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1274-2017 城镇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工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GB/T 51274-2017 城镇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工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51274-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8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0935
下载资源

GB/T 51274-2017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51274-2017 城镇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工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由于监控与报警系统的电子信息设备线路板等硬件对潮

由于监控与报警系统的电子信息设备线路板等硬件对潮

显、灰尘的影响较为敏感,故提出设备的尘密防护等级要求,设备 的防护等级不宣低于IP65是指设备整机的外防护不宜低于 P65。综合管廊由于处于地下环境,可能存在一些腐蚀性的气体 或物质,因此对于监控与报警系统设备的外壳或设备内部的电 路板等元器件应具有抗腐蚀的能力

3.5.2监控与报警系统的线缆布置应方便维护、检修,具备防止 外部机械损伤及鼠类等小动物啃咬破坏的能力。电源线与信号线 分别隔离设置,以避免电源线与信号线相互间的干扰,避免信号产 生误差或失效。消防用线因为需要在火灾时继续工作,因此采用 组燃耐火线缆。 消防线缆的敷设应与其他线缆分开,并在沿线采用必要的防 泸措施。线路暗敷设时,应采用金属管、可绕(金属)电气导管或 B1级以上的刚性塑料管保护,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的结构层内, 且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线路明敷设时GB/T 42254-2022 渤海和黄海北部冰情等级,应采用金属管、可挠 (金属)电气导管或金属封闭线槽保护并作防火保护措施。矿物绝 缘类不燃性电缆可直接明敷设

3.5.2监控与报警系统的线缆布置应方便维护、检修

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属于强制性认证的产 品应经认证机构认证合格,不属于强制性认证的产品也应经相关 检验机构检验合格

4.1.2为了满足综合管廊内公共环境、应急处置、日常管理的需 求,设置了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预警与报警系统 等,各系统完成相关监控功能的同时文存在较多联动控制。若各 系统均自成系统独立运行,多系统将给运行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且 各系统之间存在较多复杂、交叉的联动控制,不利于联动控制的统 协调及联动控制功能的扩展。因此本条规定统一管理平台应把 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各组成系统集成为一个相互关联和协调 的综合系统,自的是便于工作人员对综合管廊进行高效统一管理 备系统能够协同联动

4.1.3综合管廊是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与入廊各管线

立共同参与管理的特殊场所,综合管廊与内部管线密不可分。但 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与管线管理单位的管理各有侧重,综合管 郎建设运营单位负责综合管廊的本体和公共环境管理,管线管理 单位负责各自专业管线管理。本条规定目的是通过共享信息使得 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及管线管理单位更全面的管理综合管廊及 内部管线,也有利于各单位的协调联动和应急响应。根据《城镇地 下管线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相关管理部门是指城镇地下管线综合 管理部门、管线行业主管部门、涉及管线运行安全的公安、消防等 门

4.1.4近年来物联网、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

(GIS)、大数据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已经在各领域有了 一泛的应用,提升了管理水平。统一管理平台应该顺应这些新技 术的发展方向,满足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运用新技术的种类与

管理运行的要求密切相关,因此在综合管廊领域是否采用这些先 进技术需要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管理要求、经济技术比较及外部 技术条件等综合确定。

4.2平台架构与技术指标

4.2.2本条对统一管理平台的软硬件提出基本要求: 3综合管廊服务于城市各工程管线,作为综合管廊监控与报 警系统核心的统一管理平台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本条规定配 置必要的安全措施。统一管理平台的安全保护等级可根据现行国 家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的分级规 定及具体项目的重要程度进行确定。 5大屏幕显示系统的规模宜与综合管廊内视频监控系统摄 象机数量相匹配。

4.2.3本条对统一管理平台信息通信接口做了规定:

1综合管廊的监控与报警系统存在多个组成系统,为了使统 一管理平台能够集成各组成系统,需要统一管理平台具有与各组 成系统联通的通信接口,用于读取数据、下达指令及联动控制。 2综合管廊内敷设的各城市工程管线,是整个城市工程管网 系统的一部分。综合管廊及各城市工程管线均设有监控系统,综 合管廊监控系统对综合管廊的公共环境进行管控、专业管线监控 系统对包括入廊管线在内的整个管线系统进行管控。因此综合管 郎建设运营单位与人廊各管线管理单位在综合管廊存在管理上的 交叉,为此综合管廊统一管理平台有必要具有与各管线管理单位 信息平台的通信接口,用于信息共享、应急情况联合处置等。通信 链路可以采用租用公共通信运营商链路,也可以设置专用链路。 3综合管廊内的安全防范系统、消防系统等也应与城市的相 应主管部门信息平台建立通信联络。随着综合管廊的发展,综合 管廊的必要信息还应上传至城镇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等主管部门。 以上内容均需与相应的管理部门信息平台配备通信接口,故规定

4.2.4 统一管理平台和综合管廊监

管线管理单位监控系统、相关管理部门信息平台存在通信需求。 为了便于系统集成及信息共享,统一管理平台与各组成系统及各 管线管理单位监控系统应米用标准接口及标准接口协议,标准接 口协议是指国际标化组织确定的市场主流、被广泛接受的协议。 但自前市场上也存在一些厂商采用私有协议开发了比较完善的组 成系统,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不应将这些完善的子系统排除 在外,但对这些子系统的最低要求是采用标准接口及公开非标准 接口协议便王统一管理平台系统集成

4.2.5统一管理平台是综合管廊的上层管理系统,因此经

平台服务器采用几余配置以提开平台运行的连续性、可靠性,符合 综合管廊运营管理需求。

4.3.2综合管廊监控与报密系统各系统共同运作以满足综合管 郎监控管理、安全报警、应急联动、常管理等功能需求。这些功 能的实现需各系统之间联动配合,如发生报警时打开相关区域照 明、联动摄像机观察现场,紧急事故时联动释放相关区域出入口控 制装置等。因此本条规定统一管理平台应具备统一联动各组成系 统的功能。

4.3.3本条对统一管理平台人机界面做了规

3本款对入廊各专业管线在综合管廊内的一些空间信息提 出了基本的要求,以便于综合管廊日常运维管理。对于实现这些 显示功能的方式和方法可以是二维图表,也可以是三维模拟。其 体要求可根据具体项目的管理需求、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4.3.4各专业管线敷设于综合管廊,使得综合管廊本体与

管线共同组成了综合管廊公共环境共同体,运行安全需两者配合 协调。因此综合管廊与各管线管理单位的管理平台需要共享必要

5.1.3综合管廊沿道路建设,典型综合管廊与道路一样具有长距

5.1.4从管理权限、系统完整性角度考虑,原则上进入综合管廊

的城市工程管线仍由管线管理单位管控。但在入廊管线而控制及 监测的设备、仪表数量较少时,也可在管线管理单位写综合管廊建 设运营单位协商下,人廊管线配套检测设备、控制执行机构监控信 号接入综合管廊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经过管线管理单位授权由 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直接监控或管线管理单位经过综合管廊统 一管理平台进行间接监控。因此本条文规定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应具备针对人廊管线配套检测设备、控制执行机构信号接入的可 扩展能力。

5.1.5本条中的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设备包括在综合管

5.1.6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应具有标准、开放的通信接口及协

5.2.1中央层设备是指设置于监控中心内的核心控制/后台设 备。现场控制层设备是指设置于现场设备间,汇聚设备层信息向 中央层传输并执行中央层控制命令的设备。设备层设备是指设置 于综合管廊现场的仪表、控制终端等设备。

5.2.3本条规定的模块化结构是指控制器宜由CPU、电源、通

信、输入输出等模块组成。

统实施监控的设备,如风机、排水泵、照明系统等。

使正常环境发生变化或产生一些有害气体: (1)人员、微生物的活动造成综合管廊内空气中氧含量下降 综合管廊理设地区土层中自然含有的危险气体渗入等。 (2)人廊管线正常运行时,如污水管道莲接处、阀门安装处易 由于滴漏产生硫化氢、甲烷气体;天然气管线在综合管廊内的管道 连接处、阀门门安装处易产生甲烷气体漏出;电力电缆、热力管道会 产生热量,使得综合管廊内温度升高。 (3)人廊管线事故状态时,如水管爆裂使得综合管廊产生危险 水位;热力管道泄漏使得综合管廊内温度急剧上升。 这些正常环境改变及产生有害气体都对人员及人廊管线产生 危害。因此综合管廊需要设置一些环境仪表,用于对综合管廊环 境进行检测并控制相关附属设备调节综合管廊内环境。现行国家 标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也对综合管廊需要 设置的仪表进行了规定。 1氧气、温度、湿度是综合管廊的基本参数,与入廊人员安 全、管线防护、运行相关。因此要求在每一通风区间设置氧气、温 度、湿度检测装。 2在热力舱设置分布式光纤温度探测器除检测热力舱正常 运行时的环境温度,也能对热力管道的局部非正常升温、爆管进行 检测报警。 3产生硫化氢、甲烷气体的主要有污水管、天然气管以及综 合管廊理设地土层。硫化氢、甲烷气体的产生对人员安全、环境安 全造成危险,因此在容纳污水管或紧邻天然气管道的舱室或者综 合管廊地处含有硫化氮或甲烷气体土层的各舱室要求在每一通风

区间设置硫化氢、甲烷检测装置。可利用舱室的通风系统在回风 口收集到通风区间全程综合管廊内危险气体的情况,而人员进出 口设置是确保人员进入之处符合安全标准,检测装置的安装高度 应按照第4款要求执行。大然气管道舱内甲烷探测器统一接人可 然气体探测报警系统。 4氧气检测传感器的安装高度是与普通人员身高相匹配。 5在集水坑处设置水位测量装置用于控制排水泵的启停及 高液位报警。 6综合管廊内一旦水管爆管或发生地面洪水倒灌等情况,排 水区间地势最低处最早产生危险水位,因此在排水区间地势最低 处设置水位检测装置能及时对水管爆管或洪水倒灌等情况进行 报警。

5.3.2就地控制指通过现场控制层的现场控制箱(柜)对设备进 行手动、自动控制,远程控制是通过监控中央层装置对受控设备进 行远程操控。

4现行国家标准《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 205一2007中规定:缺氧环境小于18%:富氧环境大于22%,现行 国家标准《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一2006中规定:在已 确定为缺氧作业环境的作业场所,必须采取充分的通风换气措施, 使该环境空气中氧含量在作业过程中始终保持在0.195以上,为 此本条规定氧气含量低于19.5%(V/V)时,应启动通风设备。 5现行国家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12007中规定硫化氢在工作场所空气中容许浓度为10mg/m; 甲烷的爆炸浓度下限约为5%(V/V),且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综合 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中规定甲烷的报警浓度不应大于爆 炸浓度下限的20%。据此,本条规定了启动通风设备的硫化氢、

5.3.7由于综合管廊发生热

警有毒有害气体超标等情况会危及进人综合待廊人员的安全,因 比需及时在人员出入口给予警报提示。摄像机视频图像是反映综 合管廊环境状态最直观的信息。因此在综合管廊环境与监控系统 产生报警信号时,查看相关区域摄像机实时视频图像,能够使得监 控中心工作人员及时了解现场情况、确认故障、采取措施。

6.1.1综合管廊敷设有城市的各主要工程管线,对城市的安全运 行至关重要,且综合管廊内是一个平时无人值守的环境,因此综合 管廊配置相关的安全防范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安全防范系统包含 诺子系统,各子系统完成不司的安防功能。管控综合管廊人员 进出、监视内部基本运行环境对综合管廊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因 此规定安全防范子系统应包括入侵报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系统。而人员定位系统侧重于从日常 管理角度实现安全防范,因此是否设置人员定位系统应根据具体 项目的日常管理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确定。 6.1.2安全管理系统的功能由统一管理平台融合从技术上已经 没有障碍,且由统一管理平台整合安全管理系统后,更有利于各系 统与安全防范系统的联动。如果项目所在地公安管理部门要求安 全防范系统需独立设置时,则需按规定配置独立的安全管理系统 但其上位系统仍应与综合管廊统一管理平台联通。 6.1.3安防系统作为一个功能比较独立的系统,采用专用网络有 利于安防系统组网调试及可靠运行。当综合管廊规模较小、安防 系统信号传输量较少时,安防系统的传输网络可与环境与设备监 控系统传输网络合用。 安防信号包含视频信号、报警信号和控制信号等。其中报警 信号代表综合管廊内发生了异常,如入侵报警、摄像机移动侦测报 警等,控制信号是用于控制各系统的正常运行及应急联动,因此这 此信号优先级别较高,安防网终应优步保障这部分信号的传检

有障碍,且由统一管理平台整合安全管理系统后,更有利于各 与安全防范系统的联动。如果项目所在地公安管理部门要求 防范系统需独立设置时,则需按规定配置独立的安全管理系 其上位系统仍应与综合管廊统一管理平台联通。

6.1.3安防系统作为一个功能比较独立的系统,采用专用网络有

利于安防系统组网调试及可靠运行。当综合管廊规模较小、安防 系统信号传输量较少时,安防系统的传输网络可与环境与设备监 控系统传输网络合用。 安防信号包含视频信号、报警信号和控制信号等。其中报警 信号代表综合管廊内发生了异常,如入侵报警、摄像机移动侦测报 警等,控制信号是用于控制各系统的正常运行及应急联动,因此这 些信号优先级别较高,安防网络应优先保障这部分信号的传输。

6.2.1综合管廊有人员非法入侵风险的部位主要是一些防护较 弱、容易非法进入的部位,如通风口等。当构筑物本体防护较强使 得非法人侵概率极低或装设有出入口控制装置且出入口控制装置 具有非法入侵报警功能的部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不再设置入侵报警 装置。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规定的几种模式及其组 合模式。

6.3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6.3.3本条对综合管廊内摄像机的选择做了规定。

6.3.3本条对综合管廊内摄像机的选择做了规定。 1720P是标清的清晰度格式,能够满足综合管廊视频监控 的要求:且自前市场主流摄像机产品已经达到720P及以上的清 晰度,因此从综合管廊的视频监控要求及市场情况对摄像机清晰 度做出规定。 2综合管廊内照明系统在正常运行绝大部分时间里处于关 闭状态,必要情况下才打开照明,使得综合管廊内存在照度高、低 两种状态。因此要求综合管廊内的摄像机采用日夜转换型以适应 两种工况。且为了在日常照明关闭状态下有较好的视频图像效 果,应该选择红外灯做辅助照明。 3综合管廊内敷设了各种城市工程管线,当综合管廊照明升 后,存在无遮挡的高亮区,及被管线遮挡的低亮阴影区。因此可 选用具备宽动态功能的摄像机,以适应亮度差异较大的综合管廊 内部环境。

合管廊的网络带宽能够满足现场所有视频图像信号实时

的情况下,可采用监控中心集中存储的记录方式。当综合管廊的 模较大,网络带宽无法满足现场所有视频图像信号实时传输要 求的情况下,可采用综合管廊分区域就地分布存储的记录方式,在 分布式存储记录方式下,通过远方调阅实现监控中心查看历史视 频图像信息。

6.3.8综合管廊除了工作人员定期巡检外,正常情况下是

人员且静态的场所。当综合管廊内视频图像发生变化时,便存在 入廊管线事故或人员非法入侵的可能性采用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的视频移动侦测功能对综合管廊的异常状态进行侦测及报警是十 分必要的。目前市场上主流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均能实现视频移动 质测功能·成本也没有明显上升。因此·出于环境适用性、技术经 济性考虑,本条推荐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宜具有视频移动测功能,

6.4.2出人口控制系统应根据综合管廊的规模选择现行国家标

6.4.2出人口控制系统应根据综合管廊的规模选择现行国家标 准《出人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规定的几种模式及 其组合模式。

6.6.1综合管廊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通长隧道空间,只要较低的定 位精度就能满足人员跟踪保护的要求。规定定位精度不宜大于

T00m是为了能与摄像机的安装间距匹配,便子准确调用相人摄 象机对人员位置进行监视。 5.6.2人员定位系统针对的人员是指带有定位设备的巡检、施 工、参观等批准人廊的人员。 5.6.3在线式电子巡查系统具有实时显示人员巡查线路及到达 逐更点的时间的功能,可以兼作人员定位系统;基于无线技术的人 员定位系统近年来发展迅速、技术成熟,因此在综合管廊设置无线 通信系统时,人员定位可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附带功能,以此在满 足人员定位功能的情况下合并系统,减少投资,

6.6.3在线式电子巡查系统具有实时显示人员巡查线路及到达

6.7.2出入口控制装置正常情况下通过锁定出入口阻止未经授 权的人员出入,但在事故状态下应优先保证区域内人员逃生及救 援人员进入,因此本条规定在紧急情况下,根据相关系统联动信 号,应能联动解除相应出人口控制装置的锁定状态

的规模较大、断面形式较复杂,同时对综合管廊安全运行的要求在 不断提高。因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结合保护对象的特 点,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管理维护方便。

1.2根据以往电力隧道工程、综合管廊工程及其他电力工科

运行经验,综合管廊各类人廊管线中电力电缆发生火灾的概率最 大,因此在含有电力电缆的舱室需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此处 所指电力电缆不包括为综合管廊附属设施配套设备供电的少量电 力电缆。热力管线保温材料若采用可燃材料,热力舱照明灯具、线 路不能做到本质安全时,舱室具有一定的火灾风险,应设置火灾自 动报警系统。

运行管理中心,也是综合管廊应急事故处理的指挥中心,各系 事故时需跨系统联动、协询工作,因此消防控制室应与监控中 制室相结合设置。

7.1.5综合管廊通常规模较大、对管线安全运行的要求t

7.1.5综合管廊通常规模较大天、对管线安全运行的要求也较高, 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纳入统一管理平台可在发生火灾时迅速做出 判断、联动相关的系统和设备,并与相关管线管理单位互动及时启 动应急预案,可有效提高救灾及综合管理水平

7.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所有组件连接在一起时才能正

而只有在组件互通时,火灾报警系统才能完成功能。火灾自动 报警系统各组件间硬件接口和通信协议的兼容性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组件兼容性要求》GB22134的规定,是保障

7.2系统组成与设置

7.2.3本条对火灾报警现场设备的设置做了规定。由于

口白 廊为非公共场所,平时只有少量工作人员进行检工作,当有紧急 情况时火灾警报器可以满足需要,所以可不设消防应急广播。 1含有电力电缆的舱室、含有可燃材料的热力舱室,在火灾 初期,电缆绝缘护套、热力管道保温层等可燃材料的燃烧,会有大 量的烟产生,感烟火灾探测器能够及时探测舱室的初起火灾。目 前,适用于综合管廊舱室烟雾探测的感烟火灾探测器主要有点型 感烟火灾探测器和图像型感烟火灾探测器。 2综合管廊舱室的火灾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后启动自动灭火 系统实施灭火时,舱室内可燃物的燃烧已发展到明火燃烧阶段,舱 室内的温度升高。舱室内设置的自动灭火系统需要由火灾自动报 警系统联动控制启动时,系统的联动触发信号应采用舱室内设置 的感烟火灾探测器或手动报警按钮和感温火灾探测器报警信号的 “与”逻辑。应采用监测舱室空间温度场变化的感温火灾探测器的 持报警信号作为确认启动自动灭火系统的联动触发信号:用于监测 电力电缆表面温度变化的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不能作为确 认启动自动灭火系统的联动触发信号。 自前,根据含有电力电缆舱室的结构特点,用于监测舱室空间 温度的感温火灾探测器的选型和设置,可有下列两种形式: (1)选择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在每层或每两层电缆托架上方 采用吊装方式设置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用于对电力电缆着火时

托架区域温度变化的及时探测报警,以及时确认火灾,联动控制自 劲火火系统后动,实施火火, (2)选择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或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在舱室 的顶部设置.用于对舱室内空间温度变化做出探测报警,以确认火 灾,联动控制自动火火系统启动,实施火火。 在每或每两层电缆托架上方敷设线性感温火灾探测器,可 以对电力电缆火灾做出快速响应;在舱室顶部设置的感温火灾探 测器,需火灾发展到一定规模:舱牵内的空问温度达到探测器的报 整阈值时,方能做出报警响应,但此方式的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用 童较少且便于施工。 3由于综合管廊舱室内平时人员较少,且进人舱室的人员均 为事先了解内部情况的工作人员,因此,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 原则主要是基于便于工作人员发现火灾时,在撤离发生火灾防火 分区时,向消防控制室手动报警:由于舱室内空间狭小,在每个防 火分区的出人口设置声光警报器,警报器的警报范围已可以覆盖 相应防火分区整个舱。 4当综合管廊设有多个舱室,且不同舱室的并行区间共用对 外的出人口时,具有火灾危险性的舱室发生火灾时,会危及其他舱 率内人员的安全,在该舱进到共用出入口处设置火灾声光警报 器,主要是警示其他舱室进人共用出人口的人员避免误人火灾舱 室并迅速撤离出口。确认火灾后,消防联动控制器统一控制不同 抢室共用出人口处相应设置的火灾声光警报器同时启动

7.2.4限制火灾报警控制器保护的综合管廊舱室的区间

为了确保系统的总线传输距离在额定距离内,增强系统运行的稳 定性:同时,限定每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保护范围,也是为了降 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整体风险

7.2.5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舱室,防火门的工作状态

向到报警与灭火的效果,所以应纳入报警联动协同作业。综合管 廊内的防火门有常闭型和常开型。常闭型防火门无须联动,只需

上传防火门的开闭状态、故障状态。常开型防火门平时开启,在发 生火灾时需联动关闭。

7.2.7本条规定的功能可由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的

7.3.1综合管廊为密闭的平时无人的地下构筑物,不同于一股的 民用建筑。当综合管廊内发生火灾时.应及时可靠地关闭通风设 施,使综合管廊内形成密闭的环境,通过闷烧耗氧”的形式有利于 控制火势的蔓延。 利用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作为触发信号,联动控制视频监 控系统将显示内容切换至发出火灾报警现场部位的监视图像可 有利于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快速判断火灾的发生,采取相应的处 置措施。 7.3.2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B 50116的规定,消防水泵等重要消防设备应能被设置在消防控制 室内的手动控制盘以直接连接方式启动或停止。但是综合管廊为 带状的地下构筑物,不少城市絲合廊规模较大,长度儿公里至上 百公里,消防控制室至现场的消防设备距离较远,采用直接启动线 方式由于距离太长不再适宜。因此,当重要消防设备与消防控制 密的距离大于1000m时,该设备可由手动控制盘按钮经由火灾自 动报警系统网络与总线远程控制

7.3.1综合管廊为密闭的平时无人的地下构筑物,不同于一股的 民用建筑。当综合管廊内发生火灾时.应及时可靠地关闭通风设 施,使综合管廊内形成密闭的环境,通过“闷烧耗氧”的形式有利于 控制火势的蔓延。 利用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作为触发信号,联动控制视频监 控系统将显示内容切换至发出火灾报警现场部位的监视图1象.可 有利于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快速判断火灾的发生,采取相应的处 置措施。

7.3.2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

50116的规定,消防水泵等重要消防设备应能被设置在消防控制 室内的手动控制盘以直接连接方式启动或停止。但是综合管廊为 带状的地下构筑物,不少城市综合廊规模较大,长度儿公里至上 百公里,消防控制室至现场的消防设备距离较远,采用直接启动线 方式由于距离太长不再适宜。因此,当重要消防设备与消防控制 密的距离大于1000m时,该设备可由手动控制盘按钮经由火灾自 动报警系统网络与总线远程控制。

8.1.1本标准中的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中的可燃气体均指用 于城镇民用供气的一类和二类天然气。 8.1.2综合管廊将可燃气体报警系统纳入统一管理平台可在发 生天然气泄漏报警时迅速做出判断·及时与燃气公司协同实施应 息预案,联动相关的系统和设备,有效提高救灾及综合管理水平。

8.1.1本标准中的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中的可燃气体均指用

8.2.1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由可燃气体报控制器、可燃气体 探测器和声光警报器组成,能够在保护区域内按规定的浓度范围 探测可燃气体的泄漏情况,并按爆炸浓度下限规定的比例值报警 和做必要的联动,从而预防由于可燃气体泄漏未及时处理而引发 的安全事故。由于含大然气管道的舱室的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 的重要性,故其系统产品应取得经国家指定机构或其授权检验单 应相应的计量器具制造认证、消防认证,安装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 设备应取得防爆认证。 本条中的天然气探测器是指根据管道输送的天然气成分而确 定对应类别的可燃气体探测器,一般以甲烷探测器为主。 8.2.2每个防火分区设置的天然气探测器数量较多,对于采用传 感器与变送器一体式的探测器采用总线制可以减少线缆的数量 更于检修维护。按防火分区划分总线,可避免分区回路间的相互 影响。

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中的有关规定

可燃气体保侧报智系未用独立的传输网络可以提高系 统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监控中心在得到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的报 警信号后,一些关键位置的实时浓度数据将会为天然气管线泄漏 后的事故判断及处理提供依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的报警信 号可通过独立网络或火灾报警系统上传至监控中心,实时浓度数 据可通过独立网络或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上传至监控中心。

整浓度达到爆炸浓度下限的40%时,预示着天然汽管道舱室内的 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此时因根据舱室内其他探测器的浓度数据并 结合与燃气公司制定的应急预案联动关闭天然气管道上相关紧急 切断阀,保证天然气管道内的危险气体不再继续大量泄漏至综合 管廊内,避免综合管廊内可燃气体的浓度达到或超过爆炸浓度 限值。

8.3.3由于天然气在封闭空间中泄漏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惠后

重,故可燃气体发生泄漏报警时,需由值班人员至现场进行处 才可消除报警。

9.2固定语音通信系统

9.2.2综合管廊内敷设有各类城市工程管线,除了统一管理平台 通过网级上名篮线篮理单位相关管理泓门进行数据通信处一还高

9.2.2综合管廊内敷设有各类城市工程管线GTCC-017-2018 高速铁路用钢轨-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除了统一管理平台

9.2.2综合管廊内敷设有各类城市工程管线,除了统一管理平台 通过网络与各管线管瑰单位、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数据通信外,还宜 有通过公共通信网络与各管线管理单位、相关管理部门通过语音 直接通信的手段,便于对综合管廊内各类事故工况进行应急处置。

9.3.2本条对综合管廊无线通信系统的功能做了规定: 3当综合管廊设置有无线人员定位系统时,定位关线可与无 线通信系统的天线结合,此时就需要无线通系统的其他组成部 分也可以兼容无线定位系统的设计要求。 9.3.4为保证综合管廊内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稳定,通信天线的 发射功率不宜过小,但考虑到综合管廊的运行与维护主要还是采 用人工巡检或人工结合机器自动巡检、人工现场维修的模式,出于

规定: 3当综合管廊设置有无线人员定位系统时,定位天线 线通信系统的天线结合,此时就需要无线通系统的其他 分也可以兼容无线定位系统的设计要求

9.3.4为保证综合管廊内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稳定,通信天线的 发射功率不宜过小,但考虑到综合管廊的运行与维护主要还是采 用人工巡检或人工结合机器自动巡检、人工现场维修的模式,出于 对综合管廊内巡检维修人员人体保护的考虑,电磁辐射环境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的相关规定

9.3.4为保证综合管廊内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稳定,通信

11.1.2质量控制的要求就是确保过程工程/产品在深化设计过 程、采购过程、定制加工过程、安装过程等环节中的质量/功能能满 足顾客、标准/法规等方面所提出的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等 要求。 11.1.9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与综合管廊的安全可靠运行密 切相关,因此综合管廊的监控与报警系统必须通过峻工验收后方 可投人使用。

.2.5现场仪表的安装应符合本标准中各组成系统对相关仅 安装要求DB11/T 1591-2018 城市道路日常养护作业规程

12.0.1为保证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 命,系统建成投运后应由具有机电及弱电系统运维资质的单位进 行专业维护和管理。 12.0.4本条提到的维护管理制度是指与各地方政府有关的综合 管廊管理办法等。 12.0.8本条是为了确保综合管廊内附属设施的执行器、驱动器 能够可靠、准确地执行监控与报警系统的控制指令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