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0123-2022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术语.pdf

GB/T 10123-2022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术语.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3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35397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10123-2022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术语.pdf

ICS77.060 CCSH25

GB/T10123—2022/ISO8044:2020 代替 GB/T 101232001

DB11/T 1576-2018 城市综合管廊运行维护规范Corrosionofmetals and alloysVocabulary

((ISO8044:2020,IDT)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本文件代替GB/T10123—2001《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基本术语和定义》,与GB/T10123—2001相 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调整了本文件的适用范围,第1章增加了注1和注2(见第1章,2001年版的第1章); 删除了2001年版的部分术语和定义(见2001年版的2.11、2.14、2.22~2.25、2.29~2.31、3.7、 3.13、3.24、3.28、3.36、3.37、3.39、3.40、3.42~3.44、3.47、6.1.19、6.1.20、6.1.256.1.28、6.2.3、 6.2.6、6.28、6.29、6.2.13、6.2.15~6.2.23、6.4.12); 增加了部分术语和定义(见3.203.24、4.36~4.53、5.10~5.14、6.6~6.9、7.1.19、7.1.24~ 7.1.45,7.2.17~7.2.18); 修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见3.4、3.16、3.25、3.26、7.1.17、7.3.4、7.3.5,2001年版的2.4、2.18、 2.27、2.28、6.1.17、6.3.4、6.3.5); 修改了部分术语(见3.9、3.17、4.25、4.27、4.28、4.31、5.1、6.2、7.1.21、7.2.4,2001年版的2.9、 2.19、3.29、3.31、3.32、3.35、4.1、5.2、6.1.22、6.2,5); 修改了部分定义(见3.2、4.5、4.6、5.7、7.1.18,2001年版的2.2、3.5、3.6、4.7、6.1.18); 调整了部分术语的顺序(见4.9、4.10、7.1.7、7.1.8、7.1.9,2001年版的3.10、3.11、6.1.7、6.1.8、 6.1.9); 修改了原第4章标题(见第5章,2001年版的第4章); 增加了附录A,将原图1、图2分别调整为图A.1、图A.2(见附录A)。 本文件等同采用ISO8044:2020《金属和合金的腐蚀术语》。 本文件做了下列最小限度的编辑性改动:

b)增加了汉语拼音索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科院金属研究所、青岛钢研纳克检测防护技术有限 公司、北京科技大学、国核锆铪理化检测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首钢集团有限 公司、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侯捷、王振尧、张雷、杨朝晖、田子健、王家斌、孙晓光、王晶、李倩、黎敏、丁国清、 李晓刚、何佳捷、孙梦寒、姜杉。 本文件于1988年首次发布,2001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证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科院金属研究所、青岛钢研纳克检测防护技术有限 公司、北京科技大学、国核锆铪理化检测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首钢集团有限 公司、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侯捷、王振尧、张雷、杨朝晖、田子健、王家斌、孙晓光、王晶、李倩、黎敏、丁国清 李晓刚、何佳捷、孙梦寒、姜杉。 本文件于1988年首次发布.2001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GB/T10123—2022/ISO8044.2020

本文件中的定义在精确和简明之间达到了适当的平衡。本文件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可被所有相关方 理解为具有相同含义的定义。目前使用的有些腐蚀术语是已经约定俗成的,但并不总是符合逻辑的。 因此,不可能按在某些国家中使用的形式定义某些术语。因为传统与逻辑之间偶尔发生的冲突,一些定 义不可避免地进行了妥协。 如术语“腐蚀”,被用来表示过程、过程的结果和由过程导致的损伤。在本文件中,腐蚀被理解为过 程。腐蚀系统任何部分的任何可检测到的腐蚀结果被称为“腐蚀效应”。术语“腐蚀损伤”涵盖了对作为 金属和环境所组成的系统功能的任何损害。因此,术语“腐蚀防护”意味着重要的是避免腐蚀损伤,而不 是防止腐蚀。因为在很多情况下防止腐蚀是不可能的,有时也是没有必要的

本文件界定了现代科学和技术领域中产泛使用的与腐蚀相关的术语。此外,针对某些定义也 简洁的注释。 注1:在本文件中的电极电位适用于IUPAC(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规则。术语“金属”也包括合金及其 属材料。 注2:有关金属的无机表面处理的术语和定义在GB/T3138中给出,

本文件界定了现代科学和技术领域中产泛使用的与腐蚀相关的术语。此外,针对某些定义也给出 了简洁的注释。 注1:在本文件中的电极电位适用于IUPAC(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规则。术语“金属”也包括合金及其他金 属材料。

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8 腐蚀产物corrosionproduct 由腐蚀(3.1)形成的物质。 3.9 氧化皮scale 高温下在金属表面形成的固态腐蚀产物(3.8)层。 3.10 铁锈rust 主要由水合氧化铁构成的可见腐蚀产物(3.8)。 3.11 腐蚀深度corrosiondepth 受腐蚀(3.1)的金属表面某一点与其原始表面间的垂直距离。 3.12 腐蚀速率corrosionrate 单位时间内金属的腐蚀效应(3.5)。 注:腐蚀速率的表示方法取决于技术系统和腐蚀效应的类型。例如,通常采用单位时间内腐蚀深度(3.11)的增加或 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金属转变成腐蚀产物(3.8)的质量表示。腐蚀效应随着时间变化,且在表面的各点上不 一定相同。因此,腐蚀速率的报告通常附上腐蚀效应的类型、时间关系和位暨。 3.13 耐蚀性corrosionresistance 在给定的腐蚀系统(3.4)中金属保持服役能力(3.16)的能力。 3.14 腐蚀性 corrosivity 在给定的腐蚀系统(3.4)中,环境引起金属腐蚀((3.1)的能力。 3.15 腐蚀倾向corrosionlikelihood 在给定的腐蚀系统(3.4)中,定性和/或定量表示预期的腐蚀效应(3.5)。 3.16 服役能力serviceability <腐蚀》在腐蚀系统(3.4)中遭受腐蚀但未损伤且仍表现出来的特定功能的能力。 3.17 耐久性durability <腐蚀》满足特定的使用和养护要求下,腐蚀系统(3.4)经过规定时间仍保持其服役能力(3.16)的 能力。 3.18 服役寿命servicelife <腐蚀》腐蚀系统(3.4)能满足服役能力(3.16)要求的时间。 3.19 临界湿度criticalhumidity 导致给定金属的腐蚀速率(3.12)急剧增加的大气相对湿度值。 3.20 腐蚀侵袭 corrosionattack 遭受不利,但未发展到使金属、环境或由它们作为组成部分的技术体系的功能遭受损伤的程度的腐

GB/T101232022/ISO8044.2020

3.21 酸洗pickling 通过化学或电化学作用,从金属表面除去氧化物或其他化合物。 3.22 点蚀当量pittingresistanceequivalentnumber;PREN 不锈钢和镍基合金在含氯化物水溶液中耐点蚀的指标。 注1:常用的PREN公式之一如下: PREN=%Cr+3.3[(%Mo)+0.5(%W)J+16(%N) 注2:一般高PREN值意味着高耐点蚀(4.15)性。 3.23 陷阱trap 相较于在晶格间隙位置中的停留时间,氢原子停留时间显著较长的微结构位置。 3.24 润湿时间timeofwetness 能引起大气腐蚀(4.4)的吸附物和/或电解质(7.1.1)液膜覆盖金属表面的时间。 3.25 临界应力thresholdstress 《应力腐蚀》在特定的试验条件下应力腐蚀萌生和扩展所需的最低拉伸应力。 3.26 临界应力强度因子(对应力腐蚀而言)thresholdstressintensityfactorforstresscorrosioncracking KIsc 使应力腐蚀裂纹持续扩展的最小应力强度因子。 注1:临界应力强度因子是线弹性断裂力学(LinearElasticFractureMechanics,LEFM)的概念,适用于塑性区尺寸 大于显微组织、裂纹足够长和高的塑性变形约束占优势时,例如平面应变条件下。对应力腐蚀裂纹的扩展,不 必应用LEFM细节,但常用作一种实用工具。 注2:应力腐蚀裂纹可能起源于表面或表面缺陷,在应力强度因子水平低于表观临界应力强度因子时以“短裂纹”的 形式扩展。LEFM并不适用于“短裂纹”条件

4.1 电化学腐蚀electrochemicalcorrosion 至少包含一种阳极反应(7.1.9)和一种阴极反应(7.1.6)的腐蚀(3.1)。 4.2 化学腐蚀 chemicalcorrosion 不包含电化学反应的腐蚀(3.1)。 4.3 气体腐蚀 gaseouscorrosion 在金属的表面没有任何液相,仅有干燥气体作为腐蚀环境(3.3)的腐蚀(3.1)。 4.4 大气腐蚀atmosphericcorrosion 在环境温度下,以地球大气作为腐蚀环境(3.3)的腐蚀(3.1)。

部腐蚀(4.10)。

GB/T10123—2022/ISO8044.2020

腐蚀疲劳corrosionfatigue 由腐蚀(3.1)和金属的交替应变联合作用引起的,常导致破裂的损伤过程。 注:当金属在腐蚀环境(3.3)中遭受周期应变时,就会发生腐蚀疲劳。 4.30 应力腐蚀stresscorrosion 由残余或外加应力和腐蚀(3.1)联合作用导致的腐蚀损伤。 4.31 应力腐蚀开裂stresscorrosioncracking 由于应力腐蚀(4.30)所引起的破裂。 4.32 氢脆hydrogenembrittlement 因吸氢,导致金属韧性或延性降低的损伤过程。 注:氢脆常伴随析氢过程出现,例如通过腐蚀或电解,并可导致开裂。 4.33 鼓泡blistering 由于表面下结合力的局部丧失导致物体表面形成可见穹形缺陷的损伤过程。 注:例如鼓泡可发生在有涂层的金属上,这是由于局部腐蚀(4.10)产物的积累使涂层和基体间结合力丧失;在无流 层的金属上,由于过高的氢内压也可产生鼓泡。 4.34 剥落spalling 表层裂成碎片以及部分脱落。 4.35 失光tarnishing 由于形成腐蚀产物(3.8)薄层使金属表面变暗沾污或变色。 4.36 水溶液腐蚀 aqueouscorrosion 以水或水基溶液作为腐蚀环境(3.3)的腐蚀(3.1)。 4.37 微生物腐蚀 microbiologicallyinfluencedcorrosion;MIC 由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蚀(3.1)。 注:与细菌腐蚀(4.7)对照。 4.38 环境断裂 environmentallyassisted cracking 敏感金属或合金由于环境和机械应力的共同作用引起的开裂。 4.39 氢致开裂 hydrogen induced cracking;HIC 由于氢扩散进入金属而引起的金属材料内部平面裂纹。 4.40 氢应力开裂hydrogenstresscracking;HSC 金属在氢和拉应力(残余的或施加的,或二者都有)共同作用下引起的开裂。 注:HSC描述的是对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C)(4.43)不敏感的金属的开裂形式,此时金属作为阴极,与作为阳

GB/T101232022/ISO8044:2020

极的另一种活泼金属形成电偶,由于氢脆导致开裂。“电偶致氢致开裂”一词即为此种开裂机制。 4.41 辐照辅助应力腐蚀开裂irradiationassistedstresscorrosioncracking 由于中子辐照导致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升高的现象。 4.42 阶式开裂stepwisecracking;SwC 在金属内部相邻平面上的氢致开裂(HIC)(4.39)裂纹相互连接形成的裂纹。 注:此术语描述了裂纹的一种形态。氢致裂纹连接形成阶梯状裂纹与裂纹和周边锅铁材料溶解氢后的脆化引起的 局部应变相关。HIC/SWC通常发生于管线和容器用低强度钢板中。 4.43 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ulfidestresscorrosioncracking;SSCC 在有水和硫化氢的环境中,由于腐蚀和拉伸应力(残余应力和/或外加应力)引起的金属开裂。 注:SSCC是氢致应力开裂(HSC)(4.40)的一种形式,由于金属表面酸性腐蚀形成的原子氢进人金属而引起氢脆 硫化物的存在促进了氢进人金属的过程。原子氢能够扩散进人金属,降低韧性并增加开裂敏感性。高强金属 材料和高硬度煤缝区容易形成SSCC

极的另一种活泼金属形成电偶,由于氢脆导致开裂。“电偶致氢致开裂”一词即为此种开裂机制。 4.41 辐照辅助应力腐蚀开裂irradiationassistedstresscorrosioncracking 由于中子辐照导致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升高的现象。 4.42 阶式开裂stepwisecracking;SWC 在金属内部相邻平面上的氢致开裂(HIC)(4.39)裂纹相互连接形成的裂纹。 注:此术语描述了裂纹的一种形态。氢致裂纹连接形成阶梯状裂纹与裂纹和周边锅铁材料溶解氢后的脆化引起的 局部应变相关。HIC/SWC通常发生于管线和容器用低强度钢板中。 4.43 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ulfidestresscorrosioncracking;SSCC 在有水和硫化氢的环境中,由于腐蚀和拉伸应力(残余应力和/或外加应力)引起的金属开裂。 注:SSCC是氢致应力开裂(HSC)(4.40)的一种形式,由于金属表面酸性腐蚀形成的原子氢进人金属而引起氢脆。 硫化物的存在促进了氢进人金属的过程。原子氢能够扩散进人金属,降低韧性并增加开裂敏感性。高强金属 材料和高硬度焊缝区容易形成SSCC。

在有水和硫化氢的环境中,由于腐蚀和拉伸应力(残余应力和/或外加应力)引起的金属开裂。 注:SSCC是氢致应力开裂(HSC)(4.40)的一种形式,由于金属表面酸性腐蚀形成的原子氢进人金属而引起 硫化物的存在促进了氢进入金属的过程。原子氢能够扩散进人金属,降低韧性并增加开裂敏感性。高强 材料和高硬度焊缝区容易形成SSCC

氢致开裂stress oriented hydrogen induced crao

近似垂直于主应力(残余应力或外加应力)方间的交错的小裂纹,形成与已存在的HIC(4.39) 通常很小)连接在一起的“阶梯状”裂纹阵列。 注1这种开裂可被归纳为由外应力和氢致开裂周围的局部应变引起的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C(4.43)。Sd 与SSCC和HIC/阶式开裂SWC(4.42)相关。在直缝焊管的母材区和压力容器焊缝的热影响区(HAZ)都 察到该类裂纹。SOHIC属于一种罕见现象,通常发生于低强度铁素体钢管和压力容器钢中。 注2:与氢脆(4.32)对照,

有高取向性晶粒结构的敏感的初锻合金轧制品材料,在发生应力腐蚀时,其表面从材料产生单层 纹的形成会导致材料一层一层地从金属表面剥落。 剥落一般沿晶界进行,但对特定的合金进行回火处理,可形成穿晶或晶间/穿晶混合发生。 层妆魔蚀合在管一阶段发生

冲击腐蚀impingementattack

GB/T101232022/ISO8044.2020

速的局部腐蚀(4.10)

富蚀试验corrosion test

石化定向钻施工组织设计为评估金属的耐蚀性(3.13)、腐蚀产物(3.8)造成的环境污染、腐蚀保护(5.1)措施的有效性或环 的腐蚀性(3.14)等所进行的试验

盐雾试验salt sprayt

慢应变速率试验slow strainratetes

电解质electrolyte

市交通标志牌、公交站亭站牌、人行道护栏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电极electrode 与电解质(7.1.1)接触的电子导体。

GB/T10123—2022/ISO8044.2020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