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682-2018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技术导则(居住建筑)

DB63/T 1682-2018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技术导则(居住建筑)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63/T 1682-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5.9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1490
下载资源

DB63/T 1682-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3/T 1682-2018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技术导则(居住建筑)

1.0.1青海省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 人民生活水*不断提高,导致能源和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建筑能耗 总量和能耗强度上行压力不断加大。实施能源资源消费革命发展 战略,推进城乡发展从粗放型向绿色低碳型转变,对实现新型城镇 化,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青海省一直以建筑节能标准为先导,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显 著的成果,尤其在降低居住建筑供暖能耗、公共建筑能耗和提高可 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例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阶段居住建 筑65%的节能设计标准已经基本普及,75%的节能设计标准已经 积极试行,建筑节能工作减缓了建筑能耗随城镇建设发展而持续 高速增长的趋势,并提高了人们居住、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质量。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三江源头” 被誉为“中华水塔”,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生 态功能,决定了青海在我国乃至世界生态安全中具有独特和不可 替代的作用。青海省煤矿及石油资源相对质乏,有效减少石化燃料 燃然烧和污染物排放,对于保护珍贵的生态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具有重要意义。 青海省发展地域性低能耗节能新型建筑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 具体体现,既可以缓解能源紧张趋势,又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调 节人、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建立适合青海省的低能耗建筑 技术标准体系,可有效引领建筑节能发展,提升建筑节能工作水 *,对大幅降低建筑能耗和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引领示范作用。 低能耗建筑以“被动优先主动优化”为原则,能大幅降低建筑 的供暖能耗,显著改善建筑的室内环境,节约能源消耗。青海省地 处严寒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温度较低,供暖周期较长,居住建筑能

1.0.4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设计强调以能耗目标为导向。

性的更高导则,不同于现行节能建筑设计标准。被动式低能耗建筑 设计达标判定不以具体建筑体型系数、窗墙面积比、围护结构性能 指标值、热源设备系统性能系数、新风系统热回收效率值等性能指 标是否达到标准条文要求为依据。设计中无论是否采用、如何采用 本导则的推荐技术措施,都应采用专用模拟判定工具,比选不同方 案的技术经济特征,在规定的室内环境条件下,满足本标准规定的 各项技术指标要求。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规划设计应在建筑布局、朝向、体形系数和 使用功能方面,体现低能耗建筑的理念和特点,并注重与气候的适 应性。青海省冬季以保温和获取太阳得热为主,兼顾夏季隔热遮阳 要求;过渡季节能实现充分的自然通风。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应采用更加严格的施工质量标准,保证精 细化施工,并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外围护结构和气密层施工完成 后应进行建筑气密性检测,并达到本导则气密性指标要求。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应强调人的行为作用对节能运行的影响, 编制运行管理手册和用户使用手册,培养用户节能意识并指导其 正确操作,实现节能目标。 1.0.5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规划、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和运行管理 人员应参加必要的专项培训,全面转变传统理念,提升并具备相应 技术水*。培训内容应包括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理念和原则、设计 方法、关键节点做法、施工工艺及过程控制、日常维护要求等内容。 1.0.6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围护结构构造复杂,如在室内装修过 程中对其进行破坏,将导致气密性损坏,进而影响室内环境并导致 建筑能效性能下降,因此,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室内装修应由建设 方统一进行。 绿色建材评价标识是指依据绿色建材评价技术要求,对建材 产品进行评价,确认其等级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活动。建筑材料的 亏染物散发影响长期影响室内环境,考虑到建筑高气密性特点,室 内装修宜采用获得绿色建材标识(认证)的材料部品。 国

GTCC-092-2018 铁道机车用空气制动系统-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1.0.8本导则对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技术指标和采取的

给出了规定。但建筑节能涉及的专业较多,相关专业均制定了相应 的标准。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时,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 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低能耗建筑指在特定时期内,建筑能耗比现行建筑节能标 准能耗降低25%~30%的建筑物。青海省城镇新建居住建筑75%的 节能标准已经开始试行,相对于现阶段整体情况,此标准属于“低 能耗建筑”标准,因此,本导则不使用“低能耗建筑”,而统称为“被 动式低能耗建筑”,表示暖通空调与照明能耗控制目标较2016年建 筑节能设计标准降低50%以上的建筑物

能耗建筑“标准,因此,本导则不使用低能耗建巩 动式低能耗建筑”,表示暖通空调与照明能耗控制目标较2016年建 筑节能设计标准降低50%以上的建筑物。 2.0.2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建筑低能耗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高效空气 能等。考虑到青海省建筑自身建筑特性和太阳能等自然资源情况, 强调因地制宜利用可再生能源。 2.0.3年供暖需求反映的是建筑物自身的热需求水*,体现了建 筑围护结构的综合保温性能,包括处理新风所需的热需求。 2.0.4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原有形式存在的、未经加工转换 的能量资源,主要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一 次能源消耗量直接体现了建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程度。建筑能耗指标计算中,为方便比对,需将供暖、空调、照明、建 筑终端能耗通过*均低位发热量和一次能源换算系数统一换算到 建筑一次能源消耗量,以衡量建筑物的环境友好程度。 2.0.5建筑物的气密性能关系到室内热环境质量、空气品质、建筑 的隔声及防火性能,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国新建 建筑对住宅建筑门窗幕墙的气密性作了规定,但并未对建筑物整 体气密性能提出要求。建筑物整体气密性能与所采用外窗自身的

2.0.2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建筑低能耗的重要手段之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高效空 能等。考虑到青海省建筑自身建筑特性和太阳能等自然资源情 强调因地制宜利用可再生能源

2.0.3年供暖需求反映的是建筑物自身的热需求水*,体现了建

筑围护结构的综合保温性能,包括处理新风所需的热需求。 2.0.4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原有形式存在的、未经加工转换 的能量资源,主要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一 次能源消耗量直接体现了建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程度。建筑能耗指标计算中,为方便比对,需将供暖、空调、照明、建 筑终端能耗通过*均低位发热量和一次能源换算系数统一换算到 建筑一次能源消耗量,以衡量建筑物的环境友好程度。

2.0.5建筑物的气密性能关系到室内热环境质量、空气品

的隔声及防火性能,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国新建 建筑对住宅建筑门窗幕墙的气密性作了规定,但并未对建筑物整 体气密性能提出要求。建筑物整体气密性能与所采用外窗自身的 气密性、施工安装质量以及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其 中精细化施工与保证良好气密性有直接关系。气密性能需要在建 筑建成后利用压差法或示踪气体法等方法进行实际测试,通常采

用压差实验检测建筑气密性,以室内外50pa压差下换气次数来表 征建筑气密性。 2.0.8通过建筑朝向和周围环境的合理布置、内部空间和外部形 体的巧妙处理以及建筑材料和结构构造的恰当选择,使其在冬季 能够集取、保持、蓄存和分配太阳热能,从而使建筑物具有一定的 供热功能

能够集取、保持、蓄存和分配太阳热能,从而使建筑物具有一定的 供热功能。 2.0.9热桥一般分为结构性热桥和系统性热桥。结构性热桥是指 由于梁、柱、板等结构构件穿入保温层而造成保温层减薄或不连续 所形成的热桥。这种热桥能量损失较大,可能会造成结露、发霉现 象。系统性热桥是指在外墙保温系统中,由连接保温材料与结构墙 的错栓或是插入保温层的金属连接件等所形成的热桥。 2.0.10可调节外遮阳表面吸收的太阳得热,不像内遮阳或中置遮 阳一样传入室内,并且可根据太阳高度角和室外天气情况自动或 手动调整遮阳角度,从遮阳性能来看,是最适合*被动式低能耗建 筑的遮阳形式

3.0.1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是使建筑达到高水*的建筑能效,通过 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关键用能设备能源效率等性能指标 提升建筑能效,并最终体现在建筑物的负荷及能源消耗强度。因 此,本导则提倡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应以建筑能耗值为导向。建筑的 气密性影响建筑的保温、防潮、隔声、防火和舒适性,是建筑品质的 必要条件,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是提升建筑能效的基本前提。因 此.技术指标包括能耗指标、气密性指标及室内环境参数。 3.0.2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能耗的计算范围为建筑供暖空调、照明 通风等提供服务的能源系统,不包括饮事、家电和插座等受个体用 户行为影响较大的能源系统消耗。 建筑能耗中供暖需求和能耗与围护结构和能源系统效率有 关.照明系统的能耗与天然采光利用、能源系统效率和使用强度有 关,通过优化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技术可以降低供暖、照明能耗:生 活热水、饮事、家用电器等生活用能与建筑的实际使用方式、实际 居住人数、家电设备的种类和能效等相关,均为建筑设计不可控因 素,在设计阶段准确预测和考虑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技术指标 中不予考虑。 控制年供暖需求、年供暖和照明一次能源消耗量是通过被动 技术将建筑物的热需求大幅降低,低至利用新风系统可承担大部 分或全部建筑的热负荷,需要小容量或不需要传统的供热和供冷 设施,使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经济性产生质的变化。技术指标确定 主要基于以下原则:第一,在现有建筑节能水*上大幅度提高:第 二,建筑实际能耗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度降低:第三.能耗水*基本 与国际和国内同地区持*。本导则结合青海省气候特点和实际情 况,参照《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

率。 新风量的要求。目前.建筑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增多和强度 多变,包括人员污染物和建筑污染物(建材和设备):室外空气污染 的加剧造成新风品质下降,导致室内空气品质难以提高。常规的居 住建筑不设置机械新风系统,主要通过开窗进行自然通风。开窗通 风是简便易行的获取新风的方式,也是推荐使用的被动式的消除 室内余热余湿、提升室内空气品质的手段。在供暖季,通过开窗通 风获得新风的方式其效果无法保证,一方面由于需要维持室内热 环境要求,开窗时间不宜过长,因而新风量通常难以达到要求,另 一方面空气污染较为严重时,通过直接开窗获得新风反而引起室 内环境的恶化。本导则的最小新风量指标确定综合考虑了人员污 染和建筑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通过自然送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结合向 室内提供充足健康的新鲜空气。建筑应具备良好自然通风能力,当 室外空气参数适宜通风时,自然通风可向室内提供充足的空气.保 证室内良好的空气品质。当室外空气不适宜通风时,如室外温度过 低、空气污染严重,机械通风系统可向室内提供充足健康的新鲜空 气,保证全年室内良好的空气品质。 室内噪声的要求。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按 照区域的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将声环境功能区分为五 种类型,其中要求最高的为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查 间等效声级限值为50dB(A).夜间等效声级限值为40dB(A)。现行 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CB50118中对高要求住宅的卧 室起居室(厅)内允许的噪声级为卧室昼间允许噪声级为40dB (A),夜间允许噪声级为30dB(A)。室内噪声不仅和建筑所处的声 功能区、周边噪声源的情况有关,而且与建筑物本身的隔声设计密 切相关。被动式低能耗建筑采用高性能的建筑部品,应具有较好的 隔声能力。根据国内外的标准和现有隔声技术情况,确定了被动式 低能耗建筑应具备较高水*的室内声环境。

3.0.4常用的建筑能耗计算工具较为复杂、涉及的计算因

4.1.1充分运用被动式低能耗建巩设计手段进行初步设计方案是 定量分析的基础,只有在通过因地制宜地分析,以“被动优先,主动 优化”为原则,以气候特征为引导进行建筑方案设计,结合不同地 区气候、环境、人文特征,根据具体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充分利用自 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得热,控制体型系数和开窗形式等,才能为 后续定量分析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获得适宜设计方案提供依 据。

建造成本、时间限制、技术可行性、持有成本、建筑耐久性、设计建 造水*等约束下,进行优化决策的设计过程。区别于传统建筑节能 的规定性设计方法.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应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面 向建筑性能总体指标要求,综合比选不同的建筑方案和关键部品 的性能参数,注重设计、建造及运行全过程,通过不同组合方案的 优化比选.制订适合具体项目的技术路线。 性能化设计方法是贯穿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其 核心是以性能目标为导向的定量化设计分析与优化,确定的性能 参数是基于计算结果,而不是从规范中直接选取。为实现低能耗目 ,建筑应以气候特征为引导进行建筑方案设计,在设计前充分了 解当地的气象条件、自然资源、生活居住*惯等,借鉴传统建筑的 被动式措施,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建筑*面总体布局、朝向 本形系数、开窗形式、采光遮阳、室内空间布局等适应性设计:在此 基础上,通过性能化设计方法优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遮阳等关 键性能参数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供暖需求:结合不同的机电系统 方案、可再生能源应用方案和设计运行与控制策略等.将设计方案

和关键性能参数带入能耗模拟分析软件,定量分析是否满足预先 设定的低能耗目标及其他技术经济目标,根据计算结果,不断修 改、优化设计策略和设计参数等.循环送代,最终确定满足性能目 标的设计方案。性能化设计流程主要包括: 1设定室内环境参数和技术指标。 2确定初步设计方案。 3利用能耗模拟计算软件等工具进行初步设计方案的定量 分析及优化。 4分析优化结果并进行达标判定。当技术指标不能满足所确 定的目标要求时,应修改初步设计方案重新进行定量分析及优化 直至满足所确定的目标要求。 5确定最终设计方案。 6编制性能化设计报告。 4.1.3性能化设计强调协同设计与组织:传统设计组织以建筑师 作为总协调人员,作为与开发单位进行项自沟通的渠道,结构、暖 通、给排水、电气、景观、等专业团队分工合作的形式。而对于协同 设计而言,首先需要设立设计协调人的角色来协调整个设计进程 建筑、各专业、成本、业主、建设方形成一个协同设计工作小组,对 整个项目进行全面把控。在协同设计小组外,应由使用者代表、社 区代表、政府代表、分系统分包商、物业运营人员代表、供应商、房 地产经纪公司、绿色建筑专家、建筑模拟专家等组成相关方小组, 共享项目设计进度信息,提供设计信息输入。

4.2.1~4.2.3建筑群的规划设计与建筑节能关系密切。被动式低能 耗建筑设计首先要从规划阶段开始,考虑如何利用自然能源,冬季 多获得热量和减少热损失,夏季少获得热量并加强通风。具体来 说,要在冬季控制建筑遮挡以加强日照得热,并通过建筑群空间布 高分析,营造适宜的风环境,降低冬季冷风渗透:夏季增强自然通 风通过景观设计,减少热岛效应,降低夏季负荷。通常来说,建筑

主朝向应为南北朝向,有利于冬季得热及夏季隔热,有利于自然通 风。主入口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可有效降低冷风对建筑的影响。 4.2.4建筑物体型系数是指建筑物的外表面积和外表面积所包围 的体积之比。体形系数越小,单位建筑面积对应的外表面积越小 外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越少,从降低能耗角度出发,应该将体形系 数控制在一个较小的水平上。

4.2.5窗墙面积比既是影响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也受

4.2.5窗墙面积比既是影

照、采光、自然通风等满足室内环境要求的制约。外窗和屋顶透光 部分的传热系数远大于外墙,窗墙面积比越大,外窗在外墙面上的 面积比例越高,越不利于建筑节能。不同朝向的开窗面积,对于不 同因素的影响不同。因此,在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设计时,应考虑外 窗朝向的不同对窗墙比的要求。一般来说,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各 朝向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青海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限 值要求

建筑保温系统和门窗设计

4.3.1~4.3.2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保温隔热要求远超过一般建筑 的要求,以北方地区薄抹灰外保温系统为例,保温层厚度增加,会 带来粘贴的可靠性、耐久性及外饰面选择受限等问题同时会占据 更多的室内使用面积。因此,应优先选用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并 在同类产品中选用质量和性能指标优秀的产品,降低保温隔热层 厚度。对屋面保温隔热材料,除满足更高性能外,保温材料应具有 较低的吸水率和吸湿率,上人屋面应根据设计荷载选择满足抗压 强度或压缩强度的保温材料

此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建筑的具体情况,非透光围护结构的传热 系数限值不应该是唯一的,可以通过结合其它部位的节能设计要 求进行调整。因此,本导则是参照《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 导则(试行)(居住建筑)》,结合青海省实际情况,在大量的相应典 型居住建筑模拟和示范工程应用调研的情况下提出的推荐参考值

范围,不等同于节能设计规定限值,对于不同的建筑节能设计条 件.该推荐值范围是可以被突破选用的

范围,不等同于节能设计规定限值,对于不同的建筑节能设计条 件,该推荐值范围是可以被突破选用的。 4.3.4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外窗(透光幕墙)热工性能要求较高。列 窗(透光幕墙)的传热系数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的规定,并综合考虑我国建筑外窗(透光幕墙)的技术水平确定,即 在室内空气温湿度条件下外窗大部分区域(玻璃边缘除外)不结 露.并适当提高内表面平均辐射温度,以提高室内热舒适度。太阳 得热系数是从节能角度考虑,青海省冬季以供暖为主,夏季室内需 要遮阳,因此,外窗的太阳得热系数按冬季需要选取,兼顾夏季列 遮阳设施的调节效果确定。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对气密性有较高要求,综合考虑我国建筑 外门窗产品的性能水平,气密性能定为7级或更高:抗风压性能和 水密性能与建筑外门窗使用地区、建筑高度等密切相关,与节能性 能无直接相关性,符合相应标准规定即可。

4.3.5~4.3.6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应选择保温隔热性能较好的

温措施。青海省室外楼梯间冬季空气温度一般低于室内空

于室外空气温度,为降低室内热损失,楼梯间隔墙宜采取保温措 施。考虑人住率影响及分户热计量的要求,降低使用房间和未使用 房间、供暖房间和非供暖房间的户间传热影响,分户墙及楼板宜采 取保温措施

4.4.1~4.4.2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中的热桥影响占比远超过普通节 能建筑,热桥处理是实现建筑低能耗自标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 设计时必须对围护结构热桥进行处理。避免热桥设计是指对围护 结构中潜在的热桥构造进行加强保温隔热以降低热流通量的设计 工作,应遵循避让规则、击穿规则、连接规则、几何规则。 4.4.3锚栓相对保温层来说,其导热能力大大增加,热桥效应明 显,应采用保温材料断热处理可按本导则给出的断热锚栓安装做 法进行设计。穿墙管是外墙的一个热工薄弱环节,容易造成较大的 热桥效应和较差的气密性结果,应进行专项热桥处理,可按本导则 给出的穿墙套管做法进行设计。 4.4.4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要求屋面无热桥设计,本导则给出了具 体的屋面保温做法、女儿墙保温做法、排气管出屋面做法和落水管 处做法,指导屋面无热桥保温设计。

体的屋面保温做法、女儿墙保温做法、排气管出屋面做法和落水管 处做法.指导屋面无热桥保温设计。

4.5.1建筑物气密性是影响建筑供暖能耗的重要因素,对实现低 能耗自标来说,由于单纯围护结构传热导致的能耗已较小,这种条 件下气密性对能耗影响的比例大幅提升,因而建筑气密性能更为 重要。良好的气密性可以减少冬季冷风渗透,降低夏季非受控通风 导致的供冷需求增加,避免湿气侵入造成的建筑发霉、结露和损 环,减少室外噪声和室外空气污染等不良因素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提高居住者的生活品质。建筑围护结构气密层应连续并包围整个 外围护结构,本导则给出了气密层标注示意图参考。 4.5.3对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 在正常的设计和施工条件下,外门

4.5.1建筑物气密性是影响建筑供暖能耗的重要因素,对实现低

4.5.3对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在正常的设计和施工

窗的气密性对建筑整体的气密性影响较大,做好外门窗及门窗洞 口结合部的气密性是实现建筑整体气密性目标的基础之一。 4.5.6门洞、窗洞、电线盒和管线贯穿处等部位不仅仅是容易产生 热桥的部位,同时也是容易产生空气渗透的部位,其气密性的节点 设计应配合产品和安装方式进行设计和施工。电线盒气密性处理 可按本导则给出的示意图设计。

4.6.1青海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为减轻环 境污染,应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青海省太阳能资源 丰富,建设被动式低能耗建筑适宜利用太阳能技术,主要包括太阳 能供热技术、太阳能热水技术和太阳能光伏技术

4.6.3~4.6.4被动式太阳能供热技术按照南向集热方式i

直接受益式、集热蓄热墙式、附加阳光间式三种基本果热) 由于每种基本形式各有其不足之处,如集热蓄热墙式构造复杂,应 用难以满足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气密性要求,且与建筑立面设计 难于协调,故不推荐采用。在设计中,建议采用两种或多种集热方 式相组合的复合式太阳能供热技术方式,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 和房间的热舒适程度。 4.6.5冬季室外最低气温出现于凌晨,最高气温出现于午后,若集 热部件偏西设置则由于午后室外气温及口射辐射量均较大,导致 全天热负荷不均匀,室温变化较大。因此,从减小室内温度波动的 角度看,集热部件设置的方位以略偏东为宜。从控制室内温度波动 来看,被动式太阳能集热部件设置方位以朝南以及南偏东更为适 宜,南偏东±15°以内比较合适。 4.6.6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太阳能,应使房间在有日照时能多吸收 和蓄存一部分过剩的太阳热量,以便在无日照时又能将热量逐渐 向室内散发,减少室温波动并保持一定的水平,这就需要在房间内 配置足够数量的吸热和蓄热设施。 4.6.7通常冬季9:00~15:00之间6h中太阳所产生的辐射量占全天 辐射总量约90%,考虑青海省的实际应用条件,选择不小于6h日照 时间。为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南向直接受益窗面积应尽可能大, 但导致窗墙面积比过大,引起房间室温波动变大,负荷需求增加。

4.6.8冬季阳光间东西向透光面的失热通常大于得热,其

透光面在夏季因西晒容易造成房间过热,屋顶透光面容易积生 难于清扫会影响阳光通过,且在夏季容易造成室内过热。另外 面透光材料若选择玻璃易坠落伤人,若选择玻璃钢制品易产生

4.7.1~4.7.2夏季过多的太阳得热会导致冷负荷上升,因此外窗应 考虑遮阳措施。遮阳设计应根据房间的使用要求以及窗口朝向综 合考虑。可采用可调或固定遮阳措施,也可采用各种热反射玻璃 镀膜玻璃、阳光控制膜、低发射率膜等进行遮阳。可调节外遮阳表 面吸收的太阳得热,不同于内遮阳或中置遮阳将太阳得热传入室 内,且可根据太阳高度角和室外天气情况自动或手动调整遮阳角 度,是适宜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遮阳形式。 固定遮阳是将建筑的天然采光、遮阳与建筑物融为一体的外 遮阳系统。设计固定遮阳时应综合考虑建筑物所处地理纬度、朝 向、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向角及遮阳时间,通过对建筑物进行日照 分析确定遮阳的分布和特征。水平固定外遮阳挑出长度应满足夏 季太阳不直接照射到室内,且不影响冬季日照。在设置固定遮阳板 时,可考虑同时利用遮阳板反射天然光到大进深的室内,改善室内 采光效果。除固定遮阳外,可结合建筑立面设计,采用自然遮阳措 施。非高层建筑宜结合景观设计,利用树木形成自然遮阳,降低夏 季辐射热负荷。 建筑南向宜采用可调节外遮阳、可调节中置遮阳或水平固定 外遮阳的方式。东向和西向宜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或可调中置遮阳 设施,宜采用垂直遮阳百叶,不宜设置水平遮阳板。设置中置遮阳 时,应尽量增加遮阳百叶以及相关附件与外窗玻璃之间的距离

4.8新风热回收系统设置

4.8.1~4.8.2设置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通过回收利用排风中的能 量降低建筑供暖需求及供暖系统容量,实现建筑低能耗目标,是被 动式低能耗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由于良好的 围护结构及气密性等设计,可有效地降低建筑的热负荷及全年能 耗。冬季供暖时依靠建筑内的被动得热,其供暖需求可进一步降 低,这使得仅使用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不用或少用辅助供暖系统

4.8.4热回收装置的类型应根据地区气候特点,结合工程的具体 情况综合考虑确定。青海省利用全热回收装置同显热回收装置节 能效果相当,显热回收具有更好的经济性,但全热回收装置利于降 低冬季结霜的风险,并有助于夏季室内湿度控制。 新风热回收效率是评价热回收装置换热性能的主要指标。温 度交换效率为对应风量下,新风进、出口温差与新风进口、排风进 口温差之比;交换效率为对应风量下,新风进、出口恰差与新风 进口、排风进口恰差之比。新风热回收效率应不低于本导则的技术 指标要求。

4.8.5新风热回收系统应设置空气净化装置.其等级应满

过滤器》CB/T14295的相关效率要求,在新风侧迎风面应布置过滤 效率不低于Z1的过滤装置,在能量交换部件排风侧迎风面应布置 过滤效率不低于C4的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应可以便捷的更换或清 洗。

4.8.6居住建筑新风系统宜

通过监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或颗粒物浓度指标,按用户需求选 供应。在设计中也可以根据户型面积、房屋产权及管理形式进行 理设计。

4.8.7~4.8.9

4.8.7~4.8.9为预热新风和对新风热回收机组防冻保护,可采月 下方式:

1采用加热装置预热室外空气。青海省太阳能资源丰富,宜 利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对新风进行预热处理.同时应具有蓄热能力 间可对新风进行加热,实现全天对新风预热和系统防冻,也可采 用电加热方式。有集中供暖时,宜利用热网回水加热,以降低一次 能源消耗量。 2采用地道风(土壤热交换器)预热室外空气冬季预热出口 风温不宜低于4℃。地道内壁应光滑并尽量减少弯头和分叉管,以 减少阻力和利于清洗,地道应有均匀的坡度,使凝结水能顺畅流入 琉水并,疏水井应便于清洗

4.9辅助供暖系统选择

10卫生间和厨房通风设计

4.10.1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卫生间通风设计应符合本导则的要求。 工程应用中对卫生间排风有回收后排放和直接排放两种方式,设 计时应根据卫生间排风的使用时间、对节能的量化分析和热回收 装置结构特点,综合考虑确定。 4.10.2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以节能为目的,同时不应降低人体舒适 度要求。厨房在做饭时间会产生大量的油烟和水蒸气,且瞬时通风 量大,应设立独立的排油烟补风系统。为降低厨房通风造成的热负 荷,室外补风管道引入口应设保温密闭型电动风阀,电动风阀应 与排油烟机联动。厨房宜安装闭门器,避免厨房通风影响其他房间 的气流组织和送排风平衡。设计中应对补风管道尺寸进行校核,避 免补风口流速过高造成的噪声问题:补风管道应保温,防止结露; 补风口尽可能设置在灶台附近,缩短补风距离

4.11.1LED照明光源近年来发展迅速,是发光效率最高的照明光 原之一,在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设计时宜选用。自前发光二极管灯在 性能稳定性、一致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应 在保障视觉健康的同时降低照明能耗,在光源颜色的选取上应满 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CGB50034要求。 4.11.2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宜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现低能耗 运行。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应设置包含但不限于照度、人体存在等 感应探测器。针对走廊、楼梯间、门厅、电梯厅、卫生间、停车库等公 共区域场所的照明.应优先选择声光控制、定时控制或红外感应控 制,其次为集中开关控制,以保证安全需求。针对大房间、多功能 多场景场所的照明,进行智能照明控制,照明设备应根据人员状态 自动调整灯具开关状态,同时根据室内功能需求及环境照度参数 自动调节灯具亮度值,以满足环境设计标准。 4.11.3采用下沉广场(庭院)、天窗、导光管系统等,可改善地下车 库等地下空间的采光,减少照明光源的使用,降低照明能耗。本导 则给出了地下空间自然采光和光导管安装参考示意图。 4.11.6常规设计中,对于每户设置的分户计费电能表只能实现该 户总耗电量的计量,对于公用设施一般也过多设置计费电能表。对 于典型户型,建议设置对照明、空调、厨卫、插座等项能耗进行分类 分项的计量,以了解近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实际能耗情况,为后续 优化运行和评估实际使用效果提供基础数据。为兼顾不造成过高 的增量成本以及获得较多的样本数量,建议计量户数不宜少于同 类型总户数的10%,且不少于5户

5.1.1~5.1.2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标准普遍高于普通 建筑,各个细部节点需要针对性的精细化设计与更专业化的施工 水平。自前国内专业团队在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施工和工程质量管 理与控制水平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对现场工程师、施工人员、监理 人员等进行专项施工培训,帮助相关人员快速掌握相关关键技术、 熟悉相关的施工工艺,以实现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专业化施工,保障 工程质量。这是被动式低能耗建筑项自流程中不可缺失的关键环 节。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施工不同于传统做法,施工工艺更加复 杂,对施工程序和质量的要求也更加严格,需要选择施工经验丰 富、技术能力强的专业队伍承拍,除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 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及其他相关标准要求外,应通 过细化施工工艺,严格过程控制,保障施工质量,施工前应对重点 节点做法作专项培训。施工前应进行以下技术准备: 1施工单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包括外围护 结构保温施工、外门窗安装、气密性施工、无热桥施工、暖通空调系 统安装等技术内容,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热桥控制重点包 活外墙和屋面保温做法、外门窗安装方法及其与墙体连接部位的 处理方法,以及外挑结构、女儿墙、穿外墙和屋面的管道、外围护结 构上固定件的安装等部位的处理措施。 2施工人员应进行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专项施工培训,了解材 料和设备性能,掌握施工要领和具体施工工艺,经培训合格后方准 上岗。 3施工前应与设计单位书面确认热桥位置、断热桥措施施工

详图和施工工艺,室内气密层位置、处理措施施工详图和施工工 艺,应严格按照施工详图和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并进行隐蔽工程验 收

5.1.3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施工前进行进场复验主要内容如下 :

2外门窗、建筑幕墙及外遮阳设施复验

5太阳能光热系统或太阳能光伏系统设备进场复验项自包 括:太阳能集热器的安全性能及热性能: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发电功 率及发电效率

1外墙保温施工应在外门窗和基层墙体上的预理件安装完 成并验收合格后进行。外墙保温施工前,应具备以下条件: 1)基层墙体已验收合格。墙体基面上的残渣和脱模剂应清 理干净,墙面平整度超差部分应剔凿或修补,基层墙体上的施工孔 洞应已堵塞密实并进行防水处理。 2)外门窗已安装完毕并验收合格 3)穿透保温层的设备或管道的联结件、穿墙管线应采用断 执桥做法安装完毕并验收合格。 2屋面保温施工前,底层防水层应已施工完成并通过验收 铺设保温层的基层应平整、干燥、干净:穿过屋面结构层的管道、设 备基座、预埋件等应已采用断热桥措施安装完成并通过验收 3地面保温施工应在主体结构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基层地 面应平整坚实,弹出标高线

4应该尽量采用单层保温方式,双层保温不仅会增加造价 且会增加保温空缺、粘结错误等施工缺陷的可能性。保温板应平整 紧密地粘贴在基墙上,避免出现空腔,造成对流换热损失和保温脱 落隐患。当发现有较大的缝隙或孔洞时应拆除重做:若仅为保温 板外部表面缝隙或局部缺陷,可用发泡保温材料进行填补:若缺陷 为内侧的缝隙或空腔,使用发泡剂进行封堵不能保证长期的可靠 性,则必须拆除重做;防火隔离带与其他保温材料应搭接严密或采 用错缝粘贴,避免出现较大缝隙:如缝隙较大,应采用发泡严密封 堵。变形缝施工时应先垫衬适当厚度保温板.并填塞发泡聚乙烯圆 棒或条后再用建筑密封膏密封:或者在变形缝内垫适当厚度保温 板后采用固定变形缝配件进行密封。 保温层应采用断热桥锚栓固定。断热桥铺栓安装应至少在保 温板粘贴24h后进行。当基层墙体为钢筋混凝土时,锚栓的锚固深 度不应小于50mm。当基层墙体为加气混凝土块等砌体结构时,锚 栓的锚固深度不应小于65mm。安装锚固件时,应先向预打孔洞中 注入聚氨酯发泡剂.再立即安装锚固件。 5墙体外结构性悬挑、延伸等宜采用与主体结构部分断开的 方式,如阳台、女儿墙。围护结构上悬挑构件的预埋件与基层墙体 之间的保温隔热垫块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小于50mm 应对管线穿外墙部位应进行封堵,并应要善设计封堵工艺,确 保封堵紧密充实。穿透围护结构的管道(包括电线或电缆)的预留 洞口或套管直径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大于管道直径至少100mm,以 满足保温密封要求。PVC管道、金属管道与墙体洞口周围缝隙宜采 用岩棉填实,也可采用填缝PU发泡胶,墙体两侧管道使用适合管 道直径的密封套环或包裹防水密封胶带,并用专用胶贴在墙体洞 口四周,密封好管道后再进行抹灰。穿墙(楼板)管道与保温层连接 处应安装止水密封带。出屋面管道应进行断热桥和防水措施处理 预留洞口应大于管道外径并满足保温厚度要求:伸出屋面外的管 道应设置套管进行保护,套管与管道间应设置保温层 外墙金属支架安装时,应在基墙上预留支架安装位置金属支

架与墙体之间垫不小于20mm的硬性隔热材料,并完全包覆在保温 层内。以雨水管为例,先将特制金属构件固定在基墙上,金属构件 与墙体间用隔热垫片;金属构件包裹在保温层内;金属构件内部填 充高效保温材料。 6.装配式夹心外墙板竖缝应采用同材质同厚度的保温条填 缝,保温条要求切割面平整,保温条安装后控制保温层缝隙小于 2mm,且缝隙应采用聚氨酯发泡剂填充。保温条安装时可在每层墙 板顶部加一木块支撑,以防止其下滑,保温条应填满竖向缝隙,且 与墙面同高度。横缝可采用聚氨酯现场发泡或块状保温材料进行 填充。

5.2.4外门窗口保温要点如下

1保温板应覆盖部分窗框,覆盖宽度不小于20mm,如果开启 扇外侧安装纱窗,留出纱窗的安装位置。 2应在门窗洞口四角保温板上沿45°方向加铺400mm× 200mm增强玻纤网。增强玻纤网应置于大面玻纤网的内侧。 3保温板与窗框之间的缝隙应用专用收边条密封或填塞膨 胀止水带后再用密封材料密封。 4当设计有窗台板时,外保温与窗台板两端及底部之间的缝 隙应先用膨胀止水带填塞,再进行密封处理。 5、窗洞口阳角部位宜采用角网增强。 室内侧粘贴防水隔汽膜,避免水蒸气进入保温材料:室外侧采 用防水透汽膜处理,以利于保温材料内水汽排出。防水隔汽膜、防 水透汽膜在门窗框型材四角应预留出15~20mm的富余量,以便更 好地与基层墙体粘结,实现气密层连续:防水透汽材料和防水隔汽 材料施工环境温度宜在0℃以上

1~5.3.2气密性保障应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在施工工法、施工 序、材料选择等各环节均应考虑,尤其应注意外门窗安装、围护 洞口部位、砌体与结构间缝隙及屋面檐角等关键部位的气密

2当建筑物为框架结构时,一次结构与二次结构的交界处应 粘贴防水隔气材料,且室内抹灰厚度应不小于20mm;当建筑物为 现浇混凝土结构时,外墙上的模板支护螺栓孔应用水泥砂浆封堵 并在室内粘贴防水隔气材料进行密封:当建筑物采用预制构件时 预留的吊装孔应用水泥砂浆封堵,并在室内粘贴防水隔气材料进 行密封。预制构件的拼缝处应粘贴防水隔气材料。 3混凝土梁、柱、剪力墙与填充墙的交界处应粘贴防水隔气 材料,并用工具自起始端滑动压至末端,防水隔气材料应与基层粘 贴紧密,不留孔隙。所用工具不得有尖角破坏防水隔气材料。粘贴 长度超出交界处的距离应不小于50mm,交界处两侧的粘贴宽度均 应不小于30mm。防水隔气材料粘贴完成后,应进行室内抹灰,抹灰 层应覆盖防水隔气材料和填充墙,抹灰厚度应不小于20mm,并应 有相关的抗裂措施.满足室内装修相关标准的规定

5.4.1~5.4.6设备系统施工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外,还应重点控制以下环节: 1:穿出气密区域的管道和电线等均应预留并做好断桥和气 密性处理,避免因系统施工产生新热桥和影响围护结构的气密性 水系统管道、管件等均应做良好保温,尤其应做好三通、紧固 牛和阀门等部位的保温,避免发生热桥。 2施工期间新风系统所有散开部位均应做防尘保护DB13(J)T210-2016: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技术规程,包括风 道、新风机组和过滤器。 3新风机安装应固定平稳,并有防松动措施,吊装时应有减 振措施。风管与新风机应采用软管连接。室内管道固定支架与管道 接触处应设置隔音垫,防止噪音产生及扩散,也可避免发生热桥。 4室内排水管道及其透气管均应进行隔音处理,可采用外包 保温材料的方式进行隔声

6.1.1:暖通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安装调试完成后,应由建设单位

6.1.1:暖通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安装调试完成后,应由建设单位 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系统节能性能检测并出具报 告。受季节影响未进行的节能性能检测项目,应在保修期内完成检 测。

6.2.3高性能节能产品是指满足国家相关产品标准且主要节能性 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对采用获得绿色建材标识(认 证)或高性能节能标识(认证且在有效期内的产品,在评价时,可 直接认可其产品性能,不必重复检测

6.2.3高性能节能产品是指满足国家相关产品标准且主要节能性 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对采用获得绿色建材标识(认 证)或高性能节能标识(认证)且在有效期内的产品,在评价时,可 直接认可其产品性能,不必重复检测。 6.2.4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评价,首先应基于评价对象的功能要 求。当设计中以户或单元而非整栋楼作为设计单位时,难以基于该 单栋建筑进行评价,此时,应以户或单元为对象进行评价。 6.2.5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评价工作应贯穿整个设计与建造过 程,设计方法和施工工法是保证建筑达到低能耗的基础。将被动式 低能耗建筑评价明确划分为设计评价和施工评价,即表明被动式 低能耗建筑的评价中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非常重要,又突出评价 工作是一个整体,必须都完成设计评价和施工评价才能完成全部 的评价工作。设计评价的重点是评价建筑采取的设计方法,施工评 价的重点是评价建筑采取的施工措施。 6.2.6施工图审核应针对围护结构保温、高性能门窗、气密性设 计、无热桥处理、关键节点构造、暖通空调系统、可再生能源能应 用、被动式技术措施及主动式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建筑施工图审 查。能耗指标计算应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认证专用软件

6.2.4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评价,首先应基于评价对象

求。当设计中以户或单元而非整栋楼作为设计单位时DB1310/T 248-2021 美丽乡村 生活垃圾管理规范.pdf,难以基 单栋建筑进行评价,此时,应以户或单元为对象进行评价

计、无热桥处理、关键节点构造、暖通空调系统、可再生能源售 用、被动式技术措施及主动式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建筑施工 查。能耗指标计算应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认证专用车

BE进行计算,并出具能耗计算报告。 6.2.8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后评估是对应用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 对有条件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建议对其进行后评估.后评估应在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竣工验收一年后且充分使用的情况下进行。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室内二氧化碳无现场检测方法,可参考室 内温、湿度布点方式,采用专门仪器测量。室内温湿度、新风量、二 氧化碳、PM2.5、环境噪声检测应按照现行的相关标准执行,指标应 符合本导则的规定。相关参数检测应按照《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 准》JGJ/T132、《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和《民用建筑隔声 设计规范》GB50118的相关要求进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