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3-336-2020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结构安全监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

DBJ/T13-336-2020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结构安全监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630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13-336-2020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结构安全监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

新方法和新的仪器设备,但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的仪器 设备应满足本规程规定的技术指标和精度的规定。鼓励构建结构 安全监测信息化平台,逐步实现自动化监测与预报。 1.0.5本条要求福建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结构安全监测除应符 合本规程的规定,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 定;又与1.0.2条文做了呼应

本节中主要列入具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结构安全监测特点 的监测和与监测有关的术语

本节中主要列入具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结构安全监测特点 的监测和与监测有关的术语。

的规范,因此其工作内容不明确,给监测工作带来一些影响。本 规程明确了运营期结构安全监测工作包括:线路结构长期稳定性 监测、工程影响结构保护性监测及线路巡香等内容。

DB37/T 3263-2018 矿山在用电力电容器电气试验规范3.1.3本条明确安全运营监测除

程影响结构保护性监测外,另一项很重要工作是线路巡查,线路 巡查包括内部结构病害巡查和外部作业可能影响轨道交通结构安 全的巡查,要求查明结构损伤、相邻结构的错台和接缝宽度变化 道床与结构脱开、地下结构的渗漏水、沿线地面标高异常变化等

巡查包括内部结构病害巡查和外部作业可能影响轨道交通结构安 全的巡查,要求查明结构损伤、相邻结构的错台和接缝宽度变化 道床与结构脱开、地下结构的渗漏水、沿线地面标高异常变化等 3.1.4结构安全监测方案编制前应收集资料,包括:线路设计、 施工、竣工资料及沿线工程地质、管线、地形图、建设施工等。 方案编制后应组织有关专家对监测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审,根据 评审意见(建议)认真组织修改,确保方案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做到科学适用、经济合理、风险可控。方案评审通过后应经审批 后方可实施。

3.1.4结构安全监测方案编制前应收集资料,包括:线

施工、工资料及沿线工程地质、管线、地形图、建设施工等。 方案编制后应组织有关专家对监测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审,根据 评审意见(建议)认真组织修改,确保方案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故到科学适用、经济合理、风险可控。方案评审通过后应经审批 后方可实施。

3.1.5监测点的布设是监测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关系到是否

确反映线路结构变形的实际情况,因此,监测点布设位置、数量 应根据线路地质情况及周边环境确定,应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形 持征、趋势及规律。且应埋设牢固、标识清晰,便于监测。

3.1.6本条文规定监测过程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经国家认

关规范的规定对测量仪器的主要技术要求和参数进行检验和校止 以保证仪器的性能指标达到作业要求。使用的软件应及时升级维 护,尽可能使用最新版本,以提高软件性能和可靠性。这对保障 轨道结构安全监测成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7~3.1.8本条文要求结构安全监测数据应获取后应及时处理 和反馈,数据处理要结合现场巡查的工况和线路地质条件进行综 合分析,以便更全面准确地反映监测的情况。当结构安全监测出 现变形速率较大、明显差异沉降、收敛变形较大、突发结构病害 等情况或变形达到监测控制值,应加大监测频率。当结构安全监 测数据的累计变形值和变形速率达到监测预警值或监测方案明确 的各测项控制值时,应及时预警,通知业主和相关方做好准备, 采取应对措施。监测工作结束后,应按合同或技术设计书的要求 提交监测技术总结及完整的监测成果资料

二等标准进行取费。 考虑到测绘技术装备快速发展,结合当前行业普遍做法,可采用 高精度全站仪实施竖向位移监测,因当前监测相关规范中均无此 新技术方法精度指标,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中“以变 形控制值的1/10确定监测精度的原则”,全站仪施测竖向位移监 测精度按照2mm(变形控制值20mm)控制。

4线路结构长期稳定性监测

4.1.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大部分穿越城市繁华地区、地层岩土复 杂,因此在运营期间对自身结构的监测至关重要,通过线路结构 长期稳定性监测掌握线路结构变形程度和形变趋势,评估线路结 构在长期运营过程中的健康状况,也可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类似 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4.1.2为全面掌握线路结构变形程度和形变趋势,线路结构长期

隐定性监测对象不仅包括轨道的道床结构、地下段的结构衬砌, 不应包括高架段的上部结构和墩台以及其它需要监测的结构设施

立同精度测量,可以保证初始值测量成果具有足够的可靠性 始值测量包括基准网及监测点测量。这里的限差为所对应中 数值的2倍。

4.1.5当长期稳定性监测的变形量或变形速率等出现异

及时分析原因,必要时应进行复测,确保监测成果可靠,再 现场情况进行分析及成果反馈,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是否需要 监测

4.1.7对线路结构长期稳定性监测项目,监测方案应在收集

4.1.7对线路结构长期稳定性监测项目,监测方案应在

4.2长期线路沉降监测

4.2.1本条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监测应建立统一

4.2.1本条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监测应建立统一的控制基

准网,基准网应尽量利用本线路施工建设时所使用的基准网,并 定期复测。安全运营监测基准网与施工建设基准网,应采用统 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自前,我省各地市大部分采用的是地 方坐标系统和地方高程基准,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监测 测量基准应采用城市地方坐标系和地方高程基准,便于数据共享 避免差错。

4.2.5当车站双线不方便共用同一基准点时,宜增设基准点

4.2.5当车站双线不方便共用同一基准点时,宜增设基准点。 4.2.8为获取明挖结构与区间隧道交接处、隧道与联络通道处、 桥梁与地下结构的接驳处等关键位置处的差异沉降信息,应在这 些位置布设差异沉降监测点。

4.2.11本条给出数字水准仪日常检校、测量的相关要

角的测定方法可参见《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 数字水准仪及标尺的检定应由专业部门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进行 其它要求的自的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弱各类误差影响,提高观测精 度,保证监测成果质量

4.2.12沉降监测数据平差计算的方法很多,也有许多成熟的

4.2.12沉降监测数据平差计算的方法很多,也有许多成熟的平差 软件,在平差计算中,需特别注意的是确保输入的原始观测数据 和起算数据的准确性。

变形过程中提交的阶段性成果报告是综合成果的重要组成部 分,应切实保证阶段性成果的质量及其与综合成果之间的一致性

4.3长期隧道收敛监测

4.3.1收敛变形观测主要用于结构净空变化的测量,在地下工程 矿山法施工的隧道围岩和衬砌结构稳定性监测、盾构法施工的道 拼装环管片安全监测以及其他地下坑道、结构、支撑物净空尺寸 的变化测量中有广泛应用。结合城市轨道的结构特点,长期隧道 收敛监测的主要对象为矿山法隧道的衬砌结构以及盾构法隧道的 管片。

法和激光扫描法等三种,其特点和适用场合为:

1固定测线法适合测定特定位置的净空对向相对变形。作业 时,应根据采用的具体观测方法(主要有收敛尺法、全站仪对边测 量法、手持测距仪法等),在待监测的空间布置两个对应的观测标 志,构成固定测线。 2全断面扫描法一般采用全站仪按预定间距对监测断面进 行扫描,评价测量断面与结构设计断面及前期扫描断面的儿何尺 寸的变化。目前在上海、杭州、宁波等软土地区运营期的轨道交 通长期健康监测工作中有广泛应用。采用该方法时,应设置确定 断面位置的标记,保证历次观测同一断面。 3激光扫描法采用地面激光扫描仪对空间表面进行高密度 扫描,快速自动续获取海量点云数据,通过解算获得结构变形 情况。应在充分技术论证和对比测试的基础上,满足精度要求时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其他方法可应用于收敛测量。 全断面扫描法、激光扫描法获得的收敛变形观测成果能表达 断面内或测量空间范围内多方位的净空变形,解析数据能导出多 个监测点相对于基准点(线)的距离及其变化或多组对应监测点间 天量长度及其净空变形

4.3.4长期隧道收敛监测点号可采用9位编号,前两位为“

《福州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通知中 第七条规定,列出了控制保护区内应进行工程影响性保护监测的 外部作业类型。

5.1.2依据城市轨道交通不同结构形式及施工工法,分别列出了

实施监测时所需要监测的结构对象。

实施监测时所需要监测的结构对象。 5.1.4考虑工程影响性监测对于轨道交通保护的重要性,结合监 测作业的开展,明确了外部工程施工作业各个阶段应完成的主要 工作。应从外部作业之前测定项初始值开始,至外部作业完成 或结束,目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变形、位移等已稳定,结构的安 全隐惠、风险消除后方可结束监测。 5.1.5与长期稳定性监测比较,工程影响性监测不仅与城市轨道 交通相关,同时还与外部工程施工作业的开展密切相关。 5.1.7监测方案是实施监测的重要技术依据和文件,是保证监测 质量的重要前提。应根据外部工程施工作业项目特征、周边地质 条件、工程影响风险等级以及监测目的、工期、任务要求、结构 安全保护要求、外部作业实施前所开展的安全评估成果等编制工 程影响性监测方案。

5.1.4考虑工程影响性监测对于轨道交通保护的重要性,结

测作业的开展,明确了外部工程施工作业各个阶段应完成的 工作。应从外部作业之前测定项目初始值开始,至外部作业 或结束,且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变形、位移等已稳定,结构 全隐患、风险消除后方可结束监测。

质量的重要前提。应根据外部工程施工作业项目特征、周边 条件、工程影响风险等级以及监测目的、工期、任务要求、 安全保护要求、外部作业实施前所开展的安全评估成果等编 程影响性监测方案

保护区内实施爆破作业时,应进行爆破振动监测。

轨道交通结构受影响产生变形的时间跟施工进度密切相关,因此 监测工作需配合施工进度灵活开展,以保证数据及时性,宜优先 采用自动化监测方法,尤其在通车时间处于封闭状态的轨行区内 应采用自动化监测方法。当监测车站主体及附属结构、高架区间 等有条件开展人工监测的结构时,也可采用人工监测方式。

等有条件开展人工监测的结构时,也可采用人工监测方式。 5.1.11监测点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形式及施工工法针对性 布设,本条列出了工程影响性监测的布点要求,包括布点原则、 布点范围及不同施工工法结构的布点方式,便于现场的可操作性 监测点的设置不得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止常运营。不同监测项自 的监测点宜布置在同一监测断面内。同时,应在现场做好统一、 美观的测点及设备标示,以便于保护。布点范围按照外部作业工 程影响分区的一般影响区边界线设置。 5.1.12~5.1.13工程影响性监测的周期,即监测开始至监测结束 监测频率应根据外部施工作业的实时进度及所处的施工工序情况 动态调整,以不遗漏监测对象所测项目的重要变化过程及其变化 时刻为原则确定。本条强调了监测项目初始值采集的时间,避免 因初始值读取不及时或滞后而损失掉变形数据,为保证初始值的 准确性,要求初始值观测次数至少2次,同时需要对初始值进行 相对稳定性判别。当监测数据接近安全控制指标的预警值或结构 出现异常、外部作业有危险事故征兆等情况时,应加强对外部施 工作业实施过程的监控,并结合结构保护需要,采取实施实时监 测、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项目、加密监测点和提高监测频率 等针对性措施

5.1.11监测点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形式及施工工法针对性

5.1.11监测点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形式及施工工

5.1.12~5.1.13

5.2结构竖向位移监测

5.2.1由于长期线路沉降监测一般采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系 统,采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系统,便于各监测项目变形值的 相互比较、验证和延续,当有困难或有其他特殊情况时,为保证

5.2.1由于长期线路沉降监测一般采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系

5.2.1由于长期线路沉降监测一般采用城市轨道交通工

监测精度及便于监测工作开展也可采用独立高程系统

精度及便于监测工作开展也可采用独立高程系统。 竖向位移监测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全站仪自动化监测、静

5.2.2竖向位移监测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全站仪自动化

力水准自动化监测等方法,具备条件时也可选择儿何水准测量、 全站仪边角测量等方法

5.2.8因运营期的隧道内温度梯度相对均匀,削弱了大气折

水准测量的影响,本条对视线高度适当放宽了要求。同时将部分 关键位置监测点与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组成水准路线,有利于提高 清度和避免粗差。

5.3结构水平位移监测

5.3.1水平位移监测的目的是观测测点的水平位移变化量。考虑 地下隧道狭长、弯曲等结构特点,不利于高精度水平位移监测网 形的布设。因此工程影响性水平位移监测宜局部建立独立坐标系 统,为便于结合线路发展方向进行变形分析,水平位移监测成果 应计算成平行、垂直于线路中线方向的位移分量。 5.3.2与竖向位移监测一样,工程影响水平位移监测宜优先采用 自动化监测方法。自前主要为采用具有自动照准功能的全站仪进 行自动化水平位移监测。当有困难或其他特殊情况时,也可采用 极坐标法、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或自由设站基准线法等方法。 5.3.7~5.3.8随着测绘仪器设备及工程监测技术的发展,目前采 用全站仪结合固定棱镜的方式进行三维位移自动化监测已经很普

5.3.1水平位移监测的自的是观测测点的水平位移变化量。考虑 地下隧道狭长、弯曲等结构特点,不利于高精度水平位移监测网 形的布设。因此工程影响性水平位移监测宜局部建立独立坐标系 统,为便于结合线路发展方向进行变形分析,水平位移监测成果 应计算成平行、垂直于线路中线方向的位移分量。

5.3.2与竖向位移监测一样,工程影响水平位移监测宜

自动化监测方法。目前主要为采用具有自动照准功能的全站仪进 行自动化水平位移监测。当有困难或其他特殊情况时,也可采用 极坐标法、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或自由设站基准线法等方法。 5.3.7~5.3.8随着测绘仪器设备及工程监测技术的发展,目前采 用全站仪结合固定棱镜的方式进行三维位移自动化监测已经很普 遍,该技术具有实施稳定、高精度、高效率、操作灵活等特点, 有效的提高了监测的技术水平,工程实践表明其具有足够的可靠 性

自动化监测方法。目前主要为采用具有自动照准功能的全站仪进 亍自动化水平位移监测。当有困难或其他特殊情况时,也可采用 极坐标法、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或自由设站基准线法等方法

5.3.7~5.3.8随着测绘仪器设备及工程监测技术的发展,且前采

5.3.75.3.8随着测绘仪器设备及工程监测技术的发展

用全站仪结合固定棱镜的方式进行三维位移自动化监测已经很普 遍,该技术具有实施稳定、高精度、高效率、操作灵活等特点, 有效的提高了监测的技术水平,工程实践表明其具有足够的可靠 性。

5.4隧道净空收敛监测

5.4.27 相较于长期隧道收敛监测,工程影响性收敛监测的精度及

5.4.2相较于长期隧道收敛监测,工程影响性收敛监测的精度及 作业效率要求更高,一般宜采用固定测线法。当采用全站仪观测

5.4.2相较于长期隧道收敛监测,工程影响性收敛监测

时,应在固定测线两端布设棱镜或反射片等观测标志作为测点靶 标,通过固定的后视基准点,对比不同时刻监测点的三维坐标, 计算该监测点的三维位移变化量,有利于数据处理和提高自动化 程度。 5.4.3隧道净空收敛固定测线一般应选择布设在隧道内部净空尺 寸最大变化方向上,以便于实测值能最真实反映净空尺寸变化情 况,当隧道断面尺寸过大时,还应结合结构特点加密布设测线, 以更加全面反映隧道净空尺寸变化

时,应在固定测线两端布设棱镜或反射片等观测标志作为测点靶 标,通过固定的后视基准点,对比不同时刻监测点的三维坐标, 计算该监测点的三维位移变化量,有利于数据处理和提高自动化 程度。

寸最大变化方向上,以便于实测值能最真实反映净空尺寸变化情 况,当隧道断面尺寸过大时,还应结合结构特点加密布设测线, 以更加全面反映隧道净空尺寸变化

全站仪坐标法。观测点设置在上部和底部,连线与结构的竖向轴 线平行时,能测出结构的绝对倾斜程度量,否则只能测出相对某 初始状态的倾斜变化量:当被测结构对象具有足够的整体结构 刚度时,可以采用倾斜仪法或差异沉降法

6.1.3理设的监测设备应满足轨道交通的限界要求,并能适应现 场的环境特点,如在潮湿隧道、列车反复振动条件下能长期正常 工作,理设于土体内的设备应具备防渗要求,轨行区道床、管片 结构、侧墙上布设的设备需安装牢固、严防脱落,

6.2全站仪自动化监测

6.2.1全站仪自动化监测是通过观测监测点的三维坐标,根据监 则点的坐标变化量反映结构体不同方向的位移,可适用于水平位 移监测、沉降监测、断面的收敛监测、结构体的倾斜监测等项目。 6.2.2由于不同的自动测量型全站仪的测程不同、不同距离处的 照准精度不同,从测角、测程两方面进行要求可操作性不强,因 比本条只对最终照准精度提出要求(应不低于士lmm),不同全 站仪可根据实际精度决定最大测程。

6.3.1静力水准有连通管式传感器和压差式传感器。连通管式静 力水准各测点间的液体通过管路连通,利用相连的容器中静止液 面在重力作用下保持同一水平的原理,测量各点间的高程差,俗 称连通管法。连通管测量系统的特点是:各个容器中的液体是连通 的,存在液体流动和交换。

压差式静力水准测量系统,容器间的液体被金属膜片分隔,通过 压力传感器测量金属膜片的压力差的变化计算参考点间的高程差 压差式传感器的量程可根据精度要求、轨道交通纵坡、现场安装 条件等合理确定。 6.3.2连通管式静力水准系统要求所有测点的液面都位于一个水 准面上,初始安装时要求各传感器安装在同一高度,安装高度的 偏差直接影响沉降测量的量程。压力式静力水准系统的高差限制 较宽,但也有相应要求。 对于有纵坡的线路结构,常常需分段分组安装测线,相邻测线交 接处应在同一结构的上、下设置两个传感器作为转接点。变形测 量作业现场,静力水准的参考点很难布设到稳定区域,点位稳定 性很难满足基准点的要求,应定期进行水准联测。 6.3.4静力水准浮子上、下的活动范围有限,传感器的安装高度 应统一,较大的差异直接影响其量程。应保证管路内液体的流动 性,环境温度可能达到泳点的安装现场,填充液应采用防冻液。 静力水准测量误差源主要有液面高度(受外界环境影响)、液压 读取元件等两方面。液面高度受外界环境影响又分为: 1非均匀温度场下管路内液体不均匀膨胀,导致液面高度变 化。 2不同气压、风力导致局部液面压力异常,导致液面高度变 化。 3液面受外界强迫振动影响,如地铁隧道中安装的静力水准 系统受列车运行的振动影响

6.3.6静力水准测量系统在长期运营期间,难免发生液体蒸发弓

起的液面下降、个别传感器损坏、局部管路渗漏等情况,应定期 时其进行维护。发生意外情况时为保证数据能顺延,静力水准测 量系统应与水准测量进行互校。

6.4电水平尺自动化监测

6.4.2电水平尺传感器量程宜不小于土40*(土11.6mm/m),分 辨率宜不低于土1″(土0.005mm/m),重复测量精度宜不低于土 3″(土0.015mm/m),可单支使用或多支串联安装使用。 6.4.3多支串联安装进行沉降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检验电水 平尺尺链起点与终点的稳定性时,若发现起点或终点高程发生变 化,应在沉降计算时进行修正。宜定期采用水准测量对电水平尺 尺链中的其他观测点成果进行校核。 5.4.5多支电水平尺串联安装使用时,应合理分配累计误差,总 覆盖长度宜小王250m。

6.4.5多支电水平尺串联安装使用时,应合理分配累计误差,总

6.5激光测距仪自动化监测

6.5.5测距仪受隧道内安装条件限制,其收敛测值与全站仪隧道 收敛测值存在差异,但同一结构断面在相同时段分别用两种方法 所测收敛变化量应基本符合。两种收敛测量方法所测收敛变化量 发生较大差异时,应及时查明原因

7.1.1结构检作为仪器监测方法的有效补充,两者可以把被监 则结构对象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更加全面的分析 被监测结构对象的变形规律和综合判断其安全状态,及时发现可 能出现的事故隐患或征兆,以便相关单位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 取应对措施,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运营安全

8监测项目控制值及预警

8.1监测项目且控制值

8.1.1监测项自控制值是判断轨道交通结构自身及其附属重要建 构筑物的安全状态或正常使用状态的重要依据,也是城市轨道交 通运营期结构安全监测、控制保护区内工程施工等工作的重要控 制点。监测项目控制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对 轨道交通运营、监测手段的确定以及控制保护区内建设工程的施 工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合理地确定监测项目控制值是一项一 分重要的工作。 本规程参考《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城市轨道交通 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 术规范》CJJ/T202等标准规范及其他省市城市轨道交通养护、保 沪标准,结合福州、厦门轨道交通安全监测经验,综合各类技术 规范要求和实测变形情况,给出了我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结构 安全监测项目控制值。

8.2.1监测预警是整个监测工作的核心,通过监测预警能够使相 关单位对异常情况及时作出反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和避免结 构自身和运营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监测预警需有一定的标准, 并要按照不同的等级进行预警,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结构 安全监测应当制定预警等级和预警标准。

出了具体的规定,对运营期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异常情况的预警预 报及响应也有相关的要求。运营期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应当根据监 测对象特点、监测项目的控制值及应急能力,制定监测预警管理 制度,其中包括监测预警等级、分级标准及不同预警等级的警情 报送对象、时间、方式、流程及分别采取的应对措施等。监测异 常情况的预警,可根据警情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 危害程度由低到高进行分级管理。

理,将监测预警分为监测数据预警、巡查预警两类。监测数据预 警按预警状态严重程度分为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三个 等级。

8.2.4监测数据预警根据监测项目累计变化量、变化速

指标的实测值与控制值比值,定义预警等级。当城市轨道交通结 构损害严重时,应充分考虑已发生的变形,通过专项计算、评估 另行制定预警等级

业监测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内业整理、计算和分 析,发现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量达到预警标准应及时预警。 当结构巡查或控制保护区查,出现可能会严重威胁轨道交通结 构及运营安全的情况,需立即进行警情报送,以便及时采取相应 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8.2.7准确、详实的发生险情具体部位、现场风险状况

关方及时收到预警信息,对险情处置、避免事故的发生或事态扩 大至关重要,故警情发布方应确认预警信息送达情况,

8.2.9各地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及运营管理规定DB63/ 960-2011 起重机械安全使用管理规范.pdf,宜确定

预警的报送和处置程序。监测预警后应按照预警等级组织不同层 级的处置会议,分析评估险情状态及后续发展趋势,制定处置方 案。

9.1.1变形测量数据的平差计算和分析处理是变形测量作业的 个重要环节,应该高度重视。 9.1.2~9.1.3变形测量平差计算应利用稳定的基准点作为起算点 某期平差计算和分析中,若发现有基准点变动,不得使用该点作 为起算点。 变形观测数据平差计算和处理的方法很多,目前已有许多成熟的 平差计算软件系统。这些软件一般都具有粗差探测、系统误差补 偿和精度评定等功能。平差计算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确保输 入的原始观测数据和起算数据正确无误

偿和精度评定等功能。平差计算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确保输 入的原始观测数据和起算数据正确无误 9.1.4监测点的变动分析一般可直接通过比较监测点相邻两期的 变形量与测量极限误差(取两倍中误差)来进行。对多期变形观 测成果,需要综合分析多期的累计变形特征,当多期间变形量呈 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时,应认为该监测点产生了变形。 9.1.6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结构安全监测技术报告是变形测量的 主要成果,编写时可参考现行行业标准《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CH/T1001的相关要求。报告书的内容应涵盖本条所列的各个方 面。其中,项目成果清单应列出该项目已提交和将要提交的各项 成果名称,如技术设计或施测方案、各阶段性成果资料名称、技 术报告等:附图宜包括变形测量工程平面位置图、基准点、工作 基点和监测点点位分布图、标石标志规格图、基准点理设过程照 片以及各种成果图等:附表应包括各种成果表和统计表:附件应

9.1.4监测点的变动分析一般可直接通过比较监测点相邻两

变形量与测量极限误差(取两倍中误差)来进行。对多期变形观 则成果,需要综合分析多期的累计变形特征,当多期间变形量呈 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时,应认为该监测点产生了变形

主要成果,编写时可参考现行行业标准《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CH/T1001的相关要求。报告书的内容应涵盖本条所列的各个方 面。其中,项目成果清单应列出该项目已提交和将要提交的各项 成果名称,如技术设计或施测方案、各阶段性成果资料名称、技 术报告等:附图宜包括变形测量工程平面位置图、基准点、工作 基点和监测点点位分布图、标石标志规格图、基准点理设过程照 片以及各种成果图等;附表应包括各种成果表和统计表;附件应

SL 731-2015 水利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包括所用仪器的检定资料和变形测量过程出现特殊情况记录(如 观测内容变更、变形异常及预警报告等)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