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 285-2018 一体化预制泵站工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CJJ/T 285-2018 一体化预制泵站工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CJJ/T 285-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7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198442
下载资源

CJJ/T 285-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JJ/T 285-2018 一体化预制泵站工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1开挖前应制定一体化预制泵站开挖方案,并应按方案实 施开挖; 2基坑底部应设有排水设施,不得有积水; 3应采取合适的坑壁支护方式,避免坑壁塌; 4基坑开挖结束后,应确认现场一体化预制泵站进出水连 接管及电缆等配套设施齐备,方可进行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 安装。

5.1.4一体化预制泵站基坑排水、开挖和支护方式应

国家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的 有关规定,具体方式应根据场地地质情况、一体化预制泵站理 深、施工装备、工艺能力、施工工期和周边环境情况,经技术经 济比较后确定。

1底板应平整,水平精度宜为1%0,应无积水; 2应根据抗浮计算确定的连接方式将一体化预制泵站底座 安装在底板上。

1应用升降套索把一体化预制泵站从水平位置起吊到垂直 位置TTAF 077.17-2021 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最小必要评估规范 身份信息,不应使用壳体上的吊耳:

2垂直起吊一体化预制泵站时,应将重量均匀分配到全部 吊耳上; 3设备的起吊和安装不应对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水泵、 机械格栅等电气设备和电缆造成碰撞和损坏,同时应保证操作人 员安全。

1当完成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在水泥底板上安装和灌浆工 作后,应在24h内进行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基坑的回填: 2当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与基坑边缘的距离大于等于1m 时,回填材料可为含水率小于18%、颗粒粒径小于32mm的素 土或颗粒粒径小于32mm的级配砂石; 3当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与基坑边缘的距离大于等于0.5n 日小于1m时,回填材料应为颗粒粒径小于32mm的级配砂石; 4当一体化预制泉站主体与基坑边缘的距离小于0.5m时 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回填方案: 5在冬季和降水天气回填时,应检查回填材料的粘连情况 回填作业应快速和连续,施工中应防止基坑外部水流人基坑; 6应分层回填,每层高度不应天于30cm,压实度应大于

90%;回填夯实应在一体化预制泵站周围均匀劵实,一体化预制 绿站不得由于受力不均习发生倾斜: 7当回填作业边界与一体化预制泉站主体或进出水管距离 小于30cm时,应采用人工芬实。 5.1.9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安装回填后应进行回填后的检测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体化预制泵站中心轴线位置的施工充许偏差应为 土10mm; 2进出水管标高和顶盖等高程的施工充许偏差应为 10mm; 3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平面尺寸的施工充许偏差应为 土20mm; 4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垂直度的施工充许偏差应为土15%H (一体化预制泵站整体高度)。 5.1.10水泵、格栅和其他设备的安装应在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 安装回填结束且满足回填要求后进行。水泵和格栅的安装应符合 设备安装手册的要求,水泵、格栅和自耦、管路连接应契合,连 接螺栓应牢固,导杆不应变形

5.1.11水泵控制柜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控制柜安装在户外时,应安装在平整的地面上并不得 被水淹没; 2当控制柜安装在井筒内部时,不得被水淹没,并应通风 散热; 3控制柜安装的位置,不应妨碍设备的日常维护与操作, 并应与水泵电缆的长度相协调; 4控制柜应垂直安装在稳固的底座上,并应保持电缆进线 处的密封; 5一体化预制泵站电缆出线口应注意密封,腐蚀气体不得 对控制柜内部电气元件造成腐蚀及对运行维护人员造成人身 伤害

5.2.1当一体化预制泵站工程各部分系统调试检验完成后,应 按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进行工程竣工验收

1 施工图、工图及设计变更文件: 批准的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和现场调试报告; 3 组件、配件、附件、材料出厂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 4一体化预制泵站主要设备、器材的使用说明书及一体化 预制泵站的操作管理手册

工验收等文件应立卷归档。

6.1.1一体化预制泵站的运行应满足泵站操作管理手册的要求 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泵站运行维护相关标准的规定。 6.1.2一体化预制泵站的日常运行,应采用自动控制。当发生 自控失效时,应及时修复。 6.1.3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自动监视和控制的一体化预制 泉站,应根据各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具体情况制定计算机监控系统 运行管理制度。 6.1.4雨水一体化预制泵站和合流一体化预制泵站应根据当地 力年气象资料制定年度运行方案和应急预案。 6.1.5给水一体化预制泵站应每日进行巡视,巡视检查的内容 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体化预制泵站计算机和控制系统的监测仪表显示应正 常,如有报警,应及时查验并处理: 2控制柜内元器件和线路应无老化或破损的现象,并应清 理控制柜内灰尘; 3水泵和真空引水装置等一体化预制泵站主要设备的运行 电流、电压应正常; 4水泵和真空引水装置等一体化预制泵站主要设备运行的 噪声及振动应正常; 5一体化预制泵站的闸门、阀门、拍门开启应正常: 6一体化预制泵站人流量、出水量和进水、出水压力应 正常; 7一体化预制泵站内的液位和液位控制系统应正常。 616排水一体化预制泵站应定期进行巡视、巡视检杰的内窝

6.1.6排水一体化预制泵站应定期进行巡视,巡视检查的内容

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体化预制泵站计算机和控制系统的监测仪表显示应正 常,如有报警,应及时查验并处理: 2控制柜内元器件和线路应无老化或破损的现象,并应清 理控制柜内灰尘; 3水泵和格栅等一体化预制泵站主要设备的运行电流、电 压应正常; 4水泵和格栅等一体化预制泵站主要设备运行的噪声及振 动应正常: 5一体化预制泵站的闸门、阀门、拍门开启应正常; 6一体化预制泵站入流量、出水量和出水压力应正常; 7一体化预制泵站内的液位和液位控制系统应正常; 8当集水池液面上存在漂浮物时,应进行清理; 9当一体化预制泵站配套提篮式格栅时,应根据进水水质 的实际情况,每天观察并定期进行提升和清理。 6.1.7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围栏、顶盖、控制柜、变配电箱等应 上锁,并应设置清晰的警示标志,非操作人员不得进入或开启。 6.1.8操作人员进入排水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内时,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I6的有关 规定。

6.2.1一体化预制泵站年度检修应包括下列内容

6.2.1一体化预制泵站年度检修应包括下列内容: 1一体化预制泵站护栏、围墙、检修盖板和安防系统巡视 如发现损坏,应进行修补和更换。 2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周围地坪巡视:如发现周围地坪十 层下陷或倾斜,应检查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是否下陷或倾斜, 本化预制泵站进出水管是否泄漏。除顶盖部分等原设计地面以上 部分,其他部分如露出地面,应及时进行回填或刷漆防护。 3排空或清洁一体化预制泵站集水池,检查并筒和内部

管道和阀门等是否有渗漏和裂缝。如有渗漏和裂缝,应及时修 补。检查提升和安装附件是否松动、锈蚀,应及时紧固、除锈或 更换。根据一体化预制泵站液位控制系统的检香情况,更换浮 球、液位传感器等设备 4一体化预制泵站配套主要设备的检修和保养应根据制造 厂商的要求和磨损情况进行,水泵每2000h~3000h宜更换润滑 油,并根据耗损情况更换()形圈和机械密封等易损件:粉碎式 格栅,每5000h宜更换润滑油,并根据磨损情况更换格栅的 刀片。 5阀门、闸门、拍门、启闭机的检修和保养应根据制造厂 商的要求和磨损情况进行。 6一体化预制泵站和变电所的主变压器、站用变压器和控 制柜的电气和控制系统的全面检验 7携带型仪表的校验,常用的宜每半年1次,其余的宜每 年1次。下并作业时,需在下并前再次校验H2S等检测仪表, 确保下并人员安全。 8在严寒、寒冷地区,每年冬李对其机电设备、管道阀件 及金属结构等均应进行防冻维护保养。一体化预制泵站停用期间 应排净泵及管道内积水。必要时还应对一体化预制泵站内设备 管路、阀门等采取保温防冻措施, 6.2.2一体化预制泵站每5年宜进行一次设备大修,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一体化预制泵站和变电所的主变压器、站用变压器应进 行大修; 2主水泵和格栅应进行全面解体,电动机转子应吊出,并 应对其轴承等部件进行检修、更换或调试: 3控制柜和配电柜上仪表的定期检验和校验应与该仪表所 连接的主要设备的大修日期一致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体化预制泵站工程技术标准

目次1总则303基本规定·314工程设计344. 1一般规定344.2站址选择和总体布置354.3工艺设计354.4结构设计404.5电气和控制仪表424.6配套设施设计435施工和验收·455. 1施工455.2验收4629

3.0.1给水一体化预制泵站按照一体化预制泵站在给水系统中 的作用可分为取水一体化预制泵站、供水一体化预制泉站、加压 体化预制泵站和调节一体化预制泵站。排水一体化预制泵站按 照泵送介质的不同可分为污水一体化预制泵站、合流一体化预制 泵站和雨水一体化预制泵站 湿式一体化预制泵站是将水泵间和进水井集成在同一个井筒 内,水泵采用湿式安装,常见的配泵形式有潜水排污泵、潜水辑 流泵和深井泵等。井筒内可设置内部维修平台和地面控制面板 也面可配套设置维修间,该类型一体化预制泵站运行和维护简单, 十式一体化预制泉站由一个十区独立构成或者将十区和湿区 集成在同一个并筒内,水泉采用十式安装。常见的配泵形式有多 级立式离心泵机组、中开双吸泵、管中泵、潜水泵干式安装等 当十区和湿区集成在同一个并筒时,可采用分隔板将并筒分为进 水井和水泵间两个部分。水泵间可采用维修平台分隔,上部为维 修空间,下部为干式水泵设备空间。 取水一体化预制泵站可采用湿式一体化预制泵站,也可采用 王式一体化预制泵站:供水一体化预制泵站、加压一体化预制泵 站和调节一体化预制泵站一般情况下采用十式一体化预制泵站 前送生活饮用水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应采用十式一体化预制泵站 非水一体化预制泵站一般采用湿式一体化预制泵站。当一体化预 制泵站前端已有集水池时,宜采用十式一体化预制泵站。如前端 没有集水池,区域用地紧张时,宜选择湿式一体化预制泵站。当 有较高防盗要求或环境不能满足一体化预制泵站工作要求如地面 积雪较深,风沙较大,环境湿度、温度超过设备工作范围时,宜 选择带维修间的一体化预制泵站或选择具有相应措施的一体化预

制泵站。体化预制泵站可根据实际工况实施多筒并联或串联工作。也可根据需要设置配水井和进水前池等。3.0.2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应在工厂内预制,并在出厂前进行预装和测试,以缩短现场安装时间,提高系统可靠性。根据一体化预制泵站的结构形式和应用类型,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预装部分组成可略有不同,但总体应遵循安全可靠、现场安装时间和工作量最小化的原则。井筒包含顶盖、井筒侧壁和底座三部分。预装部分一般包括通风系统、井筒、管路系统、阀门、控制柜,主要设备的基础和安装附件等部件。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组成如图1所示。日678图1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示意1一通风系统:2一检修盖板;3一顶盖;4一并筒侧壁;5一进水管路:6一出水管路和阀门;7水泵;8一底座;9一底板:10一控制柜32

3.0.3周围环境温度低于一20C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应根据当 地的极端低温采用并筒外壁和一体化预制泵站顶盖增加保温层等 措施,也可设置加热器;昼夜温差较大地区的一体化预制泵站, 应根据温差的幅度采用井简外壁和一体化预制泵站顶盖增加保温 层等措施。 一体化预制泵站的控制柜的周围环境温度超过40℃时,应 采取开启风扇或增加遮阳等降温散热措施,防止控制柜内电气 元件过热:当环境温度低于一10℃时,控制柜应增加电加热器。 一体化预制泵站的控制柜安装在相对湿度小于25%的环境 应采取措施防正电气元件产生电火花:安装在相对湿度大于 85%的环境,应增加电加热器,防止凝露。 3.0.5当输送介质不能满足本标准第3.0.4条要求时,应采取 借施确保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设备的稳定运行。例如,当输送温 度大于40℃的介质时,应根据一体化预制泵站配套设备和内部 设施材质的耐热要求,采取散热措施或配套相应的耐高温设备和 材料。当输送具有强酸或强碱性的介质时,一体化预制泵站应采

措施确保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设备的稳定运行。例如,当输送温 度大于40℃的介质时,应根据一体化预制泵站配套设备和内部 设施材质的耐热要求,采取散热措施或配套相应的耐高温设备和 材料。当输送具有强酸或强碱性的介质时,一体化预制泵站应采 取相应的防腐蚀措施。为防止堵塞,输送介质中的最大颗粒直径 应小于所选配水泵的通径。当输送介质无法满足要求时,应在入 体化预制泵站前对介质进行预处理

4工程设计4.1一般规定4.1.1混凝十或低碳钢等材料:重量较重:运输困难:防腐性能较差,不宜作为一体化预制泵站的井筒材料。4.1.2位于道路和广场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应在任何车辆(包括在道路碾压机)荷重下,确保顶盖、检修盖板和基座牢固安全同时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保证一体化预制泵站侧壁不受车载的应力。其安装示意如图2所示。混凝土井盖基座铸铁盖板一体化预制泵站图2位于车行道的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安装示意4.1.3采用导流板可消除入流势能,均匀配水,防止涡流。导流板应根据具体项目情况进行针对性设计,可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确定导流板的形式。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CFD)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应用多种离散34

动力学(CFD)模拟优化,避免污泥沉积。当潜水泉停止 寸,底部只允许少量的污水停留在泵坑,当泵再次启动时, 寸近的大流速可达到自清洁的效果

4.1.5湿式排水一体化预制泵站宜具备定期排空集水

防止泵坑底部淤积,减少臭气的产生。水泵防卡滞功能是通过监 则水泵电机的过电流,使其自动进行反转,可有效减少水泵故障 停机频率。

4.2站址选择和总体布置

4.2.1由于一体化预制泵站安装简便、快速,近期工程可根据 近期规模进行配置,并预留远期接口。待远期流量增加后,远期 工程可通过预留接口连接一体化预制泵站

工程可通过预留接口连接一体化预制泵站 4.2.3一体化预制泵站具有全地下、占地小等特点,因此可适 当放宽与居住房屋和公共建筑的距离,以便缓解城镇用地紧张的 困难。

当放宽与居住房屋和公共建筑的距离,以便缓解城镇用地紧张的 困难。

设计流量超出单筒最大流量时,可采用多井筒并联的布置形式; (2)当一体化预制泵站的服务系统较为复杂,需采用接力提升排 水时,可采用多井筒串联的布置形式

4.3.1一体化预制泵站应使进出水管水流顺畅,水泵运行稳定, 站内泥沙及杂物沉积少,必要时应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等方法模拟运行工况,使一体化预制泵站高效运行。例如,用

CFD进行管路的水力优化设计,防止产生进水段配水不均、出 水段出水不畅等不利流态:用CFD进行井简内部的空气流体力 学模拟,评估通风散热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效果,使通风设计满足 井筒内的电机、控制柜等正常工作要求。

4多并筒并联的泵房,所有并筒之间应连通,使得运 每个并简内的水位保持一致。但每个并筒的水泵,可采用不 启停液位,轮值运行,逐台启动或逐台停运。

4.3.5排水一体化预制泵站集水池的最高液位和最低

第七章“Designofpumpingstations”7.2条“Wetwelldesign”中规定,湿井的尺寸和详细设计需基于最大和最小流量需求确定。启泵和停泵液位之间的有效容积应根据设备制造厂商推荐的启停次数确定。启动水位需考虑水泵运行条件。根据此规范,一体化预制泵站的有效容积主要与配套水泵的启停次数和一体化预制泵站的设计流量相关。推导过程如图3、图4所示。TaLTs启动停止6T图3水泵运行周期T0.5iQwop0图4水泵最小运行周期和流量的关系T= Tp + Ts(1)式中:Ts一水泵待机时间(h);Tp水泵运行时间(h)。37

由图4可知,当Qww/Q=0.5时,T,=T,此时启停次类 最大值,周期最短。代人下式,得:

式中:Tmin一水泵最小运行周期(h); Qww一一一体化预制泵站人流流量(m/h)。 此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版)第5册城镇排水》 3.1.6“集水池”第4条“集水池有效容积”中规定:在液位控 制水泵自动开停的泵站,可以用集水池的来水和每台水泵抽水之 间的规律推算出有效容积的基本公式为:

Vmin = TminQ/4

式中:Vnin 集水池最小有效容积(m); Tmin一水泵最小工作周期(s); Q一水泵流量(m/s)。 因此,集水池的最小有效容积与水泵的出水量和允许的最小 厂作周期成正比。只有单台泵工作时,所选水泉的流量为来水量 的2倍,则泵的工作周期最短。其中Tmin=1/Zmx,上述公式 (8)与公式(4.3.5)是一致的。 4.3.6分离式集水池指在一体化预制泉站主体之外单独设置井 筒或其他构筑物,其有效容积与主体内集水池有效容积之和应大 或等于本标准公式(4.3.5)的计算值

简或其他构筑物,其有效容积与主体内集水池有效容积之和应大 于或等于本标准公式(4.3.5)的计算值

4.3.7相同型号的水泵便于维护管理和轮值

4.3.13格栅及固定件设计强度应能承受进水端静压力及最大流

1当一体化预制泵站流量较大时,粉碎式格栅可单独安装 在预制进水格栅井内。 2备用格栅主要在工作格栅维修时临时使用,可采用与工 乍格栅相同型号的设备;也可以采用人工格栅,在粉碎式格栅主 机检修时放置在粉碎式格栅的主机位置上,防止进水杂质进人 体化预制泵站

3.17柔性连接可防止外部管道的应力和不均匀沉降对一位 制泵站的破坏。 3.20给水系统的管道增压一体化预制泵站,水泵进口应 修阀,进水主管上应安装压力传感器和双向排气阀,防止送 力过低和积气、窝气的产生。

3.17柔性连接可防止外部管道的应力和不均匀沉降对一件 制泵站的破坏。

修阀,进水主管上应安装压力传感器和双向排气阀,防正 力过低和积气、窝气的产生。

4.3.22为防止将操作人员反锁于一体化预制泵站内,检修盖板 应具备限位安全锁功能,宜设置气动弹簧和机械限位装置,气动 弹簧的强度应根据盖板的重量和尺寸、盖板和顶盖的支撑位置确 定,应确保一个操作人员可顺利开启。应采用机械限位装置将检 修盖板在开启后固定在一个开启度,不会自动闭合,防止应力超 过气动弹簧允许应力或气动弹簧发生故障,以保证下井人员的 安全。 对于安全级别要求比较高的一体化预制泵站,检修盖板宜设 置防盗报警装置,防止非操作入员打开盖板,造成人身安全或生 产事故

页制泵站井筒外侧应均布设置至少2个吊耳,防止单边吊耳 寸大或受力不平衡。

4.3.25应根据一体化预制泵站环境和输送介质选择满足

求的材料,应对操作平台进行承载力测试,确保在极端情况下将 单台水泵放置于操作平台上时,操作平台不产生瞬时的应力破 坏,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并满足防腐和维修要求。 4.3.26当湿式一体化预制泵站的操作平台无法满足本条第1款

4.3.26当湿式一体化预制泵站的操作平台无法满足

4.3.26当湿式一体化预制泵站的操作平台无法满足本条第1款 的规定时,宜取消操作平台,并将阀门等需要人员操作的设备放 人一体化预制泵站外部,避免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4.4.1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结构指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的顶盖、 则壁和底座。对于临时一体化预制泵站,设计使用年限可适当 降低。

坏,井筒截面丧失稳定的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是指井筒的变 形超过规定限值的状态

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结构必须能承受永久作用和可变作用荷 载而不破坏和变形。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外部材质的应力计算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 50069的相关规定。

4.4.3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

4.4自前,国内外通常采用有限元结构分析(FEA)对导 强度进行校核。有限元结构分析(FEA)是对结构力学分 一种计算方法。目前最流行的有限元分析软件有ANS DINA、ABAQUS和 MSC等

4.4.5一体化预制泵站底座的质量应不小于水泵总质量的1.5

4.4.5一体化预制泵站底内

倍,防止水泵固定连接处产生振动和共振。如底座质量达不到要 求,应采取底部灌浆和植筋等措施增加底座质量和基础牢固度 保证一体化预制泵站的稳定运行。防振构件包括防振垫、防振台 等,防振构件的选择应根据水泵的形式确定。

1为防止一体化预制泵站上浮,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底板 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可预先在地面浇筑或在现场基坑直接浇筑。 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底板的形状应根据一体化预制泵站基坑支护 形式和一体化预制泵站安装的要求确定,宜采用和基坑底部相同 形状的底板。 2在地下水位较高或暴雨频发的区域,存在一体化预制泵 站上浮的风险。根据一体化预制泵站的直径和深度,设计适合尺 寸的钢筋混凝土底板抗浮。基于抗浮计算,并筒可抵抗地下水的 浮力而不会上浮,抗浮计算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工程 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的相关计算方式,Ks按照现行 国家标准《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的相 关规定取值1.05

在缺之地下水水位资料时,为保证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安全 性,假设地下水水位高至地面。一体化预制泵站自身重量和土的 侧壁摩擦力作为安全余量考虑不计入一体化预制泵站总重力。 3并筒底座可设置法兰盘,采用螺栓和压板与一体化预制 泵站底板连接。单独法兰盘连接无法满足一体化预制泵站抗浮和 急定运行要求时(当井筒直径较大且配套大型水泵),可对一体 化预制泵站井筒底座进行植筋,在混凝土底板上部预留部分钢 筋,并将两者进行二次浇筑,完成与井筒底座的连接, 4在经济许可的条件下,为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多并筒 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和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前后端构筑物(包括 格栅井、阀门井),宜采用同一个底板。否则,应采取有效措施 避免不同底板不均匀沉降后对连接管路的不良影响

7 现行国家标准《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对泵站稳

性、地基计算和处理进行了明确要求。其中附录B泵站地基计 算及处理规定,当天然地基达不到承载力要求时,可采取换填、 水泥搅拌桩、高压旋喷桩、振冲砂(碎石)桩、预制管桩或强夯 等地基处理方法,改善地基承载力。

4.4.8一体化预制泵站基坑开挖

泵站施工的安全,基坑支护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坑 术规程》JGJ120的有关规定执行。

4.5.1市政排水和给水一体化预制泵站一旦停电,会给人民生 活带来不便,造成不良环境和社会影响,一般应按照二级负荷供 电考虑。其他小型一体化预制泵站可按照三级负荷考虑。

4.5.4水泵的剩余电流漏电保护可以在水泵回路上设置剩余电 流漏电保护装置或采取电机漏电保护措施,以确保漏电、短路时 及时跳电。

4.5.4水泵的剩余电流漏电保护可以在水泵回路上设置剩余电

4.5.15为保证传感器正常工作,凸出钢管部分不宜

容易被水泵吸入造成损坏。

液位传感器电缆应带有接地屏蔽线,安装时接到指定接 保证良好的抗干扰性。

4.5.17用于排水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密封性强,为防止检测

因长期放置在高腐蚀性的环境而损坏,宜配备移动式检 表。

通风、保温和除臭设施

4.6.1用十排水程的 一一体化项制求站基本为全地理式,通 风条件较差,一体化预制泵站在运行过程中不应有人员下并;如 有维修或维护需求,下井作业时应将井内设备停止,打开一体化 预制泵站检修盖板,采用风机通风30min以上,再采用移动式 硫化氢(H,S)检测仪表进行检测,检测达标后方可下井作业 除满足干式一体化预制泵站内电气设备要求之外,一体化预制泵 站的通风设计应做到无死角,避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积 聚。为了防止甲烷等易燃易爆气体造成的爆炸,一体化预制泵站 通风口处应设置警示标志,提醒操作人员和路人严禁烟火

分井筒外壁进行保温并采用双层保暖顶盖,必要时设置温找 装置。

4.6.3一体化预制泵站配套的除臭装置,宜选择可室外安装

6.3一体化预制泵站配套的除臭装置,宜选择可室外安 构紧凑、占地小的装置,如植物提取液除臭装置和离子除具 等。

4.6.4可根据需要在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上设置设备间,特别 是北方寒冷、积雪较深的地区,设置设备间,可防止一体化预制

4.6.4可根据需要在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上设置设备间

泵站顶盖被积雪淹没,同时也给维修人员提供良好的二

预制泵站的施工特点,目前设备间常采用彩钢板材质,彩钢板带 有有机涂层,具有保温隔热功能且不易腐蚀。如采用木质板材, 需进行防腐处理。

警示安全设施和照明

4.6.6护栏、警示标志和视频监控系统的设置是为了保护人员 和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安全。设置在道路和广场上的一体化预制泵 站为确保行人和车辆通行的便利可不设置护栏

5.1.1进场检查的内容包括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外观目

5.1.1进场检查的内容包括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外观自视检查: 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外形尺寸和进出水管尺寸、位置测量和复 核,一体化预制泵站内部管路和安装附件检查,随一体化预制泵 站主体运输到现场的控制柜、通风管其他部件和安装附件的检 查等。

平衡、分层分段(块)、限时挖土、限时支撑”的原则。 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基坑排水可采用明沟排水或井点降水。明 勾排水可用于排除地表水或士质坚实,土层渗透系数较小,地下 水位较低、水量较少、降水深度在5m以内的基坑排水。采取明 勾排水施工时,应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和地基不被扰动。当边坡 岩土出现裂痕、沉降失稳等征兆时,必须立刻停止开挖,进行加 固、削坡等处理。并点降水应使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面以下不小 于0.5m,对软地基的水位降低深度宜适当加大。 设有支撑的基坑,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 控、严禁超控”的原则开控

或砾石层,并用夯实机压实,压实度应达到90%的压实试验结 果。采用膨胀螺栓连接底板和底座安装法兰时,膨胀螺栓的数量 应根据抗浮计算确定。膨胀螺栓可在圆周范围内均匀等角度安 装,或在施工时预理埋地脚螺栓但强度不得低于标配螺栓。当一体 化预制泵站井筒底座与混凝土底板进行二次浇筑时,参照本标准 第4.4.6条第3款相关要求进行施工。

5.1.7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安装应确保钢筋混凝土底板安装面

LY/T 2613-2016 蒎烷和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底板安装法兰之间没有泥土等杂物。一体 化预制泉站主体底部空腔宜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或混凝土振动棒确 保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底部和混凝土底板之间完全充满混凝土。

和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底板安装法兰之间没有泥土等杂物。一体 化预制泉站主体底部空腔宜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或混凝振动棒确 保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底部和混凝土底板之间完全充满混凝土。 5.1.8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基坑应在安装完成后及时回填,防 正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上浮及倾倒,对于玻璃钢材质的一体化预 制泵站主体,不应进行强行牵拉挤压。 在冬季及降水天气回填时,应检查回填材料是否粘连在 起,基坑的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应防止地面水流 入基坑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 应分层回填,每层高度不应超过30cm,并应采用夯实机夯 实或人工压实,压实度天于90%。 当回填作业边界与井筒或进出水管距离小于30cm时,应采 用人工夯实,确保进出水管在回填土层的支撑性能良好,不受 应力。

5.1.11控制柜安装的地点不宜选择低洼的位置,防止

导致控制柜进水。控制柜底座宜采用槽钢,并应紧固所有白 电缆。

GB/T 40181-2021 一次性卫生用非织造材料的可冲散性试验方法及评价验收应重点检查水泵和格栅的运行情况及扬程、流量等

5.2.1验收应重点检查水泵和格栅的运行情况及程、流量等 参数。

统一书号:15112:32397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