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43/T 360-2020 湖南省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技术标准.pdf

DBJ43/T 360-2020 湖南省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技术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7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725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43/T 360-2020 湖南省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技术标准.pdf

7.3 桩头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按设计要求将桩顶剔凿至混凝土密实处,并应清洗干净; 24 破桩后如发现渗漏水,应及时采取堵漏措施; 3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时,应连续、均匀,

得少涂或漏涂,并应及时进行养护; 4采用其他防水材料时,基面应符合施工要求; 5应对遇水膨胀止水条(胶)进行保护。 5.7.4桩头顶面和侧面裸露处应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 料,并延伸到结构底板垫层150mm,桩头四周300mm范围内应 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过渡层。 5.7.5结构底板防水层应做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过渡层上并 延伸至桩头侧壁,其与桩头侧壁接缝处应采用密封材料嵌填。 5.7.6桩头的受力钢筋根部应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或止水胶, 并应采取保护措施。

5.8.1地下工程通向地面的各种孔口应采取防地面水倒灌的措 施。人员出入口高出地面的高度宜为500mm,汽车出入口设置 明沟排水时,其高度宜为150mm,并应采取防雨措施。 5.8.2窗井的底部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上时,窗井的底板和墙应 故防水处理DLT1502-2016厂用电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则,并宜与主体结构断开(图5.8.2)

图5.8.2窗井防水构造 窗井;2一主体结构;3一排水管;4一垫层

5.8.3窗井或窗井的一部分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下时,窗井应与 主体结构连成整体,其防水层也应连成整体,并应在窗并内设 置集水井(图5.8.3)。

图5.8.3窗并防水构造

一窗井;2一防水层;3一主体结构;4一防水层保护层;5一集水井;6一垫层

5.8.4无论地下水位高低,窗台下部的墙体和底板应做防水层。 5.8.5窗井内的底板,应低于窗下缘300mm。窗井墙高出地面 不得小于500mm。窗并外地面应做散水,散水与墙面间应采用 密封材料嵌填。 5.8.6通风口应与窗井同样处理,竖井窗下缘离室外地面高度 不得小于500mm。 5.8.7密封材料嵌填应密实、连续、饱满,粘结牢固。

5.9.1坑、池、储水库宜采用防水混凝土整体浇筑,混凝土表 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和裂缝等缺陷。内部应设 防水层。受振动作用时应设柔性防水层。 5.9.2底板以下的坑、池,其局部底板应相应降低,并应使防 水层保持连续(图5.9.2)。

水层保持连续(图5.9.2)。

图5.9.2底板下坑、池的防水构造

5.9.3坑、池、储水库内部防水层完成后,应进行蓄水试验。 5.9.4坑、池底板的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250mm;当底板的厚度 小于250mm时,应采取局部加厚措施,并应使防水层保持连续 5.9.5坑、池施工完后,应及时遮盖和防止杂物堵塞。

6.0.1地下结构自防水混凝土工程质量验收的程序和组织,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和《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的规定。 6.0.2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的施工,应建立各道工序的 自检、交接检和专职人员检查的制度,并有完整的检查记录 工程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留下影 像资料作为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未经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代表 对上道工序的检查确认,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一州下干租辉

自检、交接检和专职人员检查的制度,并有完整的检查记录: 工程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留下影 象资料作为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未经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代表 对上道工序的检查确认,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6.0.3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工程应按结构层、变形缝或 后浇带等施工段划分检验批。 各检验批的抽样检验数量:细部构造应为全数检查;自防 水混凝土应按混凝土外露面积每100m²抽查1处,每处10m²,且 不得少于3处。 6.0.4自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 窝等缺陷,预埋件施工正确。 6.0.5自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充允许偏差应 为土5mm,主体结构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其 允许偏差应为±5mm。 6.0.6防水材料的进场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6.0.3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工程应按结构层、变形缝

各检验批的抽样检验数量:细部构造应为全数检查;自防 水混凝土应按混凝土外露面积每100m²抽查1处,每处10m²,且 不得少于3处。 6.0.4自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 窝等缺陷,预理件施工正确。 6.0.5自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充许偏差应 为土5mm,主体结构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其 允许偏差应为±5mm

6.0.6防水材料的进场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材料的外观、品种、规格、包装、尺寸和数量等进行 检查验收,并经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代表检查确认,形成相应 验收记录。 2对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检查,并经监理单位或建设 单位代表检查确认,纳人工程技术档案。 3材料进场后应按《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

的规定抽样检验,检验应执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并出具材料 进场检验报告; 4材料的物理性能检验项目全部指标达到标准规定时,即 为合格;若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应在受检产品中重新 取样进行该项指标复验,复验结果符合标准规定,则判定该批 材料为合格

附录混凝土复合防水剂质量指标及试验方法附表掺混凝土复合防水剂的受检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和试验方法性能指标试验项目试验方法早强型标准型缓凝型含气量(%)3~6减水率(%)>20泌水率比(%)≤50≤60≤70凝结时间初凝>+9090~+9090~+120差(min)终凝《混凝土外加剂》1d≥180≥170GB 8076抗压强度3d≥170≥160比(%)7d≥145≥150≥14028d≥130≤140≥130收缩率比28d≤110(%)渗透高度比(%)≤30《砂浆、混凝土防水48h吸水量比(%)≤65剂》JC474盾构隧道管片<1000《地下工程混凝土耐56d电通量(C)久性技术规程》其他结构部位<1500DBJ43/T305注:1.表中所列比值数均为掺混凝土复合防水外加剂受检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检测的相应参数的比值。2.凝结时间差指标“”表示提前,“+”表示延缓。35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或“应 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 《预拌混凝土》GB/T14902 《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 《高分子防水材料第2部分:止水带》GB18173.2 《混凝土膨胀剂》GB/T23439 《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GB/T27690 《石灰石粉混凝土》GB/T3019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T50046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 《普通混凝十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地下防水T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 《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1003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1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474 《混凝土膨胀剂》JC476 《混凝土接缝用建筑密封胶》JC/T881

《建筑防水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JC1066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 《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用天然火山灰质材料》JG/T315 《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JGJ/T318 (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JG/T486 《地下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程》DBJ43/T305

湖南省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

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湖南省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目防水技术标准》DBJ43门 ××一2020由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0年×月×日公告批准, 发布。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 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 的基础上,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最终确定各项 技术要求。 为了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 使用本标准时正确执行条文规定,《湖南省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 自防水技术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 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自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 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效 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的参考,

1.0.1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地下工程是城市建设的重点,而这 毕工程的一个关键技术就是混凝土结构的自防水。混凝土结构 的自防水效果和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地下工程使用功能和结构 耐久性、维护成本。为进一步促进地下工程建设防水技术和防 水材料发展,做到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制定本标准。 1.0.2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第3.1.4 条强制性规定: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并 应根据防水等级的要求采取其他防水措施。因本标准只对地下混 凝土结构自防水体系做规定,如实际工程外设防水层,其防水措 施应根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第3.2.1条的防水工 程分级,满足第3.3.1条的地下工程的防水设防要求。 1.0.3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应遵循“材料是基础,设计 是前提,施工是关键”,鼓励采用成熟可靠的新材料、新技术 新工艺

2.0.1防水混凝土自防水结构作为工程主体的防水措施是地下 工程防水设防的基本做法,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 现范》GB50108明确规定了地下丁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 水混凝土,并应根据防水等级的要求采取其他防水措施 2.0.8掺入具有防水功能的材料是目前防水混凝土工程中常用 的方法。这种防水材料依其形态来分,有水剂和粉剂两种;依 其功能来分,有单一防水功能型的,也有减水和防水功能复合 而成的复合防水外加剂

3.0.1《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一2018术语 中定义了设计使用年限是指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 行大修即可按预定目的使用的年限。该定义没有区分结构整体 的设计使用年限和组成构件的设计使用年限,统一使用是否大 修作为使用年限终结的判据

中定义了设计使用年限是指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 行大修即可按预定目的使用的年限。该定义没有区分结构整体 的设计使用年限和组成构件的设计使用年限,统一使用是否大 修作为使用年限终结的判据。 3.0.5本条提出了地下防水工程所使用防水材料的品种、规格 性能等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对于防 水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要求,凡是在地下工程防水设计 中有明确规定的,应按设计要求执行;凡是在地下工程防水设 计中未做具体规定的,应按现行国家或行业产品标准执行。 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包括产品型式检验报告和材料进场抽样 检验报告,材料进场抽样检验应执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 3.0.6本条提出地下工程使用的防水材料及其配套材料应符合 国家有关标准对有害物质限量的规定,不得对周围环境造成污 染。在《建筑防水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JC1066一2008中,对 建筑防水用各类涂料和防水材料配套用的液体材料,按其性质 分为水性、反应型和溶剂型建筑防水涂料,分别规定了有害物 质限量

4.1.1防水混凝土是通过调整配合比,掺加外加剂、掺合料等

4.1.1防水混凝土是通过调整配合比,掺加外加剂、掺合料等 方法配制而成的一种混凝土,其抗渗等级是根据素混凝土实验 室内试验测得,而地下工程结构主体中钢筋密布,对混凝土的 抗渗性有不利影响,为确保地下工程结构主体的防水效果,根 据本省工程应用实践情况,本标准将地下工程结构主体的防水 混凝土最低抗渗等级定为不小于P8,在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 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一2008基础上有所提高。对重要建 筑物和重要土木基础设施,其地下工程结构主体的防水混凝土 抗渗等级不宜小于P10,防水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5。 4.1.2规定试配防水混凝土的抗渗压力应比设计要求高0.2MPa 是因为混凝土抗渗压力是实验室得出的数值,而施工现场条件 比实验室差,其影响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因素有些难以控制,因 此要求试配混凝土在抗渗性试验时,其抗渗等级应提高0.2MPa。 4.1.3混凝土的电通量是一个可以用来快速预测混凝土耐久性 的指标。电通量在1000~2000C之间的混凝土,其氯离子渗透程 度低,混凝土耐久性好。本条参考了《地下工程混凝土耐久性 技术规程》DBJ43/T305一2014第4.2.3条, 4.1.4当防水混凝土用于具有一定温度的工作环境时,其抗渗性 随着温度提高而降低,温度越高则降低越显著,当温度超过 250℃时,混凝土几乎失去抗渗能力,因此规定,最高使用温度 不得超过80℃。地下工程的环境比较复杂,每个工程的水文地质 条件不尽相同,侵蚀破坏途径也不一样,因此规定处于侵蚀性介 质中防水温凝士耐复饰要我应想握个质的性质控现行国家标准

4.1.2规定试配防水混凝士的抗渗压力应比设计要求高0

是因为混凝土抗渗压力是实验室得出的数值,而施工现场条 比实验室差,其影响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因素有些难以控制, 此要求试配混凝土在抗渗性试验时,其抗渗等级应提高0.2MP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有关要求执行。 4.1.5本条根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一2008 第4.1.6条要求。 4.1.6本条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2019 和《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T50046一2018,对《地下工程 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一2008第4.1.7条做出了更详尽的耐久性 要求。《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2019第3.5.5条 定,自防水要求的混凝土构件,其横向弯曲的表面裂缝计算宽度不 应超过0.20mm;第4.4.2条规定,直接接触土体浇筑的构件,其钢 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第4.4.4条规定,设计使用 年限达到100年的地下结构和构件,其迎水面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 小于50mm

4.2.12此处补充了在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时,如果没有相对应的 水泥可以使用,可以采用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并按照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 进行相应的混凝土耐久性试验和配合比设计。

4.2.2矿物掺合料品种很多,但用子配制防水混凝土的矿物掺

符合标准要求的石灰石粉应用于混凝土已是成熟的技术, 艺能使混凝土性能更好,国外普遍采用。我国已有标准《石灰 石粉混凝土》GB/T30190一2013、《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应用技 术规程》JGJ/T318一2014。《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GB/T 1003一2014、《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JG/T486一2015也纳入 了石灰石粉作为混凝土复合掺合料中的一种

符合标准要求的石灰石粉应用于混凝土已是成熟的技木, 它能使混凝土性能更好,国外普遍采用。我国已有标准《石灰 石粉混凝土》GB/T30190一2013、《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应用技 术规程》JGJ/T318一2014。《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GB/T 51003一2014、《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JG/T486一2015也纳入 厂石灰石粉作为混凝土复合掺合料中的一种。 4.2.3混凝土孔隙大小,对其本身抗渗性能的影响是显著的 混凝土的孔隙可分为施工孔隙和构造孔隙两大类。构造孔隙是 由于配比问题引起的,它主要包括凝胶孔、毛细孔和沉降缝隙 等。沉降缝隙是在混凝土结构形成时,骨料与水泥因各自的比 重和粒径大小不一致,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不同程度的相对沉 降所引起的。混凝土浇灌后,粗骨料沉降较快,并较早地固定 下来,而水泥砂浆则在粗骨料间继续沉降,水被析出,其中, 部分沿着毛细管通道析出至混凝土表面,另一部分则聚集在粗 骨料下表面形成积水层。水蒸发后形成沉降缝隙,粗骨料粒径 越大,则这种沉降越大,也就越不利于防水。 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石子不收缩,石子周围的水泥浆则 收缩,两者变形不一致。石子越大,周长越大,与砂浆收缩的 差值越大,使砂浆与石子间产生微细裂缝。这些缝隙的存在使 混凝土的有效阻水截面显著减少,压力水容易透过。因此,防 水混凝土的石子粒径不宜过大,以不超过40mm为宜。 泵送防水混凝土的石子最大粒径应根据输送管的管径决定 其石子最大粒径不应大于管径的1/4,否则将影响泵送。 由于防水混凝土水泥用量相对较高,使用粉细砂更易产生 裂缝,因此应优先选用中砂。 砂、石子含泥量对混凝土抗渗性影响很天,黏土降低水泥 与骨料的粘结力,无其是颗粒黏土,体积不稳定,十燥时收缩 潮湿时膨胀,对混凝土有很天的破坏作用。因此防水混凝土施 工时,对骨料含泥量应严格控制。 与《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相比,本条将“不宜

使用海砂”的规定明确改为“不得使用海砂”,这是因为海砂含有 氯离子,会引起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混凝土膨胀开裂破坏。结 合本省实际情况,本标准不考虑对海砂进行处理后再使用。 4.2.5掺外加剂是提高防水混凝土的密实性的手段之一,根据 自前工程中应用外加剂种类的情况,新增了混凝土复合防水剂 的内容,并具体列举了各外加剂所对应的相关标准。 4.2.6因为混凝土收缩开裂会直接影响其防水性能,将收缩率 比限制在不大于《混凝土外加剂》GB8076规定的110%。 4.2.7防水混凝土要起到防水作用,除混凝土本身具有较高的 密实性、抗渗性以外,还要求混凝土施工完后不开裂,特别是 不能产生贯穿性裂缝。为了防止或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在 配制混凝土时加入一定量的钢纤维或合成纤维,可有效提高混 凝土的抗裂性,近年来的工程实践已证明了这一点

4.3.1混凝土的配制一直是以28d抗压强度作为衡量其质量的主 要指标,工程中时有存在片面认为只有极具活性的水泥才能赋 予混凝土足够强度认识,因而常常以增加水泥用量或提高水泥 强度等级作为获得理想强度的手段,却忽略了由于水泥由此产 生大量的水化热使混凝土开裂、耐久性降低的弊病。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现代混凝土的设计理念也在更新 尽可能减少硅酸盐水泥用量而掺入一定量目具有活性的粉煤灰 粒化高炉矿渣、硅灰等矿物掺合料,使混凝土在获得所需抗压 强度的同时,能获得良好的耐久性、抗渗性、抗化学侵蚀性 抗裂性等技术性能,并可降低成本,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但 水泥用量也不能过低,经大量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配制防水 混凝土时水泥用量不宜小于260kg/m和胶凝材料的总用量不宜 小于320kg/m²,当地下水有侵蚀性介质和对耐久性有较高要求 时,水泥和胶凝材料用量可适当调整。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为了适应混凝士性能的要求,包

括防水混凝土在内的混凝土原材料组成也在发生变化。水泥作 为胶凝材料的主角固然仍占主导地位,但其他胶凝材料(粉煤 灰、矿渣粉、硅粉等)的用量正在大幅提升,其用量约占混凝 土全部胶凝材料的25%~35%,甚至更多。 4.3.3按照《预拌混凝土》GB/T14902一2012第6.2条的要求 将原来《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一2008第4.1.16条 中,落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应大于20mm,改为了现在的30mm。

4.4防水混凝土配制

4.4.2骨料含水率的波动较大时,如不能及时调整混凝土的用 水量及砂石用量,混凝土的水胶比会失去控制,从而明显影响 混凝土的性能。所以,砂石含水率一定要及时检测并调整混凝 土的配合比。

现象,本条做了严禁直接加水的规定。因随意加水将改变原有 规定的水灰比,而水灰比的增大将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 对混凝土的抗渗性影响极大,将会造成渗漏水的隐患。

4.5.7在此增加了自密实混凝土,以体现标准的先进性,同时 也有利于防水混凝土的密实性

4.5.7在此增加了自密实混凝土,以体现标准的先进性,同时

也可以是就地取材的火山灰质矿物掺合料,或是活性矿渣等其 他的矿物掺合料,也可以是这些矿物掺合料的复合后的掺合料。

5.1.1用于施工缝的防水措施有很多种,如外贴止水带、外贴 防水卷材、外涂防水涂料等,虽造价高,但防水效果好。施工 缝上敷设腻子型遇水膨胀止水条或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的做法 也较为普遍,且随着缓胀问题的解决,此法的效果会更好。中 埋式止水带用于施工缝的防水效果一直不错,中埋式止水带从 材质上看,有钢板和橡胶两种,从防水角度上这两种材料均可 使用。有防护要求的防护工程(如人防工程)中,宜采用钢板 止水带,以确保工程的防护效果。目前预埋注浆管用于施工缝 的防水做法应用较多,防水效果明显,但采用此种方法时要注 意注浆时机,一般在混凝土浇灌28d后、结构装饰施工前注浆。

5.2.1设置变形缝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地下工程由于温度、湿度 作用及混凝土收缩、徐变而产生的水平变位,以及地基不均匀 沉降而产生的垂直变位,以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和满足密封防 水的要求。在这个前提下,还应考虑其构造合理、材料易得 工艺简单、检修方便等要求。

5.2.2伸缩缝的设置距离一直是防水工程界关心的问题,目前

法。由于地下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而在城市中建设的地下工 程工期往往有一定的要求,加上多设缝以后缝的防水处理难度 较大,因此工程界采取了不少措施,如设置后浇带、加强带、 诱导缝等,以取消伸缩缝或延长伸缩缝的间距。后浇带是过去 常用的一种措施,这种措施对减少混凝土干缩和温度变化收缩 产生的裂缝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但由于后浇带需待一定时间 后才能浇筑混凝土,故对工期要求较紧的工程应用时受到一定 限制。加强带是工程界使用的一种新的方法,它是在原规定的 申缩缝间距上,留出1m左右的距离,浇筑混凝土时缝间和其他 地方同时浇筑,但缝间浇筑掺有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诱 导缝是在原设置伸缩缝的地方做好防水处理,并在结构受力许 可的条件下减少这部分(1m左右)位置上的结构配筋,有意削 弱这部分结构的强度,使混凝土伸缩应力造成的裂缝尽量在这 位置上产生。采用这一措施后,其他部位混凝土裂缝明显减 少,这一方法虽有一定效果,但尚不能令人满意。 5.2.3因变形缝处是防水的薄弱环节,特别是采用中埋式止水带 时,止水带将此处的混凝土分为两部分,会对变形缝处的混凝士 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条文做了变形缝处混凝土局部加厚的规定。 5.2.4沉降缝的渗漏水比较多,除了选材、施工等诸多因素外 沉降量过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自前常用的止水带中,带钢边的 橡胶止水带虽大大增加了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但如沉降量过大 也会造成钢边止水带与混凝土脱开,使工程渗漏。根据现有材料 适应变形能力的情况,本条规定了沉降缝最大充许沉降差值。 5.2.5对防水要求来说,如果用于沉降的变形缝宽度过大,则会 使处理变形缝的材料在同一水头作用下所承受的压力增加,这对 防水是不利的,但如变形缝宽度过小,在采取一些防水措施时施 工有一定难度,无法按设计要求施工。根据自前工程实践,本条 规定了变形缝宽度的取值范围,如果工程有特殊要求,可根据实 际需要确定宽度。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在板、墙等处往往留有剪力

法。由于地下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而在城市中建设的地下工 程工期往往有一定的要求,加上多设缝以后缝的防水处理难度 较大,因此工程界采取了不少措施,如设置后浇带、加强带、 诱导缝等,以取消伸缩缝或延长伸缩缝的间距。后浇带是过去 常用的一种措施,这种措施对减少混凝土干缩和温度变化收缩 产生的裂缝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但由于后浇带需待一定时间 后才能浇筑混凝土,故对工期要求较紧的工程应用时受到一定 限制。加强带是工程界使用的一种新的方法,它是在原规定的 伸缩缝间距上,留出1m左右的距离,浇筑混凝土时缝间和其他 地方同时浇筑,但缝间浇筑掺有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诱 导缝是在原设置伸缩缝的地方做好防水处理,并在结构受力许 可的条件下减少这部分(1m左右)位置上的结构配筋,有意削 弱这部分结构的强度,使混凝土伸缩应力造成的裂缝尽量在这 一位置上产生。采用这一措施后,其他部位混凝土裂缝明显减 少这一方法虽有一定效果,但尚不能今人满意

5.2.3因变形缝处是防水的薄驹环节, 特别是采用理式正水 时,止水带将此处的混凝土分为两部分,会对变形缝处的混凝 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条文做了变形缝处混凝土局部加厚的规定

5.2.4沉降缝的渗漏水比较多,除了选材、施工等诸多因素外

5.2.4沉降缝的渗漏水比较多,除了选材、施工等诸多因素外,

沉降量过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常用的止水带中,带钢边的 象胶止水带虽大大增加了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但如沉降量过大 也会造成钢边止水带与混凝土脱开,使工程渗漏。根据现有材料 适应变形能力的情况,本条规定了沉降缝最大充许沉降差值

5.2.5对防水要求来说,如果用于沉降的变形缝宽度过大,则

使处理变形缝的材料在同一水头作用下所承受的压力增加,这对 防水是不利的,但如变形缝宽度过小,在采取一些防水措施时施 工有一定难度,无法按设计要求施工。根据自前工程实践,本条 规定了变形缝宽度的取值范围,如果工程有特殊要求,可根据实 际需要确定宽度。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在板、墙等处往往留有剪力

享度宜为2mm~3mm。由于其防腐、造价、加工、适应变形能力 小等原因,目前应用很少,但在环境温度较高场合使用较为合 适。综合上述情况,本条规定对环境温度高于50℃处的变形缝 宜采用2mm厚的不锈钢片或紫铜片止水带。不锈钢片或紫铜片 正水带应是整条的,接缝应采用焊接方式,焊接应严密平整 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安装

5.2.10中理埋式止水带施工时常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顶、底板止 水带下部的混凝十不易振捣密实,气泡也不易排出,自混凝十 凝固时产生的收缩易使止水带与下面的混凝土产生缝隙,从而 导致变形缝漏水。根据这种情况,条文中规定顶、底板中的止 水带安装成盆形,有助于消除上述彝端。二是中理式止水带的 安装,在先浇一侧混凝土时,端模被止水带分为两块,给模板 固定造成困难,故条文中规定端模要支撑牢固,防止漏浆。施 工时由于端模支撑不牢,不仅造成漏浆,而且也不能按规定要 求进行振捣,致使变形缝处的混凝土密实性较差,从而导致渗 漏水。三是止水带的接缝是止水带本身的防水薄弱处,因此接 缝愈少愈好,考虑到工程规模不同,缝的长度不一,故对接缝 数量未做严格的限定。四是转角处止水带不能折成直角,故条 文规定转角处应做成圆弧形,以便于止水带的安设。 5.2.11可卸式止水节全靠其配件压紧橡胶止水带止水,故配件

5.2.11可卸式止水节全靠其配件压紧橡胶止水带止水,故配件

质量是保证防水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求配件一次配齐,特 别是在两侧混凝土浇筑时有一定间隔时,更要确保配件质量 另外,金属配件的防腐蚀很重要,是保证配件可卸的关键。另 外,转角处的可卸式止水带还存在不易密贴的问题,故在转角 处除要做成45°折角外,还应增加紧固件的数量,以确保此处的 防水施工质量。

5.2.12当采用外贴式止水带时,在变形缝与施工缝相交处,由

于止水带的型式不同,现场进行热压接头有一定困难;在转角部 立由于过大的弯曲半径会造成齿牙不同的绕曲和扭转,同时减少 传角部位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故本条规定变形缝与施工缝的相 交部位宜采用十字配件,变形缝的转角部位宜采用直角配件

5.2.13要使嵌填的密封材料县有良好的防水性能,除了嵌填

后浇带是在地下工程不充许留设变形缝,而实际长度超

过了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所设置的一种刚性接缝。虽然先后浇 筑混凝土的接缝形式和防水混凝土施工缝大致相同,但后浇带 位置与结构形式、地质情况、荷载差异等有很大关系,故后浇 带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5.3.2后浇带应在两侧混凝土干缩变形基本稳定后施工,混凝 土的收缩变形一般在龄期为6周后才能基本稳定,在条件许口 时,间隔时间越长越好。

5.3.2后浇带应在两侧混凝土十缩变形基本稳定后施工,

高层建筑后浇带的施工除满足上述条件外,尚应符合国家现 行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一2010第13.8.11 的要求,对高层建筑后浇带的施工应按规定时间进行。这里所指 按规定时间应通过地基变形计算和建筑物沉降观测,并在地基变 形基本稳定情况下才可以确定 高层建筑一般是按照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进 行变形计算,其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充许值;必要时,还 需要分别预估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的地基变形值。测 定建筑地基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是一种十分直观的方 法。一般情况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m/d~0.04m/d时,可认为 已进人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 如工程需要适当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应采取有效措施,并 取但设计单位同音

5.3.3补偿收缩混凝土是在混凝土中加人一定量的膨胀剂,使

混凝土产生微膨胀,在有配筋的情况下,能够补偿混凝土的收 缩,提高混凝土抗裂性和抗渗性。后浇带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是为了使新旧混凝土粘结牢固,避免出现新的收缩裂缝造成工 程渗漏水的隐惠。补偿收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尚应满足防水 混凝土的抗渗和强度等级要求,故规定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渗 和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

5.3.4后浇带部位在结构中实际形成了两条施工缝,对结构

后浇带的间距是根据近年来工程实践总结出来的。采用补偿

5.3.5后浇带两侧的留缝形式,根据施工条件可做成平直缝 阶价梯缝。选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其7d的膨 率不应天于最终膨胀率的60%,当不符合时应采取表面涂缓 剂的措施

5.4 穿墙管【盒】

5.4.1预先理设穿墙管(盒),主要是为了避免浇筑混凝土完成 后,再重新凿洞破坏防水层,以形成工程渗漏水的隐愚, 5.4.2本条规定的距离要求是为了便于防水施工和管道安装施 工操作。

部加上止水环可改变水的渗透路径,延长水的渗透路线,加遇 水膨胀橡胶则可堵塞渗水通道,从而达到防水目的。针对目前 穿墙管部位渗漏水较多的情况再增设一道嵌缝防水层,以确保 穿墙管部位的防水性能。另外,止水环的形状以方形为宜,以 避免管道安装时所加外力引起穿墙管的转动

5.4.4当穿墙管与混凝土的相对变形较大或有更换要求时

4.4当穿墙管与混凝土的相对变形较大或有更换要求时,管 外壁交界处会产生间隙而渗漏,此时采用套管式穿墙管,可 穿墙管与套管发生相对位移时不致渗漏

线。如果止水环与管不满焊,或满焊而不密实,则止水环与管 接触处仍是防水薄弱环节,故止水环与管一定要满焊密实。套 管内因还需采用其他防水措施,故其内壁表面应清理干净,以 保证防水施工的质量 管间距离过小,防水混凝土在此处不易振捣密实,同时采 用其他防水措施时,因操作空间太小,易影响其他防水措施的 质量,故对管间距做了相应规定

5.4.7对有防护要求的地下工程,穿墙管部位不仅仪是防水薄弱 环节,也是防护薄弱环节,因此此时的措施要兼顾防水和防护 两方面的要求,

5.4.7对有防护要求的地下工程,穿墙管部位不仅是防水薄弱

5.4.8 伸出迎水面外的穿墙管可能在回填时被损坏。一且损

不仅影响使用,而且可能形成渗漏水通道,故应采取可靠措施 如施工时在管的下部加支撑的方法,回填时在管的周围细心操 作等,以杜绝此类现象发生。

5.5.1埋设件的预先埋设是为了避免破坏工程的防水层,如采 用滑模式钢模施工确无预理条件时,方可后埋,但必须采用有 效的防水措施

5.6.2预留通道接头是防水的薄弱环节之一,这不仪由于接头 两边的结构重量及荷载可能有较大差异,从而可能产生较大的 允降变形,而且由于接头两边的施工时间先后不一,其间隔可 达儿年之久。条文的两种防水构造做法,既能适应较大沉降 变形,同时由于遇水膨胀止水条、可卸式止水带、嵌缝材料等 均是在通道接头完成后才设置的,所以比较适合通道接头防水 这种特殊情况。 5.6.3由于预留通道接头两边施工时间先后不一,因此特别要 强调中理式止水带的保护,以免止水带受老化影响降低其性能 司时也要保持先浇部分混凝土端部表面平整、清洁,使遇水膨 胀止水条和可卸式止水带有良好的接触面。而预理件的锈蚀将 严重影响后续工序的施工,故应保护好。

强调中埋式止水带的保护,以免止水带受老化影响降低其性能 司时也要保持先浇部分混凝土端部表面平整、清洁,使遇水 胀止水条和可卸式止水带有良好的接触面。而预理件的锈蚀 严重影响后续工序的施工,故应保护好。

5.7.1近年来因桩头处理不好引起工程渗漏水的情况时有发生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在以下几个部位形成的; 1桩头钢筋与混凝土间; 2底板与桩头间的施工缝; 3混凝土桩身与地基土两者膨胀收缩不一致形成缝隙。 因此本条规定了桩头所用防水材料的性能,并强调桩头防 水应与主体防水连成一体,形成整体防水性

5.7.1近年来因桩头处理不好引起工程渗漏水的情况时有

QX/T 491-2019 地基电离层闪烁观测规范5.7.2本条列举的桩头防水构造是近年来应用较好的儿种做法! 供桩头防水设计时参考。

5.8.1十年来的实践表明,原定的出人口高出地面的高度偏 低,时常造成孔口倒灌现象,现予以适当加高。 5.8.2窗井的底部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上时,为了方便施工,降 低造价,利于泄水,窗井的底板和墙宜与主体断开,以免窗井 底部积水流人窗内。

5.8.1十年来的实践表明,原定的出人口高出地面的高度偏

5.8.1十年来的实践表明,原定的出人口高出地面的高度偏 氏,时常造成孔口倒灌现象,现予以适当加高。 5.8.2窗井的底部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上时,为了方便施工RBT 214-2017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降 氏造价,利于泄水,窗井的底板和墙宜与主体断开,以免窗井 底部积水流人窗内。

附录混凝土复合防水剂质量指标及试验方法

统一书号:15112:35553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