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5-158-2019 地基基础检测与监测远程监控技术规程

DBJ/T15-158-2019 地基基础检测与监测远程监控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T15-158-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6399
下载资源

DBJ/T15-158-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15-158-2019 地基基础检测与监测远程监控技术规程

3.5.2本条规定了监管人员对检测与监测监控信息进行审查的要求,检测与监测 监控信息的真实性、检测与监测数据有效性、关键试验过程与监测过程的规范性 等,是重点审查的内容,也是执行本规程的主要目的所在。 3.5.3本条针对地基基础检测与监测远程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规定了其处理 方法,也是监管的主要依据。 3.5.4监控信息的保存除执行本条的规定外,尚应满足相关管理规定。本规程所 指各类检测与监测监控信息的保存期限,不同于各类检测与监测原始记录的保存 期限,各类检测与监测原始记录应另行执行计量认证和资质管理等有关规定

4地基基础检测远程监控系统

4.1.1本条是关于地基基础检测远程监控系统的设置规定,除设置图像监控系统 地理位置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外,检测单位开展地基载荷试验、基桩静载试 验、高应变法、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锚杆/土钉抗拨试验和基础沉降观测等 项目,应设置相应的检测数据监控系统。基础沉降观测,有时观测目的属于质量 监管范畴,所以也列入本章。 4.1.2监控系统应根据监控项目规模、功能及自身管理要求,采用多级结构、分 级管理。 1监控系统应采用逐级汇接的结构,一般由监控中心、监控分中心、传输 网络、前端系统、监控对象和用户端等构成; 2对于监控项目数量较少的监控中心,监控系统应采用最小结构,由监控 中心、传输网络、前端系统、监控对象和用户端等构成; 3对于监控项目数量较多的监控中心,需统一管理、区域维护,应建设监 控中心与监控分中心两级管理机构;监控中心接收各监控分中心上传的汇总信息

4.1.1本条是关于地基基础检测远程监控系统的设置规定,除设置图像监控系统 地理位置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外,检测单位开展地基载荷试验、基桩静载试 验、高应变法、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锚杆/土钉抗拨试验和基础沉降观测等 项目甘肃省市政工程预算定额2018 第一册 土石方工程,应设置相应的检测数据监控系统。基础沉降观测,有时观测目的属于质量 监管范畴,所以也列入本章。 4.1.2监控系统应根据监控项目规模、功能及自身管理要求,采用多级结构、分

1监控系统应采用逐级汇接的结构,一般由监控中心、监控分中心、传输 网络、前端系统、监控对象和用户端等构成; 2对于监控项目数量较少的监控中心,监控系统应采用最小结构,由监控 中心、传输网络、前端系统、监控对象和用户端等构成; 3对于监控项目数量较多的监控中心,需统一管理、区域维护,应建设监 控中心与监控分中心两级管理机构;监控中心接收各监控分中心上传的汇总信息 生成相关分析数据

4.3检测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

与传输系统的组成与构成的规 定。 4.3.3本条是关于检测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硬件设备的功能要求,相关名词解释 如下:

4.3.3本条是关于检测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硬件设备的功能要求,相关名词 如下

1数字传感器 检测与监测中采用的传感器包括:数字传感器与模拟量传感器。 数字信号指自变量是离散的、因变量也是离散的信号,这种信号的自变量用 整数表示,因变量用有限数字中的一个数字来表示;由于数字信号是用两种物理 伏态来表示0和1的,故其抵抗材料本身干扰和环境干扰的能力比模拟信号强: 在现代技术的信号处理中,数字信号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几乎复杂的信号处理 都离不开数字信号。 数字传感器是指将传统的模拟式传感器经过加装或改造A/D转换模块,使 之输出信号为数字量(或数字编码)的传感器。A/D转换模块:将模拟信号(analog signals)转换为数字信号(digitalsignals)的转换模块

1数传感器 检测与监测中采用的传感器包括:数字传感器与模拟量传感器。 数字信号指自变量是离散的、因变量也是离散的信号,这种信号的自变量用 整数表示,因变量用有限数字中的一个数字来表示;由于数字信号是用两种物理 状态来表示0和1的,故其抵抗材料本身干扰和环境干扰的能力比模拟信号强; 在现代技术的信号处理中,数字信号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几乎复杂的信号处理 都离不开数字信号。 数字传感器是指将传统的模拟式传感器经过加装或改造A/D转换模块,使 之输出信号为数字量(或数字编码)的传感器。A/D转换模块:将模拟信号(analog signals)转换为数字信号(digitalsignals)的转换模块。 2模拟量传感器 模拟信号是指信息参数在给定范围内表现为连续的信号,或在一段连续的时 间间隔内,其代表信息的特征量可以在任意瞬间呈现为任意数值的信号;模拟信 号是指用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所表达的信息,通常又把模拟信号称为连续信号,它 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有无限多个不同的取值。 模拟量传感器发出的是连续信号,用电压、电流、电阻等表示被测参数的大 小;例如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都是常见的模拟量传感器。 3IP65一一IPxx是外壳防护等级表示方法,IP是IngressProtection的缩 写,IP等级是针对电气设备外壳对异物侵入的防护等级,由两位特征码组成, 第一位特征码表示防止固体异物进入的防护等级,第二位特征码表示防止水进入 的防护等级;IP65是尘密(无灰尘进入)和防喷水(外壳各方向喷水无有害影响):

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208

4.4数据传输和通信协议

4.4.1监测远程监控系统使用的通信网络通常为无线网络,也可能使用到局域控 制网和广域网。说明如下: 1控制局域网络CAN(ControllerAreaNetwork)是由德国Bosch公司为汽 车监测和控制而设计的,其目标是逐步发展成用于其他工业控制领域的现场总线 CAN已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11898标准,CAN的通信速率为5kbps(10km) 1Mbps(40m),节点数为110个,传输介质为双绞线或光缆等。CAN采用点对 点、二点对多点及全局广播3种方式发送和接收数据。

块”。是指借助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的高性能专业 数据传输电台。 10EEE802.15.4描述了低速率无线个人局域网的物理层和媒体接入控制 协议,属于IEEE802.15工作组。IEEE是英文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 Engineers的简称,其中文译名是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4.4.3数据通信协议采用的是《广东省建设工程检测监管服务平台数据接口标准 的有关协议。附录C摘录了与地基基础检测有关的数据通信协议,其中的条款 号等做了相应变更

4.5.1监控系统应具有与管理系统、当地监督系统、上级管理单位信息系统等进 行通信的能力,并预留足够的扩展接口。主要问题是目前系统接口尚难以统一 4.5.2系统集成接口解释如下: 1RS232一一232异步串行通讯接口,个人计算机上的通讯接口之一,由电 子工业协会(ElectronicIndustriesAssociation,EIA)所制定的异步传输标准接口

4.5.1监控系统应其有与官理 系统、工级官理单位信态系送 行通信的能力,并预留足够的扩展接口。主要问题是目前系统接口尚难以统 一 4.5.2系统集成接口解释如下: 1RS232一一232异步串行通讯接口,个人计算机上的通讯接口之一,由电 子工业协会(ElectronicIndustriesAssociation,EIA)所制定的异步传输标准接口 2RS485一485异步串行通讯接口,是一个定义平衡数字多点系统中的驱 动器和接收器的电气特性的标准,该标准由电信行业协会和电子工业联盟定义 使用该标准的数字通信网络能在远距离条件下以及电子噪声大的环境下有效传 输信号。RS485接口组成的半双工网络,一般是两线制,多采用屏蔽双绞线传输 这种接线方式为总线式拓扑结构在同一总线上最多可以挂接32个结点。在RS485 通信网络中一般采用的是主从通信方式,即一个主机带多个从机。 3RJ45一一是布线系统中信息插座(即通信引出端)连接器的一种,连接 器由插头(接头、水晶头)和插座(模块)组成,插头有8个凹槽和8个触点,

5地基基础监测远程监控系统

5.1.1本条是关于地基基础监测远程监控系统的设置规定,监测单位开展基坑1 程监测、边坡工程监测和基础沉降观测等项目,应设置相应的监测数据监控系统 基础沉降观测,除属于质量监管范畴外,也可能属于监测范畴,故也列入本章 5.1.2监测监控系统应根据监控项目规模、功能及自身管理要求,采用多级结构 分级管理。系统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监控系统应采用逐级汇接的结构,一般由监控中心、监控分中心、传输 网络、前端系统/前端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监控对象和用户端等构成; 2对于监控项目数量较少的监控中心,监控系统应采用最小结构,由监控 中心、传输网络、前端系统/前端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监控对象和用户端等构 成; 3对于监控项目数量较多的监控中心,需统一管理、区域维护,应建设监 空中心与监控分中心两级管理机构,即监控系统由监控中心、监控分中心、前端 系统/前端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监控对象和用户端等构成;监控中心接收各监 控分中心上传的汇总信息,生成相关分析数据; 4监测监控系统宜设置自动化测试系统和站场控制系统。 5.1.3本条规定了地基基础监测远程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 5.14本条规定了地基基础监测数据远程监控系统的性能要求

5.2.1、5.2.2监控中心,即调度控制中心是监测数据远程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 5.2.3本条对实时服务器的功能与配置作出了规定,采用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服务 器可满足远程监控的要求。通信协议解释如下: 1ModbusTCP/IP、ModbusRTU数据通信协议,Modbus一一Modbus是由 Modicon(现为施耐德电气公司的一个品牌)在1979年发明的,是全球第一个 真正用于工业现场的总线协议。Modbus网络是一个工业通信系统,由带智能终

5.3.1~5.3.3监测站也称为站控系统,其功能与配置宜与调度控制中心基本一致, 并应具有人工测量接口,可以进行补测、比测功能, 5.3.4本条规定了监测站服务器的基本功能、硬件配置、软件配置的要求

5.4.1远程控制单元是监测数据远程监控系统的独立控制单元,主要设备应包括 远程终端单元(RTU)、网络设备。 5.4.2~5.4.5这4条规定了远程终端单元(RTU)的基本功能、性能要求、通信 接口安装条件和供电要求,

6地基桩基与锚杆载荷试验远程监控

6.1.1桩基静载试验、地基载荷试验和锚杆抗拨试验等试验结果是设计、验收的 重要依据,基桩静载试验也是我省较早开展监控的项目。 桩基静载试验包括:单桩抗压静载试验、单桩抗拔静载试验和单桩水平荷载 试验、单桩内力测试。 地基载荷试验包括:岩基载荷试验、土类地基载荷试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复合地基增强体载荷试验。 基础锚杆抗拨试验包括:承载力试验、验收试验和内力测试等。 支护锚杆抗拔试验包括:基本试验、蠕变试验、验收试验、锚杆内力测试。 支护锚杆抗拨试验的远程监控,与基础锚杆相比,其难度更大,应认真执行。 土钉抗拨试验包括:基本试验、验收试验和内力测试等。 6.1.3本条对地基桩基载荷试验与锚杆抗拔试验远程监控作出了具体规定,采集 传输、接收和监控桩基静载荷试验、地基载荷试验、锚杆与土钉抗拔试验实时检 测数据,检测项目监管辅助信息,以及检测过程(含前期工作)关键节点与状态 等的图像信息,是其监控的核心内容。 单桩水平荷载试验,当采用慢速法时,其监控与单桩抗压静载试验一致;当 采用单向多循环加载法时,试验数据可能难以实现自动采集,检测数据可采用人 工采集。 基础锚杆、支护锚杆和土钉抗拔试验,当采用单向多循环加载法时,试验数 据可能难以实现自动采集,检测数据可采用人工采集

6.2.1静载试验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已相对较成熟。荷载传 感器宜采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宜采用电感式位移传感器或容栅式位 移传感器;荷载传感器与位移传感器应注意以下性能要求: 1压力传感器宜采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相关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准确

度等级应符合表5的要求或更高等级

表5压力传感器技术指标

2位移传感器宜采用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相关技术指标应达到表6的要求 或更高等级

表6电感式位移传感器技术指标

6.2.2图像监控仪器可采用移动终端,并可用于查看测试数据、填写工程申报单 等作业。 6.2.3对于受检对象地理位置信息,目前,定位精度较难达到精确定位几个受检 对象之间的具体位置,所以该条对精度下限设定到15m,最低限度要求定位出工 程地理位置。条件允许时,应尽量提高定位精度。 6.2.4本条是对视频摄像仪器性能指标的基本规定,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鼓励 使用新的数码产品。视频摄像仪器为常见的摄像头,除了具备普通摄像头具备的 摄制高清影像画面、自动调节等功能外,还要求能实时进行网络传输,并接收云 台控制命令,以及需具备较大的存储空间和供电要求。 6.2.5无线数据传输仪由GPRS通讯模块、GPS定位模块、通讯控制板等组成 其中GPS定位模块可提供15m的定位精度,可初略锁定现场试桩等的大致位置 GPRS通讯模块采用中国移动的GSM通讯卡,开通GPRS流量包月功能,通过 全球通的GPRS网络完成服务器与测试仪间的双向数据通讯;讯模块也可采用联 通或电信的通讯卡。只要有手机信号的位置均能实现数据通讯,适应面广。通讯 控制板负责处理GPRS、GPS、仪器数据打包及加密传输

6.3监控信息采集与传输

6.3.1工程项目的地理位置信息采集主要是确定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大概范围,故 宜在不同方位选取边界附近点位进行采集;受检对象的地理位置信息采集则宜在 受检对象的中心位置。 6.3.2受检桩编号与位置、地基试验点位、受检锚杆/土钉编号与位置,是开展 监控工作的基本信息,可采用图像进行识别。关于检测项目监管辅助信息中的其 他关键图像信息,本规程未作具体规定,监管单位、检测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提 出相应要求,以达到监控目的即可。 6.3.3~6.3.5这3条是关于检测前期准备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环节,地基载荷试 验、基桩静载试验和锚杆与土钉抗拨试验,现场安装的规范性对检测结果的准确 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根据不同类型检测方法的要求,对检测装置的安装过 程进行图像或视频监控。说明如下: 1加载反力装置全貌可反映现场安装的规范性,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位移测量系统安装全貌可反映位移测量的大致准确性; 3地基载荷试验:试验试坑宽度或直径、承压板尺寸与面积、承压板安装 位置,是平板载荷试验规范作业的前提; 4桩基静载试验的干斤顶安装位置,是保证试桩不发生荷载偏心的重要前 提。 6.3.6工程信息、检测对象信息、试验方法、采用标准、测量装置信息、检测人 员信息,为远程监控的关键内容,本条对其作出了具体规定,应认真执行。目前 市面上常见的静载荷测试仪器,都具备输入与检测项目相关的所有关键信息的功 能,检测开始前,只需按照仪器提示操作即可,荷载测量仪表与位移测量仪表的 编号及校准信息作为仪器本身的参数,只需进行确认。 6.3.8、6.3.9这2条对地基载荷试验现场、基桩试验现场、锚杆与土钉抗拨试验 的检测过程,具体监控内容作出了规定,是确保检测结果真实性和可靠性的重要 保障,可采用图像或视频进行监控。 远程监控不仅仅要求监控检测数据,对于检测过程的关键节点与状态的图像 信息,包括开始加载时、加载至最大试验荷载时、试验终止时等过程中的相关仪 器、设备信息等,对于检测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同时 对这些信息进行图像采集,并实时传输至监控中心服务器,当发现检测数据异常

6.3.10本条是关于试验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时的具体监控内容。荷载出现急剧 变化;荷载加不上,位移不断增大且未达到终止条件;是检测过程中出现不合格 情况的主要表现形式。 6.3.11对验证检测与监督抽检等特殊项目,由于验证检测项目的原检测结果具 有争议性、监督抽检项目具有执法性,因此,其远程监控的要求比常规项目的监 控要求更高。除应采集检测工程与检测对象的地理位置信息、检测关键过程的图 像和视频信息外,尚应对检测对象/检测位置处置采集其图像或视频信息,下列 这些检测前其准备工作,是除本规程第6.3.3~6.3.5试验装置现场安装外的关键准 备工作: 1试坑坑底标高、受检桩桩顶(承台底)试验标高、受检桩桩顶设计标高 2试坑大小与坑底标高、受检地基试验标高、基础埋深设计标高; 3天然地基、处理土地基和复合地基等承压板底面下的找平层状况; 4桩头处理情况。 此外,本条所指标高达到相对示意标高即可。 6.3.12本条是关于监控信息传输的具体规定,说明如下: 1检测数据作为最直观的检测结果,对检测结果的真实性起到决定性的作 用;检测项目监管辅助信息、图像信息是监控的主要内容;且这些监控信息的传 输量都不算大。因此,检测数据、检测项目监管辅助信息和图像信息应实时传输 至监控中心服务器,从而保证对受检对象的实时监管,当出现任何安全与质量问 题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2地理位置信息(当采用时)传输量不大,且具备上传条件,应实时上传 至监控中心服务器。 3视频监控信息由于传输量大,且目前无线传输成本较高,可保存至存储 设备或实时传输至监控中心服务器。 4当网络发生故障时,监控信息采集主机应存储未能正常实时上传的监控 信息,待网络连接恢复正常后进行断点续传,这一规定符合目前实际做法。 5当遇到网络信号盲区时,监控信息在试验完成后12h内延时传输至监控 中心服务器,兼顾了数据的及时性和操作的灵活性。

6.4监控信息接收与管理

6.4.1监控信息的审查是对检测结果有效性进行诊断的重要手段,应对检测数据 验测项目监管辅助信息、图像信息等监控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可结合地理 立置信息与视频监控信息(当采用时)进行辅助分析。本条为桩基地基与锚杆载 荷试验远程监控应进行重点审查的内容,说明如下: 1堆载量符合规范要求、加载量达到最大试验荷载要求,是完成静载试验 的前提; 2试验加卸载过程严格按规范操作,是保证试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措施; 3最大位移、陡降与陡升(5倍位移)、试验终止情况等,是分析检测结 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关键条件; 4试验异常数据,应分析其对检测结果判断的影响程度,由于静载试验现 场环境条件的限制,测量的位移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应认真进行审查,区 分具体情况合理对待: 5当存在修改数据、修改参数、提前加卸载等违规情况时,应按本规程3.5.3 条的规定进行处置

7.1.1高应变法、低应变法与声波透射法是桩身完整性检测的主要方法,随着检 测仪器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展实时数据上传已具备条件。 高应变法:包括桩的完整性检测与承载力检测。 低应变法:包括钢筋混凝土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素混凝土桩的完整性检 测。 声波透射法:包括灌注桩、地下连续墙完整性检测。 7.1.3本条对高应变法、低应变法与声波透射法检测远程监控作出了具体规定 采集、传输、接收和监控高应变法、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实时检测数据、检测 项目监管辅助信息,以及高应变法、声波透射法检测过程(含前期准备过程)关 键节点与状态等的图像信息,是其监控的核心内容,

7.2.1~7.2.4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和声波透射法试验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目前 市场上的产品已相对较成熟,进口仪器也已可设置无线传输模块、外置串口等功 能。高应变法选择合适的锤型、锤重是高应变法检测结果真实有效的前提。 7.2.9声波透射法现场监控摄像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各换能器在声测管中放置深 对齐,开始时确保放到桩底部位,确保换能器提升时深度计正常工作。高应变 去,对每根桩的测试,视频监控宜布置1个移动摄像头和1个固定摄像头,是为 了有效监控高应变法检测的过程,保证选择的锤型、锤重是合适的,现场桩位是 准确的,传感器的安装是正确的,重锤冲击和信号采集过程是规范的

7.3监控信息采集与传输

7.3.2高应变法、声波透射法检测,受检桩(墙)编号与位置、声测管埋设情况, 是监控的基本信息,可采用图像进行识别。低应变法,由于其重要性相对较低, 且数量相对较大,受检桩编号与位置的图像采集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关于检测

项目监管辅助信息中的其他关键图像信息,本规程未作具体规定,监管单位、检 测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应要求,以达到监控目的即可。 7.3.3详见本规程第6.3.6条的条文解释。

7.3.3详见本规程第6.3.6条的条文解释,

7.3.4本条对测试数据的传输频率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特殊情况可按下列方式处 理:

7.3.4本条对测试数据的传输频率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特殊情况可按下列方式处

1高应变法,当检测仅器按多次锤击自动全部合并保存时,可按每根桩的 检测数据传输; 2声波透射法,当同时进行多部面检测时,可按每根桩的检测数据传输, 7.3.5、7.3.6这2条对高应变法、声波透射法的检测前期准备过程和检测关键过 程,具体监控内容作出了规定,是确保检测结果真实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可 采用图像或视频进行监控。远程监控不仅仅要求监控检测数据,对于检测前期准 备过程和检测过程的关键过程与关键节点信息:高应变法包括受检桩的桩头情况 锤型、锤体、导向装置、传感器安装位置、现场锤击过程、传感器安装处混凝土 开裂或出现严重塑性变形等异常情况等,声波透射法包括桩(墙)声测管布设 情况、换能器提升过程、现场异常情况等,对于检测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起到 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同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图像(或视频)采集,并传输至监控中 心服务器(保存至存储设备),当发现检测数据异常时,可及时通过调取相关影 像信息查看,便于进行综合分析。 7.3.7低应变法,对其前期准备过程和检测关键过程的图像监控信息,本规程未 作具体规定,监管单位、检测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应要求,以达到监控目 的即可。

7.3.8这条是关于对验证检测与监督抽检等特殊项目的具体监控内容,高应

尚文行 桩头处理好坏直接影响受检桩检测效果,声波透射法受检桩桩顶部标高与检测深 度是反映受检桩实际桩长的重要指标:其余见本规程第6.3.11条的条文解释

7.4.1监控信息的审查是对检测结果有效性进行诊断的重要手段,应对检测数据、 验测项目监管辅助信息、图像信息等监控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可结合地理 位置信息与视频监控信息(当采用时)进行辅助分析。本条为高应变法远程监控

进行重点审查的内容,说明如下: 1受检桩的桩头处理好坏,直接影响高应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否真实 反映桩身质量情况; 2锤型、锤重、导向装置是保证冲击能量足够激发桩周及桩端岩土抗力, 充分激发受检桩承载力,传感器的正确安装则是保证试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措施 3当出现传感器安装处混凝土开裂或出现严重塑性变形情况时,不得提供 承载力检测结果; 4试验异常数据的分析与审查,当出现实测力与速度曲线峰值比例严重失 调、力曲线尾部明显不归零、测试波形紊乱、两侧力信号峰值相差一倍以上、四 通道测试数据不全时,不得提供承载力检测结果; 5当存在违规修改数据等情况,应按本规程3.5.3条的规定进行处置。 7.4.2本条为声波透射法远程监控应进行重点审查的内容,说明如下: 1声测管理设数量或布置方式符合规范要求,是正确评价桩身质量的前提 2当出现声波透射法检测深度与施工记录桩长明显不符的情况时,可能存 在虚报桩长的情况; 3当出现声测管堵塞导致检测数据不全的情况时,可对测试区域的混凝土 质量进行评价,不应对整桩(墙)的桩(墙)身完整性进行评定; 4当出现波形、声速、声幅异常时,检测数据能否作为评价完整性的依据, 应认真进行审查: 5当存在修改数据、修改参数等违规情况时,应按本规程3.5.3条的规定进 行处置。

8.1.1视频监控系统是钻心法检测的主要监控手段。钻芯法该方法其有设备简单 操作场地要求低、检测结果直观易懂等优点,适用于混凝土灌注桩、地下连续墙、 有粘结强度的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水泥土墙等成桩(成墙)质量检测和岩石地 基性状与强度检测。然而,该方法也存在着钻芯过程人为因素较多、破碎沉渣等 不成形、检测记录情况和芯样试件截取位置受主观影响较大等问题,且检测过程 主要为人工操作与记录,易发生弄虚作假、更换芯样等情况,因此加强钻芯法的 远程监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8.1.3本条对钻芯法远程监控作出了具体规定,实时采集、传输、接收和监控检 测项目监管辅助信息,以及检测过程(含前期准备过程)关键节点与状态等图像 信息、关键过程与状态等视频信息,是其监控的核心内容。相对于其他检测方法, 钻芯法现场检测每回次钻进时间、芯样长度、沉渣厚度等关键信息目前仍采用手 工记录的方式进行记录,难以实时上传检测数据。 8.1.4芯样加工与抗压强度试验属室内试验,应由室内试验进行监控,本规程未 涉及。

8.2.2地理位置信息采集仪器宜与图像监控系统终端、视频采集与传输设备合成 宜具有可移动性,可灵活定位在观测对象上(附近)。 8.2.3视频采集与传输系统是钻芯法远程监控的最核心系统。详见本规程第 6.2.4条的条文解释。 8.2.5网络云台摄像机用于记录钻芯操作过程,监控中心通过网络控制可实现云 镜控制并选择最佳拍摄范围;移动摄像机用于记录不适合采用网络云台摄像机监 控的钻芯操作过程,包括截取芯样过程、钻进异常等

8.3监控信息采集与传输

8.3.9监控信息的传输见本规程第6.3.12条的条文解释。

8.4监控信息接收与管理

8.4.1芯样全貌的真实性、操作的规范性与真实性、芯样试件截取的合理性和钻 芯过程异常情况等是钻芯法远程监控应重点审查的内容。其余见本规程6.4.1条 的条文说明。

9.1.1基础沉降观测,通常为质量监管的范畴,虽然与本规程第10章支护工程 监测远程监控有较多相似之处,为监管方便,仍单独成章编写。 9.1.3本条对基础沉降观测远程监控作出了具体规定,采集、传输、接收和监控 基础沉降观测数据,观测项目监管辅助信息,以及观测过程关键节点与状态等的 图像信息,是其监控的核心内容。

9.2.1本条对于仪器的选择原则作出基本要求。基础沉降观测,采用自动采集可 能成本较高,但采用半自动采集已成为可能

9.3监控信息采集与传输

9.3.1、9.3.2观测对象(观测点)地理位置信息与图像信息,当观测点较多时, 可选取有代表性的观测点(观测对象)进行采集。 9.3.3工程信息、观测对象信息、观测方法、采用标准、基准点与观测点信息、 观测装置信息、检测人员信息,为远程监控的关键内容,本条对其作出了具体规 定,应认真执行。 9.3.4本条对沉降观测数据采集作出了具体规定,包括半自动采集、自动采集 人工比测和补测。 自动化监测系统较复杂,安装调试要求较高,监测过程需要维护检查或进行 调整,制定切合现场实际情况的监测技术方案。自动化监测和人工监测各有其优 点和局限性,必要时可两者结合,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经济技术效果。 9.3.5本条对现场观测过程的具体监控内容作出了规定,是确保观测结果真实性 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可采用图像或视频进行监控。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处于正 常状况,是保证沉降观测准确性的重要前提,观测过程中,观测点损坏的情况时 有发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观测点图像信息,当观测点较多时,可选取有代表

性的观测点进行采集。关于观测过程关键节点与状态的图像信息,本规程未作具 本规定,监管单位、监测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应要求,以达到监控目的即 可

9.4.1本条是关于沉降观测应重点审查的内容,说明如下: 1监控仪器设备、方法符合观测等级要求,是开展观测的前提: 2沉降基准点、观测点状况与异常情况,是分析观测数据是否准确的重要 环; 3异常观测数据,应分析其对观测结果判断的影响程度,由于现场环境条 件的复杂性,测量结果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应认真进行审查,区分具体情 况合理对待; 4当存在违规修改数据、参数等情况时,应按本规程3.5.3条的规定进行处 置。

10支护工程监测远程监控

10.1.1基坑工程监测、边坡工程监测是确保在建工程安全和周边建筑物不受施 工影响的重要保证,开展基坑工程监测、边坡工程监测的远程监控具有重要的作 用。支护工程监测包括的参数较多,目前,我省以人工监测为主,部分监测单位 实现了监测结果的自动管理和信息发布。应鼓励监测单位逐步实现半自动监测 认致自动监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开展支护工程监测的远程监控, 10.1.3本条对支护工程监测的远程监控作出了具体规定,采集、传输、接收和 监控支护工程监测数据,监测项目监管辅助信息,以及监测过程关键节点与状态 等的图像信息、关键监测过程与状态等的视频信息,现场与周边环境情况等的图 像信息,是其监控的核心内容。 10.1.4本条对支护工程监测数据采集作出了具体规定,包括半自动采集、自动 采集,人工比测和补测;开展半自动监测,以致自动监测,是开展支护工程监测 远程监控的前提条件。 人工监测难以实施的监测项目,包含监测频率过高导致的难以实施,另外 也包含项目距离偏僻或周边环境过于复杂、周边有重要建(构)筑物的情况。 自动化监测系统较复杂,安装调试要求较高,监测过程需要维护检查或进行调整 制定切合现场实际情况的监测技术方案。自动化监测和人工监测各有其优点和局 限性,必要时可两者结合,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经济技术效果。有危及人身安 全的监测区域采用自动化监测,是确保人身安全的重要条件。 10.1.5一般自动化监测系统比较复杂,使用前应注意做好检验。由于自动化监 测技术还在不断发展中,新技术、新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完善,在该阶段自动化 监测技术的成熟度、稳定度都还达不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与采用人工监测的方法 进行比对,是自动化监测成果质量保证的一个有效措施

10.2.1自动化监测仪器设备、传感器和测点埋设件种类很多,且不断发展中

本条列出了目前各监测项目的常用情况。支护工程监测,采用自动采集可能成本 较高,但采用半自动采集已成为可能。采用自动监测/半自动检测时,对各监测 项目,应合理选用数据采集设备、传感器或测点埋设件,

10.3监控信息采集与传输

10.3.1、10.3.2监测对象(监测点)地理位置信息与图像信息,当监测点数量较 多时,可选取有代表性的监测点(监测对象)进行采集。对于深埋的监测对象(监 测点),可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调整。 10.3.3工程信息、监测对象信息、监测方法、采用标准、基准点与监测点信息 监测装置信息、传感器信息和检测人员信息,为远程监控的关键内容,本条对其 作出了具体规定,应认真执行。 10.3.5本条对支护工程监测现场观测过程的具体监控内容作出了规定,是确保 监测结果真实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可采用图像或视频进行监控。基准点与监 测点处于正常状况,是保证支护工程监测准确性的重要前提,监测过程中,监测 点损坏的情况时有发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监测点图像信息,当观测点较多时 可选取有代表性的观测点进行采集。关于现场与周边环境状况、监测的关键节点 与关键过程的图像信息或视频信息,本规程未作具体规定,监管单位、监测单位 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应要求,以达到监控目的即可。 10.3.6这条对出现危险征兆时,对支护工程及其周边受影响区域的视频监控作 出了具体规定,应引起足够重视。

10.4监控信息接收与管理

10.4.1本条是关于支护工程监测应重点审查的内容,说明如下: 1监控仪器设备、方法符合监测精度要求,是开展监测的前提; 2基准点、监测点状况与异常情况,是分析监测数据是否准确的重要一环; 3当存在违规修改数据、参数等情况时,应按本规程3.5.3条的规定进行处 置; 4当出现本规程第10.3.6条的情况,涉及到支护工程及周边受影响区域安 全,应认真审查其视频信息:

5监测报警状况,涉及支护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安全,当发生监测报警时, 应监督检查是否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A.1.1图像监控系统为检测监测远程监控系统的辅助监控系统,宜与地理位置 定位系统合成,检测单位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开发。 A.1.2地理位置定位系统宜采用GPS系统或北斗卫星系统,可与图像监控系统,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合成;但不宜嵌入于数据采集主机内,宜具 有可移动性。

DB63/T 1933-2021 无人机航空磁测技术规范.pdfA.3地理位置定位系统

B.2.2本条规定了视频监控平台的服务功能,一般情况下,主要为视频浏览、 录像与回放等功能;如具有语音通信、云镜控制功能,效果更好。PS一一Program Stream,节目流。

B.2.3本条规定了视频监控平台的管理

B.3.4音视频编解码方式和码流控制说明如下:

B.3视频采集与传输系统

B.3.6前端系统云镜控制协议说明如下

B.4通信网络和图像质量要求

720p:1280×720像素,逐行扫描。 1080i:1920×1080像素,隔行扫描。 1080p:1920×1080像素,逐行扫描。 VGA一一VideoGraphicsArray,视频图形阵列,是显示器640X480的显示 模式。 QVGA一一QuarterVGA,VGA的4分之一尺寸,就是在液晶屏幕上输出的 分辨率是240×320像素。 XGA一一ExtendedGraphicsArray,一种计算机显示模式GB/T 51351-2019 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提供真彩色 800×600象素分辨率、65536种色彩1024×768象素分辨率的两种显示模式。 QXGA一一QuantumExtendedGraphicsArray,昆腾扩展图像序列,是固定分 辨率的英文缩写,分辨率为2048×1536像素

EngineeringTaskForce,因特网工程任务组)制定的多媒体通信协议。它是 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用于创建、修改和释放一个或多个参与者的会话。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