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正式版)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正式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9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816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正式版)

在支撑脚手架立杆稳定承载力计算时,按式(5)、式(6)进行荷载组合计 算。 式中:Sk—施工荷载标准值(N); Swk一风荷载标准值(N)。 应说明的是,式(5)、(6)、(7)组合计算的是脚手架立杆轴向力设计值, 对于由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应单独计算,并应分别乘以可变荷载分项系 数1.4和风荷载组合值系数0.6。 5.2.3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对脚手架正 常使用极限状态,应按荷载的标准组合进行荷载组合。 脚手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计算只涉及到水平受弯杆件度,在进行荷 裁组合计算时,可变益裁和风荷裁不参与组合

6.1.1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巩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建巩 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脚手架结构设计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 状态设计法进行设计,设计表达式采用分项系数法进行表达。因为目前我国对脚 手架的试验数据还不够多,以试验数据为基础的理论统计分析还不够充分,所以 目前我国在脚手架结构设计理论上实际是处于半概率、半经验的状态。广大工程 技术人员应通过试验和实践总结,进一步丰富脚手架的理论 6.1.2脚手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理解为架体结构或结构件发挥最大允许承载 能力的状态,结构件由于连接节点滑脱或由于塑性变形而使其几何形态发生显著 改变,虽未达到最大承载能力,但已彻底不能使用,也属于这一状态 脚手架正常便用极限状态可理解为架体结构或结构件变形达到使用功能上 允许的某个限值的状态,主要是针对架体结构或某些结构件的变形必须控制在满 足使用要求的范围而言。过大的变形会造成使用的不安全和心理上的不安全,支 撑脚手架如发生过大变形可能会影响建筑结构质量。 6.1.3脚手架是施工过程中使用周期较长的临时结构,设计时不考虑短暂、偶然 地震状态设计,只考虑按正常塔设定常使用状态的设计。 6.1.4脚手架的设计是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行设计,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复 核检验其是否满足要求。条文中给出了一般情况下脚手架设计计算内容,但不仅 仅局限于条文所列内容,设计时应根据架体结构、工程概况、搭设部位、使用功 能要求、荷载等因素具体确定。需要说明的是脚手架的设计计算内容是因架体的 结构和构造等因素不同而变化的,在设计计算内容选择时,应具体分析确定 6.1.5对于脚手架的设计步骤,一般是根据工程概况和有关技术要求先进行初步 方案设计,之后,是对初步方案进行验算、调整,再验算、再调整,直至满足技 术要求后而最终确定架体搭设方案。计算时,先对架体进行受力分析,在明确荷 载传递路径的基础上,再选择有代表性的最不利杆件或构配件作为计算单元进行 计算。有代表性的最不利的计算单元主要是指下述情况: 1荷载最大的杆件或构配件:

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脚手架结构设计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 伏态设计法进行设计,设计表达式采用分项系数法进行表达。因为目前我国对脚 手架的试验数据还不够多,以试验数据为基础的理论统计分析还不够充分,所以 目前我国在脚手架结构设计理论上实际是处于半概率、半经验的状态。广大工程 技术人员应通过试验和实践总结,进一步丰富脚手架的理论

6.1.2脚手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理解为架体结构或结构件发挥最大允许承载 能力的状态,结构件由于连接节点滑脱或由于塑性变形而使其几何形态发生显著 改变,虽未达到最大承载能力,但已彻底不能使用,也属于这一状态,

JJG(水利)001-2009 转子式流速仪检定规程6.1.2脚手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理解为架体结构或结构件发挥最大允许

其自身的几何形状或承力特性(计算长度、截面、抵抗矩、回转半径等)与其他 杆件或构配件相比发生改变的杆件或构配件; 3架体结构构造改变处、薄弱处及架体需加强部位等处的杆件、构配件; 4荷载性质发生改变处杆件,如由拉力转变为压力的杆件,荷载集中作用处 赶件

节点不但要承受压力,也要承受一定的拉力,避免个别立杆在承受拉力荷载时脱 开。立杆对接连接节点抗压稳定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立杆抗压稳定承载力设计 直的1.5倍,是要求立杆对接连接节点的抗压稳定承载力设计值必须满足脚手架 稳定承载的需要 6.1.8有关钢材的强度设计值等技术参数的取值规定,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 意把握: 1型钢、一般钢构件的原材料都是经热轧生产的,在使用过程中也未经冷加 上处理,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规定取用。 2脚手架结构所用的焊接钢管、焊接方钢管、卷边槽钢等材料均是采用热轧 钢板经冷加工成型工艺制作的,材料的厚度(壁厚)一般均不大于6mm,因此 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的规定取用。 3脚手架构配件在制作时,钢材经冷加工后强度能够有一定的提高(如门 架),但脚手架的架体结构破坏均是失稳破坏,而不是强度破坏,对于钢材的冷 加工强度能够提高多少,钢材的冷加工强度能发挥多大作用很难确定。因此,本 标准规定对脚手架构配件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冷加工强度不予考虑。又因为脚手架 结构只在线弹性范围内研究,因此,本标准也规定不采用钢材的塑性强度。 6.1.11表6.1.11所规定的荷载分项系数取值范围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 构荷载规范》GB50009确定的。其中: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取1.35,是指永 久荷载值相对可变荷载来说较大,且起控制作用的情况。 对于满堂支撑脚手架,在荷载组合计算时,一般可只考虑可变荷载控制组合 种情况。这是因为满堂支撑脚手架搭设的高度有限,可变荷载起控制作用。对 于其他支撑脚手架,可根据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的比值大小来判断是采用永久荷 载控制组合,还是采用可变荷载控制组合

6.1.11表6.1.11所规定的荷载分项系数取值范围是根据现行国家标

6.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定。因不同种类脚手架杆件连接节点构造不同,存在着一定差异,其所承受荷载

作用在对称轴平面内(绕X轴)的实腹式压弯构件,其稳定承载力是按下列公 式计算:

2弯矩作用平面外的稳定承载力:

式中:N所计算构件段范围内的轴心压力(N):

Nex——参数,Nex=元"EA (1.122);

2 βmxM

A一毛载面面积(mm): M一所计算构件段范围内的最大弯矩(N·mm); Wi 在弯矩作用平面内对较大受压纤维的毛截面模量(mm): βmx 等效弯矩系数(弯矩作用平面内),对于脚手架钢管,两端弯矩相 同,可取βmx=1.0 P一 弯矩作用平面外的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 P一 均匀弯曲的受弯构件整体稳定系数: 载面影响系数,钢管可取0.7: βx一一等效弯矩系数(弯矩作用平面外),脚手架钢管可取1.0。 钢结构压弯构件稳定承载力极限值,不仅与构件的长细比和偏心率e有 关,且与构件的载面形式和尺寸、构件轴线的初弯曲、载面上残余应力分布和大 小、材料的应力一一应变特性以及失稳的方向等因素有关,也与轴心力与弯矩的 联合作用有关。式(10)是实腹式载面压弯构件,当弯矩作用在对称轴平面内时 (绕×轴),其弯矩作用平面内的稳定承载力计算式。式(11)是双轴对称载面 压弯构件,其弯矩作用平面外的稳定承载力计算式。 在现行国家规范《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中,对于双轴对 称载面的压弯构件,当弯矩作用于对称平面内时,压弯构件弯矩作用平面内的稳 定承载力是按下式计算:

N β..M ≤J PA N pw N.

式中:N 一轴向力设计值(N): M一弯矩设计值(N·mm); 一一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A有效载面面积(mm); βm一等效弯矩系数; 1.165元2 E一钢材弹性模量(N/mm): 入一一构件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长细比; W。一构件对最大受压边缘的有效载面模量(mm²)。 式(12)是根据构件边缘屈服准则,假定钢材为理想弹塑性体,构件两端 简支,作用着轴心压力和两端等弯矩,并考虑了初始弯曲和初始偏心的影响,构 件的变形曲线为半个正弦波,在这些理想条件均满足的前提下导出的。在此基础 上,又计入长度系数来考虑构件端部约束的影响,以等效弯矩系数β,来考虑其 他荷载的影响,又以 (压力和弯矩联合作用下的弯矩放大系数) N 考虑了轴心力和弯矩的联合作用下,轴心力对弯矩的放大作用。式(12)适用于 各类薄壁双轴对称载面压弯构件弯矩作用平面内的稳定承载力计算。其中,N为 欧拉临界力。 根据钢结构压弯构件稳定承载力计算公式和有关钢结构压弯构件稳定承载 力计算理论,在不考虑钢材塑性展开情况下,可推导出钢管脚手架立杆在竖向轴 向力和水平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联合作用下的稳定承载力计算公式:

考虑了轴心力和弯矩的联合作用下,轴心力对弯矩的放大作用。式(12)适用于 各类薄壁双轴对称载面压弯构件弯矩作用平面内的稳定承载力计算。其中,N为 欧拉临界力。 根据钢结构压弯构件稳定承载力计算公式和有关钢结构压弯构件稳定承载 力计算理论,在不考虑钢材塑性展开情况下,可推导出钢管脚手架立杆在竖向轴 向力和水平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联合作用下的稳定承载力计算公式:

YoN+YM≤ fe (DA W

表1作业脚手架计算结果分析对比

例2:模板支撑脚手架。混凝土板200mm厚,步距分别为1.2m、1.5m和 1.8m,纵距0.9m,横距0.9m,架体总高8m,架体长度和宽度都为8m,施工 均布荷载取值为2kN/m²,风荷载w。取值分别为0.1kN/m²、0.2kN/m²、0.3kN/ m²、0.4kN/m²、0.5kN/m²。在永久荷载、施工荷载不变的情况下,计算分析结 果见表2

表2模板支撑脚手架计算结果对比

400mm,步距1.8m,纵距0.9m,横距0.9m,架体总高8m,架体长度和宽度都

400mm,步距1.8m,纵距0.9m,横距0.9m,架体总高8m,架体长度

400mm,步距1.8m,纵距0.9m,横距0.9m,架体总高8m,架体长度

为8m,施工均布荷载取值为2kN/m,风荷载取值为0.3kN/m²。在施工荷载、 风荷载不变情况下,计算分析结果见表3。

表3模板支撑脚手架计算结果对比

本风压值、架体高宽比、作业层上竖向封闭栏杆(模板)高度这三个条件,即可 不计入风荷载产生的支撑脚手架立杆附加轴向力。其中:设置了连墙件或采取了 其他防倾覆措施,即可消除风荷载作用下的立杆附加轴向力,也可增强架体抗倾 覆能力。当支撑脚手架符合序号1~7所列情况时,经分析计算风荷载产生的立 杆附加轴向力较小,可不计入。应注意的是附加轴向力受架体高宽比影响较大, 在其他条件无变化的情况下,附加轴向力随架体高宽比变化比较明显。 6.2.15支撑脚手架由风荷载作用而产生的倾覆力矩,是风对支撑脚手架的整体 作用。一是风对支撑脚手架上部竖向封闭栏杆或模板的作用;二是风对架体的作 用。为计算方便,取支撑脚手架一列横立杆作为计算单元。风作用在架体上所 产生的风荷载标准值,应以支撑脚手架整体体型系数μstw按本标准式(5.1.7)计 算。 当支撑脚手架的横向立杆排数较多时,按上述公式计算所得μw的值也较 大。 6.2.16在风荷载的作用下,计算单元立杆产生的附加轴向力值是近似(看做是 按线性分布的,因为支撑脚手架有竖向剪刀撑斜杆等杆件作用,使立杆产生的轴 力分布比较复杂。本标准是为了使计算方便、简化,给出了支撑脚手架立杆在 风荷载作用下的最大附加轴向力标准值计算公式。应该说明的是,这个公式计算 的结果是一个近似值。 立杆在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附加轴向力,可作如下理解:支撑脚手架在水平 风益载的作用下使支脚手加的加体和坚向栏杆(模板)分别产生一个水平力

本风压值、架体高宽比、作业层上竖向封闭栏秆(模板)高度这三个条件,即可 不计入风荷载产生的支撑脚手架立杆附加轴向力。其中:设置了连墙件或采取了 其他防倾覆措施,即可消除风荷载作用下的立杆附加轴向力,也可增强架体抗倾 覆能力。当支撑脚手架符合序号1~7所列情况时,经分析计算风荷载产生的立 杆附加轴向力较小,可不计入。应注意的是附加轴向力受架体高宽比影响较大, 在其他条件无变化的情况下,附加轴向力随架体高宽比变化比较明显,

6.2.15支撑脚手架由风荷载作用而产生的倾覆力矩,是风对支撑脚手

作用。一是风对支撑脚手架上部竖向封闭栏杆或模板的作用;二是风对架体的作 用。为计算方便,取支撑脚手架一列横向立杆作为计算单元。风作用在架体上所 产生的风荷载标准值,应以支撑脚手架整体体型系数μsw按本标准式(5.1.7)计 算。 当支撑脚手架的横向立杆排数较多时,按上述公式计算所得Aw的值也较 大

..10仕1可 按线性分布的,因为支撑脚手架有竖向剪刀撑斜杆等杆件作用,使立杆产生的轴 向力分布比较复杂。本标准是为了使计算方便、简化,给出了支撑脚手架立杆在 风荷载作用下的最大附加轴向力标准值计算公式。应该说明的是,这个公式计算 的结果是一个近似值。 立杆在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附加轴向力,可作如下理解:支撑脚手架在水平 风荷载的作用下,使支撑脚手架的架体和竖向栏杆(模板)分别产生一个水平力, 两个水平力共同作用使架体产生了顺风向倾覆力矩,支撑脚手架为抵抗倾覆力 矩,在立杆内产生了对应的轴力,这些轴力行成了相应的力偶矩。架体的立耗距 倾覆圆点的距离不同,其相应的轴力值也不同,架体倾覆圆点连线处的轴力最大, 此轴力即为立杆(门架立杆)在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最大附加轴向力。 6.2.17野外搭设的支撑脚手架需要进行倾覆计算。支撑脚手架倾覆计算可根据 需要选择,对于一般架体高宽比较小的支撑脚手架,可不必进行计算;对于架体 高宽比较大、风荷载标准值较大、上部模板竖向高度较高时,支撑脚手架抗倾覆 计算成为必要。支撑脚手架抗倾覆力矩,是由支撑脚手架自重力、架体上模板及 其物料自重力产生的。架体自重及架体上部模板、分布摆放的材料一般可看做是

当支撑脚手架即将要出现倾覆时,可认为支撑脚手架迎风面立杆(门架立杆 出现悬空,对地面的压力为零,背风面立杆出现最大附加轴向力。 式(6.2.17)是依据本标准第6.1.11条规定的荷载分项系数,按下式导出:

M.一一支撑脚手架抗倾覆力矩设计值(N·mm)。 6.2.18、6.2.19脚手架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应取立杆轴向力标准值作为设计值 相对应的应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作为地基承载力值。本标准为简化计算,在式 (6.2.18)中,以N.代替立杆轴向力标准值,于之相对应的,将修正后的地基承 载力特征值扩大倍。 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是因为脚手架立杆地基极易受季节性天气、 雨水等外界因素影响,故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应与永久建筑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有所不同,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进行必要的修正,

值。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计算

值。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计算

脚手架搭设在建筑结构上需对建筑结构进行承载力验算,是为了防止出现建 筑结构倒类事故,特别是在施工期间建筑结构强度或稳定没有达到设计要求的 工况下,上述验算更为必要

6.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6.3.1~6.3.2条文中给出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计算的基本方法。对于承载 能力极限状态,安全与失效之间的界线是比较清晰的,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能正常使用与不能正常使用之间的分界线是模糊的,难以找到清晰的物理现象界 定区分正常与不正常,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施工经验判定。 脚手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荷载的标准组合中一般情况下不考虑可 变荷载参与组合。

7.1.1脚手架结构分析是准确建立脚手架设计计算模型及对脚手架正确设计计 算的基础,对脚手架的设计计算和研究非常重要,只有对脚手架结构、节点连接 等进行正确分析,才能准确地把握不同种类脚手架的特性。脚手架结构分析包括 对脚手架构配件分析和对架体结构分析。对架体的结构分析主要是对架体结构和 构造分析、荷载及荷载传递路径分析、结构抗力及其他性能分析等。对构配件的 分析,主要是对构配件结构分析、荷载及作用效应分析等。对脚手架结构分析可 有多种方法,可通过计算或计算机建模计算分析,也可通过模型试验和结构试验 分析,但无论采用怎样的分析方法,架体结构试验和构配件试验是基础。常用的 分析方法是通过计算机建模计算分析与架体结构试验、构配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分析。这样,即可满足一定的分析精度要求,也可避免大量的试验消耗。 在脚手架设计时,也应对架体结构进行分析,既:分析架体结构是不是稳 定结构体系,分析荷载的传递路径并选择最不利的计算单元,分析架体承载能力 和变形特性等。应特别注意的是,对脚手架的设计计算,实际上是将对架体整体 承载力的计算转化为对单元杆件的计算,所以,对架体的稳定性分析,并且通过 采取构造措施,使架体成为稳定的结构体系,以及对荷载传力路径分析并选择最 不利的计算单元是脚手架设计计算的关键。 7.1.2~7.1.8新研制的脚手架应通过试验确定架体和构配件的抗力设计值,并通 过试验验证脚手架的构造是否科学合理。条文中主要强调对于新研制的脚手架必 项通过架体结构试验得出其极限承载力。对于附着式开降脚手架的试验项目,主 要是指新研制的产品应进行的试验。 构配件应通过试验确定或验证其物理力学性能,对于工厂制作的产品,在出 厂前,应按本标准要求进行试验测试。脚手架构配件产品标准中规定了产品型式 检验、出厂检验的试验检测项目,但在产品型式检验、出厂检验时,本标准要求 的检验项目,也应进行检验。 脚手架和构配件试验前制定试验方案,是要求试验要有条理进行,特别是脚 手架结构试验。脚手架足尺结构试验的试验架体结构和构造应与实际搭设的架体 相同。因为脚手架是由杆件与构配件通过不同的构造连接方式组成的,对于同

种类脚手架,其杆件分布和设置的位置不同,架体的承载力也不相同;因此,对 脚手架的结构分析,应是某种类脚手架的多种不同架体构造情况下的分析。当采 用试验方法对架体进行结构分析时,应按不同构造的架体分别进行试验分析。 要求脚手架结构试验和构配件试验施加荷载的方向、作用点、荷载种类应 和其工作状态时所承受的荷载作用相同,这样,方可使试验结果能够真实反映脚 手架和构配件工作状态时的承载能力。 对于脚手架结构和构配件试验所用材料、构配件样本的选取,本标准主要强 调选取的样本要有代表性,虽然金属类脚手架材料具有同质性,但制作时由于焊 妾、杆件平直度等因素影响,样本间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脚手架结构试验的场地及环境主要是要求场地坚实、干燥,便于脚手架安装 和加载试验。构件试验一般都在试验室进行,一般建材试验室的环境条件均可满 足。 脚手架结构和构配件试验前,应对构配件、脚手架结构尺寸进行测量,测量 工具应经检验合格,并在检验的有效期内使用。试验架体的结构尺寸、构配件的 长度尺寸可采用钢尺测量,对于构配件的厚度等较小的尺寸应采用游标卡尺、千 分尺测量。

7.1.9本条对脚手架设计中采用的结构承载力设计值和构配件承载力设计

1新研制的脚手架结构、构配件的承载力设计值确定应以试验结果为基础; 2脚手架结构试验、构配件试验测得的极限承载力必须大于等于β值乘以脚 手架结构、构配件承载力设计值,方可确认其可靠性; 3脚手架是一门应用技术,新研制的脚手架结构设计计算,应通过将脚手架 结构试验、构配件试验所得承载力极限值除以β后取得其承载力设计值,以承载 设计值作为依据推导出相关设计计算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脚手架设计计算 公式。 极限承载力值是指对脚手架结构、构配件进行极限承载力试验所得到的最大 承载力值。

7.1.10条文中所述是新研制的脚手架稳定承载力设计计算公式及计算简图建立

1根据施工需求和本标准要求对架体结构和构造进行设计,并进行分析。

2通过计算机建模计算分析,对架体结构和构造进行调整,再进行计算分析; 并预测其极限承载力值。 3按设计取架体典型结构单元进行极限承载力测试,将试验测试结果与计算 机建模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4根据试验所得承载力极限值计算架体抗力设计值。 数。 6根据?值查表计算分析得出脚手架稳定承载力计算公式的设计计算参数。 脚手架稳定承载力计算,是将复杂的多次超静定的空间架体结构计算,转化 为单根立杆的稳定承载力计算,实现这一转化,是以脚手架结构试验所得出的极 限承载力值为基础的。对于某一种脚手架而言,是通过架体结构试验的方法,得 出系列反映脚手架整体稳定承载力特性的稳定系数?,并根据β值计算分析得出 脚手架单立杆稳定承载力计算的系列计算参数,从而达到以单根立杆(单榻门架) 稳定承载力计算代替架体整体结构稳定承载力计算的目的。这样,便将复杂的多 次超静定的空间架体结构竖向承载力计算,转化为了单根立杆(单榻架)的稳 定承载力计算,实现了工程应用上的计算简化。 7.1.11本条规定了脚手架构配件生产厂和施工现场对脚手架构配件的检验责 任。目前,工具式、装配式脚手架不断增多,这是脚手架应用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生产厂在新型脚手架研制和产品定型时必须进行型式检验。通过型式检验,测试 构配件的技术性能,分析确定设计计算参数。对于脚手架主要受力杆件,通过型 式检验,尚应提供出各种组架结构工况下单根杆件的承载力设计值。 7.1.12在施工过程中,对脚手架结构所进行的试验,一般都是搭设特殊脚手架 的情况,试验的目的一般也是为了检验其承载能力是否能达到设计承载力值,架 体在设计承载力作用下其变形值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试验荷载一般取不大于 1.2倍的荷载设计值。

脚手架设计计算时,所采用的基本假定条件、计算简图、计算公式应与腾 的结构、构造、承受荷载的性质相对应;否则,计算结果就会出现较大偏差

当脚手架的结构、构造发生改变时,架体极限承载力也将发生改变,而根据架体 极限承载力计算分析得出的设计计算参数也将发生改变。因此,本标准提出当脚 手架的结构、构造发生改变时,应重新确定计算参数。新研制的脚手架分析计算 结果应与试验结果对照,综合分析判定分析计算结果的精度,应计入综合安全系 数值。 脚手架结构分析仅考虑架体处于弹性状态,这是因为如果架体处于塑性区工 作,结构将会发生过大的变形,这样不利于脚手架安全。另外,如果允许利用脚 手架的塑性强度,能够利用多少、架体变形有多天也很难说,因此本标准规定应 按架体结构处于弹性状态进行计算和分析。

7.2.2脚手架结构分析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涉及脚手架材料、设计、搭设、使用的

7.2.2脚手架结构分析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涉及脚手架材料、设计、搭设、使用的 全部内容,是对脚手架搭设、使用、拆除的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把握其特 卢和规律

全部内容,是对脚手架搭设、使用、拆除的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把握其特 点和规律。 脚手架结构分析首先要考虑的是脚手架的种类、用途。不同种类脚手架, 其特点均不相同,应注意根据其特点选择和分析。脚手架的杆件连接节点和杆端 约束在本标准中虽有原则要求,但不同种类的脚手架的杆端约束差别较大。脚手 架杆端约束的强弱,对架体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影响很大,在架体分析研究时应特 别重视。脚手架的传力路径是否简捷合理,既可反映出荷载对架体作用效应的大 小,也可反映出架体构造是否合理。应尽可能地选择杆件中心传力的构造方式, 脚手架的侧向稳定对保证脚手架具有预期承载能力非常重要,特别是搭设 高度较高的脚手架更是如此。脚手架的侧向稳定主要是依靠设置连墙件、竖向剪 刀撑、增加节点抗扭刚度、减小架体的高宽比等构造措施来保证,必要时可采取 设置斜撑杆、缆风绳等措施。 对脚手架组成结构进行构造分析,主要是分析和判断架体是不是稳定的结 构体系,在荷载的作用下架体能不能够保证整体稳定和使用安全。 7.2.3本标准所规定的脚手架结构及构配件试验方法是参考了美国国家标准《脚 手架结构及构配件试验和评定标准》(《StandardsforTestingandRatingScaffold

手架结构进行承载力检测,其检测结果比较准确,但耗费材料、资金巨大,费工、 费时,不同种类脚手架的承载能力及优缺点不易相互比较 本标准将脚手架结构试验分为二大类,一类是单元结构试验,另一类是足尺 结构试验。脚手架结构试验时,以单元结构试验为主,以适当的足尺结构试验为 附,以单元结构试验取得基本数据,对照足尺结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这主要是 考虑,如果我国的脚手架结构也完全采用加拿大、美国的单一的单元试验方法进 行试验,在目前还缺少成熟的经验。因此,本标准规定的脚手架结构试验方法是 种向完全单元结构试验法过度的方法。希望厂大科研工作者及脚手架的生产, 使用单位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进一步完善脚手架结构的检测试验方法。 单元结构试验与足尺结构试验结果在进行对比分析时,主要是看二者试验结 果的偏差,需重新试验时,是按本标准附录A第A.2.5条的规定适当增加单元结 构试验数量,也可直接以足尺结构试验结果对单元结构试验数据进行修正,判定 脚手架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值。 7.2.4~7.2.6因为脚手架的架体结构试验和构配件试验成本较高,材料消耗量 大,试验所需时间长,试验往往受条件和场地限制,对同一种类的脚手架,很难 做到不同结构和构造、不同平面尺寸和高度的架体均进行试验,而得出众多组有 效试验数据后对架体性能进行评估,实践中常用的方法是将某一种类的脚手架, 按其不同构造、不同结构及尺寸(高度)分为若干组,采用架体试验与计算机建 模计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参考以往试验结果和应用经验,对架体力学性能进 行评估。在进行架体力学性能评估时,应以试验结果为基础,理论计算分析为参 考,当理论计算分析与试验结果差别很大时,应分析查找原因,必要时应经过再 次试验验证。 由于脚手架的极限承载力受脚手架杆件分布、杆件位置、杆件间距、节点约 束等脚手架结构和构造因素影响,对于同一种类脚手架,不同构造和不同结构的 架体承载力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所以,不宜以某一种结构和构造的架体试 验结果替代和推断其他种结构和构造的架体承载力。 采用试验方法对脚手架进行分析时,由于试验场地、环境条件、加载方式、 架体的约束等方面和施工现场实际使用的架体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此应对试验 结果进行一定的修正。一般是通过不同的试验方法对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 后,获得修正系数。

因受脚手架结构试验数量和批次影响,使得对脚手架抗力设计值和设计计 算方法的确定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有的虽然做了一定数量的试验,但因为受 环境和场地条件等限制,也很难做到精确。由于架体结构试验偏少,特别是超高 架体没有也不可能进行试验,使得脚手架抗力设计值的确定存在一定的风险,应 予以充分重视。

7.3构配件试验与分析

7.3.1脚手架构配件分析是确定构配件在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效应,判别构配件 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在构配件分析时,所设置的基本假设条件、计算公式、计 算简图都应与其工作状态时所承受荷载的性质相同。分析计算结果可能与构配件 设计承载力值存在一定的偏差,应通过试验验证,并应计入构配件强度综合安全 系数值。

证脚手架安全使用、稳定承载特别重要。脚手架杆件连接节点在荷载作用下,其 受力状态较为复杂,而且随着荷载的增加及架体变形的发展而改变,很难以理论 计算的方式准确确定杆件连接节点的承载力,因此,本标准提出应根据试验结果 确定杆件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并且规定了新研制的脚手架连接节点在定型时应 提供相关力学性能指标。 抗滑移承载力极限值是针对扣件类连接节点而言,其他类连接节点不做此项 要求。对于扣件式连接节点,抗滑承载力值即为水平杆轴向抗拉(压)承载力值。 立杆对接莲接节点要求具有抗拉承载力值,是因为一但局部立杆出现拉力时,避 免出现连接节点脱开。 7.3.4当架体杆件发生弹性变形时,架体杆件连接节点的承载力会降低,这是因 为在杆件发生弹性变形后,杆件对节点施加了一定的扭矩作用,而使架体节点抵 抗荷载的能力有所降低

7.3.4当架体杆件发生弹性变形时,架体杆件连接节点的承载力会降低,这是因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脚手架杆件之间的约束弱;②架体杆件连接节点远 不如桁架节点强势;③由于杆件间距大、杆件长细比大等因素影响,使得架体整 体刚度远不如桁架结构;④架体杆件受力不如桁架杆件受力明确;③架体搭设受 施工条件、环境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基于上述对比分析和架体试验结果 本标准对脚手架构造重点提出了如下要求:①架体必须具有完整的组架方法和构 造体系,使架体形成空间稳定的结构体系,保证脚手架能够安全稳定承载。架体 各部分杆件的组成方法、结构形状及连接方式等必须完整、配套、准确、合理: ②架体杆件的间距、位置等必须符合施工方案设计和本标准的构造要求;③架体 杆件连接节点要有规定的强度和刚度,保证节点传力可靠:4架体的结构布置要 满足传力明晰、合理的要求:5架体的搭设依据施工条件和环境变化,满足安全 施工要求。这是本条对脚手架构造的总体要求。 8.1.2不同种类的脚手架,其杆件连接方式存在着一定差异,但无论何种类脚手 架均应满足此条的原则要求。连接节点的强度、刚度,一般是指:水平杆与立杆 连接节点的抗滑移承载力;水平杆与立杆连接节点竖向抗压承载力;水平杆与立 杆连接节点水平抗拉承载力、水平抗压承载力;水平杆与立杆连接节点转动刚度 立杆对接节点的抗压承载力、抗压稳定承载力、抗拉承载力;节点的其他强度要 求。节点无松动是要求在脚手架使用期间,杆件连接节点不得出现由于施工荷载 的反复作用而发生松动。 8.1.3脚手架所用杆件、节点连接件、安全装置等材料和构配件、设备应能配套 使用,是保证架体搭设时能够顺利组配、安装,并能够满足架体构造要求和搭设 质量的必然要求。脚手架的材料、构配件、设备配套,一般是指下列内容:脚 手架的各类杆件、构配件规格型号配套;②杆件与连接件配套;③安全防护设施 装置与架体配套;④索具吊具、设备与架体使用功能、荷载配套;③底座、托座 支座等承力构件与架体结构及立杆、承载力配套等。

脚手架一般采用交叉拉杆。大剪刀撑与斜撑杆或交叉拉杆可按功能等效及斜撑 杆、交叉拉杆与大剪刀撑斜杆覆盖面积相当的原则相互替代。门式脚手架纵向设 置的交叉拉杆是门架纵向组配构件,应按跨由底至顶设置,门架的纵向交叉拉杆 可替代脚手架的纵向剪刀撑。斜撑杆、交叉拉杆因其与立杆连接牢固可靠,在欧 美等国家较为普遍采用。剪刀撑的间距、布置方式与脚手架搭设的高度、结构和 构造、荷载等因素有关。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8.1.5竹、木脚手架是利用地区性材料搭设的,其中竹脚手架因受材质限制只可 用于作业脚手架和落地满堂支撑脚手架。木脚手架用作支撑脚手架时,也只宜适 用于单根立杆的高度,木杆不宜接长使用。 8.2作业脚手架 8.2.1此条是对作业脚手架搭设基本尺寸的要求,条文的规定是根据调查研究, 总结人员架上作业活动规律而提出的。应当指出的是,作业脚手架的宽度如果小 于0.8m,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不能满足操作人员下奠、弯腰操作活动空间的 要求;作业层高如果大于2.0m,也同样存在不安全因素,人员操作时,脚下可 能要垫起,不利于操作安全。 8.2.2作业脚手架连墙件是保证架体侧向稳定的重要构件,是作业脚手架设计计 算的主要基本假定条件,对作业脚手架连墙件设置做出规定的目的是控制作业脚 手架的失稳破坏形态,保证架体达到专项施工方案设计规定的承载力。 当连墙件按竖向间距2步或3步设置时,作业脚手架的主要破坏形式是在抗 弯刚度较弱的方向(纵向或横向)呈现出多波鼓曲失稳破坏[图1(a)];当连墙 件作稀疏布置,其竖向间距大到4~6步时,作业脚手架是在横向大波鼓曲失稳 彼坏[图1(b)],这种失稳破坏的承载力低于前一种破坏形式。作业脚手架的计 算公式是根据连墙件按小于或等于3步的条件确定的;否则,计算公式的应用条

脚手架一般采用交叉拉杆。大剪刀撑与斜撑杆或交叉拉杆可按功能等效及斜撑 杆、交叉拉杆与大剪刀撑斜杆覆盖面积相当的原则相互替代。门式脚手架纵向设 置的交叉拉杆是门架纵向组配构件,应按跨由底至顶设置,门架的纵向交叉拉杆 可替代脚手架的纵向剪刀撑。斜撑杆、交叉拉杆因其与立杆连接牢固可靠,在欧 美等国家较为普遍采用。剪刀撑的间距、布置方式与脚手架搭设的高度、结构和 构造、荷载等因素有关。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8.1.5竹、木脚手架是利用地区性材料搭设的,其中竹脚手架因受材质限制只可 用于作业脚手架和落地满堂支撑脚手架。木脚手架用作支撑脚手架时,也只宜适 用于单根立杆的高度,木杆不宜接长使用。 业咖手加

8.2.1此条是对作业脚手架搭设基本尺寸的要求,条文的规定是根据调查研究, 总结人员架上作业活动规律而提出的。应当指出的是,作业脚手架的宽度如果小 于0.8m,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不能满足操作人员下奠、弯腰操作活动空间的 要求;作业层高如果大于2.0m,也同样存在不安全因素,人员操作时,脚下可 能要垫起,不利于操作安全

算的主要基本假定条件,对作业脚手架连墙件设置做出规定的目的是控制作业脚 手架的失稳破坏形态,保证架体达到专项施工方案设计规定的承载力。 当连墙件按竖向间距2步或3步设置时,作业脚手架的主要破坏形式是在抗 弯刚度较弱的方向(纵向或横向)呈现出多波鼓曲失稳破坏[图1(a)];当连墙 件作稀疏布置,其竖向间距大到4~6步时,作业脚手架是在横向大波鼓曲失稳 破坏[图1(b)],这种失稳破坏的承载力低于前一种破坏形式。作业脚手架的计 算公式是根据连墙件按小于或等于3步的条件确定的;否则,计算公式的应用条 件也不再成立。

(a)多波鼓曲失稳破坏

(a)多波鼓曲失稳破坏

(b)横向大波鼓曲失稳破坏

图1作业脚手架失稳破坏示意图

图1作业脚手架失稳破坏示意图

要求连墙件既能够承受拉力也能够承受压力,是要求连墙件为可承受拉力和 压力的刚性杆件。因为连墙件的受力较为复杂,而且其受力性质经常随施工荷载 风荷载、风向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要求连墙件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连墙件设置的位置、数量是根据架体高度、建筑结构形状、楼层高度、荷载 等因素经设计和计算确定的;架体与建筑结构可靠连接,是作业脚手架在竖向荷 载作用下的整体稳定和在水平风荷载作用下的安全可靠承载的保证。 架体顶层连墙件以上的悬臂高度不允许超过2步,是从操作安全的角度来考 的,否则架体不稳定。在作业脚手架的转角处,开口型作业脚手架端部都是架 体的薄弱环节,因此应增加连墙件的设置, 8.2.3~8.2.5作业脚手架的外侧设置竖向剪刀撑或斜撑杆、交叉拉杆是保证架体 稳定的重要构造措施,应按要求设置。竖向剪刀撑和斜撑杆、交叉拉杆在作业脚 手架24m高度上下区分为不同设置是根据施工经验确定的。在欧美等国家,料 (构)件组装式作业脚手架外侧多设斜撑杆、交义拉杆代替竖同大剪力撑。在我 国构件组装式作业脚手架也不断增多,斜撑杆、交叉拉杆也有应用。应注意总结 相关经验。 以斜撑杆或交叉拉杆替代作业脚手架大剪刀撑时,可按大剪刀撑斜杆的配置 率来确定斜撑杆、交叉拉杆的间距,既可按斜撑杆、交叉拉杆的覆盖面积与大剪 刀撑斜杆的覆盖面积相等的原则来确定斜撑杆、交叉拉杆的间隔距离。当作业脚 手架搭设高度在24m以下时,斜撑杆或交叉拉杆的覆盖面积可按作业脚手架外立 面的1/6~1/8布设:当作业脚手架搭设高度在24m以上或需要满布天剪力撑时 斜撑杆或交叉拉杆的覆盖面积可按作业脚手架外立面的1/3~1/4布设。斜撑杆

交叉拉杆是在相临两个立杆间竖向由底至顶连续布设,水平向间隔一定跨数后再 行布设;也可采用其他保证覆盖率的连续设置的布设方式。 条文所述“搭设高度在24m以下时,应每隔5~7跨设置一道;搭设高度在 24m以上时,应每隔1~3跨设置一道。”应按搭设高度高者执行上线,搭设高度 低者执行下线控制。 脚手架底部立杆上设置扫地杆,一般在距地面200mm的位置设置纵向扫地 杆;横向扫地杆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设置。设置扫地杆具有两个作用,一是增强 架体的整体性;二是减小底部立杆的计算长度。 8.2.6悬挑脚手架的悬挑支承结构设置应经过设计计算确定,不可随意布设。悬 挑脚手架上部架体的搭设与一般落地作业脚手架基本相同,重点是底部悬挑支承 结构的安装应牢固,不得侧倾或晃动。在底部立杆上设置纵向扫地杆和间断设置 水平剪刀撑或水平斜撑是为了防止悬挑支承结构级向晃动。 8.2.7本条是对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基本构造要求。各类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 根据此要求提出具体的构造措施。竖向主框架和水平桁架采用桁架或刚架结构, 节点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是因为二者均是附看式升降脚手架的主要承力结构 水平桁架相当于一个空中悬吊平台,架体荷载由其承担,水平桁架悬吊在竖向主 框架上,竖向主框架通过支座将架体的所有荷载传递给建筑结构。竖向主框架和 水平桁架杆件的节点连接,如果不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难以保证结构的安全。 竖向主框架所覆盖的每个楼层处均应设置一道附墙支座,这是保证竖向主框 架整体稳定,使荷载能有效传递到建筑结构上的要求。在竖向主框架处于工作状 态时,各楼层上的支座很难做到均匀传力,特别是受层新浇混凝土结构实际强 度的影响,因此,要求每单个支座能够承担该机位的所有荷载 8.2.8本条是对作业脚手架作业层安全防护的基本要求。特别应注意的是作业层 边缘与建筑物之间的间隙如果大于150mm时,极易发生坠落事故,应采取封闭 防护措施。作业层外侧的防护栏杆应设置两道,上道栏杆安装高度为1.2m,下 道栏杆居中布置。挡脚板应设在距作业层面180mm高的位置。栏杆、挡脚板应 与立杆固定牢固

8.2.8本条是对作业脚手架作业层安全防护的基本要求。特别应注意

是由于支撑脚手架的立

8.3.1、8.3.2条文中对立杆的间距和架体步距提出限制,是由于支撑

降低。条文中提出的立杆间距、步距的数据是根据实践经验提出的。 支撑脚手架的高宽比是指其高度与宽度(架体平面尺寸中的短边)的比。支 撑脚手架高宽比的大小,对架体的侧向稳定和承载力影响很大,随着架体高宽比 的增大,架体的侧向稳定变差,架体的承载力也明显降低。经过试验验证,当高 宽比在3.0以下时,架体的承载力没有明显的变化,当高宽比在5.0以上时,架 体的承载力出现明显的大幅度下降。本标准通过对试验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 支撑脚手架高宽比限值要求。 条文中所述“独立架体”是指与既有建筑无连结、无任何侧向拉结措施的架 体,其测向稳定只依靠自身杆件来提供。 8.3.3对于各种支撑脚手架,应首选采用连墙件、抱箍等连接方式将架体与既有 建筑结构连接,这样可大幅度增强支撑脚手架的侧向稳定 8.3.4~8.3.8剪刀撑或斜撑杆、交叉拉杆是保证支撑脚手架整体稳定、传递水平 荷载、增强架体整体刚度的主要杆件,也是架体的加固件,不可缺失。竖向剪刀 撑的宽度与立杆间距、水平杆间距相关,竖向剪刀撑的一对斜杆宜交汇在水平杆 设置层位置。 竖向斜撑杆、交叉拉杆按竖向塔型桁架矩阵式设置是指在支撑脚手架角上、 外侧边及内部纵向和横向间隔设置;竖向塔型桁架是指平面形状为矩形框,矩形 框周边立杆间沿竖向连续按步设置斜撑杆、交叉拉杆的结构。 以斜撑杆或交叉拉杆替代支撑脚手架大剪刀撑时,可按大剪刀撑斜杆的配置 率来确定斜撑杆、交叉拉杆的间距,既可按斜撑杆、交叉拉杆的覆盖面积与大剪 刀撑斜杆的覆盖面积相等的原则来确定每道剪刀撑所设斜撑杆、交叉拉杆的间隔 距离。 应注意的是,剪刀撑或斜撑杆、交叉拉杆布置密度大小,对支撑脚手架的承 载力存在较大影响,在立杆间距和水平杆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剪刀撑或斜撑杆, 交又拉杆加密设置可显著地提高架体的承载力。 8.3.9水平杆、扫地杆在支撑脚手架中具有重要作用,都是架体的主要结构杆件 其按本标准要求设置也是支撑脚手架设计计算必须满足的基本假定条件。对支撑 脚手架水平杆、扫地杆设置做出规定的目的是控制支撑脚手架的失稳破坏形态 保证架体达到专项施工方案设计规定的承载力。 在支撑脚手架的搭设中,当水平杆是按步纵向、横向通长连续设置,扫地杆

也是按纵向、横向通长连续设置,且水平杆、扫地杆与相临立杆连牢固时,在顶 部竖向荷载的作用下,架体的主要破坏形态是在抗弯刚度较弱的方向(纵向或横 向)呈现出以水平杆连接层为反弯点的小波鼓曲失稳破坏;当水平杆不连续设置, 或一个方向水平杆连续设置,而另外一个方向间隔设置时,在顶部竖向荷载的作 用下,架体的主要破坏形态是在不设水平杆或少设水平杆的方向呈现出大波鼓曲 失稳破坏,架体的承载力比前一种破坏形态的承载力将大幅度降低。水平杆、扫 也杆必须与立杆连接牢固,否则形同虚设。水平杆和扫地杆在支撑脚手架中主要 有以下三个作用: 1连接并约束立杆,降低立杆的计算长度。当架体立杆的某个方向(如纵向) 满设水平杆,而另一个方向(如横向)不设水平杆时,就会使立杆在不设水平杆 方向的计算长度增加,而降低架体承载力。 2传递并抵抗水平荷载。在支撑脚手架中,水平杆中存在着轴向力,该轴向 力主要是外部水平风荷载和水平施工荷载产生的水平力及水平杆作为立杆的支 撑而产生的支撑力所构成。水平杆中的支撑力是由于水平杆约束立杆侧向变形而 被动产生的。 3与其他杆件共同构成架体的整体稳定结构体系,并且使架体纵横向具有足 够的联系和约束,保证架体的刚度。 8.3.10安全等级为1I级的支撑脚手架顶层两步距范围水平杆加密设置,是为了 曾强架顶的整体性和约束,有利于传递荷载。对于安全等级为I级的支撑脚手架 持别是模板支撑脚手架,在施加荷载时,架顶立杆受力是不均匀的,架顶水平杆 间距加密设置,可提高架体顶部刚度,改善架体受力状况 8.3.11、8.3.12支撑脚手架顶层水平杆常用作模板支撑梁使用,此时水平杆的悬 挑长度不宜过长,否则宜发生危险。要求支撑脚手架立杆加密区的水平杆向非加 密区延伸,是为了保证加密区的稳定。 8.3.13用于支撑脚手架的可调底座、可调托座调节螺杆的外伸长度不宜过长, 否则会降低立杆的稳定承载力,建议控制在300mm以内。 8.3.14条文所列支撑脚手架可不设剪刀撑的条件要同时满足,方可不设剪刀撑 其中,被支撑结构自重面荷载、线荷载是指支撑脚手架上边的被支撑物荷载标准 直,不含架体和模板体系自重。

8.3.15、8.3.17满堂支撑脚手架是用做作业架,不是用来支撑结构荷垫

和设计计算上与支撑脚手架有相同之处,但在使用上与作业脚手架相同。可移动 的满堂支撑脚手架应特别注意加强其整体性,加强杆件约束,竖向、水平剪刀撑 设置应连续、封闭:移动时应同步移动

9.0.1、9.0.2脚手架的搭设与拆除施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本标准强调 应按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在搭设作业前,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是为了 保证架体搭设质量和搭设与拆除作业安全。 9.0.3落地脚手架一般搭设在地面上或建筑结构上,搭设场地平整、坚实,不应 有积水,是针对搭设在地面上的脚手架而言,回填土场地搭设前应夯实。应注意 感挑脚手架和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预理锚固件处混凝土强度。 9.0.4脚手架搭设应按顺序施工,这是因为选择合理搭设顺序和施工操作程序, 是保证脚手架搭设安全和减少架体搭设积累误差的重要措施。 作业脚手架搭设与工程施工同步,这是为了满足工程施工的需求:一次搭设 高度不应超过最上层连墙件2步,且不应大于4m,是为了保证搭设施工安全 支撑脚手架逐排、逐层搭设是为了保证搭设安全和减少搭设积累误差,搭设 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便于调校消除。 剪刀撑、斜撑杆等杆件对架体有加固作用,应与架体同步搭设,这是为了避 免在架体搭设时产生变形或危机施工安全,不允许先搭设架体而后安装加固杆 件。 门架等构件组装类脚手架的搭设由一端向另一端延伸,自下而上按步架设 并逐层改变搭设方向,是为了减少搭设积累误差,并便于搭设过程中的调校。 脚争架每搭设一步架后,应进行检查、校正,避免产生积累误差。 9.0.5连墙件是保证作业脚手架稳定的重要构件,必须与作业脚手架同步搭设并 连接牢固。规定连墙件安装与作业脚手架同步进行、作业脚手架操作层高出相邻 连墙件以上2步(含2步)时应设置临时拉结措施,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架体在搭 设过程中出现严重变形或倒塌,危及作业安全。 作业脚手架的连墙件如果不是随架体搭设进度同步安装,而是滞后安装,则 已搭好架体处于悬空状态,会产生严重变形,并且有倒塌的危险。 当作业层高出相临连墙件以上2步(含2步)时,架体的上部悬臂段过高 会危及架体安全。 2.0.6悬挑脚毛架 构错固的.附着式升降

脚手架是依靠附着支座与建筑结构固定的,悬挑支承结构和附着支座固定牢固, 是悬挑脚手架和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搭设和使用安全的保障。因此要求其固定和锚 固要牢固。为保证悬挑支承结构和附着支座固定牢固,其预埋件和锚固件的品种, 数量、规格和预埋锚固位置、间距、连接紧固及预埋锚固处混凝土强度等应符合 技术要求。 9.0.7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组装就位后应进行升降调试,检查升降的同步性、一次 升降高度、防倾防坠装置的可靠性、构配件连接的牢固度等内容,经检查、测试、 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9.0.8脚手架拆除作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本条文对脚手架拆除作业顺序和拆除 作业技术要求做出规定的目的是要求脚手架拆除作业应有序施工,保证拆除作业 安全。 脚手架的拆除作业应按顺序施工,应坚持按从上而下、从外到内、逐层拆除 的顺序拆除施工。剪刀撑、斜撑杆等加固杆件必须在拆卸至该部位杆件时再拆除 这是为了保证拆除作业过程中架体稳定。脚手架拆除作业时,严格禁止上下同时 作业、内外同时作业的极不安全行为;也严格禁止先拆除下部部分杆件,后拆卸 上部结构的行为。 作业脚手架连墙件拆除必须同架体拆除同步进行,如果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 先行拆除后再拆架体,极易产生架体倒塌事故。拆除作业中,当连墙件以上架体 悬臂段高度超过2步(含2步)时,采取临时固定措施是为了保证作业安全。 9.0.10脚手架的杆件、构配件多数是薄壁结构,拆除施工中应注意保护,不得 野蛮施工。将脚手架拆除的杆件、构配件抛掷到地面,既容易损坏杆件、构配件 也极不安全。 9.0.11在多层楼板上连续搭设支撑脚手架,是将顶层支撑脚手架上部的荷载逐 向下分配,分别传递给各层楼板或地基,在多层楼板上连续搭设支撑脚手架时 上下层立杆要求对准位置设置,是为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及损坏楼层板。 9.0.12在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使用的时间较长,加强使用过程中的检查维护, 是为了保证脚手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特别是一些特殊构造的脚手架,如悬挑支撑脚手架、跨空支撑脚手架、高宽 比较大的支撑脚手架等,在使用过程中进行监护更为重要,一且发现异常情况: Zi

10.0.1本条文提出施工现场要建立脚手架工程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搭设施工质量 验收制度,这是对脚手架搭设质量进行控制,保证脚手架搭设施工质量和使用安 全的重要措施。经调查分析,脚手架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绝大多数是因为 在搭设时使用了不合格材料、构配件,搭设施工质量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专项 施工方案规定;究其原因,均与施工现场没有建立脚手架工程的质量管理制度 对脚手架材料、构配件及搭设施工质量没有严格检查验收有关。对此,应给以足 够的重视。 10.0.2本条是对脚手架搭设施工质量控制的总体要求,按搭设前、搭设过程中 搭设完工或阶段使用前三个环节控制。 1在搭设前,对搭设场地进行检查,搭设脚手架所使用的材料、构配件和设 备应经现场检验合格。按规定应抽样检测的构配件,应按规定抽样检测,检测结 果应合格。 2在搭设过程中,应按本标准及专项施工方案设计要求搭设,搭设过程中应 分步校验,分阶段进行检验。 3在搭设完工后或阶段使用前,应进行搭设施工质量检查、验收。其中阶段 使用前,是指作业脚手架每搭设一个楼层高度,可能楼层施工需阶段使用的情况 10.0.3、10.0.4因为脚手架所用材料数量较大,本标准规定按进场批次分品种、 规格抽样检验。对于新材料、新构配件宜按抽检范围的低档执行,周转使用的材 料、构配件宜按抽检范围的高档执行。新构件进入施工现场应查验合格证和型式 检验报告,并注意有效期限。 对脚手架材料、构配件的现场检验,一般是采用外观检查的方法进行检验 既采用观察、手摸、尺量检查的方法进行检验。本标准规定的外观检验是采取随 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检验。保证安全的重要构件要求全数检验是因为这些构件特别 重要,如果这些构件失效将直接危及脚手架安全。保证安全的重要构件除条文中 所述外,还应包括连墙件、升降脚手架的支座、悬挑脚手架水平悬挑支承结构及 锚固等。 对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除 在组装就位后要检查防倾、防坠装

置的性能及连接情况等,并应进行架体整体升降性能测试。周转使用的脚手架材 料、构配件,应按维修检验标准检验合格。 10.0.5脚手架在搭设过程中和阶段使用前进行质量检查,是为了对搭设质 量进行控制,使作业脚手架在每次阶段使用前都做到保证安全, 在搭设前对搭设场地、悬挑脚手架的悬挑结构固定、附看式升降脚手架的支 巫固定要进行检查。 落地作业脚手架和落地支撑脚手架搭设前场地应划线,安放首层水平杆后应 对立杆间距、垂直度进行检查。这是搭设施工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10.0.6脚手架搭设过程中的检查,均是采用观感检查、实量实测检查,附着式 升降脚手架应进行升降检验 10.0.7对脚手架工程应有验收制度,在脚手架达到设计高度后,附着式升降脚 手架安装就位后,应对搭设质量验收。脚手架搭设质量检验标准,在脚手架相关 国家现行标准中均有规定,应按其执行。

11.1.1对脚手架工程的安全管理是脚手架搭设、使用、拆除过程中的重要工作。 脚手架作为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设施,既是人员集中的施工作业平台,又是施工和 建筑材料等荷载的支撑体系,在现场使用的周期也比较长,易受施工环境、场地 条件、施工进度等因素影响,也易受恶劣的自然天气和外力撞击等侵害。所以, 对脚手架工程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检查考核制度,应该对项目部、 班组及各类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做出规定

1脚手架搭设、拆除作业前,应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检查, 2对搭设脚手架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及搭设施工质量验收进行控制,这是 脚手架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只有搭设质量合格,才能给脚手架的安全使用提供 基本保障。 3对脚手架使用过程中安全管理的要求。落实使用阶段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是 要求承力杆件、保证结构安全和重要功能的构件在施工过程中不得拆除;场地不 应有积水;支座、锚固固定件应保持牢固,无缺失;安全防护设施在施工过程不 应出现损坏、缺失;等等。 11.1.3、11.1.4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由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架子工操作是为了 保证脚手架的施工质量,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搭设和拆除脚手架的作业均是高处 作业,不符合高处作业条件的人员,不应上架作业。 搭设、拆除脚手架的高空作业具有一定危险性,应在操作面上铺设供作业人 员站立的脚手板,操作人员应佩带安全帽、安全带、防滑手套,穿防滑鞋。 11.1.5、11.1.6使用过程中的检查是脚手架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应坚持定期检 查,并及时消除影响脚手架安全的各种隐患,使脚手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特别是遇有第11.1.6条所列情况时,对架体应进行必要的检查,确认安全后,方 可继续使用。 规定不允许缺失的杆件,是因为这些杆件都是主要承力杆件和保证架体稳定 针件,不可随意拆除。考虑到施工过程中脚手架的个别杆件可能对施工操作存在 影响,如施工需要临时拆除个别杆件时,要有相应的加固措施,以保证架体安全

11.2.1控制脚手架作业层的荷载,是脚手架使用过程中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规定脚手架作业层上严禁超载的目的,是为了在脚手架使用中控制作业层上永久 荷载和可变荷载的总和不应超过荷载设计值总和,保证脚手架使用安全。在脚手 架专项施工方案设计时,是按脚手架的用途、搭设部位、荷载、搭设材料、构配 件及设备等搭设条件选择了脚手架的结构和构造,并通过设计计算确定了立杆间 距、架体步距等技术参数,这也就确定了脚手架可承受的荷载总值。脚手架在使 用过程中,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值总值不应超过荷载设计值,否则架体有倒塌危

规定脚手架作业层上严禁超载的目的,是为了在脚手架使用中控制作业层上永久 荷载和可变荷载的总和不应超过荷载设计值总和,保证脚手架使用安全。在脚手 架专项施工方案设计时,是按脚手架的用途、搭设部位、荷载、搭设材料、构配 件及设备等搭设条件选择了脚手架的结构和构造,并通过设计计算确定了立杆间 距、架体步距等技术参数,这也就确定了脚手架可承受的荷载总值。脚手架在使 用过程中,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值总值不应超过荷载设计值,否则架体有倒塌危 险。 11.2.2在作业脚手架上固定支撑脚手架、拉缆风绳、固定架设混凝输送泵管道 等设施或设备,会使架体超载、受力不清晰、产生振动等,而危及作业脚手架的 使用安全,本条文规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危及作业脚手架使用安全的行为发生, 作业脚手架是按正常使用的条件设计和搭设的,在作业脚手架的专项方案设计 时,是未考虑也不可能考虑在作业脚手架上固定支撑脚手架、拉缆风绳、固定混 凝土输送泵管、固定卸料平台等施工设施、设备的,因为如果一旦将支撑脚手架 缆风绳、混凝土输送泵管、卸料平台等设备、设施固定在作业脚手架,作业脚手 架的相应部位承受多少荷载很难确定,会造成作业脚手架的受力不清晰、超载, 且混凝土输送泵管、卸料平台等设备、设施对作业脚手架还有振动冲击作用,因 此,应禁止条文所列危及作业脚手架安全的行为发生。 11.2.3脚手架多是在室外搭设使用,易受雷雨、强风等恶劣气候影响,应采取 必要的防护措施。雷雨天气、强风天气在架上作业存在一定的危险,应停止架上 作业。 11.2.4、11.2.5在脚手架作业层栏杆上设置安全网或采取其它措施封闭防护,是 为了保证作业层操作人员安全,也是为了防止坠物伤人。根据近年脚手架火灾事 故调查显示,脚手架上的安全防火越来越重要,因此本标准要求密目式安全网应 为阻燃产品。11.2.5条所规定的硬防护措施,主要是为了防止落物伤人,避免尖 硬物体穿透安全网。

11.2.3脚手架多是在室外搭设使用,易受雷雨、强风等恶劣气候影响,应采取 必要的防护措施。雷雨天气、强风天气在架上作业存在一定的危险,应停止架上 作业。

11.2.4、11.2.5在脚手架作业层栏杆上设置安全网或采取其它措施封

为了保证作业层操作人员安全,也是为了防止坠物伤人。根据近年脚手架火灾事 放调查显示,脚手架上的安全防火越来越重要,因此本标准要求密目式安全网应 为阻燃产品。11.2.5条所规定的硬防护措施,主要是为了防止落物伤人,避免尖 硬物体穿透安全网。

11.2.6要求作业脚手架同时满载作业的层数不应超过2层,主要是为了控制

11.2.6要求作业脚手架同时满载作业的层数不应超过2层,主要是为了控制作

业脚手架上的施工荷载不超过充许值。

7在脚手架作业层上进行电焊、气焊、烘烤等作业,极易引发火灾,规定

11.2.7在脚手架作业层上进行电焊、气焊、烘烤等作业,极易引发

必须采取防火措施和设置专人监护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灾害事故发生。 脚手架作业层上可燃物较多,在主体施工时,作业层上常存放有模板、枋木 等易燃材料;在装饰和涂装施工时,作业层上经常存放易燃装饰材料、油漆桶等 如果在动火作业时,不采取防火措施,极易引起火灾。要求采取防火措施,是要 求设置接火斗、火火器、将易燃物分离等猎措施,并设专人监护。以免发生火灾 11.2.8在脚手架使用的期间,经常遇有需在脚手架搭设场地及附近开挖管沟、 奢并等情况。如果在脚手架基础下及附近挖掘作业,会影响脚手架整体稳定,应 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11.2.9搭设和拆除脚手架作业的操作过程中,由于部分杆件、构配件是处于待 紧固(或已拆除待运走)的不稳定状态,极易落物伤人,因此,搭设拆除脚手架 作业时,需设置警戒线、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监护,禁止非作业人员入内。 11.2.11在脚手架的使用过程中,经常遇有意外的情况,如部分架体或个别构件 发生严重变形或架体出现某种异常情况。当架体出现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重大安 全隐患时,其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是多种因素的叠加而产生的,因此,遇 有此种情况时,应果断停止架上作业,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处置。千万不可采取 边加固、边施工的作法,形成架体上部和架体下部都有作业人员的情况,这是极 其危险的。对于支撑脚手架,在施加荷载的过程中,架体杆件处于受力变形的不 稳定状态,此时架体下部有人是极不安全的

附录A脚手架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A.1构配件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A.1.1、A.1.2规定试验设备、工具精度和加荷速度,是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性, 构件试验时加荷速度不宜过快,最理想的状态是控制在300N/s~400N/s之间。 A.1.3构配件试验应选择适宜的检测设备,有些试件夹持在检测设备上需要借 助特定的试验工装。有的试验,在记录构件承载力值的同时还需要记录变形位移 值。 A.1.4单个试件检测结果与该组试件平均值的偏差在土10%以内是按下式计算 的:

×100%≤±10% R.

式中R,一该组试件检测结果平均值; R.一单个试件检测结果。 R、R.的单位应根据检测内容确定。 A.1.5木、竹质类构件因是采用天然材料,构件的均质性较差,因此,本标准 规定每组试验试件的数量不少于10个单体试件。偏差的计算方法与第A.1.4条 相同。 A.1.6、A.1.7对脚手架杆件连接节点进行力学性能试验,通过试验来检测节点 的力学性能,是脚手架技术研究的重点内容。在进行脚手架杆件连接节点力学性 能试验时,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杆件节点连接件试验时,施加荷载的性质(荷载种类、方向、作用点、大 小)应与节点工作状态时承受荷载的性质相同; 2试验前,应准备必要的工装,将测试件安装在检测设备上。转动刚度检测 采用水平杆加码的方法主要是对节点连接件施加扭矩值,也可采用其他方法加 载; 3检测时注意观察节点连接件在设计荷载作用下是否有明显塑性变形,本标 准要求节点连接件在设计荷载作用下应无明显塑性变形; 4试验应测得节点连接件的极限承载力值,并根据极限承载力值计算节点连 接件的承载力设计值。

A.1.9本条是工具式连墙件试验方法。在测试时,连墙杆应调节到最大长度。 做抗压试验时,施加荷载的方向应通过连墙杆轴心线。 A.1.10、A.1.11可调底座和可调托座试验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可调底座和可调托座插入试验短钢管内的长度应大于等于150mm,可调 螺杆伸出长度为300mm。短钢管取300mm。 2试件及试验工装应调整至同一轴线,并与施加荷载的作用线重合

A.2.1脚手架结构试验采用立杆中心传力的方式施加荷载,更能准确判定架体 的承载力。脚手架结构试验加载装置应优先选用专用加载设备、专用加载装置。 当采用同步液压千斤顶加荷时,一般在试验场地设地锚,架顶设分配梁,用钢索 将地锚与分配梁相连接。此时,分配梁对试验架体有一个嵌固作用,可在立杆顶 端与分配梁之间设工装、滑动支座,以减小分配梁对试验架体的约束

2.2脚手架结构试验架体的搭设应注意以

1架体的结构、构造应根据脚手架相关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搭设,立杆间距、 步距、连墙件、剪刀撑设置等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2单元结构试验架体的搭设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第A.2.6条~A.2.8条的规 定。 3杆件、构配件的安装、紧固应符合脚手架相关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4应方便试验过程中的观察、测量

A.2.3脚手架结构试验中主要注意下列事项:

1数据采集、传递、存储系统安装。在试验前,根据数字模拟计算分析、经 验判断找出受力最大的杆件和变形最大部位的杆件,将数据采集装置安装到上述 部位杆件上和需要测试部位的杆件上。 2分级加荷时,注意观察每级荷载对应的架体变形,与变形相对应的应力值, 并认真记录。对变形应进行测量。 3按有效数据确认规则确认有效数据,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确定架体 结构的极限承载力。

A.2.4脚手架结构试验时,采用逐级加荷的方式施力

体的极限承载力,并充分观察架体的变形和在荷载作用下的最终反映。本标准所

确定的加荷速度,与加拿大、美国国家标准的规定相当。 A.2.5本条规定了落地作业脚手架、支撑脚手架结构试验的方法,应注意如下 事项: 1本标准所规定的脚手架结构试验的理念是以单元结构试验为主,以足尺结 构试验为附,用少量的足尺结构试验结果验证、修止单元结构试验的结果,待取 得一定经验后,过渡到单一的单元结构试验, 2A类单元结构试验,是要得出A类单元结构架体的极限承载力值和架体抗 力标准值。其中标准值将作为B类、C类单元结构试验的加载依据, 3B类单元结构试验结果与至少一个足尺作业脚手架结构试验结果对比分 析、判定作业脚手架极限承载力。 4C类单元结构试验结果与至少一个足尺支撑脚手架结构试验结果对比分 析、判定支撑脚手架极限承载力。 5某个单体试验数据与该组试验数据平均值的偏差不超过土10%的计算方 法同第A.1.4条。 6当某个单体试验数据与该组试验数据平均值的偏差超过土10%时,可先增 加一个单元结构试验,之后GB29540-2013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以四个单元结构试验结果的平均值按式(16)计算 偏差值,如果有3个单元结构试验结果的偏差值在平均值的士10%以内时,则取 该3个单元结构试验结果为有效数据;如果按式(16)计算只有2个单元结构试 验结果的偏差值在平均值的土10%以内时,则再增加一个单元结构试验,并重复 按上述方法计算偏差,判定有效数据。 A.2.6A类单元结构试验:是采用4根待试验脚手架立杆,按本标准(图A.2.6 搭设3步高待试验架体,并按规定的加荷方法施加荷载所进行的脚手架结构试 验。 A类单元结构试验架体是采用4根立杆所搭成的平面为长正方形的塔架,3 步高度,纵横向均为单跨距。立杆横距为1.5m,立杆纵距为2m。步距根据待测 试的架体步距确定,为计算分析不同步距下的立杆计算长度系数,需对试验架体 采用不同的步距。斜撑杆是在试验架体的外侧周边沿4根立杆间从底到顶按步距 满布设置。立杆底部可调底座调节螺杆伸出长度为300mm。 试验架体单立杆稳定承载力设计值、标准值是按下列公式计算:

Ru= Rd 4β RmYm =N!

R一单立杆稳定承载力设计值; N一一单立杆稳定承载力标准值; Y一 材料抗力分项系数; Ym一 材料强度附加系数。 A.2.7B类单元结构试验:是采用6根待试验脚手架立杆,按本标准(图A.2.7) 搭设3步高待试验架体,并按规定的加荷方法施加荷载所进行的脚手架结构试 验。 B类单元结构试验架体是采用6根立杆搭成的平面为长方形的塔架,3步高 度,纵向3排立杆,横向2排立杆,纵向2跨距,横向单跨距。立杆横距为1.5m, 立杆纵距为2m。步距根据待测试的架体步距确定。斜撑杆是在试验架体的一个 角上沿纵向、横向单跨距从底至顶按步布置。立杆底部可调螺杆伸出长度为 300mm。 在试验时,是6根立杆均匀加载至A类单元结构试验得出的单立杆承载力 标准值后,再对中间两根立杆继续加载,直到破坏,其他立杆不再加载。 A.2.8C类单元结构试验:是采用9根待试验脚手架立杆,按本标准(图A.2.8) 搭设3步高试验架体,并按规定的加荷方法施加荷载所进行的脚手架结构试验 C类单元结构试验架体是9根立杆搭成的平面为长方形的塔架,3步高度, 纵向和横向各3排立杆。立杆纵距为2m,横距为1.5m。步距根据待测试的架体 步距确定。斜撑杆是在试验架体的一个角上沿纵向和横向单跨距从底至顶按步布 置。立杆底部可调螺杆伸出长度为300mm。 在试验时,是9根立杆均匀加载至A类单元结构试验得出的单立杆承载力 标准值后,再对中间立杆继续加载,直至破坏,其他立杆不再加载。 A.2.9、A.2.10作业脚手架的足尺结构试验架体高度、纵向长度主要是依据连墙

3步3跨、2步3跨架体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其试验结果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也最接近。试验单元架体连墙件的设置与施工现场的常规设置相同,剪刀撑、扫 地杆、水平杆等按常规构造设置。施工过程中对作业脚手架的试验,因试验的目 的是检验作业脚手架的设计承载力和在设计承载力作用下的变形,因此可对试验 架体简化处理。

A.2.11支撑脚手架足尺结构试验架体是选取实际支撑脚手架的典型结构单元 架体进行试验。试验架体纵向、横向立杆宜为偶数是考虑分配梁设置的方便。应 注意架体高宽比对架体承载力的影响,宜选择不同的高宽比进行对比试验。试验 架体结构和构造应与实际架体相同。

A.2.12、A.2.13脚手架结构试验,是取架体破坏前一级的试验荷载作为脚手架 的极限承载力。试验的过程中,在施加每级荷载后的持荷时间内,应观察并记录 架体的变形,最后一级荷载使架体发生破坏后,应对架体破坏形态和特征进行定 性和定量描述

15脚手架试验具有一定危险性,在试验加荷过程中,设警戒线并设专人监 为了防止闲杂人员入内发生危险

A.2.15脚手架试验具有一定危险性GTCC-087-2018 电气化铁路用70mm2~150mm2铜合金绞线-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在试验加荷过程中,设警戒线

护是为了防止闲杂人员入内发生危险。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