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T 70-2018 地震观测异常现场核实报告编写 地下流体

DB/T 70-2018 地震观测异常现场核实报告编写 地下流体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69.4K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009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T 70-2018 地震观测异常现场核实报告编写 地下流体

DB/T 70—2018

地震观测异常现场核实报告编写

DB34/T 2845-2017 大型游乐场所防雷技术规范Report writing specifications for the field verification of observed seismic anomalyUndergroundfluid

DB/T 702018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基本规定 现场核实报告提纲 附录A(规范性附录) 现场核实报告编排格式要求 附录B(规范性附录) 现场核实工作方案编写要求 附录C(规范性附录) 现场核实工作方案审核表格式

DB/T 702018

如下: 地震观测异常现场核实报告编写地磁; 地震观测异常现场核实报告编写 地电; 一地震观测异常现场核实报告编写 重力; 一地震观测异常现场核实报告编写地壳形变; 一地震观测异常现场核实报告编写地下流体; ····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地震监测预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山西省地震局、安徽省地震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耀炜、高小其、孙小龙、晏锐、李营、张磊、范雪芳、王俊、杨朋涛、任宏微 郭丽爽、张彬、包创

DB/T 702018

地震观测中出现的异常需要进行现场核实,并编制现场核实报告,是地震观测异常现场核实工作的 重要产出,其结果为震情跟踪与地震趋势判定提供重要依据。经过多年实践,针对地下流体地震观测异 常现场核实工作,已经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分析方法和工作程序。为规范地下流体地震观测异常现场核 实报告的编写,提高地震分析预报工作标准化水平,有必要对现场核实报告的编写内容和编写格式等进 行具体规定。 本标准基于我国地下流体地震观测异常现场核实工作的基础,以及多年来对现场核实报告的分析 和总结,对地下流体地震观测异常现场核实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内容及格式等进行了规定,将为地下 流体地震分析预报工作的标准化起到积极作用

地震观测异常现场核实报告编写 地下流体

地震观测异常现场核实报告编写

写的基本规定、提纲和格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地下流体地震观 报告编写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714一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T19531.4一2004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4部分:地下流体观测 DB/T3地震测项分类与代码 DB/T48一2012地震地下流体观测方法井水位观测 DB/T49一2012地震地下流体观测方法井水和泉水温度观测 DB/T50一2012地震地下流体观测方法井水和泉水流量观测

3.1地下流体地震观测中出现背离正常变化的现象时,应通过现场核实工作编写现场核实报告。 3.2地下流体测项按照DB/T3中的规定分类。 3.3宏观异常的现场核实工作应作为现场核实报告内容的一部分。 3.4现场核实报告中应采用法定的计量单位和符号。 3.5现场核实报告的图件中静水位(水位埋深)和动水位(相对水头高度)观测值应采用绝对值表 曲线图向上表示水位上升,曲线图向下表示水位下降。无特殊要求的曲线图,曲线图向上表示测值 加,曲线图向下表示测值减小。 3.6现场核实报告编排格式要求见附录A

4.1现场核实报告构成要素

现场核实报告由封面、目录、正文和附件四部分构成,其中正文包括概述、异常调查、分析与结论、后 记和参考文献五部分,附件包括现场核实工作方案和现场核实工作方案审核表。表1给出了现场核实 报告构成的基本要素。

表1现场核实报告构成要素

4.3.2异常和核实工作概述

4.3.3区域背景资料

介绍与本次异常分析相关的背景资料,包括下列内容: a)地质构造与地貌。包括所处的构造部位、主要断层分布特点、地层概况及地貌等。 b)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含水层岩性、时代、厚度及分布、主要地下水开采层位,地下水补给区与泄 流区所处位置,所处地区的地下水流向和地下水位动态特征等。 地表水情况。包括异常点附近海、河、湖、水库、灌区位置等。 d)区域气象条件。包括降水量、气温、气压等

4.3.4台站及周边观测概况

描述与本次异常分析相关的台站及周边观测概况,包括下列内容: a)观测并基本参数。包括并点经纬度、海拨高程、行政属地、并深、并径、套管材质和深度及变径 情况、止水情况、过水断面类型和观测含水层位置等。 b) 观测含水层基本参数。包括观测层揭露厚度、单位涌水量或自流量、导水系数、渗透系数等。 C 观测泉基本概况。包括水文地质、出露条件、泉水温度、泉水流量和泉水类型。泉水类型接照 含水层性质可分为上升泉和下降泉,接照出露原因分为侵蚀泉、接触泉、溢流泉、断层泉和接触 带泉。 d)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井(泉)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气体组分含量(CO2、CH4、H2S等)、总溶解 固体,若缺失上述资料,需注明。 e 水温梯度。附水温随深度变化图,根据水温随深度变化图简述观测含水层热源补给特点。 台站观测系统介绍。包括异常点所有测项类型、观测井装置、观测仪器、仪器技术指标、起始观 测时间和观测日志等。 g) 台站历史资料介绍。包括观测人员情况、测点变迁情况、观测资料效能评价情况等。 h 观测井与井(泉)口装置改造经历。 i 观测气路改造经历及气路受气温变化影响的情况 j 与异常分析相关的周边观测测项与变化情况

周查应包括异常初步判定、观测系统检查和环境因

4.4.2异常初步判定

JG/T 148-2018 钢管散热器4.4.2.1简述本次异常成因的几种预判定情况

4.2.1简述本次异常成因的几种预判定情况,对异常可信度进行初步分析。 4.2.2根据异常成因的预判定情况,简述需要获取的分析依据和采取的技术措施

DB/T70—2018

4.4.3观测系统检查

括下列内容: a) 观测仪器和数采设备的工作状态; 供电设备和避雷设备的工作状态; c) 井口装置、探头电缆固定装置、阀门开关、泄流口装置等的变化情况; d) 水位观测值校测的情况,方法见DB/T48一2012中的附录C;给出观测值准确性情况; 井(泉)水流量观测值校测的情况,方法见DB/T50一2012中第7章;给出观测值准确性情况 观测井(泉)中有抽水泵时,描述水泵是否存在漏电情况,阐明分析结果; g) 同类型仪器对比井(泉)水温一致性情况: h) 观测系统受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 4.4.3.2 描述氢、汞、氢气、氨气、二氧化碳、气体量、离子浓度等测项的观测系统检查情况,包括下列 内容: a) 观测仪器工作和供电状态; b) 使用标准物质或标准传递方式对仪器的校准情况; C) 自动观测项目,描述避雷、数采设备、井口装置、水路、气路及脱气装置等状态与变化情况; 人工观测项目,描述采样与测试是否规范、人员是否变动、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等情况; e) 观测方法中使用了辅助化学试剂,应描述试剂的有效期、有效性及是否污染等结果检查情况; f) 影响观测资料变化的其他因素; g)采用同类型其他仪器开展平行观测的情况

4.4.4环境因素调查

描述与本次异常分析相关的环境因素,包括下列内容: a)与异常可能相关的气温、气压和降水等气象因素数据和图件; b) 周边施工作业的区域和时间,抽水或注水的时间和水量数据,及其与异常观测点的空间位 置图; C 周边河流、水库、水渠蓄放水的时间和水量数据JC/T 2459-2018 陶粒泡沫混凝土,及其与异常观测点的空间关系图件: d)其他与观测异常有关的影响因素,如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井区油井开采情况等

异常分析及结论包括异常分析、异常判定和结论与建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