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61/T 71-2012 西安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

DBJ61/T 71-2012 西安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61/T 71-201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39.7K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6081
下载资源

DBJ61/T 71-201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61/T 71-2012 西安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

3.0.7参与节能改造的各方,不得任意变更建筑节能改造施工图 设计。当确实需要变更时,应与相关单位洽商,办理设计变更 手续。 3.0.8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的防火要 求。

4.1.1既有居任建巩节能改造工程应确保建筑物的抗展、结构安 全、防火和主要使用功能。当涉及主体和承重结构改动(如增 加荷载)或影响防火安全时,应由原设计单位进行核验、确 认,或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既有建筑安全性进行检测 鉴定。 4.1.2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前应进行节能诊断,结合相关资料 实地现场调查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米暖、空调系统能耗及运 行控制情况、室内热环境状况等,通过设计验算和全年能耗分 析,对能耗状况及节能潜力做出评价并出具评估报告,作为节 能改造的依据。节能诊断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室内热环境现状调查或测试(主要是冬季和夏季温湿 度): 2围护结构现状调查和测试: 3供热采暖系统现状调查和测试(仅针对集中采暖居住建 筑): 1)单位锅炉容量的供暖面积: 2)采暖期间单位建筑面积的耗煤量(折合成标准煤)、 耗电量和水量: 3)锅炉的运行效率及管网的输送效率或两者的乘积: 4)建筑物户内系统形式,

4.1.1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应确保建筑物的抗震、结构安 全、防火和主要使用功能。当涉及主体和承重结构改动(如增 加简载)或影响防火安全时,应由原设计单位进行核验、确 认,或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既有建筑安全性进行检测 鉴定。 4.1.2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前应进行节能诊断,结合相关资料 实地现场调查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采暖、空调系统能耗及运 行控制情况、室内热环境状况等,通过设计验算和全年能耗分 析,对能耗状况及节能潜力做出评价并出具评估报告,作为节 能改造的依据。节能诊断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室内热环境现状调查或测试(主要是冬季和夏季温温 度): 2围护结构现状调查和测试: 3供热采暖系统现状调查和测试(仅针对集中采暖居住建 筑): 1)单位锅炉容量的供暖面积: 2)采暖期间单位建筑面积的耗煤量(折合成标准煤)、 耗电量和水量: 3)锅炉的运行效率及管网的输送效率或两者的乘积: 4)建筑物户内系统形式

4节能改造技术经济性评估。 4.1.3既有居住建筑节能诊断前应查阅以下资料: 1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图、计算书和峻工图: 2建筑装修改造设计资料: 3历年修资料: 4供热采暖系统设计施工图、计算书和峻工图(仅对集中采 暖居住建筑): 5供热采暖系统运行记录(仅对集中采暖居住建筑): 6其他相关资料。 4.1.4节能诊断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能效测评机构 进行。节能诊断方法、检测可参照现行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 准》JGJ/T132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GB/T 50105-2010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4节能改造技术经济性评估。 4.1.3既有居住建筑节能诊断前应查阅以下资料: 1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图、计算书和峻工图: 2建筑装修改造设计资料: 3历年修资料: 4供热采暖系统设计施工图、计算书和峻工图(仅对集中采 爱居住建筑): 5供热采暖系统运行记录(仅对集中采暖居住建筑): 6其他相关资料。 4.1.4节能诊断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能效测评机构 进行。节能诊断方法、检测可参照现行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 准》JGJ/T132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易结露部位的内表面温度: 4住户的主观感受意见等。

4.3.1既有居任建巩能耗现状调查应根据现行的&民用建筑能耗 数据采集标准》JGJ/T154、&民用建筑能耗统计报表制度》等 相关标准进行。 4.3.2既有居住建筑应通过对拟改造的建筑能耗现状进行调查统 十,设计验算和全年能耗分析,对能耗状况及节能潜力做出评 估并出具评估报告,作为改造的依据。既有居住建筑的能耗现 状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 1既有居住建筑采暖能耗: 2既有居住建筑空调能耗。

4.4围护结构节能诊断

4.4.1围护结构节能诊断时应查阅以下资料: 1建筑地形图、总图、节能计算书及峻工图: 2建筑装修改造设计资料: 3历年修资料: 4所在地城市建设规划要求: 5其他相关资料。 4.4.2围护结构节能诊断应对建筑物安全、抗震、防火、缺陷和 使用状况进行必要的评估,并应包括以下评估内容:

化,建筑构件的尺寸及密度、混凝土抗压强度,墙体和屋顶混 凝土碳化深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墙体关键固定部位钢筋锈蚀 情况和墙体表面附着力测试等等: 2墙体、屋顶和地面的裂缝及渗漏状况,门窗变形状况; 3建筑物的防火性能评估。 4.4.3围护结构节能诊断应对下列内容进行现场检查: 1屋顶结构构造(包括结构形式、遮阳板、防水构造、保温 隔热构造及厚度): 2外墙结构构造(包括墙体结构形式、厚度:保温隔热构 造及厚度): 3外窗种类(包括窗户型材种类、开启方式、玻璃结构、密 封形式): 4外迹阳(包括遮阳形式、构造和材料): 5户门(包括构造、材料、密闭形式); 6宜调查的其它内容(包括分户墙、楼板、外挑楼板、底层 楼板等)。 4.4.4围护结构节能诊断应按现行《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计算其热工性能,必要时应对部分构件进行抽样现场 热工性能检测,热工性能检测依据标准为现行《居住建筑节能 检测标准》JGJ/T132,并应包括以下检测内容: 1屋顶的保温性能: 2外墙的保温性能: 3外窗的气密性; 4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

4.5供热采暖系统节能诊断

4.5供热采暖系统节能诊断

4.5.1供热采暖系统节能改造前应对技术经济性进行下列评估: 1节能改造前后系统的能耗、节能潜力和效果: 2供热采暖系统节能改造的技术方案和措施,以及相应的 材料和产品: 3供热采暖系统节能改造的资金投入和资金回收期, 4.5.2当既有供热采暖系统的锅炉测试效率低于表4.5.2规定的数 值2%以上时,宜进行改造。

表4.5.2锡炉量低效率(%)

户要求时,应进行改造。 4.5.4既有供热采暖系统中锅炉房辅助设备无气候补偿装置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锅炉集中控制系统和风机变频装置等时, 应进行改造。 4.5.5既有燃煤锅炉没有采用连续供热辅以间歇调节的运行方 式,没有实现根据室外温度变化的质调节或质、量并调方式 时,应进行改造, 4.5.6既有燃煤锅炉无燃煤计量装置时,应进行改造。 4.5.7既有采暖供热系统的室外管网的输送效率低于90%,补水 率大于总循环流量的0.5%,并由此造成室温达不到要求的,应 进行改造。 4.5.8既有室外供热管网循环水泵出口总流量低于设计值的 100%~110%,并由此造成管网水力不平衡,应根据现场测试数 据校核,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 4.5.9既有锅炉房循环水泵没有采用变频调速装置时,宜进行改 造。 4.5.10既有供热管网的水力平衡度超出0.9~1.2的范围时,应进 行改造,并在供热管网上安装具有调节功能的水力平衡装置。 4.5.11既有室外采暖系统热力入口没有加装自力式流量控制阀 或静态平衡阀,导致建筑物室内供热系统水力不平衡,并因此 造成室温不合格时,应进行改造,加装相应设备。 4.5.12既有室内采暖系统无排气装置,应加装质量可靠的自动 排气阀。 4.5.13既有室内采暖系统散热设备采用淘汰产品不能满足温控 要求时,应进行改造。 4.5.14既有供热采暖系统安装质量不能满足现行建筑给水拥 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的要求时,应进行 改造。

4.5.15既有供热采暖系统热力站的一次侧和二次侧无热计量装 置时, 应进行改造。 4.5.16 既有居住建筑的室内系统不能实现室温调节及热量计量 时,宜根据围护结构情况进行改造

5节能改造方案的制定与评估

5.1.1居住建筑实施节能改造前应根据预定的目标制定实施方 案,并对实施方案进行效果评估,保证方案的有效性和经济 性。 5.1.2应依据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规定的静态计算方法对改 造后建筑的采暖能耗进行计算,依据计算结果对节能改造方案 进行评估。 5.1.3应依据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规定的方法对热源、热网 和室内系统的效率、水力平衡度、可调控和可计量性进行评 估。 5.1.4应对节能改造方案的经济性进行评估。 5.1.5有条件时宜结合提高建筑的抗震、结构、防火安全性能实 施综合改造,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5.1.1居住建筑实施节能改造前应根据预定的目标制定实施方 案,并对实施方案进行效果评估,保证方案的有效性和经济 性。 5.1.2应依据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规定的静态计算方法对改 造后建筑的采暖能耗进行计算,依据计算结果对节能改造方案 进行评估。 5.1.3应依据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规定的方法对热源、热网 和室内系统的效率、水力平衡度、可调控和可计量性进行评 估。 5.1.4应对节能改造方案的经济性进行评估。 5.1.5有条件时宜结合提高建筑的抗震、结构、防火安全性能实 施综合改造,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5.2节能改造方索的评估

5.2.1既有建筑及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应进行实地查勘、设计 验算及实地考察,并经设计验算或仪器检测后,做出评估。 5.2.2既有建筑节能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 1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2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3供服效果,

力平衡度、室外管网热损失率、耗电输热比、小区平均温度进 行检查或检测。 5.2.7改造后的建筑物,应在保证室内热舒适环境的前提下,建 筑物的耗热量指标不得低于现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26标准要求,室内系统应满足计量要求。 5.2.8改造后的燃煤锅炉年均运行效率不应低于68%,燃气及燃 油锅炉年均运行效率不应低于80%;室外供热管网改造后应满 足下列要求: 1管网保温效率应大于97%; 2补水率不应大于总循环流量的0.5%; 3系统总流量应为设计值的100%~110%,水力平衡度应在 0.9~1.2范围之内,耗电输热比不得低于当地第二阶段节能标准 要求的指标

6.1.1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应根据节能诊断的结论进行设计。设计 内容应包括外墙(包括不采暖楼梯间隔墙)、外窗、户门、不 封闭阳台门和单元入口门、屋面、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楼地 面、采暖房间与非米暖房间的隔增及楼板等, 6.1.2在对外墙和屋面进行节能改造前,应对改造方案的外增平 均传热系数、屋面传热系数、保温层的厚度进行计算,对相关 的构造措施和节点做法等进行计算和设计。 6.1.3在对外墙进行节能改造时,其构造和所选用的材料应满足 防火要求。 6.1.4对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节能改造,应同时考患供暖系统的 节能改造。围护结构改造先进行时,应为供暖系统改造预留条 件。 6.1.5对围护结构进行节能改造所使用的材料、设备应符合施工 图设计要求及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严禁使用国家、陕西省及 西安市建设

6.2.1外墙保温应优先选用外保温技术,宜选用预制保温装饰一 体化系统、薄抹灰外保温系统及机械固定外保温系统,并应与 建筑的立面改造相结合。

6.2.2采用外保温技本对外增进行改造时,材科的性能、外保温 的设计与施工应满足现行《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IGJ144的要求,所采用的保温材料和建筑构造的防火性能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 .2.3外保温系统的施工应符合相关施工规定的要求 6.2.4预制外保温系统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 应采用通过省部级及以上有资质检测机构的系统: 2应由有相关设计资质单位提供预制外保温系统设计方案: 3应由有相关施工资质单位承担预制外保温系统的安装施 工作业: 4预制外保温系统板缝须采用相应保温和防水材料进行防 水封闭,满足保温防水及防裂要求: 5饰面层施工应在外保温系统施工完成并验收合格后进行 市面层腻子宜采用与外保温系统配套的柔性耐水腻子,饰面层 涂料宜采用弹性有机防水的厚质涂料。 .2.5建筑外墙采用粘贴保温板薄抹灰外保温系统者,禁止设 十、使用瓷质面砖进行外墙饰面,3层以下(含3层)或裙房除 外。3层以下(含3层)或裙房如粘贴面砖,面砖饰面应按设计 要求开符合米用面砖饰面相天标准的规定。 6.2.6当需要保持既有建筑外貌特征时,可采用外墙内保温技 术

6.2.2采用外保温技本对外增进行改造时,材科的性能、外保温 的设计与施工应满足现行《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JGJ144的要求,所采用的保温材料和建筑构造的防火性能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 6.2.3外保温系统的施工应符合相关施工规定的要求 6.2.4预制外保温系统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应采用通过省部级及以上有资质检测机构的系统: 2 应由有相关设计资质单位提供预制外保温系统设计方案: 3应由有相关施工资质单位承担预制外保温系统的安装施 工作业; 4预制外保温系统板缝须采用相应保温和防水材料进行防 水封闭,满足保温防水及防裂要求: 5饰面层施工应在外保温系统施工完成并验收合格后进行 饰面层腻子宜采用与外保温系统配套的柔性耐水腻子,饰面层 涂料宜采用弹性有机防水的厚质涂料。 6.2.5建筑外墙米用粘贴保温板遵抹灰外保温系统者,禁止设 计、使用瓷质面砖进行外墙饰面,3层以下(含3层)或裙房除 外。3层以下(含3层)或裙房如粘贴面砖,面砖饰面应按设计 要求并符合采用面砖饰面相关标准的规定。 6.2.6当需要保持既有建筑外貌特征时,可采用外墙内保温技 术

6.3.1外门窗的节能改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原有单玻窗外(或内)加装一窗,间距在100mm左

6.4.1既有居住建筑屋面 能造 星的实际情况选 择适当的改造措施。屋面宜做成倒置式保温屋面,并应符合现

行《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和&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 范》GB50207的规定。 6.4.2屋面施工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对屋面状况进行查勘的基础上,应对原屋面上的损害部 位进行修复: 2屋面的缺损应填补找平: 3屋面上的设备、管道等应提前安装完毕,并预留出外保温 层的厚度: 4防护设施应安装到位, 6.4.3当屋面改造需要增加荷载时,应对原房屋结构进行复核、 验算:当不能满足节能改造要求时,应采取结构加固措施。屋 自节能改造可根据既有居住建筑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改造 措施。 1原屋面防水可靠,可直接做倒置式保温屋面: 2原屋面防水有渗漏,应铲除原防水层,重新做保温层和防 水层; 3平屋面改坡屋面,宜在原有平屋面上铺设耐久性、防火性 能好的保温层: 4坡屋面改造时,宜在原屋项吊上铺放轻质保温材科,其 享度应根据热工计算而定。无吊顶时,可在坡屋面上增加或加厚 采温层或增设吊顶,并在吊项上铺设保温材料。吊顶层应采用 耐久性、防火性能好,并能承受所铺设保温层的构造和材料的 荷载: 5屋面改造时,宜考患同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所增设的太 阳能热水系统应符合相关规定: 6平屋面改造成坡屋面或种植屋面应核登屋面的充连益载

6.4.4对于楼地面的节能改造,当既有建筑楼板下为室外,或底 层下部为非采暖空间时,应对其楼板加设保温层,即将保温层 置于楼板底部,可采用粘结、粘钉结合或吊顶方式固定:下层 空间有防火要求时,保温材料和构造做法应满足该空间防火等 级要求

6.5采暖与引采暖空间的隔培

6.5.1居住建筑的楼梯闻及外廊应封团:楼梯闻不采暖时,楼梯 间隔墙和户门应采取保温措施。 6.5.2楼梯间墙面保温可按墙体保温的要求及做法进行施工

7采暖供热系统节能与计量改造

7.1.1对既有居任建筑集中式采暖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改造时,必 须按改造后建筑的围护结构、房间分隔要求和使用性质重新进 行热负荷及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 7.1.2供热采暖系统节能改造应综合考患热源(或热力站)、室 外管网及室内系统的节能潜力,实现供热采暖系统整体节能。 7.1.3供热采暖系统的节能改造应与热计量改造同步进行,应因 地制宜,合理确定热计量方式。 7.1.4室内采暖系统改造应采用合理可行、投资经济、简单易行 的技术方案。 7.1.5改造后的室内采暖系统既要满足室温可调和分户计量的要 求,又要满足运行和管理控制的要求。 7.1.6热量表的设计、安装及调试应符合以下要求: 1热量表应根据公称流量选型,并校核在设计流量下的压 降。公称流量可按照设计流量的80%确定: 2热量表流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应符合仪表安装要求,且宜安 装在回水管上: 3热量表安装位置应保证仪表正常工作要求,不应安装在有 碍检修、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和振动的位置。仪表安装前应 将管道内部清理干净: 4热量表数据储存,宜能够满足当地供暖季供暖天数的日

供热量的储存要求,且宜具备功能扩展的能力及数据远传功 能: 5热量表调试时,应设置存储参数和周期,内部时钟应校准 一致。 7.1.7散热器恒温控制阀、水力平衡阀、自力式流量控制阀、自 力式压差控制阀和自力式温度调节阀等,应有产品合格证、使 用说明书和技术监督部门出具的性能检测报告:其调节特性等指 标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

供热量的储存要求,且宜具备功能扩展的能力及数据远传功 能: 5热量表调试时,应设置存储参数和周期,内部时钟应校准 一致。 7.1.7散热器恒温控制阀、水力平衡阀、自力式流量控制阀、自 力式压差控制阀和自力式温度调节阀等,应有产品合格证、使 用说明书和技术监督部门出具的性能检测报告:其调节特性等指 标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

7.2热源、热力站节能改造

7.2.1热源的节能改造方案应技本上合理,经济上可行,开符合 下述基本原则: 1更换锅炉时,应选用高效率节能锅炉,并应按系统实际负 荷需求和运行负荷规律,合理配备锅炉容量和数量: 2燃气锅炉改造时,应采取相应的节能技术措施。 7.2.2对锅炉房或热力站进行节能改造时,应根据供热系统的实 标运行情况,对原循环水泵进行校核计算,确定是否需要更换 水泵,以满足建筑物热力入口资用压头和系统调节特性的要 求。 7.2.3锅炉房和热力站应增设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并应与改造 后的室内米暖系统形式相适应。 1变水量系统的一、二次循环水泵,应采用调速水泵。调速 水泵的性能曲线宜为健降型。循环水泵调速控制方式宜根据系 统的规模和特性确定。 2热力站和燃气锅炉房直供系统应安装气候补偿装置,使供

热量根据热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匹配。 7.2.4锅炉房和热交换站需增设或完善水处理装置(软化与除 氧),保证系统水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控制系统水质 和系统补水水质。 7.2.5改造后的系统应严格冲洗和过滤,水质应满定现行国家标 雅的规定。 7.2.6供热系统停运时,锅炉、热网及室内系统,应满水湿保 养。

7.3室外管网节能改造

7.3.1室外管网应进行严格的水力平衡计算,各并联环路之闻的 玉力损失差值不应大于15%。当室外管网的水力平衡计算达不 到上述要求时,应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处设置水力平衡阀。热力入 口水力平衡度应达到0.9~1.2。 7.3.2水力平衡阀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热力站出口总管上,不应事联设置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当有 多个分环路时,各分环路总管上应根据水力平衡的要求设置水力 平衡阀: 2定流量水系统的客热力人口应根据系统平侧及调节的要 求,设置水力平衡阀或自力式流量控制阀: 3变流量水系统的各热力入口应根据系统平衡及调节的要求 设置水力平衡阀或自力式压差控制阀: 4水力平衡阀的安装位置,应保证阀门前后有足够的直管 段,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直管段长度应为阀门上游5倍管 径、下游2倍管径:

5不得破坏或遮挡水力平衡阀的测量孔和手轮,应能够正常 测量流量或压差,并能够正常调节流量。 7.3.3水力平衡阀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水力平衡阀的规格应接照热媒设计流量、工作压力及阀 允许压降等参数经计算确定: 2水力平衡阀应具备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技术监督 部门出具的性能检测报告。调节特性等指标应满足产品标准的 要求: 3水力平衡阀两端的压差范围应符合阀门产品标准的要求。 7.3.4水力平衡阀安装完成后均应进行调试,确保阀门设置状态 达到设计要求。 7.3.5既有采暖系统与新建外管网连接时,宜采用热交换站的间 接连结方式:者直接连接时,应对新、旧系统的水力工况进行 平衡校核。当热力入口资用压差不能满足既有采暖系统时,应 采取提高管网循环泵扬程或增设局部加压补偿措施,以满足室 内系统资用压差的需要,

7.4室内采暖系统节能改造

7.4.1为实现热用户行为节能,散热器采暖系统每组散热器均应 安装恒温阀;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中,应在户内系统入 口处设置自动控温的调节阀,实现分户集中温控,其户内分集 水器的每支环路上,应安装手动流量调节阀。 7.4.2室内采暖系统改造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原垂直或水平单管系统,应在每组散热器供回水管之间加 设跨越管:

2原单双管系统应改造为垂直双管系统: 3原垂直或水平双管系统可以维持不变。 7.4.3恒温阀选择、安装和使用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1垂直单管加跨越管系统可采用低阻力两通型恒温阀,也可 采用三通型恒温阀:垂直双管系统宜采用有预设阻力功能的恒 温阀以消除垂直失调。 2恒温阀的型号、规格、水流方向等技术参数以及安装位 置,应符合设计和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3恒温阀的温包和阀头应能够正常感应室温和便于调节,不 得被破坏或遮挡,温包内置式恒温阀应水平安装,暗装式散热 器应选择温包外置式恒温阀: 4改造工程验收之前,散热器恒温阀应按照设计要求完成阻 力预设定和温度限定工作: 5系统处于设计工况下的正常流量时,恒温阀不应产生噪 音,不应因阻塞而导致水流不畅通: 6恒温阀应具有带水带压消堵或更换阀芯的功能,运行管理 人员应掌握专用工具的操作方法。 7.4.4散热器选择、安装和使用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1既有散热器如能够正常工作且不影响计量仪表和恒温阀正 常运行时,可以予以保留:必须对散热器进行更换时,整栋建 筑散热器的形式应保持一致: 2钢制和铝制散热器不应在同一供热采暖系统中应用: 3散热器不宜设置散热器罩; 4设有恒温控制阀的散热器系统,选用铸铁散热器时,应选 用内腔无砂的合格产品。

2原单双官系统应改道为垂且双官系统; 3原垂直或水平双管系统可以维持不变。 7.4.3恒温阀选择、安装和使用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1垂直单管加跨越管系统可采用低阻力两通型恒温阀,也可 采用三通型恒温阀:垂直双管系统宜采用有预设阻力功能的恒 温阀以消除垂直失调。 2恒温阀的型号、规格、水流方向等技术参数以及安装位 置,应符合设计和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3恒温阀的温包和阀头应能够正常感应室温和便于调节,不 得被破坏或遮挡,温包内置式恒温阀应水平安装,暗装式散热 器应选择温包外置式恒温阀: 4改造工程验收之前,散热器恒温阀应按照设计要求完成阻 力预设定和温度限定工作: 5系统处于设计工况下的正常流量时,恒温阀不应产生噪 音,不应因阻塞而导致水流不畅通: 6恒温阀应具有带水带压消堵或更换阀芯的功能,运行管理 人员应掌握专用工具的操作方法。 7.4.4散热器选择、安装和使用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1既有散热器如能够正常工作且不影响计量仪表和恒温阀正 常运行时,可以予以保留:必须对散热器进行更换时,整栋建 筑散热器的形式应保持一致: 2钢制和铝制散热器不应在同一供热采暖系统中应用: 3散热器不宜设置散热器罩: 4设有恒温控制阀的散热器系统,选用铸铁散热器时,应选 用内腔无砂的合格产品。

7.4.5室内采暖系统节能改造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1应进行必要的复核计算:验算系统改造后原有散热器的 散热量是否满足要求:改造为垂直单管加跨越管系统时还应 验算散热器进流系数不应小于30%,以确定合理的跨越管管 径: 2应进行必要的水力计算,给出准确的室内系统总阻力值 为整个管网系统水力平衡分析提供依据。 7.4.6实施改造前应对原供热系统的管道、阀门和散热器等进行 清洗,以保证恒温阀和热量表安装前系统内无焊渣、锈皮及沙 粒等杂物

7.5热源、热力站热计量改造

7.5热源、热力站热计量改造

7.5.1热电联产热源厂、集中供热热源厂和热力站应当在热力出 口安装热量计量装置。改扩建或改造的供热采暖系统中,应明 确供热企业和终端用户之间的热费决算位置,并在该位置上全 部安装计量有效的热量表。 7.5.2热力站的热量计量装置宜安装在一次水总回水管上。 7.5.3锅炉房、热力站应设置运行参数检测装置,宜对锅炉房消 耗的燃料数量进行计量监测。应对供热量、补水量、耗电量进 行计量。锅炉房、热力站各种设备的动力用电和照明用电应分 项计量。

6建筑物热力入口热计量及分户热计量(或分摊)改造

7.6.1建筑物的热力入口应设置热量表,当建筑用途相同、建

筑类型相同、围护结构相同、建巩物内热量分摊方式一致的者 干栋建筑,可设置一块热量表。 7.6.2热量表计算器宜就近安装在建筑物内。 7.6.3楼栋热计量的热量表宜选用超声波或电磁式热量表。 7.6.4既有建筑分户热计量(或分摊)改造宜采用接户分摊的方 法。 7.6.5以同一块热量表进行热费决算的建筑物应采用相同的户间 热量分摊方法,所采用的热量分摊仪表的类型应相同。 7.6.6户间热量分摊方法应根据技术经济分析及改造后的室内采 暖系统形式来确定,可优先采用温度面积法。 7.6.7热量分配表分摊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 1热量分配表的产品和安装方法应符合现行建设行业产品标 准“电子式热分配表》CJ/T260和&蒸发式热分配表》 CJ/T271; 2采用蒸发式热量分配表或单传感器电子式热量分配表时, 散热器平均热媒设计温度不应低于50℃;采用传感器电子式热 量分配表时散热器平均热媒设计温度不应低于35C:采用蒸发 式热量分配表时,不同的采暖季节应使用不同的蒸发液体颜 色: 3热量分配表的使用和保护,应向用户说明。入户读表时, 应尽量减少对用户的干扰。 7.6.8户用热量表分摊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 1户用热量表可作为供热计量决算依据,也可以作为建筑物 内热量分摊的依据,热量表的测量结果要求具有较好的一致 性: 2户用热量表前应安装过滤器

8.1.1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后,应进行节能改造施工质量验 收。节能改造施工质量验收的各项目,应满足现行相关标准要 求。 8.1.2节能改造施工质量验收应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 位及监理单位的代表共同参加。质量验收合格后,应报建设行 政主管部门备案。 8.1.3节能改造施工质量验收应在节能改造施工工程全部完成后 进行,并按照验收项目、验收内容进行分项工程和检验批划 分。 8.1.4节能改造施工后的建筑物室内热环境状况宜符合相关节能 设计标准的规定。 8.1.5应由有资质的建筑能效测评机构复核改造后建筑物的耗热 量指标,据此测算建筑物的节能率并作为节能施工质量验收的 主要判定依据,

8.2.1围护结构保温改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满足节能改造设计 要求。 8.2.2围护结构保温改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在提交下列文件和 记录后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方案、设计图、节能计算书等应完整齐 全: 2节能改造使用的材料、构件的品种、规格、质量应符合设 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提交相应的产品合格证、性能检 验报告和进场验收记录和见证取样复验报告: 3施工记录、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记录齐全: 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提供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构造现场实体检验记录: 6提供外窗气密性现场检测报告: 7条件许可时,提供改造后建筑物室内热环境的典型季节测 试报告。

8.3.1建筑改备施工质量验收应在提交下列文件和记求后进行,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供热采暖系统节能改造方案、设计图、计算复核资料等应 完整齐全: 2供热采暖系统设备、材料、配件的质量应符合要求,并提 交相应的产品合格证: 3设备、配件的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4设备、材料、配件的技术性能应符合要求,并提交相应的 性能检验报告和进场验收记录、见证取样复验报告: 5施工记录、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记录齐全: 6建筑设备的安装记录:

8.3.1建筑设备施工质量验收应在提交下列文件和记录后进行,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供热采暖系统节能改造方案、设计图、计算复核资料等应 完整齐全: 2供热采暖系统设备、材料、配件的质量应符合要求,并提 交相应的产品合格证: 3设备、配件的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4设备、材料、配件的技术性能应符合要求,并提交相应的 生能检验报告和进场验收记录、见证取样复验报告: 5施工记录、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记录齐全: 6建筑设备的安装记录:

7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8提供供热采暖系统的设备单机及系统联合试运转和调试记 录,抽检采暖供热系统的效果且其应符合设计要求,

7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8提供供热采暖系统的设备单机及系统联合试运转和调试记 录,抽检采暖供热系统的效果且其应符合设计要求,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 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和“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允许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时,写法为“应符 合规定(或要求)”或“应按执行”

1.0.1随者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于室内热环 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在逐步普及,并在有 些气候区成为生存和生活的必需。要达到一定的室内热环境指 标,能耗是必不可少的。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提高采暖空调设备系统的运行效率,是节能减排的基本途径。 为了规范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特制订本规范。 1.0.2对尚未达到现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要求的 既有居住建筑,应采用节能技术与设备使其达到现行建筑节能 标准要求。剩余建筑寿命不足20年的居住建筑不宜进行节能改 造。 1.0.3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设计、施工验收涉及建筑领域专 业较多,因此,在进行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时,除应符合本规范 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陕西省以及西安市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则。 3.0.7由于材料供应、工艺改变等原因,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施工 中可能需要变更建筑节能改造施工图设计。为了避免这些改变 影响节能效果,本条对设计变更严格加以限制。 本条规定有两层含义:第一,不得任意变更建筑节能改造 施工图设计;第二,对于建筑节能改造的设计变更,均须事前 办理变更手续。 本条明确了建筑节能改造设计变更的要求,是为了尽可能 维护已经审查确定的建筑节能改造设计要求,减少不必要的设 计变更

4.1.1建筑物的抗展、结构安全、防火等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安 全,为确保建筑节能改造节能诊断结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 求由原设计单位或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对既有建筑安全性 进行核验、确认。 4.1.2为了科学、准确地了解即将进行节能改造的建筑,应结合 相关资料实地现场调查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采暖系统能耗及 行控制情况、室内热环境状况等,通过设计验算和全年能耗 分析,对拟改造建筑的能耗状况及节能潜力做出评价并出具评 活报告,作为节能改造的依据, 4.1.3建筑物的施工图、计算书、峻工图、建筑装修改造设计资 料、历年修鳝资料、设备的技术参数和运行记录、室内温湿度 状况、能源消费账单等是进行建筑节能诊断的重要依据,节能 参断前应查阅。同时还应查阅其他相关资料,如建筑使用或管 理人员对房间室内热环境的概括性评价,如舒适、不舒适、偏 热、偏冷等。 4.1.4为确保节能诊断结果科学、准确、公正,要求从事建筑节 能诊断的检测机构应具备相应资质

4.2.1改善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是我国建筑节能的基本且标之

是节能改造必要性的主要判据。既有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诊断 是其节能改造应做的先导工作,它不仅判断是否需要改造,而 且还要对怎样改造提出指导性意见,因此诊断内容、诊断方法 和诊断过程应符合建筑节能标准体系的相关规定。本条列出了 以作为既有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诊断根据的相关标准。检测方 法依据现行《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T132的有关规定。 4.2.2室内热环境要素包括室内空气温度、室内空气相对湿度、 室内气流速度和室内壁面温度等。住户热环境感受文与住户的 表者、活动等物理量有关。室内热环境有一些基本要求,例 如,室内的温度、湿度、气流和环境辐射温度应在允许范围之 内。冬季,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 度。既有居住建筑的实况与其图纸往往相差很大,只能通过现 场调查进行评估。另外,建筑的通风性能也是影响建筑热舒 适、健康和能耗的重要因素,因此诊断评估报告应包括通风状 况。因此,室内热环境诊断(现状评估)应在实地现场调查室 内热环境状况以及对住户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住户主观感受的 基础上完成

4.3.2居住建筑能耗主要包括采暖空调能耗、照明及家电能耗、 欧事和热水能耗等,由于居住建筑使用情况复杂,全面获得分 项能耗比较困难。本规范主要针对围护结构热工及空调采暖系 统能效,因此主要评估采暖空调能耗。针对不同的采暖空调形 式,能耗调查统计内容有所不同: 1集中供热的既有居住建筑,测量或统计耗热量:

2集中供冷的既有居住建筑,测量统计耗冷量: 3非集中供热、供冷的既有居住建筑,测量或调查住户空调 采暖设备容量、使用情况和能耗(耗电、耗煤、耗气等); 4如不能直接获得采暖空调能耗,可调查统计既有居住建筑 总耗电量及其他类型能源的总耗量等,间接估算采暖空调能 耗

4.4围护结构节能诊断

4.4.1节能诊断时,应将建筑地形图、总图、节能计算书及峻 工图、建筑装修改造设计资料、历年修资料、所在地城市建 设规划要求等收集齐全,对分析既有建筑存在的问题及进行节 能改造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4.4.2建筑物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始终是第一位的,所以在查勘 时,要重点掌握荷载及使用条件的变化,对重要结构构件进行 检测评价。为了控制和减少火灾的发生,保证居民人身安全和建 筑结构的安全,对既有建筑防火性能进行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应重点对建筑物的高度、火灾负荷、可能的火灾强度、防火分 区、防火构造、安全疏散及是否安装自动灭火系统等进行检查 评估。对既有建筑的屋顶、墙面及门窗等部分是否有缺陷及损 坏也应查勘清楚,以便结合节能改造进行修处理。 .4.3围护结构的节能诊断应依据陕西省现行的节能标准或相关 现范,重点对围护结构中与节能相关的构造形式和使用材料进 行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找出建筑高能耗的原因和导致室内 热环境较差的各种可能因素。 4.4.4当建筑节能计算书遗失,或经查阅建筑相关资料无法得到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时,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围护结构热 工性能进行现场检测,作为节能评估的依据。 4.4.5外窗外迹阳系数的计算方法可参照现行严寒与寒冷地区 居住建筑节能标准》JGJ26;外窗本身的遮阳和传热系数计算方 法可参照现行《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进 行,也可借助专业的模拟计算。 4.4.6在建筑的节能改造时,应根据建筑物现状、围护结构现场 检查和热工性能检测的结果,依据陕西省现行节能设计标准对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性能进行判定,找出建筑节能的薄弱环节, 并对其节能潜力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节能改造建议。

4.5供热采暖系统节能诊断

4.5供热采暖系统节能诊断

5节能改造方案的制定与评估

5.2节能改造方案的评估

5.1.5目前市场上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所使用的各种保温材料、网 客布、胶粘剂等,种类繁多,质量和技术性能良募不齐。为保 正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质量,施工图设计应提供所选用材料技 术性能指标,且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施工应按施工图设计的 要求及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严禁使用国家、陕西省及西 安市明令禁止和淘汰使用的材料、设备

6.2.1外保温技术有许多优点,特别是在既有居住建筑围护结构 节能改造时,因其在施工时对居民的生活干扰小而更具优势, 司时与建筑立面改造相结合,可使建筑焕然一新。因此应优先 采用外保温技术进行外墙的节能改造。 6.2.2外墙外保温是一个系统工程,其质量涉及到外墙外保温系 统构造是否合理、系统所用材料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施 工质量是否满足标准要求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采用外 保温技术对外墙进行改造时,材料的性能、外保温的设计与施 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规定。 根据建筑防火设计多年实践,以及发生火灾的经验教训, 完善外保温系统的防火构造技术措施,并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 改造中贯彻这些防火要求,对于防止和减少居住建筑火灾的危 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当建筑外墙、幕墙、屋项等部位进行节能改造时,所采用 的保温材料和建筑构造的防火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和设计要求。 6.2.5西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于2011年8月1日发布《关于加强民 用建筑外墙饰面材料使用管理的通知》(市建发「20111163

号)中要求“自2011年9月1日起,各类新建、改建、扩建民用 建筑工程,参照国家建筑标准图集《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 (10J121),凡建筑外墙采用粘贴保温板薄抹灰外保温系统 者,禁止设计、使用瓷质面砖进行外增饰面,3层以下(含3 层)或裙房除外。凡未按本通知规定执行的各类民用建筑工程 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及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不予通过,招标文 件不予备案,节能专项验收不予通过,峻工验收不予备案。” 6.2.6由于内保温技术很难解决热桥问题,且施工扰民,占用室 内使用面积等,当要维持建筑外貌而不能采用外保温技术时, 可以采用内保温技术

6.4.1所谓倒置式屋面就是将防水层设于保温层的下面。对于原 防水层近期翻修过,防水可靠的既有建筑的屋面节能改造,可 直接在其上做倒置式保温屋面,既经济又施工方便,不需拆除 原有的防水层。如原防水层虽未经翻新,但质量尚好,表面平 整,也可考虑在上面加铺新的防水层后,再做倒置式屋面。做 到置式保温屋面应采用吸水率低、强度高的保温材料,如挤塑 板、硬泡聚氨酯等,并做好保温层的防护层以提高保温层的耐 久性, 在进行屋面节能改造时,如果需要重新做防水,其防水工 程的设计和施工应与新建建筑一样,执行现行《屋面工程技术 规范》GB50345标准。 6.4.2在对屋面进行节能改造施工前,为保证施工质量,应做好 准备工作,修复损坏部位、安装好设备和管道及各种设施,预 留出外保温层的厚度等,之后再进行屋面保温和防水的施工。 6.4.3既有居住建筑的屋面形式有平屋面和坡屋面,现浇混凝土 室面和预制混凝土屋面等多种,破损情况也不相同。对不同的 屋面形式和不同的破损情况,应采取不同的改造措施, 倒置式屋面就是将保温层设于防水层的上面,在保温层上

再作保护层。这种作法对于既有建筑的屋面改造,其施工简 便,且比较经济,也就是在原有屋面的防水层上直接作保温 层,再作保护层。保温层的材料应选择吸水率较低的材料,如 挤塑板、硬泡聚氨酯等。施工时应注意不能破坏原有防水层。 平屋面改坡屋面,许多地方为降低荷载和造价,采用在平 室面上设轻钢屋架,其上铺设复合保温层的压型钢板,这种作 法应注意轻钢屋架和压型钢板的耐久性及保温材料的防火性 能。 坡屋面改造时,如原屋顶吊顶可以利用,最好在原吊顶上 重新铺设轻质保温材料,既施工简便文可以节省投资,其厚度 应根据热工计算而定。无吊顶时,在坡屋面上增加或加厚保温 层,其保温效果最好,但需要重新做屋面防水和屋面风,其工 程量和投资量较大。如增设吊顶,应考虑吊顶的构造和保温材 料、吊顶板材的耐久性和防火性,以及周边热桥部位的保温处 理。 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鼓励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 源。当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时,最好与屋面的节能改造同时进 行,以保证屋面防水、保温的工程质量。其太阳能热水系统应 符合现行《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器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GB50364的规定。 平屋面改造成坡屋面或种植屋面势必会增加屋面的荷载, 特别是改为种植屋面,还应考虑种植土的荷载。因此,为了保 证结构安全,应核算屋面的允许简载。种植屋面的防水材料应 采用防根刺的防水材料,其设计与施工还应符合现行《种植屋 面技术规程》JGJ155的规定, 6.4.4如果既有居任建筑楼板下为至外,如过街哪和外挑楼权, 或底层下部为非采暖空间,如下部为非采暖地下室,或与下部 房间的温差≥10'C,如不作保温处理,采暖房间内的热量会通

过楼板向外大量散失,不仅会降低室内温度,增加采暖能耗, 而且还会产生地面结露的问题。因此,应对其楼板加设保温 层。与外墙一样,对楼板的保温处理也应采用外保温技术,其 保温效果比较好。对有防火要求的下层空间如地下室,其保温 材料应选择燃烧性能为A级即不燃性材料,如岩棉板等。

6.5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6.5.1将既有居住建筑的楼梯目和外廊封闭,是很有效的节能改 造措施。由于不封闭的楼梯间和外廊,其分户门是直对室外 的,也就是说一栋住宅楼中有多少户就有多少个外门。在冬季 外门的开启会造成室外大量冷空气进入室内,导致采暖能耗的 增加,因此外门越多对保温节能越不利。另外不封闭的楼梯间 福墙是外墙,外墙面大,对于保温节能不利,将楼梯间封闭, 其隔墙变为内墙,减少了外墙,将大大提高保温和节能的效 果。 楼梯间不采暖时,对楼梯间隔墙采取保温措施,户门采用 采温门可减少户内热量的散失,提高室内热环境质量。 5.5.2非采暖楼梯间墙面也是热量损失比较严重的部位,做保温 时常常被忽略。保温做法可借鉴6.2.2的规定

7采暖供热系统节能与计量改造

7.1.1既有居任建期经过改造后,由于建巩的围护结构、房间分 隔要求和使用性质会发生变化,采暖或空调负荷都会有相应的 变化,所以必须重新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 7.1.2供热采暖系统的节能改造既要注意满足节能要求,还要注 意与热源(或热力站)、室外管网及室内系统的协调。 7.1.3热计量改造与供热采暖系统的节能改造同步进行,有利于 统筹安排、降低改造费用,最终达到整体节能的效果。 7.1.6热量表的选型,不可接照管道直径直接选用,应接照流量 和压降选用。理论上讲,设计流量为最大流量,在供热负简没 达到设计值时流量不应达到设计流量。因此,热量测量装置在 多数工作时间里在低于设计流量的条件下工作。由此根据经 验,本条文建议接照80%设计流量选用热量表。目前热量表选 型时,忽视热量表的流量范围、设计压力、设计温度等与设计 工况相适应,不是根据仪表的流量范围来选择热量表,而是根 据管径来选择热量表,从而导致热量表工作在高误差区。一般 表示热量表的流量特性指标主要有起始流量qV(有的资料称为 最小流量):最小流量qV,即最大误差区域向最小误差区域过渡 的流量(有的资料称为分界流量)最大流量qV,额定流量或常 用流量qV。选择热流量表,应保证其流量经常工作在qV,与 V之间。机械式热量表流量特性如图1所示

流量传感器安装在回水管上,有利于降低仪表所处环境温 变,延长电池寿命和改善仪表使用工况。曾经一度有观点提出 热量表安装在供水管上能够防止用户偷水,实际上仅供水装表 既不能测出偷水量,也不能挽回多少偷水损失,还令热量表的 工作环境变得恶劣。 本条文规定热量表存储当地供暖季供暖天数的日供热量的 要求,是为了对供暖季运行管理水平的考核和道溯。在住户和 热企业对供暖效果有争议的情况下,通过热量表可以进 行追溯和判定:通过室外实测日平均温度记录和日供热量记录的 对照,可以考核供热企业的实际运行是否按照气象变化主动调 节控制。本条文建议热量表具有数据远传扩展功能,也是为了 监控、管理和读表方便的需要

图机械式热量表流量特性

通常情况下,为了满足仪表测量精度的要求,需在安装热 量表处设置直管段。有些地方安装热量表虽然设置了直管段, 且将变径段设在直管段和仪表之间,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也会 造成测量误差。目前有些热量表的安装不需要直管段也能保证 计量精度,这种方式也是可行的,而且对于供热系统改造工程 非常有用。在仪表生产厂家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热量表上 游侧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5倍管径,下游侧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 2倍管径

在试点测试过程中出现过这种情况,由于热量表的时钟没 有校准一致,致使统计处理数据时出现误差,影响了工作,因 此在此做出提醒。 7.1.7由于目前市场上伪劣的恒温控制阀和平衡阀占有很高比 列,很多手动阀门管充是恒温控制阀,很多没有测压孔和测温 仪表的阀门也冒充是平衡阀,这些伪劣产品既不能实现调节控 制的功能,又浪费了大量能量,本条文提出的目的是要求对此 加以严格管理

7.2热源、热力站节能改造

7.2.11更换选用燃气(油)锅炉,其燃烧器宜具备自动比例 调节功能,并同时具有调节燃气量和燃烧空气量的功能。锅炉 实际供热负荷Q与额定负荷之比,称为锅炉的负荷率g。一般情 况下,70%≤g≤100%为锅炉的高效率区。60%≤g<70%、 100%

准的要求,而且还应满足建期物采暖系统的所需流量。 7.2.3热源处应设置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通过锅炉系统热特性 识别和工况优化程序,根据当前的室外温度和前几天的运行参 数等,预测该时段的最佳工况,实现对系统用户侧的运行指导 和调节。改造后的室内采暖系统形式为双管系统时,宜采用变 流量调节方式:反之,宜采用定流量调节方式。 1水泵变频调速控制的要求是为了强调量调节的重要性。以 往的供热系统多年来一直采用质调节的方式,这种调节方式不 能很好地节省水泵电能,因此,量调节正日益受到重视。同 时,随者散热器恒温控制阀等室内流量控制手段的应用,水泵 变频调速控制成为不可或缺的控制手段。水泵变频调速控制是 系统动态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水泵节电的重要手段, 水泵变频调速技术目前普及很快,但是水泵变频调速技术 并不能解决水泵设计选型不合理的间题,对水泵的设计选型不 能因为有广变频调速控制而予以忽视。 调速水泵的性能曲线采用陡降型有利于调速节能, 目前,变频调速控制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控制热力站进出口压差恒定,该方式简便易行,但 流量调节幅度相对较小,节能潜力有限。 2)控制管网最不利环路压差恒定:该方式流量调节幅度 相对较大,节能效果明显,但需要在每个热力入口都 设置压力传感器,随时检测、比较、控制,投资相对 较高。 3)控制回水温度,这种方式响应较慢,滞后较长,节 能效果相对教差。 2近年来的试点实践发现,供热能耗浪费主要出现在初 寒、未寒期,而非严寒期。由于没有根据气候变化调节供热

量,造成能耗大量浪费。供热量启动控制装置能够根据负荷变 化自动调节供水温度和流量,实现优化运行和按需供热。 气候补偿器是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的一种,比较简单和经 济,主要用在热力站。它能够根据室外气候变化自动调节供热 量,从而实现按需供热。结合气候补偿器的系统调节做法比较 多,也比较灵活,监测的对象除了用户侧供水温度之外,还可 能包含回水温度和代表房间的室内温度,控制的对象可以是热 源侧的电动调节阀,也可以是水泵的变频器。 7.2.4~7.2.5本条的提出是为了保证改造后的锅炉、换热机组、 热计量装置以及恒温阀等设备装置能够正常工作,不会造成因 腐蚀引起的堵塞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7.2.6满水湿保养是保证系统内部与氧气隔离简单有效的措施 从而防止系统设备氧化腐饨

7.3室外管网节能改造

求控制在15%之内。对于通过计算不易达到坏路压力损失差要 求的,为了避免水力不平衡,应设置水力平衡阀。 7.3.4静态水力平衡阀又叫水力平衡阀或平衡阀,具备开度显 示、压差和流量测量、调节线性和限定开度等功能,通过操作 平衡阀对系统调试,能够实现设计要求的水力平衡。当水泵处 于设计流量或者变流量运行时,各用户能够按照设计要求,基 本上能够按比例地得到分配流量。 静态水力平衡阀需要系统调试,没有调试的平衡阀和普通 截止阀没有差别。 静态水力平衡阀的调试是一项比较复杂,且其有一定技术 含量的工作。实际上,对一个管网水力系统而言,由于工程设 计和施工中存在种种不确定因素,不可能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必须通过人工的调试,辅以必要的调试设备和手段,才能达到 受计的要求。很多系统存在的问题都是由于调试工作不到位基 全没有调试而造成的。通过“自动”设备可以免去调试工作的 兑法,实际上是一种概念的混淆和对工作的不负责任。 通过安装静态水力平衡阀,解决水力失调是供热系统节能 的重点工作和基础工作。平衡阀与普通调节阀相比价格提高不 多,且安装平衡阀可以取代一个截止阀,整体投资增加不多。 因此无论规模大小,一并要求安装使用

7.4室内采暖系统节能改造

7.4.1以往传统的室内供暖系统中安装使用的手动调节阀,对室 内供暖系统的供热量能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因其缺乏感 温元件及自力式动作元件,无法对系统的供热量进行自动调 节,从而无法有效利用室内的自由热,节能效果大打折扣。

3散热器宜明装,外表面应刷非金属性涂料。原有散热器罩 应拆除。散热器罩会造成: 1)原有垂直单管顺流系统改造为设跨越管的垂直单管系 统后,上部散热器特别是第一、二组散热器的平均温 度有所下降。 2)散热器罩影响感温元件内置式的恒温阀和热分配表分 配计的正常工作。当散热器罩不能拆除时,应采用感 温元件外置式的恒温阀, 4要求选用内腔无砂的铸铁散热器,是为了避免恒温阀等 堵塞。 7.4.5为了使室内采暖系统中通过各并联环路达到水力平衡,其 主要手段是在干管、立管和支管的管径设计中进行较详细的阻 力计算,而不是依靠阀门的手动调节来达到水力平衡。 7.4.6为了避免恒温阀等发生堵塞。

3散热器宜明装,外表面应刷非金属性涂料。原有散热器罩 拆除。散热器罩会造成: 1)原有垂直单管顺流系统改造为设跨越管的垂直单管系 统后,上部散热器特别是第一、二组散热器的平均温 度有所下降。 2)散热器罩影响感温元件内置式的恒温阀和热分配表分 配计的正常工作。当散热器罩不能拆除时,应采用感 温元件外置式的恒温阀, 4要求选用内腔无砂的铸铁散热器,是为了避免恒温阀等 塞。 4.5为了使室内采暖系统中通过各开联环路达到水力平衡,其 要手段是在干管、立管和支管的管径设计中进行较详细的阻 计算,而不是依靠阀门的手动调节来达到水力平衡。 4.6为了避免恒温阀等发生堵塞。

7.5热源、热力站热计量改造

7.5.1供热计量的目的在于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在保证供热 质量、改革收费制度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供热企业和终端 用户间的热量结算,应以热量表作为结算依据。用于结算的热 量表应符合相关国家产品标准,且计量检定证书应在检定有效 期内。在热源处计量仪表分为两类,一类为贸易结算用表,用 于产热方与购热方贸易结算的热量计量,如热力站供应某个公 共建筑并按表结算热费,此处必须采用热量表:另一类为企业管 理用表,常用于计算锅炉燃烧效率、统计输出能耗,结合楼栋 计量计算管网损失等。此处的测量装置不用作热量结算,计量

清度可以放宽,例如采用孔板流量计或者弯管流量计等测量流 重,结合温度传感器计算热量。 .5.2安装热量测量装置于一次管网的回水管上,是因为高温水 温差大、流量小,管径较小,可以节省计量设备投资。考虑到 回水温度较低,建议热量测量装置安装在回水管路上。 5.3为满定锅炉房、热力站运行管理需求,锅炉房、热力站需 要设置运行参数监测装置,对供热量、循环流量、补水量、供 水温度、回水温度、耗煤量、耗电量、锅炉排烟温度、炉膛温 度、室外温度、供水压力、回水压力等参数进行监测。热源及 热力站用电可分为锅炉辅机(炉排机、上煤除渣机、鼓引风机 等)耗电、循环水泵及补水泵耗电和照明等用电。对各项用电 分项计量,有利于加强对锅炉房及热力站的管理,降低电耗。 7.6建筑物热力入口热计量及分户热计量(或分摊)改造 .6.1建筑物围护结构保温水平是决定供暖能耗的重要因素,供 热系统水平和运行水平也是重要因素。当前的供热系统中,热 原、管网对能耗所占的影响比重远大于室内行为作用。设在居 主建筑热力入口处的楼栋热量表可以判断围护结构保温质量、 断管网损失和运行调节水平以及水力失调情况等,是判定能 耗症结的重要依据。 从我国建筑的特点来看,建筑物的耗热量是楼内所有用户 同消耗的,只有将建筑物作为贸易结算的基本单位,才能够 将复杂的热计量问题简单化,准确、合理地计量整栋建筑消耗 的热量。在瑞典、挪威、芬兰等多数发达国家,实行的就是楼 乐计量面积收费的办法。同时,楼栋计量结算还是户目分摊方 去的前提条件,是供热计量收费的重要步骤,也是近年来国内

精度可以放宽,例如采用孔板流量计或者弯管流量计等测量流 量,结合温度传感器计算热量。 7.5.2安装热量测量装置于一次管网的回水管上,是因为高温水 温差大、流量小,管径较小,可以节省计量设备投资。考虑到 回水温度较低,建议热量测量装置安装在回水管路上。 7.5.3为满足锅炉房、热力站运行管理需求,锅炉房、热力站需 要设置运行参数监测装置,对供热量、循环流量、补水量、供 水温度、回水温度、耗煤量、耗电量、锅炉排烟温度、炉膛温 度、室外温度、供水压力、回水压力等参数进行监测。热源及 热力站用电可分为锅炉辅机(炉排机、上煤除渣机、鼓引风机 等)耗电、循环水泵及补水泵耗电和照明等用电。对各项用电 分项计量,有利于加强对锅炉房及热力站的管理,降低电耗。

7.6建筑物热力入口热计量及分户热计量(或分摊)改造

7.6.1建筑物围护结构保温水平是决定供暖能耗的重要因系,供 热系统水平和运行水平也是重要因素。当前的供热系统中,热 源、管网对能耗所占的影响比重远大于室内行为作用。设在居 住建筑热力入口处的楼栋热量表可以判断围护结构保温质量、 断管网损失和运行调节水平以及水力失调情况等,是判定能 耗症结的重要依据。 从我国建筑的特点来看,建筑物的耗热量是楼内所有用户 未司消耗的,只有将建筑物作为贸易结算的基本单位,才能够 将复杂的热计量问题简单化,准确、合理地计量整栋建筑消耗 的热量。在瑞典、挪威、芬兰等多数发达国家,实行的就是楼 东计量面积收费的办法。同时,楼栋计量结算还是户间分摊方 法的前提条件,是供热计量收费的重要步骤,也是近年来国内

试点研究的重要成果和结论,符合原建设部等八部委颁布的 《关于进一步推行热计量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 由于入口总表为所耗热量的结算表,精度及可靠性要求 高,如果在每个入口设置热量表,投资相对比较高昂。为了降 低计量投资,应在一栋楼设置一个热力入口,以每栋楼作为 个计量单元。对于建筑结构相近的小区(组团),从降低热表投 资角度,可以若干栋建筑物设置一个热力入口,以一块热表进 行结算。 共用热量表的做法,既是为了节省热量表投资,还有一个 考虑在其中,就是在同一小区之中,同样年代、做法的建筑, 由于位置不同、楼层高度不同,能耗差距也较大,例如塔楼和 板楼之间的差距较大,如果按照分栋计量结算的话,还会出现 因为热费差异较大而引起纠纷。因此,可以将这些建筑合并结 算,再来分摊热费。 7.6.2不宜安装在地下管沟之中。当地上无法安装时,由于一些 地下管沟的环境非常恶劣,潮湿闷热甚至管路被污水浸泡,因 此建议采取措施保护热量表。若安装环境恶劣,不符合热量表 要求时应加装保护箱。计算器的防护等级应满足安装环境要 求。有些地区将热量表计算器放置在建筑物热力入口的室外地 坪,并外加保护箱,起到防盗、防水和防冻的作用。 7.6.3通常的机械式热量表表阻力较大、容易阻塞、易损件较 多,检定维修的工作量也较大。超声波和电磁式热量表故障较 少,计量精确度高GB 50457-2019 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不容易堵塞,水阻力较小。而且作为楼栋 热量表不如户用热量表那样数量较多,投资大一些对总成本增 加不大。 7.6.4既有建筑分户热计量采用按户分摊的方法,使系统改造后 能有效地进行热量结算 7.6.5实现用户间合理地分摊热费,避免因为采用不同类型的分

原有垂直系统改成按户分摊的水平系统。不适用于地面辐射供 暖系统。散热器热量分配表的产品应符合现行建设行业产品标 准电子式热分配表》CJ/T260和蒸发式热分配表》 CJ/T271。 7.6.8户用热量表的主要类型有机械式热量表、电磁式热量表、 超声波式热量表。机械式热量表的初投资相对较低,但流量测 量精度相对不高,表阻力较大,容易阻塞,易损件较多,因此 对水质有一定要求。电感式热量表、超声波式热量表的初投资 相对机械式热量表要高很多,但流量测量精度高、压损小、不 易堵塞,便用寿命长。 户用热量表法适用于按户分环的室内供暖系统。该方法计 量的是系统供热量,比较直观,容易理解。使用时应考虑仪表 堵塞或损坏的问题,并提前制定处理方案,做到及时修理或者 更换仪表,并处理映失数据。 无论是采用户用热量表直接计量结算还是再行分摊总热 量,户表的投资高或者故障率高都是主要的问题。户用热表的 故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水质处理不好容易堵塞,二是 义表运动部件难以满定供热系统水温高、工作时闻长的便用环 境。目前在工程实践中,户用热量表的故障率较高,这是近年 来推行热计量的一个重要棘手问题。同时,采用户用热量表需 要室至内系统为按户分环独立系统,既有建期改造的系统需要用 户户内空间保证,通常会采用上供上回水平双管系统,会减少 层高,并造成用户在改造施工期间生活不便,

节能率,可作为节能施工质量验收的主要判定依据

节能率,可作为节能施工质量验收的主要判定依据。

8.2.2本条规定了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施工验收时必须提交的文件 和记录。涉及过程控制的资料需要在节能改造工程施工的同时 进行

8.3.1居住建筑的改造,在设备方面主要涉及采暖供热系统。本 条规定了建筑设备暨供热采暖系统在节能改造施工后验收时必 须提交的文件和记录CECS 526-2018-T 智慧住区建设评价标准

8.3.1居住建筑的改造,在设备方面主要涉及采暖供热系统。本 条规定了建筑设备暨供热采暖系统在节能改造施工后验收时必 须提交的文件和记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