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347-2016 地下管线周边土体病害评估防治规范

DB11/T 1347-2016 地下管线周边土体病害评估防治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1/T 1347-2016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01.5K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1443
下载资源

DB11/T 1347-2016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1/T 1347-2016 地下管线周边土体病害评估防治规范

地下管线周边土体病害现场检测工作包括地下管线调查、探地雷达探测、坐标定位、质量管控和 理五部分。

6.2.2地下管线调查

地下管线调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a)明显管线点应*行实地调查、核查和测量。明显管线点位置应设置在窖井(包括检查井、闸门 井、阀门井、消火栓井、仪表井、人孔和手孔)井盖中心,记录管线的相关信息应包括:管线 的*面位置、走向、埋深、规格、性质、材料和窖井内异常情况等CECS 554-2018-T 智慧家居设计标准,明显管线点现场调查记录 表参见附录A中的表A.1; 隐蔽管线点的调查结合已有的管线资料*行现场核查和测量,应对核查结果有出入的隐蔽管线 点*行详细调查,隐蔽管线点现场调查记录表参见附录A中的表A.2。

6.2.3探地雷达检测

6.2.3.1参数设置

在现场检测数据采集前,应选择背景干扰较少的场地*行采集模式、时窗、采样点数、道间距及增 益等参数的设置,探地雷达仪器主要参数设置详见表2。

地雷达仪器主要参数设置

6.2.3.2测线布设

根据任务要求,测线布设时除应符合5.2.3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布置测线应根据工程环境条件和探测要求需要*行布设,测线间距应保证异常的连续、完整和 便于追踪; b) 布置测线时,测线应尽量避开地形及其它干扰的影响,应垂直于或大角度相交于探测对象或已 知异常的走向,测线长度应保证异常的完整和具有足够的异常背景; c)检测范围内,测线应通过或靠近已知地层或与其它物探方法测线重复布设:

d)设计的测线如果受到地形、临时停放的车辆等物体的影响而无法按原计划执行时,应根据现场 情况对测线位置和工作量做出合理调 具备测试条件时再对其*行补充探测: e)当检测区域内发现可疑异常区域时,应对可窥 线加密,或采用不同频率的天线重 复和重点检测:当可疑异常区域位于边界

6.2.3.3探地雷达现场检测

探地雷达现场检测应分为普查和详查两种工作方式,应根据不同的检测区域采用不同的检测方式。 满足对检测范围全覆盖、无遗漏的原则基础上,宜将检测区域分为对各路口之间普通路段、重点检测 设和详查异常区域*行检测。具体情况如下: a)各路口之间普通路段:各路口之间的普通路段宜采用普查方式*行检测,其探地雷达测线布置 情况如下: ·主路、辅路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雷达测线*行于车道中线,200MHz~400MHz天线测 线间距应不大于2.0m,80MHz~100MHz天线测线间距应不大于4.0m; 人行步道:雷达测线*行于路缘石,200MHz~400MHz天线测线间距应不大于2.0m, 80MHz~100MHz天线测线间距应不大于4.0m。 b) 重点检测区段:路口、桥区路段、历年塌陷区域和现状路面缺陷区域,上述重点检测区段须采 用详查检测方式,测线布置情况如下: 检测范围内的路口、桥区路段(路口特指与检测范围交叉的道路且一般主路路宽超过20m 的交义路口;桥区路段特指城市立交桥桥区下方路口):除沿路方向的主测线外,另沿垂 直路行*方向布设辅助测线,与主测线形成网格状布置方式,200MHz~400MHz天线测线 间隔应不大于2.0m,80MHz~100MHz天线测线间隔应不大于4.0m; · 现状路面缺陷区域和近3年检测范围内塌陷区域:在上述区域范围内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加密测线。 隧道检测:当地下管线的施工方式为隧道时,宜采用400MHz~1600MHz天线对隧道的初支和 二衬*行检测,一般测线布设5条,分别为拱顶、左右拱腰、左右边墙,开挖断面面积大于 30m²,应适当加密测线*行检测。 d) 详查异常区域:在探地雷达检测普查结束后,应针对普查中判断的可疑异常区域*行详查。详 查中须采用两种不同频率天线*行网格状加密检测,200MHz~400MHz天线测线网格间距应不 大于1.0m,80MHz~100MHz天线测线网格间距应不大于2.0m。

6.2.3.4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时除了要满足表2,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测量轮模式采集时,每次数据采集前要对测量轮*行校准; b 测量轮模式采集时,单个数据记录的长度应不大于500m,以尽量减少距离累积的误差; C 连续测量时的天线移动速度应均匀,采用100MHz中心频率天线检测时,天线移动速度不大 于10km/h,采用200MHz中心频率天线检测时,天线移动速度不大于20km/h; d) 严禁在雨、雪天或场地内有大量积水时*行检测,若测线部分地段有积水,应对其位置*行描 述。

6.2.3.5 异常区域位置的标记

根据异常区域所在路段及位置* 标闪 并对异常区域周边环境*行描述, 录异常区域附近标志性建筑物, 对异常区域周边环境*行影像记

6.2.3.6严重异常区域验证

DB11/T 13472016

对判定的严重异常区域,应采用其他方法*行验证,如:钻探及标贯、浅层地震法、高密度电法等, 优先选用能定量反映土体密实程度的验证方法

应对检测范围内管线点、探地雷达测线位置*行坐标定位: a)坐标定位应在满足测量精度要求的基础上,宜优先采用以实时动态定位技术(RTK)为主、 全站仪为辅的综合方法*行坐标定位。 b) 测线定位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探地雷达检测工作测线中的起止点、转折点、异常点、地形突变点和其它重要的点位,应 *行测量定位; 可根据地形图中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地形、地物*行测量定位: 可利用探测区域内电磁波的已知明显反射(如金属井盖、已知金属管线等)对应探地雷达 测线*行定位。

6.2.5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在检测过程中应采取相关的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a)在检测过程中,按照工作*度及时*行过程质量检查和资料审核,并应遵循内、外业同步* 行且内业指导外业的原则,及时对资料*行初步整理和解释,如发现原始资料有可疑之处或 论证不够充分时,应作必要的补充检测 6 检测单位在检测过程中应加强自查、自检工作,对于质量不合格的数据,应重新*行检测, 数据复检比例应不低于检测总工作量的5%; C 检测单位在检测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密切配合委托单位工作,对相关单位提出的问 题应认真*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和处理结果及时报告委托单位

6.2.6交通安全措施

在现场检测中应采取交通安全措施: a)在现场检测工作开展前应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并对检测人员*行安全技术交底; b)在有车辆通行的道路等场地上*行管线调查、探地雷达普查和详查时,应依据相关规定制定 安全技术方案或措施,并严格执行

6.3严重异常区域通报

DB11/T 13472016

7.1.1土体病害属性分为空洞、严重疏松、中等疏松、轻微疏松、严重富水、一般富水六类。 .1.2在*行土体病害对地下管线风险评估前应得到地下管线自身状况、管线外部环境、土体病害区 或情况及土体病害区域和管线关系等相关信息 7.1.3在对既有地下管线周边土体病害*行检测时,可*行土体病害对地下管线的风险评估。 7.1.4应对检测范围内与土体病害边缘距离小于5m的管线逐条*行风险评估。

7.2土体病害属性判定

雷达图谱反射波反射信号能量变化大,同相轴不连续,波形杂乱、不规则,应判定为严重疏

雷达图谱反射信号能量变化较大,同相轴较不连续,波形较为杂乱、不规则,应判定为中等疏松。

7.2. 6 一般富水

雷达图谱同相轴较连续,频率变化不明显,顶面反射信号能量强,下部信号衰减明显,应判定 富水。

7.3土体病害对地下管线的风险评估

7.3.1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土体病害对地下管线的风险评估内容应包括地下管线自身状况、管线外部环境、土体病害区域情 记及土体病害区域和管线关系等4项,相应的评估指标为地下管线自身状况指数(GX)、管线外部环境 指数(HJ)、土体病害区域情况指数(BH)、土体病害区域和管线关系指数(WZ)及根据上述4项指 标所得到的综合评估指标(ZDJ)。土体病害对地下管线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7.3.2风险评估方法

土体病害对地下管线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专害对地下管线风险评估

:3.2.1土体内害对地 分析法对各级评估指标权重*行分析,根 7.3.2.2土体病害对地下管线风险评估宜采用加权求和方法,按照公式1~公式5计算:

(2) (3) 1=1 (4) /= (5) 合 式中: Wi、W2 WV3

7.3.3土体病害对地下管线的风险评估

3.1土体病害对地下管线的风险评估的地下管线自身状况评估指标分值及其权重宜按表3取值 3.2条规定*行计算:

表3地下管线自身状况评估指标分值及权重

表3地下管线自身状况评估指标分值及权重(续)

注1:当地下管线周边5m 单项指标均取0分 注2:表格中D表示管线(或管道)的管径(或断面中较长的一边),H表示管线的管顶埋深,Y表 示管线的服役年限。

7.3.3.2土体病害对地下管线的风险评估的管线外部环境评估指标分值及其权重宜按表4取值,按7. 2条规定*行计算:

管线外部环境评估指标分值及权重

DB11/T 13472016

7.3.3.4土体病害对地下管线的风险评估的土体病害区域和管线关系评估指标分值及其权重宜按表6 取值,按7.3.2条规定*行计算。

6土体病害区域和管线关系评估指标分值及权

注1:当地下管线周边5m范围内不存在土体病害时 注2:表格中L为土体病害与管线的最小空间距离。

7.3.4土体病害对地下管线风险评估

土体病害对地下管线风险评估的评估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土体病害地下管线的风险评估可划分为四个等级(A、B、C、D)。相应的评价标准应符合表 4的规定。

表7土体病害对周边地下管线的风险评估的评估标准

土体病害对地下管线的风险评估四个等级的定义如下: A级:对管线产生危害的可能性很大,易引发管线自身灾害及次生灾害; B级:对管线产生危害的可能性较大,可能引发管线自身灾害及次生灾害 C级:对管线的安全运行存在一定的影响; D级:对管线的安全运行影响较小

8检测报告编写及成果评审

告分为正文、图件及信息卡片,具体内容如下!

DB11/T 13472016

a)检测报告正文应包括下列内容; . 工程概况:工程的依据、目的和要求;工程的地理位置; 检测流程、仪器及方法: 检测结果:管线调查结果、雷达检测结果、土体病害成因的初步分析及风险评估; 结论及建议。 b) 图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雷达图谱; 测线布置图; 管线*面图; 土体病害*面图; . 窖井内异常*面图。 c) 信息卡片分为土体病害信息卡及窖井内异常信息卡,应包括下列内容: 主体病害信息卡内容:土体病害的属性、尺寸、理深、申心坐标、所在位置描述、不同 频率天线的雷达图谱、百度地图位置、现场照片、土体病害周边管线图、土体病害周边 管线种类、距离及风险等级、土体病害初步成因分析及处置建议; · 窖井内异常信息卡内容:窖井管线种类、异常类型、所在位置描述、中心坐标、现场照 片、位置示意图及处置建议。 注1:当委托单位有要求时检测报告正文内容应增加后期服务措施,并编写后期服务报告; 注2:检测报告表达形式按照附录B*行编制,管线*面图格式要求按照附录C*行编制,信息卡片格式参考附录 D中表D.1及表D.2*行编制; 注3:当检测任务较简单或工作量较小时,图件及信息卡内容可简化或不*行

根据地下管线周边土体病害检测项目情况或按照委托单位要求,组织专家评审会,对成果* *审。当检测任务较简单或工作量较小时,该项内容可*行简化。大型工程宜组织成果评审,评 程序按照附录E执行。

后期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检测单位应定期对所有土体病害区域*行雷达复测,对比分析前后两期雷达图谱变化情况,以 掌握土体病害的发展趋势; 当检测区域内发生土体塌陷等类型的事故时,检测单位应参与事故的抢险工作,并查明事故塌 陷的影响范围、周边地下管线情况,协助分析塌陷的原因

后期工作报告要求如下: a)报告封皮应包含检测区域、委托单位、检测类别、检测单位及日期等内容; b)报告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后期技术服务开展情况。

DB11/T 13472016

后期工作期限宜为检测成果评审或报告提交后一年内,复测时间间隔宜为3个月。

开行文首: 土体病害对周边管线的风险评估等级为A级时,应立即对病害部位采取开挖回填或钻孔注浆 等紧急处置措施,及时排除管线运行风险; 土体病害对周边管线的风险评估等级为B级时,宜对该部位的管线*行重点监控和安全巡视 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管周土体病害的处置工作,保证管线的安全运行; 土体病害对周边管线的风险评估等级为C级时,宜对该部位的管线提高定期视的频率; 土体病害对周边管线的风险评估等级为D级时,对该部位管线正常巡视管理,

.2.1检测出的主体病害应按照第7章的要求*行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主体病害形 综合确定处置措施,常用措施有小范围开挖回填清除隐患土体、局部钻孔注浆加固土体及加强监 全巡视等

秀因同步处理或消除,土体病害的诱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管线周边多次开挖施工、回填不实; 一一地下工程的施工(比如地铁隧道施工、地下管线暗挖等); 一周边工程的施工降水; 一雨水冲刷、渗透;管线超负荷运行; 一带水管线的跑冒滴漏; 上部荷载振动作用(重型车辆快速通过等)的影响等。 10.2.3考虑到实际效果,在选择处置措施时,优先选用开挖回填的方式,条件不允许时再*行钻孔注 浆。 0.2.4 处置施工前应查明地下管线状况,施工时应注意保护施工地段的各种地下管线及相关设施。 0.2.5 处置施工时应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减少扰民,施工作业的机械和材料不应随意停放或堆放。 0.2.6应在处置施工前对检测报告结果*行复核,并根据处置措施编制施工组织方案,依据方案对土 体病害*行处置,

开挖回填处置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根据各管线特点制定开挖回填方案; b) 开挖回填的步骤为开挖、回填、夯实、修复; 开挖时应注意保护地下管线等构筑物,如机械开挖作业时,必须避开管线等构筑物,在距离管 线1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

钻孔注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a)结合管线特点及行业规范制定钻孔注浆方案:

DB11/T 13472016

b)在*行钻孔注浆施工时应通知相关管线管辖单位,对管线制定保护措施,避免对管线造成损坏 引发次生灾害

)在*行钻孔注浆施工时应通知相关管线管辖单位,对管线制定保护措施,避免对管线造成损 引发次生灾害

10.3.3.1巡视监控内容

巡视监控主要内容包括: a)管线上方地表是否发生沉陷、隆起等异常; 管线附近是否存在气体异味或液体漏泄等现象; C)管线各项运营技术指标是否正常。

10.3.3.2巡视监控频率

根据各种管线自身特点,在原有正常巡视基础上加大巡视频次。

在对土体病害进行处置施工后,应对其处置效果进行评定,具体方法如下: a)城镇道路内的开挖回填的质量应符合CJ1与DB11/T716的规定; 对土体病害进行回填夯实后应采用探地雷达法或其他方法对回填的密实程度进行检测,检测合 格方可进行修复,若不合格应继续进行回填实; c)开挖回填修复后道路承载力应不低于原道路等级; d)钻孔注浆处置结束后应对处置效果进行检测,如不合格应继续进行处置。

在对土体病害进行处置施工后,应对其处置效果进行评定,具体方法如下: 城镇道路内的开挖回填的质量应符合CJ1与DB11/T716的规定 对土体病害进行回填夯实后应采用探地雷达法或其他方法对回填的密实程度进行检测,检测 格方可进行修复DB41/T 1879-2019 电站锅炉内部检验规程,若不合格应继续进行回填实; 开挖回填修复后道路承载力应不低于原道路等级; 钻孔注浆处置结束后应对处置效果进行检测,如不合格应继续进行处置。

DB11/T 13472016

检测项目是否满足委托单位要求,设备选型是否合理,测线布设是否完全覆盖整个检测区域,资料 文集是否齐全,管线调查是否全面,检测手段是否齐全,管线和缺陷区域位置描述是否明确,后期工作 措施是否全面详尽,

a) 检测单位情况 1)资质许可:审查检测单位资质是否满足要求; 2)行业经验:审查检测单位是否具有相关的行业经验。 b)准备阶段 1)人员:审查项目组的人员配备情况; 2)设备:审查项目配置的仪器设备情况; 3)资料搜集:审查项目资料收集是否完整,是否有相关证明; 4)踏勘:审查现场踏勘情况; 5)检测方案:审查检测方案是否合理、详细。 c)) 实施阶段 1)管线调查:审查检测区域内井和隐蔽管线点的调查记录情况; 2)测线布设:审查测线布设覆盖检测区域情况,仪器选型和测线布置合理性,异常区域进行 详查; 3)检测方法:审查是否采用以探地雷达法为主、其他检测方法为辅的检测方法;对可疑异常 区域是否采用不同频率天线进行对比分析,对严重异常区域是否采用定性及定量相结合的 综合方法进行分析; 4)严重异常区域的校核:审查是否采用有效方法对空洞和严重主体病害区域进行校核,审查 是否优先选用能定量验证可疑异常区域属性的方法; 5)严重异常区域的汇报和反应机制:审查是否及时向委托单位、监理汇报检测过程中查明的 严重异常区域; 6)坐标定位:审查是否采用综合方法准确定位测线、管线和土体病害区域,审查所测绘的相 关址物竺信自具不文全

1)土体病害检测成果:审查土体病害检测成果中是否包含土体病害的属性、平面位置坐标、 埋深、大小等情况,是否结合地物地貌对病害区域位置进行描述; 2) 报告内容:审查是否按本标准第八章内容要求编写报告; 3) 报告格式:审查检测成果是否满足本标准附录C的格式要求: 4) 图件成果:审查图件成果是否分册提供整个检测区域雷达测线、雷达图谱、管线与土体病 害区域位置图等图件,且图件标注是否清晰,比例是否恰当,内容是否完整,在管线与

DB11/T 13472016

5)结论及建议:审查结论中是否明确表述异常区域结果和影响分析结果; 6)后期工作:针对不同的检测结果GB/T 13297-2021 精密合金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pdf,审查是否有全面、完善和细致的后期工作措施

20项评审项,编制了成果评审表,详见表E.1。

DB11/T 13472016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