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Y 1503-2012 油气输送管道隧道穿越工程施工技术规范.pdf

Q/SY 1503-2012 油气输送管道隧道穿越工程施工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2.6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36159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SY 1503-2012 油气输送管道隧道穿越工程施工技术规范.pdf

.2.1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边坡、仰坡放线,自上而下逐段开挖,不应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

8.2.2当地质条件良好时,洞口仰坡开挖宜一次成型;当地质条件不良时,应采取稳定边坡和仰坡 的措施。 8.2.3洞口边坡、仰坡开挖不应采用深眼大爆破。 8.2.4 开挖的土石方不应弃在危害边坡及其他建筑物稳定的地点,并不应影响运输安全。 8.2.5 边坡、仰坡以上的山坡危石应全部清除。 8.2.6 隧道洞门端墙施工宜与土石方开挖同步进行 8.2.7当洞口可能出现地层偏压时,可采取平衡重填土、护坡挡墙或对偏压上方地层挖切等措施, 减轻偏压力

8.3洞口边仰坡的防护

防护应按设计图施工河北地标12J1:工程做法,并应在隧道施工的初期 护应视地质、施工季节、施工手段等情况,采耳

8.4.1洞门施工应在隧道开工的初期完成,地质不良的洞口应尽早完成。 8.4.2基础应置于稳固的地基上,虚渣、杂物、积水、软泥应清除干净。 8.4.3 洞门拱墙应与洞内相邻的拱墙同时施工,并采用同级混凝土。 8.4.4 洞门端墙施工应保证其位置准确和墙面坡平顺,回填应两侧对称进行,不应产生偏压。 8.4.5 洞门翼墙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 8.4.6 洞门完成后,其上方仰坡坡脚受破坏时应及时处理,加固时宜用浆砌片石。 8.4.7洞门的排水、截水设施应配合洞口施工,同步完成

8.5.1应根据地质条件、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以及保障施工安全等因素,选择开挖方法和支护方式。 8.5.2不良地质地段应在进洞前对地表、仰坡进行防护,并施作超前支护。 8.5.3洞口邻近建筑物时,应采取微振动控制爆破,并对建筑物下沉、倾斜、裂缝以及振动等情况 作必要的监测,确保隧道施工和建筑物的安全。 8.5.4洞口段开挖应加强支护,开挖后应尽快施作锚杆、喷射混凝土、敷设钢筋网或钢支撑等,并 尽早施作衬砌。

.1.1隧道开挖应根据地层地质条件,结合采用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确定合理循环进尺及施工 速度,保持各工序相互协调,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满足要求 .1.2开挖断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开挖轮廓线宜采用有效的测量手段进行控制。 .1.3开挖作业应保证安全。采用钻爆法开挖时宜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开挖面及未衬砌地段应随时 验查,并应确保无安全隐患才能继续作业。 9.1.4开挖工作面与已衬砌地段之间的距离应按设计规定执行。 9.1.5开挖不应危及初期支护及施工设备等的安全。 9.1.6施工期间应作好量测、地质描述并进行核对,结合勘察报告、设计文件,根据施工实际情况 修改开挖方法和参数,提出变更意见

.7隧道开挖断面应以衬砌设计轮廓线为基准,考虑预留变形量、测量贯通误差和施工误差等 开挖断面可适当放大。 .8预留变形量可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宽度、埋置深度、施工方法和支护情况等条件,采用工 化法确定。当无类比资料时,可参照表2的要求选用

9.1.9当两相对开挖工作面接近贯通时,两端施工面应加强联系。两开挖工作面间的间距为20m 时,一端应停止开挖工作,从另一端单向开挖至隧道贯通。 9.1.10隧道不宜欠挖。当围岩完整、右质坚硬时,充许岩右个别突出部分(每1m岩面不天于 0.1m²)侵人衬砌。对整体式衬砌,侵人值应小于初砌厚度的1/3,并小于100mm;对喷锚初砌不应 大于50mm;拱脚和墙脚以上1m范围内不应欠挖 9.1.11隧道开挖时应做好超前探水、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气体的监测。 9.1.12隧道开挖前应及时做好防护和支护作业的准备工作

.1平巷开挖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对开挖断面、开挖方法、掘进循环进尺、钻眼机具和爆炸 等进行施工设计。

9.2.4炮眼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掏槽炮眼可采用直眼掏槽或斜眼掏槽。 b) 周边炮眼应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布置,保证开挖断面符合设计要求。 C) 辅助炮眼交错均匀布置在周边炮眼与掏槽炮眼之间。 d) 周边炮眼与辅助炮眼的眼底应在同一垂直面,掏槽炮眼应加深100mm。 爆破后的岩块碴体块度适合装碴的需要

9.2.5爆破器材的品种和型号选用

9.2.6爆破作业宜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爆破参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采用空气柱状装药结构

O/SY 15032012

9.3.1并口的锁口圈应在并身掘进前完成。竖并并口的截水、排水系统和防冲刷设施,应在隧道施 工前妥善规划,尽早完成。 9.3.2隧道的竖井宜采用自上而下单行作业法施工。 9.3.3石质地层开挖宜采用直眼掏槽,当岩层倾斜较大且裂痕明显时,可用锲形或者其他形式掏槽 有地下水时可采用立式梯台超前掏槽法。 9.3.4每掘进3m~5m应核对一次中线,及时纠正偏斜。 9.3.5竖井宜设置雨棚,井口周围应设防汛墙等安全设施,并设置安全警示牌,

9.4.1斜巷开挖的钻爆 与斜巷的倾角一致,眼底应比底板高程略低,避免出现台阶 9.4.2每个循环进尺都应检测其高程并控制井身的斜度,每隔20m~30m应测量其中线、高程,确 保斜巷的位置正确。 9.4.3当斜巷的倾角大于15°时,应设置人行台阶,并增设扶手。每隔20m~40m设置1个躲避洞

9.5.1躲避洞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躲避洞不宜设于衬砌断面变化处或变形缝处。 9.5.2错车道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避开断层破碎带等围岩较差地段。

9.6.1装碴运输设备的选型配套应与装渣能力、运输能力和开挖能力相适应,并保证装运 最大的开挖能力。

.1装碴运输设备的选型配套应与装碴能力、运输能力和开挖能力相适应,并保证装运能力大 大的开挖能力

O/SY 15032012

.2运输线路应设专人进行维护和养护,线路两侧的废碴和杂物应随时清除。 5.3斜巷运输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运输轨道与两侧通风和排水等管道、电力线之间的安全距离(有人行道者另计),不应小 于200mm。 除运输车辆升降的最大速度不应大于设计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提升绞车应设置深度指示器自动示警,并应有防过卷装置; 2) 钢丝绳应定期检查,并上油保养; 3) 运输斗车之间、斗车与钢丝绳之间应有可靠的连接装置,并应加装保险绳; 4) 井口应设置挡车器并经常关闭,放车时方可打开。车辆行驶时,井内不应有人员通过; 斜巷每隔100m应在轨道上设防跑车装置一处,在接近井底时再设一处; 6) 绞车和井口、井底均应有联系信号,并有专人值守; 7) 运输钢轨和其他长杆件材料时,应有长杆件材料装卸及进出斜井的安全措施; 人员不应乘坐斗车上下。 5.4隧道采用无轨运输时,宜采用轮式正铲侧卸装载机等小型装渣设备或人工装碴,小型农用车 渝。当隧道开挖长度大于50m,采用立爪式轨行装岩机时,在距开挖工作面70m~80m范围内应

9.6.5无轨运输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a)运输道路应做好排水及路面的维修工作。

a)运输道路应做好排水及路面的维修工作。 b) 施工作业地段的行车速度不应大于10km/h,成洞地段不应大于15km/h。 C 无轨运输应每间隔150m~300m设一会车点 9.6.6不应采用汽油机进洞作业,柴油机械宜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并加强隧道通风

10.1.1隧道的支护应配合开挖及时进行,保证施工安全。 10.1.2隧道支护方式应根据围岩特点、断面大小和使用条件等选择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钢 洪架或者管棚等单一或组合的支护形式。 10.1.3当开挖工作面不能自稳时,应根据工作面地质条件采取超前支护和预加固处理。 10.1.4支护施工中应做好监控量测、地质素描和支护施工记录。

10.2.1锚杆类型、直径和材质应根据设计文件选择,锚杆杆体的抗拉力不应小于设计抗拔力。错锚杆 拉拔力的检验不应少于锚杆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 10.2.2 锚杆用的水泥砂浆,其强度不应低于M20。 10.2.3 锚杆施工应在隧道开挖后及时进行。 10.2.4 锚杆孔钻进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钻孔机具应根据锚杆类型、规格及围岩情况选择。 b) 孔位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其允许偏差为±150mm。 C) 孔洞宜与所在部位的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 d 孔深与孔径应与杆体匹配。 10.2.5 锚杆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锚杆。 b) 孔洞内有积水应先排出积水后再安装锚杆,有富含潜藏水时应在锚孔附近钻进排水孔道。 c 砂浆锚杆孔内灌注砂浆应饱满密实。 早强药包锚杆、树脂锚杆应先检查药包和树脂卷质量某市公租房小区二标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受潮或变质者不应使用。 e 锚杆垫板应与喷射混凝土面密贴。

10.3.1喷射混凝土应在开挖后及时进行。 10.3.2喷射混凝土宜采用湿喷工艺。 10.3.3 喷射混凝土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水泥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宜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必要时 可采用特种水泥。 b) 粗骨料应采用坚硬耐久的碎石或卵石,喷射混凝土中的石子粒径不宜大于16mm,喷射钢纤 维混凝土中的石子粒径不宜大于10mm;骨料级配应连续级配。细骨料应采用坚硬耐久的中 砂或粗砂,细度模数宜大于2.5,含水率宜控制在5%~7%。 水质应符合工程用水的有关标准,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 外加剂的选用应符合GB50119的规定,外加剂应对混凝土和钢材无腐蚀作用,且不得影响 混凝土和钢材的使用性能。 钢纤维宜用普通碳素钢制成,长度宜为20mm~25mm,并不应大于25mm;抗拉强度不应 小于380MPa,不应有油渍和明显的锈蚀,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10.3.4 喷射混凝土钢筋网材料宜选用HPB300钢,钢筋直径宜为6mm~12mm,网格尺寸宜为 150mm~300mm,搭接长度应为1个~2个网格。 10.3.5 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除土质地层隧道外,钢筋网宜在喷一层混凝土后铺挂。 b) 土质地层地段应先铺挂钢筋网,沿环间压紧后再喷射混凝土。 ) 采用双层钢筋网时,第二层钢筋网应在第一层钢筋网被混凝土覆盖后铺设,其覆盖厚度不应 小于30mm。 d) 钢筋网应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连接牢固。 e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 10.3.6 喷射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应满足混凝土强度和喷射工艺要求。 10.3.7 喷射机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输料连续、均匀,附属机具的技术条件应能满足喷射作业 要求。 10.3.8 喷射混凝土施工前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检查开挖断面净空尺寸,清除松动岩块和拱、墙脚处的岩屑等杂物。 b) 用高压水冲洗受喷面,当受喷岩面遇水容易潮解、泥化时,采用高压风吹净岩面。 ) 在受喷面设置控制混凝土厚度的标志。 d) 检查机具设备和水、电等管线路,并试运转,保证作业区内具有良好通风和照明条件。 e) 当受喷面有滴水、淋水、集中出水点时,应先处理后喷射混凝土。 10.3.9 喷射混凝土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分层,由下而上顺序进行,当岩面有较大凹洼时,应先填平。 b) 分层喷射时,一次喷射厚度可根据喷射部位和设计厚度确定,初喷厚度宜为40mm 60mm 混凝土喷射应紧跟开挖工作面及时进行,在喷射结束后4h内不应进行下一循坏的爆破作业,

d)混合料应随拌随喷,不掺速凝剂的干混合料,存放时间不应大于2h;掺有速凝剂的干混合 料,存放时间不应大于20min。 e 外加剂掺量应准确,搅拌均匀,不应随意增加或减少。 喷射应与岩面垂直,同时应保持适当的距离和喷射压力 挂网喷射时,应减小喷头至受喷面的距离,并调整喷射角度,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喷射 中如有脱落的石块或混凝土块被钢筋网卡住时,应及时清除。 h)喷射后应进行养护,养护方式应符合混凝土和外加剂的性能要求

10.4.1钢架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 10.4.2 钢架安装应根据地质状况在开挖或初次喷射混凝土后架设。 10.4.3 钢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安装前应清除底脚下的虚渣及杂物。钢架安装允许偏差:横向和高程为土50mm,垂直度为 ±2。 b) 各节钢架间宜以螺栓连接, 沿钢架外缘每隔2m应用钢或混凝土预制块楔紧。 10.4.4钢架应与喷射混凝土形成整体,钢架与围岩间的间隙应用喷射混凝土充填密实;钢架应全部 被喷射混凝土覆盖,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

L0.5超前支护和预加固

10.5.1隧道在开挖后自稳时间小于完成支护所需时间的地段,应根据围岩情况、开挖方式、进度 求、机械配套等情况,选择下列一种或几种措施进行超前支护和预加固处理: 喷射混凝土封闭开挖工作面。 b) 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支护。 c) 管棚超前支护。 d 地表锚杆或地表注浆加固。 e 小导管周边注浆和围岩深孔注浆。 10.5.2 喷射混凝土封闭开挖面时,应采用早强混凝土,喷射厚度宜为50mm~100mm。 10.5.3 超前锚杆、小导管支护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宜和格栅钢架配合使用。 b) 长度宜为3.0m~3.5m,并应大于循环进尺的2倍。 c) 超前锚杆外插角宜为10°~20°,小导管外插角宜小于10°。 10.5.4 管棚支护应满足下列要求: a 管棚用钢管直径宜为89mm,钢管中心间距宜为管径的2倍~3倍。 b) 管棚长度应根据地层情况选用PVC防静电地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不宜小于10m。 c 纵向两组管棚的搭接长度应大于3m。 10.5.5 在软弱围岩及富水地层中施工时,可采用注浆法加固地层,并根据地质情况、隧道断面 状、施工机具等条件,选用小导管周边预注浆、深孔注浆或地表注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