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 284-2018 热力机械顶管技术标准

CJJ/T 284-2018 热力机械顶管技术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CJJ/T 284-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89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199295
下载资源

CJJ/T 284-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JJ/T 284-2018 热力机械顶管技术标准

式中:L 后背土不能扰动的土体长度(m); La 附加安全长度(m),砂土可取2,亚砂土可取1, 黏十或亚黏土可取0。

8.2.9后背墙的承载力、刚度和结构尺寸应满足施工顶力要求。 当不能满足顶力要求时,应进行加固处理。 8.2.10钢筋混凝土后背墙宜与顶进井同宽,且不应小于后靠铁 的宽度和高度

8.2.11顶进井顶管洞口应设置止水圈DB61T 1280-2019 矫形器配置服务规范

顶管结构管口不宜高于钢筋混凝土后背墙墙面; 后背铁与管口之间应设置缓冲衬垫

8.3.1接收并长度应满足顶管机在并内拆除和吊出的需要, 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L一 接收并长度(m)。

8.3.2接收开洞口应设置止水圈,接收并宽度应满足施工要求。 8.3.3接收井深度应按下式计算:

9.1.1检查室和顶管隧道的结构防水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水 文地质、使用功能和温度变化范围、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因素确定。 9.1.2顶管隧道的防水,应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 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9.1.3顶管隧道的防水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9.1.4顶管隧道防水设计范围,应包括顶管工作井(热力检查 室)、管节接口及顶管进出检查室的穿墙洞口。 9.1.5顶管工作井(热力检查室)结构防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城市供热管网暗挖工程技术规程》CJ200的有关规定。 9.1.6顶管混凝土管抗渗等级不应小于P8。结构防水设计应采 取预防结构混凝土早期裂缝的措施。 9.1.7处于侵蚀介质中的混凝王顶管,其耐侵蚀系数不宜小 于0.8。

9.1.7处于侵蚀介质中的混凝土顶管,其耐侵蚀系数

9.2.1顶管接口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顶管结构接头应具有传递轴向荷载的能力,当发生一定 角度的偏斜时,应仍具有防水能力; 2密封材料应有耐热、耐老化、防潮等性能; 3顶管结构防水接头应设置在顶管结构壁内,不应突出于 顶管结构的内外壁

用硅橡胶作为主防水材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橡胶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表9.2.3的规定:

宜选用硅橡胶作为主防水材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橡胶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表9.2.3的规定

表9.2.3橡胶材料性能指标

2承口钢环应选用Q235及以上标号的板材,板材厚度不 应低于10mm; 3承口钢环应防腐,防腐蚀量应小于0.1mm/年

9.3.1顶管进出检查室的穿墙洞口处,应采用穿墙套管止水环 结构(图9.3.1)。钢质顶管进出检查室的穿墙洞口的防水应考

图9.3.1穿墙套管止水环结构 1一穿墙套管;2一遇水膨胀橡胶膏 3一遇水膨胀橡胶条:4一钢板止水环

图9.3.1穿墙套管止水环结构 1一穿墙套管;2—遇水膨胀橡胶膏; 3一遇水膨胀橡胶条;4一钢板止水环

图9.3.1穿墙套管止水环结构 一穿墙套管;2一遇水膨胀橡胶膏; 遇水膨胀橡胶条:4一钢板止水环

虑钢管伸缩的影响,止水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 技术规范》GB50108的有关规定。

10.1.1顶管工程施工前应对下列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核查: 1现场地形、地貌、河流、沟渠等水文地貌情况 2顶管路由上及附近的建(构)筑物、桥梁、公路铁路等 相关建筑、设施; 3现状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地铁等市政设施和其他障 得物情况; 4架空电缆电线、灯杆线杆、树冠等施工占地,施工用水 排水、用电、交通运输等。 10.1.2顶管工程施工前应编制顶管施工方案,并应包括下列 内容: 施工标准及依据; 2 工程概况、工程量: 3 施工组织与管理措施; 4 顶管技术措施; 5 监测措施; 设备选择; 现场布置; 工程质量要求及保证措施; 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10 应急预案。 10.1.3 工作井的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供热管网暗挖 工程技术规程》CJJ200的有关规定。 10.1.4当顶管内进行涂装、防水、防腐、明火及焊接等作业 时,应进行连续机械通风。

动测站和计算机联控的自动测量导向系统的顶管机

0.3.1导轨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应满足施工要求,导轨安装的玻 度应与设计坡度一致,安装固定应牢固,管道顶进时不得产生位 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轨对管道的支承角宜为60°,导轨的高度应使管中心 线与准洞口中心线一致; 2导轨安装的轴线位置允许偏差3mm,顶面高程允许偏差 0~+3mm,两轨净距允许偏差土2mm。 10.3.2顶铁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顶铁的强度、刚度应满足最大充许顶力,安装轴线应与 管道轴线平行、对称。顶铁在导轨上滑动应平稳,且应无阻滞 现象。 2顶铁与管端面之间应采用木垫圈等缓冲材料衬垫,两个 受压面应平整、互相平行。 10.3.3主顶油缸、油泵等主顶进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顶油缸宜固定在支架上,并应与管道中心垂线对称 与管道轴线平行,其合力应在管道中心的垂线上。主顶油缸应对 称布置,规格应相同,且应为偶数。 2油泵应与主顶油缸相匹配,管道应顺直。 3主顶油缸、油泵、换向阀及连接高压油管等安装完毕后 应试运转。整个系统应满足耐压、无泄漏要求,主顶油缸顶进速 度、行程和各主顶油缸同步性应符合施工要求。 10.3.4顶管机在进人现场前应做全面的调试运转,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油管应清洗十净,电路系统应保持干燥,液压系统应无 泄漏; 2顶管机安放在导轨后,应测量前后端中心的方向偏差和 相对高差,顶管机的接触面应相互吻合;

3顶管机放置平稳后,高程误差不应超过士5mm。 10.3.5顶管施工宜采取注浆措施来减少管壁摩阻力,注浆应遵 循先注后项、随顶随注、同步注浆与补浆结合的原则。 10.3.6每个注浆孔内应安装单向阀,注浆孔的设置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第一组注浆孔应靠近顶管机布置:后续数节管注浆孔间 距宜为6m~15m; 2每隔15m宜设置一个具有排气与检测功能的注浆孔。 10.3.7注浆管管件宜选用拆卸方便、密封可靠的管件,管件抗 玉能力应符合输送浆液的要求。 10.3.8注人浆液应搅拌均匀,制浆、注浆过程应由专人负责, 专人检测。 10.3.9注浆量宜按管道与周围土层之间环状间隙体积的1.5倍 一2.0倍计算。 10.3.10顶管后宜注人水泥砂浆或粉煤灰水泥砂浆,置换触变 泥浆填充管外空隙。注浆量宜按计算空隙量的150%控制。 10.3.11拆除注浆管路后,应对管道上的注浆孔进行封闭

10.4.1锚喷护壁工作井洞口止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洞口止水环中心线应与洞口中心线一致: 2止水圈应安装牢固,止水环压板螺栓应拧紧,压板应贴 实、压紧。 10.4.2旋喷桩工作井洞口止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洞口的穿墙钢套管应在主体结构施工时预理完成: 2凿除洞口位置的围护结构混凝土前,应在洞口围护结构 的上、中、下位置施工水平探测孔,并应检查洞门土体的加固 情况; 3 混凝土凿除后,应立即进行洞口止水板施工。 10.4.3止水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0.4.1锚喷护壁工作井洞口止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洞口止水环中心线应与洞口中心线一致; 2止水圈应安装牢固,止水环压板螺栓应拧紧,压板应 实、压紧。

1 洞口的穿墙钢套管应在主体结构施工时预埋完成 2凿除洞口位置的围护结构混凝土前,应在洞口围护结村 的上、中、下位置施工水平探测孔,并应检查洞门土体的加回 情况; 3混凝土凿除后,应立即进行洞口止水板施工。 水#照

10.4.3止水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渗透系数较小的黏性土层,当地下水压力不大于 0.08MPa时,可使用板式橡胶止水装置或套筒式止水装置; 2在透水性较好的粉土、砂土、砾石层,当地下水压力大 于0.08MPa时,可使用盘根式止水装置; 3当覆土深、地下水丰富、顶进距离较长时,在顶进井内 可增设充气式止水圈备用; 4止水橡胶圈应具有一定的耐磨性和较大抗拉性。 10.4.4当采用钢管作洞门钢套管时,钢套管外宜加焊止水环 并应焊牢。 10.4.5工作井洞口封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洞口封门应保证背后土体稳固,且应无漏水和流砂现象 2洞口封门应在顶进前拆除,并宜采用静力法拆除; 3拆除封门时,应保证作业安全,不得超挖,拆除深度宜 为300mm~500mm

工要求。 10.5.2顶管管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混凝土成品管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和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的有关规定; 2钢质顶管宜选用Q235,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 素结构钢》GB/T700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的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焊缝等级不应低于Ⅱ级,外 防腐结构层不应小于2mm。 10.5.3橡胶圈应与管节粘附牢固,表面应平顺,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 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规范》GB/T21873的有关规定; 2应由管材厂配套供应;

3外观应光滑平整,不得有裂纹、破损、气孔、重皮等 缺陷; 4每个接头的橡胶圈不得超过2个。

10.6工作并及后背墙

10.6.1施工前应对后背土体进行抗力验算,必要时应对后背土 本进行加固。 10.6.2后背墙平面与顶进轴线应保持垂直,表面应坚实平整 与背后结构或土体应贴紧 10.6.3后背墙材料的材质应均匀一致,整体与竖并结构应连接 牢固,组装构件的规格应一致。 10.6.4双向或多向顶进时,后背墙上预留洞口应满足项进受力 和密封要求,洞口预留尺寸应根据顶管机外径和止水需要确定 同口密封止水装置应与后背墙可靠连接。 10.6.5后背墙的充许偏差应符合表10.6.5的规定

表10.6.5后背墙的允许偏差

注:H为后背墙高度,B为后背墙宽度。

10.7.1顶管始发顶进应符合下列规定

1始发前应做好顶管机械、设备的相关检查和联动试运转 应无故障始发: 2拆除封门后,顶管机应连续顶进,直至洞口及止水装置 发挥作用为止; 3始发时,顶管机与后方2节~3节机头管应采用刚性 连接;

4顶管机力盘全部进洞后,洞口止水圈与顶管机的间隙应 均匀、密封应良好; 5始发阶段,当端面土体压力过大时,应采取止退措施; 6始发阶段,应控制顶进的速度和方向,采取防转措施; 7始发阶段,应设定试验段,并应观察和记录水文地质情 况、地层变形、基坑变化等监控量测数据,并应监控顶力、力盘 扭矩、机身旋转、电流及泥土仓压力等数据。

10.7.2到达顶进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洞口土体加固(止水),顶管机进井 前,接收并应清理干净,准确测量底板标高。接收装置应预先准 备就位,并应调整至适当标高。接收装置、临时支撑的承载力、 刚度和稳定性应经过验算合格后方可使用。 2拆除洞口封门时应采取措施减少对土体的扰动。 3当顶管机到达接收并洞口体加固段时,应逐渐降低掘 进速度,并应加强接收并及周围地表监测。当变形超过预警时, 应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继续顶进

10.8.1顶管的最大顶力不应大于管节或工作并后背墙的充许顶 力。当顶距较长、计算顶力大于管节或后背充许顶力时:应在管 线适宜位置增设中继间。 10.8.2中继间的数量可按下式确定:

D(L+10)X9k m 0.7Flc 1

(10. 8. 2)

继间转角不应扩天; 3超长距离顶管的中继间宜采用计算机联动控制; 4在顶管正常情况下,当主顶油缸的顶力达到中继间设计 顶力的60%时,应设置第一个中继间,此后,每当主顶油缸顶 力达到中继间设计顶力60%~70%时,应设置一个中继间; 5中继间顶力余量,第一个中继间不宜小于40%,其余不 宜小于30%。 10.8.4中继间的安装、运行、拆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 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有关规定。 10.8.5中继间合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合拢时应拆除中继间内部组件,并应由后部中继间或主 顶油缸的顶力将拆除部分的中继间段合拢; 2合拢应由前向后依次进行; 3合拢后应对中继间接缝进行封闭处理; 4 钢质顶管中继间合拢后,应在薄弱断面处加焊内环

10.9.1管道顶进过程中,应遵循勤测量、勤纠偏、微纠偏的 原则。 10.9.2J 顶管过程中应有相应记录,并应包括日期、时间、顶进 长度、顶进总长度、启动顶力、正常顶力以及中继间油压记 录等。 10.9.3顶进开始后应连续作业,并应实行交接班制度。每班作 业前,应对机械、设备检查和试运行,确认合格并记录后,方可 作业。 10.9.4顶进过程中,严禁在工作井内竖向运输作业,施工人员 不得在顶铁上或两侧停留。 10.9.5顶进时,应随时观测顶管机切削功率变化情况,切削功 率应稳定,且不得大于额定功率。 0(预进过组中山现下到减之时声文明信

10.9.6顶进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

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确认正常后:方可恢复顶进: 1开挖面前方地面出现严重沉陷或隆起; 2遇到障碍物无法顶进: 3后背变形、位移超过规定; 4顶铁出现弯曲、错位现象; 5顶力骤然增大或超过控制顶力; 6管道接口出现错位、劈裂或管道出现裂缝;管道或中继 间接口出现大量漏浆; 7影响区内地面、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的沉降、倾斜 度、结构裂缝和变形等量测数据有突变或超过限值: 8顶管机的切削功率大于额定值: 9管道偏差过大且纠偏无效; 10油泵、油路等设备发生异常现象。 10.9.7顶管内设置有固定支架、导向支架预理钢环时,施工前 应对每个管节进行编号,并应按编号顺序顶进。 10.9.8 顶进施工停顿期间,不应停止注入触变泥浆。 10.9.9 当在软土层中顶进钢筋混凝土管顶管时,应将前3节~ 5节管节与顶管机连成一体。 10.9.10初始顶进应缓慢进行,待各接触部位密合后,再按正 常顶进速度项进。当项进中出现油压突然增高,应立即停止项 进,并应经处理后方可继续顶进。主顶油缸活塞退回时,油压不 得过大,速度不得过快, 10.9.11管路拆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拆接电路、油管和泥、浆、水管时,应在卸压、断电后 进行; 2拆接泥、浆、水管时,应在作业点采取控制和收集遗洒 物的措施: 3管路拆接后,应检查接口密封状况,确认无渗漏方可 使用。 10.9.12顶进过程中,应连续观察土(泥)仓压力,并应保持

10.9.13顶管机姿态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顶管机进洞前应验收导轨高程、中线,调整好顶管机进 洞姿态,并应记录初始值; 2每顶进一节管节应测量一次顶管机的姿态偏差,在出洞 进洞以及纠偏过程中应加大测量频次; 3施工过程中每次纠偏角度不应大于0.5° 10.9.14钢管不宜用于曲线段顶进。曲线顶进钢筋混凝土顶管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曲线段前儿节管接口处可预理钢板、预设拉杆 2顶进阻力计算可按相同条件下直线顶管的顶进阻力估算 并应考虑曲线段管外壁增加的侧向摩阻力:以及顶进作用力轴向 传递中的损失影响; 3当存在中继间时,应缩短第一个中继间与项管机以及后 续中继间之间的间距; 4管节接口在一定角变位时应保持密封。 10.9.15钢质顶管顶进时,管节长度不宜小于4m,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钢管对口焊接应保持内壁平齐,内壁错边量不得大于 2mm。焊接定位焊缝时,应采用与根部焊道相同的焊接材料和 焊接工艺 2管节焊接过程中,多层焊时层间接头位置应错开。 3每条焊缝宜一次连续焊完。当中断焊接时,再次焊接前 应检查焊层表面,确认无裂纹后,方可按原工艺要求继续焊接。 10.9.16顶管工程通后,应及时进行泥浆置换,并应对注浆 孔进行封闭处理。

11.1.1施工竖并和隧道应进行监控量测设计。工作井、项管、 地下管线、地上建(构)筑物等的监测方案应根据工程地质、地 下管线和周边建(构)筑物等条件确定。 11.1.2施工中应及时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最终 位移值,判断工作井、顶管、地上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的稳 定性。

立移值,判断工作井、顶管、地上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的稳 定性。 11.1.3监控量测的测点初始值可取三次观测数据的平均值;顶 管外测点应在顶进前测读,顶管内测点应在顶进完成24h内 测读。 11.1.4顶管施工过程中应设置专职检查员,对项管隧道内外随 时巡视、观察并记录。顶管隧道内观察项应包括管节变形、开 裂、错台、掉块、拼装缝渗漏水、顶管顶力、排土情况等。顶管 遂道外观察项应包括地表开裂、地表降隆沉、建(构)筑物开裂 项斜、隆沉等。 11.1.5顶管结构上的监测布点应在顶管加工时完成。

管外测点应在顶进前测读,顶管内测点应在顶进完成24h 测读。

时巡视、观察并记录。顶管隧道内观察项应包括管节变形、 裂、错台、掉块、拼装缝渗漏水、顶管顶力、排土情况等。顶 隧道外观察项应包括地表开裂、地表隆沉、建(构)筑物开裂 倾斜、隆沉等。

11.1.5顶管结构上的监测布点应在顶管加工时完成

1高层、高算结构监测项目应包括沉降、倾斜、裂缝。应 根据建(构)筑物外观和与顶管的距离,沿建(构)筑物周边或 靠近顶管的一侧基础轴线上对称布点。 2桥体观测项目应包括沉降、倾斜、裂缝,测点应布置在 桥(墩)桩、桥梁、桥面板上。 3地下构筑物和地下管线应沉降监测,沿地下构筑物顶部 结构中心线和地下管线顶部中轴线对称布点。

11.2监测项目与控制

11.2.1锚喷工作并监测项目及要求

注:1A类为必测项目,B类为选测项目,在一定条件下B类监测项目可转化 A类项目:

1A类为必测项目,B类为选测项目,在一定条件下B类监测项目可转化为 A类项目: 2若情况复杂或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加大监测频率; 3 锁口圈梁水平位移、沉降布点可取同一监测点;监测点应对称布置在竖井 中轴线两侧,并应根据竖井平面尺寸沿长边每隔5m~7m设一对监测点, 短边3m~5m设一对监测点; 4 临时支撑每开挖4m~6m或土质变化处设一对监测点; O 圈梁水平位移、沉降、竖井井壁收敛等项目在拆除临时支撑后均应加大监 测频率。

表11.2.3顶管隧道监测项目及要求

主:1A类为必测项目:B类为选测项目,在一定条件下B类监测项目可转化为 A类项目;

者情况复杂或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加大监测

11.2.4施工引起的变形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1.2.4施工引起的变形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注:位移平均速率为任意7d的位移值,位移最大速率为任意1d的最大位移值。

往:位移平均速率为任意7d的位移值, 位移最大速率为任意1d的最大位移值。

11.2.5施工引起的变形控制值应符合路政管理部门对道路隆沉 的变形控制和周边建(构)物的沉降控制要求。 11.2.6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 并应及时向相关单位报告监测结果: 1 监测数据达到报督值: 2 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速率加快 3存在察中未发现的不良地质条件; 4 邻近的建(构)筑物、周边地面出现异常。 11.2.7监测数据整理后上报,当实测数据达到(或超过)预警 值时,应即刻报警,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施工和周围环境的安 全,并对超限数据标记警示。

1.3顶进方向监测项目与控制

11.3.1管项施工进过程中应对项进方向进行监测。

11.3.1管顶施工进过程中应对顶进方向进行监测。 11.3.2钢筋混凝土顶管顶进的充许偏差及检查方法应符合表 11.3.2的规定。

表11.3.2钢筋混凝 顶进的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11.3.3 钢质顶管顶进的充许偏差及检查方法应符合表11.3.3 的规定。

表11.3.3钢质顶管顶进的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12.1.1工程质量验收应按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 划分。 12.1.2单位工程验收应在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验收合 格后进行。 12.1.3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组织有关人员检查评定

12.1.1 工程质量验收应按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 划分。 12.1.2单位工程验收应在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验收合 格后进行。 12.1.3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组织有关人员检查评定 并应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验收报告,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 接收管理单位、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进行验收。 12.1.4顶管结构施工完成,经分部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 后续施工。

12.1.5工程验收应包括下列内

1管道顶进情况; 2 结构防水效果: 3 承重和受力结构; 4工资料。

12.2.1检查室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查室内结构施工、回填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供 热管网暗挖工程技术规程》CJJ200的有关规定。 2顶管管节和附件、管节连接的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除应 符合本标准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 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有关规定。 3检查室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产品质量应符合现行 行业标准《城市供热管网暗挖工程技术规程》CJI200的有关

规定。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试 报告。 4检查室的结构承载力、刚度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结 构应无滴漏和线流现象。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按现行行业标准《城市供热管网暗挖 工程技术规程》CJJ200的规定执行,监理单位应见证试验。 12.2.2顶管隧道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顶管管材及附件的质量应符合现行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管材长度、直径、厚度和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在物资进场报验 时应提供管材出厂合格证,钢筋混凝土特殊管的预埋件材质、位 置、尺寸等应符合设计要求。管口止水钢环、止水胶圈等管口止 水设施安装位置应正确,并应无位移、脱落现象。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管材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观察检查、尺量和 取样试验。 2顶管的中线、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初始顶进时每0.2m对管道高程及中心 偏差记录一次;正常顶进时,每项进1m记录一次;纠偏时,每 0.2m记录一次;每顶进一节管:核对激光经纬仪是否出现移 位:水平角、竖直角是否出现偏差。监理单位应每日对偏差记录 检查。偏差应设定预警值,当偏差超过预警值时应立即停正项进 施工,上报监理共同分析偏差原因并解决。 检验方法:激光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测量。 3管道接口端部应无破损、顶裂现象,接口处应无滴流和 线流现象。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其中渗漏水程度检查应按现行行业标

准《城市供热管网暗挖工程技术规程》CJJ200的规定执行。 4顶管施工的最大充许偏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供 热管网暗挖工程技术规程》CJ200的有关规定。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使用量尺。 5管道内应线形平顺,无突变、变形现象;一般缺陷部位 应修补密实、表面光洁;管道应无明显滴漏和线流现象。钢管防 贫层及焊缝处的外防腐层及内防腐层验收合格。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按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 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规定执行。 6管道顶进过程中止水环无漏水现象。止水环拆除前注浆 完毕,拆除后管道与检查小室进出洞口的间隙连接密实牢固,无 漏水现象。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7顶进不得造成管节结构出现管体裂缝。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使用量尺。

12.3.1峻工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供施工技术资料和施工管理 资料。 12.3.2 施工技术资料应包括施工组织设计、竣工测量资料、竣 工图等

12.3.3施工管理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2.3.3施工管理资料应包括下

DL/T 1235-2019 同步发电机原动机及其调节系统参数实测与建模导则(代替DLT 1235-2013)1材料的产品合格证、材质单、分析检验报告和设备的产 品合格证、质检部门核发的特种设备质量证明文件和设备竣工 图、安装说明书、技术性能说明书和备件的移交证明; 2施工单位检查、检验和记录等资料。

3.4工验收应鉴定,鉴定方法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 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的有关规定执行。 3.5顶管工程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按照基本建设程序, 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评价,内容包括验收时间、程 内容和组织形式,验收意见等。

对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评价,内容包括验收时间、程 序、内容和组织形式,验收意见等。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GB/T 42009-2022 滤波器用高压交流断路器,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 《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 5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n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 7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8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 10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 11 《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46 1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 13 《碳素结构钢》GB/T700 14《混凝王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 15《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 规范》GB/T21873 16《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28 17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 18 《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计规范》CJJ105 19 《城市供热管网暗挖工程技术规程》CJJ200 20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2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 2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 23 《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10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4 《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 5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6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 7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8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 9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 10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 11 《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46 1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 13 《碳素结构钢》GB/T700 14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 15《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 材料规范》GB/T21873 16《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28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 18 《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计规范》CJJ105 19 《城市供热管网暗挖工程技术规程》CJJ20C 20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2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 2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 23 《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1000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