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5-20-2016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pdf

DBJT15-20-2016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8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007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15-20-2016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pdf

15.1.1逆作法是利用地下室的楼盖结构作为基坑支护结构的水 平支撑体系,由上而下地进行地下室结构施工的方法。逆作法支 护结构体系空间刚度大,能够有效地控制基坑变形,适用于开挖 深度大、施工条件比较困难的基坑工程。逆作法中,首先施工的 地下室楼板层称为逆作法的界面层,它是主体结构同时向下、向 上施工的分界面,也是材料堆放、物料水平运输的主要场地。由 于逆作法界面层以下的地下室自上而下施工的同时,界面层以上 各层也在自下而上施工,因此可缩短工程总工期。 根据结构支撑方式及施工顺序的不同,逆作法可分为下列几 种情况: 1全封闭逆作:利用地下室楼盖的梁板体系对支护结构形 成水平支撑,自逆作面向下依次施工地下结构的施工方法; 2半封闭逆作:利用地下室先期浇筑的梁系结构对支护结 构形成框格式水平支撑体系,地下室封底后再向上逐层浇筑楼板 的施工方法; 3部分逆作法:在大面积地下室施工中,一部分地下室逆 作、另一部分地下室正作的方法。 15.1.2支护结构作为地下室主体结构的全部或一部分时,与内 衬墙形成组合墙体共同受力,在广州、深圳、佛山等地有着20 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

构、支护结构内力分布受施工因素影响而改变。主体结构设计、 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之间应配合、协调,充分结合结构特点及施

工因素选择最优施工方案,确保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逆作法施工的作业空间受到一定限制,设计与施工时应从挖 土及运输等方面保证施工空间。为配合土石方开挖设备要求的作 业空间,逆作法可隔层施工地下室楼板,两层一次开挖土石方, 直至底板完成。

15.2.1由于逆作法施工特殊的施工流程及采用主体结构与支护 结构相结合的受力体系,逆作法的支撑及支承结构都应进行施工 阶段与使用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下构件的承载力及变形验算。地 下室各类节点的设计也应考虑与常规施工的不同,既要符合结构 设计规范的要求,又要满足逆作法施工工况的受力要求,主体结 构及构件计算时尚应根据节点的实际构造情况选择合适的边界条 件,以确保结构在施工及永久受力状态下的安全。围护结构的内 力、变形应采取与施工及使用状态相符的计算模型进行验算,计 算分析宜采用考虑空间作用的整体分析方法。

构,都存在渗水的可能DB37/T 3366-2018 山东省涉路工程技术规范,故一般采用疏排结合的处理措施,内 墙采用防水砂浆,地铁项目则习惯采用外防水卷材。

15.2.5立柱的布置综合考虑永久纟

早年直接采用混凝土立柱,穿过底板处进行凿毛处理,基本达到 防水要求,后期多采用钢立柱,做了止水钢板,仍然会出现一些

渗水点,这些渗水点有的会慢慢“自愈”,有的则要采用注 漏处理。

漏处理。 15.2.8根据各地不同的条件,立柱桩的设计存在着较大的差 别。立柱桩的设计应满足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一柱一桩基础传 力直接,基础与底板的连接构造容易处理,有条件时宜优先选用 一柱一桩基础。广东地区最常用的立柱桩是人工挖孔桩与钻孔灌 注桩,均有成熟的设计及施工配合技术,其中人工挖孔桩因定位 器安装方便及钢管吊装准确等优点应用最多。 15.2.10全逆作法施工时剪力墙的处理可参考框架立柱的施工 用

15.2.8根据各地不同的条件,立柱桩的设计存在着

力直接,基础与底板的连接构造容易处理,有条件时宜优先选用 一柱一桩基础。广东地区最常用的立柱桩是人工挖孔桩与钻孔灌 注桩,均有成熟的设计及施工配合技术,其中人工挖孔桩因定位 器安装方便及钢管吊装准确等优点应用最多。 15.2.10全逆作法施工时剪力墙的处理可参考框架立柱的施工 方式,利用布置在剪力墙相交和转角等位置处的临时立柱作为地 下室逆作法施工时的竖向支承构件,支承地面以上若干层的剪力 墙的负荷,下部剪力墙的混凝土在逆作法施工过程中后浇并与上 部剪力墙形成整体。如图7所示

方式,利用布置在剪力墙相交和转角等位置处的临时立柱作为地 下室逆作法施工时的竖向支承构件,支承地面以上若干层的剪力 墙的负荷,下部剪力墙的混凝土在逆作法施工过程中后浇并与上 部剪力墙形成整体。如图7所示。

用7全逆作剪力墙立柱布置示意图

1合钢管立柱:2一剪力墙(混凝土后浇);

15.2.12梁与支护结构的连接很难做到刚性连接,故不宜按刚 性接头考虑。底板沿支护结构周边由于预埋件位置误差而需要做 加厚处理,做法与正作法相同。 15.2.14地下室逆作法施工时,在地下室的各层楼板的同一垂 直投影处,预留出土口,出土口还要考虑12m定尺钢筋的吊放, 以及设备及构件的尺寸要求。为了不因出士口的预留而破坏水平

支撑体系的整体性,可在该位置先施工板下的梁系,以此梁系价 为水平支撑体系的一部分。预留孔口应设置钢筋连接措施与后流 的混凝土楼板结合成整体。

15.3.1逆作法的界面层可以是首层,也可以是地下一层,甚至 是地下二层,视场地、地下的层数、地质条件等而定。地下室土 石方明挖相对盖挖施工效率较高,成本较低,当基坑上部充许放 坡开挖(图8a)或用悬臂式护坡桩(图8b)等其他支护结构 时,可从地下一层或地下第二层开始进行逆作法施工。

图8以地下一层为逆作界面层的逆作法示意 一放坡或悬臂:2一地下连续墙或排桩:3一中间立柱:4一支撑点

1一放坡或悬臂:2一地下连续墙或排:3一中间立柱:4一支撑点

15.3.2竖向支承立柱一般作为主体结构的一部分,为永久结 构,要求钢立柱、混凝土预制柱在工制作,以保证其施工质 量。当钢管立柱的混凝土与桩的混凝土同时浇筑时,为控制管外 混凝土面标高,通常在混凝土进人钢管后,钢管与桩孔之间的空 隙用砂包回填。钢管立柱的定位、垂直度和转向偏差的控制是逆 作法施工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当桩基础为泥浆护壁施工时,通常 采用定位架或结合孔底的气囊等进行控制。 15.3.4过去逆作法开发初期,有一些项目曾经采用地(砖)模 施工支撑层,实践证明地(砖)模工期长,且严重影响地下结 构的外观和质量,后来基本都采用钢木模板

15.3.6竖向墙体的连接是逆作法施工容易出现质量通病的环 节,接缝离开上层板底的距离应大于1.0m的要求是基于工人操 作的需要,除了本条说明方法外,也可以在上部墙体浇筑混凝土 时,每隔一定距离预理套管,供下段墙体浇筑混凝土使用,但仍 会存在连接面不密实的问题,需要加以注浆处理。

16.1.1中心岛法是基坑中部土方先开挖,结构施工的同时,利 用基坑内沿周边暂时保留的土体,称为“平衡土体”,对支护结 构起水平支撑作用,控制中部土方开挖过程中基坑侧壁的变形 保持基坑的稳定。基坑中部地下室结构,称为“中心岛结构” 采用由下而上的正作法施工。基坑周边平衡土体范围由上而下开 挖土石方时,在地下室结构和基坑侧壁之间架设支撑,然后正作 施工地下室周边主体结构的一种施工方法。适用于基坑面积大、 基坑周边环境复杂、难以实施拉锚体系,当设置内支撑时,支撑 跨度过大的基坑工程。

续墙或排桩,当基坑开挖深度不大时,也可采用钢板桩等水平冈 度较小的基坑侧壁。

16.1.3如果平衡土体偏小,则基坑侧壁变形量就偏大,反之亦

16.1.3如果平衡土体偏小,则基坑侧壁变形量就偏大,反之亦

然,但是偏大的平衡土体使周边主体结构的施工受较大的不利影 响,且中心岛法比常规的桩+锚、桩+撑支护的施工工期长,因 此平衡土体的设计是中心岛法设计的核心内容。 16.1.4逆作法的周边支撑有水平撑,也有斜向支撑。支撑材料 一般是钢管或型钢、钢筋混凝土,支撑的长度、截面大小、立柱

16.1.4逆作法的周边支撑有水平撑,也有斜向支撑。支撑材料 一般是钢管或型钢、钢筋混凝土,支撑的长度、截面大小、立柱 等均应经计算确定。

16.2.2平衡土体开挖,应遵循“先支撑、后开挖”的原则,逐 层架设支撑、逐层向下开挖,直至坑底;周边支撑拆除的方法及 204

相关要求与常规的基坑支撑拆除是一样的。本阶段应验算基坑内 外土体的稳定性,包括整体失稳、抗滑移、抗倾覆和抗隆起验 算;计算基坑侧壁的受力、变形,以作为中心岛平衡土体开挖、 可筑阶段基坑侧壁的内力值、变形值,并按照“增量法”的原 理,将本规程第16.2.2条与第16.2.4条的基坑侧壁的内力值、 变形值叠加后,作为基坑侧壁最终的计算内力值和变形值。 由于中心岛法的支撑架设在基坑侧壁与中心岛结构之间,支 撑的水平布置应结合中心岛结构的布置、孔洞位置及其大小等情 况考虑,尽量减少对主体结构的局部抗压及孔洞影响,同时也需 满足对支座的抗弯、抗剪以及主体结构的抗弯、抗剪、抗扭等承 载力的要求及变形要求。 16.2.4一般来说,中心岛平衡土体顶部需预留合理的土台宽 度、放坡段可采用自然放坡、土钉墙、重力式挡土墙等支护形式

度,放坡段可采用自然放坡、土钉墙、重力式挡土墙等支护形式 (图9),平衡土体与放坡段满足自身稳定要求后,方可对基坑侧

图9平衡土体的常用结构形式示意图 (a)放坡平衡土体;(6)土钉支护平衡土体;(c)重力式挡土墙平衡土体 1一反压平台;2一围护结构;3一工程桩;4一基顶标高; 5一挂网喷混凝土:6一土钉:7一重力式挡土墙

壁形成反压力并保持稳定;在基坑侧壁与平衡土体的共同作用 下,尚应计算基坑侧壁的受力、变形,以作为中心岛开挖阶段基 坑侧壁的内力值、变形值,并对基坑内外土体的整体失稳、抗滑 移、抗倾覆和抗隆起验算。 工程实践证明,基坑侧壁受季节性水位变化、振动荷载等的 影响下,与平衡土体之间会形成脱离的状态,产生缝隙,造成雨 水、施工用水等顺缝下渗,从而引起平衡土体边坡的局部失 稳。因此,建议结合平衡土体边坡排水措施、坡面防护,平衡 土体平台与基坑侧壁连接处挂钢筋网并喷射混凝土,每隔一定 距离设置灌浆孔,一旦基坑侧壁与平衡土体之间出现缝隙,立 即进行灌浆处理,防止雨水、施工用水下渗引起平衡土体边坡 的局部失稳。 16.2.5地下室基底承载力和地下室结构刚度满足要求时,后浇 带之间可以不设置传力构件。

16.3.2平衡土体区域采用逆作法或半逆作法,地下室土石方明 挖施工相对盖挖施工,效率较高,成本较低。中心岛法施工顺序 具体如下: 1 施工止水幕、围护桩及格构柱,如图10(α)所示; 2按剖面图示坡度进行坑内放坡,分层开挖并及时挂网喷 护坡,如图10(b)所示; 3进行坡底施工缝以内的主体结构施工,如图10(c) 所示; 4在顶板与冠梁之间架设内支撑,如图10(d)所示; 5待第一道内支撑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分 层开挖至腰梁底标高后施工腰梁,并在负一层楼板与腰梁之间架 设第二道内支撑,如图10(e)所示; 6待第二道内支撑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分 层开挖至坑底,施工垫层,如图10(f)所示:

图10中心岛法施工顺序示意图

一反压平台;2一围护结构;3一止水雌幕;4一格构柱;5一格构柱基础;6一基顶 标高;7一基底标高;8一水泥砂浆填充;9一挂网喷射混凝土;10一工程桩; 11一第一道支撑:12一第二道支撑:13一素混凝土板撑:14一砂土回填

7施工底板、负二层侧壁、负一层楼板,待负一层楼板及 素混凝土板撑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方可拆除第二道支撑, 如图10(g)所示; 8施工负一层侧壁、顶板楼板,待顶板及素混凝土板撑强 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方可拆除第一道支撑,如图10(h) 所示。

16.3.4位于平衡土体平台或斜坡上的立柱,成机

水会造成坡面浸泡水,软化坡面土体,甚至引起局部坡体失稳 一般采用水泥砂浆或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充填饱满。

17.2.2土石方开挖的分层厚度应根据土的特性而定,软土应根 据其强度而定,尽量减少其分层厚度。 17.2.3淤泥层采用小型挖掘机土方开挖是减少或防止先施工工 程桩发生位移的措施之一。软土基坑开挖时,经常发生已施工的 工程桩移位、倾斜甚至断桩的现象。如果条件充许,软土地区应 先挖基坑,再施工工程桩,如果先施工工程桩,则基坑开挖时应 加倍小心,按设计要求分层开挖,并采用防沉措施避免机械设备 挤压到工程桩。

17.2.4石方开挖可采用人工开凿、化学爆破或控制爆破。 17.2.7若开挖时地质情况与勘察情况相差较大,基坑须暂停开

17.2.4石方开挖可采用人工开凿、化学爆破或控制爆破。

、5填方施工应检查每层填筑厚度、含水量控制、压实程度 还应检查排水措施。 .6基坑回填砂可水冲密实。

17.3.6基坑回填砂可水冲密实

18.1.1为了提供地下工程作业条件,确保基坑侧壁及周边建筑 物、道路、地下设施安全,地下水控制是基坑支护设计必不可少 的内容。花岗岩残积土层的土颗粒组成比较特殊,特别存在基岩 裂隙时,地下水丰富;甚至存在承压水,基坑基底容易产生渗 流,基坑止水效果往往不理想,因此花岗岩残积土层的坑底一般 还要设置碎石疏水层,并及时封底。 18.1.4在基坑周围环境复杂地区,地下水控制应对方案充分论 证,应预测地下水的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必要时采取有效的 措施以防止因地下水的改变而引起地面下沉、道路开裂、管线错 位、建筑物倾斜损坏等危害。 18.1.5设计如发现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超过相关规定时,可在

18.1.1为了提供地下工程作业条件,确保基坑侧壁及周边建筑 物、道路、地下设施安全,地下水控制是基坑支护设计必不可少 的内容。花岗岩残积土层的土颗粒组成比较特殊,特别存在基岩 裂隙时,地下水丰富;甚至存在承压水,基坑基底容易产生渗 流,基坑止水效果往往不理想,因此花岗岩残积土层的坑底一般 还要设置碎石疏水层,并及时封底,

18.1.4在基坑周围环境复杂地区,地下水控制应对方

证,应预测地下水的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必要时采取有 措施以防止因地下水的改变而引起地面下沉、道路开裂、管 位、建筑物倾斜损坏等危害。

18.1.5设计如发现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超过相关规定时,

18.2.1明沟排水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其他方法使用。单独使 用时,降水深度不宜大于5m,否则容易产生坑底软化,坡脚流 砂、管涌,边坡塌陷,地面沉降等问题。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时,其功能是收集基坑内和基坑壁渗出的地下水和地表水。 18.2.3、18.2.4明沟的设置是为了避免地表水对基坑侧壁产生 冲刷。 18.2.5、18.2.6根据经验,排水量应大于涌水量的50%。考虑 到各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涌水量尽可能通过试验方法和当 地经验确定,当地经验不足时,也可简化为圆形基坑用“大井

18.3.1基坑降水对基坑周边环境的影响应在允许的范围内,否 则必须做好截水措施。降水井的类型及尺寸应根据基坑含水层的 土层性质、渗透系数、厚度及地下水降深要求选用。基坑及其周 边一定范围内不同部位的水文地质条件相差较大时,一个基坑可 同时采用多种井点类型。在广东地区使用管并并点降水较为 常见。

同时采用多种并点类型。在广东地区使用管并并点降水较为 常见。 18.3.4本条规定了封闭式布置降水井数量的计算方法。考虑到 井管堵塞或抽气会影响排水效果,因此,在计算出井点个数的基 础上加10%的安全储备。基坑涌水量按本规程附录E的规定计 算,列出的计算公式是常用的一些典型情况,情况可以参考有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手册,选用计算公式应注意其适用条件。 单井出水量可按下列经验估算,最终出水量以现场抽水试验 为准。 1轻型井点出水量可按36m3/d~60m²3/d估算; 2管井井点出水量可按下式估算: q = 120 rwlk:1 /3 (12) 式中:q——单井涌水量(m3/d); rw一一单井半径(m); l一一滤水管长度(m); k一一含水层渗透系数(m/d)。 18.3.5基坑中心水位下降值的验算,是降水设计的核心,决定 了整个降水方案是否成立。它涉及降水井的结构和布局等一系列 变更优化过程,也是一个试算的过程。条文中列出的公式为稳定 渗流条件下完整井基坑降水的计算式。非完整井或非稳定流等其 他情况可参考有关规范、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计算手册相应的计 算方法。 18.3.6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土体附加应力分布如图11所示,

井管堵塞或抽气会影响排水效果,因此,在计算出井点个数的基 础上加10%的安全储备。基坑涌水量按本规程附录E的规定计 算,列出的计算公式是常用的一些典型情况,情况可以参考有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手册,选用计算公式应注意其适用条件。 单井出水量可按下列经验估算,最终出水量以现场抽水试验 为准。 1轻型井点出水量可按36 m² /d~~60 m²/d估算; 2管井井点出水量可按下式估算:

g = 120 mr. Ik/3

18.3.6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土体附加应力分布如图

图11降水引起土体附加应力分布

水位由地面下深度为h1的初始水位下降到h2,其产生的附 加应力为:

水位下降后附加应力引起的地面沉降为

式中:E,一一水位变化区土的变形模量; E2一一新水位面以下土的变形模量(kPa),当为淤泥 或淤泥质土时,取对应应力下的压缩模量; S1—一水位变化区的沉降; S2一一水位下降位置以下土层的沉降; h1,h²,h3初始水深,水位下降后水深和压缩层深度(m)。 18.3.74 钻孔法成孔的清孔方法与泥浆护壁灌注桩的清孔方法 相同。 18.3. 9 降水井滤水管外缠绕铁丝作为架立骨架的目的是增加滤

水管的过流面积。轻型井点及射流管井井点距地表2m左右深度 内可用黏土或水泥砂浆封口,以防止地表水回灌和漏气。 试验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井的出水能力随滤水管长度的增加 而增加,尽可能增加滤水管长度对提高降水效率是重要的。然而 当滤水管的长度达到某一数值后,井的出水量增加的比例却很 小,因此,滤水管与含水层的相对长度的确定原则是既要保证有 足够长度的滤水管,又不能过长,以致降低排水效率。 当含水层厚度较大时,滤水管长度可按下式计算确定:

式中:一 滤水管长度(m); q——单井涌水量(m3/d); d一一滤水管外径(m); n一滤水管孔隙率,宜为30%以上; u一一地下水进入滤水管的速度(m/d),与含水层的渗透 系数k有关,可取经验值/k/15。 18.3.11 洗并的方法可采用压水和泵吸的方法反复进行,直至 冲洗干净。试验抽水时应做好工作压力、水位、抽水量的记录。

18.4.1截水雌幕大多采用搅拌桩和旋喷桩,目前已发展了大直 径搅拌桩、三轴搅拌桩和双轮铣搅拌桩,高压旋喷桩多利用支护 结构桩桩间旋喷或摆喷形成截水雌幕。截水雌幕应交接良好,截 水有效。 18.4.2竖向截水惟幕的形式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全截式,即截 水雌幕插人隔水层中;另一种为半截式,即在基坑周边环境充许 的条件下,含水层相对较厚时,截水雌幕悬挂在透水层中。前者 计算基坑涌水量时只需计算通过防渗雌幕的水量,后者尚需考虑 绕过惟幕涌入基坑的水量,并按本规程第5.7.6条的规定验算基 坑底土体的抗渗稳定。基坑截水幕尽可能采用全截式。

当基坑四周截水雌幕深度达不到含水层底板时,基坑涌水量 可按下式估算:

Q=Ak $ +b +27

19.1 一 般规定

19.1.1基坑支护的监测成果是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的依据, 因此,需要在基坑工程的全过程进行监测。 19.1.2由于基坑支护设计理论不尽完善,影响基坑安全的因素 很多,基坑支护设计方案不可能考虑到所有影响因素,设计计算 结果与真实情况有时有较大出人,支护结构会出现较大位移、沉 降,支护结构安全系数也不一定能满足要求,这些情况需要通过 监测手段去发现,因此,设计需要提出监测要求。基坑支护工程 的检测需符合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一60 的相关规定。

19.1.1基坑支护的监测成果是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的依据, 因此,需要在基坑工程的全过程进行监测。 19.1.2由于基坑支护设计理论不尽完善,影响基坑安全的因素 很多,基坑支护设计方案不可能考虑到所有影响因素,设计计算 结果与真实情况有时有较大出人,支护结构会出现较大位移、沉 降,支护结构安全系数也不一定能满足要求,这些情况需要通过 监测手段去发现,因此,设计需要提出监测要求。基坑支护工程 的检测需符合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一60 的相关规定。 19.1.3监测单位根据设计要求,编制基坑监测的具体实施方 案。由建设方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有利于监测数据的客观性和 公正性,一旦发生事故或与周边环境发生纠纷时,监测结果才能 作为责任划分的重要依据。 基坑监测方法应根据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场地条件、当 地工程经验、设计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监测方法应合理易 行,确保现场监测结果能够及时、真实、准确地反映基坑工 程的性状。 19.1.4监测单位综合考虑基坑工程设计方案、建设场地岩土工 程地质条件、基坑周边环境条件、施工方案等因素,制定严密 合理、可靠的现场监测方案,监测方案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等认可或由相关单位组织的专家组论证评审通过后方可 精心组织和实施监测。

的相关规定。 19.1.3监测单位根据设计要求,编制基坑监测的具体实施方 案。由建设方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有利于监测数据的客观性和 公正性,一旦发生事故或与周边环境发生纠纷时,监测结果才能 作为责任划分的重要依据。 基坑监测方法应根据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场地条件、当 地工程经验、设计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监测方法应合理易 行,确保现场监测结果能够及时、真实、准确地反映基坑工 程的性状。

19.1.3监测单位根据设计要求,编制基坑监测的具体实

案。由建设方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有利于监测数据的客观性利 公正性,一旦发生事故或与周边环境发生纠纷时,监测结果才能 作为责任划分的重要依据。

案。由建设方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有利于监测数据的客双

基坑监测方法应根据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场地条件、当 地工程经验、设计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监测方法应合理易 行,确保现场监测结果能够及时、真实、准确地反映基坑工 程的性状。

程地质条件、基坑周边环境条件、施工方案等因素,制定严密 合理、可靠的现场监测方案,监测方案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等认可或由相关单位组织的专家组论证评审通过后方可 精心组织和实施监测。

呈中当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做出重大变更时,监测方案也应 周整,由监测单位向建设方提出变更要求,新方案经审定后 大能实施。

19.1.6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往往会产生纠纷,因此

工程施工前针对基坑周边建(构)筑物进行检测和鉴定是基坑 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可以为开挖监测、抢险及可能产生的房 屋纠纷提供依据。 19.1.7扩大检测的方法和数量一般由质监部门组织设计、监理

19.1.7扩大检测的方法和数量一般由质监部门组织设

9.1.7扩大检测的方法和数量一般由质监部门组织设计、监理 等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处理意见。

19.2.1监测报警是基坑工程监测的目的之一,是预防基坑工程 事故发生、保证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重要举措。监测报警值应 由设计方根据设计计算结果和周围被保护对象的控制要求而定。 19.2.2基坑工程现场监测除应符合本技术规程外,尚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的有关规定。 19.2.4支护结构的裂缝,应重点检查支护桩侧、支护墙面、主 要支撑、连接节点等关键部位的开裂变位情况以及支护结构的渗 漏水情况,并做好现场详细记录。 基坑周边地表裂缝、建筑物裂缝和支护结构裂缝的观测应是 全方位的,并选取其中裂缝宽度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部位作为重 点监测对象,详细记录裂缝形状、宽度、长度及其变化情况。 19.2.7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基准点必须是稳固的不动点,应设 在基坑工程影响范围以外,距基坑边不宜小于3H~5H(对软弱 土层取较大值,H为基坑开挖深度)。 19.2.8监测项目报警值的确定。除应考虑基坑开挖深度、工程 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支护结构形式等因素外,尚应结合当 地工程经验,考虑不同施工阶段、开挖顺序与速度、基坑暴露时 间等时空因素,对报警值进行适当调整,无经验时,可参考表2 确定。

19.2.8监测项目报警值的确定。除应考虑基坑开挖深

表2现场监测项目报警值基坑类别一级二级三级监测项口支护结构累计值(mm)累计值(mm)变化变化累计值(mm)变化类型目绝对相对控速率绝对相对控速率绝对相对控速率值制值×h/(mm/d)值制值×h((mm/d)值制值×h(mm/d)放坡、土钉墙、喷0.3%0.6%0.8%围护30~355~1050 ~6010 ~1570~8015 ~ 20锚支护、0.4%0.8%1. 0%墙顶部水泥土墙钢板桩、灌水注桩、型钢平0. 2%0. 5% ~0.6%位水泥土墙225~302~340 ~504~660 ~708~10移0.3%0.7%0.8%地下连续墙放坡、土钉墙、喷锚支0.3%0.6% ~0.8%~围20~403 ~ 550 ~ 605 ~ 870 ~ 808 ~10护护、水泥0. 4%0.8%1. 0%墙土墙顶部钢板桩、灌注桩、型可0.1% ~0.3%~位钢水泥土10~200.5%2 ~325 ~303 ~435 ~404~50. 2%移0. 5%0.6%墙、地下连续墙30 ~0.3%~5 ~50 ~0.6% ~水泥土墙10 ~ 1570~8015 ~ 20350. 4%10600.8%1. 0%0. 6%0.7% ~0.9%~钢板桩50 ~ 6080~8590~1000.7%0.8%1. 0%深层水平位玖型钢水50 ~0.5%~0.7% ~0.9%~75 ~ 8080~90泥土墙550. 6%0.8%1. 0%2 ~3移4 ~ 68 ~1045 ~0.4%~0.6% ~0.8%~灌注桩70 ~ 7570~80500. 5%0.7%0. 9%地下连0.4%~b.7% ~0.9% ~40 ~5070 ~ 7580 ~ 90续墙0. 5%0.8%1.0%217

续表基坑类别级二级三级监支护结构累计值(mm)变化累计值(mm)变化累计值(mm)变化类型绝对相对控速率绝对相对控速率绝对相对控速率值制值×hl(mm/d)值制值×h(mm/d)值制值×hl((mm/d)立柱竖向位移25~352 ~335 ~ 454~655 ~ 658 ~10基坑周边地25 ~352 ~ 350 ~ 604 ~660 ~808~10表竖向位移坑底隆起25 ~352 ~ 350 ~ 604 ~ 660~808~10(回弹)土压力(60% ~ 70% )fi(70% ~80% )f(70% ~80% )fi孔隙水压力支撑内力支护桩、地下连续墙内力(60% ~ 70% )f2(70% ~ 80% )f2(70% ~ 80% )f2立柱内力土钉、锚杆内力注: 1h为基坑设计开挖深度,f为荷载设计值,f为构件承载能力设计值;2累计值取绝对值和相对基坑深度(h)控制值两者的小值;3监测项目的变化速率达到表中规定值或3d超过该值的70%时监测应报警;4嵌岩的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位移报警值宜按表中数值的50%取用。19.2.9现场监测的准备工作应在基坑开挖前完成,监测工作从基坑开挖持续到土石方回填完毕。当基坑工程的安全等级为一级和二级时,现场监测的时间间隔可参考表3选取。当基坑工程的安全等级为三级时,现场监测的时间间隔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大。如发现变形发展速率较大、支护结构开裂等情况,应增加观测密度,并及时向监理、设计和施工人员报告监测结果。当变形急剧发展、出现破坏预兆时,应对变形连续监测,及时掌握变形发展趋势和准确判断基坑安全性状。如基坑变形已经基本稳定,可适当增加现场监测的间隔时间。218

表3现场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基坑安基坑开挖深度≤5m5~10m10~15m>15m全等级施工阶段≤5m1次/1d1次/2d1次/2d1次/2d开挖面深度5~10m1次/1d1次/1d1次/1d>10m2次/1d2次/1d一级≤7d1次/1d1次/1d2次/1d2次/1d7 ~15d1次/3d1次/2d1次/1d1次/1d开挖完后15 ~ 30d1次/5d1次/4d1次/2d1次/1d>30d1次/7d1次/5d1次/3d1次/3d≤5m1次/2d1次/2d1次/3d1次/3d开挖面深度5~10m1次/2d1次/2d1次/2d>10m1次/1d1次/1d二级≤7d1次/2d1次/2d1次/1d1次/1d7 ~15d1次/3d1次/3d1次/2d1次/2d开挖完后15~30d1次/7d1次/5d1次/4d1次/3d>30d1次/10d1次/10d1次/7d1次/5d注:根据实际情况,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三级的监测项目和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的宜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可视具体情况适当降低。19.2.10本条所列情况均属于违章施工、外部环境条件恶化、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可能出现工程事故的征兆或现象,应引起各方重视,应提高监测频率。19.2.11本条强调每天都应巡视检查,是因为监测工作不是每天都在连续进行,而是根据开挖情况间隔监测,没有监测的间隙时间内可能有异常情况和险情发生,因此,基坑工程每天都应巡视检查。施工方和监测方应分别有专人负责巡视检查。19.2.12巡视检查应以目测为主,配备简单的工器具是必要的,这样可以加快巡视检查的速度,提高效率,与监测数据配合使用,容易掌握基坑工程的动态。219

19.2.13条文中的情况一旦出现,事故就可能发生,造成人员 和财产损失,必须立即报警,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基坑及周边环 境的安全。

19.2.14监测数据应及时分析整理,监测数据分析应结合自然

19.2.14监测数据应及时分析整理,监测数据分析应结合自然 环境条件、施工工况等情况和以往监测数据进行,基坑支护结构 (边坡)及周边地面水平位移、沉降等监测项目尚应绘制成随时 司变化的关系曲线,对变形和内力发展趋势以及基坑安全性做出 评价。 监测记录和监测报告应采用正规的表格,并经监测、记录 校核人员签字后方为有效。 监测单位应在监测工作完成后提交完整的监测结果报告。监 则结果报告应包括当次报表、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报告。 监测结果报告应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内容,并宜用文学 阐述与绘制变化曲线或图表相结合的形式表达。监测结果报告应 反映基坑及其周边环境变形状况,并有对基坑及其周边环境安全 性的分析和建议。

19.3.4由于高低应变检测数学模型与连续墙不符,对地下连续 墙应采用声波透射法或钻孔抽芯法检测。 19.3.6打(压)入的预制桩在检测时应提供经确认的桩顶标 高、桩底标高、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等。其中锤击桩还应提供 最后三阵贯入度、总锤击数等,静力压桩还应提供最大压桩力 等。预制桩的接头焊接质量和桩身质量对桩的水平承载力和抗弯 能力影响大,采用低应变法检测速度快、成本低和效果好。 19.3.7采用钢支撑的基坑工程以往发生事故主要集中在接头及 焊缝部位,钢支撑接头及焊缝位置的质量往往决定了基坑的安 全,采用超声探伤的方法检测是常用且可靠的方法。 19.3.8水泥土搅拌桩可采用双管单动取样器对桩身钻芯取样,

20基坑开挖对环境影响的评估与防治

20.1.1本条所指的重要的基坑工程,包括地铁保护范围内开挖 的基坑,周边影响范围内存在需保护的古迹文物,重要建(构) 筑物、城市主干道、重要地下管线(如燃气干管、供水干管、高 压电缆、重要通信电缆等)等环境条件的基坑。

20.2基坑降水对环境影响的评估

20.2.1~20.2.4基坑工程开挖后,即使设置了截水惟幕,也经 常会引起周边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开裂,严重时还会引起 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开裂,引起纠纷。因此, 专门针对地下水下降对基坑周边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是必要的,有 利于基坑安全,减少纠纷。

DL/T 5161.9-20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9部分:蓄电池施工质量验收20.3支护方式对环境影响的评估

20.3.1支护结构的设置与基坑的形状、大小、深度、地质条 件、周边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不同的支护方式影响到工程的安 全性、经济性、风险和工期等。 20.3.2~20.3.6采用不同支护方式的基坑工程,应根据支护方 式的特点以及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20.3.7锚杆(索)施工,如果侵入邻近建(构)筑物地基基 础中,应采用专用锚杆机钻孔,全长套管跟进钻进,防止水土流 失,避免钻孔的孔壁崩塌,避免成孔时破坏邻近建(构)筑物 的已有桩基础。

20. 4基坑工程对环境影响的防治

20.4.2基坑工程应实行信息化施工,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 工进度和施工工艺,确保基坑周边环境和基坑工程的安全。 20.4.4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已在大部分城市得到广泛共识,如果 锚索侵入邻近建筑地块或已规划的地铁线保护范围,宜修改设计 方案或采用可回收锚杆。 20.4.5对既有建(构)筑物和重要管线基础进行预防式托换 注浆加固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在基坑设计阶段应评估这类措施的 必要性,预先采用防治措施,可以避免纠纷,保护环境

注浆加固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在基坑设计阶段应评估这 必要性,预先采用防治措施,可以避免纠纷DB34/T 3326-2019 古建筑白蚁防治技术规程,保护环境。

E.0.1本规程提供的“大井法”适用于均质含水层和基坑远离 补水或隔水边界的情况,其他边界条件复杂的计算公式见相关规 范或采用数值方法计算。

F.0.1基本试验是对试验土钉所进行的现场抗拨试验,目的是 通过检测土钉极限抗拔力,从而确定土钉与岩土层之间的粘结强 度,同时确定施工工艺、部分设计及施工参数,为设计提供依 据;较薄土层中可不进行基本试验。验收试验是对实际工作土钉 所进行的现场抗拨试验,目的是通过检测土钉实际抗拔力能否达 到验收抗拔力,从而判断土钉长度、注浆质量等施工质量,为工 程验收提供依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