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702-2011 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pdf

GB50702-2011 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667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50702-2011 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pdf

4.8.1、4.8.3砌体裂缝修补胶的应用效果,取决于其工艺性能 和低黏度胶液的可灌注性以及其完全固化后所能达到的粘结强 度。若裂缝的修补的只是为了封闭,可仅做外观质量检验;伯 若裂缝的修补有补强、恢复构件整体性或防渗的要求,则应按现 行检验标准取芯样做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并要求其破坏面不在粘 台裂缝的界面上,但这在砌体构件中,不一定都能做到。在竖向 灰缝质量很差的情况下,只能达到基本上恢复部分整体性的 要求。 4.8.2注浆修补裂缝,主要是为了恢复构件的整体性,并消除 其渗漏的隐患。因此,应通过各种探测手段对混凝土灌浆前的内 部情况进行检查和分析。本条的规定只是供现场复验注浆料的性 能和质量使用

4.9.1用于砌体结构外加面层防止收缩裂缝的纤维,可根据工 程实际条件和防裂要求,选用钢纤维或合成纤维。当采用合成纤 维时,其抗拉强度不宜低于280MPa。 4.9.3砌体结构加固工程选用合成纤维时,宜通过试验确定各

出大 维时,其抗拉强度不宜低于280MPa。 4.9.3砌体结构加固工程选用合成纤维时,宜通过试验确定各 项参数和性能指标。若无试验资料可供使用时,可按表4.9.3进 行确定,

5.1.1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方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

5.钢肋混土面层加固方法属子复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种。 其优点是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受力可靠、加固费用低廉 彻体加固后承载力有较大提高SL 385-2007 水文数据GIS分类编码标准(清晰无水印,可编辑,附条文说明),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 适用于柱、墙和带壁柱墙的加固;其缺点是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 间长,养护期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 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本条给出了柱、墙和带壁柱墙加固设计常 用的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方法。 5.1.2本条规定的加固后砖砌体柱和砖砌体墙的计算截面宽度 取值,如图5.1.2(a)、(b)易于理解,无需说明;对加固后的 带壁柱砌体墙计算截面的宽度取值,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砌体 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的相关规定制定的。 5.1.3外加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砌体结构应严格要求做好界面 处理,并采取措施保证粘结质量,以使原构件与新增部分的结合 面能可靠地传力、协同工作。只有界面处理和粘结质量合格,方 可采用按整体截面进行计算的假定。

5.1.4外加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方法,王受原砌体构件应

应变水平的影响,虽然不能简单地按现行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 计规范》GB5000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进行计 算,但该规范的基本假定具有普遍意义,仍应在加固计算中得到 遵守。

5.2.1在满足构造要求情况下,外加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后的 结构可看成砌体与钢筋混凝土面层的组合砌体构件。因此可以利

用《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中组合砌体构件轴心受压构 件承载力计算公式推出加固后结构轴心受压计算公式。考虑到加 固结构中的原有砌体加固前已经承受荷载,其应力水平一般都比 较高,而加固新增的钢筋混凝土面层还不能立即工作,需待新加 荷载后(第二次受力)才开始受力。此时,新增钢筋混凝土面层 的应变滞后于原砌体的应变,原砌体的应变高于新增钢筋混凝土 面层的应变;也就是说,当原砌体达到极限状态时,新增钢筋混 土面层还没有达到其极限状态,其承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计算加固后构件的承载力,应考虑新增钢筋混凝土面层与 原砌体承受应变起点不同,新增钢筋混凝十面层存在应变滞后现 象的实际情况,即使完全卸载时,加固后构件的工作虽属一次受 力,但由于受二次施工的影响,其截面工作仍然不如一次施工的 构件,其承载力仍有所降低。因此,计算加固后构件的承载力 时,引人后加材料的强度利用系数,对《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组合砌体构件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进行修正,从而得到 加固后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公式。根据实际工程和试验结果,新增 混凝土的强度利用系数,对砖砌体,取α.二0.8;对混凝土小型 空心砌块砌体,取α三0.7。新增钢筋的强度利用系数,对砖码 体,取α,二0.85;对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取αs=0.75。 表5.2.1的稳定系数m来源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中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的组合砌体构件的稳定系数。 5.2.2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偏心受压砌体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 算公式系由《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组合砌体构件偏心 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经修止得到的。根据试验结果和参照《混凝 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的模式,偏心受压构件新增混 凝土的强度利用系数,对砖砌体,取αc二0.9;对混凝土小型空 心块砌体,取α三0.8。偏心受压构件新增钢筋的强度利用系 数,对砖砌体,取αs三1.0;对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取 α.二0.95

5.4.2原砌体的抗震承载力计算与现行国家标准《石

5.4.2原砌体的抗震承载力计算与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 计规范》GB50003规定相同;而钢筋混凝土面层的贡献,根据 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在截面抗震验算中所建立 的概念,可以简单地认为其抗震承载力与非抗震下的抗剪承载力 相同,仅需将后者除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即可。这是一一种偏于 安全的处理方法。

5.5.1本条规定主要是为保证加固施工时后浇混凝土的灌注质

5.5.1本条规定主要是为保证加固施工时后浇混凝的灌注质 量,以及必需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而作出的。调查和施工经验均 表明,如果后浇混凝土的截面厚度小于60mm,则浇捣比较困难 且不易密实;当采用喷射混凝土法施工时,其质量易控制,故厚 度可适当减小

C25),主要是为了保证新浇混凝土与原砖砌体构件界面以及它 与新加受力钢筋或其他加固材料之间能有足够的粘结强度,使之 能达到整体共同受力。上条已提及,因加固所需的后浇混凝土,

其厚度一般较小,浇灌空间有限,施工条件较差。调查和试验均 表明,在小空间模板内浇灌的混凝士均勾性较差,其现场取芯确 定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可能要比正常浇灌的混凝土低10%左衔, 因此有必要适当提高其强度等级。 应指出的是,自前使用的膨胀剂均存在着回缩的问题,不能 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将直接涉及加固结构的安全,故作此规。 5.5.3~~5.5.6主要是根据结构加固工程的实践经验和有关的研 究资料作出的规定,其自的是保证原构件与新增混凝土的可靠连 接,使之能够协同工作,以保证力的可靠传递,从而收到良好的 加固效果,

6.1.1、6.1.2这两条明确规定了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的 适用范围及加固墙体的基本要求。为子使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 固法加固有效,除了应注意提高砌体受压承载力外,还应要求原 砌体构件的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2.5;当加固墙体受剪 承载力时,除应要求原砌体构件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1外,还在第6.5节的构造规定中强调了以下几点:①钢筋网 百墙面应有间隙及锚固;②钢筋网应与原构件周边牢固连接: 3砂浆面层厚度不应大于50mm。工程实践经验表明,只有采取 厂这些措施,才能保证加固工程的安全。 65.1.3块材严重风化(酥碱)的砌体,因表层损失严董及刚度 退化加剧,面层加固法很难形成协同工作,其加固效果基微。故 此,本条规定了不应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进行加固

6.2.1、6.2.2这两条的设计概念和计算方法,与本规范第5章 5.2节完全一致,只是根据砂浆面层的特性,调整了砂浆强度利 用系数和钢筋强度利用系数。 6.2.3试验表明,当砂浆面层大于50mm后,增加其厚度对加 固效果提高不大,故作出了应改用钢筋混凝土面层的规定。

5.2.3试验表明,当砂浆面层大于50mm后,增加其厚度对加 固效果提高不大,故作出了应改用钢筋混凝土面层的规定。

本规范采用了以下假定,即: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 彻体墙平面内抗剪承载力,可以近似地用原砌体的抗剪承 上钢筋网片砂浆面层的贡献来描述。据此,给出了具体计

6.3.2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的受剪承载力计算,是参照已有的 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对砖墙加固作用的科研成果来制定的。这些 成果一般认为钢筋应力较小,约为其设计强度的20%~30%。

6.4.1原砌体的抗震受剪承载力计算与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 计规范》GB50003-2001规定相同。至于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 的贡献,可以简单地认为其抗震受剪承载力与非抗震下的受剪承 载力相同(参见5.4.2条文说明)。这样的处理是偏于安全的

6.5.16.5.9这几条规定了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对砂浆 强度等级、钢筋的强度等级及钢筋的构造要求。为保证加固发挥 最大效果,规定了受压构件加固用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15和受剪构件加固用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10。与此同 时,还强调了以下几点: 1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和距离墙面的间隙; 2钢筋与墙面的锚固; 3钢筋与周边构件的连接。 试验及实际工程检测表明,钢筋网竖筋紧靠墙面会导致钢筋 与墙面无粘结,从而造成加固失效。试验表明,采用5mm的间 隙,两者可有较强的粘结。钢筋网的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规定,以 呆护钢筋,提高面层加固的耐久性。

7.1.1外包型钢加固法常用角钢约束砌体砖柱,并在卡具卡紧 的条件下,将缀板与角钢焊接连成整体。该法属于传统加固方 法,其优点是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和湿作业少,受力十分可 靠,适用于不充许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却文要求大幅度提高截 面承载力的砌体柱的加适固;其缺点为加固费用较高,并需采用类 以钢结构的防护措施。试验研究表明,外包钢加固砖砌体短柱 不仅可以提高强度,而且可延迟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具有很好的 塑性。但角钢与砌体间应贴紧,角钢上顶大梁,下抵基础,缀板 间距不宜过天,以保证角钢有效地承担分配的荷载,且使砌体强 变得以提高。本条给出了柱加固设计常用的外包型钢加固方式。

7.2.1试验表明,外包型钢对原柱的横向变形有约束作用,使 原柱处于兰向受压状态,从而间接地提高了原柱的承载力。由于 约束作用与钢构架的构造及施工质量有很大关系,受力机理复 杂,研究不够充分,因此计算中不考虑约束作用对承载力的提 高,仅将其作为安全储备。 外包型钢加固法可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干式外包型钢加固 法是型钢直接外包于被加固构件四周,型钢与构件间无任何连 妾。这种加固法不考虑结合面传递剪力。湿式加固法又分成两 种:一种是用改性环氧树脂胶压注的方法,将角钢粘贴在砌体构 件上;另一种是角钢与被加固构件之间留有一定的间距,中简压 注灌浆料,实际上是一种外包型钢和外包混凝土相结合的复合加 固法。由于砌体强度等级偏低,整体性差,其界面即使采用结构

胶粘结,也难以有效地传递剪力。从试验破坏情况来看,角钢多 是在两缀板间弯扭屈曲破坏;这也说明角钢与砌体不能形成整体 截面共同工作。因此无论是十式还是湿式,不论角钢与砌体柱接 触面处涂布或灌注任何粘结材料,计算中均不能考虑其粘结作 用。由于以上原因,计算加固后构件承载力时,外包型钢与原构 件所承受的外力按各自的刚度比例进行分配,然后分别计算。 对已有腐蚀、裂缝或其他严重缺陷的原柱,原柱强度和刚度 均受到削弱,因此引人刚度降低系数。同时,应先剔除腐蚀层并 修补后再进行加固,并根据缺陷情况选取原砌体的刚度降低系数 km。考虑到外包型钢与原构件的协同工作条件较差,因此弯矩 分配时引人协同工作系数n一0.9。 本条采用的是截面刚度近似以计算公式,与精确计算公式 比,仅略去型钢绕自身轴的惯性矩,其所引起的计算误差很小, 完全可以不计。 7.2.2角钢在轴向力和砖砌体侧向压力作用下,两缀板间角钢 产生压弯应力,砌体侧向压应力一般不是太大,主要由缀板承 受,对角钢来说可以忽略不让。对角钢影响较大的有两个因素:

产生压弯应力,砌体侧向压应力一般不是太大,且主要由缀板承 受,对角钢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对角钢影响较大的有两个因素! 一者,四肢角钢加工不可能绝对均勾,在试验中虽然精心制作仍 有误差,试验中四肢角钢的应变值不一致充分说明了这点,一般 可根据施工精度和承受荷载的特点取0.85~~0.95钢材强度折减 系数:二者,从试验破坏情况来看,角钢多是在两缀板间弯扭屈 曲破坏,说明缀板间的单肢验算不可忽略。

7.3.1钢材屈服强度越大,其强度利用系数就会越小。所以加 固时不置选用强度等级较高的钢材。 7.3.2、7.3.3尽管从试验和实践中已得到充分证明,外包型钢 加固砌体可以大幅度提高砌体的承载力。但其加固效果仍与构造 是否恰当,施工是否符合要求有很大关系。为加强角钢肢之间的 联系,沿柱轴线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与角钢焊接的封闭式缀板作为

潢向连接件,以提高钢构架的整体账与共同作能力;为此,应 采用工具式卡具勒紧、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粘贴或灌浆料压注等 方法使角钢肢紧贴于砌体表面,以消除过大间隙弓起的变形。

采用工具式卡具勒紧、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粘贴或灌浆料压注等 方法使角钢肢紧贴于砌体表面,以消除过大间隙弓起的变形。 7.3.4为保证力的可靠传递,消除间隙引起的变形不协调,使 角钢有效分担砖柱的荷载,角钢的上下两端应与结构顶层构件和 下部基础靠地锚固

角钢有效分担砖柱的荷载,角钢的上下两端应与结构顶层构件和 下部基础可靠地锚固

不得断开。若角钢长度受限制,应通过焊接方法接长。 7.3.6加固完成后,之所以还需在型钢表面喷抹高强度水泥砂 浆保护层,主要为了防腐蚀和防火,但若型钢表面积较大,很可 能难以保证抹灰质量。此时,可在构件表面先加设钢丝网或用胶 粘方法分散洒布一层豆石,然后再抹灰,便不会发生脱落和 开裂。

8外加预应力撑杆加固法

8.1.1、8.1.2预应力加固法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虽然很 好,但对变形敏感的砌体结构却不尽然。因此,作出这两条规定 予以必要的限制。另外,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在采用预顶力方法加固时,对原结构局压区应进行校 核,防止局压破坏。 二是采用外加预顶力撑杆对砖柱进行加固,虽能较大幅度提 高柱的承载能力,但不应用于温度在60℃以上的环境中

8.2.1采用预应力撑籽加固轴心受压砌体柱的设计步骤较为简 单明确。撑杆中的预顶力主要是以保证撑杆与被加固柱能较好地 共同工作为度。故施加的预应力值,不宜过高,且应在施工过 程中严加控制为妥。

8.2.2基于体柱的抗拉能力弱,对偏心受压情况,仅充许组 合彻体柱用预应力撑杆加固方法

8.2.2基于砌体柱的抗拉能力弱,对偏心受压情况,仅允许组

8.3.1、8.3.2预顶力撑杆适宜用横向张拉法施工。其建立的预 顶力值也比较可靠。这种方法在原苏联采用较多,也有许多工程 买践经验表明该法简便可行。因此,可参考H.M.OHYPMEE 所著的《工业房屋钢筋混凝士结构简易补强法》(中译本)一书。

9.1.1根据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的受力特性,本条规定广这种 方法仅适用于砖墙平面内抗剪加固和抗震加固。当有可靠依据 时,粘贴纤维复合材也可用于其他形式的砌体结构加固,如墙体 平面外受弯加固等,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中之所以 规定了粘贴纤维复合材的加固方法不适用于素混凝土构件的加 固,是因为在结构设计计算中,混凝土是不考虑其抗拉作用 的,故认为全部拉应力由外粘纤维复合材来承受不够可靠;而 在墙体的抗剪加固中,即使原墙体的砌筑砂浆抗压强度仅为 .4MPa,也并不是全部剪力是由外粘纤维复合材来承受的, 因此认为粘贴纤维复合材对无筋砌体的加固来说还是可行的, 但墙体不应有裂缝存在。

9.1.2考虑到纤维复合材与砌体的粘结性能及其适用的条件,

规定了现场实测的砖强度等级不得低子MU7.5,砂浆强度等级 不得低于M2.5,并且要求原墙体表面不得有裂缝、腐蚀和风 化。否则,建议采用其他合适的方法进行加固。 9.1.4本条强调了纤维复合材不能设计为承受压力,而只能将 纤维受力方式设计为承受拉应力作用。 9.1.5本条规定粘贴在砌体表面的纤维复合材不得直接暴露于 阳光或有害介质中。为此,其表面应进行防护处理,以防止长期 受阳光照射或介质腐蚀,从而起到延缓材料老化、延长使用寿命 的作用。

境温度不应高于60℃。但应当指出的是,这是按常温条件下,

使用普通型结构胶粘剂的性能确定的。当采用耐高温胶粘剂粘结 时,可不受此规定限制。另外,对其他特殊环境(如高温高湿 介质侵蚀、放射等)采用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时,除应遵守相应 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采取专门的粘贴工艺和相应的防护措 施外,尚应采用耐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构胶粘剂。 9.1.7为了广确保被加固结构的安全,本规范统一制定了纤维复 合材的设计计算指标。这对设计人员而言,不仅较为方便,而且 还不至于因各自取值的差异,而引发争议:也不至于因厂商炒作 的影响,贸然采用过高的计算指标而导致结构加固出问题。本条 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9.1.8粘贴纤维复合材的胶粘剂一一般是可燃的,故应按照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规定的耐火等级和而

9.1.8粘贴纤维复合材的胶粘剂一般是可燃的,故应按照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规定的耐火等级和耐 火极限要求,对纤维复合材进行防护

9.1.8粘贴纤维复合材的胶粘剂一般是可燃的,故应按照现行

9.2.1为了说明纤维复合材对砌体墙面内受剪加固的方法,推 荐了儿种粘贴纤维复合材的方式。 9.2.2、9.2.3对采用纤维复合材加固后的砌体墙,其平面内受 剪承载力的确定,可简化为原砌体的受剪承载力加上纤维复合材 的责献。另外规定了其受剪承载力的提高幅度不应超过40% 自的是保证即使加固作用失效,在静力荷载下也不至于破坏或倒 。碳纤维强度的取值是按照混凝土构件抗剪加固的碳纤维取值 的一半确定。

9.3.2原砌体的抗霆受剪承载力计算与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 构设计规范》GB50003规定相同,而碳纤维的贡献可以简单地 认为其抗震变剪承载力与非受震下的受剪承载力相同(参见 5.4.2 条文说明)。这样处理是偏于安全的

9.4.1为了避免出现薄弱部位,规定了纤维带的间距 9.4.2~9.4.5本规范推荐了纤维复合材端部及中部的锚固方 式,锚固的可靠性,是决定加固是否成功的关键;当有可靠经验 时,也可以采取其他锚固方式。

的是减少二次受力的影响,尽量使得钢丝绳网的强度能够较充分 发挥。

10.4.1、10.4.2本规范规定了水平钢丝绳网的布置方式及其端 部的锚固方式,但应理解为:是对设计的最低要求。考虑到锚固 的可靠性是决定加固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当有可靠经验时, 鼓励采取其他更好的锚固方式。

11增设砌体扶壁柱加固法

11.1.1考虑到后砌扶壁柱存在看应力应变滞后现象,在计算加 固砖墙承载力时,后砌扶壁柱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乘以强度 利用系数0.8予以降低,

12. 1 增设圈梁加固

12.1.2~12.1.5本规范引人钢筋网水泥复合砂浆砌体组合圈梁 图1)加固法。根据湖南大学等单位关于钢筋水泥复合砂浆加 固砌体的相关研究,钢筋网水泥复合砂浆砌体组合圈梁加固法可 以很好的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刚度以及对墙体的约束能力,且施 工简单,工程造价低。 1试验研究表明,钢筋网水泥复合砂浆加固后的砌体,其 强度可提高50%以上。 2计算表明,本规范规定的组合圈梁,其刚度较一般钢筋 混凝土圈梁的刚度有较大幅度提高。 3由于钢筋网水泥复合砂浆加固后的圈梁的强度和刚度得 到提高,且构造柱和圈梁彼此相连,形成“弱框架”,砌体受到 约束,增强了墙体的整体受力性能

图1钢筋网水泥复合砂浆砌体组合圈梁示例 注:图中尺寸单位为mm

1.6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 人钢拉杆加固的构造要求。

店现行凹家你准 品人钢拉杆加固的构造要求。 12.1.7砂浆锚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6mm;压浆锚筋的直径不应 小于12mm;锚筋的根部应有弯钩,弯钩长度应大于2.5d,锚 筋埋深Ls≥10d,且不应小于120mm。锚筋孔采用电钻成孔 孔径D二2.5d,孔深L取Ls加10mm。 水泥基砂浆堵塞前,应用压力水冲洗孔道,使孔道砌体充分 湿润,并保证砂浆夯填密实。树脂基砂浆堵塞前,其孔洞应于 燥,且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清孔。 当外加钢筋混凝王圈梁用普通锚栓与墙体连接时,锚栓的 瑞应作直角弯钩埋人圈梁,埋人长度为30d(d为锚栓的直径): 另一端用螺母拧紧。锚栓的直径与间距可按本规范第12.1.9条 确定。 当外加钢筋混凝土圈梁采用钢筋混凝土销键与墙体连接时: 销键高度与圈梁相同,宽度为120mm,入墙深度不应小于 180mm,配筋不应少于4根直径为8mm的钢筋,间距宜为1m~ 2m,外墙圈梁的销键宜设置在洞口两侧。 12.1.8、12.1.9圈梁与墙面之间的间隙可用干硬性水泥砂浆塞 严。型钢圈梁的接头应为焊接。钢拉杆和型钢圈梁均应除锈。

图2钢筋网水泥复合砂浆砌体组合构造柱连接示例 注:图中尺寸单位为mm

12.3.1、12.3.2当梁下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不足时,在梁端设 置钢筋混凝土垫块,可增大砌体局部受压面积,是提高梁端砌体 局部受压承载力的有效方法。为确保垫块有效传递梁端压力和良 好的受力性能,对垫块厚度和配筋提出了要求。 12.3.3“托梁”支顶牢固后,按梁垫尺寸要求拆除梁下被压碎 或有局部竖向或斜向裂缝的砌体,并提高一一级砂浆强度等级用整 传补砌完整后,浇注或安置梁垫,待梁垫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强 度后,方能拆除托梁柱支撑。 拆除梁下砌体时,应轻敲细打,遂块拆除,不得影响不拆除 彻体的整体性强度,拆除完毕后,应清除碎和清洗浮灰,并待 彻体充分湿润后,再坐浆安设梁垫。当安装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垫 时,应先铺设10mm厚不低于M10的水泥砂浆,并与大梁紧密 接触。如梁垫安装后与大梁底未达到紧密接触时,可用钢板填塞 密实。 托梁柱或支撑的支撑处应牢固。当支承在地面上时,应采取 借施分布所承担的荷载,以防止支承点沉降:当支承在楼面上 时,应逐层支顶和采取分步荷载措施,以防止造成楼面的破坏和 局部损伤

12.4.1当墙砌体可局部拆除时,为加强墙体的整体性,要求被 拆除的砌体将砂浆强度等级提高一级并用整砖填筑。拆墙体 时,应根据墙体破裂情况分段进行,拆砌前应对支承在墙体上的 楼(屋)盖进行可靠的支顶。

时,应根据墙体破裂情况分段进行,拆砌前应对支承在墙体上的 楼(屋)盖进行可靠的支顶。 12.4.2可采用每五皮砖设3根真径为4mm的拉结钢筋,钢筋 长度1.2m,每端压人600mm。

12.4.2可采用每五皮砖设3根直径为4mm的拉结钢筋,钢筋

12.4.3当采用钢筋扒钉进行拉结时,扒钉可用直径为

100mm的直弯钩,并钉人砖缝,扒钉间距可取300mm。 遇拆砌墙体位于转角处或纵横墙交接处时,应采取相应的可 靠措施进行拉结锚固。 拆砌的最后一皮砖与上面的原砖墙相接处的水平灰缝,应用 高强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堵塞密实,以确保墙体能均匀传递荷载。 局部拆砌墙体时,在新旧墙或先后接缝处,应将接槎剔十 净,用水充分湿润,直砌筑时灰缝应饱满

13. 1 一般规定

13.1.1本条主要明确本章的适用范围为影响砌体结构、构件正 常使用性的裂缝。对于承载力原因引起的,需要先针对性加固 消除原因,然后再修补。 13.1.2明确各类裂缝处理原则。 13.1.3列出目前较成熟的材料和修补方法。 13.1.4对墙面抹灰工程的验收方法。掺加短纤维是提高砂浆或 细石混凝土整体性,减少裂缝的有效方法之一

常使用性的裂缝。对于承载力原因引起的,需要先针对性加固,

13.2.1填缝法一般用于较浅的宽裂缝封闭处理。一般深度为 20mm30mm的表层裂缝常用填缝法。 13.2.2对于活动裂缝,一般深度应加大至20mm30mm,或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加大的具其体深度。 13.2.3、13.2.4填充材料的选用标准,应该严格执行本规范第 1章有关规定。厂家必须出具对成品库质量负责的独立机构检测 报告;禁止使用仅对来样负责的任何检测报告。 侧壁涂刷结构界面胶(剂)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两者间的粘结 强度NB/T 10281-2019 滤波器用高压交流断路器试验导则,增强其整体工作性能

13.3.1压浆法一般用于较深的裂缝封闭处理。一般深度大于 20mm30mm时,多采用压浆法。如果有恢复结构刚性要求时, 应采用压浆法。

13.3.2压浆材料的选用标准,应该严格执行本规范第

规定。禁止使用通过掺加膨胀剂达到无收缩的水泥基灌浆料。厂 家必须出具对成品库质量负资的独立机构检测报告;禁止使用仅 对来样负责的任何检测报告。 13.3.3~13.3.5浮浆及灰土等的清理尤为关键。另外,压浆的 玉力不宜过大,一般应控制在0.2MPa~0.3MPa。若此压力下 无法灌浆,应检查注浆通道是否畅通,如果是由于胶液的黏度原 因,不允许添加溶剂以降低黏度,而应该更换固体含量99%的 低黏度胶液。

13.4.2外加网片所涉及材料必须符合本规范相关规定。注意无 纺布的使用范围,仅充许用于非承重构件,且静止的细裂缝的封 闭性修补,一般裂缝宽度不大于0.3mm。 13.4.3必须考虑网片的可靠锚固和新旧界面结合的问题。关于 界面胶的要求,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 范》GB50367和《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550的有关规定,

13.5.1判断使用置换法的前提是受力不大的部位,在这种情况 下,针对砌体块材和砂浆强度不高的开裂部位,或局部风化、剥 蚀部位进行置换加固。

JLZJ-Y-GL-002-2020 北京市普通公路交通工程日常养护预算编制办法(试行)3.5.2、13.5.3置换的材料原则上应与原砌体的材料品 为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