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 15-22-2008 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pdf

DBJT 15-22-2008 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005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 15-22-2008 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pdf

B.0.5六棱椎形桩尖构造见图B.0.5和表B.0.5

图B.0.5六棱锥形桩尖

六棱锥形桩尖构造尺寸(mm)

注:必要时桩尖内可灌C30混凝土填实。

DB31T 1267-2020 车道偏离报警系统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pdf0.6H钢1型桩尖构造见图B.0.6和表B.0.6。

B.0.6H钢1型桩尖构造见图B.0.6和表B.0.6。

图B.0.6H钢1型桩尖

B.0.6H钢1型桩尖构造尺寸(

B.0.7H钢2型桩尖构造见图B.0.7和表B.0.7。

B.0.7H钢2型桩尖构造见图B.0.7和表B.0.7。

图B.0.7H钢2型桩尖

表B.0.7H钢2型桩尖构造尺寸(mm)

B. 0. 8开口型桩尖构造见图 B. 0. 8 和表 B. 0. 8。

口型桩尖构造见图B.0.8和表B.

B.0.8开口型桩尖

表B.0.8开口型桩类尖构造尺寸(mm)

选择打桩锤参数见表C.0.1。

表 C.0.1选择打桩锤参考表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 采用“可”。 2规程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 符合·的规定(要求”或“应按…·执行”。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宣”。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 采用“可”。 2规程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 符合的规定(要求)”或“应按执行”。

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的,至于当桩承台为高桩承台时,应考虑管桩桩身的稳定性及对 承载力的影响,同时也应考虑桩身来回摆动对桩身强度的影响 ."这方面尚应深人研究,积累经验。 1.0.3本条强调二点:一是强调本规程只适用于击法施工的 管桩基础,也就是说,不适用于静压法施工的管桩基础,因为两 者在设计和施工等方面有较大的区别。至于静压预制桩(包括静 压管桩)的设计、施工和检测等,广东省正在单独制订省标准 《静压预制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二是强调本规程条文内容 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为本规程对管桩的结构构造、施工工艺的 要求和质量的检测等从总体上来说比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要求更 高,是自成体系的,虽然本规程不是强制性标准,但一且管桩基 础的承载力等设计方法按本规程的规定来执行时,那么,所用的 管桩构造、规格;施工工艺和方法;桩基工程的质量检查和检测 等应同时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不应断章取义。因此,当设计 人员选定采用这个规程时,应在设计文件上作出明确的说明,便 于管桩生产厂家、施工、监理、检测、质监等人员统一执行。 1.0.4本规程所说的管桩是指按本规程第3章的有关要求制作 的管桩,不包括所谓的薄壁管桩(PTC桩)。本条明确了管桩适 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8度的地区。在此之前, 全国各地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标准设计图集包括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批准的由苏州中材建筑建材设计研究院主编的《预应力 混凝土管桩》03SC409标准设计图集说明中均是这样写道:“本 图集PHC桩、PC桩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的 地区,若使用抗震设防烈度8度的地区,则需另行验算”。各地 区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种误解:以为管桩(PHC桩和PC 桩)只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的地区,不适用 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的地区。另外,一些人也不知道如何进行验 算。其实广东省汕头地区也是抗震设防烈度8度的地区,该地区 以前使用过许多沉管灌注桩,近十几年来应用了大量的预应力管

桩。各地的应用经验表明,预应力管桩(PHC桩和PC桩)也适 用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的地区,但宜选用AB型或B型、C型管 桩,不宜选用A型管桩,且所选桩型的各项力学指标应满足管桩 基础的实际受力情况。详见本规程5.1.6条。 1.0.5本条主要内容有两部分:一是指出适宜做管桩基础桩端 持力层的岩土层,二是指出不宜采用或慎用管桩的地质条件。 管桩基础适用于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岩层或全风化岩层、坚 硬黏性土、密实砂土等岩土层,这些持力层虽然比较致密、坚 硬,但管桩耐打、穿透力强,都能进人一定的深度,经过剧烈的 挤压,管桩桩端持力层可提供很高的桩端阻力,使管桩单桩竖向 抗压承载力比一般的预制方桩要高,特别是有效桩长较短的管桩 (例如小于10m),也能取得较高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广东珠 三角地区,许多地方地面以下10~30m处有一层强风化岩层, 很适宜做管桩的桩端持力层。所以,广东地区约有一半以上的管 桩基础工程是以强风化岩作桩端持力层的(这里是指N≥50的 强风化岩层),一般来说,管桩可打人N≥50的强风化岩层1~ 2m,但管桩不能打入中风化硬质岩层,更不能打人微风化岩层。 这是管桩基础设计的一个基本概念。当然,当管桩基础有效桩长 较长时(例如大于30m),桩身提供的侧摩阻力较大,这时,管 桩基础的桩端持力层,不一定要选择在N≥50的强风化岩层、坚 硬黏性土层或密实砂土层中,也可选择在N<50强风化岩层、或 全风化岩层、中密~密实砂土(卵石、碎石)层或硬塑~坚硬 的黏土层中。 管桩与别的桩基一样,不是任何地质条件都可适用的。管桩 不宜采用或慎用的地质条件本规程列出了6种: 1桩端持力层以上的覆盖层中含有较多且难以清除又严重 影响打桩的孤石或其他障碍物的场地不宜采用管桩,全风化花岗 岩或强风化花岗岩层中存在的风化球状体也可当孤石看待。在孤 石、风化球或其他障碍物多的场地施打管柱,一是管桩易路位、

易被折断,二是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要求。在孤石和障碍初理深不 大时,可采用先清除孤石和障碍物后再打桩的办法;在整个现场 只有少数几个点有孤石、风化球或其他障碍物时,可针对少数几 个点的具体情况进行特殊处理,如加桩或减少单桩设计承载力 等。 2桩端持力层以上的覆盖层中含有不适宜作桩端持力层且 管桩又难以贯穿的坚硬夹层不宜采用管桩。根据经验,用D50及 D62柴油锤施打直径小于600mm的管桩,可穿透5~6m厚的密 实砂土层,所以一般的砂夹层对管桩来说是不成问题的,但有些 轻型的柴油锤就不一定能穿透。有些地层中含有坚硬的夹层(如 硅质贝壳层等),虽然只有20~40cm厚,但锤击管桩就是穿不 透,硬打时桩身容易被打裂,而不贯穿又不符合做桩端持力层的 要求,这样的场地未经一定的技术处理不宜采用管桩。 3石灰岩等岩溶地区,一般不应采用锤击式预应力管桩, 除非基岩上面存在合适作管桩持力层的岩土层。因为石灰岩等岩 溶地区基岩表面就是新鲜岩石,雨且溶洞、溶沟、溶槽、石笋 (芽)等“喀斯特”现象相当发育,打桩时,管桩一触及岩面就 发生桩尖滑动、桩身断裂等事故,据统计,在这些地区打桩,桩 的破损率高达30%~60%。所以,以石灰岩为桩端持力层的管 桩基础,不应采用锤击式沉桩法,尤其是岩面倾斜大的石灰岩地 层更不应采用预应力管桩,只有岩面比较平坦的情况下,采用静 压法沉桩有时却有成功的实例。 4这里指的是广东省有的地区基岩虽不是石灰岩,但基岩 中的强风化岩层较薄(≤1.0m),甚至缺少这一强风化岩层,且 上覆土层较松软,这种地质条件俗称“上软下硬、软硬突变”。 在这样的场地打桩,管桩很快穿越上覆土层,桩尖直接碰到坚硬 的中风化岩层或微风化岩层,此时桩身反弹特别厉害,容易出现 桩头打碎、桩身断裂的情况,有时还可见到一种打桩的假象:当 根桩的桩尖附近的桩身混凝土被打碎以后,破碎处以上的桩身

混凝土随着上部锤击打桩面连续不断地遭到破坏,表面上看,桩 身随着锤击的节拍一点一点往下沉,实质上这些锤击能量都用于 破坏底部桩身混凝土并将其碎块挤压到四周的土层中,打桩时桩 身人土仅仅是个假象面已。据统计,在这种“上软下硬、软硬突 变”的地质条件下打桩,桩的破损率高达20%~40%。所以在 这种地质条件下,应用管桩要谨慎。此外,还遇到强风化岩层较 薄(≤1.0m)其下就是坚硬的中风化或微风化岩的地质条件, 在这种地质条件下打桩,收锤标准与打桩的破损率关系较密切, 施打前应认真做好试打桩的工作,选择合适的收锤标准。 3在桩端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层的地质条件下, 要慎用管桩,特别是强风化泥岩以及含泥量较多的强风化、全风 化花岗岩层做持力层的管桩基础,收锤时发现不了什么问题,基 至做静载荷试验单桩坚向抗压承载力也能达到设计要求,但过了 二三十天,者这根桩再微静载荷试验,发现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 降低,桩的沉降量加大;者复打时,这些原先已收锤的挺,文可 以打下去儿十厘米甚至1~3m。究其原因,主要是尖附近进了 水,强风化泥岩遇水就软化,含泥较多的强风化花岗岩体发生廉 解,于是桩端土承载力大大降低。故有一个管桩内腔底部灌注封 氏混凝士的做法,堵住桩端 法也不是万能的,有些管桩虽灌了封底混凝土,但桩尖士还是软 力层岩土层软化或崩解。固此,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特别是持 力层埋藏较浅(如≤15m)的强风化泥岩层中,使用管桩要慎重 并应采取相应措施,详见本规程5.2.18和6.4.10等有关条文。 6地下水或地基土对预应力管桩有强腐蚀作用的地层,因 目前我国对这种地质条件下的管桩应用研究较少,缺乏经验,故 一般不推荐使用预应力管桩,详见本规程5.3.6条的规定。 总之,掘石或障碍物多的场地、存在潮而坚硬夹层的场地

基岩上没有合适持力层的石灰岩地层、“上软下硬,软硬突变” 的场地、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层以及强腐蚀作用的环境 中,不宜采用或慎用管桩,特别是岩面倾斜较大的其上又没合适 持力层的石灰岩地层不应采用锤击式管桩基础。

2.1.1本规程所定义的管桩,参考了现行国家标准《先张法预 应力混凝土管桩》CB13476的管桩定义,指明了管桩是采用先 张法预应力离心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环形截面桩。 2.1.2本规程定义的管桩基础,由沉人土(岩)层中的管桩和 连接于桩顶的承台所组成的建(构)筑物基础,用得最多的是 建筑工程中的低承台和管桩共同组成的结构形式。 2.1.3锤击贯人法是预应力管桩沉桩施工方法的一种。本规程 只适用于锤击贯人法施工的管桩基础。静压施工法在广东省有专 门的静压桩基础技术规程。 2.1.4静载试验桩是设计阶段(包括正式施工前)为取得承载 力数值及其他施工信息(如打桩深度、桩尖人持力层深度、收锤 标准等)面试打的且需做静载荷试验的一种试验,设计人员一 般是通过静载试验桩所获得的信息来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然 后再进行布桩等设计。静载试验桩一般不作为工程桩使用,在试 打过程中宜采用高应变动测法配合测试,以便取得动静对比资 料。不是每一个工程都要打静载试验桩。当应用管桩多年且设计 经验较丰富的地区可以通过试打桩来进行确定或验证单桩承载力 特征值。详见本规程5.2.3条。本规程中提出的静载试验桩与试 打桩是两个不同概念的试验桩,静载试验桩是在设计阶段为通过 静载试验取得承载力等相关参数的试验桩;试打桩是在开工前或 刷开工时进行的试验桩,要求采用高应变动测法配合测试,不做 静载荷试验。另外,静载试验桩与成桩后进行静载荷试验的检测 桩也是两个不同概念的试验桩。

2.1.6机械瞻合接头也称机械接头,是广东工程技术人员自主 创新发明的一种管桩快速接头。常用的电焊接头用高温电孤焊焊 接,对焊缝邻近的桩身混凝土有烧伤破坏作用,这是电焊接头不 可避免的“先天不足”,机械咽合接头可避免这种弊病。另外, 机械啮合接头施工速度快,一个接头一二分钟就能接驳完成,面 电焊接头除施焊要花时间外,焊后还要自然冷却几分钟。机械啮 合接头在北方严冬季节中施工可以达到电焊难以达到的效果;在 腐蚀性环境下机被瞻合接头也可与其他措施组成为一种较好的防 护结构。详见本规程5.3.4~5.3.6条。 2.1.7桩顶填芯混凝土主要作用是安放、固定管桩与承台之间 的连接钢筋,在抗拨管桩中还起传递拉力的重要作用。详见本规 程5.3.1条和5.3.2条。 2.1.8封底混凝土主要用于桩端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 (土)中的管桩基础,是一种防渗水软化的措施,详见本规程 5.2.18条和6.4.10条。 2.1.10收锤标准是指打桩达到设计要求时终止锤击的施工控制 原则和条件,这是广东的习惯用语。有些打桩规范(规程)叫 停锤标准。停锤可以理解为打桩达到设计要求而不用再打,也可 理解为暂停施工而停止不打。“收锤”两字表达意义较确切,长 期以来广东土木工程界人士均是这么个叫法,故本规程采用“收 锤标准”这个地方术语

3管桩的规格、构造与质量

3管桩的规格、构造与质量

和$400管桩的坡口尺寸作了适当减少。只要坡口尺寸达到表列 要求,加上焊缝连续饱满,管桩接头的抗拉、抗弯强度才能达到 大于桩身强度的要求。桩套箍在制桩时起到模板的作用,在接头 焊接时起到尽快传热散热的作用,所以桩套箍的高度h,不能太 小,应按表3.0.6的规定设置。以往桩套疆与端板的连接方法, 只有焊接法一种,近年来又发明了一种“机械挤压嵌人法”,这 是科技的进步,广东大部分管桩生产厂采用这种连接方法。因 此,本规程修订时将其吸人其中。 3.0.7这是对管桩预应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提出的新要求。 原规程DBJ/T15—22—98以及国家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 管桩》GB13476—1999对预应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要求均为 不得小于25mm,这次修订,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的要求,加大了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预应 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40mm,由于管桩是空心的, 还有一个内保护层厚度也是要求不得小于40mm。这样做,对每 个管桩生产厂的设备带来了改造的麻烦,由于预应力钢筋的分布 圆直径减少,要保持桩身的抗裂弯矩和极限弯矩不减少,势必要 增加预应力钢筋的用量,但为了提高管桩基础的耐久性和工程质 量,这一步非走不可。至于Φ300管桩,由于管壁较薄,只有 70mm,预应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达不到40mm的要求, 因此这种规格的管桩不适合用于有抗腐蚀要求的基础工程,在设 计等级为甲级的管桩基础中本规程也规定不得使用,详见本规程 5.1.6条的规定。$700~Φ1400管桩,主要用于海港工程,根据 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一2000的规定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50mm,因此,当管 桩应用于海洋、港口时尚应符合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 3.0.8本条是预应力钢筋的代换原则。代换钢筋的总公称截面 面积不得小于规定的最小配筋面积。由于现在各地预应力钢筋生 产厂家生产的预应力钢筋尺寸误差较大,为保证管桩质量,表

钢材是不少的。不设桩尖的弊病,一是桩底容易破损,二是预应 力钢筋的嫩头无混凝土保护层,若不设保护板,预应力钢筋的墩 头是裸露的,容易受腐蚀。从建筑物耐久性考虑,本规程规定不 得采用未设桩尖的管桩基础。常用管桩的桩尖,本规程推荐采用 封口型桩尖。因为采用封口型桩尖的管桩成桩后,可以用低压灯 泡放人管桩内腔或用孔内摄像方法对管桩桩身进行检查,这是预 应力管桩的一大特色,对成桩质量起到很好的检测效果,特别是 对施工单位自检很有帮助。本规程附录B提出常用管桩钢桩尖的 规格及构造,供设计、施工者参考。平底十字型桩尖和尖底十字 型桩尖是常用的钢桩尖,其他则是特殊形式的钢尖。至于直径 大于600mm管桩的钢桩尖,本规程未列出参考图,由设计提出 投计图进行制作。

4管桩基础的岩土工程勘察

4.0.1管桩基础岩土工程勘探布点间距宜取12~24m,与国家 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基本一致。但由于本规程 是锤击式管桩基础,不同设计等级的管桩基础都涉及到一个配机 问题,所以不分建筑物的等级,要求每项工程或大型项目的每个 单位工程勘探布点不宜少于5个,其中控制性勘探孔的数量不应 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3且不得少于2个,就是些场地面积不大 的工程,也应在地块的四角及中心布设勘探孔。当地质条件复杂 时,应适当加密勘探点。 4.0.2根据广东应用管桩的长期经验,岩土工程勘察中较重视 标准贯人试验。标贯试验好似模拟打桩,其测试成果较适合锤击 式预应力管桩的应用。当然,有的地方也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据 调查,在密实碎石土层采用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能取得较好的期 察效果。总之,在测试方面还可进一步积累经验。 4.0.3·本条是对标准贯人试验的测试方法和测试内容作出的详 细规定,这是针对锤击式预应力管桩基础的特点而提出的,适合 广东的实际情况。 4.0.4本条强调标准贯人试验击数应进行触探杆长度修正并提 出修正公式。根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规 定,岩(土)名称和状态若按标准贯人击数来分,其标准贯人 击数就是现场的实测值,而广东地区历来是按标准贯人击数的修 正值即标贯实测击数乘触探杆长度校正系数来界定岩(土)状 态,从而合理选用锤击式管桩基础的桩侧摩阻力特征值和端阻力 特征值,确定管桩的桩端持力层及较正确地预估打桩的深度。根 据以往的打桩经验,管桩可打入N=50~60的强风化岩层中约 1~2m,按这样的判断,配桩长度与预估长度基本一致,但若按

W"≥50来界定强风化岩层,那么,广东的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在 还很难判断锤击式管桩的桩尖能进入强风化岩层多少深,同时, 也容易使人误解管桩只要打入N"≥50的强风化岩中1~2m就可 以收锰,事实上,这样预估的桩长与实际的桩长相差较大,所以 本条强调本规程中凡选用管桩桩侧摩障阻力特征值和端阻力特征值 时所涉及的岩土状态,若是按标准贯入试验击数来分类,则标准 贯人试验击数应采用修正后的标准贯人击数,但岩土的名称仍根 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规定,按标准贯 人试验的实测击数来分类和定名。这样做符合广东的习惯做法。 否则,计算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时误差就大,预估桩的入士深度与 实际桩长也很不一致。 4.0.5本条遵照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CB50021的规 定对花岗岩类岩石的强风化、全风化岩及残积土按实测标准贯人 击数进行了分类。但考虑到锤击式管桩基础工程常用强风化岩作 桩端持力层,所以,根据广东地区的工程经验,补充了其他类岩 石的强风化、全风化岩的分类标准,同时也强调锤击式预应力管 桩可打人N≥50的强风化岩层,按此标准预估管桩的打入深度是 较为正确的,这里的N是修正后的标准贯入击数,而不是实测的 标准贯人击数。总之现在强风化岩的名称是按N"≥50来划分的, 而N≥50的强风化岩是预应力管桩常用的桩端持力层,两者有所 不同,但都是称强风化岩层。 .0.6本条是新添加的,是为管桩基础防腐蚀设计服务的。所 以要求岩土工程勘察中应对工程场地中的水和土对管桩的腐蚀性 进行评价。 .0.7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规定了岩土工 热家报生的式大票求本超品品品质主能批动上物

5.1.1关于管桩基础设计等级,本次修订引用最新的行业标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一2008中“建筑桩基设计等级”再 略作增添作为管桩基础的设计等级。 5.1.2本条是关于管桩基础设计应具备的基本资料。这是总结 广东地区管桩基础设计所需的基本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本次 修订时无多大变动。但在特殊情况下,尚应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必 要的有关资料以满足设计要求。 5.1.3本条是针对管桩基础设计时,提出对所采用的荷载效应 最不利组合及相应的抗力与变形限值的规定,是根据国家标准所 列的有关强制性条文结合管桩基础设计的特点提出来的。 5.1.4本条是引用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一31的有关规定,是针对基础结构构件的截面承载力计算或 验算用的,因为管桩基础设计计算是采用相当于正常使用极限状 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值S,,即不考虑分项系数;而进行基础 结构构件如桩身、承台的截面承载力计算或验算时,采用的是承 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设计值S,即应考虑相应 的分项系数。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也可采用简化规 则,本条文就是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得出的近似换算关系。具体换 算方法可参阅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 第三章的有关条文说明。 5.1.5本规程将管桩基础计算或验算的主要内容列出,方便选 能险注西步列工本产久有关务款由可相

5.1.4本条是引用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观范》DBJ 15一31的有关规定,是针对基础结构构件的截面承载力计算或 验算用的,因为管桩基础设计计算是采用相当于正常使用极限状 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值S,,即不考虑分项系数;而进行基础 结构构件如桩身、承台的截面承载力计算或验算时,采用的是承 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设计值S,即应考虑相应 的分项系数。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也可采用简化规 则,本条文就是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得出的近似换算关系。具体换 算方法可参阅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 第三意的有关条文说明。

5.1.5本规程将管桩基础计算或验算的主要内容列出,方便选 用。各项计算或验算的方法和要求列于本章各有关条款中,可根 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部内容或部分内容的计算或验算工作。

5.1.6本条是新增加的,是本规程修订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 本规程的特色之一,主要是讲选用管桩的一些原则。 第1款是本规程1.0.4条内容的补充和说明,要求用于抗震 设防烈度为8度的管桩基础,宜选用AB型或B型、C型管桩, 且所选桩型的各项力学指标应满足管桩基础的实际受力情况,也 可以说,应根据建筑物情况及桩基实际受力状况,选用合适的管 桩规格和型号。 第2款规定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的管桩工程宣选用AB型或 B型、C型管桩。在强风化岩层厚度只有1~2m、或存在10m以 上厚度的流动性淤泥、或需穿越5~6m厚的密实砂土夹层、或 在“上软下硬、软硬突变”等复杂地质条件下应用的预应力管 桩,若使用A型管桩则容易被打裂破碎,因此需考虑选用有效预 压应力值较高的管桩,为的是保证桩身质量,以提高基桩的使用 寿命。 第3款是对设计等级为甲级的管桩基础而言的,宜选用AB 型或B型、C型且桩身合缝和端头不得有漏浆的管桩,不得选用 300管桩,因Φ300管桩保护层太薄,达不到40mm的要求。 第4款是针对在腐蚀环境下应用的管桩基础。明确规定应选 用AB.型或B型、C型且桩身合缝和端头不得有漏浆的管桩,不 得选用300管桩。 第5款是针对抗拔桩而设的。宜选用AB型或B型、C型管 ,不得选用300管桩。主要是使管桩受上拨力时桩周的岩土 抗拔阻力与桩身抗拉强度相匹配,使桩身混凝土不出现裂缝,当 然,上拔力较小时,也可选用A型桩。 5.1.7本条是针对管桩基础设计时管桩的平面布置间题所作的 专门规定,广东地区目前使用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按承 载力性状分,多属于摩擦端承桩;按成桩方法分,多属于挤土 进。管桩的平面布置要求,是在现行国家标准和广东省标准《建 范地其基础设计规范》关于上述特性柱的布置要求的基础上,者

虑管桩的特点而提出来的。 第1款是针对相邻管桩中心距提出的要求。原规程提的全是 最小中心距,本此修订提法略有改变;.因为常规管桩基础的最小 中心距是3.0d,d为管桩外径,而根据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独 立承台内桩数超过9.根,但不超过30根时,或条型承台内排数 超过2排时、相邻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3.5d。独立承台内桩数超 过30根时,相邻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4.0d。这样的布桩法有利 于减少或防止打桩时引起相邻桩上浮或倾斜等危害,当然太太的 中心距又会增大承台的体积,但有时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或采 用其他一些技术措施,不一定非达到4:0d或3.5d,:所以,对相 邻桩的中心距本规程只是提出一些建议值,供设计人员根据具体 情况进行选择,但最小中心距本规程仍定为3.0d。 第4款讲的是同一结构单元宜避免同时采用摩擦桩和端承桩 以及同时采用浅基础和管桩基础,主要原因是两者的差异沉降不 容易控制。当受条件限制不得不采用时;应采取可靠措施;控制 好沉降差异量,并估算所产生的差异沉降对上部结构可能产生的 影响,必要时应有相应的加强措施。: 5.1.9本条主要是对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作出规定;管桩的 耐打性好,经重锤敲击后,柱端进人规定的持力层深度,一般均 可做到,除非地质条件复杂,如强度化岩层太薄。定此规定的目 的,是提高管桩端阻力,增强管桩基础根部的稳固性。:,, 5.1.10本条原规程为“同一承台内的桩数不宜少于2.根,当不 多于2根时,应加强承台间的拉结”。本次修订后的条文为:“同 一承台的桩数不多于2.根时,应加强承台间的拉结。单桩承台应 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双向基础联系梁;双桩承台应至少在短轴方 向设置基础联系梁”。这样更符合实际,更明确。," 5.1.11本条是关于管桩基础承台的设计。因为广东省标准《建 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一31有专门的→节对.“承台设计” 作出规定,管桩基础的承台设计可按此规定执行,不再费述。

5.2.3本条是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方法,提供了

一是用静载荷试验方法确定。此法适用于设计等级为甲级且 地质条件较复杂的管桩基础工程,或者当地使用管桩时间不长、 设计经验不足的各设计等级管桩基础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程 也包括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的管桩基础工程。为了求得 合理的单桩设计承载力和其他设计参数,应事先进行试验桩,这 就是本规程所称的“静载试验桩”,这种桩应在设计阶段进行 的。静载试验桩的数量、选择的位置本条作了大体的规定,不得 少于3根,但没有按总桩数的1%要求进行。有条件的工地,打 静截试验桩时宜用高应变动测法配合测试,以便多收集动静对比 资料。静载荷试验方法应按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 范》DBJ15—60—2008的有关规定执行。至于静载荷试验的开 始时间,广东省地基基础设计标准规定:预制桩在砂土中人土 7d后;粉土不得少于10d;对于饱和软黏土不得少于25d。本规 程考虑到管桩基础的特点,根据广东的经验,在打试验桩以后进 行静载荷试验的开始时间定为:除持力层为遗水易软化的风化岩 (如泥岩等)的基桩外,应在沉桩完成7d后。这是指不管在砂 土、粉土、黏性土还是饱和软黏土层中的管桩,均按不少于7d 来控制,目的是节约时间,另外,这样测出的承载力还是有一定 的安全储备,因为管桩在粉土、黏性土中特别是饱和软黏土层 中,其王体的固结、摩阻力的恢复随时间而增加,7d的承载力

些有经验的测试单位,用高应变动测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 力的误差可控制在15%以内。试打桩的具体做法可参阅本规程 6.1.5条和6.1.6条的规定。试打配合高应变动测法测试单桩 竖向抗压承载力,需要用复打方法来验证,根据广东的经验,以 试打桩沉桩完成再停歇24h后的复打所获得的高应变动测值作为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既快捷又安全,.当然,这里不包括持力层 为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的管桩基础。在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场地 尤其是风化岩埋藏较浅的场地,属于地层条件较复杂的场地,本 规程1.0.5条已有明确的规定,对这种地质条件下的管基础静 载荷试验的开始时间本规程定为收锤后25d;那么;试打桩时其 复打的时间也应选在试打桩完成后25d,如此长的间歌时间对施 工前的试打桩就会失去其意义。由此可见,在这种地质条件下, 最好的方法是在设计阶段进行静载试验桩的试验。 静载试验桩或试打桩是在施工者已知情况下进行施打的基 桩,工作人员一般都会精心操作,且基桩刚开打时,基本不发生 挤土效应,这与大规模施工、群桩发生挤土效应等正式施工的条 件有所不同。因此,静载试验桩或试打桩时得到的极限承载力往 往比实际工程中的工程桩要高一些,设计者在确定工程桩单桩承 载力特征值时应注意到这一点。 三是根据地基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来 估算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但经验估算公式估算出来的单 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一般作为初步设计阶段的估算值,宜经 过试验桩、试打来验证或整调。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经验估算公 式,各种规范(规程)基本一致,其表达式基本上都是桩端总 阻力加桩侧总摩阻力,原规程是给出了管桩侧摩阻力修正系数和 端阻力修正系数。管桩侧摩阻力与普通预制混凝土桩的侧摩阻力 无大的差别,提高不多,因而其修正系数都在1.0上下。由于管 桩强度高、耐打性好、贯穿力强,能承受比普通钢筋混凝土预制 拉大很多的锰击能量,而锤击能量转化为桩端附近岩土的挤密效

办法。参见本规程1.0.5条的条文说明。规定送桩深度不宜超过 1.0m,是因为必要时便于采取全面复打(复压)的措施。送柱 太深,复打相当困难。

5.3构造要求和防离健措量

5.3构造要求和防腐健措施

5.3.1本条是针对管桩项部与承台之间联结结构构造作出的一 系列规定,比原规程规定更具体,既适用于承压桩,又适用于抗 拨桩。管桩桩顶的填芯混凝土,主要是用于插筋的锚固和传力, 有利于桩和承台连接的简化,同时从整体上改善桩顶部位桩身的 抗扭、抗破损能力。与1998版的原规程相比,本规程有较大的 变动:原规程对于承压桩的联结方式允许采用两种做法,一是利 用管桩原有的预应力钢筋嵌人承台内;二是利用桩顶填芯混凝土 中埋设连接钢筋的联结方式。对于抗拨桩,原规程规定:应将管 桩内的纵向钢筋全部直接锚入承台内。由于敲打清除预应力管桩 桩头这段混凝土较麻烦,费工费时,且质量难以保证,设计、施 工者普遍反映这种做法不可取,因此,修订后的本规程取消了此 种做法,统一采用截去桩头后用桩顶填芯混凝士虫埋设连接钢筋 的联结方法。作为承压桩,填芯混凝土的深度,原规程规定为不 得小于2d且不得小于1.2m。本次修订后,原条文不变,但已考 虑大直径管桩的应用。如果用连接钢筋作为抗拔桩的受力锅筋, 则填芯混凝土的深度、连接钢筋的总公称截面面积,应按本规程 5.3.2条的公式进行计算。此法在广东许多管桩基础作为抗拨桩 应用的工程中经过试验和试用,效果良好。桩顶填芯混凝土深度 与连接钢筋的长度相同,一般的做法是用23mm厚的钢板做成 一个圆形的托盘,托盘的作用是挡住填芯混凝土不下落到桩底, 托盘的直径应比管桩内径小20mm左右(以能放入管桩内孔为 准),然后将连接钢筋的钢筋笼垂直焊在托盘上,施工作业时, 先将管桩顶部内孔清洗干净,将钢筋笼连同托盘小心地放人管桩 内孔放入深度应根据承压桩和抗拔桩的设计深度而定,然后临

时固定钢筋笼,再灌入填芯混凝土至管桩顶面,用混凝土振动棒 振动密实。填芯混凝土应是无收缩混凝土,一般采用掺微膨胀剂 (C30填芯混凝土,掺量可为10%~15%)的混凝。填芯混凝 土的施工质量与整个管桩基础的质量密切相关,故一定要精心施 工,保证质量。 5.3.2这是抗拔桩的桩顶填芯混凝土深度和连接钢筋总公称截 面面积的经验计算公式。本条应说明的是:抗拨桩填芯混凝土与 管桩内壁之间的粘结强度由于管桩内壁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层浮浆 层而离散性较大,加上管桩尤其是小直径管桩的内孔直径较小, 填芯混凝土施工环境差,质量稳定性也差,故填芯混凝土与管桩 内壁的粘结强度设计值,宜由现场试验确定。当缺乏试验资料 时,规程提出:C30掺微膨胀剂的填芯混凝土f.可取0.30 0.35MPa,以上建议值是通过一些抗拨试验资料反算出来的,是 留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当然,若填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较差,取 f=0.30MPa也会有问题,所以关键是填芯混凝土的质量要达到 设计恶求

3官批核长时做 力层标准贯入击数N>50时,不宜利用截桩余下部分作接长施打 之用”。这是因为截桩余下来的这一段管桩,只有一头有端板, 另一头没有端板,为节约材料,许多施工单位在施打最后一节管 桩时会把这段余桩接上去继续施打,但此时最上面变击的桩头 是无端板的,若此桩要打人N≥50的强风化岩层内,则很容易将 桩头击碎,故有此规定,若采用抱压式静力压桩机施压就无此条 规定。这是广东地区应用管桩的一种经验。 5.3.4本条是对机械啮合接头的选用所作的一些规定。需要说 明的是: 1当地下水或地基土对管桩有弱腐蚀或中腐蚀作用时,宜 采用机械啮合接头,具体方法可参阅本规程5.3.6条的有关规 定。

2当基桩作为承受上拨力的抗拔桩时,宜采用机摄啮合接 头,因为目前采用的电焊焊接接头,焊接质量不能完全得到保 证,加上电焊接头经重锰击打后,容易产生裂缝,降低抗拉强 度,因此,优先推荐采用机械瞻合接头,当然,抗拔桩也可用电 焊焊接接头,但为了保证焊接质量,本规程采用两种措施:一是 抗拔桩的焊缝坡口尺寸应适当加大,需要特制;二是坡口尺寸虽 不加大,但焊缝总数的10%应进行探伤检查。 3当桩数较多较密集、挤土效应较大的场地,宜采用机械 啮合接头,因为此时上拔力较大,实际工程中发现有些基桩的电 焊接头被拉脱。 4在低温、长期风雨天作业时,宜采用机械啮合接头,因 为在长期风雨天或严寒地区施工时,电焊施工无法正常进行,而 用机械啮合接头接桩施工既快捷又方便,又不受风雨和低温的限 制,因此,过去北方地区在严寒的冬季不能进行打桩施工作业, 选用机械啮合接头后,使之成为可能。 5当然,采用机械啮合接头不仅仅局限于本条所规定的范 围内,只要设计人员认为有必要选用机械啮合接头时就可采用。 5.3.6本条是地下水或地基土对预应力管桩中的混凝土、钢筋 及钢零部件有腐蚀作用的环境下应用的管桩进行防腐蚀的具体措 施,是参考了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 的有关规定,结合广东省实际提出来的。由于国内尤其是管桩工 程界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人,科学试验数据不多,工程经验 不足,故在执热行中应加强科学试验,不断积累经验。

6.1.1管桩基础施工前应完成的准备工作,本规程列出10款, 款款都重要,不可缺少。 6.1.2与原规程条文基本一样,无大的改动,只增加了“取得 施工许可证”这一款。原本在这种技术规程里不应列人这样的条 文,但现实中确实存在没领施工许可证就开始打桩施工的违规行 动。 6.1.3这是关于桩尖构造和材质的规定条文,管桩桩尖规格及 构造图可参阅本规程附录B,桩尖的材质应符合本规程3.0.15 条的有关规定。桩尖起到保护桩端、止泥水、导向、破土人岩、 提高桩身耐久性等作用。本规程要求管桩基础中每根桩都设置桩 尖,主张中≤600的常用管桩宜选用封口型桩尖,目的是发挥管 桩空心的特点,便于用灯光照射管桩内壁或孔内摄像进行成桩质 量检查。详见本规程3.0.15条的条文说明。 6.1.4~6.1.7这几条都是对试打桩的有关规定。试打桩的目的 是为了了解管桩的可打性,预测单桩竖向承载力,验证选锤的合 理性,并确定收锤标准。试打桩不同于静载试验,静载试验桩 是在设计阶段施打的且需做静载试验的一种试验桩,详见本规程 2.1.4条的条文说明,而试打桩一般在正式打桩或大规模打桩前 进行的,试打桩既可看作是一种工序,又可视为一种试验桩,试 打桩要求作为工程桩使用,它不作静载荷试验,但试打时,应采 用高应变动测法配合测试。试打桩原则上要求每个管桩基础工程 不论设计等级都要做。这是广东地区的一个打桩特色。其中 6.1.4条是对试打桩数量的规定。6.1.5条是关于试打桩位置选

择及注意事项的规定。6.1.6条是试打桩采用高应变动测法配合 测试时的操作程序,是广东多年经验的总结,但在泥岩或遇水易 软化的其他风化岩中,停歇24h后进行复打的方法不合适,具体 可参见本规程5.2.3条的条文说明。6.1.7条是对高应变动测法 配合测试时测试结果提出的要求。 6.1.9这是推荐选用液压打桩锤的条文。目前我国应用管桩的 地区除去城市市区外大多采用柴油锤打桩法。柴油锤有其优越的 一面,但也存在油烟和噪声污染等缺点。有些发达国家,20年 前就海汰了柴油锤,使用液压打桩锤。液压打桩锤无油烟污染, 其锤击噪声要比柴油锤小3dB左右,而且锤击能量大小的选择范 围较大,冲击体的质量从7~30t都有,落距从20~150cm可自 动调节,比柴油锤一跳动就达1.6~1.8m的落距小得多,不过其 价格要比柴油锤贵。液压打桩锤分单作用锤和双作用锤。单作用 锤指冲击体上升是靠液压作用,下落是靠冲击体自重;双作用锤 指冲击体上升、下落全由液压操纵。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国民 经济的发展,用液压锤替代柴油锤势在必然,这也是一个国家工 业化水平、文明程度和环保水准的象征和标志。 6.1.10这是根据广东和全国各地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减少打 桩时所引起的振动、挤土影响的技术措施,这些技术措施主要是 从施工角度考虑的,此外,也可从设计方面进行考虑,如合理选 择桩径、适当加大桩间距、选择较好的持力层,以提高单桩设计 承载力减少用桩数量等。 6.1.11这是对基坑围护结构设置和打桩施工两者先后顺序确定 的有关条文。广东地区深基坑围护结构的主要形式有:地下连续 墙、钢板桩围堰、钻(挖)孔桩排桩式连续墙,土钉墙,深层 搅拌桩墙、高压旋喷桩墙等,在设有围护结构的深基坑内打桩, 若基坑面积小、桩数多时,打桩容易出现下列现象:一是挤土作 用会挤压围护结构,严重的可以将围护结构挤坏,降低基至破坏 其坑的挡土止水效果:二是会使基坑范围内的土体孔隙水压力骤

增且难以消除。且后开挖基坑土方时,先挖的王坑就成为超孔照 水压力释放的去处,容易导致土坑四周土体及基桩向土坑中心倾 斜:三是容易引起桩体上浮等工程质量事故。所以,原规程规定 宜先打桩后施工基坑围护结构,但近几年来,不少工程设有大面 积的地下室,且地下室的层数也不断增加,若先打桩再作圈护结 构,由于送桩深度有限,余桩的截去量太大,很不经济,所以有 些大基坑工程,采用先做围护结构再挖去部分土体再进行打桩的 做法,也获得成功。为此,修订后的规程,对两者的先后施工顺 序没有作硬性的规定,但要求作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后确定施工顺 序。若在基坑内打桩,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由于振动、挤土 效应所产生的各种不利影响,同时应加强对基坑边坡和周围环境 的监测。另外,在围护结构设计时应考虑运桩、打桩对围护结构 的影响。 6.1.12这是对管桩基础工程的基坑开挖所作的一系列规定。广 东大规模应用管桩已有15~20年历史,这一二十年中,由于土 方开挖不当而引起基桩倾斜甚至折断的事故不在少数,大多数事 故是发生在野蛮施工的情况下,如有的施工人员因贪快图方便, 挖土机拼命在一个点进行土方开挖,高差相差3~5m;也有的是 因为地质条件太差,如珠三角滨海地区淤泥厚达10~30m,土方 开挖前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也会发生大批基桩倾折的工 程事故,所以,本规程修订后增加了一些技术措施条文,如必要 时,桩与桩之间采用构件连接,可有效抵挡群桩倾折事故的发 生。

6.2管桩的吊运与堆放

6.2.1这是关于管桩吊运的条文。常用管桩单节长度在本规程 表3:0.4规定的范围内,即Φ300管桩节长不超过11m;Φ400的 A型和AB型管桩节长不超过12m,$400的B型和C型管桩节长 不超过13m:500的A型管桩节长不超过14m,Φ500的AB

6.3.1这是对打桩机和打桩锤的一些介绍和要求。打桩机由打 桩架、行走机构、卷扬机、打桩锤等组成。打桩架有万能打桩 架、三点支撑检杆式和起重机稳杆式等形式,广东大量使用的是

5.3.1这是对打桩机和打桩锤的一些介绍 打桩机由打 桩架、行走机构、卷扬机、打桩锤等组成。打桩架有万能打桩 架、三点支撑梳杆式和起重机樟杆式等形式,广东大量使用的是

的不规范做法,值得引起注意并应加以制止。 6.3.3这是选用液压打桩镶的有关条文。选择液压打桩镭也和 选择柴油锤一样,宜通过打静载试验桩或试打桩来选用或校核, 在打试桩前可参考本规程附录C《选择打桩锤参考表》进行选 择,一般来说,施打300和Φ400管桩可选用7t~9t液压锤, 施打$500管,可选用9t~11t液压,施打Φ600管桩,可选 用9t~13t液压锤。但由于工程经验不足,现在只能提出一个粗 略的要求,今后尚需积累经验。 6.3.4本条对桩帽结构构造及桩垫的设置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桩帽和垫层乍看起来是小事,但它关系着打桩的质量。桩帽要经 得起重锤击打,桩帽下部套桩头用的套筒应做成圆筒形,不应做 成方筒形。圆筒深度太浅,套人的管桩容易“掀帽、脱帽”;圆 筒太深,一且桩身或桩帽略有倾斜,筒体下沿口的钢板就会伤 桩头上的混凝土。套筒内壁与管桩外壁的间隙过小,桩身一二有倾 斜就容易挤坏桩身;间欧过大,容易出现偏心锤击。桩帽垫层有 “桩垫”和“锤垫”之分,锤垫设在桩帽的上部,是保护柴油锤 的。桩垫设在桩帽的下部,放在圆筒体的里面。软厚适宜的桩 垫,可以延长锤击作用的时间,降低锤击应力的峰值,起到保护 桩头的作用,也可提高管桩的贯人效率。原规程在前几年的施行 过程中,主要存在问题有二个:①垫层厚度达不到规程提出的要 求,个别工地甚至没有用垫层;有的设了垫层,但厚度不足,且 不及时更换。②近几年来出现过渡性钢套筒,俗称“博士帽”, 使大锤打小桩、大桩帽套小直径管桩的不规范做法风行。由于大 桩帽内套一个小钢套(博士帽),博士帽套筒与小直径桩头之间 不设垫层,使垫层发挥作用成为一句空话。另外,大桩帽内套小 桩帽,柴油锤的冲击力在这里传递受阻,真正传递到桩头上的冲 击能量大大削弱,且削弱程度变化莫测,所以,修订后的规程强 周桩帽套筒应与施打的管桩直径相匹配,一种型号的桩帽用于 钟型品的管柱上、不得一帽多用,故提出严禁使用“博士帽”。

6.3.5本条是专为送桩器而设的条文,比较详细具体。修订后 的规程提出不得使用“插销式”送桩器,强调使用端部带套筒 的送桩器,并要求设置一定厚度的衬垫。因为插销式送桩器难以 设置垫层,且送桩器倾斜后插销很容易破坏管桩的桩头。由于送 桩器下端套筒内要设置垫层,所以送桩器下端面设了排水孔也是 起不到排水作用的,为此,取消了要求送桩器下端面开孔的条 文。当桩孔内充满水时是不能进行送桩作业的,除非将孔内之水 排除一部分。详见本规程6.4.3条第6款的规定。 6.3.6这是新增添的条文。提倡每台打桩机宜配备一台打桩自 动记录仪。过去,打桩记录靠人工作业,有时漏记,有时记错, 有时基至随意修改,弄虚作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内外均 有打桩自动记录仪,它可自动记录各种打桩信息,并且保证信息 的真实,杜绝人为因索的干扰。因此,要求打桩自动记录仪应具 有自动记录并显示每米锤击数、总锤击数、沉桩长度、最后1m 锤击数、最后3阵每阵贯入度等功能。

6.4.1打桩前应完成的准备工作,表述得比较其体明百。由于 十字形桩尖广东地区用得较多,而十字形桩尖对中较困难,现场 工人发明一种方法值得推荐:在标定的桩位中心插一→根20。 30cm长的6钢筋,露出地面5~10cm,上绑红布条以示显目, 再用一块与管桩直径一样的圆夹板,其中心孔插进桩位处的钢筋 上,再在圆夹板上面及四周撒上白石灰粉,拿掉圆夹板,地面上 呈现的圆圈就是管桩就位的范围,因此对中非常方便。在桩身上 划出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标记,便于人工记录每米锤击数和观察桩 的人土深度。 6.4.2打桩顺序是广东多年施工经验的总结。因为实际情况比 较复杂,施工单位在做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 运用打拉顺序的原则,综合考虑后制定最佳的施工流水图,以指

导施工。施工流水定得是否合理,不仅影响打桩进度,也影响打 桩工程的质量。 6.4.3这是打桩施工应遵守的准则,也是具体的、正确的施工 方法。本条第3款提到的“应保持桩锤、桩帽和桩身的中心线在 同一条直线上”,其检查方法主要是观察打桩锤在镭击桩顶的一 瞬间桩帽不应出现较大的摆动,纠正的方法一般是采用移动桩架 或在桩帽内加垫半圆垫层调整桩锤的方向即可达到目的。本条第 4款中提到大流水打桩施工法,是指先将一大批桩中的第一节全 部打人地下,只露出桩头,然后用吊机将这一大批桩的第二节桩 一次性接上去,再连续施打,将第二节桩全部打入地下,若有雷 要,可用同样的做法再接第三节再打,最后统一收锤。大流水打 桩施工法的优点是施工速度快,最后统一进行收锤对群桩的上浮 影响较小,缺点是每一根桩不是连续一次性施打完成,各节桩施 打的间隔时间太长,在固结力大、厚度大的黏土、粉质黏土中, 最后施打或收锤的管桩容易被打碎打烂;另外,也难以做到配桩 的合理性,大流水的配桩长度基本一样,不能随地质条件的变化 而及时调整配桩长度。所以本规程规定在较厚的黏土、粉质黏土 层中不宜采用大流水作业法,除非持力层顶面平坦,且本批流水 作业的管桩能在本作业台班中完成。打桩施工记录表是针对管桩 而制定的,一桩一表,容易存档,容易查阅。 6.4.4管桩的接长可采用电焊接头或机械啮合接头,具体可参 见本规程6.4.5条和6.4.6条的条文说明。打桩工地的焊接作业 宜优先采用手工电弧焊,当天气晴朗无风或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 后,也可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电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电弧 焊对施工场地的环境要求较高,而打桩施工现场一般较空,焊 接作业点四周无遮拦,风吹以后,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焊接质 量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打桩施工宜采用手工电弧焊,且焊缝宜采 用2层3道的形式,连续饱满。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较适宜于静 压管柱的施工因为静压管桩的焊接作业是在静压桩机的“内

6.4.6这是对机械啮合接头施工法规定的条文,内容比较详细 明白。需要提醒的是:采用机械啮合接头的管桩接头,是利用上 节桩的自重将连接销完全插入下节桩的连接槽内。在软弱土层太 厚的场地接桩施工时,下节桩还没进人较坚硬的土层,桩入土部 分的侧摩阻力较小,当上节桩对中下压时,由于下节柱没有足够 的支承力,不仅连接销无法顺利地插人连接槽内,而且可能把下 节桩顺势压人软土层中,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当需要接桩时下 节桩桩头露出地面的高度要比电焊接头露出地面的桩头高度略高 一些。当地表下有厚度10m以上的流塑淤泥土层时,第一节桩 (底桩)露出地面的桩段外周地面处宜设置“防滑箍”,所谓 “防滑箍”就是用二个半圆形的钢箍合起来夹住管桩外周,以增 加底桩的支承力。当地表下软土层厚度小于10m,且第一节底桩 选用长度足使底桩下端进人坚硬土层时,可不设防滑。 ****8这是对每根桩的总锤击数和最后1m沉桩锤击数的规定。 本次修订时该条文没有变动。这是广东地区管桩应用中的成功经 验总结。由于这样的限制,对免除管桩遭受过度锤击而被打坏或 造成“内伤”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 ****9送桩作业能否正确掌握和实施也关系到基桩的工程质量。 本条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桩头进入淤泥层中最好不要再送桩,因为此时桩头摇摇 晃晃,重锤击打下容易发生成桩质量事故。广东地区有不少施工 场地,上表有1*5~2*0m的硬壳层,其下就是厚淤泥层,所以本 条规定:当地表下有较厚的淤泥土层时,送桩深度不宜大于 2*0m。 2当桩需要作复打准备时,如布桩较密集或以强风化泥岩 作桩端持力层的管桩基础很有可能需要进行复打作业,送桩就不 能太深,否则,复打前桩头不易找到或者挖土太深,不易复打, 因此规定:当准备复打时,送桩深度为不宜大于1*0m。这就要 求设计施工人员有一定的预见性。

3,送桩作业要“即打即送,若中间间款时间一长,桩周工 体发生固结,再施打时桩身沉不下去,硬打很容易将桩头击碎。 *送桩的最后贯入度应比同一条件下不送桩时的最后贯人度 小一些,才能达到同样的承载力。因为送桩器是套在桩头上的, 两者的连接是非刚性的,锤击能量在这里的传递不顺畅,损失较 大,同一大小的冲击能量,直接作用在桩头上,测出的贯人度就 大一些,装上送桩器施打时,测出的贯入度就小一些。所以送桩 的最后贯入度标准需要作一定的折减修正。原规程没有明确规定, 只有在条文说明中指出:在一般工程地质条件下送桩,收捶贯入 度(每阵)可按比不送桩时的收锤贯入度标准小5mm来控制。修 订后的规程明确规定要予以改正。修正系数一般可取0*8。因为在 大多数情况下,收镭贯人度控制在每阵20~30mm,按0*8修正, 差额为*~*mm。由此可见,两者的规定值相差不大。 5送深度超过2*0m是要有一定的地质条件作前提的, 目的是使送桩后每根基桩的单桩承载力能达到设计要求。盲目送 桩,不仅成桩的桩身完整性会出现间题,桩的承载截力也会有间 题。太深的送桩作业务必小心谨慎。 ****10这是新增添的条文,是对管桩封底混凝土施工的规定。 当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土)层进行混凝土封底的原 因可参阅本规程1*0*5条的条文说明和5*2*18条的规定。经验 告诉我们,多数情况下采用封底混凝土对保证桩的承载力有好 处,但是否全部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土)层上的管 桩工程都要进行混凝土封底,则要多做科学试验,具体情况具体 分析,由设计根据需要或当地经验而定。封底混凝土施工要及 时,有二种处理方法:一是在第一节管桩打入土(岩)层后立 即进行;二是待管桩收锤以后经灯光照射或孔内摄像检查管桩内 壁基本完好后立即进行。 ****11这也是新增的条文,是对引孔打桩法提出的一些遵循原 则和具体做法。引孔打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挤土效应,有时也为

了增加桩的人土深度。引孔就是预钻孔,在预钻孔内插桩打桩, 这种施工法称为引孔打桩法。根据经验和工程实际,引孔的直径 一般可以比管桩直径小10cm或5cm,也有与管桩直径一样的孔 径,主要看现场的土质情况、桩直径、桩的密集程度等因索而 定。一般情况下,引孔深度不宜超过12m,主要是因为孔引得太 深,孔的垂直度偏差不易控制,一且引孔偏斜,管桩下沉时就沿 着孔壁下去,很难纠偏,也很容易发生桩身折断事故。引孔内积 水,宜采用开口型桩尖,若用封口型桩尖,桩端部一般达不到孔 底,会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15这是用低压灯泡或孔内摄像仪放入桩孔内检查成桩内壁 质量的条文。成桩检查应在桩收锤以后,如果桩头露出地面太 多,应截去余桩以后再检查。如果送桩后发现地下水涌入桩项, 则可在送桩前检查。检查内容:桩孔深度,桩孔是否通畅,灯泡 沉人桩底后能否看到灯光,桩孔内是否进水、进泥,桩孔内壁混 凝土是否完整,是否有掉块,桩接头处有否渗水漏水,桩壁有否 有水影等。灯泡沉人桩底后仍然能一目了然地看到灯泡和灯光, 说明桩身垂直,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孔内摄像仪包括简易孔内 摄像仪在孔内无水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现管壁的裂缝或破损情况。 ****1*此条是为保障工地人身安全而新增的,特别是全国各地 屡屡发生小孩坠人管桩孔内的事故,应引起施工管理者的高度警 惕,一般的封孔方法是采用砂包填压。 ****17这也是新增添的条文。布桩密集且地基土空隙率小的工 地,打桩可能会引起群桩上浮,从而影响基础的承载力。因为工 程问题复杂多变,要想用几条措施解决所有间题是不可能的,本 条只能针对群桩上浮后提出处理程序和大致的处理方法。首先应 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每根桩的完整性,主要是查明上部第一节桩 的完整性及第一个接头是否开裂或拉脱;然后用高应变动测法抽 查基桩的实际承载力。针对现场的实际情况,可采用复打(压) 或者补证等措施、采用复打(压)方法应慎重,它要求原先的

送桩深度不能太深,截桩数量不宜太多,因无端板的桩头容易被 击碎;另外,施工现场条件要好,要有一定的地基承载力,使打 (压)桩机来回行走不陷机,否则就要对场地进行加固处理。当 上覆土层为厚淤泥层时,桩机来回行走会把附近的基桩压坏或推 斜。因此,若桩上浮后承载力降低不多,采用补打桩的方法可能 会较好一些。总之恶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5*2本条明确指出以桩端标高控制的摩擦型基桩应保证设计 桩长外,其他凡指定桩端持力层的管桩基础均要按确定的收锤标 准进行收锤,在实际工作中,将管桩作为纯摩擦桩使用的工程很 少,极大多数都属于摩擦端承桩或端承摩擦桩,这些桩终止施打 前,均要经过收锤验收这一道施工程序。收锤标准应由设计、监 理、施工等单位的代表共同确认。 **5*3本条主要对收捶标准的内容、指标作出原则性的规定, 与原规程条文基本一致,因为这是广东应用管桩10多年的经验 总结。收锤标准包括的内容、指标较多,如桩的人土深度、每米 沉桩锤击数、最后1m沉桩锤击数、总锤击数、最后贯人度、桩 尖进人持力层深度等。根据广东多年的施工经验:一般情况下, 桩端持力层、最后贯人度或最后1m沉桩锤击数为主要控制指 标,其中桩端持力层作为定性控制指标,最后贯入度或最后1m 锤击数作为定量控制指标。其余指标可根据具体情况有所选择作 为参考指标。定量指标中用得最多的是最后贯人度,一般以最后 3阵(每阵10击)的贯入度来判断该桩能否收锤。而最后贯入 度大小又与工程地质条件、桩承载性状、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桩 规格及桩人土深度、打桩锤的规格、性能及冲击能量大小、桩端 持力层性状及桩尖进人持力层深度等因素有关,需要综合考虑后 确认。但由于地质等条件复杂多变,最后贯人度并非是打桩收锰 的惟一定量控制指标,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抓住事物的主要矛

0*5nE*W+eW, 或 W+P

**5**这是对最后贯人度测定方法的规定。最好的方法是在打 桩机上配装打桩自动记*仪,由打桩自动记*仪来自动记*和反 映,既方便又安全。鉴于现状,也可用人工方法进行量测,原规 程推荐用收锤回弹曲线测绘纸的方法测绘出桩身收锤时的回弹曲 线图再量出贯人度的方法,由于按此方法测绘时,工人离打柱锰 太近,有一定的危险性,也易受柴油锤溅油的污染,所以修订后 的规程,减少了收锤回弹曲线测绘的数量,推荐用经纬仪测量贯 人度,同时,按5%~10%的工程桩数量作收锤回弹曲线测绘, 利用测绘纸上测绘出来的连续10击的回弹曲线量出贯人度,判 断成桩质量,作为用经纬仪量测贯入度的一种补充和比对。人工 测绘回弹曲线的方法简介如下: ①收锤回弹曲线测绘纸原则上是一张长20cm、宽12~15cm 的毫米方格纸,如图1所示。

图1管桩收锤回弹曲线测绘纸

②收锤前夕,用胶纸将收锤回弹曲线测绘纸贴在离地面30 50cm的管桩表面(送桩时贴在送桩器的表面),测绘纸的长边应 与桩身垂直。 ③用一根长约1m的横木(铁)条(一般做成长条凳形状) 靠放在测绘纸下放作为测绘基准线。 ④用粗铅笔沿横木(铁)条在测绘纸下方划一水平线,称 下水平线(见回弹曲线测绘实例图上的A线)。 ③将粗铅笔尖垂直轻压在下水平线的左端,随着柴油锤锤击 管桩桩项及桩身一压一弹的上下来回运动,铅笔尖就在测绘纸上 留下一组竖向的回弹运动轨道即回弹线。在连续测绘时,每锤击 一下,测绘者持铅笔的手应沿横木(铁)条稍稍向右移动约 10mm,这样又测绘出下一组回弹线。 ③连续锤击10击、测绘纸上便绘出10组回弹线,由于测绘 纸随桩身下沉而下降,因此,正常情况下,后一击的回弹线要比 前一击的回弹线上升一些,当第10组回弹线测绘出来后,便形 成一幅左低右高的锯齿形连续曲线图,测绘者在第10击曲线测 绘成功后,可顺势用铅笔沿横木(铁)条向右划一水平线,称 上水平线(见回弹曲线测绘实例图上的B线)。 暂停锤击,移开横木(铁)条(横条形凳),取下测绘 纸,量出上下水平线的垂直距离即为一阵收锤贯入度(mm),如 果测绘出来的贯入度达到收锤标准的要求,此桩即可收锤不用再 打;若达不到收锤标准,仍需继续锤击,再进行测绘,直至达到 收锤标准后才停打收锤。 测绘纸上的回弹曲线不仅可以量出贯人度,还可以量出每组 回弹线的高度,此高度即为桩身和桩端土体的弹性压缩量,一般 约为12~25mm,相当于Hilley(海利)动力公式中的C,+C,实 测量,另外,可以通过锯齿形回弹曲线的形状判别桩身的质量问 题:若回弹曲线均匀规则无突变,表明桩身完整性较好;如果回 弹曲线不规则,每组回弹曲线大小不等,相差悬殊,表明桩身完

整性差,样身质量可能有间题,如图2所示。

图2管柱的回弹曲线测绘实例

**5*7这是对最后贯人度大小规定的条文,也是最后贯人度如 何取值的基本概念。确定最后贯入度的控制指标,主要是要解决 好一个“度”的间题。贯人度过大不行,基桩可能达不到设计 承载力;贯人度过小也不好,基桩可能被打坏。总之DB32/T 991-2022 电能计量装置配置规范*pdf,要“恰如 其分”,既能保证桩的承载力,又能保证桩身的完整性。在常规 情况下,规程要求所确定的贯人度指标不要小于每阵(10击) 20mm,这是广东十几年来应用管桩的经验总结。这样做既保护 了桩身,又延长了打桩锤的使用寿命。有些特殊的地质条件,如 强风化岩层较薄(≤1*0m)且上覆土层又较软弱时,要达到同 样的承载力,最后贯入度控制值可适当减少,但不宜小于15mm/ 10击,否则,应从设计入手适当减少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

值。在这种特殊的地质条件下测量一阵贯人度,若贯入度值达到 收锤标准时即可收锤,若再打第二阵,管桩就有被打坏的可能。 当然,在以全风化岩层、密实砂层、坚硬土层作桩端持力层的管 桩工程,应量测最后三阵贯人度值,当每阵贯入度值逐渐递减并 达到收锤标准时就可收锤终止施打。用回弹曲线测绘纸测绘贯入 度时,若贯入度达到收标准,即可收锤,不必再测第二次。

。1性药及桩大的检相微众 7*1*1首次列出工地用桩所作检查和检测的内容,便于施工单 位自检,监理、质监、业主等单位检查验收。 7*1*2对运人工地的管桩,首先要对其直径、壁厚、型号、节 长、数量、种类等进行核对和检查。修订后的规程对有些重要工 程要求采用不出现合缝和桩头漏浆的管桩,遇此情况还应对管桩 的合缝和桩头漏浆情况逐条检查验收。高压蒸养的管柱只要出釜 以后一二天即可适用,而常压燕养的管桩则有养护龄期的间题。 7*1*3这条是对管桩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检查验收方法的规定 同时,要对管桩节长和钢筋数量的核对和检查。因为近几年来, 广东出现个别厂家生产不增添钢筋的超长管桩,这有违本规程的 规定,应按当不合格产品对待。 7*1**·这条是关于对焊接接头的桩套箍和端板质量检查检测的 规定。目前,有些厂家对桩套箍的高度、板厚也进行“缩水”, 应按本规程表3*0**和表3*0*5的要求抽检,不合格者不予验 收。广东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端板的质量问间题,因此检查的重 点应放在对端板的材质、厚度和电焊坡口尺寸的检查上。端板厚 度偏薄是整个行业的倾向,应按本规程表3*0*5的要求进行检 查,不合格者不准使用。电焊坡口尺寸不规范,也是普遍存在的 问题,应按表3*0**的要求逐个检查,坡口尺寸不合格的管桩也 不准使用。端板材质不符要求也是一个大问题。端板、桩套箍所 用的钢板材质应采用Q235,端板钢材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在 现行行业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JC/T9*7中 有详细规定,而广东省目前有些管桩生产厂采用铸钢端板,最近

底内孔,因此,对桩尖的检查也应严格认真。 7*2打过程中的工程质量检查和检测

7*2打桩过程中的工程质量检查和检测

7*2*1列出打桩过程中工程质量检查和检测的主要内容,供施 工单位自检,监理、业主、质监、设计等单位检查和控制。 7*2*2放线定位及桩位标记保护工作很重要,不注意也会造成 工程桩的质量事故,尤其是桩位的偏差值。桩位标记要求见本规 程****1条的条文说明。大承台群桩基础,宜先打承台内的桩, 承台四周边象的桩位待承台内其他桩全部打完后再重新测定,这 样施打结果的基桩,整个群桩基础的外围形状不变,承台模板及 混凝土施工既方便又节约,这是广东应用管桩多年经验的总结。 7*2**第一节底桩垂直度控制的好坏对整根桩的垂直度影响至 关重要,因此对底桩垂直度控制要严格一些,不得大于0*5%。 送桩以后桩身垂直度偏差不易测量,故在送桩前进行测量。一般 情况下,送桩前后的桩身垂直度不会有大的变化,但在深基坑内 的基桩,有时由于基坑土方开挖不当会引起桩身倾斜,故在深基 坑土方开挖后,需再次测量桩身垂直度。 7*2*5桩接头连接质量的监控非常重要,监理工程师应作旁站 监理。焊接接头施工应检查电焊工上岗资质证件;检查焊条的规 格、直径和质量;检查电焊坡口的尺寸;对照本规程****5条第 *款的要求,**并监控焊接所用时间;监控焊完后应有5min 的停歇时间才能开锤施打。机械啮合接头啮合时的工作是否顺畅 是接头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桩尖的焊接应按照本规程 ****5务和7*1*10务的规定进行监控

7*3*1成桩质量的检测内容:桩身垂直度;桩项标高;桩顶平 面位置偏差;桩身的完整性及单桩承载力。 7*3*2~7*3**分别是成桩桩身垂直度、桩项标高和桩项平面位

JC/T 2*58-2018 聚苯乙烯颗粒泡沫混凝土7*3*1成桩质量的检测内容:桩身垂直度;桩项标高;桩顶平 面位置偏差;桩身的完整性及单桩承载力。 7*3*2~7*3**分别是成桩桩身垂直度、桩项标高和桩项平面位

7*3**我省近几年来出现许多大型工程,有的单体工程管桩数 量多达七八千根,按以往规定静载荷试验的桩数为总桩数的1% 计就有70~80根,这70~80根基桩做静载荷试验的时间往往比 打桩施工的时间还长,而这些特大型工程往往工期短,时间紧 迫。许多大型设计院有丰富设计经验的专家提议在地质条件变化 不大、施工条件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宜适当降低抽检桩数的比 例。为此,编制小组经调查研究,提出了此项规定,具体实施时 宜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由质检、监理、设计等共同确认一个合 适的抽检比例。 7*3*9本条是对工程桩成桩后进行承载力(主要是竖向抗压承 载力,也含水平承载力、抗拨承载力)抽检的开始时间,即从打 进收锤到进行高应变动测和静载荷试验的停歌时间作了规定,与 现行国家、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及广东省标准《建筑 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一60—2008的规定时间相一致。本 规程5.2.3条规定设计阶段施打的静载试验桩,除持力层为遇水 易软化的风化岩层的基桩外,静载荷试验的开始时间一律定为成 桩7d后,主要是为了加快速度,缩短工期,具体可参阅本规程 5.2.3条的条文说明。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