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节能篇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节能篇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7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030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节能篇

8.3.2太阳能热水系统配备的输水管和电器、电缆应与建筑物其他管线统筹安排、同步设计、 司步施工,安全、隐蔽、集中布置,便于安装维护。 8.3.3太阳能集热器和太阳能光电板安装在建筑屋面、阳台、墙面或建筑其他部位时,不得影 响该部位的建筑功能,并应与建筑协调一致,保持建筑统一和谐的外观。

8.3.4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选择与布置

1宜选用能与建筑屋面、墙面、玻璃幕墙等部位相结合的光电池板; 2太阳能光电池板宜镶嵌或架空安装在建筑的屋面、采光顶、墙面、玻璃幕墙上GB/50348-2018_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也可件 为建筑围护结构、遮阳系统的一部分。

2太阳能光电池板宜镶嵌或架空安装在建筑的屋面、采光顶、墙面、玻璃幕墙上,也可作 为建筑围护结构、遮阳系统的一部分。 8.3.5安装太阳能集热器和太阳能光电板的平屋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太阳能集热器和太阳能光电板支架应与屋面预埋件固定牢固,并在地脚螺栓周围作密封处 理; 2在屋面防水层上放置集热器和光电板时,屋面防水层应包到基座上部,并在基座下部加 设附加防水层: 3集热器和光电板周围屋面、检修通道、屋面出入口和集热器之间的人行通道上部应铺设 保护层; 4太阳能集热器与贮水箱相连的管线需穿屋面时,应在屋面预埋防水套管,并对其与屋面 相接处进行防水密封处理。 8.3.6安装太阳能集热器和太阳能光电板的坡屋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1屋面的坡度宜结合太阳能集热器和光电板接受阳光的最佳倾角即当地纬度土10°来确 定; 2坡屋面上的集热器和光电板宜采用顺坡镶嵌设置或顺坡架空设置: 3设置在坡屋面的太阳能集热器和光电板的支架应与埋设在屋面板上的预埋件牢固连接, 并采取防水构造措施; 4太阳能集热器和光电板与坡屋面结合处雨水的排放应通畅: 5顺坡镶嵌在坡屋面上的太阳能集热器和光电板与周围屋面材料连接部位应做好防水构造 处理; 6太阳能集热器和光电板顺坡镶嵌在坡屋面上,不得降低屋面整体的保温、隔热、防水等 功能; 7顺坡架空在坡屋面上的太阳能集热器和光电板与屋面间空隙不宜大于100mm; 8坡屋面上太阳能集热器与贮水箱相连的管线需穿过坡屋面时,应预埋相应的防水套管, 并在屋面防水层施工前埋设完毕。 8.3.7安装太阳能集热器和太阳能光电板的阳台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置在阳台栏板上的太阳能集热器和光电板支架应与阳台栏板上的预理件牢固连接: 2由太阳能集热器和光电板构成的阳台栏板,应满足其刚度、强度及防护功能要求。 8.3.8设置太阳能集热器的墙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1低纬度地区设置在墙面上的太阳能集热器和光电板宜有适当的倾角: 2设置太阳能集热器和光电板的外墙除应满足集热器荷载外,还对安装部位可能造成的墙 体变形、裂缝等不利因素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

8.3.5安装太阳能集热器和太阳能光电板的平屋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太阳能集热器和太阳能光电板支架应与屋面预埋件固定牢固,并在地脚螺栓周围作密封 理; 2在屋面防水层上放置集热器和光电板时,屋面防水层应包到基座上部,并在基座下部力 设附加防水层: 3集热器和光电板周围屋面、检修通道、屋面出入口和集热器之间的人行通道上部应铺 保护层; 4太阳能集热器与贮水箱相连的管线需穿屋面时,应在屋面预埋防水套管,并对其与屋面 相接处进行防水密封处理。

1低纬度地区设置在墙面上的太阳能集热器和光电板宜有适当的倾角: 2设置太阳能集热器和光电板的外墙除应满足集热器荷载外,还对安装部位可能造成的培 本变形、裂缝等不利因素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 3设置在墙面的集热器和光电板支架应与墙面上的预埋件连接牢固,必要时在预埋件处

设混凝土构造柱,并应满足防腐要求; 4设置在墙面的集热器与贮水箱相连的管线需穿过墙面时,应在墙面预埋防水套管。穿墙 管线不宜设在结构柱处: 5太阳能集热器和光电板镶嵌在墙面时,墙面装饰材料的色彩、分格宜与集热器协调一致。 8.3.9当采用太阳能集热器和光电板直接作为屋面板或采用太阳能集热器作为阳台栏板时,应 满足所在部位的刚度、强度、建筑热工、锚固、防护功能等方面的要求。 8.3.10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进行采暖时,宜采用地面辐射采暖。具体措施见本措施4.2节。 8.3.11太阳能热水系统贮水箱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贮水箱宜布置在室内,如储藏室、设备间、车库、厨卫间、阁楼等; 2水箱布置在室外应有保温、防冻猎施: 3设置贮水箱的建筑部位应采取相应的防水、排水措施;

3.11太阳能热水系统贮水箱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贮水箱宜布置在室内,如储藏室、设备间、车库、厨卫间、阁楼等; 2贮水箱布置在室外应有保温、防冻措施: 3设置贮水箱的建筑部位应采取相应的防水、排水措施; 4贮水箱上方及周围应留有安装、检修空间。

8.4.1被动式太阳房技术主要是通过建筑朝向和周围环境的布置,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处理, 以及建筑材料和结构、构造选择,使在冬季能采集、保持、储存和分配太阳热能,解决建筑采 暖。在夏季遮挡太阳辐射,散逸室内热量,达到冬暖夏凉的目的。

8.4.2被动式太阳房宜符合下列要求:

1建筑平面布局宜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利用夏季自然通风。建筑的主要朝 向宜为南向或南偏东或南偏西不超过30°。 2主要居住或活动房间应布置在向阳面,辅助房间布置在北面。 3尽量在南向开大窗,减小北向窗,不设置东西向窗。窗宜为双层窗。 4围护结构表面应采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如聚苯板等,增加其热阻,降低传热系数。 5蓄热材料应为重质密实材料,如砖、土坏、混凝土等。 8.4.3被动式太阳房按照集热形式主要分为直接受益式、集热蓄热墙式、附加日光间式和屋顶 池式四种形式。 1直接受益式是利用南窗直接接受太阳辐射,用楼板、墙体及家具设备等作为吸热和储热 体,当室温低于这些蓄热体的表面温度时,蓄热体放热向室内供暖。 2集热蓄热墙式是加强集热墙向阳的外表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辐射散热能力,使该墙 体成为集热和储热器。 3附加日光间式是在建筑南向外侧附加阳光间,冬李吸收太阳辐射热,夏季可利用开窗通 风散热、设置窗帘等防止太阳直射得热。 4屋顶池式是将装满水的密封塑料袋作为储热体置于屋顶上,其上设置可开启的保温盖板。 冬季白天晴天时将保温盖板散开,水袋吸收太阳辐射热,水袋储热通过辐射和对流传至室内; 夜间或阴雨天则关闭保温盖板,阻止向外的热损失。夏季则相反,白天关闭保温盖板,隔绝太 阳辐射,较凉的水袋吸收下面房间的热量,使室温下降;夜间或阴雨天打开保温盖板,让水袋 冷却。

8.4.4直接受益式被动式太阳房宜符合下列要习

1建筑外形应规则,以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矩形为宜。 2室内净高不宜大于2.9m。南向房间的进深不宜超过净高的1.5倍,且集热面积与房间面 积之比≥30%。 3建筑的围护结构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应至少达到当地节能标准要求。 4集热窗应有保温窗帘或采取有效的保温隔热措施。 8.4.5集热蓄热墙式被动式太阳房宜符合下列要求: 1集热墙向阳面应有较大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如涂黑色、深蓝色等, 2集热墙向阳面外侧应安装玻璃或透明塑料板,并应保留150mm以上的空间,玻璃宜采用 中空玻璃,透明塑料板宜采用保温的双层结构。 3蓄热墙体宜采用采用200mm400mm厚的混凝土墙、石墙、水墙等热容量大的墙体。 4建筑的其它围护结构应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应至少达到当地节能标准要求。 8.4.6附加日光间式被动式太阳房宜符合下列要求: 1附加日光间应设置在南向墙外。如能够得到南向日照,也可设置于东墙或西墙上。 2阳光间内应用混凝土、砖石等厚重密实材料做地面和隔墙。 3阳光间内隔墙上部和下部应设置可开启、关闭的通气孔,中部应设采光窗。 4阳光间内地面和墙面应采用深色的选择性涂层。 5阳光间的窗玻璃应采用两层气体层的中空玻璃。窗外有保温、活动遮阳设施。 6建筑的其它围护结构应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应至少达到当地节能标准要求。 8.4.7屋池式被动式太阳房宜符合下列要求: 1屋顶保温盖板宜采用轻质、防水、耐候的保温构件。 2保温盖板应能根据房间温度、水袋内水温和室外太阳辐射照度进行灵活调节和启闭。 3保温板下方放置储热体的空间高度易为200mm~300mm。 4建筑的其它围护结构应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应至少达到当地节能标准要求。

1建筑外形应规则,以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矩形为宜。 2室内净高不宜大于2.9m。南向房间的进深不宜超过净高的1.5倍,且集热面积与房间面 积之比≥30% 3建筑的围护结构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应至少达到当地节能标准要求。 4集热窗应有保温窗帘或采取有效的保温隔热措施。 8.4.5集热蓄热墙式被动式太阳房宜符合下列要求: 1集热墙向阳面应有较大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如涂黑色、深蓝色等。 2集热墙向阳面外侧应安装玻璃或透明塑料板,并应保留150mm以上的空间,玻璃宜采用 中空玻璃,透明塑料板宜采用保温的双层结构。 3蓄热墙体宜采用采用200mm400mm厚的混凝土墙、石墙、水墙等热容量大的墙体。 4建筑的其它围护结构应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应至少达到当地节能标准要求。 8.4.6附加日光间式被动式太阳房宜符合下列要求: 1附加日光间应设置在南向墙外。如能够得到南向日照,也可设置于东墙或西墙上。 2阳光间内应用混凝土、砖石等厚重密实材料做地面和隔墙。 3阳光间内隔墙上部和下部应设置可开启、关闭的通气孔,中部应设采光窗。 4阳光间内地面和墙面应采用深色的选择性涂层。 5阳光间的窗玻璃应采用两层气体层的中空玻璃。窗外有保温、活动遮阳设施。 6建筑的其它围护结构应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应至少达到当地节能标准要求。 8.4.7屋顶池式被动式太阳房宜符合下列要求: 1屋顶保温盖板宜采用轻质、防水、耐候的保温构件。 2保温盖板应能根据房间温度、水袋内水温和室外太阳辐射照度进行灵活调节和启闭。 3保温板下方放置储热体的空间高度易为200mm~300mm。 4建筑的其它围护结构应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应至少达到当地节能标准要求

9.1.1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判定要点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分为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不采暖楼梯间墙)、屋面、外门窗(包括透 明幕墙、户门和不封闭阳台门)以及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楼地面和采暖空间与非采暖空间隔墙 与楼板等。 2勘查与初步验算 1)进行节能改造之前,应先进行结构鉴定,必须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 当涉及主体和承重结构改动或增加荷载时,必须由原设计单位或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对既 有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进行核验、确认。 2)进行节能改造之前,应结合现场查看,对可改造性、居住环境、热工性能进行综合判定 判定依据为: a建筑地形图及工图纸; b建筑装修改造以及历年修资料: C城市建设规划和市容要求; d热工验算; e采暖供热系统查勘资料: f室内热环境状况的实地考察记录。 3节能评价标准及内容 节能评价标准,按现行国家、行业节能设计标准、当地节能设计、验收等相关标准或规范 主要评价内容有:墙体砌筑材料及厚度、楼板材料及厚度、屋面材料及厚度、保温材料及 厚度、外门窗等:不同朝向的窗墙面积比、体形系数等。评价指标见表9.1.1一1。

4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 对于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不清楚,需要进行检测时,按表9.1.1一2要求的内容和标准 进行检测。

5节能评价方法 规定性指标评价,按表9.1.1一1要求的评价内容,对照所在地区节能标准,逐项评价 在规定性指标不满足的情况下,可采用“对比评定法”进行综合评价。严寒和寒冷地区以 建筑耗热量指标为判据,夏热冬冷地区和温和地区以采暖耗电量和空调耗电量之和为判据,在 夏热冬暖地区以空调耗电量为判据,确定建筑的实际节能率。按表9.1.1一3和表9.1.1一4评价。

1、本表中改造建筑指要节能改造的既有建筑,参照建筑指按传热系数限值计算耗热量指标的建筑,设计 节能改造的建筑。 2、K,一既有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一传热系数限值,K一设计计算的传热系数; 3、由于参照建筑与设计建筑的空气渗透耗热量和室内得热量相同,因此本表进行了简化,只需调整设计建 使其Z&K:F;小于等于参照建筑的Z&KF即可

外保温系统可采用保温装饰复合板,减少或避

9.2.2门窗改造技术及要求

1窗户的节能改造设计应满足安全、隔声、通风和采光等性能, 2严寒、寒冷地区的单元门应采用保温门,必要时单元门应加设门斗;位于非采暖走道内的户 丁应采用保温门。单元门宜安装闭门器。 3严寒、寒冷地区可在原单玻窗外(或内)加装一层窗,间距在100mm左右,并能满足热工 生能指标;原窗如位于内侧时,应采取措施,改善其密封性能。 4更换新窗时,窗框与墙之间应有合理的保温密封构造,以减少该部位的开裂、结露和空气渗 透。 5夏热冬冷、寒冷地区东西向可采用活动外遮阳。 6夏热冬暖地区应以改善窗户遮阳为主,可以更换玻璃、安装外遮阳设施,贴隔热膜等。 7遮阳膜、热反射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应大于0.3,以免影响窗户的采光性能。 8外遮阳系统要保证安全并方便清洁

9.2.3屋面改造技术及要求

1屋面节能改造应根据屋面的型式,采用相适应的改造措施。如原防水可靠,则可直接做倒置 式屋面。 2如防水层有渗漏,应铲除原防水层,重新做保温层和防水层。 3平屋面改坡屋面,宜在原有建筑平屋顶上铺设耐久性、防火性好的保温层。 4坡屋顶改造时,宜在原吊顶上铺放轻质保温材料。无吊顶时可在坡屋面上增设或加厚保温层 或增设吊顶,并在吊顶上铺设保温材料。吊顶应耐久、防火、安全。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应采 取通风措施,避免闷顶。 5有条件时,可采用种植屋面。

9.2.4其他部分改造

1建筑底层下部为非采暖空间,则应对其楼板加设保温层,将保温层置于楼板底部,可采用粘 结、粘钉结合或吊顶方式。如下层空间有防火要求,则保温材料和构造做法应满足防火等级要求 2既有建筑幕墙改造措施 1)应充分利用层间部位,采取高效保温措施;减少实际窗墙面积比; 2)夏热冬暖地区可更换遮阳系数小的玻璃,加装内遮阳设施; 3)严寒、寒冷及夏热冬冷地区可在室内增设一层窗户; 4)非透明幕墙,可在室内层增加保温层

10.1.1墙体传热系数

1传热系数K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K = R。R +R+R R=ZR; 6j R,= N. 2., =2, a

10 围护结构热工计算

K,·F,+K,F Km= F, + F,

10.1.4热情性指标

热情性指标是目前居住建筑节 隔热性能的一个设计指标,它是 表征在夏季周期传热条件下,外围护结构抵抗室外温度波和热流波动能力的一个无量纲指标,以符 号D表示,D值越大,温度波与热流波的衰减程度也越大。 热惰性指标D应按下式计算:

D= ZD, =R, · S..

10.1.5保温隔热层厚度计算

外墙的保温隔热层厚度Sin(m)按下式计算:

10.2. 2热情性指标

10.2.3保温隔热层厚度计算

屋面的保温隔热层厚度Sin(m)按公式(10.1.5)计算,计算要点是: 1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应取计算导热系数2c[W/(m·K)],2c=2·a 2屋面规定的传热系数Kre[W/(m²·K)],取所在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屋面传热系数 值。

10.3楼地面热工计算

10.3.2底层地面的热阻

底层地面由于上下不是空气边界层,不能采用传热系数K作为评价底层地面的热工性能指 能采用热阻作为评价其热工性能的指标。 底层地面的热阻R[(m²·K)/W]按下列公式计算:

10.3.3保温层厚度计算

Sc.in 一保温层材料的计算导热系数,W/(m

中c.in 保温层材料的计算导热系数,W/(m·K);

10.4.1建筑门窗的传热系数K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10.4门窗、幕墙热工计算

式中:K——窗的传热系数,W/(mK): Ag—窗玻璃面积,m²; Af 窗框的投影面积,m² l一一玻璃区域的周长,m; Kg—窗玻璃中央区域的传热系数,W/(m².K); K 窗框的面传热系数,W/m²K); —一窗框和窗玻璃之间的附加线传热系数,W/(m·K)。 10.4.2建筑门窗的遮阳系数应按照以下方法计算。 1窗的太阳能总透射比。采用下式计算:

Z8.A, +Z8fA, A

式中gt一一窗的太阳能总透射比; Ag窗玻璃面积,m²; Af一窗框的投射面积,m²; 8g一一窗玻璃区域(或者其它镶嵌板)太阳能总透射比; A一一整窗的总投影面积,m²。 2窗的遮阳系数SC应为窗的太阳能总透射比与标准3mm透明玻璃的太阳能总透射比之比 按下式计算:

式中SC整窗的遮阳系数; 10.4.3幕墙单元的传热系数Kcw按下式计算:

Kwall= hou h.

式中d一各层单层材料的厚度,m

[(10.43.3]

式中Ab—热桥元件的面积,m²; A一一幕墙单元内空气间层的总面积,m²; a热桥材料导热系数,W/(m·K); Rair一空气间层的热阻,m.K/W。 10.4.4玻璃幕墙单元的太阳能总透射比8g按下式计算:

Z8.A +28,4, +Z8,A A

式中Ag 透明面板的面积,m; 8g 透明面板的太阳能总透射比; Ap 非透明面板的面积,m²; 8p 非透明面板的太阳能总透射比: Af一 框的面积,m; gf 框的太阳能总透射比。 幕墙的遮阳系数SC应为幕墙的太阳能总 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Ag 透明面板的面积,m; 8g 透明面板的太阳能总透射比; Ap 非透明面板的面积,m; 一非透明面板的太阳能总透射比: Af 框的面积,m?; 框的太阳能总透射比。 幕墙的遮阳系数SC应为幕墙的太阳能总透射比与标准3mm透明玻璃的太阳能总透射比的比 值,按下式计算:

SC =8 0.87

式中SC—幕墙的遮阳系数; 8t——幕墙的太阳能总透射比。 框的太阳能总透射比gr按下式计算:

g f = P: Aur houn A,

式中hout 框的外表面换热系数,W/(mK); Pf 框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W/(m~K) Kf—框的传热系数,W/(m².K); Asuf 框的外表面面积,m²; 框面积,m²。

式中hout 框的外表面换热系数,W/(mK); Pf—框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W/(m²K); Kf—框的传热系数,W/(m².K); Asuf 框的外表面面积,m²; 框面积,m²。

1)金属窗框的传热系数K按下式计算

式中Adi 框的室内表面积,m²; Ad.e 框的室外表面积,m²; Ari 室内的框投影面积,m²; Ar 室外的框投影面积,m

CBDA 9-2017-T 轨道交通车站幕墙工程技术规程[10.4.5.2]

全属窗框之间的最小活离d.mm

隔热金属框截面类型1(采用导热系数低于0.3

Zb, ≤0.2b,

式中d—热断桥对应的铝合金截面之间的最小距离: b;——热断桥的宽度;

0.4.6窗框与玻璃结合处的附加线传热系数主要受间隔层材料传导率的影响。在没有精确计算白 请况下T/CBDA 13-2018 轨道交通车站装饰装修施工技术规程,可采用表10.4.6中的估算值,

6铝合金、钢(不包括不锈钢)与中空玻璃结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