计调整至水平位置。 b)检查微压计液柱中有无气泡。 c)检查微压计是否漏气。向微压计的正压端(或负压端) 人口吹气(或吸气),迅速封闭该入 口,如微压计的液柱位置不变,则表明该通路不漏气。 d)检查皮托管是否漏气。用橡皮管将全压管的出口与微压计的正压端连接,静压管的出口与微 压计的负压端连接。由全压管测孔吹气后,迅速堵严该测孔,如微压计的液柱位置不变,则 表明全压管不漏气:此时再将静压测孔用橡皮管或胶布密封,然后打开全压测孔,此时微压 计液柱将跌落至某一位置,如液面不继续跌落,则静压管不漏气。 B.3.*.2测量气流的动压: a)将微压计的液面调整到零点。 b)在皮托管上标出各测点应插人采样孔的位置。 c)将皮托管插人采样孔。使用标准皮托管时,在插人管道前,切断皮托管和微压计的通路,以 避免微压计中的液体被吸人到连接管中,使压力测量产生错误。 d)在各测点上,皮托管的全压测孔正对着气流方向,其偏差不得超过5°,测出各点的全压、 动压和静压,分别记录在表中。重复测定一次,取平均值, e)测定完毕后,检查微压计的液面是否向到原点。 B.3.*.3测量气流的静压: a)将皮托管插入管道近中心的一个测点,

*中: Pal—某一测点的动压,单位为帕 (Pa) n测点的数目。

SY/T 68832021

b)使用标准皮托管时,用胶管将其静压管出口端与U型压力计一端相连,将皮托管伸人到管道 附近处,使其全压测孔正对气流方向,所测得的压力即为静压。 B.3.*.4 记录测量的环境温度。 B.3.*.5 记录测量的大气压力。 B.3.*.6 按公*(B.1)计算气体的密度。 B.3.*.*# 按公* (B.2)、公* (B.3)计算气体的流速。

B.4 气体中颗粒物的测定

.4.1采样位置和采样点

按 B.1.3.1 和 B.1.3.2 的要求确定采样位置和采

将采样管由采样孔插入管道中,使采样嘴置于测定点上,正对气流,按颗粒物等速采样原理, 样嘴的吸气速度与测定点处的气流速度相等(其相对误差应在10%以内),抽取一定量的含尘气

采样前预先测出环境温度、大气压力及气体流速等参数,结合所选采样嘴直径,计算出等速采样 条件下所需的采样流量,然后按该流量在测量点采样。 等速采样的流量可按公式(B.5)计算:

(P +p) [M,(273+t)] Q, =0.00047d2. 273 + t 正 Pa + Pr 式中: Q 一等速采样流量的转子流量计读数, 单位为升每分钟(L/min); d 采样嘴直径,单位为毫米(mm); 测点气体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 Pi 大气压力,单位为帕(Pa); P 气体静压,单位为帕(Pa); Pi 转子流量计前气体相对压力,单位为帕(Pa); 气体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M 气体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千摩尔(kg/kmol)

SY/T 68832021

本附录中旋风子性能测试是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进行的,当旋风子应用于不同操作条件下,应充 分考虑操作工况对其性能影响情况

C.2.1空气体积流量测量的精度:测量值与实际值的差值应小于2%,变化体积流量的测量精度:测 量值与规定值的差值应小于2%。 C.2.2动压、静压和压降的测量精度:测量值与实际值的差值不应大于10Pa。 C.2.3大气压力测量的精度:测量值与实际值的差值不应大于0.1kPa。 C.2.4 温度测量的精度:测量值与实际值的差值不应大于0.5℃ C.2.5 相对湿度测量的精度:测量值与实际值的差值不应大于2%。 C.2.6 质量测量的精度:测量值与实际值的差值应小于1%。 C.2.7 测量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校准,以保证所要求的精度。 C.3 测试条件及测试用灰 C.3.1 测试条件 C.3.1.1 采用清洁空气作为测试气源, 要求空气温度为23℃±5℃,相对湿度为55%土15%。每次测 试称量阶段,允许湿度变化率为土2%。 C.3.1.2 处理量为旋风子额定处理气量的55%、70%、85%、100%、115%、130%。 C.3.1.3 气体含尘浓度小于5g/m。 C.3.1.44 每次测试的加尘量不少于 1kg。

C.3 测试条件及测试用灰

C.3.1.1采用清洁空气作为测试气源, 试称量阶段,允许湿度变化率为土2% C.3.1.2处理量为旋风子额定处理气量 C.3.1.3气体含尘浓度小于5g/m。 C.3.1.4 每次测试的加尘量不少于 1kg

2.1以A2细粒粉尘为标准粉,其粒子尺寸分布和化学成分见附录E,可用中位粒径与粒径分 当的粉尘代替。 2.2试验用灰在使用前应在温度为105℃土5℃的条件下干燥不小于1h,然后放置在测试环境 其与测试环境条件保持一致,保持质量恒定。

C.4.1.1风道系统

C.4.1.1.1风道系统采用离心式风机实现吸风负压操作。整个风道系统要求严密,测 统进行检漏。

SY/T 68832021

.4.1.1.4采样管道内的风速不应小于 2m/s。

C.4.1.2 加灰系统

加灰系统可采用旋转刷式加料器或粉尘喷射器。加灰系统应能在规定的加灰速度范围内计量出加 灰的质量。加灰系统不应改变测试灰的原始粒度分布。 加灰系统的验证调试: a)将预先称量过的测试用灰装人加灰器; b)同时启动加灰器和计时器; c)每隔5min测定一次加灰的质量,并连续测定在30min内加灰的增量; d)调整加灰器,使平均加灰速度在规定的加灰速度的土5%以内

用于收集被旋风子分离的粉尘,对收集的粉尘进行称重来获得旋风子分离效率

SY/T 68832021

C.4.1.4风速及风量的测量

C.4.1.5 压降的测量

采用U型压力计对测试系统的静压和旋风子压降进行测量,精度为10Pa

C.4.2 采样系统及采样设备

采样系统包括采样嘴、颗粒物捕集装置 流量计量控制装置及真空泵(图C.2)。

图0.2采样与测试系统流程图

2.1采样嘴如图C.3a)所示。采样嘴的大小是按测量管道中流速和气体流量计的测量范围来 ,内径可取6mm、8mm、10mm、12mm。采样嘴做成渐缩锐边,锐边的锥度为30°,厚度应小

图 C3 采样管示意图

SY/T 68832021

容器,冲击瓶是用液体来收集尘粒物质的 击瓶内装负离子水,装人冲击瓶的液体约占其容积的1/3。

a)真空压力表:精度不应小于4%,最小分度值不应大于0.5kPa。用于测量进人流量计的气体压力。 b)转子流量计:精度不应小于2.5%,最小分度值不应大于1L/min。用于控制和测量采样时的瞬 时流量。 C.4.2.4真空泵:当流量为40L/min时,其抽气能力应能克服管道及采样系统阻力。当流量计量装置 放在直空泵出口端时,直空泵应不温气

C.4.2.4真空泵:当流量为40L/min日 放在真空泵出口端时,真空泵应不漏

C.4.3仪器设备的标定或校正

测试用的仪器设备均应按相关标准或规定进行标

C.5.1测试准备工作

测试准备工作如下: a)测试装置安装完毕后,先用空气对测试装置进行吹扫,除去其中的积灰、锈蚀及其他杂物。 同时检查测试装置是否存在漏气点,测试装置不允许存在漏气点。吹扫时间不小于30min。 b)关闭风机,清除收料系统内收集的杂质

.5.2 流量压降关系测试

流量压降关系测试如下: a)记录环境温度、大气压力和相对湿度。 b)将皮托管插入采样孔,使皮托管的全压测孔正对着气流方向。 c)启动风机,逐渐开启控制阀门增大气体流量,同时记录气体流量为旋风子额定处理气量的 55%、70%、85%、100%、115%、130%时旋风子的压降值。逐渐关闭调节阀门减小气体流量

SY/T 68832021

同时记录气体流量为旋风子额定处理气量的130%、115%、100%、85%、70%、55%时旋风 的压降值。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各次测量数值稳定为止。 d)绘制入口流量与压降关系曲线。

C.5.3分离效率测试

C.5.3.1对旋风子进行效率测试,处理气量为旋风子额定处理气量的70%、100%、130%。 C.5.3.2 每组测试按以下步骤进行

C.5.3.2每组测试按以下步骤进行 : a)记录环境温度、大气压力和相对湿度; b)启动风机,调节至规定的测试气量; c)记录各测压点的静压、动压及旋风子压降; d)取测试粉生,所取灰料应按照C.3.2.2要求进行预处理: e)将粉尘放人加料系统,开启加料系统; f)加灰完毕后,停风机,关闭入口阀门; g)收料,称重记录试验效据; h)分离效率可按公式(C.1)计算 M 7= ×100% (C.1) M 式中: Ⅱ一分离效率,用百分数表示; M一收集到的粉尘质量,单位为克(g); M一加入粉尘质量,单位为克(g)。 i)每组测试重复3次,待测试结果稳定后进行采样; j)采样重复3次,每次测试前对原始粉尘进行取样。 C.5.3.3采样步骤 : a)记录环境温度、大气压力和相对湿度; b)将皮托管插人采样孔,使皮托管的全压测孔正对着气流方向; c)根据测得的采样点的动压,按公式(B.2)计算出采样点的流速,按公式(B.4)计算出采样流量; d)取出皮托管,将采样嘴插人采样孔: e)开动真空泵,并迅速调整流量到采样流量: f)采样时间视颗粒物浓度来确定,不应小于30min; g)采样结束,关闭真空泵,并将采样管取出,收集冲击瓶内的采样液体。 C.5.3.4粒径分析可采用库尔特粒度分析仪对所采集粉尘进行粒径分析。 C.5.3.5分级效率可按公式(C.2)计算:

ni()一—某一粒径范围颗粒的分离效率; 一粉尘总分离效率(三次效率的平均值); f。 () 出口采样中某一粒径范围平均体积分布频率; 至()—人口采样中某一粒径范围平均体积分布频率。

SY/T 68832021

附录D (资料性) 滤芯气液分离性能测试方法

D.1.1本附录提供了滤芯气液分离性能的测试原理、测试规程、测试条件及测试设备。 D.1.2本附录中滤芯效率的测试采用光学粒子计数法。 D.1.3本附录中滤芯性能测试是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进行的,当滤芯应用于不同操作条件下时,应 充分考虑操作工况对其性能影响情况

D.2.1空气体积流量测量的精度:测量值与实际值的差值应小于2%;变化体积流量的 量值与规定值的差值应小于2%。 D.2.2动压、静压和压降的测量精度:测量值与实际值的差值不应大于10Pa。 D.2.3大气压力测量的精度:测量值与实际值的差值不应大于0.1kPa。 D.2.4 温度测量的精度:测量值与实际值的差值不应大于 0.5℃。 D.2.5相对湿度测量的精度:测量值与实际值的差值不应大于2%。 D.2.6质量测量的精度:测量值与实际值的差值应小于 1%。 D.2.7测量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校准,以保证所要求的精度。

测试用液滴可以是奖三酸=辛酯、邻苯三甲酸=辛酯等。

用液滴发生器发生满足测试要求的液滴。用清洁的压缩空气将液滴喷射入滤芯检测系统的上游, 并保证液滴到达滤芯检测系统上游的取样口前分布均匀。使用采样装置对被测滤芯上游、下游的液滴 分别样,再利用光学粒子计数器测量液滴的浓度和粒径分布,进而计算出被测滤芯的过滤效率。测 量上游液滴浓度时,大多数情况下采样空气必须经过稀释,稀释是为了降低上游浓度过高造成光学粒 子计数的重合误差。采样空气的稀释可通过稀释器实现

D.5 测试装置及方法

测试装置由测试用分离器(内装测试滤芯)、风道系统、液滴发生器、液滴取样与检测装置纟 图D.1)。

SY/T 68832021

D.5.1.1 风道系统

D.5.1.1.1风道系统采用离心式风机实现吸风负压操作。整个风道系统要求严密。 D.5.1.1.2风道内壁应平整光滑,无锈蚀。 D.5.1.1.3风道系统应简洁,采样位置和采样点的选取应满足B.1.3的要求。 D.5.1.1.4采样管道内的风速应不小于 2m/s

D.5.1.2 分离器的要求

D.5.1.2.1分离器采用圆筒形立式结构。 D.5.1.2.2 分离器筒体直径为 DN200 ~ DN300, 进出气口尺寸为 DN50 ~ DN100

图D.1滤芯气液分离性能测试装置流程图

D.5.1.3液滴发生装置及测量仪器

SY/T 68832021

液滴发生装置可使用癸=酸=辛酯和邻苯=甲酸=辛酯作为产生液滴的液体,可长时间连续运 行,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5h。液滴发生装置运行参数可以调整,产生的测试液滴至少满足以下条件: a)粒径范围至少包含0.2μm~3μm; b)计数中值粒径在0.2μm~ 0.5μm之间; c)总粒子浓度不小于104个/cm,且0.2μm~0.5μm、0.5μm~1.0μm、1.0μm~2.0μm、2.0μm~ 3.0μm四个不同粒径范围的粒子浓度均不小于10个/cm。 液滴发生装置的粒子流量能根据测试风量和过滤效率进行调整,使上、下游的计数率不超出计数 器的重合误差限制,最大重合误差小于5%。 可采用两台计数器同时测量上游和下游浓度,也可采用单台计数器交替测量上、下游浓度。若使 用单台计数器测量,应保证测试期间测试液滴的相关性能(例如浓度、粒径分布)不变。若采用两台 计数器,两者应为同型号、同样标定的计数器。

D.5.2上游液滴稀释

光学粒子计数器在测量液滴浓度时,大多数情况下需对原始液滴进行稀释,稀释倍数在10~ 1000之间,取决于最初的液滴浓度和使用的测量设备,以保证测试液滴浓度不会超过粒子计数器的 测量浓度上限。

XX碱厂热电节能技改工程轨道及起重机安装施工方案D.5.4测试仪器设备

D.5.5 风速及风量的测量

D.5.6 压降的测量

采用 U型压力计测量滤芯内外压差,精度为 10Pa

D.5.7 粒子计数器

粒径测量范围至少包含0.2um~3m且至少具有5个粒径测量等级DB/T29-124-2010标准下载,可测粒子浓度上限不 104个/cm。

D.6.1测试准备工作: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