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1210-2016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GB 51210-2016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9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034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51210-2016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规定调紧、锁定。重要结构用钢丝绳是指施工平台、物料平台等 在施工过程中载人结构用钢丝绳。一般结构用钢丝绳是指悬挑脚 手架及其他结构按构造设置的钢丝绳

4.0.1~4.0.15各类材料、构配件的品种、规格、技术要求、 验方法、检验规则、产品标志及型号规格表示方法等在现行国 家产品标准或其他相关标准中均有规定。新研制的构配件技术性 能应通过试验确定,是因为脚手架的构配件受力比较复杂,很难 通过理论计算准确确定其承载力,有些构配件即使通过理论计算 得出承载力等技术指标,也需要通过试验来验证。 铸铁或铸钢制作的构配件材质是按架体管材为Q235级钢时 考虑的,当架体用管材为Q345级钢时应适当提高。 应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只有在结构件受力较复杂或搭设 超重脚手架时,钢管才选择Q345级钢,一般脚手架钢管均选择 Q235级钢,这是因为脚手架破坏均为稳定破坏,选择Q235级 钢较为适宜,如选择Q345级钢,其钢材的潜力不能充分发挥 利用。 钢管的直径和壁厚可在脚手架相关标准中具体规定,本标准 中表4.0.1是依据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的规定制定的,对钢管 的直径和壁厚应严格限制。 竹脚手架主要受力杆件是毛竹,条文中所述生长期为3年~ 年的毛竹是指生长期为满3年至满4年以内的毛竹。竹、木脚 手架所用杆件材料为天然材料,受影响因素较多,如长度、直 轻、梢径、通直度、裂纹、虫蛀等等,其所用材料除符合本标准 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钢丝绳在脚手架工程中的使用逐渐增多,应根据用途通过设 十计算来选择。 脚手架所用螺栓一般为普通螺栓,对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结 81

构如选择高强螺栓,应按现行国家相关标准执行。 挂扣式和承插式连接件要求采取防止退或防脱落措施,是为 了防止其松动和退出。 脚手架杆件、构配件制定周转使用维修检验标准,是要求在 每使用一个安装拆除周期后,应对其进行检验、分类、维修,并 及时淘汰受损变形的杆件、构配件。维修检验标准应在脚手架专 业标准中制定,包括杆件、构配件的分类标准、维修标准、检验 标准等。对周转使用的杆件、构配件的检验,是采用外观检验的 方法全数检验。 要求脚手架的构配件具有良好的互换性,是因为脚手架的构 配件必须规格、型号一致,配套统一,才能保证搭设方便快捷, 满足各种组架工艺和施工要求,这对构配件制作精度提出了较严 格的要求,因为构配件制作精度如果达不到标准,则会出现组配 困难、搭设的架体超过允许误差等现象

GB/T 51189-2016 火力发电厂海水淡化工程调试及验收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5.1荷载的分类及标准值

.1.1~5.1.3根据(建巩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 将脚手架的荷载划分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两大类。 脚手板、安全网、栏杆等划为永久荷载,是因为这些附件的 设置虽然随施工进度变化,但对用途确定的脚手架来说,它们的 重量、数量也是确定的。 建筑材料及堆放物含钢筋、模板、混凝土、钢结构件等,将 其划分为永久荷载,是因为其荷载在架体上的位置和数量是相对 固定的,但对于超过浇筑面高度的堆积混凝土建议按可变荷载 计算。 可变荷载分为施工荷载、风荷载、其他可变荷载。其中施工 荷载是指人和随身携带的小型机具自重荷载及架体上少量临时存 放的材料自重荷载(不超过1kN/m);其他可变荷载是指除施 工荷载、风荷载以外的其他所有可变荷载,包括振动荷载、冲击 荷载、架体上移动的机具荷载等,应根据实际情况累计计算。 5.1.4~5.1.6条文申的规定对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标准值取值 的确定方法,具有普遍意义。 永久荷载标准值的取值原则上是按材料、构配件的自重值取 值,如果采用抽样实测的方法测定其荷载标准值,一般是采用自 重检测法进行测量。 本标准第5.1.5条第1款、第2款是作业脚手架施工荷载取 值的规定,通过广泛的调研,对作业脚手架施工荷载标准值取值 做了一定调整,主要是依据以下理由: 1原作业脚手架结构施工荷载标准值取值为3kN/m,是 根据主体砌筑用脚手架制定的。墙体砌筑作业时,脚手架作业层

上需堆放砖块,摆放砂浆桶,甚至是推车,因此规定取施工荷载 标准值为3kN/m。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行的建筑主体结构 施工工艺已发生了重大改变,已不在作业脚手架上大量堆放建筑 材料。 2混凝土结构和其他主体结构施工时,作业脚手架主要是 作为操作人员的作业平台,作业层上一般只有作业人员和其使用 的工具及少量材料荷载,如果仍取3kN/m就显然偏大了。 3有专家提出,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和装修施工时,作业脚 手架施工荷载标准值取为1kN/m²~1.5kN/m;考虑到施工时的 具体情况,本标准确定施工简载标准值取值为2.0kN/m 本标准强调脚手架施工荷载标准值的取值要根据实际情况确 定,对于特殊用途的脚手架,应根据架上的作业人员、工具、设 备、堆放材料等因素综合确定施工荷载标准值的取值。 本标准第5.1.5条第3款是支撑脚手架施工荷载标准值取值 的规定,通过广泛征求意则,在传统的支撑脚手架施工荷载标准 值的取值水平基础上有所调整和增加,这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是符合的。本标准规定了支撑脚手架施工荷载标准值最低不应低 于2.0kN/m,应遵照执行。 应注意的是,支撑脚手架施工荷载标准值的取值大小,与施 工方法相关。如空间网架或空间桁架结构安装施工,当采用高空 散装法施工时,施工荷载是均匀分布的;当采用地面组拼后分段 整体吊装法施工时,分段吊装组拼安装节点处支撑架所承受的施 工简载是点荷载,应单独计算,并对支撑架局部应采取加强 措施。 振动、冲击物体荷载标准值是按物体的自重乘以动力系数取 值,这是将动荷载转化为静荷载来处理的一种方法。 5.1.7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简载规范》GB50009的规 定并参考国外同类标准给出公式(5.1.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规定,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 标准值心按下式计算:

2.2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 ,脚手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取荷载的基本组合进行 载组合,而不考虑短暂作用、偶然作用、地震荷载作用组合, 要是按本标准的规定对荷载进行基本组合计算,脚手架结构是 全的。 1对作业脚手架荷载基本组合的列出,其主要依据有以下 点: 1)对于落地作业脚手架,主要是计算水平杆抗弯强度及 连接强度、立杆稳定承载力、连墙件强度及稳定承载 力、立杆地基承载力;对于悬挑脚手架,除上述架体 计算内容外,主要是计算悬挑支承结构强度、稳定承 载力及错固。对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除架体计算与 落地作业脚手架相同外,主要是计算水平支承桁架及 固定吊拉杆强度、竖向主框架及附墙支座强度、稳定 承载力。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当搭设架体的材

料、构配件质量合格,结构和构造应符合脚手架相关 的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剪刀撑等加固杆件、连墙件 按要求设置的情况下,上述计算内容满足安全承载要 求,则架体也满足安全承载要求。 2)水平杆件一般只进行抗弯强度和连接强度计算,可不 组合风简载。 3)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在连墙件正常设置的条件 下,落地作业脚手架破坏均属于立杆稳定破坏,故只 计算作业脚手架立杆稳定项目。悬挑脚手架除架体的 悬挑支承结构外,其他计算都与落地作业脚手架相同, 作用在悬挑支承结构上的荷载即为作业脚手架底部立 杆的轴问力。 4)根据理论分析表明,悬挑脚手架悬挑支承结构的强度 稳定应同时满足才能够满足安全承载要求。当采用型 钢作为悬挑梁时,只要型钢梁的抗弯强度和稳定承载 力满足,既可满足安全承载要求,其抗剪强度、弯剪 强度不起控制作用。 5)连墙件荷载组合中除风荷载外,还包括附加水平力 No,这是考虑到连墙件除受风荷载作用外,还受到其 他水平力作用,主要是两个方面: ①作业脚手架的荷载作用对于立杆来说是偏心的,在偏心力 下,作业脚手架承受着倾覆力矩的作用,此倾覆力矩由连墙 水平反力抵抗。 ②连墙件是被用作减小架体立杆轴心受压构件自由长度的侧 掌,承受支撑力。 票合以上两因素,因精确计算以上两水平力目前还难以做 根据以往经验,标准中给出固定值N。。 支撑脚手架荷载基本组合的列出,其主要依据有以下 1)对于支撑脚手架的设计计算主要是水平杆抗弯强度及

连接强度、立杆稳定承载力、架体抗倾覆、立杆地基 承载力,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在搭设材料、构 配件质量合格,架体构造符合本标准和脚手架相关的 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剪刀撑或斜撑杆等加固杆件按 要求设置的情况下,上述4项计算满足安全承载要求, 则架体也满足安全承载要求。 2)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 规定,在支撑脚手架荷载的基本组合中,应有由永久 尚载控制的组合项,而且当永久简载值教大的情况下 (如混凝土模板支撑脚手架上混凝土板的厚度或梁的截 面较大),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值项起控制作用。根 据分析得知, 可变荷载效应 ≥2.8时,应按永久荷 可变荷载效应 应按可变荷载控制组合进行荷载组合。 3)规定模板支撑脚手架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时不组合风 荷载,是因为在混凝土浇筑前,风荷载对地基承载力 不起控制作用,当混凝土浇筑后,风荷载所产生的作 用力已通过模板及混凝土构件传给了建筑结构。 4)支撑脚手架整体稳定只考虑风荷载作用的一种情况, 这是因为对于如混凝土模板支撑脚手架,因施工等不 可预见因素所产生的水平力与风简载产生的水平力相 比,前者不起控制作用。如果混凝土模板支撑脚手架 上安放有混凝土输送泵管,或支撑脚手架上有较大集 中水平力作用时,架体整体稳定应单独计算。 未规定计算的构配件、加固杆件等只要其规格、性能、 符合脚手架相关的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架体搭设时按其性 用,并按本标准规定的构造要求设置,其强度、刚度等性能 均会满足要求,可不必另行计算

必须注意,本标准给出的荷载组合表达式都是在以荷载与荷 载效应存在线性关系为前提;对于明显不符合该条件的非线性问 题,应根据问题的性质另行设计计算。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 荷载的基本组合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由可变荷截控制的组合:

St = Ze, Sgk+YQ, Yi, Sa,k+YQ,Yi,, S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Sa = Z,SGk + Q,Y1,be,SQ,k

根据上述规定,可以得出脚手架的荷载组合式,对本标准荷 载组合计算公式介绍如下: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S= 1. 2ZSr,k+1. 4Su,k+1. 4(0. 7SQk+0. 6Swa) (5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St = 1. 35ZSs,k+1. 4(0. 7ZS,k+0. 6Suk)

算,并应分别乘以可变荷载分项系数1.4和风载组合值系 数0.6, 5.2.3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 定,对脚手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按荷载的标准组合进行荷载 组合。 脚手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计算只涉及水平受弯杆件挠 魔,在进行荷载组合计算时,可变荷载和风荷载不参与组合。

对于作业脚手架面言,是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起控制作用, 般架上无其他可变荷载,只有施工荷载和风荷载;因此,在计 算水平杆和立杆承截力时,按下式进行荷载组合计算:

Sa = 1. 2Ss;* +1. 4Z So

对于支撑脚手架而言,可能是由可变荷载控制 作用,也可能是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起控制作用,应分别进行 组合计算并取较大值。 在支撑脚手架水平杆强度计算时,按下列公式进行荷载组合 计算: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Sa = 1. 2Z Si,k+1. 4(2 So + 0. 7Z SQk

由永久荷载控谢的组合

Ss=1. 35Stk+1. 4× 0. 7(ZSg+ZSQk)

在支撑脚手架立杆稳定承载力计算时,按公式(5)、公式 (6)进行荷载组合计算。 式中:Sα一一施工荷载标准值(N); Sw一—风荷载标准值(N)。 应说明的是,公式(5)~公式(7)组合计算的是脚手架立 杆轴向力设计值,对于由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应单独计 90

6.1.1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脚手架结构设 计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进行设计,设计表达 式采用分项系数法进行表达。因为目前我国对脚手架的试验数据 还不够多,以试验数据为基础的理论统计分析还不够充分,所以 目前我国在脚手架结构设计理论上实际是处于半概率、半经验的 状态。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应通过试验和实践总结,进一步丰富脚 手架的理论

1.2脚手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理解为架体结构或结构件发

挥最大允许承载能力的状态,结构件由于连接节点滑脱或由于塑 性变形而使其几何形态发生显著改变,虽未达到最大承载能力, 但已彻底不能使用,也属于这一状态。 脚手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理解为架体结构或结构件变形达 到使用功能上允许的某个限值的状态,主要是针对架体结构或某 些结构件的变形必须控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范围而言。过大的变 形会造成使用的不安全和心理上的不安全,支撑脚手架如发生过 大变形可能会影响建筑结构质量。 6.1.3脚手架是施工过程中使用周期较长的临时结构,设计时 不考虑短暂、偶然、地震状态设计,只考虑按正常搭设正常使用 状态的设计。 6.1.4脚手架的设计是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行设计,并按正 常使用极限状态复核检验其是否满足要求。条文中给出了一般情 况下脚手架设计计算内容,但不仅仅局限于条文所列内容,设计

等因素具体确定。需要说明的是脚手架的设计计算内容是因架体 的结构和构造等因素不同而变化的,在设计计算内容选择时,应 具体分析确定。 6.1.5对于脚手架的设计步骤,一般是根据工程概况和有关技 术要求先进行初步方案设计,之后,是对初步方案进行验算、调 整,再验算、再调整,直至满足技术要求后而最终确定架体搭设 方案。计算时,先对架体进行受力分析,在明确荷载传递路径的 基础上,再选择有代表性的最不利杆件或构配件作为计算单元进 行计算。有代表性的最不利的计算单元主要是指下述情况: 1简载最大的杆件或构配件: 2跨距、间距增大部位的杆件和构配件,杆件或构配件的 荷载不是最大,但其自身的几何形状或承力特性(计算长度、截 面、抵抗矩、回转半径等)与其他杆件或构配件相比发生改变的 杆件或构配件; 3架体结构构造改变处、薄弱处及架体需加强部位等处的 杆件、构配件; 4荷载性质发生改变处杆件,如由拉力转变为压力的杆件 荷载集中作用处杆件。 6.1.6本条文规定了设计计算所采用的荷载设计值、材料强度 设计值、几何参数设计值、结构抗力设计值等基本变量的设计值 确定方法和原则。 荷载的设计值N,一般表示为荷载的代表值与荷载的分项 系数。的乘积。对于可变简载,其代表值包括标准值和组合值。 组合值可通过对可变荷载标准值的折减来表示,即对可变简载的 添准值乘以组合值系数后求和。 脚手架结构按不同极限状态设计时,在相应的荷载组合中对 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应采用不同的荷载设计值。荷载分项系数 Y。的取值,应按本标准第6.1.11条的规定取用。 在脚手架实际使用中经常会遇到几何参数的附加量值△α为 零的情况,此时,几何参数的设计值与几何参数的标准值相同。

材料均是采用钢板经冷加工成型工艺制作的,材料的厚度(壁 厚)一般均不大于6mm,因此,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 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的规定取用。 3脚手架构配件在制作时,钢材经冷加工后强度能够有一 定的提高(如门架),但脚手架的架体结构破坏均是失稳破坏, 而不是强度破坏,对于钢材的冷加工强度能够提高多少,钢材的 冷加工强度能发挥多大作用很难确定。因此,本标准规定对脚手 架构配件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冷加工强度不予考。又因为脚手架 结构只在线弹性范围内研究,因此,本标准也规定不采用钢材的 塑性强度。 6.1.11表6.1.11所规定的荷载分项系数取值范围是根据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确定的。其中:由永 久荷载控制的组合取1.35,是指永久荷载值相对可变荷载来说 较大,且起控制作用的情况。 对于满堂支撑脚手架,在荷载组合计算时,一般可只考虑可 变荷载控制组合一种情况。这是因为满堂支撑脚手架搭设的高度 有限,可变荷载起控制作用。对于其他支撑脚手架,可根据永久 荷载与可变荷载的比值大小来判断是采用永久荷载控制组合,还 是采用可变荷载控制组合。

6.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杆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值也越大。应说明的是,因为有的作业脚 手架部分内外立杆跨间设有竖向斜杆,对水平风荷载在立杆中产 生的弯矩值有减小作用,因此在计算时,应选择无斜杆的部位作 为计算单元。 应该特殊说明的是:脚手架立杆在轴向压力和水平风荷载的 共同作用下,是按压弯构件计算的。在现行国家规范《钢结构设 计规范》GB50017中,弯矩作用在对称轴平面内(绕X轴)的 实腹式压弯构件,其稳定承载力是按下列公式计算: 1查矩作用平面内的稳定承载力:

2弯矩作用平面外的稳定承载力:

式中N 所计算构件段范围内的轴心压力(N):

x 弯矩作用平面内的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 A 毛截面面积(mm²); M 所计算构件段范围内的最大弯矩(N·mm); Yx 与截面模量相应的截面塑性发展系数; 在弯矩作用平面内对较大受压纤维的毛截面模量 (mm) ; 3 等效弯矩系数(弯短作用平面内),对于脚手架钢 管,两端弯短相间,可取β二1.0; SPy 弯矩作用平面外的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 均勾弯曲的受弯构件整体稳定系数; 截面影响系数,钢管可取0.7; 3 等效湾短系数(弯作用平面外),脚手架钢管可 取1.0。

系数)考虑了轴心力和弯矩的联合作用下,轴心力对弯矩的放大 作用。公式(12)适用于各类薄壁双轴对称截面压弯构件弯矩作 用平面内的稳定承载力计算。 根据钢结构压弯构件稳定承载力计算公式和有关钢结构压弯 构件稳定承载力计算理论,在不考虑钢材塑性展开情况下,可推 导出钢管脚手架立杆在竖向轴向力和水平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联合 作用下的稳定承载力计算公式:

表3模板支撑脚手架计算结果分析对比

4支撑脚手架立杆(门架立杆)由风荷载产生的弯曲应力 值计算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弯矩标准值计算是按三跨连续梁支座负弯矩计算公式 进行计算。在进行风荷载标准值计算时,应取单榻桁 架的体型系数a按本标准公式(5.1.7)计算。此处 应理解为使支撑脚手架产生弯曲作用的风荷载,是作 用在单榻桁架(支撑脚手架)上的风荷载,而不是作 用在整体桁架(支撑脚手架)上的风荷载。 2)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 规定,风荷载组合值系数均取0.6。 5混凝土模板支撑脚手架在轴向力设计值计算时不计入由 风荷载产生的立杆(门架立杆)附加轴向力,是因为模板支撑脚 手架在浇筑混凝土前,立杆轴向力较小,此时增加的附加轴向力 不起控制作用,只要架体整体稳定能够满足抗倾覆要求,架体就 是安全的。在混凝土浇筑后,通过模板、建筑结构件已将风荷载 水平作用力传给了建筑结构,此时,支撑脚手架立杆已不存在风 荷载产生的附加轴向力。 表6.2.13中提出的不计人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附加轴向力 的条件,是按序号分别独立的。只要施工现场所搭设的支撑脚手 架分别同时满足某一个序号所列基本风压值、架体高宽比、作业 层上竖向封闭栏杆(模板)高度这三个条件,即可不计入风荷载 产生的支撑脚手架立杆附加轴向力。其中:设置了连墙件或采取 了其他防倾覆措施,即可消除风荷载作用下的立杆附加轴向力, 也可增强架体抗倾覆能力。当支撑脚手架符合序号1~7所列情 况时,经分析计算风荷载产生的立杆附加轴向力较小,可不计 人。应注意的是附加轴向力受架体高宽比影响较大,在其他条件 无变化的情况下,附加轴向力随架体高宽比变化比较明显。 6.2.15支撑脚手架由风荷载作川而产生的倾覆力矩,是风对支 撑脚手架的整体作用。·起风对支持脚手架上部竖向封闭栏杆或 模板的作用:二是风对架体的维川。为计算方便,取支撑脚手架

Bu+ga≥3YaMm BL.

当支撑脚手架即将要出现倾覆时,可认为支撑脚手架迎风面 立杆(门架立杆)出现悬空,对地面的压力为零,背风面立杆出 现最大附加轴向力。 公式(6.2.17)是依据本标准第6.1.11条规定的荷载分项 系数,按下式导出:

式中:M。一支撑脚手架的倾覆力矩设计值(N·mm); M,一一支撑脚手架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N·mm)。 6.2.18、6.2.19脚手架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应取立杆轴向力 标准值作为设计值,相对应的应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作为地基承 载力值。本标准为简化计算,在公式(6.2.18)中,以N代替 立杆轴向力标准值,于之相对应的,将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 值扩大%倍。 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是因为脚手架立杆地基极易 受季节性天气、雨水等外界因素影响,故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应与永久建筑的地基承载力计算有所不同,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应进行必要的修正。 5.2.20、6.2.21钢丝绳是按容许应力法计算的,所取的荷载值 应是荷载组合标准值。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计算。 脚手架搭设在建筑结构上需对建筑结构进行承载力验算,是 为了防止出现建筑结构倒塌类事故,特别是在施工期间建筑结构 强度或稳定没有达到设计要求的说下,上述验签更为必要。

6.3正营使用极限状态

6.3.1、6.3.2条文给出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计算的基本 方法。对于承载能万极限状态,安全与失效之间的界线是比较清 晰的,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能止常使用与不能正常使用之间

的分界线是模糊的,难以找到清晰的物理现象界定区分正常与不 正常,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施工经验判定, 脚手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荷载的标准组合中一般 情况下不考虑可变荷载参与组合。这是因为脚手架结构是在线弹 性范围内设计,荷载与变形存在线性关系,在可变荷载移出的情 况下,脚手架杆件、构件的变形是可恢复的。

7.1.1脚手架结构分析是准确建立脚手架设计计算模型及对脚 手架正确设计计算的基础,对脚手架的设计计算和研究非常重 要,只有对脚手架结构、节点连接等进行正确分析,才能准确地 把握不同种类脚手架的特性。脚手架结构分析包括对脚手架构配 件分析和对架体结构分析。对架体的结构分析主要是对架体结构 和构造分析、荷载及荷载传递路径分析、结构抗力及其他性能分 析等。对构配件的分析,主要是对构配件结构分析、荷载及作用 改应分析等。对脚手架结构分析可有多种方法,可通过计算或计 算机建模计算分析,也可通过模型试验和结构试验分析,但无论 采用怎样的分析方法,架体结构试验和构配件试验是基础。常用 的分析方法是通过计算机建模计算分析与架体结构试验、构配件 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这样,既可满足一定的分析精度要 求,也可避免大量的试验消耗。 在脚手架设计时,也应对架体结构进行分析:分析架体结构 是不是稳定结构体系,分析荷载的传递路径并选择最不利的计算 单元,分析架体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等。应特别注意的是,对脚 手架的设计计算,实际上是将对架体整体承载力的计算转化为对 单元杆件的计算,所以,对架体的稳定性分析,并且通过采取构 造措施,使架体成为稳定的结构体系,以及对荷载传力路径分析 并选择最不利的计算单元虑脚于架设计计效的关键。 7.1.2~7.1.8新研制的脚于架应通过试验确定架体和构配件的 抗力设计值,并通过试验验证脚于架的构造是否科学合理。条文 中主要强调对于新研制的脚于架必须通过架体结构试验得出其极 限承载力。对于附脊式升降脚于架的试验项目,主要是指新研制 109

的产品应进行的试验。 构配件应通过试验确定或验证其物理力学性能,对于工厂制 作的产品,在出广前,应按本标准要求进行试验测试。脚手架构 配件产品标准中规定了产品型式检验、出厂检验的试验检测项 目,但在产品型式检验、出厂检验时,本标准要求的检验项目, 也应进行检验。 脚手架和构配件试验前制定试验方案,是要求试验要有条理 进行,特别是脚手架结构试验。脚手架足尺结构试验的试验架体 结构和构造应与实际搭设的架体相同。因为脚手架是由杆件与构 配件通过不同的构造连接方式组成的,对于同一种类脚手架,其 杆件分布和设置的位置不同,架体的承载力也不相同;因此,对 即手架的结构分析,应是某种类脚手架的多种不同架体构造情况 下的分析。当采用试验方法对架体进行结构分析时,应按不同构 造的架体分别进行试验分析。 要求脚手架结构试验和构配件试验施加荷载的方向、作用 点、荷载种类应和其工作状态时所承受的荷载作用相同,是因为 只有这样,方可使试验结果能够真实反映脚手架和构配件工作状 态时的承载能力。 对于脚手架结构和构配件试验所用材料、构配件样本的选 取,本标准主要强调选取的样本要有代表性,虽然金属类脚手架 材料具有同质性,但制作时由于焊接、杆件平直度等因素影响, 样本间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脚手架结构试验的场地及环境主要是要求场地坚实、燥, 便于脚手架安装和加载试验。构件试验一般都在实验室进行,一 般建材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均可满足。 脚手架结构和构配件试验前,应对构配件、脚手架结构尺寸 进行测量,测量工具应经检验合格,并在检验的有效期内使用。 验架体的结构尺寸、构配件的长度尺寸可采用钢尺测量,对于 构配件的厚度等较小的尺寸应采用游标卡尺、千分尺测量。 7.1.9本条对脚手架设计中采用的结构承载力设计值和构配件

承载力设计值与其试验所得极限承载力值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明确 规定,其目的是要求: 1新研制的脚手架结构、构配件的承载力设计值确定应以 试验结果为基础; 2脚手架结构试验、构配件试验测得的极限承载力必须人 于等于β值乘以脚手架结构、构配件承载力设计值,方可确认儿 可靠性; 3脚手架是一门应用技术,新研制的脚手架结构设计计算, 应通过将脚手架结构试验、构配件试验所得承载力极限值除以 后取得其承载力设计值,以承载力设计值作为依据推导出相关设 计计算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脚手架设计计算公式。 极限承载力值是指对脚手架结构、构配件进行极限承载力试 验所得到的最大承载力值。 7.1.10条文中所述是新研制的脚手架稳定承载力设计计算公式 及计算简图建立所必须遵守的方法。建立脚手架稳定承载力计算 公式,一般应按下述步骤实施: 1根据施工需求和本标准要求对架体结构和构造进行设计: 并进行分析,应确保所设定的脚手架结构体系空间稳定结构 体系。 2通过计算机建模计算分析,对架体结构和构造进行调整, 再进行计算分析,并预测其极限承载力值 3按设计取架体典型结构单儿进行极限承载力测试,将试 验测试结果与计算机建模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4根据系列试验所得的多个承载力极限值计算各类不同结 构和构造架体的抗力设计值. 立杆压杆稳定系数。 6根据值在衣计算分析得山脚手架稳定承载力计算公式 的设计计算参数,

7.2.1脚手架设计计算时,所采用的基本假定条件、计算简图、 计算公式应与脚手架的结构、构造、承受荷载的性质相对应;否 则,计算结果就会出现较大偏差。当脚手架的结构、构造发生改 变时,架体极限承载力也将发生改变,而根据架体极限承载力计 算分析得出的设计计算参数也将发生改变。因此,本标准提出当 脚手架的结构、构造发生改变时,应重新确定计算参数。新研制

础,理论计算分析为参考,当理论计算分析与试验结果差别很大 时,应分析查找原因,必要时应经过再次试验验证。 由于脚手架的极限承载力受脚手架杆件分布、杆件位置、杆 件间距、节点约束等脚手架结构和构造因素影响,对于同种类脚 手架,不同构造和不同结构的架体承载力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差 别,所以,不宜以某一种结构和构造的架体试验结果替代和推断 其他种结构和构造的架体承载力。 采用试验方法对脚手架进行分析时,由于试验场地、环境条 件、加载方式、架体的约束等方面和施工现场实际使用的架体存 在着一定的差别,因此应对试验结果进行一定的修正。一般是通 过不同的试验方法对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后,获得修正 系数。 因受脚手架结构试验数量和批次影响,使得对脚手架抗力设 计值和设计计算方法的确定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有的虽然做 了一定数量的试验,但因为受环境和场地条件等限制,也很难做 到精确。由于架体结构试验偏少,特别是超高架体没有也不可能 进行试验,使得脚手架抗力设计值的确定存在一定的风险,应予 以充分重视

7.3构配件试验与分析

7.3.1脚手架构配件分析是确定构配件在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 效应,判别构配件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在构配件分析时,所设 置的基本假设条件、计算公式、计算简图都应与其工作状态时所 承受荷载的性质相同。分析计算结果可能与构配件实际设计承载 力值存在一定的偏差,应通过试验验证,并应计人构配件强度综 合安全系数值。 7.3.2脚手架立杆与水平杆连接节点、立杆与立杆对接连接节 点的力学性能对保证脚手架安全使用、稳定承载特别重要。脚手 架杆件连接节点在荷载作用下,其受力状态较为复杂,而且随着 荷载的增加及架体变形的发展而改变,很难以理论计算的方式准

确确定杆件连接节点的承载力,因此,本标准提出应根据试验结 果确定杆件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并且规定了新研制的脚手架连 接节点在定型时应提供的相关力学性能指标。 抗滑移承载力极限值是针对扣件类连接节点而言,其他类连 接节点不做此项要求。对于扣件式连接节点,抗滑承载力值与水 平杆轴向抗拉(压)承载力值相同。立杆对接连接节点要求具有 抗拉承载力值,是因为一且局部立杆出现拉力时,避免出现连接 节点脱开。 7.3.4当架体杆件发生弹性变形时,架体杆件连接节点的承载 力会降低,这是因为在杆件发生弹性变形后,杆件对节点施加了 定的扭矩作用,而使架体节点抵抗荷载的能力有所降低,

8.1.」脚手架的架体结构与钢结构桁架相比,有相同之处,但 又有本质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脚手架杆件之 间的约束较弱;②架体杆件连接节点远不如桁架节点强势;③由 于杆件之间间距大、杆件长细比大等因素影响,使得架体整体刚 度远不如桁架结构;④架体杆件受力不如桁架杆件受力明确; ①架体搭设受施工条件、环境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基于 上述对比分析和架体试验结果,本标准对脚手架构造重点提出了 如下要求:①架体必须具有完整的组架方法和构造体系,使架体 形成空间稳定的结构体系,保证脚手架能够安全稳定承载;架体 各部分杆件的组成方法、结构形状及连接方式等必须完整、配 套、准确、合理;②架体杆件的间距、位置等必须符合施工方案 设计和本标准的构造要求;③架体杆件连接节点要有规定的强度 和刚度,保证节点传力可靠;④架体的结构布置要满足传力明 晰、合理的要求;③架体的搭设依据施工条件和环境变化,满足 安全施工要求。这是本条对脚手架构造的总体要求。 8.1.2不同种类的脚手架,其杆件连接方式存在着一定差异, 但无论何种类脚手架均应满足此条的原则要求。连接节点的强 度、刚度,一般是指水平杆"与立杆连接节点的抗滑移承载力,水 平杆与立杆连接节点竖向抗载力,水杆与立杆连接节点水 平抗拉承载力、水平抗派载力,水杆与立杆连接节点转动刚 度,立杆对接节点的抗压承载力、抗从稳定承载力、抗拉承载 力,节点的其他强度要求。节点无松动是要求在脚手架使用期 同,杆件连接节点不得山现山}施1荷载的反复作用而发生 松动。

8.1.3脚手架所用杆件、节点连接件、安全装置等材料和构配 件、设备应能配套使用,是保证架体搭设时能够顺利组配、安 装,并能够满足架体构造要求和搭设质量的必然要求。脚手架的 材料、构配件、设备配套,一般是指下列内容:①脚手架的各类 杆件、构配件规格型号配套;②杆件与连接件配套;③安全防护 设施、装置与架体配套;④索具吊具、设备与架体使用功能、荷 载配套;底座、托座、支座等承力构件与架体结构及立杆、承 载力配套等。 8.1.4脚手架竖向、水平剪刀撑的设置因脚手架的品种不同而 采用不同的构造设置,如扣件式脚手架一般均采用大剪刀撑;盘 扣式脚手架一般采用斜撑杆;键槽承插式脚手架一般采用交叉拉 杆。大剪刀撑与斜撑杆或交叉拉杆可按功能等效及斜撑杆、交叉 拉杆与大剪刀撑斜杆覆盖面积相当的原则相互替代。门式脚手架 纵向设置的交叉拉杆是门架纵向组配构件,应按跨由底至顶设 置,门架的纵向交叉拉杆可替代脚手架的纵向剪刀撑。斜撑杆、 交叉拉杆因其与立杆连接牢固可靠,在欧美等国家较为普遍采 用。剪刀撑的间距、布置方式与脚手架搭设的高度、结构和构 造、荷载等因素有关,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8.1.5竹、木脚手架是利用地区性材料搭设的,其中竹脚手架 因受材质限制只可用于作业脚手架和落地满堂支撑脚手架。木脚 手架用作支撑脚手架时,也只宜适用于单根立杆的高度,木杆不 宜接长使用

8.2.1此条是对作业脚手架搭设基本尺寸的要求。条文的规定 是根据调查研究,总结人员架上作业活动规律而提出的。应当指 出的是,作业脚手架的宽度如果小于0.8m,可能存在不安全因 素,不能满足操作人员下尊、弯腰操作活动所需空间的要求;作 业层高如果大于2.0m,也同样存在不安全因素,人员操作时, 脚下可能要垫起,不利于操作安全。

8.2.2作业脚手架连墙件是保证架体侧向稳定的重要构件,是 作业脚手架设计计算的主要基本假定条件,对作业脚手架连墙件 设置作出规定的目的是控制作业脚手架的失稳破坏形态,保证架 体达到专项施工方案设计规定的承载力, 当连墙件按竖向间距2步或3步设置时,作业脚手架的主要 破坏形式是在抗弯刚度较弱的方向(纵向或横向)呈现出多波鼓 曲失稳破坏(图1;当连墙件作稀疏布置,其竖向间距大到4 步~6步时,作业脚手架是在横向大波鼓曲失稳破坏(图1),这 种失稳破环的承载力低于前一种破环形式。作业脚手架的计算公 式是根据连墙件竖向间距按小于或等于3步的条件确定的;否 则,计算公式的应用条件也不再成立。

图作业脚手架失稳破坏示意

要求连墙件既能够承受拉力也能够承受压力,是要求连墙件 为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刚性杆件。因为连墙件的受力较为复杂, 而且其受力性质经常随施工荷载、风荷载、风向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要求连墙件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连墙件设置的位置、数量是根据架体高度、建筑结构形状、 楼层高度、荷载等因素经设计和计算确定的;架体与建筑结构可 靠连接,是作业脚手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整体稳定和在水平风

荷载作用下的安全可靠承载的保证。 架体顶层连墙件以上的悬臂高度不允许超过2步,是从操作 安全的角度来考虑的,否则架体不稳定。在作业脚手架的转角 处,开口型作业脚手架端部都是架体的薄弱环节,因此应增加连 谱件的设置。 8.2.3~8.2.5作业脚手架的外侧设置竖向剪刀撑或斜撑杆、交 叉拉杆是保证架体稳定的重要构造措施,应按要求设置。竖向剪 刀撑和斜撑杆、交叉拉杆在作业脚手架24m高度上下区分为不 同设置是根据施工经验确定的。在欧美等国家,杆(构)件组装 式作业脚手架外侧多设斜撑杆、交叉拉杆代替竖向大剪刀撑。在 我国构件组装式作业脚手架也不断增多,斜撑杆、交叉拉杆也有 应用,应注意总结相关经验。 以斜撑杆或交叉拉杆替代作业脚手架大剪刀撑时,可按大剪 刀撑斜杆的配置率来确定斜撑杆、交叉拉杆的间距,即可按斜撑 杆、交叉拉杆的覆盖面积与大剪刀撑斜杆的覆盖面积相等的原则 来确定斜撑杆、交叉拉杆的间隔距离。当作业脚手架搭设高度在 24m以下时,斜撑杆或交叉拉杆的覆盖面积可按作业脚手架外 立面的1/8~1/6布设;当作业脚手架搭设高度在24m以上或需 要满布大剪刀撑时,斜撑杆或交叉拉杆的覆盖面积可按作业脚手 架外立面的1/4~1/3布设。斜撑杆、交叉拉杆是在相邻两个立 杆间竖向由底至项连续布设,水平向间隔一定跨数后再行布设; 也可采用其他保证覆盖率的连续设置的布设方式。 条文所述“搭设高度在24m以下时,应每隔5跨~7跨设置 道;搭设高度在24m以上时,应每隔1跨~3跨设置一道。 应按搭设高度高者执行上线,搭设高度低者执行下线控制。 脚手架底部立杆上设置扫地杆,一般在距地面200mm的位 置设置纵向扫地杆;横向扫地杆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设置。设置 扫地杆具有两个作用,一是增强架体的整体性;二是减小底部立 杆的计算长度。 8.2.6最挑脚手架的悬挑支承结构设置应经过设计计算确定,

不可随意布设。悬挑脚手架上部架体的搭设与一般落地作业脚手 架基本相同,重点是底部悬挑支承结构的安装应牢固,不得侧倾 或晃动。在底部立杆上设置纵向扫地杆和间断设置水平剪刀撑或 水平斜撑是为了防止悬挑支承结构纵向见动。 8.2.7本条是对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基本构造要求。各类附若 式升降脚手架应根据此要求提出具体的构造措施。竖向主框架和 水平桁架采用桁架或刚架结构,节点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是因 为二者均是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主要承力结构。水平桁架相当于 一个空中悬吊平台,架体荷载由其承担,水平桁架悬吊在竖向主 框架上,竖向主框架通过支座将架体的所有荷载传递给建筑结 构。竖向主框架和水平桁架杆件的节点连接,如果不采用焊接或 螺栓连接难以保证结构的安全。 竖向主框架所覆盖的每个楼层处均应设置一道附墙支座,这 是保证竖向主框架整体稳定,使荷载能有效传递到建筑结构上的 要求。在竖向主框架处于工作状态时,各楼层上的支座很难做到 均匀传力,特别是受顶层新浇混凝土结构实际强度的影响,因 此,要求每单个支座能够承担该机位的所有荷载。 8.2.8本条是对作业脚手架作业层安全防护的基本要求。特别 应注意的是作业层边缘与建筑物之间的间原如果大于150mm 时,极易发生坠落事故,应采取封闭防护措施。作业层外侧的防 护栏杆应设置两道,上道栏杆安装高度为1.2m,下道栏杆居中 布置。挡脚板应设在距作业层面180mm高的位置。栏杆、挡脚 板应与立杆固定牢固。

8.3.1、8.3.2条文中对.杆的间和果体步距提出 限制,是由 于支撑脚手架的立杆纵向和横向间过大时,会明显降低杆端约 束作用而使支撑脚手的示钱能力降低。条文中提出的立杆间 距、步距的数据是根据实践经验提山的。 支撑脚手架的高宽比必指其高度宽度(架体平面尺寸中的

8.3.1、8.3.2条文中对立.杆的和架体步距提出限制,是由 于支撑脚手架的立杆纵向和横向间过大时,会明显降低杆端约 束作用而使支撑脚手渠的示载能力降低。条文中提出的立杆间 距、步距的数据是根据实践经验提山的。 支撑脚手架的高宽比必指儿高度宽度(架体平面尺寸中的

边)的比。支撑脚手架高宽比的大小,对架体的侧向稳定和承 载力影响很大,随着架体高宽比的增大,架体的侧向稳定变差, 架体的承载力也明显降低。经过试验验证,当高宽比在3.0以下 时,架体的承载力没有明显的变化,当高宽比在5.0以上时,架 本的承载力出现明显的大幅度下降。本标准通过对试验和实践经 验的总结,提出支撑脚手架高宽比限值要求。 条文中所述“独立架体”是指与既有建筑无连接、无任何侧 向拉结措施的架体,其侧向稳定只依靠自身杆件来提供。 8.3.3对于各种支撑脚手架,应首选采用连墙件、抱猴等连接 方式将架体与既有建筑结构连接,这样可大幅度增强支撑脚手架 的侧向稳定。 8.3.4~8.3.8剪刀撑或斜撑杆、交叉拉杆是保证支撑脚手架整 体稳定、传递水平荷载、增强架体整体刚度的主要杆件,也是架 体的加固件,不可缺失。竖向剪刀撑的宽度与立杆间距、水平杆 间距相关,竖向剪刀撑的斜杆宜交汇在水平杆设置层位置。 竖向斜撑杆、交叉拉杆按竖向塔形桁架矩阵式设置是指在支 撑脚手架角上、外侧边及内部纵向和横向间隔设置;竖向塔形桁 架是指平面形状为矩形框,矩形框周边立杆间沿竖向连续按步设 置斜撑杆、交叉拉杆的结构。 以斜撑杆或交叉拉杆替代支撑脚手架大剪刀撑时,可按大剪 刀撑斜杆的配置率来确定斜撑杆、交叉拉杆的间距,即可按斜撑 杆、交叉拉杆的覆盖面积与大剪刀撑斜杆的覆盖面积相等的原则 来确定每道剪刀撑所设斜撑杆、交叉拉杆的间隔距离。 应注意的是,剪刀撑或斜撑杆、交叉拉杆布置密度大小,对 支撑脚手架的承载力存在较大影响,在立杆间距和水平杆间距不 变的情况下,剪刀撑或斜撑杆、交叉拉杆加密设置可显著地提高 架体的承载力。 8.3.9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水平杆、扫地杆在支撑脚手架中具 有重要作用,都是架体的主要结构杆件,其按本标准要求设置也 是支撑脚手架设计计算必须满足的基本假定条件。对支撑脚手架

水平杆、扫地杆设置作出规定的目的是控制支撑脚手架的失稳破 坏形态,保证架体达到专项施工方案设计规定的承载力。 在支撑脚手架的搭设中(见图2),当水平杆是按步纵向、 横向通长连续设置,扫地杆也是按纵向、横向通长连续设置,且 水平杆、扫地杆与相邻立杆连接牢固时,在项部竖向荷载的作用 下,架体的主要破坏形态是立杆在抗弯刚度较弱的方向(纵向或 横向)呈现出以水平杆连接层为反弯点的小波鼓曲失稳破坏;当 水平杆不连续设置,或一个方向水平杆连续设置,而另外一个方 向间隔设置时,在顶部竖向荷载的作用下,架体的主要破坏形态 是立杆在不设水平杆或少设水平杆的方向呈现出大波鼓曲失稳破 坏,架体的承载力比前一种破坏形态的承载力将大幅度降低。水 平杆、扫地杆必须与立杆连接牢固,否则形同虚设。水平杆和扫 地杆在支撑脚手架中主要有以下三个作用

图2支撑脚手架水平杆、扫地杆布置示意 立杆;2水杆;3地杆:4斜杆:5模板

1连接并约束立杆,降低立杆的算长度。当架体立杆的 某个方向(如纵向)满设水平杆,而引,个方向(如横向)不设 水平杆时,就会使立杆在不设水杆方向的计算长度增加,而降 低架体承载力。 2传递并抵抗水平荷载。作支撑脚手架中,水平杆中存在 着轴向力,该轴向力主要尽外部水平风础载和水平施工荷载产生

的水平力及水平杆作为立杆的支撑而产生的支撑力所构成。水平 杆中的支撑力是由于水平杆约束立杆侧向变形而被动产生的。 3与其他杆件共同构成架体的整体稳定结构体系,并且使 架体纵横向具有足够的联系和约束,保证架体的刚度。 8.3.10安全等级为I级的支撑脚手架顶层两步距范围水平杆加 密设置,是为了增强架顶的整体性和约束,有利于传递作业层上 的不均匀荷载。对于安全等级为I级的支撑脚手架,特别是模板 支撑脚手架,在施加荷载时,架顶立杆受力是不均匀的,架顶水 平杆间距加密设置,可提高架体顶部刚度,改善架体受力状况。 8.3.11、8.3.12支撑脚手架顶层水平杆常用作模板支撑梁使 用,此时水平杆的悬挑长度不宜过长,否则宜发生危险。要求支 撑脚手架立杆加密区的水平杆向非加密区延伸,是为了保证加密 区的稳定。 8.3.13用于支撑脚手架的可调底座、可调托座调节螺杆的外伸 长度不宜过长,否则会降低立杆的稳定承载力,建议控制在 300mm以内。 8.3.14条文所列支撑脚手架可不设剪刀撑的条件要同时满足, 方可不设剪刀撑。其中,被支撑结构自重面荷载、线荷载是指支 撑脚手架上边的被支撑物荷载标准值,不含架体和模板体系 自重。 8.3.15~8.3.17满堂支撑脚手架是用作作业架,不是用来支撑 结构荷载,在构造和设计计算上与支撑脚手架有相同之处,但在 使用上与作业脚手架相同。可移动的满堂支撑脚手架应特别注意 加强其整体性,加强杆件约束,竖向、水平剪刀撑设置应连续、 封闭,移动时应同步移动

拆除作业中,当连墙件以上架体悬臂段高度超过2步(含2步) 时,采取临时固定措施是为了保证作业安全。 9.0.10脚手架的杆件、构配件多数是薄壁结构,拆除施工中应 注意保护,不得野蛮施工。将脚手架拆除的杆件、构配件抛掷到 地面,既容易损坏杆件、构配件,也极不安全。 9.0.11在多层楼板上连续搭设支撑脚手架,是将顶层支撑脚手 架上部的荷载逐层向下分配,分别传递给各层楼板或地基,在多 层楼板上连续搭设支撑脚手架时,上下层立杆要求对准位置设 置,是为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及损坏楼层板。 9.0.12在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使用的时间较长,加强使用过程 中的检查维护,是为了保证脚手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特别是一些特殊构造的脚手架,如悬挑支撑脚手架、跨空支 撑脚手架、高宽比较大的支撑脚手架等,在使用过程中进行监护 更为重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0.0.1本条文提出施工现场要建立脚手架工程的质量管理制度 和搭设施工质量验收制度,这是对脚手架搭设质量进行控制,保 正脚手架搭设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的重要措施。经调查分析,脚 手架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绝大多数是因为在搭设时使用了 不合格材料、构配件,搭设施工质量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专项 施工方案规定;究其原因,均与施工现场没有建立脚手架工程的 质量管理制度,对脚手架材料、构配件及搭设施工质量没有严格 检查验收有关。对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10.0.2本条是对脚手架措设施工质量控制的总体要求,按搭设 前、搭设过程中、搭设完工或阶段使用前三个环节控制。 1在搭设前,对搭设场地进行检查,搭设脚手架所使用的 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应经现场检验合格。按规定应抽样检测的构 配件,应按规定抽样检测,检测结果应合格。 2在搭设过程中,应按本标准及专项施工方案设计要求搭 设,搭设过程中应分步校验,分阶段进行检验。 3在搭设完工后或阶段使用前,应进行搭设施工质量检查、 验收。其中阶段使用前,是指作业脚手架每搭设一个楼层高度, 可能因楼层施工需阶段使用的情况。 10.0.3、10.0.4因为脚手架所用材料数量较大,本标准规定按 进场批次分品种、规格抽样检验。对于新材料、新构配件宜按抽 检范围的低档执行,周转使用的材料、构配件宜按抽检范围的高 档执行。新构件进入施工现场应查验合格证和型式检验报告,并 注意有效期限。 对脚手架材料、构配件的现场检验,一般是采用外观检查的 左法进征检验,即采用观察、手模、尺量检查的方法进行检验。

本标准规定的外观检验是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检验。保证安 全的重要构件要求全数检验是因为这些构件特别重要,如果这些 构件失效将直接危及脚手架安全。保证安全的重要构件除条文中 所述外,还应包括连墙件、升降脚手架的支座、悬挑脚手架水平 悬挑支承结构及锚固件等。 对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除在组装前检查外,在组装就位后要检 查防倾、防坠装置的性能及连接情况等,并应进行架体整体升降 性能测试。周转使用的脚手架材料、构配件,应按维修检验标准 检验合格。 10.0.5脚手架在搭设过程中和阶段使用前进行质量检查,是为 了对搭设质量进行控制,使作业脚手架在每次阶段使用前都做到 保证安全。 在搭设前对搭设场地、悬挑脚手架的悬挑结构固定、附着式 升降脚手架的支座固定要进行检查。 落地作业脚手架和落地支撑脚手架搭设前场地应划线,安放 首层水平杆后应对立杆间距、垂直度进行检查,这是搭设施工质 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0.0.6脚手架搭设过程中的检查,均是采用观感检查、实量实 则检查,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进行升降检验。 0.0.7对脚手架工程应有验收制度,在脚手架达到设计高度 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装就位后,应对搭设质量验收。脚手架 搭设质量检验标准,在脚手架相关国家现行标准中均有规定,应 安其执行

搭设、拆除脚手架的高空作业具有一定危险性,应在操作面上铺设供作业人员站立的脚手板,操作人员应佩戴安全帽、安全带、防滑手套,穿防滑鞋。11安全管理11.1.5、11.1.6使用过程中的检查是脚手架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应坚持定期检查,并及时消除影响脚手架安全的各种隐患,11.1一般规定使脚手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特别是遇有第11.1.6条所11.1.1对脚手架工程的安全管理是脚手架搭设、使用、拆除过列情况时,对架体应进行必要的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使用。程中的重要工作。脚手架作为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设施,既是人员集中的施工作业平台,又是施工和建筑材料等荷载的支撑体系,规定不允许缺失的杆件,是因为这些杆件都是主要承力杆件在现场使用的周期也比较长,易受施工环境、场地条件、施工进和保证架体稳定杆件,不可随意拆除。考虑到施工过程中脚手架度等因素影响,也易受恶劣的自然天气和外力撞击等侵害。所的个别杆件可能对施工操作存在影响,如施工需要临时拆除个别以,对脚手架工程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检查考核杆件时,要有相应的加固措施,以保证架体安全。制度,应该对项目部、班组及各类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作出11.2安全要求规定。11.1.2本条是脚手架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内容的规定。主要是提11.2.1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控制脚手架作业层荷载,是脚手架出如下三项要求:使用过程中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规定脚手架作业层上严禁超载1脚手架搭设、拆除作业前,应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的目的,是为了在脚手架使用中控制作业层上永久荷载和可变荷检查。载总和不应超过荷载设计值总和,保证脚手架使用安全。在脚手2对搭设脚手架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及搭设施工质量验架专项施工方案设计时,是按脚手架的用途、搭设部位、荷载、收进行控制,这是脚手架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只有搭设质量合搭设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等搭设条件选择脚手架的结构和构造,格,才能给脚手架的安全使用提供基本保障。并通过设计计算确定了立杆间距、架体步距等技术参数,这也就3对脚手架使用过程中安全管理的要求。落实使用阶段安确定了脚手架可承受的荷载总值。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永久荷全管理制度主要是要求承力杆件、保证结构安全和重要功能的构载和可变荷载总值不应超过荷载设计值,否则架体有倒塌危险。件在施工过程中不得拆除;场地不应有积水;支座、错锚周固定件11.2.2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在作业脚手架上固定支撑脚手架、应保持牢周,无缺失;安全防护设施在施工过程中不应出现损拉缆风绳、周定架设混凝输送泵管道等设施或设备,会使架体超坏、缺失等等。载、受力不清晰、产生振动等,危及作业脚手架的使用安全,本11.1.3、11.1.4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由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条文规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危及作业脚手架使用安全的行为发架子工操作是为了保证脚手架的施工质量,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生。作业脚手架是按正常使用的条件设计和搭设的,在作业脚手搭设和拆除脚手架的作业均是高处作业,不符合高处作业条件的架的专项方案设计时,是未考虑也不可能考虑在作业脚手架上固人员,不应上架作业。定支撑脚手架、拉缆风绳、固定混凝土输送泵管、固定卸料平台130131

等施工设施、设备的,因为如果一旦将支撑脚手架、缆风绳、混 土输送泵管、卸料平台等设备、设施固定在作业脚手架,作业 脚手架的相应部位承受多少荷载很难确定,会造成作业脚手架的 受力不清晰、超载,且混凝土输送泵管、卸料平台等设备、设施 对作业脚手架还有振动冲击作用,因此,应禁止条文所列危及作 业脚手架安全的行为发生。 11.2.3脚手架多是在室外搭设使用,易受雷雨、强风等恶劣气 候影响,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雷雨天气、强风天气在架上作 业存在一定的危险,应停止架上作业。 11.2.4、11.2.5在脚手架作业层栏杆上设置安全网或采取其他 措施封闭防护,是为了保证作业层操作人员安全,也是为了防止 坠物伤人。根据近年脚手架火灾事故调查显示,脚手架上的安全 防火越来越重要,因此本标准要求密自式安全网应为阻燃产品, 本标准第11.2.5条所规定的硬防护措施,主要是为了防止落物 伤人,避免尖硬物体穿透安全网。 11.2.6要求作业脚手架同时满载作业的层数不应超过2层,主 要是为了控制作业脚手架上的施工荷载不超过允许值。 11.2.7在脚手架作业层上进行电焊、气焊、烘烤等作业,极易 引发火灾,规定必须采取防火措施和设置专人监护的目的是为了 避免灾害事故发生。 脚手架作业层上可燃物较多,在主体施工时,作业层上常存 放有模板、枋木等易燃材料;在装饰和涂装施工时,作业层上经 常存放易燃装饰材料、油漆桶等。如果在动火作业时,不采取防 火措施,极易引起火灾。要求采取防火措施,是要求设置接火 斗、灭火器、将易燃物分离等措施,并设专人监护,以免发生 火灾。 11.2.8在脚手架使用的期间,经常遇有需在脚手架搭设场地及 附近开挖管沟、窖井等情况。如果在脚手架基础下及附近挖掘作 业,会影响脚手架整体稳定,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2.9搭设和拆除脚手架作业的操作过程中,由于部分杆件

构配件是处于得紧固(或已拆除待运走)的不稳定状态,极易落 物伤人,因此,搭设拆除脚手架作业时,需设置警戒线、警戒标 志,并派专人监护,禁止非作业人员人内, 11.2.11在脚手架的使用过程中,可能遇有意外的情况,如部 分架体或个别构件发生严重变形或架体出现某种异常情况。当架 体出现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重大安全隐患时,其产生的原因比较 复杂,可能是多种因素的叠加而产生的,因此,遇有此种情况 时,应果断停止架上作业,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处置。千万不可 采取边加固、边施工的做法,形成架体上部和架体下部都有作业 人员的情况,这是极其危险的。对于支撑脚手架,在施加荷载的 过程中,架体杆件处于受力变形的不稳定状态,此时架体下部有 人是极不安全的

附录A脚手架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A.1构配件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A.1.1、A.1.2规定试验设备、工具精度和加荷速度,是为了 保证试验的准确性。构件试验时加荷速度不宜过快,最理想的状 态是控制在300N/s400N/s之间。 A.1.3构配件试验应选择适宜的检测设备,有些试件夹持在检 测设备上需要借助特定的试验工装。有的试验,在记录构件承载 力值的同时还需要记录变形位移值。 A.1.4单个试件检测结果与该组试件平均值的偏差在士10%以 内是按下式计算的

R=R×100%≤±10% K

上。转动刚度检测采用水平杆加础码的方法主要是对节点连接件 施加扭矩值,也可采用其他方法加载。 3检测时注意观察节点连接件在设计荷载作用下是否有明 显塑性变形,本标准要求节点连接件在设计荷载作用下应无明显 塑性变形。 4试验应测得节点连接件的极限承载力值,并根据极限承 载力值计算节点连接件的承载力设计值。 A.1.9本条是工具式连墙件试验方法。在测试时,连墙杆应调 节到最大长度。做抗压试验时,施加荷载的方向应通过连墙杆轴 心线。 A.1.10、A.1.11可调底座和可调托座试验时,应注意以下 两点: 1可调底座和可调托座插入试验短钢管内的长度应大于等 于150mm,可调螺杆伸出长度为300mm,短钢管取300mm。 2试件及试验工装应调整至同一轴线,并与施加荷载的作 用线重合。

Rp 式中:R,一一该组试件检测结果平均值; R,——单个试件检测结果。 R,、R.的单位应根据检测内容确定。 A.1.5木、竹质构件因是采用天然材料,构件的均质性较差, 因此,本标准规定每组试验试件的数量不少于10个单体试件。 偏差的计算方法与本标准条文说明第A.1.4条相同。 A.1.6、A.1.7对脚手架杆件连接节点进行力学性能试验,通 过试验来检测节点的力学性能,是脚手架技术研究的重点内容。 在进行脚手架杆件连接节点力学性能试验时,主要应注意以下 几点: 1杆件节点连接件试验时,施加荷载的性质(荷载种类、 方向、作用点、大小)应与节点工作状态时承受荷载的性质 相同。 2试验前,应准备必要的工装,将测试件安装在检测设备

TB 10421-2018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A.2架体结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2架体结构力学性能试验方

A.2.1脚手架结构试验采用立杆中心传力的方式施加荷载,更 能准确判定架体的承载力。脚手架结构试验加载装置应优先选用 专用加载设备、专用加载装置。当采用同步液压千斤顶加荷时, 一般在试验场地设地错,架顶设分配梁,用钢索将地锚与分配梁 相连接。此时,分配梁对试验架体有一个嵌固作用,可在立杆顶 端与分配梁之间设工装、滑动支座,以减小分配梁对试验架体的 约惠

A.2.2脚手架结构试验架体的搭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1架体的结构、构造应根据脚手架相关国家现行标准的规 定搭设,立杆间距、步距、连墙件、剪刀撑设置等应符合本标准 的要求。 2单元结构试验架体的搭设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第A.2.6

条~第A.2.8条的规定。 3杆件、构配件的安装、紧固应符合脚手架相关国家现行 标准的规定。 4应方便试验过程中的观察、测量。 A.2.3脚手架结构试验中主要注意下列事项: 1数据采集、传递、存储系统安装。在试验前,根据数字 模拟计算分析、经验判断找出受力最大的杆件和变形最大部位的 杆件,将数据采集装置安装到上述部位杆件上和需要测试部位的 于件上。 2分级加荷时,注意观察每级荷载对应的架体变形,与变 形相对应的应力值,并认真记录,对变形应进行测量。 3按有效数据确认规则确定有效数据,对试验数据进行分 所计算,确定架体结构的极限承载力。 A.2.4脚手架结构试验时,采用逐级加荷的方式施加荷载,分 十级依次施加。最后两级时减半加荀,是将最后两级荷载分为四 次施加,以便于更精确地测定架体的极限承载力,并充分观察架 体的变形和在荷载作用下的最终反映。本标准所确定的加荷速 变,与加拿大、美国国家标准的规定相当。 A.2.5本条规定了落地作业脚手架、支撑脚手架结构试验的方 法JGJ/T 461-2019 公共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应注意如下事项: 1本标准所规定的脚手架结构试验的理念是以单元结构试 验为主,以足尺结构试验为辅,用少量的足尺结构试验结果验 证、修正单元结构试验的结果,待取得一定经验后,过渡到单一 的单元结构试验。 2A类单元结构试验,是要得出A类单元结构架体的极限 承载力值和架体抗力标准值。其中标准值将作为B类、C类单元 结构试验的加载依据。 3B类单元结构试验结果与至少一个足尺作业脚手架结构 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判定作业脚手架极限承载力。 4C类单元结构试验结果与至少一个足尺支撑脚手架结构

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判定支撑脚手架极限承载力。 5某个单体试验数据与该组试验数据平均值的偏差不超过 士10%的计算方法同本标准条文说明第A.1.4条。 6当某个单体试验数据与该组试验数据平均值的偏差超过 土10%时,可先增加一个单元结构试验,之后,以四个单元结构 试验结果的平均值按公式(16)计算偏差值,如果有:个单元结 构试验结果的偏差值在平均值的士10%以内时,则取这:个单元 结构试验结果为有效数据;如果按公式(16)计算有两个单儿: 结构试验结果的偏差值在平均值的士10%以内时,则再增加,个 单元结构试验,并重复按上述方法计算偏差,判定有效数期. A.2.6A类单元结构试验:采用4根待试验脚手架立.杆,按本 标准图A.2.6搭设3步高待试验架体,并按规定的加荷方法施 加荷载所进行的脚手架结构试验, A类单元结构试验架体是采用4根立杆所搭成的平面为长方 形的塔架,3步高度,纵横向均为单跨距。立杆横距为1.5m, 立杆纵距为2m。步距根据待测试的架体步距确定,为计算分析 不同步距下的立杆计算长度系数,需对试验架体采用不同的步 距。斜撑杆是在试验架体的外侧周边沿4根立杆间从底至顶按步 距满布设置。立杆底部可调底座调节螺杆伸出长度为300mm。 试验架体单立杆稳定承载力设计值、标准值是按下列公式 计算:

A.2.7B类单元结构试验:采用6根待试验脚手架立杆,按本 标准图A.2.7搭设3步高待试验架体,并按规定的加荷方法施 加荷载所进行的脚手架结构试验。 B类单元结构试验架体是采用6根立杆搭成的平面为长方形 的塔架,3步高度,纵向3排立杆,横向2排立杆,纵向2跨 距,横向单跨距。立杆横距为1.5m,立杆纵距为2m。步距根据 待测试的架体步距确定。斜撑杆是在试验架体的一个角上沿纵 向、横向单跨距从底至顶按步布置。立杆底部可调螺杆伸出长度 为300mm 在试验时,是6根立杆均匀加载至A类单元结构试验得出 的单立杆承载力标准值后,再对中间两根立杆继续加载,直到破 坏,其他立杆不再加载。 A.2.8C类单元结构试验:采用9根待试验脚手架立杆,按本 标准图A.2.8搭设3步高试验架体,并按规定的加荷方法施加 荷载所进行的脚手架结构试验。 C类单元结构试验架体是9根立杆搭成的平面为长方形的塔 架,3步高度,纵向和横向各3排立杆。立杆纵距为2m,横距 为1.5m。步距根据待测试的架体步距确定。斜撑杆是在试验架 体的一个角上沿纵向和横向单跨距从底至项按步布置。立杆底部 可调螺杆伸出长度为300mm。 在试验时,是9根立杆均匀加载至A类单元结构试验得出 的单立杆承载力标准值后,再对中间立杆继续加载,直至破坏, 其他立杆不再加载。 A.2.9、A.2.10作业脚手架的足尺结构试验架体高度、纵向长 度主要是依据连墙件的布置能够使试验架体行成稳定结构单元来 考虑的,同时也考虑可对连墙件为3步3跨、2步3跨架体的试 验结果进行对比,其试验结果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也最接近。试 验单元架体连墙件的设置与施工现场的常规设置相同,剪刀撑、 扫地杆、水平杆等按常规构造设置。施工过程中对作业脚手架的 试验,因试验的目的是检验作业脚手架的设计承载力和在设计承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