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663-2020 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T/CECS 663-2020 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6.4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810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CS 663-2020 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2.1.1对于单肢截面,钢管混凝土部分位于构件截面的中心位 置,构件截面为实心,外围形状可为方形或长方形(图1a);对 于多肢截面,钢管混凝土部分位于构件截面的肋部或角端,构件 载面为空心,外围形状可为方形或长方形,内部空心形状主要为 八边形或长方形(图1b、c、d),该类截面形式便于发挥钢管混 凝士部分抗弯和抗扭的作用

【】长方形四肢空心截面

DB35/T 1834-2019 水利风景区标识建设技术指南(d)长方形六肢空心截面

图1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构件截面示意图 1一内置钢管混凝土部分:2一外围钢筋混凝土部分:3一空心部分

3.1.4在进行更多的专门研究之前,钢管混凝土加劲混

在建筑中的变形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同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规 定,在桥梁中应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 规范》JTG3362的规定。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的变形总量, 应为考虑施工方法和施工加载程序影响下的各施工阶段累计变形 值。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作为桥梁主拱时应设置预拱度,计 算预拱度值应为永久荷载的总挠度、1/2可变荷载的挠度与混凝 土徐变挠度之和。

在建筑中的变形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同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规 定,在桥梁中应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 规范》JTG3362的规定。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的变形总量, 应为考虑施工方法和施工加载程序影响下的各施工阶段累计变形 值。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作为桥梁主拱时应设置预拱度,计 算预拱度值应为永久荷载的总挠度、1/2可变荷载的挠度与混凝 土徐变挠度之和。 3.1.6对于单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构件,为保证内置钢管混 凝土部分的强度和延性贡献,钢管的外径与构件外截面宽度的比 值D/B不宜小于0.5;同时为保证钢管外围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以及防火、防腐要求,并结合工程实践,D/B不宜大于0.75。 对于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构件,为了保证内置钢管混凝土部 分的强度和延性贡献,角部钢管的外径与构件外截面宽度的比值 D/B宜控制在0.15~0.25之间。钢管的外径D和构件外截面宽 度B如图2所示。

3.1.6对于单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构件,为保证内置

凝土部分的强度和延性贡献,钢管的外径与构件外截面宽度的比 值D/B不宜小于0.5;同时为保证钢管外围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以及防火、防腐要求,并结合工程实践,D/B不宜大于0.75。 对于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构件,为了保证内置钢管混凝土部 分的强度和延性贡献,角部钢管的外径与构件外截面宽度的比值 D/B宜控制在0.15~0.25之间。钢管的外径D和构件外截面宽 度B如图2所示。

3.1.7限制钢管的最小壁厚是为了保证钢管焊接质量和受力性

能;钢管的外径与壁厚比值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 准》GB50017中关于钢管直径与壁厚之比的要求。由于钢管外 围混凝土的存在,钢管的局部屈曲受到限制,钢管混凝土部分的 含钢率可适当降低,宜控制在0.05~0.20之间。

图2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构件截面尺寸示意图 1一内置钢管混凝土部分;2一外围钢筋混凝土部分:3一空心部分

图2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构件截面尺寸示意图 1一内置钢管混凝土部分;2一外围钢筋混凝土部分:3一空心部分

证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构件的延性,即约束效应系数越大,贝 件的延性越好。

3.2.1、3.2.2计算弹性内力和位移时,截面轴压刚度和抗弯刚 度采用钢管外围混凝土、纵筋、钢管和钢管内核心混凝土四部分 叠加,

3计算弹性内力和位移时,截面抗剪刚度采用钢管外围混 钢管和钢管内核心混凝土三部分叠加。

4.1.1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构件主要用作主体结构承重构件。 根据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构件的受力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钢结 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有关规定,对其中的钢管提出了材质 要求。钢管材料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征、应力状态、钢 材厚度、连接方式、工作条件等因素,合理选取牌号和质量 等级。

等级。 4.1.3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中的钢管宜采用直缝焊接管。 直缝焊接管应采用对接坡口焊缝,不允许采用钢板搭接的角焊 缝。焊缝应达到一级质量检验标准,和母材等强度。有可靠依据 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无缝钢管。对于发生锈蚀的钢管,采 用喷射或抛射Sal级除锈、手工和动力工具St2级除锈即可,不 需要做进一步的防腐处理。 4.1.4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对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构件中钢筋的材料强度、延性、韧性和可 焊性提出了有关规定。

4.1.3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中的钢管宜采用直

直缝焊接管应采用对接坡口焊缝,不允许采用钢板搭接的角州 。焊缝应达到一级质量检验标准,和母材等强度。有可靠依 寸,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无缝钢管。对于发生锈蚀的钢管,买 用喷射或抛射Sal级除锈、手工和动力工具St2级除锈即可,) 需要做进一步的防腐处理,

1.4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构件中钢筋的材料强度、延性、韧性和市 性提出了有关规定

4.2.1对于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为保证不同材料协同工 作,钢管内核心混凝土的强度不应低于钢管外围混凝土的强度; 钢管外围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标准还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规范》GB50204的要求。

4.2.2对于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为了提高结机

主内置钢管中可填充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钢管的约束作用 效改善高强混凝土的脆性。当有可靠依据时,可根据工程实院 要,采用强度等级高于C90以上的高强度混凝土。

1.2施工阶段的荷载作用会在空钢管内产生应力,初始应 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均有影响。为保证绍 的安全可靠,应控制截面的平均初始压应力不应超过空钢管 可临界应力值的35%。

构的安全可靠,应控制截面的平均初始压应力不应超过空钢管结 构临界应力值的35%。 5.1.3通过对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在撞击荷载下的试验研 究和有限元分析,明晰了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在撞击荷载下 的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应保证钢管外围钢筋混凝土部分在 横向撞击荷载作用下具有足够的耗能能力,从而对钢管混凝土部 分起到保护作用。同时,钢管混凝土部分应承担足够的轴力和弯 矩,在轴力和横向撞击荷载共同作用下能够起到提高结构延性 防止结构倒塌的作用。

5.2单肢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2.7截面轴心受拉承载力,可不计入外部混凝土的影响, 网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构件的受拉承载力视为钢管混凝土和纵向 伤的受拉承载力的叠加

5.3四肢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5.3.1截面轴心受压承载力,按外围钢筋混凝土部分和内置钢 管混凝土部分二者轴压承载力叠加进行计算。 5.3.2计算假定与本规程第5.2.2条相同,按外围钢筋混凝土 部分和内置钢管混凝土部分两者分别进行计算

4六肢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5.4.2计算假定与本规程第5.2.2条相同,按外围钢筋混凝土

5.4.2计算假定与本规程第5.2.2条相同,按外围钢筋混凝土 部分和内置钢管混凝土部分二者分别进行计算。

5.5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5.5.1受弯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由外 围钢筋混凝土部分和内置钢管混凝土部分共同组成。该条文暂给 出了仅配置箍筋的受弯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 载力计算;对于构件在偏心受压、偏心受拉等工况下的斜截面受 剪承载力,需另通过专门的计算进行确定。 a a se se

5.5.2外围钢筋混凝土部分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的受剪能力相似

外围钢筋混凝土部分的受剪承载力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的 规定。

土自身提供的抗剪强度;2)钢管混凝土具有连续性,因此 筋类似,产生了销栓作用;3)钢管混凝土可以抵抗竖向剪力 箍筋类似,可以有效抑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提高钢管 围混凝土的骨料咬合力。偏安全计,计算中忽略钢管混凝土

分的销栓作用和抑制裂缝发展作用

5.6长细比影响下的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5.6.2计算结果表明,当长细比(入)满足式(5.6.2)的要求 时,考虑二阶效应的N.与不考虑二阶效应的N.相比,降低程 度在10%以内。 5.6.3按照偏心距增大法考虑二阶效应影响,与钢筋混凝土构 件不同之处在于曲率调整系数。 5.6.4由于钢管的连续性,能够同时抵抗竖向剪力和纵向拉 (或压)力,有效抵抗剪力,使得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构件的抗 剪能力显著提高。计算结果表明,在工程常见参数范围内,当 D/B大于或等于0.5,入大于或等于1.5时,可以将钢管混凝土 加劲混合构件的底部截面作为验算截面,按压弯承载力进行设 计,而不计人剪力影响

5.7长期荷载作用影响下的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5.7.1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由于钢管外围混凝土和钢管内核心 混凝土会发生徐变和收缩变形,进而产生内力重分布现象,使钢 材和混凝土的应力及有效模量发生变化。此外,二阶效应对弯矩 具有放大作用,因而使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有所下降。其下降幅 度与构件长细比、钢管混凝土含钢率、外围钢筋混凝土配筋率、 荷载偏心率和钢管外围混凝土强度有关。在工程常用范围内,根 据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长期荷载作用影响系数kcr。 5.7.2计算方法中的参数范围能够涵盖目前大部分工程情况, 说明该计算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于超出表中参数范围的 新型结電西进一正

5.8主拱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5.8.1对于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主拱,应根据

对于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主拱,应根据《钢管混

土拱桥技术规范》GB50923中有关规定,将拱肋的平面内整体 稳定承载力等效成梁柱进行计算。控制截面一般包括拱顶、拱跨 3/8、拱跨1/4和拱脚等位置;特大跨及变截面等复杂拱桥,还 需依据结构整体分析确定控制截面,并据此进行相应的计算。 5.8.2对于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主拱,应根据现行行业标 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 的有关规定确定等效梁柱的计算长度、内力及计算截面。对于特 大跨及变截面等复杂拱桥,应依据结构整体分析确定钢管混凝土 加劲混合结构主拱结构的计算依据

土拱桥技术规范》GB50923中有关规定,将拱肋的平面内整体 隐定承载力等效成梁柱进行计算。控制截面一般包括拱顶、拱跨 3/8、拱跨1/4和拱脚等位置;特大跨及变截面等复杂拱桥,还 需依据结构整体分析确定控制截面,并据此进行相应的计算

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 的有关规定确定等效梁柱的计算长度、内力及计算截面。对于特 大跨及变截面等复杂拱桥,应依据结构整体分析确定钢管混凝土 加劲混合结构主拱结构的计算依据

6.0.3火灾下钢管内核心混凝土会产生一定的水蒸气。

钢管和混凝土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工作能力,保证结构的安全 应设置排气孔,保证排气通畅。排气孔的实现方法是将钢管 PVC管或陶瓷管与钢管柱上的排气孔可靠连接,并穿过外围 筋混凝土到达构件的外表面。

程中作用在构件上的轴心受压荷载水平。火灾下钢管混凝土力 混合构件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销 构防火技术规范》GB51249等规范的有关规定计算,

6.0.6内置钢管混凝土部分的承载力系数(ncfst)表明

混凝土加劲混合构件轴心受压承载力的贡献

劲混合构件轴心受压承载力的贡献。 灾升温时间比(t。)表明升温时间接近耐火极限的

6.0.7火灾升温时间比(t)表明升温时间接近耐火利 程度。

7.2.1本条规定了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中节点和连接构造 的基本要求。保证力的有效传递的目的,是为了使钢管外围混凝 土、钢筋、钢管和钢管内核心混凝土共同工作。 7.2.2梁柱刚性节点可采用图7.2.2所示的钢梁环板连接节点 形式。梁柱刚性节点采用环板形式安全可靠,也便于混凝土浇筑 施工。有关钢管混凝土的工程实践证明,环板能和柱很好地共同 工作,能可靠地将梁的内力传给钢管,进而传递给柱。而且环板 的存在使得管壁受力均匀,防止了局部应力集中,改善了节点受 力性能,同时也增强了节点和构件在水平方向的刚度。

7.2.3梁柱刚性节点,当框架梁为钢筋混凝士梁时,为保证力

7.2.4由于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

性,用作抗震结构的柱是比较理想的。节点是钢管混凝土加劲 合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在框架结构中,钢梁节点和钢筋 疑土梁节点均应满足计算和构造要求,保证节点核心区不会过 发生严重破坏。

7.2.5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的连接节点的设计、加工

制造、拼接和验收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应在工厂内分段 工钢管立柱与连接件,完成节段预拼装后,拆分成安装节段或 元件,运输至现场进行安装,

7.3.1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柱脚分为埋人式柱脚和非埋入 式柱脚两类。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偏心受压柱宜采用埋人式柱 脚;不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偏心受压柱可采用埋人式柱脚,也可 采用非埋入式柱脚;偏心受拉柱应采用埋入式柱脚

8.3钢管内核心混凝土的施工

8.3.1钢管内核心混凝土的施工具有“隐蔽性”,因此,方 程控制尤为重要,从而实现以“控制过程”达到控制混凝二 质量的目的。

8.3.2为了保证正常施工和结构安全,浇筑钢管内核心消

8.3.3泵送顶升法、人工浇捣法、埋管输入法和高位

置的顶升口,顶升口由卡口、活动闸板、进料口组成,泵送过程 中,将卡口与泵车的输送管相连,将混凝土连续不断地自下而上 由进料管泵入钢管。钢管的尺寸宜大于或等于进料管内径的两 倍,钢管的顶部和内部的隔板应设溢流孔和排气孔。对泵送顶升 浇筑的下部入口处的管壁应进行强度验算。泵送混凝土前应先清 理钢管内的异物和积水。当浇筑完成后,应稳压2min~3min后 再关闭截止阀、拆除泵管。

图4泵送顶升法施工示意图

1一钢管;2一填充混凝土;3一进料管;4一高压管卡;5一连泵管;6一活动闸板; 7一卡口;8一同管径圆孔;9一混凝土泵车;10一混凝土搅拌车 2人工浇捣法 将混凝土由顶到底注入钢管,并使用振捣器械对混凝土实施 振捣,使混凝土达到密实的效果,如图5所示。 采用该方法时,当空钢管安装就位固定后、混凝土浇筑前, 般先浇筑一层100mm~150mm厚的与混凝土同强度等级的砂 浆,以期封闭管底并使自由下落的混凝土不致产生骨料弹跳现 象。人工浇捣法应逐段进行,每浇筑一定量的混凝土后,需要用 内部或外部振捣器进行振捣。每段浇筑的高度不应大于振捣器的 有效工作范围或2m~3m。当钢管外直径大于350mm时,可采 用内部振捣器进行振捣,每次振捣时间不宜少于30s。当钢管外

直径小于350mm时,可采用附着在钢管外部的振捣器进行振 捣,外部振捣的位置应随混凝土浇筑进展加以调整

图5人工浇捣法施工示意图 钢管;2一浇筑导管;3一振捣器;4一混凝土施工缝;

5一100mm~150mm厚的与混凝土同强度等级的砂浆

3埋管输人法 通过导管将混凝土输送入钢管,并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导管端 部埋人混凝土一定深度,边提管边完成混凝土的浇筑。依靠混凝 土自重进行不间断填充,使混凝土达到密实的效果,如图6 所示。 采用该方法时,浇筑前导管下口离底部的垂直距离不宜小于 300mm,当空钢管安装就位固定后、混凝土浇筑前,一般先浇 筑一层100mm~150mm厚的与混凝土同强度等级的砂浆。浇筑 过程中导管下口埋人混凝土中深入宜为1m。导管与钢管内水平 隔板浇筑孔的侧隙不宜小于50mm。当采用泵送方式进行混凝土 输人时,不宜同时进行振捣。导管提升速度应与钢管内混凝土上

图6埋管输人法施工示意图 1一钢管;2—浇筑导管;3一混凝土施工缝:4一100mm~150mm厚的

图6埋管输入法施工示意图

升速度相适应,避免出现混凝土脱空或导管难以拔出的现象。 4高位抛落法 通过一定的抛落高度将混凝土填入钢管,充分利用混凝土坠 落时的动能使混凝土达到密实的效果。适用于钢管外直径或外边 长大于350mm,抛落高度不小于4m且不大于12m的情况,如 图7所示。施工前应进行浇筑试验,检测混凝土性能。 高位抛落免振捣法可采用导管输送或料斗抛落的方式进行, 下料口的尺寸应比钢管管径小100mm~200mm,以便于管内空 气的排出,对于抛落高度低于4m的区段,应用内部振捣器振 。当采用料斗抛落方式时,一次抛落的混凝土量宜在0.7m3左 右。应保证抛落浇筑到位的混凝土无泌水和离析现象。

图7高位抛落法示意图

1一钢管;2一混凝土料斗

1一钢管;2一混凝土料斗

8.5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拱的施工

8.5.2为保证施工过程控制,本规程给出了混凝土浇筑施工要 求,以确保钢管内核心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为保证混凝土的浇筑 质量,也可采用真空灌注钢管内混凝土的技术。 8.5.3当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用于大跨径钢管混凝土加劲 混合结构拱时,为了减少钢管的用量,发挥施工阶段截面的组合 作用,降低在钢管外围混凝土浇筑阶段的钢管应力,不宜采用 次性浇筑,应采用分环的方式浇筑混凝土,且应在前一环的混凝 土达到设计强度之后才能进行下一环的浇筑

附录A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

A.2.2当应变小于等于屈服应变ε时,按弹性刚度E加卸载;

A.2.3当应变小于等于屈服应变εy时,按弹性刚度E加卸载; 如果钢筋在进人强化段ab前卸载,则不考虑包辛格效应和钢筋 滑移;反之,如果钢筋在强化段ab卸载,则需考虑包辛格效应 和钢筋滑移,卸载过程仍按弹性刚度卸载,再加载过程按直线加 载。再加载过程由应力为零点直接指向历史最大应变点,如d'b。 当再加载至历史最大应力点之后,继续按骨架线加载。

附录B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

JC/T 2459-2018 陶粒泡沫混凝土B.1实心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构件的恢复力模型

B.1.2滞回曲线的加载刚度在点A处开始降低,此时纵筋刚刚 达到屈服,因此该点为屈服点。数值模拟和试验分析表明屈服弯 矩(M,)与极限弯矩(M.)成比例关系,比例系数范围为0.5~ 0.7,条文中给出建议值。对于极限承载力计算,当钢管混凝土 加劲混合构件达到压弯极限承载力时,钢管外围混凝土边缘受压 应变为3300us,可按平截面假定计算极限弯矩对应的曲率 (Φ.),塑性铰长度约为0.5倍截面高度。对于下降段刚度计算, 参数分析表明该比例随着约束效应系数()的增加而增加,钢 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构件的约束效应系数越大,荷载下降段越不明 显。同时,该比例随着钢管外围混凝土强度的增加而减小,当轴 压比n增加时,荷载下降段更加明显,且下降段刚度(K)与 弹性阶段刚度(K。)成比例关系。

B.2空心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构件的恢复力模型

B.2.2滞回曲线的加载刚度在点A处开始下降GB 51143-2015(2021版) 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完整清晰正版).pdf,此时纵筋刚刚 达到屈服,因此该点为屈服点。数值模拟和试验分析表明,屈服 荷载(Py)与极限荷载(P.)成比例关系,系数范围为0.5~ 0.7,条文中给出建议值。对于极限承载力计算,当钢管混凝土 加劲混合构件达到极限承载力时,钢管外围混凝土边缘受压应变 为3300ue,塑性铰长度约为0.5倍截面高度,可按平截面假定 计算极限荷载对应的曲率(d)。对于下降段刚度计算,参数分

斤表明下降段刚度主要与纵筋强度、配筋率、钢管强度、钢管合 率和轴压比有关,且下降段刚度(K)与弹性阶段刚度(K。 龙比例关系。

统一书号:15112·35478 定价:44.00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