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标准(国家林业局公告2014年13号 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标准(国家林业局公告2014年13号 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4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448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标准(国家林业局公告2014年13号 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表3特殊防火区域林火阻隔网控制面积

第八条林火阻隔系统建设位置的要求。

于林木生长和生产经营活动。 二、林火阻隔系统宜布设在山脊、林缘、道路、河流、沟 警、水渠或自然阻隔带两侧,以及居民村屯和生产场点的周围。 三、林火阻隔系统的布设方向宜与防火期主风方向相垂直。 四、林火阻隔系统宜避免沿陡坡或峡谷穿行,坡地上的林火 阻隔系统宜沿等高线方向布设。 第九条各类林火阻隔带建设应原地保留国家公布的国家重点保 护野生植物、古树名木。当林火阻隔系统内及其四周分布的保护 植物较多,影响阻火功能时,按防火需要,可适当疏伐保护植 物、或清理保护林木贴近地面2米高度内的枝条和地表可燃物, 或迁移保护植物。 第十条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不应建立林火阻隔系 统;缓冲区、实验区和保护区外围边界可按需建立林火阻隔 系统。

第三章风林火阻隔系统的构成及建设原则

第十一条林火阻隔系统的构成。 林火阻隔系统构成分三类GB/Z 42007-2022 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服务质量评价,按照表4的规定确定

表4林火阻隔系统构成

第十二条林火阻隔系统建设原则。 一、林火阻隔系统建设应根据防火区域的地形、气候、可燃 物、经济管理水平、火源、火行为、交通条件、扑救能力等条 件,通过比较、论证,选建安全、经济、合理、适用的阻隔 系统。 林火阻隔系统建设应考虑林区的地形地物特点,充分利用河 流、水域、冰雪区、裸露山脊、裸岩、道路、沟等阻火障碍 物,实施组合阻隔。 二、林火阻隔系统建设应遵循“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因地 制宜、因险设防、统筹规划,科学设计、分批建设”的原则进行。 优先在重点火险区、国有林区、重点公益林区建设林火阻隔系

统。林火阻隔控制面积宜由大到小、逐步加密林火阻隔网密度。 三、立地条件优越,适宜防火树木生长的区域,应优先建设 生物阻隔带。 刷屋宵国酒 四、林火阻隔系统建设应遵循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生态安 全相兼顾的原则。 五新建林火阻隔系统应与现有林火阻隔系统相互补充十统 筹布设。应充分利用天然的、现有的阻隔系统,不得进行重复 建设。 六、林火阻隔系统应与其他营林工程紧密结合,凡新造林 地,必须配套建设林火阻隔系统,做到林火阻隔系统工程建设与 造林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限 七、凡没有建设阻火林带或已建阻火林带不符合防火要求的 防火区域,必须按本标准规划建立林火阻隔系统。 八、在水热、土壤条件较好的南方林区,宜将原来建设的生 土带改建成生物防火林带。希味林诗思,林希 九、林火阻隔系统设置宜与行政区域界线、山林权属界线相 一致。 合十、林火阻隔系统应相互联结,构成封闭式林火阻隔网格。

第十三条生物阻隔带由地表覆盖有难燃植物的带状区域组成, 其构成包含以下三类:需钢享账,地条天限你代茶剪。数市 一、生物防火林带(人工乔木林带): 三、经济作物带:果工林警民放茶制火林六 三、天然植被带。 火林佳新,光柔耐钢大林贵娱套酒心 第十四条生物阻隔带的建设应遵循下列原则: 求一、因地制宜地选择难燃类树种,树种选择按照《全国森林 火险区划等级》(LY/T1063)3.3节指定的树种执行。 、生物阻隔带应在保证森林防火功能的前提下,可兼顾培 育风景林、经济林、用材林和经济作物。 三、居民区附近、或人为活动频繁的地段宜建设生物阻 隔带。 四、生物阻隔带宜与其他林火阻隔系统相衔接、构成闭合的 林火阻隔网。 第五条生物阻隔带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各森林经营单元(林场、经营区等)林缘或分界处,建筑 群(居民点、工业区等)的周围,优质林分的分界处。 二、国、省界、县界、道路、人工水渠两侧,林地与农 地、牧地交界处。 三、有明显阻隔林火作用的山脊、沟谷和坡面。 四、生物阻隔带应设置在适宜难燃植物生长的地段。 五、除不规则防火区外围的生物阻隔带外,其余生物阻隔带 的营造长度方向应与主风方向相垂直。 六、设置在山脊、林缘的生物阻隔带,其走向宜与相应的山

脊线、林缘线平行。 第十六条生物阻隔带宽度。 生物阻隔带宽度应能有效阻隔林火热辐射,一般不应小于生 物阻隔带两侧成熟林木的最大树高。风口或坡地上营建生物阻隔 带应适当加宽。生物阻隔带建设的宽度执行本标准表1的规定。 第十七条生物防火林带(人工乔木林带)建设。 包含新建生物防火林带、改造与更新生物防火林带。 一、新建生物防火林带 (一)树种选择。可参照选用本标准“附录一第二十七条”所 列的树种。此外,选择的树种应符合下列要求: 1.优先使用本地生长的难燃植物(乡土树种),严禁使用外 来有害植物。 2.选择枝叶茂密、含水量大,含油脂少、难燃烧、抗火性强 的树种。 3.选择生长迅速、郁闭快、适应性强、萌芽力强的树种。 4.生物阻隔林带选用的混交树种,种间关系应协调。 5.树种无病虫害寄生和传播。 (二)林带结构、混交方式。应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防火 特性确定林带的林分结构。林分结构宜营造单层同龄纯林,不宜 营造乔灌混交林、异龄林。 不(三)林带通道。应按本标准图1所示位置,在林带长度方向 上,于林带的中心线或林带一侧,预留一条2.5米宽的连续的人 行通道,供林带抚育、防火人员快速疏散使用。通道上应全部清 除妨碍通行的乔木、灌木、地表可燃物。 木林火 (四)林带密度。林带造林密度因地力条件、树种生物学、生 态学特性而定,一般宜控制在1.5米×2米~2米×2米之间;常 见防火树种的造林密度按照本标准“附录第二十八条”执行。 (五)林带整地方式、种植穴规格。宜采用穴状整地,种植穴 规格因立地条件、植苗大小而异。新造林木种植穴的水平布置以

图1林带通道布设位置(单位:米)

矩形为宜; (六)林带抚育及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新建林带第二至三年应进行幼林抚育,松土除草、人工整 支、及时清理林下杂灌、病腐木、枯立木和倒木等可燃物:清理 后的地表可燃物干重应控制在2.0吨/公项以下。 2.可用无公害、低残留化学药剂清除幼嫩杂草和灌木。 3.林分郁闭后应每年定期清理一次地表可燃物,地表可燃物 干重应控制在2.0吨/公项以下。 二、改造生物防火林带 一)改造对象。分布在林火阻隔系统规划的位置上,难燃树 种的株数比例天于60%,林分郁闭度大于0.70,防火树树干抗火 烧、不宜引燃树冠火的现有林分。 (二)抚育管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伐除病腐木、非目的(易燃)树种、人工整枝(枝下高不低 于3.5米)、分散运出或归堆烧除地表可燃物。 2.当保留的防火林木的郁闭度低于0.50时,应加密补植新 的防火林木。 3.每年定期清理地表可燃物一次,清理后,地表可燃物干重 应控制在2.0吨/公项以下。 三、更新生物防火林带 “邮小本照新安密科摄纷 (一)更新时间。生物防火林带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 更新。

1.防火林木进入过熟龄后,林木防火功能逐渐丧失: 2.林带遭受外力破坏,或林分结构发生变化,阻火功能下 降,或濒死木、盗伐防火林木超过30%时。 (二)更新方式。可因地制宜、因种而异地采用植苗、萌芽更 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了确保林带持续地发挥阻火效益,林 带更新可选择以下两种方法: 1.采取择伐方式伐除部分老龄木,保留部分健康的老龄木。 采取天然下种和人工更新相结合的方法,恢复林带,待更新幼树 成活、郁闭后,再伐除老龄木。 2.采取渐伐方式更新一侧林带,待新林带郁闭后,再更新另 侧老林带。 第十八条经济作物带建设。 一、规划为林火阻隔系统的地段,可允许种植适宜的经济 作物。 二、带宽低于本标准表1的要求时,应在其侧面加宽建设经 济作物带,或其他阻隔带。 三、经济作物收割时,应平贴地面割除或连根拔除,翻耕土 壤,清除表士上的可燃物,非种植期应保持地表无可燃物。

第十九条工程阻隔带构成。 工程阻隔带是通过人工措施,用无生命的阻火障碍物营建的 防火区域。工程阻隔带按林火阻隔系统是否投资建设,分成 两类: 传季文调司 一、建设类 萌带林奇,带林圆一漂变食外请采 (一)生土带; 讲村头 (二)防火线。 带油老爱来八十 二、利用类产余百,妇的系潮网火林股财, (一)道路(公路、铁路); (二)水渠:其,切求夏的1泰非闲本天科贸都, (三)电力高压线走廊。 节命闲其讲断 第二十条工程阻隔带材料。 新建工程阻隔带中,防火线的建设材料宜就地取材,一般选 用下列材料: 一、天然石块; 二、河沙、粗粒碎石(直径2~4厘米的粗粒碎石); 三、泥土(无杂草、植物根须等可燃物的翻耕泥土); 四、混凝土地坪; 五、混凝土砖; 六、化学阻火剂; 七、防火塑料。 第二十一条工程阻隔带建设。 一、生土带 (一)开设位置。生土带应设置在林缘、坡度小于25°、地被 12

第十九条工程阻隔带构成。 工程阻隔带是通过人工措施,用无生命的阻火障碍物营建的 防火区域。工程阻隔带按林火阻隔系统是否投资建设,分成 两类:

图2道路+加宽阻隔带

(三)路基侧面加宽建设其他林火阻隔系统时,可因地制宜的 布设生土带、防火线、经济作物带或生物防火林带。 当加宽阻隔带为防火线时:应定期清理地表可燃物、伐除非 目的树种等。 当加宽阻隔带为生土带时:每年应定期清除地表可燃物、保 持地表无植被生长。 当加宽阻隔带为生物防火林带时:应按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要 求进行营建、维护。 (四)铁路一侧的林火阻隔带宽度应符合现行《TB10063铁路 工程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防火间距 四、水渠。布设林火阻隔系统时,宜尽量利用现有常年流 水渠。 (一)划入林火阻隔系统的常年流水渠,渠面宽度应天于 4米。 (二)水渠未达到表1规定的宽度时,应在水渠两侧或一侧加 宽其他阻隔带,加宽位置和宽度宜按本标准图3执行。

图3水渠+加宽阻隔带

(三)在水渠旁加宽的阻隔带内,应定期清理地表可燃物,保 持防火功能的正常发挥。 五、电力高压线走廊 (一)布设林火阻隔系统时,宜充分利用电力高压线走廊。电 力高压线走廊内禁止营造林带。

(二)电力高压线走廊宽度低于林火阻隔系统宽度时,应在走 廊外侧加宽修建适宜的林火阻隔系统。电力高压线走廊宽度及其 外侧加宽阻隔带的宽度应符合本标准表1的规定。电力高压线走 邮侧面宜选择防火线、或生土带作为加宽阻隔带。 (三)应定期清理电力高压线走廊及其加宽阻隔带内的地表可 然物,防火期内应保持地表无可燃物。清理时间宜在秋季树叶停 让生长后至春季树木生长之前,每年清理1次,要求地表可燃物 低于2.0吨/公

第二十二条自然阻隔带构成。 自然阻隔带是由自然障碍物组成的阻火区域。其构成分为 六类: 一、沙漠; 二、戈壁; 三、天然沟警; 四、裸岩区; 五、湿地(河流及河滩、沼泽、湖泊、湖滨带、海岸、水库、 塘池等); 六、常年冰雪覆盖区。 第二十三条自然阻隔带利用对象。 分布在林火阻隔系统规划位置上,宽度天于15米、地域上 连片的自然阻隔带,可纳入林火阻隔系统加以利用。 第二十四条自然阻隔带建设。 一、宽度达到表1要求的自然阻隔带,应定期检查、维护, 确保防火功能的持续发挥;自然阻隔带利用宽度区域遭到破坏, 失去林火阻隔功能的,应及时补建生物阻隔带或工程阻隔带。 二、拟利用的自然阻隔带宽低于本标准表1规定时,应在自 然阻隔带的一侧或两侧加宽建设生物阻隔带或工程阻隔带。 三、加宽建设的生物阻隔带、工程阻隔带,应按照相应的阻 隔带类型进行建设和维护(图4)。

第二十五条组合阻隔带的适用条件。 由于受地形、坡度、植物生长条件、生态安全要求、建设成 本等条件限制,不宜在宽度方向上建立连续单一的林火阻隔系统 时,应因地制宜地建设组合阻隔带。 oosnnt 第二十六条组合阻隔带建设。 一、规划利用的林火阻隔带达不到本标准表1规定的宽度 时,应在其侧面加宽建设其他类型的阻隔带。 二、加宽阻隔带应有利于辅佐规划利用阻隔带增强阻火功 能,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组合建设的成本较低。一般可按照本标 准图5、图6所示的三种典型组合建设组合阻隔带。

图5组合阻隔带(双侧均匀加宽、单侧加宽)

图6组合阻隔带(双侧不均匀加宽)

七条生物防火林带造林树种(表5)

表5生物防火林带造林树种

注:1.北方林区指新疆、青海、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 工、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南方林区指:2.北方林区之外的省份

第二十八条生物防火林带造林密度(表6)。

八条生物防火林带造林密度(表

第二十八条生物防火林带造林密度(表6)。

表6生物防火林带造林密度

年《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试行)》执行。 二、改造生物防火林带 按改造林带的面积比例,套用新建林带每公顷的造林技术 指标。 第三十条组合阻隔带加宽建设。 按加宽带部分所属的阻隔带类型,直接套用生物阻隔带、或 工程阻隔带相应的建设指标。 爆天内玻蔓火林副周,内风林

第三十一条林火障碍物forestfirebarrier。 林区内,能阻隔林火蔓延的天然或人工障碍物。味带刚壁工 第三十二条林火阻隔系统forestfirebreak system。 林区内由人工开设或自然形成的,符合防火标准要求的,具 有一定宽度,能有效阻隔林火蔓延的,封闭式的带状障碍物集成 体系。按阻隔障碍物的构成,林火阻隔系统由以下四类组成: 一、自然阻隔带naturalforestfirebarrier 由自然障碍物组成的阻火区域。包括裸岩、戈壁、沙漠、常 年冰雪覆盖区、河流、水域、沟、石滩等。 二、工程阻隔带engineeringforestfireprotectionbelt 通过人工措施,用无生命的阻火障碍物营建的防火区域。包 括防火线、生土带、防火沟、防火墙等。 (一)防火线firecontrolline 按一定线路,在规定宽度范围内,通过人工清除或点烧地表 层上的低矮可燃物、植被枯落物(不清除地上高大乔木),不翻起 地表新土,能有效阻隔地表火与树冠火的带状空间。 (二)生土带openfuelbreak 按一定线路,在规定宽度范围内清除地表上所有植被,翻走 地表新土,能有效阻隔地表火与树冠火的带状空地。 (三)防火沟forestfireobstructingtrench 由地表向下挖掘的干沟,用于阻隔由腐殖土、泥炭土层燃烧 蔓延的地下火。 (四)水渠aqueduct 由地表向下挖掘,用于阻隔地表火和地下火的人工水渠

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 如下: 一、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二、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三、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四、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 “可”。

第一章总则 33) 第二章 一般规定 (35) 第三章 林火阻隔系统的构成及建设原则 (46) 第四章 生物阻隔带 (48) 第五章 工程阻隔系统 (50) 第六章 自然阻隔带 (52) 第士章 组合阻隔带 (53)

第一条我国林火阻隔系统工程建设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没有充分认识林火阻隔系统的重要作用,重扑救,轻预 防的观念没有转变。 二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各地的林火阻隔带建设缓慢。国 防火林带建设投资较大,营造1公项防火林带平均需4500~ 500元。很多重点火险区分布在山区、林区,而这些地方经济发 展比较落后,财政困难。由于建设资金不足,致使林带建设 缓慢。 三是部分地方防火林带建设标准低,缺乏管护、失管报废比 列高。由于绝大部分防火林带工程建设在山脊上,王层薄,石砾 多,养分少,蓄水少,干旱风大,加上资金缺乏,不少地方在营 造防火林带时,设计标准低,种苗质量差,基肥不足,种植后没 有坚持3年抚育管理,致使林木生长缓慢,保存率低。据福建省 防火办对1996、1997年新造的2.8万千米防火林带普查,失管报 废的林带就达3100千米,占全省两年新造林带的11%,损失近 千万元。另据广东省统计,全省已营造生物防火林带30867千米 能起防火功能的林带仅占现有林带的50%,有的地市甚至仅占 20%左右。 四是现有生物防火林带布局不尽合理,防火阻隔系统不健 全。天部分林业用地没有按照“四同步”的要求建设防火林带,有 的省区虽然已营造了一定数量的生物防火林带,但没有按网络化 要求进行统一规划布局,零星、分散、小块状,断头带较突出 网络不闭合:有的地方林带宽度不够,起不到应有的阻火作用。 上述存在的建设现状,主要是由于我国缺之完善、权威的材

第六条林火阻隔系统宽度。 我国北部、东北部边境线上,多属草原森林交织分布区,风 力大,地势平,火源传播距离远。因此,根据当地多年的防火经 验,边境(草原地带)防火隔离带开设宽度100米,才能够较好地 阻隔6级风以下的火,个别重点地段加宽到300米才能起到阻火、 防火功能。林缘防火隔离带开设宽度60米,林内防火隔离带开 设宽度30米,一般情况下能够较好地阻隔稳进(均衡蔓延)的地 表火,但在大风天气条件下,特别是形成树冠火后,防火隔离带 的阻火功能将基本丧失。这些区域是特例,作为全国性的标准 不能将局部特例区域的隔离带宽度要求,扩天到全国。防火隔离 带开设太宽,对土地和森林资源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作为一种预 防性措施,一个防火区域内,人工新开设的防火隔离带(无乔木 林带)占地面积若超过了该地区火灾造成的年平均森林损失面积, 就造成“得不偿失”的效果。权衡利弊得失,本标准适当考虑特殊 区域(林草交织地带)、国界等特殊区域对阻隔带带宽的要求,仍 将防火隔离带开设宽度控制在30~200米以内;其他特殊地形 (风口、陡峻地形等处)适当加宽:林内或平缓地区的阻隔带宽度 大多数控制在15~50米之内。 电力高压线走廊用地宽度的确定。 按照《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 1999)》的相关规定: 高压为20干伏时,输电线路两侧宽度各20米之内应为防护 带;高压为120千伏时,输电线路两侧宽度为30米之内为防护 带:高压为400千伏时,输电线路两侧宽度各40米内为防护带:

高压为735十伏时,输电线路两侧宽度客50来为防护带。 线路电压(千伏): 20 120 400 735 防护带单侧宽度(米): 20 30 40菜 50 防护带双侧宽度(米): 40 60 80 100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是由原建设部与国家 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该规范中要求35~500 千伏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单杆单回水平排列或单杆多回垂直排列) 规划走廊宽度: 线路电压等级(千伏)高压线走廊宽度(米) 500 米O0E隆宽时妈城 60~75 火风 计 330 林,米时宴度炎 35~45 火 峨( 220 长麻尚服眼设好 30~40 游离醉火 110~66 家闲双洗卤暖带 15~25 35 12.~20

刀T 防护带双侧宽度(米): 406080100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是由原建设部与国家 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该规范中要求35~500 千伏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单杆单回水平排列或单杆多回垂直排列 规划走廊宽度: 线路电压等级(千伏) 高压线走廊宽度(米)

500 60 ~75 330 林,米夏度炎 35 ~ 45 220 商 30~40 110 ~66 家闲双限 ¥15~25 35 12~20

综合以上规定,本标准对林火阻隔系统的穿过电力高压线走 郎时的宽度按照表7规定确定

表7中10~110干伏的电力线路的走廊宽度均未达到林火阻 隔带的最低宽度,因此,10~110千伏电力线路的用地宽度,应 加宽至30米,方能满足林火阻隔带最低设置宽度的需要:大于

220千伏的高压线走廊带宽已超过林火阻隔系统要求的40来宽觉 度,可直接利用,不再加宽。 第七条阻隔网控制面积的确定。 中国提出的林火阻隔网控制面积,类似于加拿大的防火区。 加拿大防火区划分:防火区是护林防火管理的基本单位。划 分时将火险等级与营林区综合考虑,既有利于防火,文有利于营 林。其面积大小视火险等级分布、火源频度、强度和自然条件等 快定。防火区分3类:季 第1类:林区内有较大或分散的村屯和居民点,有铁路、公 路干线,在最近2~3年内全面开展经营活动,高火灾危险性地 段较多面积约1000公项,应进行全面巡护。 第2类:林区内居民点不多或仅有临时采伐点,交通不便 在最近2~3年内有部分经营,高火灾危险性地段不多,面积 6000公顷左右,在部分开展经营活动的地段应进行巡护。 第3类:林区内人烟少或无火源,在最近几年内不准备开发 的原始林,面积约10000公项。 本标准参照国外防火区的划分经验,结合中国的森林火险等 级、火行为、保护林木的重要性、经济价值、林地经营水平和火 险气候条件,综合确定林火阻隔网控制面积。 一般来说,新建林火阻隔网面积不应超过因火灾受害的森林 面积,这是判断林火阻隔网新建面积合理性的重要准则之一。中 国2008~2011年四年间年平均森林火灾受害面积38407公项,参 见表8计算,要使新建的阻隔网面积小于森林火灾受害面积,在 阻隔带宽度为15、20、25、30、35、40、45、50米时,阻隔网的 控制面积分别不应大于280、340、400、450、500、550、590、 630公顷(表8中的双线框圈住的数值);低于这些控制面积,阻 隔网太密,造成“建多烧少”一一毁林或占用林地面积大于森林火 灾受害面积;天于这些控制面积,阻隔网太稀,造成“烧多建 少”,未起到应有的防火作用,但是可有效地防止“未烧先毁材

地”的损失。表8中计算的数据供各县市级防火单元、以及不同 火险等级的森林经营单位作参考。按照下述原则确定阻隔带密 度:火险等级高、森林经营水平高、森林价值高,经济建设能力 强的防火区域,阻隔网控制面积宜小(密度宜密);反之,火险等 级低、森林经营水平低、经济承受力低、森林价值低的区域阻隔 网面积宜大(密度宜稀)。 阻隔网控制面积或阻隔网密度的合理值是一个动态变化值 它与防火区域的火险等级、火灾发生频率、防火水平和经济能 力、森林价值等因子有关。在一个防火区域或防火期间规划或确 定的阻隔网密度,有其相对合理性,超出特定的防火区域、防火 期间,就得重新分析影响合理性的因子,适时修正或调整阻隔网 密度。

表8林火阻隔网控制面积、长度密度、阻隔网面积计算

阻隔网不同宽度(米)值允许建立的阻隔网面积(公项

CJJ/T 287-2018 园林绿化养护标准组隔网不同宽度(米)值允许建立的阻隔网面积(公项)

用地(即林地)面积308972000公顷(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

第十一条林火阻隔系统的构成。 表4中,归入“建设类”的,需要林火阻隔系统投资建设,其 余归入“利用类”的阻隔带不需要林火阻隔系统投资建设,均为利 用现存的阻隔带。 第十二条林火阻隔系统建设原则。 在水热、土壤条件较好的南方林区,宜将原来建设的生土带 分期分批改建成生物防火林带。本款规定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我国自前林火阻隔系统选建,南北有异,各有侧重,北方偏 重工程阻隔带、南方偏重生物阻隔带。这是由南北气候、地形、 适生防火林木、经济条件等差异决定的。本标准引导南北方应因 地制宜、因险设防,权衡得失、注重实效。以下是北方未全面开 展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主要原因: 一是缺乏强有力的政策保障。近年来林区上下虽强调了生物 防火工程建设,但往往还局限在行业内部,尚未列上各级政府的 工作日程,缺乏应有的政府支持。为落实《规划》所制订的各项政 策,如将防火林带规划纳人当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社会发展计 划以及造林绿化的总体规划,把营造防火林带与山区综合开发 小流域治理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森林防火专用资金制度等等 均未得到贯彻落实。 二是缺乏资金保障。1995年以前,林区的防火林带建设为 零。1996年以来,虽然加强了对防火林带的宣传和工作上的督促 指导,搞了几个试点,但自上而下几乎没有专项资金用于防火林 带建设,全面铺开无资金支持。 三是管理乏力,监督不到位。在技术管理、设计指导、施工

建设上缺少动力和助推力,建设与否未实行奖惩制度。 四是“四同步”的实施方案不能落实,多数地方在植树造林中 根本没有考虑造林绿化与防火林带建设的有机结合。靠三家 五是没有合适的树种。北方林区,冬季属于高寒地区,植物 生长缓慢,一些耐火树种短期内发挥不了阻火作用,没有速生 丰产、耐火的树种,影响了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灭最 鉴于北方营造防火林带较少的现状,今后各地建设林火阻限 系统时应因地制宜不宜盲且照搬

建设仅是个例,在全国不具普遍性,防火作用有限,本标准不提 昌建立防火墙,仅作为一种预防性的阻隔系统来介绍。 开设防火沟,自前我国作为一种临时扑火的手段,多是在起 火后,在火头蔓延前方临时挖沟,协助扑火。火灾扑灭后,由于 开挖断面小、边坡陡、易垮塌,不具长久防火功能。防火沟作为 种预防性、天面积的阻火系统来建设临时结构设计计算指南,还极为少见。本标准不 提倡建防火沟,仅作为一种预防性的阻隔系统来介绍。

第二十三条自然阻隔带利用对象。 能纳人林火阻隔系统加以利用的自然阻隔带,必须作一定的 条件限制。要求是分布在林火阻隔系统规划带上,宽度大于15 米、地域上连片的自然阻隔带:宽度低于15米的,其阻火功能 不能满足要求(林火阻隔系统最低宽度要求大于15米),利用价 直不大。因此,应有选择性地利用。自然阻隔带分布区,往往自 然条件相对恶劣,加宽建设其他阻隔带的成本较高。所以,对自 然阻隔带宜坚持选择性利用,适当加宽建设的原则

第二十六条组合阻隔带,是一种复合的林火阻隔系统。 为了改变传统、单一的阻火模式,实现由单一阻火向组合阻 火的转变。作为林火阻隔系统建设的发展趋势,建立组合式阻隔 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林火阻隔系统宽度范围内,可采取以下 综合建设措施:!干大求要度寶开量源開留火林) 官是营造多树种混交、多层结构的防火林带,采取针阔混交 的防火林带,提高阻火功能。解邮真效顶 二是在交通不便,位置偏远的高森林火险区域的沟、林缘 开设生土带,并在生王带上种植经济作物,替代火烧防火线,降 低防火成本。 三是充分利用道路、天然河流和湿地,建设组合隔离带。 四是交替使用人工除草、计划烧除与施用环保型、无毒、无 公害的化学除草剂,降低清除隔离带可燃物的维护成本,减少单 清除方法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