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810-2020 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pdf

DB34/T 810-2020 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703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4/T 810-2020 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pdf

11.3.1预制构件安装临时支撑应牢固可靠,符合设计、专项方案要求及 本标准、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方案、施工记录或设计文件。 11.3.2叠合墙板空腔内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墙板与叠合楼板接缝处的混 凝土必须浇筑密实,养护充分,其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规范

要求。 检查数量:观察法应进行全数检查,检测法应进行抽样检查。 检查方法:检测、观察法;检查标准养护龄期28d试块报告及施工 记录。 11.3.3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施工后,其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且不 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量测:检查处理记录。 11.3.4单面叠合墙板外叶预制墙板水平、竖向接缝的防水性能应符合设 计要求。 检查数量:按批检验。每1000m2外墙(含窗)面积应划分为一个检 验批,不足1000m2时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每个检验批至少抽查 处,抽查部位应为相邻两层4块墙板形成的水平和竖向十字接缝区 域,面积不得少于10m? 检验方法:检查现场淋水试验报告。 11.3.5外墙、卫生间等有防水要求的部位,防水密封材料、防水构造和 施工方法应符合设计、本规程、现行有关标准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并不 得产生渗漏。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材料质量证明文件、淋水试验、蓄水试 验。

11.3.6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施工时,预制构件的位置、尺寸偏差、与 现浇结构连接部位的表面平整度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 具体要求时,应本规程表10.2.11的规定。

DL/T 5233-2019 直流换流站电气装置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pdf检查数量:按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检验批。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处理记录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 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 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止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止面词采用“应”;反 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充许时首先这样做的词:正面词采用 “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 或“应按执行”。

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主编单位:安徽建筑大学 美好建筑装配科技有限公司 合肥工业大学 批准部门: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施行日期:2020年07月22日

1 总 则. 71 2术语和符号 .72 2.1 术 语 . 72 2.2 符 号 ...73 3材料. ..74 3.1混凝土 3.2钢筋及连接材料 .74 4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75 4.1 一般规定 ...75 4.2结构布置, .77 4.3剪力墙的布置, ...78 4.4门窗洞口布置 ...78 4.5连接构造 .79 5结构分析, 5.1 一般规定 ..80 5.3内力和位移计算 ..80 6叠合墙板及水平接缝承载力计算 ..82 6.1一般规定. 6.2叠合墙板承载力计算, ...82 6.3水平接缝承载力计算. 7叠合墙板及其连接构造, 84 7.1叠合墙板构造、 .84 7.2叠合墙板连接构造 ..84 楼盖设计 86 8.1 一般规定. 8.2叠合楼板设计, 8.3叠合楼板拼缝设计 88

2.1.1本规程所称的“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是融合预制叠合构件(叠 合墙板、叠合受弯构件等)和现浇构件于一体的结构。叠合板式剪力墙结 构在应用中本着灵活机动原则,亦可与其他现浇结构形式并用。 考虑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尽量使用标准化预 制构件,受力和比较复杂、施工工艺复杂的部位,可用现浇混凝土代替。 2.1.3通过钢筋架将双侧预制墙板连接成具有中间空腔的墙板构件,现 场安装固定后中间空腔后浇混凝土形成的剪力墙。双面叠合墙板构造如 图1所示,

.4单面叠合墙板适用于具有保温要求的外墙板。内叶预制墙板与中 腔后浇混凝土整体受力,外叶预制墙板仅起到模板和保护保温层的 单面叠合墙板构造如图2所示,

图2单面叠合墙板构造示意图

内叶预制墙板;2一外叶预制墙板;3保温层;4一现场后浇混凝土; 5一钢筋桁架:6一拉结件

5一钢筋桁架:6拉结件

架,既可作为吊点,又增加了预制构件平面外刚度,防止起吊时开裂。在 更用阶段,双面叠合墙板的钢筋桁架还可作为预制混凝土与二次浇注现浇 混凝土之间的拉接筋,同时钢筋桁架对提高结构整体性和叠合面抗剪性 能具有重要作用,钢筋桁架构造如图3所示。

图3钢筋桁架构造示意图

3.1.2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目的之一,是提高产品质量。预制构件在工 一生产,易于进行质量控制,因此对其采用的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的 要求高于现浇混凝土,叠合构件后浇混凝土与预制部分组成整体,且后 尧混凝土强度对叠合构件受力性能影响较大,因此本规程规定其后浇混 凝土部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预制部分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3.2.3本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的有 关规定。为了达到节约材料、方便施工、吊装可靠的目的,并避免外露 金属件的腐蚀,夹心外墙板的吊装方式宜采用内埋式螺母、内埋式吊杆 或预留吊装孔。当采用吊环时,应采用未经冷加工的HPB300级钢筋或 Q235B级圆钢制作。

4 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4.1.2本规程对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的要求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的有关规定, 4.1.5高宽比是对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的宏观控 制。本规程针对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最大高宽比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 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的有关规定。 4.1.6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60米,层数在18层以内,底 部加强层可采用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超过60米,层数在18 会以上,底部加强层宜现浇。底部加强部位是结构抵抗罕遇地震的关键 部位,弹塑性分析和实际震害均表明,底部墙肢的损伤往往较上部墙肢 亚重,因此对底部墙肢的延性和耗能能力的要求较上部墙肢高。目前,叠 合板式剪力墙结构的叠合墙板竖向钢筋连接接头面积百分率通常为 100%,且竖向钢筋主要通过间接搭接实现传力。连接接头在设计阶段的 合理构造和施工阶段的可靠施工是接头实现可靠传力,并在罕遇地震作 用下确保墙肢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前提。考虑到自前国内在叠合板式剪 力墙结构设计方面的经验相对有限,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墙肢的主要塑 性发展区域采用现浇混凝土有利于保证结构整体抗震性能。 为了避免采用现浇的底部加强区楼层与采用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的 楼层存在结构刚度突变而形成薄弱层,将现浇底部加强区的约束边缘构 件延伸至采用叠合墙板的首层(如图4所示),并保持约束边缘构件八 可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纵筋直径及配筋率、箍筋直径及体积配箍率 不变。

图4约束边缘构件延伸至采用叠合墙板的首层示意图

4.1.7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在引入后,结合我国国情,各大高校、科 研机构及企业针对双面叠合剪力墙结构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 安徽建筑大学与合肥工业大学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对叠合板 式混凝土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拼缝、带约束边缘构件的“一”型、“T” 型、“L”型足尺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构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静力推 覆试验,同时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及承载力理论计算,研究其受 力性能和抗震性能;同济大学对一组轴压比为0.5和0.2的平面内典型部 位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构件足尺模型进行低周反复荷载静力推覆试 验,试验结果表明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试件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斜 载面受剪承载力和接缝受剪承载力均具有较大的安全度。以上的试验结 果均表明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具有与现浇剪力墙接近的抗震性能和耗 能能力,可参考现浇结构计算方法进行结构计算。 根据国内在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的科研成果,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

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本规程规定当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建筑高度可超过 本规程4.1.2条的高度限定。 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的扭转位移比是控制结 构整体抗扭特性和平面不规则性的重要指标。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应通 过合理的结构布置来控制结构的扭转性能,避免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扭 转脆性破坏,要减少结构扭转引起的破坏一般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使 结构每层的刚度中心尽可能接近质量中心,即减小偏心率,以此来减少 地震作用引起的扭转;二是加强周边构件的刚度,如增加建筑物外框处 的剪力墙、梁柱构件的数量或增大构件截面尺寸,同时弱化建筑物核心 区域的结构刚度,可以有效地降低结构的扭转效应,以此来增加结构抵 抗扭转的能力。 已有的试验研究表明,剪力墙墙肢边缘构件中的箍筋相对于拉筋而 言,其对边缘构件混凝土的约束效果更好。在地震作用下,边缘构件全 部采用箍筋构造的墙肢具有更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 在6度设防地区叠台合板式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超过100m、在7度设 防地区房屋高度超过90m时,应进行专门技术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 措施。专门技术论证应符合: (1)设计单位组织专家进行专门技术论证; (2)专家组应由不少于3名具有高级职称的结构工程专家组成,对 设计成果进行技术论证; (3)根据专家组意见,设计单位修改回复,并交由专家组确认。 4.1.9为进一步提高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的工业化程度,填充墙宜优先采 用轻质材料。推行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的同时,应解决好与该结构体系配 套的墙体材料产品,以确保建筑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填充墙和隔墙的布 置、材料强度和连接构造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规程》JGJ1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的有关规定。

4.2.1~4.2.6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原则,对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的平面和 竖向布置提出进一步的要求。由于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的特点,地震作 用对结构薄弱部位影响较大,因此本规程对平面和竖向不规则的规定较 现行国家标准严格。结构的竖向体形宜规则、均匀,结构的侧向刚度宜 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避免因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 立。楼板开大洞削弱后,宜采取以下构造措施予以加强: 1加厚洞口附近楼板,提高楼板的配筋率;采用双层双向配筋,或 加配斜向钢筋: 2洞口边缘设置暗梁; 3在楼板洞口角部集中配置斜向钢筋。

4.3.2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主要应用于高层建筑,对于高层建筑,应具有较 好的空间工作性能,故剪力墙应双向布置,形成空间结构。 剪力墙的抗侧刚度大,如果在某二层或几层切断剪力墙,易造成结 构刚度的突变。 4.3.3剪力墙的特点是平面内刚度及承载力大,而平面外刚度及承载力都 相对很小。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中,上下层墙板以及墙板与基础连接 处,受力纵筋在现场后浇混凝土内搭接连接,使剪力墙平面外有效高度 减少,因此平面外的承载力要求更应充分考虑。当梁高大于2倍墙厚 时,梁端弯矩对墙平面外安全不利,此时应采取措施确保叠合板式剪大 墙平面外的安全。本条所列措施,可增大墙肢抵抗平面外弯矩的能 力。另外,对截面较小的楼面梁可设计为铰接或半刚接,以减小墙肢平 面外弯矩。铰接端或半刚接端可通过弯矩调幅或梁变截面来实现,此时 应相应增加梁跨中弯矩,

4.3.5剪力墙底部加强范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泪

术规程》JGJ3 的有关规定。

4. 4 门窗洞口布置

4.4.1规则开洞,洞口成列、成排布置,能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应力 分布比较规则,又与当前普遍应用程序的计算简图较为符合,设计结果 安全可靠。错洞剪力墙应力分布复杂,计算、构造都比较复杂和困难。 4.4.2纵横向剪力墙相交布置时,一个方向的剪力墙可作为另一方向剪力 墙的翼缘,从而有效增加其抗侧刚度和抗扭刚度。洞口距离房屋端部太 近,有效翼缘作用降低,抗侧刚度和抗扭刚度也将随之降低。因此,本 规程规定了剪力墙上洞口距端部的最小距离。 内墙洞口上部连梁高度一般由建筑功能确定,但必须通过计算进行校 核。连梁截面宜具有适当的刚度和承载力。 4.4.3剪力墙结构应具有良好的延性,细高的剪力墙(高宽比大于3)容 易设计成具有延性的弯曲破坏剪力墙。当墙的长度很长时,可通过开设 同口将长墙分成长度较小的墙段,使每个墙段成为高宽比大于3的独立 墙肢或联肢墙,分段宜较均匀。用以分割墙段的洞口上可设置约束弯矩 较小的弱连梁(其跨高比一般宜大于6)。此外,当墙段长度(即墙段截面 高度)很长时,受弯后产生的裂缝宽度会较大,墙体的配筋容易拉断,因 此墙段的长度不宜过大,本规程定为8m。其他限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高层建翁湿漆士结构技术规程》IGI3的有关规定

洞口将长墙分成长度较小的墙段,使每个墙段成为高宽比大于3的独立 墙肢或联肢墙,分段宜较均匀。用以分割墙段的洞口上可设置约束弯矩 较小的弱连梁(其跨高比一般宜大于6)。此外,当墙段长度(即墙段截面 高度)很长时,受弯后产生的裂缝宽度会较大,墙体的配筋容易拉断, 比墙段的长度不宜过大,本规程定为8m。其他限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有关规定。

4.5.1~4.5.3连接构造设计是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合理 的连接构造有利于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刚度、强度和变形能力。剪力 墙和楼板的县体连接构造措施参见本规程第7章和第8章。

5.1.2在预制构件之间及预制构件与现浇及后浇混凝土的接缝处,当受力 钢筋采用安全可靠的连接方式,且接缝处新旧混凝土之间采用粗糙 面、键槽等构造措施时,结构的整体性能与现浇结构类同,设计中可采 用与现浇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并根据本规程的相关规定对计 算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 5.1.5叠合楼盖和现浇楼盖对梁刚度均有增大作用,无后浇层的装配式楼

.5叠合楼盖和现浇楼盖对梁刚度均有增大作用,无后浇层的装配式 对梁刚度增大作用较小,设计中可以忽略。

5.3.1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是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应根据具体的施工 步骤,按照施工和使用两个阶段进行内力和变形验算。 5.3.2结构在使用阶段的计算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R GB50010的有关规定。 由于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通过后浇混凝土形成整体结构后,其受力 性能可认为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接近,因此可采用与现浇剪力 墙结构相同的结构分析模型。在各类设计院通用的软件建模计算时可按 普通剪力墙结构考虑,为安全起见,水平接缝处受剪承载力可按本规程 6.3.1条进行验算。 5.3.3预制构件还需进行施工阶段承载力和变形的验算。对于叠合墙板,需 通过控制预制墙板的最小厚度,合理选择钢筋架规格,控制钢筋桁架的 旬距,并在叠合墙板内配置适量的钢筋来保证其能够承受相应的活荷载(如 风荷载)以及新浇筑混凝土的压力:对于叠合楼板,一般是首先根据构造 要求确定钢筋桁架的规格和间距,然后通过施工阶段的验算,确定叠合楼

板的支撑设置。 结构及构件在使用阶段和施工阶段的受力状态不同,因此所选择的分 析模型也不同,需根据实际的受力情况确定。 5.3.4叠合楼板中的钢筋桁架能够起到增加生产、运输和安装阶段的构件 抗弯刚度,减小挠度变形的作用。但在楼板使用阶段的挠度计算中,可 忽略钢筋桁架的有利影响,楼板刚度仍按普通钢筋混凝土板的方法计 算,偏于安全。 叠合墙板中钢筋桁架的上、下弦钢筋与其钢筋网片可靠连接时(连 接方式可采用焊接或绑扎),可以作为叠合墙板受力纵筋参加计算。 叠合楼板中钢筋桁架的下弦钢筋,可以作为叠合楼板受力纵筋参 加计算。

6叠合墙板构件及水平接缝承载力计算

.2双面叠合墙板应取全截面厚度用于结构整体计算,单面叠合墙板 内叶预制墙板厚度与后浇混凝土厚度之和用于结构整体计算。

6.2叠合墙板承载力计算

6.2.1~6.2.2试验表明,叠合板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受力性能与整体浇注的 剪力墙基本相同,预制墙板与核心混凝土部分能够较好协同工作,其承载力 比现浇混凝土剪力墙有一定程度降低,因此,正截面受弯计算公式在现 行国家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中偏心受压和偏心受 拉构件的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将有效翼缘宽度适当折减以反映实际承载 力降低情况。为安全起见,并建议折减系数取0.85~0.95,对于矩形截面 沂减系数取上限值。在设计中考虑到现场二次浇注混凝土的设计强度比 预制墙板的混凝土高,偏安全取二者较小值,混凝土其它参数均与其 致。 当计算连接钢筋承载力时,叠合板式混短主剪力墙截面宽度bw应取 现浇部分混凝土墙厚度。计算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配筋 率pw时,剪力墙截面宽度取全截面宽度bw。 6.2.3抗震设计时,为体现强剪弱弯的原则,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 设计值要乘以增大系数。本规程针对高度不超过80m、层数在24层以内的 民用建筑编制,抗震等级一般为三级,如有特别要求,也可提高一级。 超过80米高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高层,其底部加强区现浇剪力墙 及以上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的墙肢截面在罕遇地震重力荷载代表值作 用下构件剪力值与地震作用下构件剪力标准值之和不大于0.12fbho。常 遇地震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构件剪力值与地震作用下构件剪力标准值 之和不大于0.25fbho

6.2.4~6.2.5在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设计时,通过计算确定墙中水平钢 筋,防止发生剪切破坏,通过构造措施防止发生剪拉破坏和斜压破坏。对 于偏心受压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轴压力有利于抗剪承载力,但压力 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对抗剪的有利作用减小,故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 抗剪承载力计算中对轴力的取值加以限制。 偏心受拉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承载力计算公式中,考虑了轴向拉 力的不利影响。

6.3叠合墙板连接设计

6.3.2参照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和《装配 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采用剪摩擦原理,仅考虑钢筋和轴力的 共同作用,不考虑混凝土抗剪作用,

7.1叠合墙板构造要求

7.1.2为了防止混凝土墙体在受弯裂缝出现后立即达到极限抗弯承载力,配 置的竖向分布钢筋必须大于或等于最小配筋百分率。同时为了防止斜裂 缝出现后发生脆性的剪拉破坏,规定了水平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7.1.3房屋顶层墙、长矩形平面房屋的楼电梯间墙、山墙和纵墙的端开间 等是温度应力可能较大的部位,应适当增加其分布钢筋的配筋量,以抵 抗温度应力的不利影响。 7.1.5高层建筑的剪力墙厚度较大时,为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收缩裂缝,同 时使剪力墙具有一定的出平面抗弯能力,高层建筑的剪力墙不充许单排 配筋。当剪力墙厚度超过400mm时,如仅采用双排配筋,形成中间大 面积的素混凝土,会使剪力墙截面应力分布不均匀,因此本条提出了可 采用三排或四排配筋方案,所需的设计配筋可均匀分布在各排中,或靠 墙面的配筋略大。 7.1.6在叠合墙板结构中截面高厚比个大于5的独立墙肢,往往是薄弱部 位,二、三级抗震等级均应控制墙肢轴压比。剪力墙截面的高厚比小于4 时,其受力性能与柱类似,构造措施从严。 7.1.7钢筋架作用包括3个方面:增加预制构件刚度,吊装时不产生变 形开裂;为吊装提供吊点;抗剪键。因此,钢筋架的直径、分部密度 均要符合要求。 从方便施工的角度考虑,竖放钢筋架,有利于插入二次浇注构件 及接缝等钢筋笼

7.2叠合墙板连接构造

.1叠合墙板的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域与构造边缘构件宜全部采用 混凝土,叠合墙板约束边缘构件lc范围内的钢筋桁架的斜腹筋可计入

7.2.6叠合墙板在集中荷载作用下,宜设壁柱或暗柱,不设时应进行局部 承压验算,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的相关规定。 7.2.7~7.2.12叠合墙板的预制墙板的竖向接缝与水平接缝处、预制墙板与 叠合楼板之间的连接钢筋,应保证传力可靠。二次浇注的芯板厚度有 限,无法给连接钢筋提供足够有效的搭接,因此锚固长度从严要求。

8.1.1叠合楼盖有各种形式,包括预应力叠合楼盖、带肋叠合楼盖、箱式 叠合楼盖等。本章中主要对常规叠合楼盖设计方法及构造要求进行规 定,其他形式的叠合楼盖的设计方法可参考现行行业相关规程。结构转 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较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 层对整体性及传递水平力的要求较高,宜采用现浇楼盖。 8.1.2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的楼盖结构设计关键在于预制构件之间、预制 构件与后浇混凝土之间的连接技术,如连接接头的选用和连接节点的构 造设计等。 8.1.3为了确保叠合楼板的施工质量,本规范的装配式结构体系中,叠合 楼板要求施工采取可靠支撑,计算时按整体受弯构件设计计算,斜截面 受剪承载力和叠合面受剪承载力按规范附录公式计算。

8.2.3试验研究表明带拼缝双向叠合楼板在正常使用价段和现浇双向板受 力性能上没有差别,但在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破坏过程中的延性 比传统双向板要略差,所以在没有抗震设计要求的叠合楼板设计中,可 采用普通双向板的设计原理进行设计,板在内力计算时可不考虑拼缝的 影响,按各向同性考虑,刚度取全截面刚度,并按照弹性理论进行计 算;计算配筋时,在拼缝处,密拼连接双向叠合楼板取实际高度即现浇层厚 度进行配筋计算,现浇带连接双向叠合楼板按叠合后总厚度进行计算。 8.2.4叠合楼板后浇层最小厚度的规定考虑了楼板整体性要求以及管线 预埋、面筋铺设、施工误差等因素。预制板最小厚度的规定考虑了脱 模、吊装、运输、施工等因素,并经过工程应用的验证。在可靠的构造 措施的情况下,如预设钢筋桁架增加其预制板刚度等,可以考虑将其

度适当减少。 当板跨度较大时,为了增加预制板的整体刚度和水平界面抗剪性 能,可在叠合楼板内设置钢筋桁架,见图5。钢筋桁架的下弦钢筋可视情 兄作为楼板下部的受力钢筋使用。施工阶段,验算预制板的承载力及变 形时,可考虑钢筋架的作用,减小预制板下的临时支撑。 当板跨度超过6m时,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经济性较好。板厚 大于180mm时,为了减轻楼板自重,节约材料,推荐采用空心楼板;空 心楼板制作时可在预制板内设置各种轻质模具,以便浇筑混凝土时形成 空心

图5叠合楼板钢筋桁架构造示意

1一预制板:2一钢筋桁架;3一上弦钢筋;4—下弦钢筋;5钢筋桁架斜腹筋

8.2.5本条所述的接缝形式较简单,利于构件生产及施工。理论分析与试 验结果表明,这种做法是可行的。叠合楼板的整体受力性能介于按板缝 划分的单向板和整体双向板之间,与楼板的尺寸、后浇层与预制板的厚 度比例、接缝钢筋数量等因素有关。开裂特征类似于单向板,承载力高

于单向板,挠度小于单向板但大于双向板。板缝接缝边界主要传递剪 力,弯矩传递能力较差。在没有可靠依据时,可按照单向板进行设计,接 缝钢筋按构造要求确定,主要目的是保证接缝处不发生剪切破坏,且控 制接缝处裂缝的开展。 当后浇层厚度较大(>80mm),叠合楼板设置钢筋桁架并配有足够 数量的接缝钢筋,接缝可承受足够大的弯矩及剪力时,也可将其作为整 体式接缝。此时,叠合楼板通过接缝和后浇层组成的叠合楼板可按照整 体叠合双向板进行设计,并按接缝处的弯矩设计值及后浇层的厚度计算 接缝处需要的钢筋数量

8.3叠合楼板拼缝设计

8.3.2当预制板板侧接缝可实现钢筋与混凝土的连续受力时,可按照双向 板进行设计。接缝现浇带应有一定的宽度以保证钢筋在现浇带中有足够 的连接和锚固长度,确保后浇混凝土与预制板的整体性。现浇带两侧的 板底受力钢筋应有可靠连接,如焊接、机械连接、搭接等。接缝应避开 双向板的主要受力方向和跨中驾矩最大位置。 8.3.3设计时,若接缝位于主要受力位置,则应加强钢筋的连接和锚固措 施。安徽建筑大学进行了叠合式双向板受力性能试验研究与有限元数值 模拟分析,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1)叠合式双向楼板拼缝对楼板的 挠度影响比较小。(2)叠合式双向楼板由于拼缝存在而引起其刚度减 弱,使楼板长向的弯矩值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短向的弯矩值相对增加 5.93%。建议在实际设计中,楼板短向弯矩按现浇双向板理论提高6.0% 左右,长向弯矩按现浇双向板理论计算。(3)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叠合 式双向楼板拼缝对楼板挠度影响幅度越小。建议叠合式双向楼板采用 C30混凝土或更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双向叠合楼板拼缝处的受力性能与钢筋桁架的边距和中心距,现浇 层与叠合层的厚度比、连接钢筋的直径、面积和长度有关。为保证密拼 双向叠合楼板的整体受力性能,其构造上除应满足本条的相关规定外,尚 应进行拼缝处的截面承载力验算。静力荷载试验表明,由于钢筋架的

作用,附加钢筋满足一般锚固长度1.2la即能达到钢筋传力要求。对于有 特殊要求的板,可参考德国规范进行构造设计。 8.3.4当采用整体式密拼接缝做法时,预制板板侧下边设置倒角,有利于 施工时的接缝处理,可防止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接缝开裂。密拼接缝应进 行防开裂处理;封缝材料宜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或柔性抗裂腻子,封 逢时应多道施刮,每道施工厚度不宜大于3mm,前道施工干透后才可进 行后道施工。 为使接缝处搭接钢筋具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可采用图8.3.4所示 的构造,在预制板板侧上边设置倒角

8.4叠合楼板板端设计

8.4.2考虑到制作方便,叠合楼板板端支座处,预制板板内的下部纵向 受力钢筋也可在距板端80mm处向上45°弯起伸出板面并锚入支承梁或墙 的后浇混凝土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且 宜伸过支座中心线。 8.4.3~8.4.5预制板内的纵向受力钢筋在板端宜伸入支座并符合现浇楼板 下部纵向钢筋的构造要求。为了加工及施工方便,在预制板侧面也可不 带外伸钢筋而在现浇段采用附加钢筋的方式进行连接 单向板的长边方向板端处支座处,附加钢筋按照楼板构造钢筋要 求进行设计,附加钢筋锚入叠合楼板内的长度满足15d。 单向板和双向板的板端支座处,附加钢筋锚入叠合楼板内的长度 应不小于l,附加钢筋与预制板内同向受力钢筋在垂直方向宜对齐,若不 能对齐,水平方向净间距不应小于4倍附加钢筋直径: 8.4.6屋面层采用现浇楼板时,现浇楼板内的受力钢筋应在双面叠合墙板 的现浇混凝土内进行可靠莲接,附加连接钢筋及连接钢筋锚入现浇混凝 土的长度应满足规范规定的锚固长度要求

9.1.1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是质量管理的前提条件和企业质量管 理水平的体现。生产单位应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并建立统一的 编码规则和标识系统。

理水平的体现。生产单位应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并建立统一的 编码规则和标识系统。 9.1.2预制构件深化设计的深度应满足建筑、结构和机电设备等各专业 以及构件制作、运输、安装等各环节的综合要求。当原设计文件深度不 够,不足以指导生产时,需要生产单位或专业公司另行制作加工详图。由 其它单位完成的深化设计图,应经原设计单位认可。

9.1.2预制构件深化设计的深度应满足建筑、结构和机电设备等各专业 以及构件制作、运输、安装等各环节的综合要求。当原设计文件深度不 够,不足以指导生产时,需要生产单位或专业公司另行制作加工详图。由 其它单位完成的深化设计图,应经原设计单位认可。 9.1.7首件验收制度是指结构较复杂的预制构件或新型构件首次生产或 间隔较长时间重新生产时,生产单位需会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 单位、监理单位共同进行首件验收,重点检查模具、构件、预理件、混 疑土浇筑成型中存在的问题,确认该批预制构件生产工艺是否合理,质 量能否得到保障,共同验收合格之后方可批量生产

以及构件制作、运输、安装等各环节的综合要求。当原设计文件 够,不足以指导生产时,需要生产单位或专业公司另行制作加工详 其它单位完成的深化设计图,应经原设计单位认可。

隔较长时间重新生产时,生产单位需会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 立、监理单位共同进行首件验收,重点检查模具、构件、预埋件、 土浇筑成型中存在的问题,确认该批预制构件生产工艺是否合理, 能否得到保障,共同验收合格之后方可批量生产。

9.2.1~9.2.2模具是专门用来生产预制构件的各种模板系统,可采用固定 在生产场地的固定模具,也可采用移动模具。对于形状复杂、数量少的 构件也可采用木模或其他材料制作。流水线平台上的各种边模可采用玻 璃钢、铝合金、高品质复合板等轻质材料制作。在模台上用磁盒固定边 模简单方便,可更好地满足流水线生产节拍需要,但生产高精度几何尺 寸预制构件时,需采取辅助定位措施或采取高静音复合振动台。

9.3.1使用自动化机械设备进行钢筋加工与制作,可减少钢筋损耗且有 利于质量控制,应尽量采用。钢筋连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 等的有关规定。

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 等的有关规定。 9.3.2在钢筋成品尺寸允许偏差范围内,钢筋网或钢筋骨架安装后还应 及时检查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 9.3.7条件充许的情况下,预制构件优先推荐复合机械振捣方式,可以 有效避免混凝土振捣不均匀、过振等质量问题, 9.3.8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预制构件优先推荐自然养护。采用加热养护

9.4.2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制定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 验。

U.1.1 直口发劳间 定从衣工也 文?I 件,应根据建筑、结构、机电、内装一体化,设计、加工、装配一体化 的原则,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应体现管理组织方式符合装 配化施工的特点,以发挥装配技术优势为原则。 施工安装宜采用BIM技术组织施工方案,用BIM模型指导和模拟建 造全周期,制定合理的施工工序并精确算量,从而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和 施工效率,减少浪费。 10.1.2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施工方案应全面、系统,且应结合叠合板 式剪力墙结构特点和一体化建造的具体要求,本着资源节省、人工减 少、质量提高、工期缩短的原则制定装配方案。进度计划应协同构件生 立计划和运输计划等。预制构件运输方案包括车辆型号及数量、运输路 线、发货安排、现场装卸方法等:施工场地布置包括场内循环通道、吊 装设备布设、构件码放场地等;安装与连接施工包括测量方法、吊装顺 予和方法、构件安装方法、节点施工方法防水施工方法、后浇混 凝土施工方法、全过程的成品保护及修补措施等:安全管理包括吊装安 全措施、专项施工安全措施等;质量管理包括构件安装的专项施工质量 管理、渗漏、裂缝等质量缺陷防治措施。预制构件安装应结合构件连接 装配方法和特点,合理制定施工工序。 10.1.3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施工具有其固有特性,应设立与装配施工技 术相匹配的项目部机构和人员。装配施工对不同岗位的技能和知识要求 文别于以往的传统施工方式要求,需要配置满足装配施工要求的专业人 员,且在施工前应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安全、质量交 底。培训和交底对象包括一线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监理人员等。 10.1.4为避免因设计或施工缺乏经验造成工程实施障碍或损失,保证叠

10.2.1安装施工前,应结合深化设计图纸核对已施工完成结构或基础的 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混凝土强度和预留预理等条件是否具备上层构件 的安装,并应核对待安装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及预制构件和配件的型 号、规格、数量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制构件的安全吊运是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吊具” 是起重设备主钩与预制构件之间连接的专用吊装工具。“起重设备”包 活起吊、平吊及现场吊装用到的各种门式起重机、汽车起重机、塔式起 重机等。尺寸较大的预制构件常采用分配梁或分配架作为吊具,此时 分配梁、分配架要有足够的刚度。吊索要有足够长度满足吊装时水平 夹角要求,以保证吊索和各吊点受力均匀。自制、改造、修复和新购置 的吊具需按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验算或试验检验GTCC-104-2019 铁道货车承载鞍-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并经认 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预制构件的吊运尚应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 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的有关规定执行。

11.1.1本条规定的验收内容涉及采用后浇混凝土与叠合构件连接的叠合 板式剪力墙结构,隐蔽工程反映钢筋、现浇结构分项工程施工的综合质 量,后浇混凝土处的钢筋既包括预制构件外伸的钢筋,也包括后浇混凝 土中设置的纵向钢筋和箍筋。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是为 厂确保其连接构造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11.1.9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的水平缝竖向连接钢筋主要通过间接搭接实 现传力,是上、下层墙板传力的关键部位。为保证竖向连接钢筋能够有 效传力,应对叠合墙板水平缝处中间空腔现浇混凝土的浇筑密实性、混 凝土抗压强度,连接钢筋位置和数量进行检测

11.2.1本条对预制构件的质量提出基本要

11.2.1本条对预制构件的质量提出了基本要求。 对专业企业生产的预制构件,进场时应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 明文件包括产品合格证明书、混凝土强度检验报告及其他重要检验报告 等;预制构件的钢筋、混凝土原材料、预理件等均应参照本规程及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其检验报告在预制构件进场时可不提 供,但应在构件生产企业存档保留,以便需要时查阅。 对总承包单位制作的预制构件,没有“进场”的验收环节,其材料 和制作质量应按本规程各章的规定进行验收。对构件的验收方式为检查 构件制作中的质量验收记录。 11.2.3预制构件上的预理件和预留孔洞等在进场时应按批检查SL 221-2019 中小河流水能开发规划编制规程,合格后 方可使用,避免在构件安装时发现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1.2.4预制构件表面的标识应清晰、可靠,以确保能够识别预制构件的 “白似”关左

的标识内容一般包括生产单位、构件型号、生产日期、质量验收标志 等,如有必要,尚需通过合同约定在标识中表示构件在结构中安装的位 置和方向、吊运过程中的朝向等。 11.2.7预制构件的预留、预理件等应在进场时按设计要求对每件预制构 件产品全数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避免在构件安装时发现问题造成不 必要的损失。 对于预理件和预留孔洞等项目验收出现问题时,应和设计协商相应 处理方案,如设计不同意处理应作退场报废处理。 检查数量:按照进场检验批,同一规格(品种)的构件每次抽检数量不 应少于该规格(品种)数量的5%,且不少于3件。

11.3.1临时固定措施是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安装过程中承受施工荷 载、保证构件定位、确保施工安全的有效措施。临时支撑是常用的临时 固定措施,包括水平构件下方的临时竖向支撑、水平构件两端支撑构件 上设置的临时牛腿、竖向构件的临时斜撑等。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