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J)/T 276-2018 钢结构围护结构技术规程

DB13(J)/T 276-2018 钢结构围护结构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3(J)/T 276-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27.5K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1963
下载资源

DB13(J)/T 276-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J)/T 276-2018 钢结构围护结构技术规程

品种、规格、性能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尺量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每批随机抽取3个试样进行检 质量证明文件应按照其出厂检验批进行核查

下性能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 1板材墙板的压缩强度、导热系数、燃烧性能等: 2抹面、嵌缝材料的拉伸粘结强度; 3墙板的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 4锚固装置的拉拔承载力。 检验方法:随机抽样送检,核查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1次。 8.2.3板材墙体锚固装置中,连接件的单点锚固力应符合设计规 定。 检验方法:进行现场拉拨实验。 检查数量:每次抽样检验不少于2组,每组数量不得少于3

检验万法:进行现场拉拔实验。 检查数量:每次抽样检验不少于2组GB/T50081-2019 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及条文说明,每组数量不得少 处。

8.2.4板材墙体门窗洞口、凸窗洞口周边墙面及外墙出

水密封措施及有关构造节点和嵌缝施工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 家现行有关标准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8.2.5墙体热桥部位,按设计要求采取节能保温等隔断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8.2.6板材墙体的连接方法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嵌缝密封应平 整严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10%,并不少于5处。

3.2.7板材墙体安装施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本规程表 R.2.7的规定。

8.2.7 的规定。

2.7板材墙体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

8.2.8板材墙体的整体平整度不应大于1%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尺量检查。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8.3.1块材墙体材料品种、规格、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租 关标准的规定;产品或包装上应标注生产厂家的商标标识;应有 合格证和型式检验报告。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和进场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种抽检一组。

8.3.2砌块的厚度和几何尺寸应符合

8.3.3「门窗上口和左石两侧防火隔离框设置和构造做法应符合设 计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记录。 检查数量:全数检验。

8.3.4门窗洞口周边热桥部位的施工应符合设计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记录。 检查数量:全数检验。

8.3.5砌块应使用切割器现场加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全数检验。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采用百格网检查块体底面或侧面粘结痕迹面积。 检查数量:每检验批检查不少于5处。

9.1.1钢结构建筑的建设单位在交付物业或业主时,建设单位提 供的《建筑使用说明书》、《建筑质量保证书》宜包含下列有关 围护结构的内容: 1围护结构和连接件的使用年限及维护周期: 2外围护结构外饰面、防水层、保温以及密封材料的使用年 限及维护周期; 3 外墙可进行吊挂的部位、方法及吊挂力; 4日常与定期的检查与维护要求。 9.1.2 物业服务企业应依据《建筑使用说明书》对围护结构进行 检查与维护,检查与维护的重点应包括围护结构外观、连接件锈 蚀、墙屋面裂缝及渗水、保温层破坏、密封材料的完好性等,并 形成检查记录。 9.1.3围护结构使用年限少于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时,应制 定更换、维护方案及实施细则。检查与维护的重点应包括墙体外 观、连接件锈蚀、墙面裂缝及渗水、保温层破坏、密封材料的完 好性等,并形成检查记录。 al it iea

9.1.1钢结构建筑的建设单位在交付物业或业主时,建

检查与维护,检查与维护的重点应包括围护结构外观、连接 蚀、墙屋面裂缝及渗水、保温层破坏、密封材料的完好性等 形成检查记录。

9.1.4外墙饰面层、保温层不得破坏。未经设计单位同意,不

9.1.5当遇地震、火灾后,应对墙体进行检查,并视破

损伤的原因、程度、所处环境以及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进 行检测、评估,并制定修复设计与施工方案。 9.1.7外围护墙体的检查、保养与维修的作业中,凡属高空作业 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 80的有关规定。

损伤的原因、程度、所处环境以及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进 行检测、评估,并制定修复设计与施工方案。

9.1.7外围护墙体的检查、保养与维修的作业中,凡属

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 80的有关规定。

9.1.8围护结构修复施工前应根据损伤状况、修复材料性能

9.1.91 修复材料应根据墙体损伤状况、与被修复材料的适应性、 预期修复效果、修复施工条件及经济性等因素选用。 9.1.10 围护结构修复后应进行检验与验收,所有技术文件及资料 应存档。

9.1.10围护结构修复后应进行检验与验收,所有技术文件及资料 应存档。

9.2.1房屋产权单位应定期检查建筑物周边及室内的排水设施。 9.2.2房屋产权单位应按制度查阅所用墙体材料及配件的设计使 用寿命资料,对接近或超出使用年限的应进行安全性评估 9.2.3检查与维护的重点应包括墙体外观、连接件锈蚀、墙面裂 缝及渗水、保温层破坏、密封材料的完好性等,并形成检查记录 9.2.4对局部损伤的墙体,应及时更换、修补或加固。 9.2.5 清洁墙面时,应根据墙体或饰面材料的性质,采用无害清 吉剂和相应的墙面清洁方法。

洁剂和相应的墙面清洁方法。

9.2.6对处于有害化学介质侵蚀、长期水浸及冻融循环

体,应采取特殊防护措施。

9.3.1寿命少于设计使用年限的材料及部件应按更换和维护实施 细则,除掉到期材料和配件并重新更换,对其使用中的局部损坏, 立按原设计要求进行修补。 9.3.2 房屋产权单位应根据墙体裂缝的不同形态采取可靠的修补 方法。

9.3.3墙体修补区的范围及形态应根据修补材料模数、性能及修 补后的外观质量确定。

9.3.4对待修补的基层面应进行预处理。

音体修补后应根据修复材料的特性

9.4.1墙体因损伤而引起的承载力不足或变形过大时,应及时进 行补强与加固 9.4.2墙体补强加固前,应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鉴定、制 定加固方案和补强加固设计。 9.4.3墙体补强加固施工前,应根据补强加固设计制定施工方案 和应急预案。 9.4.4墙体补强加固施工中,除应采取安全措施外,尚应采取监

9.4.4墙体补强加固施工中,除应采取安全措施外,尚应采取监 控措施。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 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梢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采用“应符合. 的要求(成定)”或“应按协衍”

2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采用“应符合 的要求(或规定)”或“应按…执行”。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 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6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 7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 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9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 10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 1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12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 13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 14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 15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 16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 17 《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 18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 19 《建筑幕墙》GB/T21086 20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 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6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 7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 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9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 10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 1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12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 13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 14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 15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 16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 17 《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 18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 19 《建筑幕墙》GB/T21086 20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

2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 22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 23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 24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 25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 26 《采光顶与金属屋面技术规程》JGJ255 27 《人造板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336 28 《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范》JGJ339 29 《建筑轻质条板隔墙技术规程》JGJ/T157 30 《耐碱玻璃纤维网布》JC/T841 3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81 32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185

2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22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 23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 24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 25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 26 《采光顶与金属屋面技术规程》JGJ255 27 《人造板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336 28 《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范》JGJ339 29 《建筑轻质条板隔墙技术规程》JGJ/T157 30 《耐碱玻璃纤维网布》JC/T841 3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81 32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D185

钢结构围护结构技术规程

2术语. 42 3 基本规定. 4 材料 ..46 4.2 板材. .46 4.4 连接及其他材料.. ..46 5 建筑设计.. ..47 5.1 般规定. .47 5.2 外墙. .49 5.4 门窗.. .50 6 结构设计. .51 6.1 般规定.. ..51 6.2 设计要点

2.0.1、2.0.2本条给出了围护结构、外围护结构的定义,本规程 主要适用于钢结构的围护结构墙体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 楼(屋)面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应符合国家和河北省现行 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7】212号)指出要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需要,重点发展适 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的围护结构体系,大力发展 轻质、高强、保温、防火与建筑同寿命的多功能一体化装配式墙 材及其围护结构体系,加强内外墙板、叠合楼板、楼梯阳台、建 筑装饰部件等部品部件的通用化、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 3.0.2钢结构围护结构的材料种类多种多样,施工工艺和节点构 造也不尽相同,设计时应根据不同材料特性、施工工艺和节点构 造特点明确具体的性能要求。性能要求主要包括安全性、功能性, 耐久性和装饰性等,同时屋面板还应增加结构性能要求。 1安全性能要求是指关系到人身安全的关键性能指标,对于 钢结构围护结构而言,应符合基本的承载力要求以及防火要求, 具体可以分为抗风压性能、抗震性能、耐撞击性能以及防火性能 四个方面。墙板应采用弹性方法确定承载力与变形,并明确荷载 及作用效应组合;在荷载及作用的标准组合作用下,墙板的最大 挠度不应大于板跨度的1/200,且不应出现裂缝;计算墙板与结构 连接节点承载力时,荷载设计值应该乘以1.2的放大系数。在50 年重现期风荷载或多遇地震作用下,墙板不得因主体结构的弹性 层间变形而发生开裂、起鼓、零件脱落等损坏:当遭受相当于本 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时,墙板不应发生掉落。 抗风性能中风荷载标准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 载规范》GB50009中有关外围护结构风荷载的规定,并可参照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幕墙》GB/T21086的相关规定,①k不应小于

1kN/m?,同时应考虑偶遇阵风情况下的荷载效应。 抗震性能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范》 JGJ339中的相关规定。 耐撞击性能应根据钢结构围护结构的构成确定。对于幕墙体 系,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幕墙》GB/T21086中的相关规定, 撞击能量最高为900J,降落高度最高为2m,试验次数不小于10 次,同时试件的跨度及边界条件必须与实际工程相符。除幕墙体 系外的外围护结构,应提高耐撞击的性能要求。钢结构外围护的 室内外两侧装饰面,无其是类似薄抹灰做法的外墙保温饰面层 还应明确抗冲击性能要求。 防火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中的相关规定,试验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构件 耐火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9978.1和《建筑构件 耐火试验方法第8部分:非承重垂直分隔构件的特殊要求》GB/T 9978.8的相关规定。 2功能性要求是指作为钢结构围护结构应该满足居住使用 功能的基本要求。具体包括水密性能、气密性能、隔声性能、热 工性能四个方面。 水密性能包括外围护结构中基层板的不透水性以及基层板、 外墙板或屋面板接缝处的止水、排水性能。对于建筑幕墙系统 应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幕墙》GB/T21086中的相关规定。 气密性能主要为基层板、外墙板或屋面板接缝处的空气渗透 性能。对于建筑幕墙系统,应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幕墙》GB/ 21086中的相关规定。 隔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的相关规定

热工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夏 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和《夏热冬暖地区居 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的相关规定。 3耐久性要求直接影响到钢结构围护结构的使用寿命和维 护保养时限。不同的材料,对耐久性的性能指标要求也不尽相同 经耐久性试验后,还需对相关力学性能进行复测,以保证使用的 稳定性。对于以水泥基类板材作为基层板的外墙板,应符合现行 行业标准《外墙用非承重纤维增强水泥板》JG/T396的相关规定 满足抗冻性、耐热雨性能、耐热水性能以及耐干湿性能的要求。 4装饰性能主要指钢结构围护结构所选材料种类应能满足 建筑造型和立面效果。 5结构性能应包括可能承受的风荷载、积水荷载、雪荷载 冰荷载、遮阳装置及照明装置荷载、活荷载及其他荷载,并按均 仃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和《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GB50011的规定对承受的各种荷载和作用以垂直于屋面的方 可进行组合,并取最不利工况下的组合荷载标准值为结构性能指 标。 3.0.3外围护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是确定外围护结构性能要求、 构造、连接的关键,设计时应明确。住宅建筑中外围护结构的设 计使用年限应与主体结构相协调,主要是指宅建筑中外围护结 构的基层板、骨架系统、连接配件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与建筑物主 本结构一致;为满足使用要求,外围护结构应定期维护,接缝胶 涂装层、保温材料应根据材料特性,明确使用年限,并应注明维 护要求。

4.2.3、4.2.4目前有关预制墙板的标准较多,各部标准对产品的 力学、物理性能指标要求不尽一致,部分指标因材而异,部分指 标甚至不满足工程要求。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也存在区别,为此 有必要对预制墙板的各项力学、物理性能指标进行整合,提出统 的技术要求。

4.2.5 自前市场所应用的骨架隔墙覆面平板基本为纤维水泥加压

板、纸面石膏板、加压低收缩性硅酸盐板、纤维石膏板、粉石英 硅酸盐板等,调查发现凡工艺、设备先进且管理到位的企业,其 板材制品的断裂荷载(抗折强度)均高出标准规定的指标30%以 上,为确保板材的应用质量并引导企业科学发展、淘汰落后产品 特制定此条款。

4.4.3与墙板基材等强连接的嵌缝材料可采用结构胶类或灌浆料 类材料,其使用年限应与墙板一致。结构胶类或灌浆料类材料的 长期使用性能鉴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 性鉴定技术规程》GB50728中检验鉴定要求,且应提供相应的检 测报告。

测报告。 4.4.4现行《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中规定模塑 聚苯板表观密度为18~22kg/m3,《聚苯模块保温墙体应用技术 规程》JGJ/T420中使用的聚苯模块最小值为20kg/m3

4.4.4现行《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中

聚苯板表观密度为18~22kg/m3,《聚苯模块保温墙体应用技术 现程》JGJ/T420中使用的聚苯模块最小值为20kg/m3

5.1.3热桥部位是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薄弱环节,确保热桥部位

在冬季不结露是避免围护结构内表面霉变的必要条件。从保 筑正常使用、保证健康室内环境的角度考虑,将冬季热桥内 温度高于房间空气露点温度设置为强制性条文。

5.1.5考虑到当前保温材料的性能特点、质量状况、施工水平的 差异及外墙耐久性要求,优先推荐采用夹心墙或外墙外保温系统。 非严寒地区墙体可选用内保温或“单一材料”保温方式,对于严 寒地区,蒸压加气混凝土墙体由于具有蒸气渗透阻较小(与内保 温材料相近),故可采用内保温构造。 5.1.7石棉纤维属致癌物质,在板材生产、施工中易受纤维粉尘 污染,严禁生产、使用掺有石棉纤维的板材。一些板材的原材料 中添加了植物纤维,在应用过程中其后期质量无法保证,为保证 板材耐久性特提出防虫蛀及防腐要求。 5.1.8目前存在着保温墙体的保温材料及其系统与主体墙体的寿 命相差较大的现象,明确设计使用年限有助于外保温体系达到设 计使用年限时墙体维护措施的制定。

命相差较大的现象,明确设计使用年限有助于外保温体系达到设 计使用年限时墙体维护措施的制定。 当前,多数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使用寿命低于主体结构的 设计使用年限,而业主往往对此并不知情,房屋在使用期间保温 系统一旦出现问题,设计技术文件可为业主提供法律依据。此举 也有助于房屋产权单位制定墙体保温系统维护制度及提前制定更 换预案。

5.1.9不同品种的隔墙板其含水率、收缩率及强度指标有所不同

较长的整体隔墙将因干缩等原因产生裂缝,因此应在墙的一定部 位设置能释放变形应力的分隔缝,分隔缝的设置间距可通过计算 或经验确定。国外轻质隔墙一般都设变形分隔缝,缝隙除用柔性 材料嵌缝外,盖缝的处理也十分美观巧妙,应予以借鉴。玻璃纤 维网格布是有经纬两向玻纤束编织而成,通常经向为直束,而纬 向为尚可有少量伸长的绕织束,故纬向束的约束变形能力不如经 句束。调研发现有的墙体虽然采用了玻璃纤维网格布,由于仅为 层,且纬向顺着变形方向,依然出现了不少的裂缝;采用两层 网格布的纬向相互垂直布置后,墙体再未开裂。

材料嵌缝外,盖缝的处理也十分美观巧妙,应予以借鉴。玻璃纤 维网格布是有经纬两向玻纤束编织而成,通常经向为直束,而纬 向为尚可有少量伸长的绕织束,故纬向束的约束变形能力不如经 向束。调研发现有的墙体虽然采用了玻璃纤维网格布,由于仅为 一层,且纬向顺着变形方向,依然出现了不少的裂缝;采用两层 网格布的纬向相互垂直布置后,墙体再未开裂。 5.1.10这一措施目的是使墙板安装后,能进一步适应环境的干湿 度,待与大气达到平衡,其干缩或膨胀基本释放,达到相对稳定 后,再填收缩缝。 墙板的开裂是由于墙板变形时受到的约束力过大,超过墙板 本身的变形能力所致。因此如何释放墙板所受到的约束力、补偿 或吸收墙板的变形,是解决墙板开裂的关键技术。采用具有一定 粘结强度和一定的变形能力(弹性)的材料将墙板粘结到一起, 墙板收缩和膨胀得到了补偿和吸收,就不会产生过大的约束力, 保证了墙体处整体性,避免了墙体的开裂。同时应采用抗拉强度 高的材料来约束墙板的收缩,以消解接缝砂浆与墙板粘结界面收 缩应力的集中。因此柔性专用水泥粘接砂浆与玻璃纤维网格布增 强带复合使用,在薄弱环节采用补强的方法是可靠的方案。 5.1.11外保温墙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在洞口的长度方向发生级 T出 士佳出加用士

5.1.11外保温墙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在洞口的长度方

向变形,形成横向应力,在纵横交界处产生应力集中,如果未做 加强处理或处理不合理就会形成沿洞口对角线的延长线上的裂

够有效的增加防护层的拉伸强度,另一方面能有效的分散应力, 防止应力集中。所有玻璃纤维网格布抗拉强度不够、耐碱强度保 持率低、网格布所处的构造位置有误、施工时网格布不搭接或搭 接不当,都会降低防护层的抗裂能力。 5.1.13在轻质条板墙体上开沟槽埋管线后,如回填不实,处理不 当,墙体上也会产生裂缝,但严格按要求回填处理,一般也可防 止裂缝出现

5.2.2常见外墙材料如下:蒸压加气混凝土类材料、轻质混凝土 空心类材料、轻钢龙骨复合类材料、水泥基复合类材料,

5.2.4自前一些建筑物外保温墙体在保温层外侧粘贴面砖,由于 面砖的蒸汽渗透阳阻过大,墙体内的湿迁移水分无法排出,从而在 负温环境下,面砖产生冻胀剥落。另外保温材料的质量与性能与 面砖相差悬殊,变形性能相差较大,在面砖自重的作用下,保温 层将产生较大的徐变,很容易使墙体开裂。另外粘接剂的质量好 环及面砖粘贴技术水平的高低都将影响面砖的粘贴质量,易给墙 体本带来安全隐患。故建筑的外保温墙体在没有材料选择、构造措 施、施工工法、面砖与基层拉拔试验等足够依据的情况下不得直 接在保温材料上粘贴面砖。

5.2.6经调查并参照目前各地外保温复合墙设计的先进做法。选

用防水透气性饰面层有利于防止水的侵入及渗透,又有利于保温

层内的水蒸气排出,确保墙体质量。

5.2.13外墙板接缝是外围护结构设计的重点环节,设计的合

和适用性,直接关系到外围护结构的性能。 轻质条板墙体开裂大致可分为温度裂缝、湿胀、十缩裂缝、 温度和干缩共同作用的裂缝及结构裂缝以及施工不当造成的裂缝 等。 温度的变化会弓引起板材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 化弓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也就是说 对于内隔墙来说当温度弓引起的内隔墙膨胀量小于混凝土框架的膨 张量时,不能补偿平衡,在薄弱环节就会出现墙体开裂。低温时 裂缝大,较高温度时裂缝小。 湿胀、十缩裂缝除了由轻质条板上墙前后含水率的变化造成 收缩弓引起的外,环节湿度的变化也可造成轻质条板的湿胀、随着 显度的降低,轻质条板的含水率降低,会产生一定的十缩变形 人而引起墙体裂缝, 跨越防火分区的接缝是防火安全的薄弱环节,应在跨越防火 分区的接缝室内侧填塞耐火材料,以提高外围护系统的防火性能

5.4.3门窗洞口与外门窗框接缝是节能及防渗漏的薄弱环节,接 缝处的气密性能、水密性能和保温性能直接影响到外围护系统的 性能要求,明确此部位的性能是为了提高外围护系统的功能性指 标。

6.1.2外围护结构是由外墙板和门窗等围护构件组成的完整结构 体系,主要承受自重以及直接作用于其上的风荷载、地震作用、 温度作用等。外围护结构必须具备适应主体结构变形的能力。列 墙板适应变形的能力,可以通过多种可靠的构造措施来保证,比 如足够的胶缝宽度、构件之间的活动连接等。 在地震作用下,墙板会受到强烈的动力作用,容易发生破坏。 防止或减轻地震危害的主要途径,是在保证墙板本身有足够承载 能力的前提下,加强抗震构造措施。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墙板 般不应产生破坏,或虽有微小损坏但不需修理仍可正常使用:在 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墙板可能有损坏(如个别面板破损等), 但不应有严重破坏,经一般修理后仍然可以使用:在预估的室遇 地震下,墙板自身可能产生比较严重的破坏,但墙板整体不应脱 落、倒塌。这与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外墙板的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应保证上 述设计目标的实现。

6.1.3墙体材料的种类繁多,各种墙体材料的受力性能各有

为了保证理论计算结果与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相符合,结构分析 和承载力计算中所采用的基本假定、计算模型、相关计算参数的 取值及构造措施等均应有理论和实验依据,或经工程实践验证。

6.1.4对预制构件而言,连接问题始终是最重要的问题

以保证荷载传递路径简洁,符合结构的计算假定。同时,对外围 护结构除应进行截面设计外,还应重视连接节点的设计。对有抗 震设防要求的地区,应对外围护结构和连接节点进行抗震设计。

6.1.6不同类型的外墙围护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按照外围围护

6.1.6不同类型的外墙围护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按照外围

6.1.10本条规定了外墙板与主体结构连接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连接节点的设置不应使主体结构产生集中偏心受力,应使 外墙板实现静定受力。 2承载力极限状态下,连接节点最基本的要求是不发生破 坏,这就要求连接节点处的承载力安全度储备应满足外墙板的使

用要求。 3外墙板可采用平动或转动的方式与主体结构产生相对变 形。外墙板应与周边主体结构可靠连接并能适应主体结构不同方 可的层间位移,必要时应做验证性试验。采用柔性连接的方式, 以保证外墙板应能适应主体结构的层间位移,连接节点尚需具有 定的延性,避免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应力 集中或产生过大的约束应力。 4宜减少采用现场焊接形式和湿作业连接形式。 6.1.12调查中发现有的填充墙与结构梁(板)间存有较大缝隙 墙体又没有与结构的拉结措施,对墙体的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 还发现一些轻质填充墙(块或板)施工时将墙的顶端挤紧,将隔 墙板的底部用木楔顶严,即墙的上下两端嵌固十分牢固,然而当 房屋交付使用并开始入住后,由于使用荷载的骤增,结构梁(板 产生了一定的变形,这种变形直接作用于轻质填充墙,将使墙易 出现严重的开裂,影响墙体应用效果,因此填充墙顶部应有和结 构的拉结措施,且缝隙应采用柔性材料填实。 6.1.14调查中发现一些外保温墙体的外抹灰较厚,尽管施工时采 用了胶粘剂及锚栓固定,但由于较厚的饰面抹在保温层上,而保 温材料的徐变值较大,在饰面自重长期作用下,墙面可产生横向 开裂,尤以顶部两层为主。

6.2.2、6.2.3本规程规定,对于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的基本风压 按100年重现期的风压确定。地震作用计算采用中震,主要基于

以下原因: 近年来,全国各地频频发生极端天气弓引起建筑外墙脱落,造 戎人员伤亡事故和财产安全事故。如:2014年11月北京朝阳大 悦城外墙近30平方米的外墙材料被大风吹落,砸中行人造成1 人死亡1人重伤:2017年5月望都大风天气,刮落多处建筑外墙 方面由于建筑外墙材料种类繁多,生产企业众多,企业资质参 差不齐,造成外墙本身质量问题不能得到保证:另一方面由于外 墙的施工质量验收不够规范,容易产生施工质量问题。由此可见 钢结构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质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为有效保证 外围护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计算风荷载时基本风压按100年 重现期风压取值,抗震设计按设防地震的影响系数最大值取值。 风荷载标准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中有关外围护结构风荷载的规定,并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幕墙》GB/T21086的相关规定,k不应小于1kN/m²,同时应 考虑偶遇阵风情况下的荷载效应。 设防地震作用下,外墙板构件应基本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其 地震作用可采用简化的等效静力方法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 大值取自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 地震中外墙板的振动频率高,容易受到放大的地震作用。为使罕 遇地震作用下外墙板不产生破损,减低其脱落后的上人事故,设 防地震作用计算时考虑动力放大系数βe。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非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计算规 定,外墙板结构的地震作用放大系数可表示为:

β,= ym5152

非结构构件功能系数,可取1

n一一非结构构件类别系数,可取0.9: 一一体系或构件的状态系数,可取2.0; 52一一位置系数SL 395-2007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可取2.0。 按照式(1)计算,外墙板结构地震作用动力放大系数βe约 为5.0。该系数适用于外墙板的地震作用计算。 相对于传统的幕墙系统,预制外墙板的自重较大。外墙板与 主体结构的连接往往超静定次数低,也缺乏良好的耗能机制,其 波坏模式通常属于脆性破坏。连接破坏一旦发生,会造成外墙板 整体坠落,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采用设防地震的影响系数 最大值进行计算,达到“中震弹性”的要求

按只工 为5.0。该系数适用于外墙板的地震作用计算。 相对于传统的幕墙系统,预制外墙板的自重较大。外墙板与 主体结构的连接往往超静定次数低,也缺乏良好的耗能机制,其 彼坏模式通常属于脆性破坏。连接破坏一旦发生,会造成外墙板 整体坠落,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采用设防地震的影响系数 最大值进行计算,达到“中震弹性”的要求。 6.2.6墙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考虑其在罕遇地震下的整体稳定 性,避免其脱落造成的次生地震灾害。 6.2.7外墙板平面内变形,是由于建筑物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时 层间发生相对位移产生的。由于计算主体结构的变形时,所采用 的风荷载、地震作用计算方法不同,因此,外墙板平面内变形要 求应区分是否为抗震设计。地震作用时,本标准规定可近似取主 体结构在设防地震作用下弹性层间位移限值的3倍为控制指标, 大致相当于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

6.2.6墙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考虑其在罕遇地震下的整体稳定

6.2.7外墙板平面内变形,是由于建筑物受风荷载或地震作

层间发生相对位移产生的。由于计算主体结构的变形时,所采用 的风荷载、地震作用计算方法不同,因此,外墙板平面内变形要 求应区分是否为抗震设计。地震作用时,本标准规定可近似取主 体结构在设防地震作用下弹性层间位移限值的3倍为控制指标, 大致相当于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

耐干湿性能等要求应满足相应墙体材料的应用技术标准T/CHSLA 50008-2021 公园城市评价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