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449-2018 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pdf

JGJT449-2018 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4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657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T449-2018 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pdf

计标准中,围护结构权衡判断计算一直采用暖通空调系统 本标准在围护结构节能率和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率计算中也 用暖通空调系统能耗,而非围护结构传热负荷。

5.2.2建模时对计算域进行合理简化,可以在保证计算

.2建模时对计算域进行合理简化,可以在保证计算精度 是下,提高建模效率,缩短计算时间。计算域模型的简化可 下列规定:

1常规模型的简化:在保证模型的形状、大小、朝向以 及内部的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窗墙面积比、屋面开窗面积与 设计文件一致的前提下,建筑房间进深大于6m时宜划分内 外区。 2建筑特殊部位的简化:建筑立面的凸(凹)处面宽与高 度(深度)比大于5时,可视为齐平;建筑立面上宽度小于 .5m或突出长度小于0.2m的构件可忽略;高度大于1m的女 儿墙上附属构件可忽略:圆弧形立面或屋面可按内接多边形 处理。 3建筑特殊区域的简化:层高大于8m的高大空间应合理 区分竖向温度分区;当建筑地下空间有供暖空调负荷需求时,应 将地下空间与地上建筑分升计算负荷能耗;单体建筑存在居与 用两种及以上功能时。应按不同使用功能、内部负荷和暖通空 调系统划分分开建模。 4建筑供暖空调空简和非供暖空调空间的简化:非供暖空 调空间宣合理合并;对使用功能、外围护结构朝间、室内温度相 司、相同温度控制面积总和不超过300m的相房间宜合并;当 3层以上建筑除首层和顶层的楼层存在平面布置相同、无竖向温 度差异的标准楼层时JLZJ-Y-GL-001-2020 北京市普通公路日常养护预算编制办法(路基、路面、桥梁、泵站、运行保障)(试行),可采用标准层简化。 5建筑物的遮挡:应考虑建筑物的自遮挡。 5.2.3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率计算时.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围护 结构热工性能、供暖和空调系统及运行时刻表的参数设置是最主

供冷应采用房间空调器。 对于公共建筑,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的供暖和供冷应采用两 管制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冷热源应采用电驱动水冷式冷水机 组,燃煤锅炉(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或燃气锅炉(夏热冬冷地 区和温和地区)。 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供暖供冷系统综合效率折算权重计算 过程见表3。

表3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供暖供冷系统折算权重计算及取值

另外,目前计算围护结构节能率时,可认为严寒、寒冷地 住建筑的全年供冷能耗量为零。

暖和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及照

5.3.1本条文介绍了建筑供暖和空调系统能耗、建筑通风系统 能耗、照明系统能耗分别包括的计算内容。 5.3.2在计算供暖和空调系统能耗时,由于建筑系统的复杂性 参照系统的设立往往会有不确定性,不同的模拟人员可能会出现 不同的参照系统。因此要求节能软件能够有一定的行选型功 能,主要包括冷热源、风机和水泵。同时,基于部分负荷的运 行,要求这些主要设备具有部分负荷运行效率曲线。为了避免供 冷电量与供热热量的直接相加,要求建筑全年累计耗冷量和累计 耗热量折算为一次能耗量和耗电量。

本杀文升绍了建筑供暖和空系统能耗、建筑通风系统

(3)漠化锂吸收式(蒸汽型、热水型、直燃型)冷 (温)水组; (4)地源(水源)热泵机组; (5)多联式空调(风冷热泵)机组。 2)热源部分: (1)市政供热管网; (2)集中供热燃气(燃煤)锅炉; (3)自备燃气锅炉; (4)溴化锂吸收式(蒸汽型、热水型、直燃型) 机组; (5)多联式空调(风冷热泵)机组; (6)单元式(风管型、屋顶型)空气调节机组; (7)地源(水源)热泵机组。 输送设备部分包括冷(热)水输送水泵,当热源为市政 十、设计系统的全年供暖能耗(E.)按下式计算:

EH QH + QH X EHR 9192

5.3.5设计系统采用除本标准第5.3.4条所列之外的其他特殊

定。第1~3款针对不同系统的新风取值进行规定。第4款 新风或空调系统或风机盘管送风耗功率和空调送风系统的能 算方法进行了规定,

5.3.8本条针对车库通风、厨房通风、设备间通风的功率和通

量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能耗数据分类及表示方法》JG/T 358中规定的发电煤耗法,统一折算成一次能耗量。

5.3.11本条针对设计系统和参照系统供暖和供冷全年能

算方法进行了规定。暖通空调设计系统和参照系统的全年供暖和 供冷综合能耗量中不包括通风能耗。

.12本条针对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率计算方法进行了规定。

能得热量应扣除系统热损失量,系统热损失量包括供热侧和集热 侧的热水管路热损失量和储热水箱热损失量。将采集的太阳能尽 可能有效地利用,是衡量系统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2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损比。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在热水管 路和或者储热水箱存在热量损失,减少这部分热量损失,可促进 系统对热量的有效利用。较小的系统热损比:能够反映系统具有 较好的热性能

5.4.3本条文给邸了光伏发电量的计算方法。

5.4.5应通过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和对浅层地能资源的勘察,确

地理管换热系统实施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并应利用热响应证 果进行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

定地埋管换热系统实施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并应利用热响

5.4.6土壤源地源热泵要考虑全年冷热量基本平衡,衡量的

主要依据就是进行全年的能耗模拟,在进行全年能耗模拟时如 果按暖通空调典型日设计状态设置内扰,会造成较大的偏差 应尽量采取与写实际运行状态接近的内扰状态,可按现行国家标 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相关规定设置。土壤 源地源热泵在模拟时宜按多年运行累计判定多年运行后累计效 应,以保证热泵长久高效运行。同时,由于地下径流对子土壤 换热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系统模拟计算时,应结合地 质条件或实测结果,充分考虑地下径流对于土壤换热能力的 影响。

5.4.7水源流量应满足系统最大吸热量或释热量要求,

水体温度、水容量等条件分别验算水体所能承担的最大吸热量与 释热量,当不能满足系统需求时,应采用辅助冷却或加热系统与 换热系统合用的复合系统;水温应满足机组运行要求;进入水源 热泵机组的源水水质应保持澄清、水质稳定、不腐蚀、不滋生微

生物或生物、不宜结垢等。地表水水深和水温是影响运行效果的 主要因素,水温取值应考虑水温的逐日变化以及持续排热、排冷 后水温的累计效应。

5.2二氧化碳当量即根据不同温室气体对辐射强度的作

其进行比较所采用的衡量值。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自前利用 全球变暖潜能值(GWPs)作为计算二氧化碳等值的因素,单位 为C()el。《京都议定书》中规定控制的6种温室气体包括二氧 化碳(C))、甲烷(CH)、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 (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s)。 计算单位建筑面积二氧化碳排放量,利于直观比较不同规

5.5.3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碳排放计算主要考虑建筑主体结构

材料和围护结构材料,对于其他装饰材料、家具、设备等可以 不予考虑。所选建材总重量不应低于建筑主体结构材料和围护 结构材料总重量的95%: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重量占比 小于0.1%的建材川不予考虑。建筑主要建材的消耗量应通过 查询相关设计图纸、材料决算清单、工程采购清单等技术资料 确定。

的距离。该阶段的碳排放主要为各类交通运输工具在运输过程巾 所消耗能源的生产和使用过程的碳排放,根据各类交通运输方式 单位重量运输距离碳排放因子进行计算。

5.5.5建筑运行阶段应考虑供暖空调通风、照明、电梯、炊事

5.5.5建筑运行阶段应考虑供

和生活热水等系统的碳排放,设计阶段可通过能耗模拟对建筑运 行阶段的各项能耗进行预测:能耗模拟的相关要求应符合本标准 第5章的相关规定。运行阶段应该根据全年各类能源消耗总量进 行统计和计算。建筑寿命应与设计文件一致,当设计文件未提供 时,宜按 50 年计算。

5.5.6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碳排放计算的生命周期边界

从摇篮到大门,即从建筑原材料开采和加工并始:包括建材生 产全过程,到建筑材料出厂、运输至建筑施工现场为止。碳排放 计算时需要明确建材碳排放因子的数据来源,可选用由厂家提供 的经过第三方审核的碳排放数据,或者经过相关验证的第三方碳 排放数据库。 电力的碳排放内子应区分不司的区域电网。为了更准确、更 方便地开发符合(1DM规则和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重点领域的 CDM项目,以及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CER项目)、国 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研究确定了2015年中国区 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见表4),并逐年在进行数据更新。在 并行评价计算时:应以以获取的最新数据为准

2015年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

主:1表呼1()M为2011年~2013年电量边际排放因子的加权平均值:IM为截 至2013年的容量边际排放因子: 2本结果以公开的上网电」的汇总数据为基础计算得出: 3本表取自国家发展改革委2015年公布的数据

表1(M为2011年2013年电截边际排放因子的加权平均值:1M为截 至2013年的容量边际排放因子: 本结果以公开的上网电厂的汇总数据为基础计算得出: 本表取自国家发展改革委2015年公布的数据

6.1.1本条涉及的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150378 2014相关标准条文包括: 1第8.1.1条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应满足现行国 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 2第8.1.2条主要功能房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 的隔声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中的低限要求。 3第8.1.3条建筑照明数量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规定。 4第8.1.4条采用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房间内的 温度、湿度、新风量等设计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规定。 5第8.2.1条主要功能房间室内噪声级,评价总分值为 6分。噪声级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中的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得3分: 达到高要求标准限值,得6分。 6第8.2.2条主要功能房间的隔声性能良好,评价总分 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构件及相邻房间之间的空气声隔声性能达到现行国家 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标 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得3分;达到高 要求标准限值,得5分; 2)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 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

标准限值的平均值,得3分;达到高要求标准限值, 得4分。 7第8.2.4条公共建筑中的多功能厅、接待大厅、大型 会议室和其他有声学要求的重要房间进行专项声学设计,满足相 应功能要求,评价分值为3分。 8第8.2.6条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的要求,评价总分值为8分 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居任建筑:卧室、起居室的窗地面积比达到1/6,得6 分;达到1/5,得8分; 2)公共建筑:根据主要功能房间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要求的面积比 例,按表8.2.6(见表5)的规则评分,最高得8分。

公共建筑主要功能房间采光评分

9第8.2.7条改善室内大然米光效果,评价总分值为14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主要功能房间有合理的控制眩光措施,得6分: 2)内区采光系数满足采光要求的面积比例达到60%,得 4分; 3)根据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不小于0.5%的面积与首 层地下室面积的比例,按表8.2.7(见表6)的规则评 分,最高得4分

表6地下空间采光评分规则

10第8.2.10条优化建筑空间、平面布局和构造设计、 善自然通风效果,评价总分值为13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居住建筑:按下列2项的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通风升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例在夏热冬暖 地区达到10%,在夏热冬冷地区达到8%、在其他地区达 到5%得10分; (2)设有明卫,得3分。 2)公共建筑:根据在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平 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的面积比例,按表 8.2.10(见表7)的规则评分:最高得13分。

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自

11第8.2.11条气流组织合理,评价总分值为7分,并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重要功能区域供暖、通风与空调工况下的气流组织满 足热环境设计参数要求,得4分: 2)避免卫生间、餐厅、地下车库等区的空气和污染物 串通到其他空间或室外活动场所,得3分

2)避免卫生间、餐厅、地下车库等区域的空气和污染物 围通到其他空间或室外活动场所,得3分, 6.1.2距地面1.0m和1.5m是考虑人在室内静坐和站立状态下 所对应的呼吸高度。空气龄是反映室内整体或局部气流新鲜度分 布的重要指标,可利用软件直接计算.也可通过UDF等实现计 算功能。

对应的呼吸高度。空气龄是反映室内整体或局部气流新鲜厂 的重要指标,可利用软件直接计算:也可通过UIDF等实理 功能。

6.1.3典型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以及醛、苯、甲苯

性有机化合物(V(Cs)及颗粒物等。由人体呼吸和新陈代谢释 放的二氧化碳((()是室内新风需求量的重要衡量指标。可挥 发性有机化合物分析主要用于新建建筑装修污染的预测和控制; 题粒物分析主要用于评估室内外颗粒物污染源影响及设备选择 配置。 6.1.4单/多区域网络模拟方法假定区域内部气流分布均匀、污 染物瞬时完全混合,适用于以较小的运算量进行从单室建筑到大 型的拥有很多房间构成的复杂建筑内部的通风及污染物浓度动态 计算;(CFD方法可以详细描述单个区域内通风效果或污染物在 空间的分布特性

染物瞬时完全混合,适用于以较小的运算量进行从单室建筑到大 型的拥有很多房间构成的复杂建筑内部的通风及污染物浓度动态 计算;(FD方法可以详细描述单个区域内通风效果或污染物在 空间的分布特性

5.2.3软件及网格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采室内外联合模拟法,

对具有大开口的建筑,不应采用室外、室内分步模拟法。室外、 室内分步计算时,利用室外流场模拟计算得到开口处的压力(或 风压系数),以开口处的压力为边界条件(或根据风压系数计算) 计算室内的自然通风的气流组织。由于设定的边界条件没有涵盖 实际中可能出现的开口处的两向流动,而采用联合模拟法则可以 计算出开口处的两向流动。联合模拟法需要兼顾室外、室内流场 的结果,对网格要求高,计算量大。室外、室内分布计算时,室 外和室内仅需考虑各自流场的结果,对网格要求相对较低,计算 量较联合模拟法小。 可使用室外风环境的模拟结果中的建筑开口处(室外模拟中 设为墙)的风压作为室内自然通风模拟的边界条件。也可以根据 开口处压力计算出风压系数,再根据不同的室外风速(同风向) 计算出风压,代人室内自然通风模拟的计算中。 风环境模拟的网格应以计算结果能充分反映模拟对象的物理 持性为原则。采用多尺度网格时,自标建筑较远处网格疏松,自 标建筑近处网格加密。应在网格构建完成后对网格独立性进行说 明。采用室外、室内分步模拟的方法时,当计算域较小,优先推

气流组织、热湿环境与空气品

6.3.1模拟区域内部或区域之间的空气混合程度或均匀性是决 定不司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空气品质模拟根据侧重点不同 有两种模拟方法,即(CFD模拟方法和多区域网格模拟方法。 CFD模型计算量天,速度慢,耗时长,对于太复杂的结构或者 房间数量较多的建筑进行污染物浓度的长期模拟时,该方法不太 适用。而且在建筑室内空气品质设计和控制优化阶段,室内平均 污染浓度便能够满足工程分析要求,因此多区域网络模拟方法在 工程中有更广泛的应用。若仅考虑房间与室外的通风换气,则可 进一步简化为单区模拟方法,

1对于封闭空间:计算域取该空间即可。对于并散空间 (即有敲开屋顶和闭合四周或其他单面开散的情况),应以确保室 内计算结果正确为原则,适当选取计算域。 2对气流组织有显著影响的室内物体包括房间隔断、桌柜 等大型家具;当房间内部有不可忽略的热湿源(如人体)时,该 源所在位置和具体形状需要适当考虑。对污染物浓度计算有显者 影响的室内污染物发生源所在位置和具体形状需要适当考虑。

6.3.3理由同本标准第 6. 2. 3 条。

.3.3理由同本标准第6.2.3

由于计算单元区域或房间内污染物假定为瞬时完全扩散,与 旁间的形状、污染源的形状和空间分布无关,在建模时可以进行 简化。 颗粒物污染源、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可直接采用单位数量源 发生强度进行描述, VCs污染源分为干材料和湿材料。于材料散发可采用单相 传质模型;湿材料散发可采用双指数经验模型

6.4.1、6.4.2室内光环境由天然光和人.工照明两部分组成。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中规定了采光系数

采光均匀度和窗眩光等光环境指标。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 价标准》GB/T50378在采光系数的基础上,规定了采光达标面 积比指标。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规 定了照度、照度均匀度和眩光等人工照明的光环境指标。室内光 环境计算时,应符合上述标准的相关规定。 6.4.3光线反射次数取值越高,光环境模拟结果越接近实际情 况。依据实践经验,当反射次数为5次时,可以满足对于计算结 果准确性的基本要求;当采用百叶、反光板等特殊构件时,应适 当增加反射次数,以保证采光计算精度的要求。 6.4.4确定采光建模范围是计算的一个重要步骤。一方面,拟 建建筑或造成遮挡的主要建筑较高时,其影响的范围也比较大 需要建模逐个作出判断。此外,在高层建筑密集的特大城市中 产生遮挡的建筑数量多、范围大,数据收集工作难度很大,因此 需要确定一个合理的范围。总之,在确定计算范围时,既要充分 考虑所有可能产生的避挡,还要注意实际工作的效率和可操作 生。在建模时,只需要遮挡建筑的外部轮郭即可,室内以及一些 建筑细部可以简化(见图1)。当遮挡物与目标建筑的室外地均 5°线有相交时,则应当予以建模;周围遮挡物的物理模型可适 当简化,以外部主体轮郭为主。

6.4.4确定采光建模范围是计算的一个重要步骤。

图!遮挡建筑考察范围

采光分析的对象是建筑的各个功能房间,因此对于待分析对 象,建模应细化到房间,包括房间的采光构件等;而对于不需要 分析的房间,可简化或不建模。建筑的自身遮挡,如遮阳和装饰 生构件,有时是不能忽略的,但可以使用略大于实际形体的几何 包络体来替代,简化建模过程和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复杂的采光

系统,在计算采光系数时,可简化为同等采光效果的窗。建筑室 内外饰面材料和门窗应根据设计说明,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 光设计标准》GB50033的相关规定选取。如果现有的设计资料 无法确定建筑饰面材料的反射比,室内表面的反射比取值如 下:顶棚0.75,墙面0.60,地板0.30,室外饰面材料的反射比 取0.30。

下:顶棚0.75,墙面0.60,地板0.30,室外饰面材料的反射比 取 0. 30。 6.4.5计算采光系数的天空条件应选择现行国家标准《日光的 空间分布CIE一般标准天空》GB/T20148中规定的标准全阴 天空,天空亮度分布应符合下式的规定:

间分布CIE一般标准天空》GB/T20148中规定的标准1 空,天空亮度分布应符合下式的规定:

1 +2sing, 3

式中:Lo 天空某点的亮度(cd/m): ?一天空某点的高度角(°); Lz一天顶亮度(cd/m²)。 在计算采光计算时,各光气候区的室外天然光设计照度值应 按表8选取。

表8室外天然光设计照度值

对于矩形场地:宜采用矩形网格等间距布点(图2);对于 非矩形场地,可在场地内均匀布点(图3)。测点间隔的选取见 表9。

图2矩形网格等间距布点

图3非矩形网格等间距布点 长度;u宽度;d一网格间距:d测点

采光均匀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Cmin 参考平面上的采光系数最小值(%); Cav 参考平面上的采光系数平均值(%); U 采光均勾度。

采光达标面积比的计算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将房间各测量点的采光系数值按降序排列(=[C1,C²: C,,C,」,并按顺序相加求前jj≤n)个值的平均值((j)。 2当Ca(n)Caveb(Caweb为标准值):则房间的采光达标面 积比为100%;当Ca(j)≥Caveb,且Caw(j十1)<(wh,则j即为 房间采光系数达标的测点数,达标的面积比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f 单个房间平均米光系数达标面积比: j一一房间采光系数达标的测点数(个); n一一房间内总的测点数(个)。 3单个房间的达标面积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R建 建筑的达标面积比。

式中:R,一一建筑的达标面积比。 6.4.6全晴天天空亮度分布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6.4.6全晴天天空亮度分布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6.4.6全晴天天空亮度分布应按下列公式讠

A; = Ad X f

f(8) 散射特性函数; (p(Z) 亮度梯度函数。

6.4.9为便于使用和理解,除各项指标的计算结果外,这

6.4.9为便于使用和理解,除各项指标的计算结果外,还应给 出采光系数和照度的分布图。

6.5.1室内噪声计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室外经建筑围护 结构透射到室内的噪声,一部分是建筑内部设备噪声传播到室内 的。计算室内噪声时可用室外环境噪声模拟预测数据作为取值 减去房间建筑围护结构和门窗的综合隔声量(综合隔声量由不后 建筑构建墙体、门、窗的隔声量性能做等透射量计算),得到从 建筑立面1m外透射到房间内的噪声,再叠加室内的设备噪声 最后计算出室内环境噪声。具有隔声模块的模拟软件除计算室列 建筑立面1m处噪声外,还可以对建筑墙体门窗设定隔声参数 并在室内设定风口噪声源,通过模拟软件可一次性模拟计算得到

室内噪声分布数值,更加清晰直接的计算得到目标值。 采用理论和模拟计算的隔声量与实际工程完成的隔声量会有 一定差异DB63/T 1953-2021 河湖生态基流监测规程.pdf,对于工程中采用的均质墙体或复合构造墙体,其孔洞 均会造成不同的隔声量下降,隔声理论和模拟计算时应给出相应 的余量。 计算后的室内噪声数值可查阅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 设计规范》GB50118中住宅、办公、商业、旅馆、医院、学校 等不同类型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噪声级限值。

6.5.2建筑物的主要构件包括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

6.5.3近年来,大跨度、造型奇异的建筑增多,建筑设

也有声学要求的重要房间应进行专项声学音质设计,满足相应功 能要求。公共建筑中100人规模以上的多功能厅、接待大厅、天 型会议室、讲堂、音乐厅、教室、餐厅和其他有声学要求的重要 功能房间等应进行专项声学设计DB37/T 3262-2018 矿山供电系统接地装置电气试验规范,专项声学设计应包括建筑声学 音质设计及扩声系统设计(若设有扩声系统)。专项声学设计司 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击学设计规 范》GB/T50356、《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相 关内容;扩声系统设计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厅堂扩南系统设计 规范》GB50371中的相关内容。 专项声学设计应将声学设计国标在相关设计文件中注明

附录B室外气象计算参数

统一书号:15112·32378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