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166-2016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逆作法技术全技术规范

JGJ166-2016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逆作法技术全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1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388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166-2016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逆作法技术全技术规范

杆能有效保证架体为几何不变体系,并显著提高架体的抗侧移能 力。满足架体为几何不变体系的条件是:对于双排脚手架沿纵向 α方向的两片网格结构应每层至少设一根斜杆;对于模板支撑架 应满足沿立杆轴线的每行每列网格结构竖向每层不得少于一根余 杆:也可采用侧面增加链杆与建筑结构的柱、墙相连的方法。

计算内容,但不仅仅局限于所列内容,设计时应根据架体结构、 工程概况、搭设部位、使用功能要求、荷载、构造等因素具体确 定。比如,当模板支撑架为确保稳定性而采用设置缆风绳时,应 计算缆风绳的承载力及连接强度;当双排脚手架采用专用挑梁 时,应进行挑梁的承载力和变形计算等

给立杆,由于节点半刚性影响,立杆中会产生一定的弯矩, 弯矩值较小,计算中不考虑。因此不考虑风荷载时,双排腾 和模板支撑架立杆宜按轴心受压杆件计算

压构件长细比限值规定的条文解释,碗扣式钢管脚手架作为临时 结构,其杆件容许长细比仅是从立杆的运输、安装和自重作用下 构件变形等要求出发,即对杆件局部(自身)稳定性的限制 要求。 本条关于双排脚手架和模板支撑架杆件长细比的规定是在现 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的基础上 参考国外相关标准的规定给出的。

有限元等空间分析法对模板支撑架结构进行整体计算分析时的节 点转动刚度的取值建议。应充分注意不同材质和成型方法的碗扣 架的节点转动刚度差异大。关于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的节点转动刚 度,国内外均进行了相关研究。 编制组对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的节点转动刚度进行了系列试 验,试件来源分为施工现场抽样的立杆为Q235钢的普通碳素铸 钢铸造的上碗扣节点,以及由外贸出口生产厂提供的立杆为 Q345钢的优质碳素钢锻造的上碗扣节点。节点试验的步距分为 .6m、1.2m和1.8m不等,碗扣节点处4个方向均插人水平 杆CJJ/T 162-2011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检测技术规程,加载的水平杆长为1.2m,集中荷载加载点离节点600mm, 逐级加载至水平杆的扭转角足够大为止,试验结果如下: 1采用目前国内工程普遍使用的Q235钢管立杆,并采用 碳素铸钢铸造的上碗扣和钢板冲压形成的下碗扣组成的节点,经 试验其平均转动刚度为28kN·m/rad; 2采用Q345钢管立杆,并采用碳素钢锻造的上碗扣和钢 板冲压形成的下碗扣组成的节点,经试验其平均转动刚度为62 kN·m/rad; 3国外悉尼大学碗扣架节点转动刚度试验结果为100kN· m/rad。 通过试验得到的节点转动刚度如表1所示。

表1节点转动刚度R试验值

5.2.1、5.2.2进行水平杆的抗弯强度及变形验算时,仅考虑竖 可荷载作用,不考虑水平荷载作用引起的水平杆端弯矩,挠度计 算时应计入施工荷载。

5.2.4本条列出了双排脚手架需进行立杆稳定性计算的两

况。从结构稳定理论出发,架体作为一种空间结构,当外荷载达 到一定的临界值,脚手架的失效会出现整体失稳和杆件的局部失 稳,整体失稳取决于架体的整体结构构造,计算理论较为复杂, 为便于工程应用,本规范将架体的整体屈曲失稳反映为立杆失稳 的局部失稳,采用欧拉压杆失稳的计算模型进行简化计算,并采 用立杆计算长度表达架体的失稳。根据受力工况,无风荷载时, 将立杆简化为轴向受压杆件,有风荷载时,将立杆简化为压弯杆 件。其中无风荷载指的是室内或无风环境搭设的脚手架,有风荷 载指的是室外搭设的脚手架。

式。其中式(5.2.5)中可变荷载仅考虑施工荷载,这是因为, 在连墙件的加固作用下,水平风荷载作用于双排脚手架中引起的

立杆附加轴力较小,可忽略不讠

5.2.6本条给出了风荷载作用下立杆中的弯矩值计

分析研究,双排脚手架立杆由水平风荷载产生的弯矩与连墙件竖 向间距的平方成正比,式中的相关系数是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 计算的基础上给出的。本条弯矩计算公式是针对内外排立杆间无 廊道斜杆部位的立杆,对于设置横向斜杆(廊道斜杆)之处,水 平风荷载在立杆中产生的弯矩有所减小,此部位的受力不起控制 作用,因此,应选择无廊道斜杆的部位作为计算单元,

分析研究,双排脚手架立杆由水平风荷载产生的弯矩与连墙件竖 可间距的平方成正比,式中的相关系数是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 计算的基础上给出的。本条弯矩计算公式是针对内外排立杆间无 廊道斜杆部位的立杆,对于设置横向斜杆(廊道斜杆)之处,水 平风荷载在立杆中产生的弯矩有所减小,此部位的受力不起控制 作用,因此,应选择无廊道斜杆的部位作为计算单元, 5.2.7双排脚手架立杆计算长度的确定取决于脚手架的构造状 况,尤其是连墙件的设置情况和内外排立杆间廊道斜杆的设置情 况。有限元分析表明,架体整体失稳时,架体竖向桁架呈现横向 多波鼓曲失稳破坏,波长大于步距,但小于连墙件间竖向垂直距 离,经数值模拟得到的极限承载力反推得到立杆的计算长度系 数。同本规范第5.2.6条的条文说明,对于设置廊道斜杆处的立 杆,内外排立杆与廊道斜杆形成平面桁架,立杆的计算长度近似 等于架体步距,此部位的立杆稳定性不起控制作用,因此,应选 择无廊道斜杆的部位作为计算单元。 5.2.8节点连接强度的计算是脚手架结构设计计算的内容之一 是防止节点产生滑移而导致结构整体失效的重要设计环节,如果 节点先于架体杆件失效,则不能发挥架体构配件的承载力。 5.2.9连墙件是双排脚手架侧向支承的重要杆件。它以“链杆” 的形式构成双排脚手架的侧向支座,对双排脚手架几何不变性形 成一个约束。通常连墙件承受的轴力为风荷载,考虑连墙件约束 架体平面外变形作用而附加轴力设计值3.0kN。当采用钢管扣 件做连墙件时尚应验算扣件的抗滑承载力能否满足要求。计算公 式中强度设计值乘以0.85的折减系数,是考虑到连墙件可能存

5.2.7双排脚手架立杆计算长度的确定取决于脚手架

5.2.8节点连接强度的计算是脚手架结构设计计算的内容之

是防止节点产生滑移而导致结构整体失效的重要设计环节,如果 节点先于架体杆件失效,则不能发挥架体构配件的承载力。

5.2.9连墙件是双排脚手架侧向支承的重要杆件。它

的形式构成双排脚手架的侧向支座,对双排脚手架几何不变性形 成一个约束。通常连墙件承受的轴力为风荷载,考虑连墙件约束 架体平面外变形作用而附加轴力设计值3.0kN。当采用钢管扣 件做连墙件时尚应验算扣件的抗滑承载力能否满足要求。计算公 式中强度设计值乘以0.85的折减系数,是考虑到连墙件可能存 在扭矩或偏心弯矩,

5.3.1模板支撑架顶部施工荷载通过可调托撑轴心传速

5.3.1模板支撑架顶部施工荷载通过可调托撑轴心传递给立杆

此种情况下,水平杆不需要进行承载力和变形计算。但在梁板结 构的支模体系中,当梁截面较小时,梁的施工荷载往往通过水平 钢管传递至梁侧板下立杆中,此时应参照双排脚手架关于水平杆 的计算规定对水平杆进行承载力(分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和由 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两种情况)和变形计算,并对节点连接承载 力进行计算。 5.3.2、5.3.3模板支撑架立杆稳定性应按有风荷载和无风荷载 两种情况分别计算。无风荷载时的稳定性计算公式同双排脚手 架;但有风荷载时立杆应分别按轴心受压构件和压弯构件两种工 况进行计算,并应同时满足稳定性要求。有风荷载的两种计算工 况下立杆轴力设计值的计算有所区别,计算中应注意: 1按轴心受压计算立杆稳定性时,计算公式中组合了由风 荷载在立杆中产生的最大附加轴力,而不组合由风荷载在立杆中 产生的弯矩; 2按压弯构件计算立杆稳定性时,计算公式中组合了由风 荷载在立杆中产生的弯矩,而不组合由风荷载在立杆中产生的最 大附加轴力。 立杆计算中不同时考虑由风荷载在立杆中产生的最大附加轴 力和由风荷载在立杆中产生的弯矩,是因为这两个最大风荷载内 力不同时发生在同一个位置的立杆中。比如,架体迎风面的立杆 将产生最大风荷载弯矩,而此部位立杆受风荷载作用将产生负的 附加轴力;而背风面立杆将产生最大风荷载附加轴力,但此部位 立杆不产生风荷载弯矩。因此,应分别进行组合计算,并应同时 满足承载力要求。 5.3.4本条给出了风荷裁作用工 赶中产生的最大附加轴力的

5.3.2、5.3.3模板支撑架立杆稳定性应按有风荷载和

近似计算公式。水平风荷载作用下,模板支撑架由于有竖向剪刀 撑等斜向杆件的存在,会由于剪力滞后等因素,导致立杆轴力为 复杂的非线性分布。为简化计算,本规范假定在风荷载作用下, 在立杆中产生了线性分布的拉力或压力,且中性轴位于架体底面 中心点。这些成对拉压力产生的力偶抵抗风荷载产生的倾覆力

5.3.5本条给出了风荷载作用于模板支撑架的单榻架平面简化

计算模型,将风荷载分为架体均布线荷载和模板水平集中力两 部分,其中架体部分的均布风荷载标准值应以架体顶部高度确 定的风荷载高度系数进行计算。确定架体风荷载计算模型是计 算架体抗倾覆承载力和计算架体在风荷载作用下杆件内力的前 提条件。

5.3.6本条列出了模板支撑架在立杆轴力设计值计算时,可不

计入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附加轴力的三个条件,只要满足其中任 意一个条件计算中可不计入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附加轴力: 1第一个条件为架体高宽比限值和架体顶部竖向栏杆围挡 (模板)高度限值的条件,符合该条件时,风荷载在架体中产生 的立杆附加轴力很小,对立杆稳定性影响不大; 2第二个条件为按照本规范构造要求设置了周边和内部的 连墙件; 3第三个条件为采取了其他有效的防倾覆措施。 采取了后两个条件后,风荷载已被传递到周边或内部结构构 件,从而有效降低了立杆中的附加轴力。

1模板支撑架是以承受竖向荷载为主的临时结构,架体的 整体稳定性取决于架体的构造和立杆承受的轴力。规定单根立杆 轴力设计值的上限是确保架体整体稳定性和立杆局部稳定性的重 要措施。 2规定立杆采用Q235级钢材质钢管时,单根立杆轴力设 计值不应大于30kN是根据大量的碗扣式模板支架真型整架的承 载力试验结果确定的。河北建设集团的承载力试验,单根立杆的 极限承载力约为Pcr二49kN,考虑模板支撑架综合安全系数β= 2.2,得到单根立杆的允许轴力标准值为Nk一Pcr/β= 22.27kN,取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加权平均值Yu= 1.363,因此,单根立杆的允许轴力设计值N=,N.=22.27X

1.363kN=30.35kN。 按照本规范的立杆计算长度公式,取h=0.6m,a= 650mm,计算长度系数从=1.1,调整系数k=1.155(此时,计 算长度入=151),钢管公称尺寸Φ48.3×3.5(i=15.9mm,A= 计值为30.42kN。 针对此架体构造,立杆轴力实际标准值为30.42/(1.363× 1.1)=20.29kN(1.363为荷载分项系数,1.1为结构重要性系 数),而试验得到的立杆极限承载力为45.3kN,考虑综合安全 系数2.2,得到45.3/2.220.59kN,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 较好。而0.6m为碗扣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最小步距,所以,当 立杆采用Q235级钢材质钢管时,模板支撑架单根立杆轴力设计 直不应大于30.0kN。如果大于30kN,超过最大极限承载力, 安全系数为2.2的最低要求不充许。 3由于缺乏足够的工程经验和实验数据,本条并未给出立 杆采用Q345级钢材质钢管时,单根立杆轴力设计值的最大值。 当立杆采用Q345级钢材质钢管时,单根立杆轴力设计值的最大 值应由试验研究确定。 本条强调,单根立杆的轴力设计值应满足立杆稳定性计算结 果。在此原则之上,本条规定立杆轴力设计值的上限,是为了从 限制立杆受力的角度确保架体的整体稳定性。如果单根立杆轴力 设计值超出了本条的规定,则不满足模板支撑架的可靠度指标, 5.3.8本条给出的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是将立杆视作竖向 连续构件推导出的。其基本假设是:对于有斜向支撑(剪刀撑) 的框架式支撑架体系,风荷载作用下立杆节点无侧向位移,可将 立杆作为竖向连续梁。应当注意的是,当计算风荷载标准值时 本型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中 单棉桁架体型系数从st的规定计算,这是因为,风荷载作用下的 立杆弯矩计算仅考虑迎风面最外侧立杆直接受到的风压力,不考

虑多排相牵连的平行桁架的整体作用,即风载体型系数的确 分清楚计算对象

分清楚计算对象。 5.3.9本条给出了模板支撑架立杆计算长度的计算公式,对公 式的来源说明如下: 1碗扣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失稳规律表明,对于步距相等 的架体,立杆的局部失稳总是发生在最顶部的立杆段,因此本规 范的立杆计算长度表达式仅针对顶层立杆段。 2编制组2010年进行了8项碗扣式钢管模板支架真型整架 (Q235级材质钢管立杆)的承载力试验,全面分析了碗扣质量 优劣、设置水平剪刀撑、设置竖向斜撑杆、步距变化、立杆伸出 顶层水平杆自由长度、架体高宽比的变化对架体承载力和失稳模 态的影响。架体儿何参数为:步距h二1.2m(共6步)、1.8m (4步),架体搭设高度H=8m,扫地杆离地高度0.35m,立杆 申出顶层水平杆长度a0.45m、0.6m,高宽比H/B=2.43 2.47、3.33。立杆极限承载力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模板支撑架试验极限承载力

6按本规范公式确定立杆计算长度,对某些步距和立杆间 距条件下的架体承载力计算结果会出现异常,偏离试验结果和工 程实际,因此,应对不同步距条件下的立杆计算长度和承载力进 行修正,原因如下(以Q235级材质钢管立杆为例): 1)步距为0.6m,立杆间距为0.3m×0.3m时,混凝土 构件最大允许厚度达到9.29m,不符合工程实际。建 议控制外荷载,混凝土构件厚度不应超过4m,或控制 计算面积,最小计算负荷面积按0.3m×0.6m采用。 2)步距为1.2m,立杆间距为0.3m×0.3m时,混凝士 构件最大允许厚度达到5.18m,不符合工程实际。建 议控制外荷载,混凝土构件厚度不应超过4m,或控制 计算面积,最小计算负荷面积按0.3m×0.6m采用。 3)步距为1.8m,立杆间距0.6m×0.6m~1.2m×1.2m 计算长度系数取1.1,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有些差距 建议计算长度系数取1.0,计算结果才能与工程实际 基本符合。 5.3.11当架体高宽比较大时,横向风荷载作用极易使立杆产生 拉力压,它的力学特征实际上就是造成架体的“倾覆”。为了避 免架体出现“倾覆”的情况,本条规定了架体倾覆验算的基本计 算公式。本规范规定需进行抗倾覆承载力计算的条件同需考虑风 载作用下立杆附加轴力的条件,也就是说,立杆附加轴力是与 架体抗倾覆密切相关的,倾覆效应显著的架体,立杆在风荷载作 用下产生的附加轴力也显著。 水平风荷载作用下,架体抗倾覆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MT ≤ MR Mr = 1.4Mk

将式(9)、式(10)代人式(8)得到

B=la(g1k + g2k )+ 2ZG;kb; ≥ 3Mr

如果架体上部无集中堆放的物料,则式(11)简化为

3%MTk g1k +g2k ≥ B2L.

抗倾覆力矩仅考虑模板支架架体及附件自重和顶部模板等物 料自重,混凝土自重虽然为永久荷载,但不应计入,这是根据倾 覆验算的最不利阶段确定的。施工荷载对抗倾覆有利,也不应计 入。对抗倾覆有利的自重荷载,分项系数取0.9。 本节列出了模板支撑架架体和构配件的计算规定。模板支撑 架的连墙件按构造设置,可不进行计算

5.4.1按照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011的规定,立杆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应取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 组合时,架体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力值Nk,相对应的地基承 载力应取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本规范为简化计算式, 采用立杆稳定性计算时的轴力设计值N代替轴力标准值Nk,但 应将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扩大倍。 立杆基础底面积A。应充分考虑到底座通过垫层或垫板向地 基传力的应力扩散角,考虑垫料应力扩散的立杆基础底面积Ag 的计算如下:

Ag = CXD C= c+ 2ho tana D = d+ 2ho tana

(13) (14) (15)

式中: C、D 立杆基础底面计算长度和宽度(mm); c、d 立杆底座底面长度和宽度(mm); ho 立杆基础垫层厚度(mm); 垫层应力扩散角(°),应根据不同垫层材料按 相关规定确定。

规定计算所采用的基础底面积值不宜超过0.3m是考虑到立 汗底部受力不均匀,远离立杆的底座或垫板受力较小。 5.4.3因施工需要,架体有时需搭设在结构的地下室顶板、楼 面或挑台等结构构件上,有时需搭设在贝雷梁、方能杆件结构、 型钢等临时支撑结构上,为避免架体立杆传递的荷载超过支承构 牛的设计荷载而使结构构件受到损害或变形过大,本条提出应对 支承体进行承载力和变形验算的要求。计算时,应注意采用混凝 土实际达到的强度。对于多层结构的非底层模板支撑架,可在支 承结构的下面一层或若干层设置与上部架体上下立杆对齐的钢管 支撑架

规定计算所采用的基础底面积值不宜超过0.3m²是考虑至 杆底部受力不均匀,远离立杆的底座或垫板受力较小。

5.1.1本条给出了脚手架的地基基础构造要求。规定土层地基 上的立杆应设置垫层或垫板,并规定垫料的最小厚度和宽度,是 为了通过垫料的应力护散角效应将立杆轴力扩散传递给地基土, 减小地基应力。 立杆基础顶面存在高差时的处理措施,分高差较大和高差较 小两种情况分别作出规定,当不满足本条第6款所述的高差构造 处理要求时,应采取其他可靠的处理措施,确保高低跨连接处的 架体整体性。

6.1.1本给出了脚手架的地基基础构造要求。规定土层地基 上的立杆应设置垫层或垫板,并规定垫料的最小厚度和宽度,是 为了通过垫料的应力扩散角效应将立杆轴力扩散传递给地基土, 减小地基应力。 立杆基础顶面存在高差时的处理措施,分高差较大和高差较 小两种情况分别作出规定,当不满足本条第6款所述的高差构造 处理要求时,应采取其他可靠的处理措施,确保高低跨连接处的 架体整体性。 6.1.2脚手架立杆接头采用交错布置是为了加强架体的整体刚 度,避免软弱部位处于同一高度。 6.1.3水平杆、扫地杆在双排脚手架和模板支撑架中具有重要 作用,都是架体的主要结构杆件,水平杆、扫地杆与其他杆件共 司构成架体的整体稳定结构体系,并且使架体纵向和横向具有足 够的联系和约束,保证架体的刚度,并且也是抵抗水平荷载的重 要构件。对其提出步距连续设置是脚手架设计计算必须满足的 基本假定条件。规定扫地杆的最大离地高度是确保架体底部立杆 局部稳定性的重要构造措施。 本条规定扫地杆距离地面高度不应超过400mm,当可调底 座的外伸长度较大导致扫地杆距离地面高度超过400mm时, 应对底座采取必要的拉结措施。比如,实际操作中可在底座螺 杆底部增设一层钢管扣件扫地杆(此时底座螺杆底部应设置 截Φ48.3mm的钢管),并将斜撑杆或剪刀撑延伸至该层(图 1)。

6.1.5本条是对脚手架作业层的脚手板等脚手架附件的设置及 与架体的连接作出的相应规定。脚手板可以使用碗扣式钢管脚手 架配套设计的钢制脚手板,当使用木脚手板、竹脚手板等脚手板 时,如探出节点横向水平杆的长度超过150mm,应在脚手板下 面增设间水平杆。

6.1.6本条给出了双排脚手架和模板支撑架搭设人行通道的构

6.1.6本条给出了双排脚手架和模板支撑架搭设人行通道的

6.2.1本条列出了常用双排脚手架结构的设计尺寸和对应的允 许的搭设高度,对有关条件说明如下: 1表中所列的步距、立杆纵、横间距是参考我国碗扣式钢 管脚手架的长期使用经验数据。 2不同立杆间距的水平杆抗弯承载力、挠曲变形、碗扣节 点抗滑均根据2层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按照本规范第5.2节的规

Z Ncki = gk[HI+ Ncok

6.2.6本条对双排脚手架专用外斜杆设置提出的要求者

确保架体抗侧刚度和稳定性的条件确定的,但为了提高架体的稳 定性,斜杆在外立面的布置应保证每层不少于2根斜杆,分别设 置在架体的两端。当架体较长时中间应增加斜杆组数,目的是增 强架体的稳定安全度。斜撑杆对于双排脚手架的空间稳定性起到 了桁架斜杆的作用,当临时拆除时,应首先在相邻部位设置相同 数量的斜撑杆加固架体后,才能实施拆除

6.2.8当架体搭设高度大于24m时,应考虑无连墙件立杆

体承载能力及整体稳定性的影响,在连墙件标高处增加水平斜撑 纤,使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与斜撑杆形成水平架,使无连 墙立杆构成支撑点,以保证无连墙立杆的强度及稳定性。通过荷 载试验证明在连墙件标高处设置水平斜撑杆比不设置水平杆承载 力提高54%,根据钢管脚手架数十年的应用实践经验,当脚手 架搭设高度不大于24m时,不设置水平斜撑杆能保证安全使用, 且当脚手架高度大于24m时,架体整体刚度将逐渐减弱。因此 要求24m以下立杆连墙件水平位置处增设水平斜撑杆,以保证 整个架体刚度和承载力,同时也不影响施工作业。例如:60m 高的双排脚手架,只要求36m以下连墙件处必须设置水平斜 撑杆。

6.2.9本条给出了不同情况下双排脚手架连墙件的构造要

第3款规定双排脚手架拐角处或开口型双排脚手架莲墙件的 瑞部加密设置剪刀撑(缩小竖向间距)是为了加强这些部位与建 筑结构的连接,确保架体安全。

6.2.11本条对双排脚手架内立杆与建筑物之间间隙的处理作出 了构造要求和安全防护措施要求,并对利用定型的宽挑梁或窄挑 梁构件搭设扩展作业平台提出了构造要求

6. 2. 12 本条是对双排脚手架需设置门洞时提出的构造 要求。

图2连墙件设置坡度方向示意 横向水平杆;2一立杆;3一连墙件

时,应另行设计,或采取其他形式的支撑结构, 6.3.2本条针对被支撑的建筑结构底面存在坡度时提出了架体 顶部处理措施,利用立杆碗扣节点位差增设水平杆,并配合可调 托撑进行调整后,应在U形托板与斜放主楞支撑梁间采取加塞 楔形木等措施确保主楞与顶托板的接触。 6.3.3钢管满堂模板支撑架顶层水平杆以上的架体结构为失稳 的重点控制部位,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的自由悬臂长度过大会导 致立杆因局部失稳而造成架体整体珊塌,可调托撑螺杆插入立杆 长度过小也会天天降低立杆顶端的稳定性。本条规定了立杆伸出 顶层水平杆的自由悬臂长度的上限值,也规定了螺杆插入立杆长 度的下限值,以确保立杆的局部稳定性。 本条规定立杆顶端可调托撑的自由外伸长度不超过650mm, 当可调托撑的外伸长度较大导致顶部自由端长度超过650mm 时,应参照本规范第6.1.3条条文说明中可调底座外伸长度超限 的做法在顶托板底部设置附加顶部水平杆(并将斜撑杆或剪刀撑 延伸至该层),此时α值应从附加的顶部水平杆算起。

6.3.3钢管满堂模板支撑架顶层水平杆以上的架体结

6.3.5、6.3.6对立杆的间距和架体步距提出限制,是

支撑架的立杆纵向或横向间距过大时,会明显降低杆端约束作 用,并且步距过大时,会明显降低架体的抗侧刚度,从而使架体 的承载能力降低。所规定的最大步距的数据是根据实践经验提 出的。 安全等级为1级的模板支撑架顶层二步距范围水平杆加密设 置,是为了增强架体顶的整体性和约束性能,有利于传递荷载。 对于高大模板支撑架,在施加荷载时,架顶立杆受力是不均匀 的,架顶水平杆间距减小,可提高架体顶部刚度,改善架体受力 状况。

6.3.7通过大量事故案例和工程案例证明,支撑架与

可靠连接后,可大大提高支撑架的倾覆能力,降低事故的发生。 支撑架与结构进行可靠连接后,架体的抗侧移能力提高,立杆计 算长度也可减小,稳定性可大幅提升

6.3.8~6.3.11斜撑杆或剪刀撑是保证支撑架整体稳定、传递 水平荷载、增强架体整体刚度的主要杆件,也是架体的加固件, 不可缺失。 本规范第6.3.8条~第6.3.11条规定了模板支撑架采用斜 撑杆和剪刀撑两种形式斜撑的构造要求,实际工程中可选用其中 之一,但应优先设置斜撑杆,受条件限制时可采用剪刀撑代替斜 撑杆,这是因为定长的专用跨间斜撑杆穿过架体节点,并与节点 连接牢固,相比剪刀撑,对架体的约束性能要优越。 剪刀撑或斜撑杆布置密度大小,对模板支撑架的承载力存在 较大影响,在立杆间距和水平杆步距不变的情况下,剪刀撑或斜 撑杆加密设置可显著地提高架体的承载力。条文中规定的斜向杆 牛的设置密度是在实践经验基础上,并参照模板支撑架真型荷载 试验结果,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确定的。 当钢管扣件大剪刀撑与斜撑杆相互替换时,应满足斜撑杆的 覆盖面积与大剪刀撑斜杆的覆盖面积相等的原则。采用斜撑杆 时,斜撑杆在架体立面上有多种布置样式,不管采用哪种布置方 式,应满足斜撑杆在架体立面框格的覆盖率相等的原则

竖向剪刀撑的宽度与立杆间距、水平杆间距相关,竖向 撑的一对斜杆宜交汇在水平杆设置层位置

5.3.15本条是对模板支撑架需设置门洞通道时提出的构造措施

7.1.1双排脚手架和模板支撑架应本着搭设安全、实用、经济 的原则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必要的审批管理程序可以减少方案中 存在的技术缺陷。制定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时,应根据工程特 点、地理环境充分考虑安全技术措施。脚手架使用中构造或用途 发生变化时,应重新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设计和审批。

的原则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必要的审批管理程序可以减少方案中 存在的技术缺陷。制定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时,应根据工程特 点、地理环境充分考虑安全技术措施。脚手架使用中构造或用途 发生变化时,应重新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设计和审批。 7.1.2本条规定是为了明确岗位责任制,促进架体工程的专项 设计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得到认真严肃的贯彻执行。脚手架在 安装、拆除作业前,项目技术负责人或方案编制人员应当根据专 预施工方案要求,对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 底,作业人员应正确理解其施工顺序、工艺、工序、作业要点和 搭设安全技术要求等内容,并履行签字手续。 7.1.3、7.1.4强调加强现场管理,并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 现场。

7.1.2本条规定是为了明确岗位责任制,促进架体工程的专

计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得到认真严肃的贯彻执行。脚手架在 装、拆除作业前,项目技术负责人或方案编制人员应当根据专 施工方案要求,对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 ,作业人员应正确理解其施工顺序、工艺、工序、作业要点和 答设安全技术要求等内容,并履行签字手续

7.1.3、7.1.4强调加强现场管理,并杜绝不合格产品进

件时,为了不影响结构安全,预理件的设置需征得设计单位的 同意。

7.2.1本条明确了架体地基基础的施工与验收依据,是保证架 体结构稳定、安全施工的重要环节,

2.1本条明确了架体地基基础的施工与验收依据,是保证架 结构稳定、安全施工的重要环节。 2.2当地面承载力满足要求时,可直接将其作为脚手架的基 ;当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加固措施,可在钢管底部浇 混凝土垫层,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厚度不小

础;当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加固措施,可在钢管底部浇 筑混凝土垫层,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厚度不小

7.3.2本条规定了双排脚手架和模板支撑架搭设、拆除顺序应 遵循的基本原则。其中,剪刀撑、斜撑杆等杆件对架体有加固作 用,应与架体同步搭设,这是为了避免在架体搭设时产生过大变 形,不允许先搭设架体后安装加固杆件

7.3.3连墙件是保证架体侧向稳定的重要构件,当架体搭设至

有连墙件的主节点时,在搭设完该处的立杆和水平杆后,应立即 设置连墙件,不得滞后安装,也不能任意拆除。根据国内外脚手 架倒塌事故的分析,其中一部分就是由于连墙件设置不足或墙 件被拆掉造成的。 本条规定连墙件安装应与双排脚手架同步进行、架体操作层 高出相邻连墙件以上两步(含两步)时应设置临时拉结措施,其 目的是为了防止架体在搭设过程中出现严重变形或倒塌,危及作 业安全。 连墙件滞后安装,会导致已搭好架体处于悬空状态,会产生 严重变形,并且有倒塌的危险。当作业层高出相临连墙件以上两 步(含两步)时,架体的上部悬臂段过高,会严重危及架体 安全。

7.3.5主要规定了架体搭设的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尤

段对脚手架结构情况的检查,是保证后续搭设质量能否符合设计 要求的基础。

7.3.8在多层楼板上连续搭设模板支撑架,是将顶层架体

的荷载逐层向下分配,分别传递给各层楼板或地基的过程,在多 层楼板上连续搭设模板支撑架时,上下层立杆位置应尽量对准, 避免损坏楼板

7.4.2本条规定了当双排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

7.4.2本条规定了当双排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必

须事先确定的分界处的技术处理方案。当双排脚手架采取分段、 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按本规范的有关构造 规定设置斜撑杆和连墙件加固

的技术条件以及拆除过程中的安全措施,这些都是防范拆除时发 生安全事故的重要工作环节。

的技术条件以及拆除过程中的安全措施,这些都是防范拆除的

业顺序作出规定,是考虑到双排脚手架拆除作业具有较大的危险 性,拆除作业必须严格按规定的顺序进行,以保证拆除作业安 全。双排脚手架的拆除作业应严格按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无序 的任意拆除会破坏架体结构的规则性和完整性,导致架体出现薄 弱环节。双排脚手架拆除作业时,严格禁止上下同时拆除的极不 安全行为;也严格禁止先拆除下部部分杆件,后拆卸上部结构的 行为。 连墙件是确保双排脚手架平面外稳定的核心加固件,架体 拆除过程中,连墙件对尚未拆除的架体平面外的整体稳定性起 着关键作用,提前拆除连墙件会造成被拆除处架体的平面外刚 度降低,对架体的安全性带来极大隐患。因此双排脚手架连墙 件拆除必须同架体拆除同步进行,如果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先 行拆除后再拆架体,极易产生架体平面外失稳。拆除作业中: 当连墙件以上架体悬臂段高度超过两步(含两步)时,采取临 时固定措施是为了确保架体顶部悬臂端的稳定性,保证作业 安全。

7.4.8规定双排脚手架剪刀撑、斜撑杆等加固杆件在折

部位杆件时再拆除,是为了保证拆除作业过程中未拆除架体 稳定。

7.4.9模板支撑架拆除的过程是新浇筑构件开始靠自身强度

渐承受荷载的过程,不同的拆架顺序导致混凝土构件从不同的 受力过程往最终的受力状态转变,因此,合理的拆架顺序对于 确保新浇筑的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模型的渐变极为重要,当混凝

土构件的跨度较大时,拆模顺序显得更为重要,实际施工方案 中经常出现未对支撑架拆除顺序作出规定的情况,导致质量和 安全隐惠。

8.0.1本条提出了双排脚手架和模板支撑架在施工准备到架体 投入使用前要进行分阶段验收的要求。 8.0.2使用前对进场构配件进行检查,是验证架体所使用构配 牛质量是否良好的重要工作环节。无论新产品还是周转使用过的 配件,通过检查、复验,防止有质量弊病、严重受损的构配件 用于架体搭设,是保证整架搭设质量和架体使用安全的一项预控 措施。 构配件应由专业厂家负责生产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产品出厂检验应按照现行国 家标准《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构件》GB24911进行。进人施工现 的构配件生产厂家应配备出合格证,经销商(租赁公司)应 在合格证上加盖单位公章,使用单位应按照本条规定的项目对构 配件进行质量抽查复检

8.0.6本条明确了架体验收应具备的资料,包括出现问题的 理记录。

8.0.7强调了双排脚手架和模板支撑架投入使用前的验

8.0.7强调了双排脚手架和模板支撑架投入使用前的验收,在 进行分阶段检查与验收的基础上,应在投入使用前进行架体的完 工验收,确保架体的整体安全。为保证完工验收的可操作性,本 规范给出了脚手架完工验收记录表

9.0.1、9.0.2是对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提出的岗位能力 要求。 9.0.3本条是强制性条文。采用钢管搭设的碗扣式双排脚手架 和模板支撑架,虽然作为临时施工设施,但仍然设计为承受外荷 载的结构物。架体结构和地基基础是严格按照本规范规定的荷载 标准值进行作用效应计算,并按照最不利效应组合进行承载力及 变形计算确定的。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强烈依赖于架体实际承受的 外部作用大小。因此,当脚手架的实际作用荷载超过设计所采用 的荷载值时,架体结构的安全可靠度指标将会降低,甚至会导致 架体塌等安全事故。 作用在架体上的所有荷载中,永久荷载相对较为固定,但作 业层上的施工荷载,无其是材料、设备的集中堆放荷载如果控制 不到位,容易出现实际荷载超过设计充许荷载的工况。对于双排 脚手架而言,易出现的超载因素主要有:①脚手架的用途改变; ②脚手架作业层的材料(砖块等)堆放高度过大;③作业层上摆 放了大型操作设备(如边坡施工作业脚手架上采用大型钻孔设备 等),其重量超过了设计所采用的荷载值。对于模板支撑架,容 易出现超载的因素主要有:①混凝土摊铺不及时,导致模板局部 堆载过大(超过构件截面设计高度的混凝土自重视为可变荷载); ②采用了不符合专项施工方案规定的混凝土浇筑工艺,浇筑设备 的重量超过了设计所采用的荷载值(如方案中规定采用汽车泵浇 筑工艺,而实际采用了布料机进行布料等)。 本条是控制脚手架上实际荷载的规定,无其要严格控制施工 操作集中荷载,使架体上的实际荷载不超过设计采用的荷载值, 以保证支架的安全可靠度。

9.0.7本条是强制性条文。本条文规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双排 脚手架的刚性约束条件,消除危及双排脚手架安全的附加外部作 用的发生,保证双排脚手架的约束和构造条件与计算所采用的受 力模型相一致。 双排脚手架设置于作业区域的最外侧,其内侧一般邻近模板 支撑架和已施工完成的结构物,邻近其外侧一般设置混凝土输送 泵管、卸料平台及起重机械设备等临时设施、设备。使用中经常 会出现将作业用脚手架与内侧满堂钢管模板支撑架相连接,并与 外侧的混凝土输送泵管、卸料平台及起重机械设备等设施相连接 的情况。 双排脚手架是按正常使用的条件设计和搭设的,在双排脚手 架的方案设计时,未考虑也不可能考虑在作用在作业脚手架上由 施工临时设施、设备引起的附加外力。按照本规范的架体构造要 求,双排脚手架应与内侧已施工完成的结构物通过连墙件进行刚 性连接,以确保架体的平面外稳定性。但混凝土输送泵管、缆风 绳、卸料平台及起重机械设备与双排脚手架架体连接会使架体超 载、受力不清晰、产生振动冲击等,从而危及双排脚手架的使用 安全。 同时,竖向荷载作用下,模板支撑架立杆的受力计算模型应 为轴心受压杆件,使用过程中不得破坏该计算模型成立的基本条 件。鼓励将模板支撑架与周边既有建筑结构相连,但禁止将模板 支撑架与双排脚手架等相连接,因为双排脚手架作为柔性结构 会将附加外力作用在模板支撑架上,破坏立杆的受力模型,带来 安全隐惠。

平杆通过半刚性节点组装而成的空间框架形式受力结构,通过设 置剪刀撑并与既有结构物通过连墙件进行可靠连接而形成具有

定抗侧刚度的空间儿何不变体系。脚手架按照方案设计的要求进 行搭设后,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为承受荷载的完整结构体系。 架体主节点处的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纵向扫地杆、横 向扫地杆和连墙件为架体的关键加强件,对确保架体框架的几何 不变体系和空间整体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随意拆除这些构配 件将导致结构局部丧失承载能力,造成薄弱环节,影响架体完整 性和整体稳定性,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甚至会形成几何可变体 系,导致架体倾覆及塌事故发生。 1拆除主节点处的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无论是模板 支撑架还是双排脚手架,主节点处的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都 是架体最重要的骨架构件之一,起着“框架梁”的作用,不但要 传递作业层的竖向荷载(双排脚手架),更是架体纵、横方向抗 则移的关键杆件。局部的主节点水平杆缺失会造成与之相连接的 立杆在该方向的约束减弱,计算长度成倍增加,致使架体在该部 位的局部稳定性急剧降低,造成局部薄弱环节,导致架体在该处 失稳破坏;同时会引起架体在该方向的抗侧刚度降低和架体上下 度突变,降低架体的整体稳定性。 2拆除纵向扫地杆、横向扫地杆:扫地杆作为架体最底部 一道水平杆对确保架体最底步距处的局部稳定性至关重要,其对 架体稳定性的作用类似于主节点处的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 该层水平杆件不仅不能拆除,而且应设置水平斜撑杆或水平剪刀 掌进行加强。架体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为图施工方便而拆除局 部或某一方向扫地杆的现象。 3拆除连墙件:对双排脚手架而言,架体在纵向平面内跨 数多DBJ50/T 043-2016 工程勘察规范.pdf,且通过竖向剪刀撑进行加强,纵向整体抗侧移刚度大、稳 定性高;而架体横向仅有一跨,抗侧刚度远比纵向小。因此,连 墙件作为确保双排脚手架平面外抗侧刚度最重要的构配件,是保 证双排脚手架稳定性的“灵魂”。按照规范构造要求设置了一定 数量的连墙件后,架体的平面外稳定性大幅提升,且连墙件的设 置密度直接关系到立杆的计算长度。随意拆除连墙件会造成被拆

除处架体的平面外刚度大幅削弱,造成该处立杆计算长度骤增, 稳定性急剧下降,造成极大安全隐惠。 9.0.18本条规定为防止挖掘作业造成脚手架根部发生沉陷而弓 起倒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