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61/T 113-2016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穿越地裂缝段技术规范

DBJ61/T 113-2016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穿越地裂缝段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61/T 113-2016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4.5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3904
下载资源

DBJ61/T 113-2016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61/T 113-2016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穿越地裂缝段技术规范

5.3.7施工阶段地裂缝地段的其他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和控制

值与喷锚暗挖法隧道的要求一致,宜根据边界条件,适当地加 密频率,延长监测时间。

5.4监测数据处理与应用

GB 51276-2018 煤炭企业总图运输设计标准5.4监测数据处理与应用

5.4.1每次监测后应及时进行数据整理、核对和数据分析,关

5.4.1每次监测后应及时进行数据整理、核对和数据分析,并 绘制监测数据时态曲线图

5.4.2围岩稳定性、二次衬砌时间应根据所测得位移量或回听

挖断面大小、围岩等级、支护所受应力、应变等进行综合分析 判定。 5.4.3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和阶段分析,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实时分析:每关对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发现安全隐 患应分析原因并提交异常报告。 2阶段分析:按周、月进行阶段分析,总结监测数据的变 化规律,对收集信息进行评价,提交阶段分析报告,指导后续 施工。

5.4.4应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进行隧道安全性评价。若有

1围岩变形和速率大手预警值时,综合评价设计、施工措 施,加强监测,必要时采取调整和优化施工方案和工艺的措施。 2围岩变形和速率大手控制值时,暂停施工,应及时采取 安全措施,并建议变更设计。

6.0.1风险管理应贯穿于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全过程,并根据项 目不同阶段有所侧重。 6.0.2隧道风险管理应采取措施规避或降低安全风险、环境风 险、工期风险、投资风险及第三方风险等。 6.0.3风险管理应根据工程特点、接受准则等制定风险管理计 划,进行风险辨识,开展风险评估,确定风险处理措施,实施 风险动态控制。 6.0.4 隧道应根据事故发生概率及事故发生后果确定隧道的风 险等级。

续附录A明挖法隧道监测内容及要求

续附录A明挖法隧道监测内容及要求

续附录A 明挖法隧道监测内容及要求

注:1累计值应按表中绝对值和相对基坑深度(H)值两者中

直应按表中绝对值和相对基坑保度()值两者申的小值取用

2预警值为控制值的70%

续附录B喷锚暗挖法隧道监测内容及要求

续附录C周边环境监测内容及要求

注:1L沿隧道输向两监测点间距

2在高低慧妹 上对称布设,且每栋不少于3

仕 3盗必息应在图水 1每栋不少于3个。

3监测点应在烟图、水塔 对称布设,且每栋不少于3个。

对执行规范条文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以下写法: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 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 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1.0.1陕西地区地裂缝主要分布于渭河盆地,渭河盆地地裂缝 分布在盆地黄土台源、冲洪积扇、阶地和斜坡上,绝大多数出 现在第四系风积、冲积、洪积、坡积和残积等松散沉积物内的 黄土、粘土、砂土、粉砂等土层中。通过194条地裂缝的调查, 地裂缝主要集中分布于西安市、咸阳市、消南市。调查的194 条地裂缝中大多为构造地裂缝,密集分布在渭河盆地一些活动 断裂带附近,走向与断裂带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随者轨道交通 建设快速发展,项目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穿越地裂缝的隧道 项自数量增多,积累了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丰富 经验。因此,通过缩编制《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穿越地裂缝段技术 规范》,推动地裂缝段隧道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保证 工程质量,使隧道建设符合技术先进、生产安全、环境保护、 经济合理的要求

本术语中主要列入了与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穿越地裂缝段技 术相关的术语。地裂缝、地裂缝场地、避让距离、设防范围、 上盘、下盘、倾向、倾角、主变形区、微变形区、超前地质预 报、湿喷、锁脚导管、回填注浆、管井真空复合降水系统等术 语主要参考了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及其他相关资料,隧道穿越 地裂缝段、地裂缝段变形缝等新定义主要基手现有研究总结 经过编制组讨论、分析、归纳和整理,相关术语编入本规范中。 本规范术语给出了推荐性英文术语以供参考

3.1.1收集历年来地裂缝的活动速率,对地裂缝进行分级,并 预测百年活动量,为结构设计提供依据。根据陕西省地矿局第 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西安地裂缝研究综合报告”,西安地裂 缝按照活动速率分为A、B、C和D四级,如下表所示。

表1西安地裂缝活动速率分级

3.1.2根据长安大学关于地裂缝对轨道交通工程的影响课题研 究成果,当隧道与地裂缝正交时,地裂缝的活动会导致分段隧 道结构产生两个方向的位移运动即垂直方向和轴向位移:当隧 道与地裂缝斜交时,受斜交夹角的影响,地裂缝的活动会导致 分段隧道结构产生空间位移,即产生垂直方向、横向和轴向三 向位移分量,从而引起相邻分段隧道结构竖向和横向错位以及 轴向拉伸变形,如图所示,图中ab为垂直位移量,ab为轴向位 移量,ac(即△x)为横向位移量。因此结构设计应考虑位移 品

(a)立体图 (b)横断面投影图 图3.1.4地裂缝活动作用下分段隧道位错变形示意图 1一变形缝:2一地裂缝

3.2隧道调查及围岩分级

3.3.3第1款在无专项研究时,线路距离地裂缝的最小避让 距离,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上盘为40m,下盘为24m。

第3款根据大型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认 为辑道交通隧道小角度穿越地裂缝带时受力较复杂,衬砌隧道 的变形破环模式主要表现为扭剪一拉张破环。长安大学与中铁 一院编制的《地铁隧道近距离平行和小角度穿越活动地裂缝带 的性状及防治措施研究》表明,在线路与地裂缝相交角度为20° 时,结构变形破环特征显示斜交裂缝整体式马蹄形隧道衬砌结 构发生了扭转、弯曲、剪切变形破坏。纵向裂缝为扭转变形破 环:环向裂缝为弯曲或剪切变形破环:衬砌内表面环向上剪应 力近似呈同向表明结构有扭转变形发生。综合科研成果,线路 走向与地裂缝相交时,不宜选取小于30°穿越。

3.4.1长安大学与中铁一院编制的《地铁隧道近距离平行和小 角度穿越活动地裂缝带的性状及防治措施研究》表明,地裂缝 错动会引起作用于结构上的荷载增大,一般在1.5m~2.0m的土 注范围内。地裂缝段的结构计算时,宜对上部荷载适当加大, 储备较大的安全系数。

一般静水压力可使隧道结构内力的轴向力加大,对抗弯性 能差的混凝结构来说,相当于改善了它的受力状态:但高水 立时,对侧墙和底板的某些截面的受力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计算静水压力时应分别接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和最低水 位考虑。而验算隧道结构的抗浮能力时,按可能出现的最高水 位考虑。 计算静水压力时,两种方法可供选择,一种是和土压力分

开计算;另一种是将其视为土压力的一部分和土压力一起计算。 偏于安全,对于砂性地层的侧向水、土压力应采用水土分算; 黏性土层的侧向水、土压力,在施工阶段应采用水土合算,使 用阶段应采用水土分算。 水土分算时,地下水位以上的土采用天然重度,水位以 下的土采用有效重度?计算土压力,另外再计算静水压力的作 用。水主合算时,地下水位以上的主与水土分算时相同,水位 以下的土采用饱和重度,计算土压力,不计算静水压力。其中 土的有效重度为:

两种计算静水压力的方法的差异见图3.4.6

(a)水土分算 (b)水土合算 图3.4.6两种计算静水压力方法图

3.5.7地裂缝段变形缝的设置形式

2一般斜交穿越地裂缝带的隧道衬砌结构分缝原则为: 1)斜交角度6>45°时,采用骑缝式或悬臂式设缝模式

2一般斜交穿越地裂缝带的隧道衬砌结构分缝原则为: 1)斜交角度6>45°时,采用骑缝式或悬臂式设缝模式

跨地裂缝地段隧道段长度取20m; 2)斜交角度6≤45°时,采用对缝式设缝模式,跨地裂 缝地段隧道段长度取15m

跨地裂缝地段隧道段长度取20m; 2)斜交角度≤45°时,采用对缝式设缝模式,跨地裂 缝地段隧道段长度取15m

3.7.3主要考虑地裂缝变形时,初期支护内钢筋对防水板的影 响较小而采取的预防性措施

3.8.1第1款满足营运通风、救灾要求而设置的营运辅助通 道为横通道、风井、废水泵站等:为增加施工开挖面而设置的 施工辅助通道为竖井、横通道等。

3.8.1第1款满足营运通风、救灾要求而设置的营运辅助通 道为横通道、风并、废水泵站等:为增加施工开挖面而设置的 施工辅助通道为竖井、横通道等。

1地表处理方法有:降水、注浆加固、桩体加固、基坑支 护。 2洞内加固方法有:稳定工作面的超前支护、临时仰拱、 扩大拱脚及锁脚锚管、封闭开挖面;地下水处理及围岩加固洞 内降水、开挖面预注浆。 3地基处理措施有:换填和桩体

表3.9.1辅助工程措施及其适用条件

的中线偏离原中线越远,对可能的扩大开挖、凿除支护的要求 越高;另外,调整段太短,可能会造成增设曲线的长度及曲线 间夹直线长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降低线路标准:用导线法调 整时,单位长度上分担的偏角过大。因此调整段的长度不宜小 于200m。表4.1.9给出了贯通误差为限差,调整段为200m时 的部分调整参数。有些情况下曲线长度偏短,可通过增大半径, 或减小调线长度从而增大偏角来调整

表4.1.9贯通误差调整调线参数示例表

4.2.2第1款由手大量降水易导致地表下流,从而破环地表 的生态环境和引起地面建筑的过大沉降,因此,采用此法时, 应制订地表的变形监测及回灌处理等措施。 第4款抽汲深层地下承压水产生的地面沉降是造成地裂

4.3.1第1款隧道工程地质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隧道施工安 全、质量和进度,虽然隧道施工前设计单位提供了地质、水文 资料,但有时因勘察设计精度的限制或其他各种原因,难免设 计单位提交的隧道设计图中所给出的地质、水文资料与实际情 况不完全相符,因此,施工地质调查技术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隧道施工地质应调查作为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

超前地质预报主要目的: 1在施工前期地质勘察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掌子面 前方一定范围内围岩的地质条件,以查明预测前方的不良地质 以及隐伏的较大地质问题。 2为信息化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3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 4为编制峻工文件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第2款地质预报方案应以设计文件和图纸为依据,有不 司意见时可与设计单位沟通交流。 第3款由于工期要求,隧道施工组织设计中地质预报需 满足及时性。地质预报的效果文与设备、技术人员密切相关 施工地质工作应由具有丰富经验、人员设备齐全的专业机构实 施。

4.5.2开挖作业方法主要有台阶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中隔壁法或交叉中隔壁法、双侧壁导坑法。 4.5.4开挖作业规定目的是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以及核对地 质条件并把握围岩稳定情况。根据围岩地质和监测反馈信息, 及时修正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是隧道施工重要原则之一。 4.5.5开挖应按设计要求作业,原则上不应欠挖。拱墙脚以上 1m内衬砌断面不得减薄,因此,本条文规定“严禁欠挖”。 隧道开挖总不免会有超挖。超挖量随土质、裂缝状况、开 挖方式和方法等而异。超挖过多,不仅因出渣量和衬砌量增多 而提高工程造价,而且由于局部挖掉围岩会产生应力集中问题,

4.5.2开挖作业方法主要有台阶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中隔壁法或交叉中隔壁法、双侧壁导坑法。 4.5.4开挖作业规定目的是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以及核对地 质条件并把握围岩稳定情况。根据围岩地质和监测反馈信息, 及时修正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是隧道施工重要原则之一。

因此应尽量减少超挖量。

4.5.7喷射混凝土作业的基本要求:

1一次喷射混凝土厚度要适当,过薄则粗集料不易黏结牢 固,增加回弹量:过厚则由于混凝主自重下坠,影响混凝土与 土面的黏结力,不易保证喷层致密。 2喷混凝土分层作业时,在前一层混凝主终凝后才能进行 下一层喷混凝土作业,以免对前一层喷混凝土造成损害。两层 时间间隔较长时,表面已蒙上粉尘,受喷面应用风、水吹洗干 净。 3由于砂石料中含有一定的水分,掺人速凝剂后的混合 科,若停放时间过长,水泥易发生预水化,这不仅影响混凝士 的速凝效果,使回弹增多,而且还会造成混凝土后期强度的明 显降低。 4喷射混凝土回弹物,已经发生水化作用,混凝土已凝 固,不得重新用作喷射混凝土材料,只能作废料处理。 5喷嘴垂直土面时,喷射效果最好,侧向喷射时,易产生 分离,回弹增加、剥离多。喷射距离应以冲击速度和附着强度 为最佳状态的条件确定。一股情况下,湿喷为1.5m~2.0m。喷 时压力是影响喷射混凝土粉尘量和回弹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风 玉宜保持在0.1MPa左右。

4.5.8导管种类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作为永久导管,浆液的

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应保持两层网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以 更好地发挥两层钢筋网的作用。所以,第二层钢筋网必须在第 一层钢筋网被喷混凝土全部覆盖后进行铺挂。 目前使用的钢架主要有格栅钢架和型钢钢架。型钢钢架是

2)预贴注浆花管采用Φ20mm~30mmPVc管,长度等于 衬砌段长度加200mm(外露),外露端应有连接管 路的装置。 3)回填注浆压力宜控制在0.2MPa以内。 4)回填注浆应采用微膨胀性的水泥砂浆,有特殊要求 的地段可采用强度高、流动性好的自流平水泥浆。 自流平水泥基砂浆3min后的流动度为不小于 260mm,30min后的流动度为不小于240mm。 5)待孔口封堵材料送到一定强度后,才能开始注浆。 6)注浆顺序宜沿线路上坡方向进行,注浆过程中要时 刻观察注浆压力和流量的变化。 7)当注浆压力达到0.2MPa或相邻孔出现串浆时,即可 结束本孔注浆。 拱部防水板焊接注浆底座法: 1)注浆系统包括注浆底座和注浆导管,注浆底座的材 质必须与防水板材质相同,注浆底座沿拱项纵向一 排,间距3m~4m。 2)注浆底座采用热熔焊接法固定在防水板的内表面, 固定点不得多于4个,每处的焊接面不大于1cm 3)注浆底座与防水板必须焊接牢固、可靠,避免浇筑 和振混凝土时脱落。 4)用塑料胶粘带将注浆底座四周封闭,避免浇筑混凝 土时浆液进入注浆底座内堵塞注浆导管,注浆导管 的引出部位可根据现场的条件确定。 第1款防水混凝土包括普通防水混凝土、外加剂防 上或掺合料防水混凝土、膨胀水泥防水混凝土。普通防

水混凝土是以调整配合比的方法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 外加剂防水混凝土是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加入少量改善混凝土抗 参性的有机或无机物,如减水剂、防水剂、引气剂等外加剂: 参合料防水混凝土是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加入少量的硅粉、磨细 矿粉、粉煤灰等无机物,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膨 张水泥防水混凝土是利用膨胀水泥在水化硬化过程中形成大量 本积增大的缩结晶,主要是改善混凝土的孔结构,提高其抗渗性 能。对防水板、止水条、止水带的连接部位要采用符合设计及 规范要求的方法要善处理,防止出现渗漏水。 防水隔离层在隧道防排水系统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应特别 重视,做到要善施工、严格检查。 4.5.22第2款隧道的初期支护一般股为永久性结构,长期的 参水将减弱其结构强度,此外为了保证二次衬砌的施工质量 也必须对初期支护大面积渗漏水进行治理。 初期支护背后的空隙是储存水的空间也是过水通道,初期 支护注浆止水首先要进行背后充填注浆,回填空隙。 第3款注浆过程中,围岩或支护结构发生较大变形、危 及地表安全时,应立刻减小注浆压力,并更换可注性好的材料。 致变注浆参数。如果发生堵塞排水系统、串浆等情况,可以采 用的方法有: 1降低注浆压力或采用间歌注浆,直到停止注浆; 2采用快凝注浆材料,缩短浆液凝胶时间: 3对串浆、跑浆部位进行封堵

GB/T 50375-2016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4.5.23质量检验及标准

“不渗水”是指隧道衬砌、道床等结构表面无湿润痕迹 “不积水”是指道床结构底部和衬砌背后不产生积水。

防水板的搭接缝焊接质量应按充气法检查,将5号注射针 与压力表相接,用打气筒进行充气,当压力表达到0.25MPa时 停止充气,保持15min,压力下降在10%以内,说明焊缝合格; 如压力下降过快,说明焊缝不严。将肥皂水涂在焊缝上,有气 泡的地方重新补焊,直到不漏气为止。

4.6.1辅助通道是否设永久支护应由设计单位决定。但在施工 中根据地质情况需设支护时,开挖与支护应配合进行,以保证 顺利施工。 在辅助通道的岔洞及与正洞连接处,因断面及形状变化较 大,结构受力条件复杂等,故支护应特别加强并紧跟开挖,以 保证安全。 捕助通道不再利用时的处理,是指除那种只在并口及与正 同连接处用混凝土封闭或进行衬砌外,再用弃渣回填的做法。 随者时间的推移,用弃渣回填地段上的辅助通道,由于地下水 的作用或弃渣回填不紧密而使洞室丧失稳定,造成期塌。这不 仅影响到隧道周围岩体应力发生变化,而由手坑道功塌后, 水流不畅,容易造成隧道衬砌开裂、渗水或漏水等病害,进而 影响到正洞围岩的稳定。 4.6.2第1款竖井锁口圈是防止井口册塌,保证施工安全的 重要结构,故应在并身开挖前做好。 第3款竖井内安装的提升设备和管线路等设施的相互位 置以及与并壁间的空隙间距,均有一定要求,故竖并开挖断面 不得欠挖,否则将影响各种设施的布置

第4款条文对竖井提升设施的使用能力、安全装置的科 类和组装、使用、保养过程中应做到的事项作了规定。在实际 工作中,尚应结合各种设备的产品说明要求和提升方式要求订 出各自的操作、维修细则,以达到安全目的。 4.6.3第1款当正洞间横通道原定位置地质条件不良时,可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5.3.3地裂缝设防段指的是地铁隧道在其理深位置穿越地裂缝 带的纵向设防长度,在这一长度范围内隧道结构必须采取“分 段设缝、扩大断面”的结构措施。考虑到隧道结构的变形缝在 地裂缝附近变形最大、地裂缝段变形缝数量较多其监测工作量 较大及地裂缝活动对隧道影响主要集中在地裂缝位置及两侧, 故对地裂缝段变形缝的监测不宜每条变形缝都进行监测,但地 裂缝段变形缝的监测数量不应少于3条,即地裂缝位置及其两 侧的上、下盘各1条共3条。 5.3.4地裂缝段隧道结构变形缝的三向(垂直、水平和轴向) 变形监测,由于隧道顶部有接触网等附属设施,监测点位置布 设于易观测、易于更换且不影响列车正常运营的地方,从地铁 遂道内部结构、可操作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建议布设于隧道顶 部附近、拱腰或拱脚位置,每条地裂缝段变形缝设置不少手1 个测点,每个测点应包含垂直位错变形、横向水平变形和轴向 拉张变形量的监测数据,其中垂直位错变形量是数值最大且最 为重要的观测值,不得漏测

GB/T 20568-2022 金属材料 管环液压试验方法.pdf6.0.3风险管理计划包括风险目标、风险等级划分标准、风

经济损失和相对经济损先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