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3291-2017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系统维护与检修技术规范

DB32/T 3291-2017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系统维护与检修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2/T 3291-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26.6K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3855
下载资源

DB32/T 3291-2017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2/T 3291-2017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系统维护与检修技术规范

a)锚段长度在800m及以下时承力索为4个,接触线为3个; b)锚段长度超过800m时承力索为5个,接触线为4个。

6. 2. 1. 2吊弦和吊素

6.2.1.2.1吊弦应采用载流整体吊弦,吊弦线的材质和线径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6.2.1.2.2吊弦的布置和长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位置偏差应在土100mm范围内,长度偏差应在土 2mm以内。 6.2.1.2.3承力索、接触线采用同一材质时,整体吊弦顺线路方向应垂直安装,吊弦线夹应垂直于接 触线工作面。 6.2.1.2.4简单悬挂的吊索其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在无偏温度下,两端的长度应相等,相差不超过 土100mm,两端受力均匀。吊索线夹应垂直于接触线工作面。 6.2.1.2.5吊弦及吊索应无锈蚀、磨损、散股和断股现象,线夹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附录C要求

6. 2. 1. 3中心锚结

6.2.1.3.1直线区段的中心锚结线夹端正CNAS-AL06-2011 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曲线区段的中心锚结线夹应与接触线倾斜度相一致。 6.2.1.3.2中心锚结线夹应牢固可靠,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附录C要求。 6.2.1.3.3全补偿链形悬挂承力索中心锚结绳的弛度小于或等于所在跨距承力索的弛度。 6.2.1.3.4全补偿链形悬挂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两边锚结绳张力相等并符合设计要求;接触线中心锚 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应与相邻吊弦处接触线高度相等,允许偏差0~20mm。 6.2.1.3.5中心锚结绳范围内不得安 装吊弦和电连接,承力索、接触线均不得有接头和补强

6. 2. 1. 4 锚段关节

6.2.1.4.1绝缘锚段关节内两支接触悬挂的空气绝缘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0~50mm;中心柱 处的两支接触线高度应相等,并符合设计要求;绝缘锚段关节在转换柱处接触线下锚绝缘子瓷裙最低点 距工作支接触线不小于150mm。 6.2.1.4.2非绝缘锚段关节内两支接触悬挂的垂直水平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土20mm;两转 换柱跨中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并符合设计要求。 6.2.1.4.3螺栓安装位置、安装方式符合设计要求。

6. 2. 1. 5 电连接

6.2.1.5.1电连接线及线夹所用型号、材质、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其额定载流量不小于被连接的 接触悬挂、供电线路的额定载流量,且不得有接头,并预留因温度变化使接触悬挂产生伸缩而需要的长 度 6.2.1.5.2电连接的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在任何情况下均应满足带电距离要求。 6.2.1.5.3电连接线与接线端子应压接良好,电连接线不得有压伤、断股、散股现象;电连接线夹与 电连接线接触良好,线夹内无杂物,接触面涂电力复合脂,电连接线夹无烧损及过热变色痕迹;线夹安 装应端正牢固,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附录C要求。 6.2.1.5.4无偏移温度时,多股道的电连接水平投影应是一条直线,并垂直于正线或重要线路。 6.2.1.5.5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在直线区段应处于铅垂状态,在曲线区段应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 6.2.1.5.6电连接线夹处的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0~10mm。

6. 2. 1. 6 定位装置

6.2.1.7支持装置

6.2.1.7.1平腕臂应水平安装,其端部允许抬高不超过100mm,在无偏移温度时应垂直于线路中心, 允许偏差不大于计算偏移值的10%。 6.2.1.7.2腕臂的各部件均应组装正确,绞接处应转动灵活,腕臂无永久弯曲、变形,顶部非受力部 分不小于200mm。 6.2.1.7.3腕臂底座应与支柱密贴、平整,底座角钢(槽钢)应水平安装。 6.2.1.7.4腕臂受力后的状态应符合设计要求,下底座至轨面的高度允许偏差为0~20mm,上下底座间 距满足设计要求,充许误差土50mm。 6.2.1.7.5腕臂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附录C要求,应按照产品安装温度曲线安装并垂直于线路中 心线,温度变化时的偏移不得大于计算值。 6.2.1.7.6顶端管帽封堵良好,当腕臂或定位管采用低头安装方式时,端头不应安装管帽,防止腕臂 管内积水结冰。

6.2. 1.8软横跨和硬横梁

6.2.1.8.1软横跨的横承力索和上、下部定位索应布置在同一个铅垂面内,双横承力索的张力应相等 6.2.1.8.2横承力索和上、下部定位索不得有接头、断股和补强,其机械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附录A 的规定。 6.2.1.8.3门型软横跨上、下部定位索应水平,并允许有平缓的负弛度,其数值为:5股道及以下者 不超过100mm,5股道以上者不超过200mm,下部定位索距接触线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225mm。 6.2.1.8.4硬横梁的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不超过十50mm。 6.2.1.8.5横梁应呈水平状态,不得有负拱度。

5.2.1.8.6硬横梁与支柱、硬横梁各梁段间应结合密贴,连接牢固可靠,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附录C 要求。 6.2.1.8.7软横跨弹簧补偿器安装位置及要求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产品说明书要求,并能可靠运行。 6.2.1.8.8吊弦应保持铅垂状态,其截面积和长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6.2.1.8.9吊柱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吊柱受力后垂直、顺线路方向应垂直,倾斜度不得大于1°。 6.2.1.8.10吊柱侧面限界应符合设计要求,在任何情况下,严禁侵入邻近线路的建筑限界。

6. 2. 1. 9 支柱和基研

6.2.1.9.1接触网所有支柱的内缘与邻近线路的限界符合设计要求,严禁侵入限界。 6.2.1.9.2每组软横跨两支柱中心的连线应垂直于正线,偏角不大于3°;每组硬横跨两支柱中心的连 线应垂直于正线,偏角不大于2°。

6. 2. 1. 10 拉线

6.2.1.10.1在任何情况下严禁侵入限界。 6.2.1.10.2拉线材料不得有断股、松股和接头,两条拉线受力应均衡,各类螺栓的紧固力矩应符合附 录C要求。 6.2.1.10.3 拉线与地面夹角宜45°,但不得大于60°。 6.2.1.10.4 拉线在楔形线夹的回头长度和回头与本线的绑扎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应符合 表7规定。

6.2.1.10.5拉线上底座应与支柱密贴,楔形线夹的受力面安装正确;连接件镀锌层无脱落和漏镀现象, 拉线无锈蚀现象,回头绑扎牢固并涂防腐油防腐

6.2.1.11补偿装置

6. 2. 1.12 线贫

6.2.1.12.2线岔的交叉点处,正线或重要的接触线应在下方,侧线上下活动间隙为1~3mm。 6.2.1.12.3正线与侧线组成的线岔,正线接触线宜位于侧线接触线的下方;侧线和侧线组成的线岔, 距中心锚结较近的接触线宜位于下方。 6.2.1.12.4线岔处始触区的规定见附录B,在始触区范围内不得安装任何线夹。 6.2.1.12.5线岔区腕臂顺线路偏移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土50mm,两支承力索垂直间隙应不 小于60mm。 6.2.1.12.6线岔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两接触线为工作支时应等高,上支接触线可略高于下支接触 线0~30mm;若一支为非工作支时,则非工作支应比工作支抬高50~150mm。 6.2.1.12.7限制管和电连接等零部件,安装正确,螺栓、垫片应齐全、坚固,在任何温度下,接触线 自由伸缩无卡滞。 6.2.1.12.8对称线岔采用与单开线岔相同的标准定位形式,菱形线岔的接触线应相交于线岔对称中心 轴上方。

6.2.1.13分段绝缘器

5.2.1.13.1分段绝缘器安装方式符合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要求,分段绝缘器主体应处于线路中心,偏 差不大于50mm,分段绝缘器上方承力索应与分段绝缘器在同一垂直面上,偏差不得大于30mm。 6.2.1.13.2分段绝缘器的绝缘性能应符合产品技术标准,保持主绝缘清洁,整个分段绝缘器主绝缘放 电痕迹不应超过有效绝缘长度的20%,主绝缘严重磨损或有贯穿性裂纹时应及时更换。 3.2.1.13.3分段绝缘器吊索应全部处于受力状态,无松散、断股、偏斜等异常现象 6.2.1.13.4分段绝缘器与接触线接头处应平滑,分段绝缘器与受电弓的接触面应与轨面连线平行,分 设绝缘器两端接触线高度应符合产品说明书和设计要求。 6.2.1.13.5分段绝缘器导流板接触区域剩余可使用材料的厚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标准。

6. 2.1.14隔离开关

6.2.1.14.1隔离开关应接触良好,转动灵活,引线总截面与隔离开关的额定电流以及所连接的接触网 当量截面相适应,上网电缆不得有接头,隔离开关各部件不得侵入限界。 6.2.1.14.2隔离开关触头带电部分至顶部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至侧面墙壁不应小于150mm。 6.2.1.14.3隔离开关底座和操作机构底座应呈水平状态,安装牢固。手动操作机构底座安装高度距站 立面1200mm为宜。电动操作机构箱应密封良好,门锁状态良好。 3.2.1.14.4隔离开关中心线应铅垂,传动杆垂直与操作机构轴线一致,偏差不大于2°,连接应牢固, 无松动现象,铰接处活动灵活,并涂有中性润滑脂,传动限位装置设置位置及要求应符合相关产品说明 书要求。 6.2.1.14.5 隔离开关的本体外观应无明显的损坏,绝缘子应完好、清洁,隔离开关引线应安装正确、 现整,上网电缆的长度应保证在极限温度条件下仍有一定的活动余量并在任何时候不得侵入限界。 6.2.1.14.6隔离开关合闸无回弹现象,合闸后动、静触头应接触良好,动、静触头中心不得有明显偏 差,用0.05mm×10mm的塞尺检查动、静触头的接触部位,应塞不进去;动、静触头接触面无严重磨损, 无烧损和锈蚀;分闸时隔离开关位置到位,带接地刀闸的隔离开关应可靠接地。 5.2.1.14.7电动隔离开关应能在允许电压波动范围内止确、可靠动作;有连锁要求的,连锁关系应止 确可靠,现场手动操作和远方电动操作动作一致。 6.2.1.14.8隔离开关刀头回路电阻值,应满足设计及相关产品说明书要求。

6. 2. 1. 15避雷器

6.2.1.15.1避雷器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试验不合格者应立即更换。 6.2.1.15.2# 接地电缆、接地极状态完好、连接牢靠,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2。 6.2.1.15.3 避雷器绝缘部件清洁,无裂纹、破损、老化。 6.2.1.15.4 避雷器电缆引线截面与避雷器额定电流当量截面相适应,引线和螺栓紧固良好。 6.2.1.15.5 避雷器计数器应完好并能准确记录动作次数。 6.2.1.15.6避雷器引线脱落不应侵入受电弓动态包络线

6.2.1.16电压均衡器

6.2.1.16.1电压均衡器定期测试,绝缘电阻与导通电压应符合设计文件及相关产品说明书要求。 6.2.1.16.2电压均衡器应清洁,无裂纹、破损、老化。 6.2.1.16.3电压均衡器连接紧固、可靠。 6.2.1.16.4电压均衡器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Q

6.2.1.17绝缘子

6.2.1.17.1绝缘子的泄漏距离不小于250mm。 6.2.1.17.2绝缘子的金属件应镀锌良好、无锈蚀、伤损。 6.2.1.17.3 瓷绝缘子瓷釉表面光滑、清洁,无裂纹、缺釉、斑点、气泡等缺陷。 6.2.1.17.4合成绝缘子护套不得出现裂纹、明显的突起;芯棒与护套及金属附件与芯棒连接界面的密 封应良好,金具与护套的间隙扩大时应及时更换 6.2.1.17.5绝缘部件放电痕迹不得超过有效绝缘长度的20%。 6.2.1.17.6合成绝缘部件实行寿命管理,产品有明确规定的,按出厂规定使用年限执行;没有明确规 定的,暂按有效使用寿命不超过10年执行。

6.2.1.18馈线和架空地线

DB32/T32912017

6.2.1.18.1馈线和架空地线的截面积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机械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附录A相关规定。 6.2.1.18.2馈线、架空地线的张力和弛度符合设计安装曲线,架空地线下锚处调整螺栓长度处于可调 范围内,并有不少于30mm的调节余量。 6.2.1.18.3架空地线及其相连金具在最大弛度时距馈线等接触网带电体不应小于150mm。 6.2.1.18.4馈线肩架与支柱密贴,紧固牢靠,肩架呈水平状态,导线在针式绝缘子上的固定正确、牢 固、可靠,电连接线夹与导线连接面平整光洁,并涂有一层电力复合脂,连接应密贴牢固,螺栓紧固力 矩应符合附录C要求。 6.2.1.18.5架空地线底座应安装水平,底座、地线线夹和安装在架空地线上的电连接线夹的螺栓紧固 力矩应符合附录C要求。 3.2.1.18.6馈线、架空地线断股、损伤面积不超过其截面积的5%时,可将断股处磨平用相同材质的 铜线扎紧,当断股、烧伤面积在5%20%时,应进补强,当断股、烧损面积超过20%时,须切断做接 头。 6.2.1.18.7一个锚段内馈线和架空地线的接头、断股和补强线段的总数分别不应超过下列规定: a)锚段长度在800m及以下为4个; b)锚段长度大于800m时为8个。

6.2.1.19接地及均回流装置

6.2.1.19.1钢支柱、支持装置底座、设备底座、开关接地刀闸等均应按要求接地。 6.2.1.19.2架空地线引下线接至变电所接地母排,其安装位置和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6.2.1.19.3接地线材质和截面应满足要求,两端连接牢固可靠。 6.2.1.19.4接地线及其固定螺栓、卡子等对接触网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对受电弓的动态距 离不应小于100mm,且不得侵入设备限界。 6.2.1.19.5接地跳线或电缆接续应规范,线夹端正,布线美观,余长适度。 6.2.1.19.6接地极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地面部分涂防锈漆,连接处应除锈涂电力复合脂,连接 牢固可靠。 6.2.1.19.7接触网带电部分和混凝土结构体、轨旁设备、车体之间的净距要求应符合表8规定,

接触网带电部分和混凝土结构体、轨旁设备、车

6.2.1.19.8均、回流箱安装稳固,对结构钢筋绝缘隔离良好,箱体(及箱盖开启时)不得侵入设备限 界,箱内绝缘子绝缘电阻和空气绝缘距离满足要求。 6.2.1.19.9均、回流箱体内端子连接板安装牢固,设备线夹与端子连接板的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 附录C要求。均、回流箱体无锈蚀,防水性能良好,整体美观,进出线适度余长;设备线夹与端子连接 板的接触面光亮无氧化,均匀涂有薄层电力复合脂。 6.2.1.19.10均、回流电缆规格类型和载流截面符合设计要求,电缆弯曲半径满足产品要求。沿道床 敷设的电缆有可靠的固定方式,在一个固定点松脱的情况下仍能保证电缆不侵入设备限界,电缆保护管 完好,电缆无损伤,无中间接头,端头制作规范,连接可靠。 6.2.1.19.11均(回)流连接电缆与钢轨的连接当采用放热焊接方法连接时,焊接应满足设计要求, 且焊接面清洁,焊接牢固可靠、饱满,不应有裂缝、气孔及脱焊,更不得有假焊或漏焊现象;均(回) 流连接电缆与钢轨的连接当采用栓接方法连接时,连接螺栓应与钢轨连接密贴,电气畅通。

6.2.1.20标志及安全防护装置

6.2.1.20.1各类警示标志、防护设施应齐全,警示标志的颜色、规格、安装位置符合规范要求,安装 牢固可靠,在任何情况下都显眼醒目,不得侵入设备限界,满足电气绝缘距离要求。 6.2.1.20.2防止触电的警示标志应安装在电气设备和人员容易接近的接触网带电体的附近。 6.2.1.20.3“高压危险”牌设置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2.1.20.4在接触网终端应装设“接触网终端”标,“接触网终端”标应清晰明显,安装位置应符合 设计要求,安装牢固。 6.2.1.20.5支柱号码牌的颜色、规格、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按照列车前进方向顺序分类编号,底漆 应均匀,字迹清晰、字体美观醒目,无脱漆生锈现象。 6.2.1.20.6防护栅安装牢固,可靠接地,防腐耐久,整体美观。 6.2.1.20.7在车场内平交道口铁路线路两侧应装设限界门。限界门的装设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限界门的宽度不得小于平交道口路面的宽度,限界门的吊板要平齐,吊板下缘距地面的高度符合设计文 件要求。

6.2. 1.21零部件及设施附件

6. 2. 2架空刚性接触网

6.2.2.1汇流排及接触线

6.2.2.1.1定位点拉出值应符合设计要求,按设计要求分布。 6.2.2.1.2接触线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低高度不小于4000mm。接触线坡度允许不大于1%o,其中 变坡段坡度应不超过0.5%。

6.2.2.2支持装置及定位装置

6.2.2.2.2埋入杆件的螺纹完好,镀锌层完好,化学锚固螺栓孔填充密实,埋入件不得安装在隧道结 构缝或渗水处;螺纹外露部分应涂油防腐,螺栓必须是双螺帽;底座填充密实,表面光洁平整,无裂缝; 烧注水泥部分不得有松动和辐射性裂纹, 3.2.2.2.3槽钢底座应水平安装,悬吊槽钢、绝缘横撑与安装地点的轨道平面应平行;平直线路上态 垂吊柱及T形头螺栓应铅垂,倾斜度误差一般均不应大于1°,坡道上的悬垂吊柱及T形头螺栓在顺线 路方向的偏差,应以汇流排安装在态挂金具内能保证汇流排自由伸缩为原则。 6.2.2.2.4减振道床区间和车站结构风管等低净空处采用的硅橡胶绝缘横撑,其金属连接件与芯棒连 接应可靠、密封良好,硅橡胶伞裙完整无破损,汇流排定位线夹的U形螺栓距接地体、接地线不得小于 规定值。 6.2.2.2.5支持结构的带电体距混凝土及金属结构的固定接地体的绝缘距离,应符合表8规定;汇流 排悬挂定位线夹的材质、规格、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其表面无裂纹、缺损。紧固件、内衬尼龙垫齐全、 无松动,可旋转部位无阻滞现象,并留有因温度变化使汇流排产生位移而需要的间隙。 6.2.2.2.6槽钢底座、悬吊槽钢、绝缘横撑、悬垂吊柱、T形头螺栓等构件无变形,镀锌层完整,应 有不少于15mm的调节余量(净空限制地段除外);所有外露螺栓长度应保证电气绝缘距离。 6.2.2.2.7槽钢底座与混凝土的接触面上应涂防腐漆。T形头螺栓的头部长边应基本垂直于安装槽道 方向,螺纹部分应涂油防腐。 6.2.2.2.8绝缘子安装端正,绝缘子瓷釉表面光滑、清洁、无裂纹、缺釉、斑点、气泡等缺陷,瓷釉 剥落面积不大于100mm。带电体距接地体的绝缘距离不应小于150mm,困难时不应小于100mm。

6.2.2.3中心锚结

6.2.2.3.1中心锚结应处于汇流排中心线的正上方,基座中心偏离汇流排中心不大于±30mm。 6.2.2.3.2中心锚结绝缘子表面应无损伤,接地端至带电体距离一般情况应不小于150mm;困难情况 不应小于100mm。中心锚结线夹处接触线应平顺无负弛度。 6.2.2.3.3中心锚结绝缘子及拉杆受力均衡适度,与汇流排的夹角不大于45°,中心锚结与汇流排固 定牢固,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附录C要求,调整螺栓处于可调状态,并有不少于30mm的调节余量,

6. 2. 2. 4锚段关节

6.2.2.4.1锚段关节处的两支接触线非工作支不得低于工作支,两端定位点处高差标准值为0~8mm, 中间两转换挂点处应等高,受电弓在双向通过时应平滑无撞击、拉弧现象。 6.2.2.4.2锚段关节两支悬挂点的拉出值及中心线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中心线间距允许误差±20mm 6.2.2.4.3刚性接触网汇流排终端,末端高大于60mm。

6. 2. 2. 5电连接

6.2.2.5.1电连接线及线夹所用型号、材质、数量、安装位置应符合要求,电连接线的长度应能满足 因温度变化使接触悬挂产生伸缩的要求,在任何情况下均应满足带电距离要求。 6.2.2.5.2电连接绞线不应有松股、断股现象,电缆不应有损伤。 6.2.2.5.3电连接线与接线端子压接良好,电连接线夹与电连接线接触良好,接触面涂电力复合脂: 线夹安装应端正牢固,无烧损及过热变色痕迹。 6.2.2.5.4刚柔过渡的电连接在柔性悬挂承力索上除需用线夹连接外,还需在线夹两端用直径为 1.5mm的铜线进行绑扎,绑扎应紧密,绑扎长度为90~100mm,电连接线的长度应满足接触悬挂伸缩的 要求,且不得侵入限界。 6.2.2.5.5电连接电缆在隧道顶部应固定牢固,转弯自然,隧道顶部固定点距离两端电连接线夹距离 应不小于300mm

6.2.2.6刚柔过渡装置

a)关节式刚柔过渡处刚性悬挂接触线比柔性悬挂接触线抬高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b)柔性悬挂升高下锚处绝缘子边缘应距受电弓包络线不得小于75mm,刚性悬挂带电体距柔性悬 挂下锚底座、下锚支悬挂等接地体不应小于150mm。受电弓距柔性悬挂下锚底座、下锚支悬挂 等接地体不应小于100mm。且在受电弓通过 及不应出现固定拉弧点。

6.2.2.6. 2贯通式刚桑过渡应符合以下要求

贯通式刚柔过渡处两支刚性悬挂接触线应等高,在刚柔过渡交界点处,汇流排对接触线不应产 生下压或上抬。连接线夹的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附录C要求。防水罩对露天汇流排覆盖完全, 防水罩安装稳固,性能满足要求。两支悬挂点的拉出值±100mm,间距为200mm,允许误差±20mm; b) 贯通的接触线下锚处绝缘子边缘应距受电弓包络线不应小于75mm,刚性悬挂带电体距柔性忍 挂下锚底座、下锚支悬挂等接地体不应小于150mm。受电弓距柔性悬挂下锚底座、下锚支悬挂 等接地体不应小于100mm; c 刚性悬挂与相邻柔性悬挂导线不应相互磨擦,在受电弓通过时应平滑无撞击,不应出现固定拉 弧点,刚柔过渡处的电连接线、接地线应完整无遗漏,安装牢固。 2.2.6.3切槽式刚柔过渡应符合以下要求: a)切槽式刚柔过渡在刚柔过渡交界区,汇流排对接触线不应产生下压或上抬; NANA

6.2.2.6.3切槽式刚柔过渡应符合以下要求:

a)切槽式刚柔过渡在刚柔过渡交界区,汇流排对接触线不应产生下压或上抬; b) 接触线接头线夹与接触线之间的滑动荷重、螺栓的紧固力矩应符合附录C要求; C) 刚性悬挂与相邻柔性悬挂导线不应相互磨擦; 刚柔过渡处的电连接线、接地线应完整无遗漏,安装牢固; e在受电弓通过时应平滑无撞击及不应出现固定拉弧点。

6.2.2.7膨胀元件

6.2.2.7.1膨胀元件对线路中心偏移不大于150mm,两滑端伸缩长度应满足其两端锚段长度温差的伸 缩量,汇流排端头间隙应符合安装曲线图要求。 6.2.2.7.2紧固件齐全,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附录C要求,电连接固定、接触良好,无过热变色等现 象。 6.2.2.7.3膨胀元件处受电弓应能平滑过渡,无硬点、冲击。

6. 2. 2. 8 线分

6.2.2.8.1受电弓双向通过单开道岔处应平滑无撞击,不应出现固定拉弧点;线岔处悬挂点拉出值符 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为±20mm;两接触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10mm;两支接触线在受电弓 始触区应等高,高差不大于6mm,且侧线不得低于正线。 6.2.2.8.2菱形交叉道岔处刚性接触网线岔2个定位点拉出值为150mm,允许误差为±20mm,且两支接 触线始触区范围内等高,高差不大于3mm。 6.2.2.8.3线岔处汇流排定位线夹应无卡滞,电连接线、接地跳线应完整无遗漏,安装牢固。

6.2.2.9分段绝缘器

3.2.2.9.1分段绝缘器安装方式符合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要求,分段绝缘器主体应处于线路中心,偏 差不大于50mm。 6.2.2.9.2分段绝缘器的绝缘性能应符合产品技术标准,保持主绝缘清洁,整个分段绝缘器主绝缘放 电痕迹不应超过有效绝缘长度的20%,主绝缘严重磨损或有贯穿性裂纹时应及时更换。 6.2.2.9.3导流板接触区域剩余可使用材料的厚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标准。 6.2.2.9.4受电弓通过导流板应过渡平滑,不应出现拉弧及硬点。 6.2.2.9.5导流板与接触线过渡平滑,并平行于轨面。 6.2.2.9.6扭力扳手紧固接触线处连接螺栓,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附录C要求,

6.2.2.10隔离开关

按照6.2.1.14隔离开关内容执行。

6.2.2.11绝缘子

安照6.2.1.17绝缘子内容

6. 2.2. 12架空地线

6.2.2.12.1架空地线的截面积符合设计要求,其机械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附录B规定。 6.2.2.12.2架空地线的张力和弛度符合设计安装曲线,架空地线下锚处调整螺栓长度处于许可范围 内,并有不少于30mm的调节余量。 6.2.2.12.3架空地线断股、损伤面积不超过其截面积的5%时,可将断股处磨平用相同材质的铜线扣 紧,当断股、烧伤面积在5%~20%时应进补强,当断股、烧损面积超过20%时须切断做接头。 6.2.2.12.4一个锚段内架空地线的接头、断股和补强线段的总数分别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a)锚段长度在800m及以下为4个; b)锚段长度大于800m时为8个。 6.2.2.12.5架空地线及其相连金具在最大弛度时距接触网带电体不得小于150mm。 6.2.2.12.6 架空地线底座应安装水平,底座、地线线夹和安装在架空地线上的电连接线夹的螺栓紧固 力矩应符合附录C要求。

5.2.2.13接地及均回流装置

按照6.2.1.19接地及均回流装置内容执行。

6.2. 2. 14标志及保安装置

按照6.2.1.20标志及保安装置内容执行。

6. 2. 3. 1接触轨

6.2.3.1.1接触轨本体表面洁净,应无裂纹、破损、异常腐蚀和异常变形等现象。 6.2.3.1.2授流面表面应平整、顺滑,磨耗均匀,磨耗程度不得大于产品说明书要求。 6.2.3.1.3上部授流、下部授流的接触轨工作高度和偏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土5mm,相邻 两支撑点接触轨工作高度的高差不宜大于3mm,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5mm。 6.2.3.1.4授流面应与轨道平面平行,误差符合设计要求。 6.2.3.1.5接触轨直线段应平直,曲线段应圆顺、无硬弯、扭曲。 6.2.3.1.6接触轨附近无阻碍集电靴运行的异物。 6.2.3.1.7带电体距离接地体静态不小于150mm,动态不小于100mm,困难情况下不小于60mm。 6.2.3.1.8紧固件齐全,安装牢固可靠;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附录C要求。 6.2.3.1.9各镀锌螺栓无变形,镀锌层和螺纹完好。 6.2.3.1.10接触轨各电气连接部件应涂电力复合脂。

6.2.3.1.1接触轨本体表面洁净,应无裂纹、破损、异常腐蚀和异常变形等现象。 6.2.3.1.2授流面表面应平整、顺滑,磨耗均匀,磨耗程度不得大于产品说明书要求。 6.2.3.1.3上部授流、下部授流的接触轨工作高度和偏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土5mm, 两支撑点接触轨工作高度的高差不宜大于3mm,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5mm。 6.2.3.1.4授流面应与轨道平面平行,误差符合设计要求。 6.2.3.1.5接触轨直线段应平直,曲线段应圆顺、无硬弯、扭曲。 6.2.3.1.6接触轨附近无阻碍集电靴运行的异物。 6.2.3.1.7带电体距离接地体静态不小于150mm,动态不小于100mm,困难情况下不小于60mm。 6.2.3.1.8紧固件齐全,安装牢固可靠;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附录C要求。 6.2.3.1.9各镀锌螺栓无变形,镀锌层和螺纹完好。 6.2.3.1.10接触轨各电气连接部件应涂电力复合脂。

6. 2. 3. 2 中间接头

6.2.3.2.1中间接头的材质、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表面洁净,应无烧伤、发热变色及异常腐蚀。 6.2.3.2.2中间接头与所连接的接触轨等部件应安装密贴,机械连接和电气连接应良好。 5.2.3.2.3中间接头所连接的接触轨、端部弯头、膨胀接头等部件对接应端止,接缝应密贴,授流面 应过渡平滑,不得出现台阶。 6.2.3.2.4紧固部件应齐全、完好,无变形,防腐、防松,紧固力矩应符合附录C要求。 6.2.3.2.5中间接头的位置距相邻支架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出现卡滞现象。

6.2.3. 3端部弯头

6.2.3.3.1本体表面洁净,应无裂纹、异常腐蚀和变形等现象。 6.2.3.3.2授流面应过渡平滑,磨耗均匀,磨耗及烧损程度不得大于产品说明书要求。 3.2.3.3.3支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端部弯头应能自由伸缩,不应与支架产生卡滞。 6.2.3.3.4端部弯头的接触轨工作高度、偏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6.2.3.3.5端部弯头的折弯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2.3.3.6紧固件齐全,安装牢固可靠;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附录C要求。 6.2.3.3.7各部螺栓无变形,螺纹完好。 6.2.3.3.8端部弯头与接触轨相接密贴,没有高低差及由此产生的台阶损伤集电靴。 6.2.3.3.9端部弯头具有良好的耐电弧烧损、耐冲击特性。

6.2.3.4膨胀接头

6.2.3.4.1表面洁净,部件应齐全、完好,无变形、异常腐蚀等现象。 6.2.3.4.2紧固部件的防腐、防松、紧固力矩应符合附录C要求。 6.2.3.4.3膨胀接头在温度变化时应能伸缩自如,无卡滞现象,电气连接应连接良好。 6.2.3.4.4授流面表面应平整、顺滑、磨耗均匀、无偏磨,磨耗程度不得大于产品说明书要求,授流 面之间应过渡平滑,应无刮碰受电靴现象。 6.2.3.4.5补偿间隙应符合安装曲线要求,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3.2.3.4.6膨胀接头润滑情况应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 6.2.3.4.7膨胀接头宜居中安装,距两端支架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6.2.3.4.8膨胀接头附近应无易燃物,无侵限及阻碍受电靴运行的异物。 6.2.3.4.9膨胀接头初始滑动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6.2.3.4.1表面洁净,部件应齐全、完好,无变形、异常腐蚀等现象。 6.2.3.4.2紧固部件的防腐、防松、紧固力矩应符合附录C要求。 6.2.3.4.3膨胀接头在温度变化时应能伸缩自如,无卡滞现象,电气连接应连接良好。 6.2.3.4.4授流面表面应平整、顺滑、磨耗均匀、无偏磨,磨耗程度不得大于产品说明书要求,授流 面之间应过渡平滑,应无刮碰受电靴现象。 6.2.3.4.5补偿间隙应符合安装曲线要求,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3.2.3.4.6膨胀接头润滑情况应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 6.2.3.4.7膨胀接头宜居中安装,距两端支架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6.2.3.4.8膨胀接头附近应无易燃物,无侵限及阻碍受电靴运行的异物。 6.2.3.4.9膨胀接头初始滑动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6. 2. 3.5绝缘支撑

6.2.3.5.1支撑底座、锚固螺栓应部件齐全、完好,安装端止、稳固,无锈蚀。 6.2.3.5.2支架应部件齐全、完好,安装平整、端正、稳固。 6.2.3.5.3支架型号、各种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以及安装形式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技术条件。 6.2.3.5.4紧固部件的防腐、防松、紧固力矩应符合附录C要求,预留足够的调节余量,满足设计要 求。 6.2.3.5.5支架底座混凝土用设计要求的混凝土类型填充密实,抹面应平整,无缝隙、无裂纹。 6.2.3.5.6中心锚结及绝缘支撑接触面有无损伤,受挤压变形等现象。 6.2.3.5.7支架绝缘部件(绝缘子或绝缘支架)应绝缘良好,表面无异物,应无异常变色、异常老化, 表层剥落、裂纹、破损、烧伤等现象。 6.2.3.5.8支架安装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受力均衡、适度,无明显变形、歪斜。绝缘支撑的安装满 足钢铝复合轨能顺线路方向顺畅滑动。 6.2.3.5.9绝缘子维护标准参照6.2.1.17内容执行。

6. 2. 3. 6 中心锚结

6.2.3.6.1中心锚结安装形式及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2.3.6.2中心锚结的部件应齐全、完好、无锈蚀,安装应牢固可靠。 6.2.3.6.3紧固部件的防腐、防松、紧固力矩应符合附录C要求。 6.2.3.6.4中心锚结两端受力应均衡、适度,接触轨及绝缘支撑应无明显变形,

6. 2. 3. 8 接地线

按照6.2.2.12架空地线内容执行。

安照6.2.2.12架空地线内容执行

6. 2. 3. 9防护罩

6.2.3.9.1防护罩应选型正确、部件齐全完好,无异常变色、异常老化、表层剥落、裂纹、破损等现 象。 6.2.3.9.2防护罩应安装牢固可靠,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护罩、防护罩支撑及接触轨之间应 配合良好,防护罩、防护罩支撑不得突出刮碰受电靴或者妨碍受电靴的取流。 6.2.3.9.3防护罩之间的搭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3.2.3.9.4防护罩支撑布置应规整,布置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6.2.3.9.5防护罩规格型号、各种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符合产品技术条件。 6.2.3.9.6防护罩上的警示标志应齐全、明显、清晰,标识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标识间距:车站内 不宜大于15m,区间不宜大于30m,并在每处端部弯头末端标识。

6. 2. 3. 10隔离开关

按照6.2.1.14隔离开关内容执行

6. 2. 3. 11避雷器

6.2.1.15避雷器内容执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接触网线索及绝缘件强度安全 表A.1规定了接触网线索及绝缘件强度安全系数,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接触网线索及绝缘件强度安全系数

DB35/T 1801-2018 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通用技术条件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接触网线索及绝缘件强度安全系数

表A.1接触网线索及绝缘件强度安全系数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受电弓动态包络线示意图

图B.1给出了受电弓动态包络线示意图。

表C.1规定了Q235钢螺栓及不锈钢螺栓紧固力矩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Q235钢螺栓及不锈钢螺栓紧固力矩

JGJ/T187-2019 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附录C (规范性附录) Q235钢螺栓及不锈钢螺栓紧固力矩

表C.1Q235钢螺栓及不锈钢螺栓紧固力矩

注:摩擦系数以u=0.12为基础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