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275-2013 密肋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pdf

JGJT275-2013 密肋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3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746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T275-2013 密肋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pdf

5.1.1密肋复合板结构中的密肋复合墙体可通过与普通混凝土

5.1.1密肋复合板结构中的密肋复合墙体可通过与普通混凝土 柱、墙、筒等抗侧力构件结合形成满足结构设计需要的混合结构 体系。

当和其他体系形成混合结构体系时,应视其所占侧向刚度 比例,对其抗震计算时承担的层间最小剪力值作出规定

DL/T 5161.9-20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9部分:蓄电池施工质量验收5.1.3密肋复合板结构对规则性的判定可参照《建筑抗震设

规范》GB50011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相 关规定执行。在所有的情况下均应对结构的整体进行分析。结构 中的重要部位、形状突变部位以及内力和变形有异常变化的部分 (例如较大孔洞周围、节点及其附近、支座和集中荷载附近等), 必要时应另作更详细的局部分析。对结构的两种极限状态进行分 析时,应采取相应的作用效应组合。结构在不同的工作阶段,例 如预制构件的制作、运输和安装阶段,结构的施工期、检修期和 使用期等,以及出现偶然事故的情况下,都可能出现不利的受力 状况,应分别进行结构分析,并确定其可能最不利的作用效应 组合。 5.1.4试验研究成果表明,密肋复合板结构房屋的抗侧力体系 具有多道抗震防线。首先,整个密肋复合板结构由若干个密肋复 合墙体组成并通过楼板和连梁连接起来协同工作,各单个密肋复 合墙体可独自形成抗侧力系统;其次,结构体系具有较多数量的 内部与外部赞余度,可建立一系列分布的塑性屈服区,使结构能 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如地震作用下各墙体之间连梁的塑 性铰屈服、墙体内各层次分灾元件的渐次破坏,均能分级释放地

具有多道抗震防线。首先,整个密肋复合板结构由若干个密肋复 合墙体组成并通过楼板和连梁连接起来协同工作,各单个密肋复 合墙体可独自形成抗侧力系统;其次,结构体系具有较多数量的 内部与外部赞余度,可建立一系列分布的塑性屈服区,使结构能 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如地震作用下各墙体之间连梁的塑 性铰屈服、墙体内各层次分灾元件的渐次破坏,均能分级释放地 震能量。尤其密肋复合墙体的破坏,在“墙板填充体开裂→墙板

肋梁屈服一→墙板肋柱屈服一→墙体边缘构件屈服”的过程中,表现 出良好的耗能能力,在达到极限破坏荷载后,以大位移循环时, 填充体剥落,墙体仍未出现倒塌现象,也表现了良好的抗倒塌 能力。

5.1.5密肋复合墙体的材料组成复杂,不同于普通的

力墙和普通的砌体墙,但其受剪破坏模式表现出优于后两者的延 性特征。在确定密肋复合墙体的偏压、受剪及偏拉承载力抗震调 整系数时,取与普通混凝土抗震墙相同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通过调整地震作用下承载力计算公式内的其他计算系数,使其达 到和普通混凝土构件的偏压、受剪及偏拉承载力相当的可靠度 水平。

1.6单项工程墙板型号的多少,对墙板模具配置、钅 钢筋制作、

5.1.6单项工程墙板型号的多少,对墙板模具配置、钢

填充体拼装、运输及分类堆放等方面均有影响,并影响到墙板的 生产成本及主体结构的施工工期,因此,设计时要尽可能减少墙 板型号。住宅建筑中,影响墙板型号的主要因素是户型的标准 化、平面的规则性及建筑模数。要求建筑师对结构的特点有一定 了解。墙板宽度一般最小为500mm,最大宽度可至4500mm, 以满足适宜吊装的要求;墙板高度为层高减去楼面连接梁的高 度;墙板下部坐浆或通过预理埋件焊接等其他方式落在楼板上,上 部通过肋柱纵筋锚人连接梁内与楼板整浇在一起;肋梁水平纵筋 通过锚固与现浇的边缘构件或连接柱形成整体。 密肋复合楼盖填充体的规格尺寸、类型在设计阶段也应尽量 减少,以方便生产、运输、施工和产品质量检验。

5.1.7密肋复合墙板、密肋复合楼盖在较差环境类别如卫生 等环境中使用时,应采取建筑或结构措施,防止构件中的填充 在湿度大的环境中耐久性降低。

5.2结构布置与楼盖结构

中:V.一 密肋复合楼盖计算单元内填充体的体积;当填充 体内有混凝土材料参与结构受力时,应扣除相应 部分混凝土的体积(mm3); V一 计算单元总体积,计算单元为一个肋格范围内所 包围形成的局部单元(mm3); h一 密肋复合楼盖儿何厚度(mm) heu一 密肋复合楼盖折算厚度。当存在各肋格单元折算 厚度不同时,取最小值(mm)。 当地下室顶板采用密肋复合楼盖但不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 时,可不满足上述要求。

当地下室顶板采用密肋复合楼盖但不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 位时,可不满足上述要求。

5.3.3、5.3.4高层密肋复合板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应考 肋格内的填充体退出工作。多层密肋复合板结构承载力富余度 大,可不验算其薄弱层变形

及各榻抗侧力体系侧向刚度的显著差异,使得平面受力模型分 的结果与实际状态有很大不同,因此,部分框支密肋复合板 应采用三维的空间分析模型,有抗震要求时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结构的扭转效应。

5.3.9 预制板件在脱模、翻转、吊装、运输时,动力系

6密肋复合板结构基本构件

6.1密肋复合墙体设计

6.1.1密肋复合板结构,当满足本规程第七章关于多层密肋复 合板结构的适用层数、总高度限值及高宽比限值要求时,结构在 水平力作用下的整体弯曲及局部弯曲相对较小。按多层结构要求 设置的连接柱满足本规程的构造规定时,可满足偏心力作用下的 承载力要求,不再进行墙体正截面的偏心受压、偏心受拉承载力 验算。

设置的连接柱满足本规程的构造规定时,可满足偏心力作用下的 承载力要求,不再进行墙体正截面的偏心受压、偏心受拉承载力 验算。 6.1.2密肋复合墙体轴心受压承载力的计算,综合考虑墙体中 混凝土、填充体、竖向钢筋的贡献。根据试验和理论分析结果: 计入竖向应力因材料弹性模量不同而分布不均的影响,并考虑一 定的安全裕度,提出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的表达式。 由试验及数值分析结果,竖向荷载作用下墙体破坏时填充体 与肋格及边缘构件仍为一个整体,因此,竖向承载力计算应将填 充体与混凝土肋柱及边缘构件作为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考虑以 下因素: 1考虑荷载的初始偏心及墙体材料的缺陷原因产生的稳定 系数,其影响因素包括墙体的高厚比、肋柱间距、肋梁间距 等,但当肋柱、肋梁布置满足墙体布置构造要求后,可只考虑高 厚比的影响。 2墙体中肋柱受力虽然存在不均匀现象,但墙体破坏时, 各肋柱钢筋均能达到屈服,因此,可不考虑各肋柱的强度利用 系数。 3填充体在墙体竖向承载力中具有一定贡献,主要是约束 肋柱的侧向变形,但墙体破坏时,填充体并未达到其极限抗压强 度。另外,考虑到填充体在大震中会脱落,为保证墙体在大震时

6.1.2密肋复合墙体轴心受压承载力的计算,综合考虑墙体中

具有足够的竖向承载力,同时使墙体设计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计算墙体受压承载力时,可部分考虑填充体的抗压贡献,表现为 填充体对墙体竖向承载力的提高系数。 填充体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时,其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 值fau.k可参照《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JGJ/T17 的规定采用,常用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表1填充体的物理力学指标

6.1.5本条给出的限制条件,目的是规定密肋复合墙体者

寸的最小值,或者说限制了密肋复合墙体截面的最大名义剪应 直。密肋复合墙体的名义剪应力值过高,会在早期出现斜裂缝 抗剪钢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即使配置很多抗剪钢筋,也会过点 发生剪切破坏。考虑后期填充体剥落等影响,对其提高程度作出 限制,

限制。 6.1.6密肋复合墙体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在形式上与 普通剪力墙结构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保持一致,并反映填充体的 斜撑作用对墙体受剪承载力的显著提高。 6.1.8墙板重量的控制出于施工吊装的要求;墙板框格的划分

6.1.6密肋复合墙体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在形式上!

普通剪力墙结构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保持一致,并反映填充体的 斜撑作用对墙体受剪承载力的显著提高。

6.1.8墙板重量的控制出于施工吊装的要求;墙板框格的划分

除满足受力要求外,尚应符合填充体模数,多使用成品填充体, 减少现场切割,并考虑施工搬运的方便;肋梁、肋柱的最小宽度 则是考虑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保证及吊装过程中墙板边框的整 体性。 填充体拼接时,提倡竖缝连接是为通过块体的竖向完整性进 行有效传力,同时避免水平通缝,也可避免水平剪力作用下拼砌 缝对受剪承载力的削弱。 根据试验结果,墙板临近整体失效的承载后期,裂缝开展充 分,混凝士和填充体部分内部的胶结力抗剪部分下降较多,墙板

6.2密肋复合楼盖设计

6.2.1、6.2.2对于以墙或梁为边界的边支承楼板结构,可按竖 向刚性支承或柔性支承考虑。楼盖的边、角区格板的周边支承情 况应根据支承构件的实际弯曲、扭转刚度确定; 对于柱支承楼板结构,在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柱支承楼盖按 弹性分析得到的楼盖内力,可考虑在每个方向上的内力重分布 设计。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得进行弯矩调幅:要求肋梁不出现裂缝 的密肋复合楼盖;处于侵蚀环境的密肋复合楼盖结构;直接承受 动力荷载的密肋复合楼盖结构。

书 6.2.4密肋复合楼盖中,填充体的材料种类较多,填充构造的 类型也比较丰富;本条仅给出了儿类常见构造的相关要求,当采 用其他构造时,需满足结构受力和正常使用的要求。 应该注意,当填充体上部有现浇面板时,面板钢筋不应直接 布置在填充体上表面,应保证板类构件的保护层厚度,以免钢筋 直接放在填充体上,钢筋与现浇混凝土面板间无足够的握裹力而 造成楼板开裂。 当填充体底部与模板间也有现浇混凝土时,宜在块体中心预 设竖向孔道,以利底部空气排出、混凝土浇筑密实。 对于有防水要求的密肋复合楼盖,填充体上部均应设置现浇 钢筋混凝土叠合层,叠合层的厚度不应小于100mm

6.3结构与保温一体化设计

6.3.2EPS模块导热系数修正系数取1.0,小于国家机

3.2EPS模块导热系数修正系数取1.0,小于国家标准1.2 1.5的规定,主要是由于模块四周边有插接企口或搭接裁口, 块与模块之间插接或搭接组合严密,形成了密闭的保温构造:

同时模块采用全自动生产线进行模具化生产,其产品质量稳定、 几何尺寸准确。克服了传统EPS生产中因模具截面尺寸过大, 熔结性不均匀,造成产品质量和技术指标不稳定及电阻丝切割 EPS板几何尺寸误差大,粘贴组合缝不严等缺点。

6.3.3密肋复合板结构中,其他外围的结构构件如

等,外保温系统也应进行整体制作。

是外保温系统外侧火源对系统的辐射;二是保温层被引燃后因基 层墙体与保温层之间的空腔产生的空气对流助长了火势的蔓延 三是室内火焰从门窗口溢出引燃外保温层的火焰传导。阻断这三 种火焰的作用方式,即可有效防止可燃保温材料被引燃。根据理 论分析和模拟实验,从以下三个方面采用构造防火措施,可满足 外保温系统的构造防火要求:①增加抹面层的厚度;②取消保温 层与结构之间的空腔粘贴;③增设外墙门窗口的保温防火节点 构造。

部设置贯通空心箱体的管道,形成热(冷)风的输送管道,形 其他节能设计的介质循环途径。

7多层密肋复合板结构设计

7.1.3墙段的高宽比指层高与墙长之比,对门窗洞边的小

7.1.7多层密肋复合板结构对于抗震等级的划分可用于强剪弱

7.2.1~7.2.3密肋复合板结构房屋自重轻、整体性能位

~7.2.3密肋复合板结构房屋自重轻、整体性能优、抗震

性能好已为试验所证实,同时用其局部或整体代替框架结构或剪 力墙结构也有技术可行性。从密肋复合墙体与大比例整体房屋模 型的试验结果来看,其承载力比带构造柱的多孔砖砌体结构提高 了(1.6~1.8)倍,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考虑到新结 构体系宜遵循谨慎安全的原则,同时全国范围内9度区相对较 少,本规程暂未考虑该体系在9度区采用的相关规定。 横墙较少房屋和横墙很少房屋的定义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GB50011中关于多层砌体房屋的相关规定。 根据试验分析,多层密肋复合板结构既不同于砌体结构,也 不同于框架结构或剪力墙结构,其受力性能介于框架与剪力墙之 间。因此,本条给出的层高限值和高宽比限值比砌体结构略有放 宽。当多层结构采用整体分析确定整体弯曲和局部弯曲的影响, 并参照高层结构设置边缘构件时,可以不受表7.2.1、表7.2.3 中规定的限制。

7.3.2由于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采用的是装配整体式结构,其 结构的承载力和结构整体性较砌体房屋有较多增强,但仍应尽量 使其体型简单对称、防止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相距太大。如果确 因地理条件体型不易布置时,可通过调节墙板的刚度来满足。 房屋各层横向和纵向墙体宜均匀对齐,可以使得房屋获得最 大的整体抗弯能力;而且,墙体沿平面对齐、贯通,能减少墙 板、楼板等受力构件的中间传力环节,使震害部位减少,震害程 度减轻。同时,由于地震作用传力路线简单,中间不间断,构件 受力明确,使其在采用简化的地震作用分析时能较好地符合实际 的地震反应。

7.3.3多层密肋复合板结构,在抗震计算时一般采用底部剪

法,其假定楼盖平面内刚度无穷大,当实际布置与此假定不符日 会引起较大的误差;同时,平面布置的不规则也会因扭转等引 结构的破坏加重。据此,对楼盖的结构布置作出规定。

7.3.5“连接梁”类似于砌体结构中的圈梁,它可以加强纵横 墙体的连接、增强楼盖的整体性,增加墙体的稳定性;可以有效 约束墙体裂缝的发展,还可以有效地抵抗由于地震或其他原因所 引起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破坏作用。其截面高度一般取 120mm~250mm。 7.3.6、7.3.7“连接柱”在墙段内布置较多,间距一般约为 (1.0~1.5)倍层高。根据实际工程分析及数值计算,中等开间 的多层密肋复合板结构房屋,底层柱的轴压比均较小,从而使小 截面柱得以应用。多层密肋复合板结构中这些主要起构造连接及 约束复合墙板的“端部连接柱”和“中部连接柱”,不必按传统 框架柱的条件来要求,但应满足间距、最小尺寸和最小配筋的 规定。 第7.3.6条第1款的规定是针对区别于横墙较少、横墙很少、单 面走廊式及外廊式房屋的一般房屋。

7.4多层结构密肋复合墙板连接构造

7.4.1密肋复合墙板的纵筋配筋率是指肋梁或肋柱全部纵筋面 积与墙板水平投影面积的比值。 7.4.2、7.4.3密肋复合板结构墙板之间水平连接和竖向连接若 采用其他连接方式时,应保证结构传力和整体性要求。

7.4.1密肋复合墙板的纵筋配筋率是指肋梁或肋柱全部纵解 积与墙板水平投影面积的比值。

7.4.2、7.4.3密肋复合板结构墙板之间水平连接和竖向连 采用其他连接方式时应保证结构传力和救体性要求

8高层密肋复合板结构设计

8.1房屋适用高度和高宽比

高度限制。 8.1.33 建筑高宽比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来说,要比建筑的绝

对尺寸更为重要。建筑的高宽比愈大,水平地震作用下引起的倾 覆力矩愈大。由于巨大的倾覆力矩在柱和基础中产生的拉压力对 结构设计带来一定困难,而且装配式墙体应避免出现整体截面受 拉的现象,为有效防止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的倾覆,保证有足够的 地震稳定性,并能对结构刚度、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等有合理 的控制,房屋的高宽比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我国现行标准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3对于抗震房屋的高宽比 限值,经实践检验各方面都予以接受,也较经济合理。高层密肋 复合板结构房屋参照与之刚度、承载力、稳定性相当的结构类 型,其高宽比不宜超过表8.1.3的数值。

8.3.1作为装配整体式结构,密肋复合板结构对结构的规则性 要求应更为严格,考虑到对其适用总高度已做出更严格的规定, 所以本条中关于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的具体要求参照《高层建筑 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执行。

体构件仍属于二维面内受力体系,其承力机理及结构布置可参照 剪力墙结构中对于剪力墙布置的要求。与剪力墙结构的布置类 似,由于墙体布置般较多,不再对其最大墙体间距作出规定。 8.3.4抗震设计时,普通剪力墙结构要求在墙体底部一定高度 范围内形成有足够延性的塑性铰,以利于结构整体的能量耗散。 为此规定底部加强部位,提高其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密肋复合 墙体的破坏模式和能量耗散模式,对于多层结构主要为弥散剪切 裂缝耗散,对于高层结构,则要求以墙体弯曲塑性铰能量耗散为 主,填充体内剪切弥散裂缝的能量耗散为辅,因此也对其底部加 强部位作出规定。

体构件仍属于二维面内受力体系,其承力机理及结构布置可参照 剪力墙结构中对于剪力墙布置的要求。与剪力墙结构的布置类 似,由于墙体布置一般较多,不再对其最大墙体间距作出规定。

8.3.4抗震设计时,普通剪力墙结构要求在墙体底部一定高度

为此规定底部加强部位,提高其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密肋复合 墙体的破坏模式和能量耗散模式,对于多层结构主要为弥散剪切 裂缝耗散,对于高层结构,则要求以墙体弯曲塑性铰能量耗散为 主,填充体内剪切弥散裂缝的能量耗散为辅,因此也对其底部加 强部位作出规定。 8.3.6密肋复合墙体的平面外刚度及承载力相比其平面内刚度 及承载力降低很多。当密肋复合墙体与平面外方向的梁连接时, 会造成墙肢平面外弯矩,由于墙体较薄,楼面梁端部按刚接节点 设计时会造成扶壁柱或连接柱配筋较多,同时对邻近墙体也有平 面外弯矩的不利影响,因此应尽量设计成铰接。同时在构造上对 最大钢筋直径、钢筋锚固时的直锚段长度等参照框架梁柱节点的 要求进行设置。 8.3.7密肋复合板结构中的连梁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制作,构 造同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当连梁跨高比小于5时,竖向荷载下 上

及承载力降低很多。当密肋复合墙体与平面外方向的梁连接时: 会造成墙肢平面外弯矩,由于墙体较薄,楼面梁端部按刚接节点 设计时会造成扶壁柱或连接柱配筋较多,同时对邻近墙体也有平 面外弯矩的不利影响,因此应尽量设计成铰接。同时在构造上对 最大钢筋直径、钢筋锚固时的直锚段长度等参照框架梁柱节点的 要求进行设置。

要求进行设置。 8.3.7密肋复合板结构中的连梁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制作,构 造同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当连梁跨高比小于5时,竖向荷载下 的弯矩所占比例较小,水平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矩使它对剪切变 形十分敏感,容易出现剪切裂缝。当连梁跨高比不小于5时,竖 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所占比例较大,宜按框架梁设计。 8.3.8密肋复合板结构为预制拼装结构,现浇楼盖能够较好地 加强结构的整体性能,因此规定采用现浇楼盖。当楼盖采用肋梁 现浅的密助复合楼美时出视作现浅楼美结构

肋复合板结构中的连梁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制作,构

8.3.7密肋复合板结构中的连梁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制作

造同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当连梁跨高比小于5时,竖向荷载下 的弯矩所占比例较小,水平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矩使它对剪切变 形十分敏感,容易出现剪切裂缝。当连梁跨高比不小于5时,竖 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所占比例较大,宜按框架梁设计。

8.3.8密肋复合板结构为预制拼装结构,现浇楼盖能够较好地 加强结构的整体性能,因此规定采用现浇楼盖。当楼盖采用肋梁 现浇的密肋复合楼盖时,也视作现浇楼盖结构

8.4.1高层密肋复合板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 验算,其楼层内最大层间弹性位移角不宜超过本规程表8.4.1的 限值。

能模式按边缘构件一填充体一肋梁肋柱的顺序进行,其内力重分 布的阶段较长。根据墙板试验结果,边缘构件的屈服耗能仍起主 要的耗能作用,当填充体破坏至大量剥落形成密肋的格式框架 后,其变形能力则进一步加强。因而,密肋复合板结构的设计原 则仍是控制墙板破坏后于边缘构件破坏,一方面充分耗散地震能 量,另一方面则保证墙体的竖向承重作用,有效避免结构的整体 倒塌。 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在基于位移的设计理念中在小位移水平 要求下,按接近于剪力墙结构类抗侧力体系考虑;而在避免倒塌 的大位移水平要求下,则又转为按框架屈服机制考虑,较符合结 构的实际情况。 1/3比例模型的拟动力试验中,墙板极限承载力大于边缘构 牛的极限承载力,结构屈服表现为边缘构件的屈服破坏,其最终 试验的最大极限层间位移角约为1/100(第二层);而根据带边 像构件的墙板试验,最大极限层间位移角约为1/32~1/110,密 肋复合板结构的弹塑性位移角限值按1/100取值,有一定的安全 裕度。

8.5.2本条第1、2款规定密肋复合墙体最小厚度的自的是保证 密肋复合墙体出平面的刚度和稳定性能。当墙体平面外有与其相 交的密肋复合墙体时,可视为密肋复合墙体的支承,有利于保证 密肋复合墙体出平面的刚度和稳定性能,因而可在层高及无支长 度二者中取较小值计算墙体的最小厚度。无支长度是指沿密肋复 合墙体长度方向没有平面外横向支承墙的长度。 一般密肋复合墙体井筒内分隔空间的墙数量多而长度不大, 两端嵌固好,为了减轻结构自重,第3款规定验算墙体的稳定 后,其墙厚可减小。

剪力墙构件进行内力调整、支承平面外楼面梁的扶壁

8.5.4密肋复合墙体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其轴压应力也

加大。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密肋复合墙体轴压比试验,当偏心受 压密肋复合墙体轴力较大时,受压区高度增大,与钢筋混凝土柱 相同,其延性下降。根据试验结果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 规程》JGJ3规定,本规程对高层密肋复合墙体的轴压比限值进 行规定。

500mm~800mm之间能够较好地发挥填充体的斜撑作用,有利 于墙板肋格与填充体的共同工作。

8.5.6依据密肋复合墙体抗震性能试验总结

8.5.7为保证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与其周围混凝土之间

必要的粘结锚固性能,在静力要求的纵向受拉钢筋锚固长度1 的基础上,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构件,尚应乘以不同的锚 固长度增大系数。

8.5.8对允许采用非焊接的搭接接头的边缘构件纵向钢筋,孝

虑抗震要求的搭接长度,取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laE, 按搭接接头的百分率,乘以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钢 筋连接接头的位置宜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当工程中无法 避开时,应采用与母材等强度并具有足够伸长率的高质量机械连 接接头或焊接接头,且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超过50%

8.5.9为了保证密肋复合墙体的共同工作性能及其整体性,

据密肋复合板结构抗震性能试验总结,连接梁与复合墙体的抗震 等级宜取一致,并符合一般框架梁相应抗震等级时的最小配筋率 要求。

数值时,需要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其长度及箍筋配置量都需要进 行计算,并从加强部位顶部向上延伸一层。当一、二、三级抗震 等级底部加强部位轴压比较小时以及四级抗震等级的密肋复合墙 体按构造要求设置密肋复合墙体构造边缘构件

8.5.11对密肋复合墙体设置的约束边缘构件提出了要求,主要 措施是限制边缘构件的最小长度l。及其体积配箍率pv,体积配 箍率ox由配箍特征值入计算,ox的计算范围及边缘构件中的纵向 钢筋配置范围即图8.5.11中的阴影部分。 当墙肢轴压比达到或接近本规程表8.5.4的限值时,约束边 缘构件的配箍特征值入按本规程表8.5.11采用:当墙肢轴压比 较小时,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箍特征值入可适当降低。对于十字 形密肋复合墙体,可按两片墙分别在端部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交 叉部位只需按构造要求配置暗柱。 和普通剪力墙结构中的约束边缘构件不同,密肋复合墙体的 约束边缘构件除承担整体弯矩作用外,还受到各层密肋复合墙板 局部剪切变形引起的弯矩影响,尤其在大震后期填充体逐步退出 工作后局部弯矩有增大趋势,因此,边缘构件局部弯矩也应加以 考虑。密肋复合墙体边缘构件的纵筋布置不再按阴影区与非阴影 区划分,并对约束边缘构件最小长度作出调整,使其介于普通混 疑土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长度和。之间。

9部分框支密肋复合板结构设计

10.2板类预制构件工程

10.2.1施工过程中,零部件预埋时的固定和卡定方法及其固定 件的配置应确保钢筋及埋入配件在构件中的正确位置,且不致因 混凝土浇灌、振捣、脱模而发生位置改变。

式中:α 合格点率; 不符合要求的检查点数; 总检查点数。 2当每件模板的尺寸偏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 返修: 1)出现超过允许负偏差值的检查点; 2)出现超过允许正偏差值1.2倍的检查点; 3)出现3个或3个以上超过允许正偏差值的检查点 10.2.8当现场场地条件许可时,板类预制构件也可在现场制作 后自然养护。

10.3预制填充体构件生产及检验

10.3.3术 楼盖用空心箱体构件的物理力学性能检测可采用如下 方法: 1质量的测试 用量程不少于500kg,精度为0.1kg的台秤称量构件质量。 取三件试样产品质量的平均值作为该批产品的质量。

2表观密度的计算 该批产品的质量与该批产品体积的比值,即为该批产品的表 观密度。算式如下:

10.4装配整体式密肋复合墙体施工与验收

10.4.5吊装过程中,其他辅助专业和工种,如预理管线、放 线、抄平、铺灰、找平、放置钢筋、钢筋绑扎、电焊、支模、现 烧混凝土等工序均应按照要求进行配合施工。 10.4.6安装墙板时各种相关偏差可按下列原则进行调整: 1墙板安装时的控制边线以结构轴线为准向外引设弹墨线: 板面垂直度和轴向位移的偏差应以中线为主进行调整;墙板宽度 方向偏差以两端控制端线为主进行调整;墙板洞口位置偏差以洞 口边线为主调整; 2外墙板不方正时应以竖缝为主进行调整; 3外墙板接缝不平时应以满足外墙面平整为主进行调整: 内墙板不平时应以满足主要房间和楼梯间墙面平整为主进行调 整,两边均为主要房间时其偏差宜均匀调整; 4内墙板翘曲时宜均匀调整

用于临时固定墙板的斜拉钢丝绳和卡具必须安全可靠DB12/T 895-2019 天津地区山皮土填筑路基施工及验收规范,满足 受力要求。墙板固定在两端部用卡具固定和钢丝绳斜拉固定,每 快墙板固定不应少于两个卡具(外墙)和四个对称受拉点(内 墙),斜拉的钢丝揽风绳与墙板垂直面夹角不宜小于45°。 10.4.7装配整体式密肋复合墙体结构施工包含有常规结构施工 和非常规结构施工,对于常规结构施工质量验收参照执行现行国 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 对于非常规结构施工质量验收参照执行本规程相关规定。

10.6现浇密肋复合楼盖分项工程施工与验收

10.6.6本条规定了现场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应承担现场实体检 验任务。为方便施工,施工单位可依据企业标准自行进行检验或 抽样送有资质的检测部门委托检验

10.7.3对已完工的工程进行实体检验,是验证工程质量的有效 手段之一。通常只有对涉及安全或重要功能的部位采取这种方法 验证。 应依据外墙节能构造现场实体检验目的和方法的规定,在检 验报告中给出墙体保温材料的种类、保温层厚度及其构造做法等 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方案要求等检验内容和结论。 对于现场实体检验最少抽样数量的规定,实际工程中可根据 买际情况在最少数量上进行增加。 对于承担围护结构现场实体检验任务的实施主体,考虑到围 护结构的现场实体检验是采用钻芯法验证其节能保温做法,不需 要使用试验仪器,操作简单,为方便施工,规定现场实体检验除 了可以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来承担外,也可由施工单位自行 实施。 当现场实体检验出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时,显示节能工程质 量可能存在问题。此时为了得出更为真实可靠的结论,应委托有

资质的检测单位再次检验,同时为了增加抽样的代表性,规定应 扩大一倍数量再次抽样。再次检验只需要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或 参数检验,不必对已经符合要求的参数再次检验。如果再次检验 乃然不符合要求,则应给出“不符合设计要求”的结论。考虑到 建筑工程的特点,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项目难以立即拆除返工,通 常的做法是首先查找原因,对所造成的影响程度进行计算或评 舌,然后采取某些可行的技术措施予以弥补、修理或消除,这些 借施有时还需要征得节能设计单位的同意。注意消除隐患后必须 重新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

TB 10504-2018 铁路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10.8其他专业配合及安全事项

10.8.2为避免其他专业后凿孔洞等破坏墙板本身以及结构的整 体性,需要在墙板制作及现浇连接构件的混凝土内预设管线

附录B密肋复合墙体等效为匀质壳及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