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1/T 0314-2020 城市道路养护规范.pdf

DB3301/T 0314-2020 城市道路养护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301/T 0314-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1073
下载资源

DB3301/T 0314-2020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301/T 0314-2020 城市道路养护规范.pdf

DB3301/T03142020

8.9.1水泥混凝土路面唧泥可采用压浆处理,处理后应对接缝及时灌注,其要求可按本标准8.5条执 行。 8.9.2相邻路面板板端拱胀的维修,应根据拱胀的高度,将拱胀板两侧横缝切宽,释放应力,使板逐 渐恢复原位。修复后应再检查此段路面的伸缝,如有损坏应按本标准第8.2.4条的要求维修。

3.10.1水泥混凝土路面整块面板翻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旧板凿除时,不得造成相邻板块破损或错位,应保留原有拉杆或传力杆; 一基层损坏或强度不足时,应采取补强措施,强度不应低于原结构强度,基层补强层顶面标高应 与原基层顶面标高相同: 一在混凝土路面板接缝处的基层上,宜涂刷一道宽200mm沥青: 一应根据通车时间要求选用路面的修补材料,并应进行配合比设计; 水泥混凝土路面整块面板翻修应按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要求施工,并应满足CJJ1有关规定。 3.10.2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善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较大面积的磨光、起皮、剥落、露骨等病害,应及时安排大、中修工程进 行维修; 城镇次干路、支路可采用表面处理、稀浆封层或加铺沥青磨耗层修复; 当抗滑性能不足时,宜采用刻槽机对路面板重新刻槽,槽深宜为3mm~5mm,槽宽宜为3mm~5mm, 缝距宜为10mm~20mm; 水泥混凝士路面改善应因地制宜,可加铺水泥或沥青混凝士面层

9.1.1人行道养护应包括基层、面层、无障碍设施、*石等的养护。 9.1.2对人行道及其附属设施应经常巡查,并应符合本标准第5.2.1条的规定。 9.1.3 停放机动车的人行道和有机动车出入的人行道口,均宜按机动车道标准结构铺设 9.1.4人行道的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面应平整,无障碍物JC/T 2450-2018 被动房透明部分用玻璃,无积水,砌块无松动、残缺,相邻块高差应符合要求; *石和台阶应稳定牢固,不得缺失: 树池框不得拱起或残缺;人行道上检查井不得凸起或沉陷,检查井盖不得缺失。

9.2.1人行道面层砌块铺装时,应设置满足强度要求的基层。 9.2.2当人行道下沉和拱胀凸起时,应对基层进行维修。 9.2.3 当采用其他材料维修基层时,其强度不应低于原基层材料。 9.2.4 基层维修不应采用薄层贴补。 9.2.5冬期进行基层维护不宜采用石灰稳定类和水泥稳定类材料,否则应采取防冻措施。

9.3.1面层养护应包括下列内容:

砌块填缝料散失的补充:

一砌块填缝料散失的补

DB3301/T03142020

路面砖松动、破损、错台、凸起或凹陷的维修; 沉陷、隆起或错台、破损的维修; 检查井沉陷和凸起的维修。 3.2振捣成型、挤压成型的面层砌块和加工的石材可用作人行道面层的铺装。 3.3 发现面层砌块松动应及时补充填缝料,充填稳固,若垫层不平,应重新铺砌。 3.4 面层砌块缝隙应填灌饱满,砌块排列应整齐,面层应稳固平整,排水应通畅。 3.5 垫层材料可采用干砂、石屑、石灰砂浆、水泥砂浆等。 3.6 面层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面层砌块应具有防滑性能,其材质标准应符合表1的规定; 当面层砌块发生错台、凸出、沉陷时,应将其取出,整理垫层,重新铺装面层,填缝; 修理的部位应与周围的面层砌块砖相接平顺; 对基层强度不足产生的沉陷或破碎损坏,应先加固基层,再铺砌面层砌块; 砌块的修补部位宜大于损坏部位一整砖: 检查井周围或与构筑物接壤的砌块宜切块补齐,不宜切块补齐的部分应及时填补平整; 人行道在养护维修中应满足排水要求

表1人行道面层砌块材质标准

9.3.7沥青混凝土面层的人行道养护应按本标准第7 章的规定执行 9.3.8水泥混凝土人行道的养护应按本标准第8章的规定执行。 9.3.9其他材质的人行道养护应按现行国家相关标准执行

9.3.7沥青混凝土面层的人行道养护应按本标准第7章的规定执行

9.4.1盲道砌块缺失或损坏应及时修补;提示盲道的块型和位置应安装正确。 9.4.2盲道的纹路应凸出路面4mm高,行进盲道应与人行道的走向一致,盲道型材表面应防滑。 9.4.3盲道铺设应连续,应避开树木(穴)、电线杆、拉线等障碍物,宜在距树池、围墙、花台、绿 化带250mm~500mm处设置,其他设施不得占用盲道。 9.4.4盲道的颜色宜与相邻的人行道铺面的颜色形成对比,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宜采用中黄色

9.5.1*石应保持清洁,冬季应及时清除含有盐类、除雪剂的融雪。 9.5.2混凝土*石应保持稳固、直顺。发生挤压、拱胀变形应调整并及时勾缝。 9.5.3更换的*石规格、材质应与原路*石一致。 9.5.4道路翻修、人行道改造时,砌筑*石应采用C15水泥混凝土做**石背填

DB3301/T03142020

9.5.5花岗石、天理石类*右的维修养护,其缝宽不得小于3mm,最大缝宽不得超过10mm 9.5.6*石标准应符合表2的规定。

10. 2 分隔带、护栏和隔离墩

10.2.1分隔带、护栏和隔离墩应整齐、清洁、无缺损。当损坏或丢失,应按原设计的样式、颜色及时 修补。 10.2.2 对具有防撞功能的分隔带、护栏和隔离墩,应具有反光警示标识,并保持醒目。 10.2.3对路*石类分隔带,应按路*石维修标准进行检查、维护。 10.2.4反光警示条带缺失、油漆脱落或锈蚀时应及时修复。

10.3.1路面上检查并和雨水口的并具,其材质应满足道路通行要求。安装应牢固并保持与路面平顺相 接。检查井及其周围路面1.5m×1.5m范围内不得出现沉陷、突起或破损。 10.3.2检查井和雨水口的井具出现松动,或发现井座、井盖、井算断裂、丢失或不配套,应及时维修 补装完整。

补装完整。 10.3.3检查井、雨水口的沉陷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砌筑材料应采用专用砌块或预制检查井; 整平和调整井口高度时不得使用碎砖、卵石或土块支垫; 整平和调整井口时应采取防沉降措施。 10.3.4安装检查井和雨水口的井座时,应采用细石类混凝土坐浆或灌浆,其强度不应小于30MPa。 0.3.5 检查井井具与路面的安装高差,应在5mm以内。 10.3.6维修后的检查井和雨水口,在养生期间应设置围挡和安全标志

DB3301/T03142020

10.3.7维修后的检查井和雨水口在修补路面前, 并座周围和面层以下道路结构部分应夯填密实,其强 度和稳定性不应小于该处原道路结构要求。 10.3.8雨水口的安装高度,应低于该处路面标高20mm。应在雨水口向外不小于1m范围内顺坡找齐。 10.3.9改建或增设的雨水口,应满足排水养护和设计的要求。 10.3.10当检查井维修调整需快速恢复交通或应急抢修时,宜采用快速修复材料

11养护工程的检查与验收

11.1.1道路的保养小修、申修工程、天修工程及改扩建工程等应进行检查与验收。 11.1.2道路养护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有质量合格证明。 11.1.3养护单位应对保养小修质量进行自查,自查结果报管理单位备案,管理单位应进行质量抽检。 11.1.4预防性养护、中修工程、大修工程应由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对工程全过程进行监理。养护单 位、管理单位应对施工过程和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和验收。 11.1.5加固、改扩建工程检查与验收应依据新建工程的质量与验收标准进行

11.2沥青路面养护工程

表3沥青再生处治质量检查与验收标准

表4(含砂)雾封层质量检查与验收标准

表5碎石封层质量检查与验收标准

DB3301/T0314202

DB3301/T03142020

表6稀浆封层及微表处质量检查与验收标准

表7薄层热拌沥青混凝土罩面质量检查与验收标准

注:表3~表7中的检测方法T0912~T0971应按.TTGE60相关规定执行。

11.2.2沥青路面养护工程检查内容应包括凿边质量、铺筑质量、平整度、接茬质量、路框差、横坡度 等。 11.2.3沥青路面养护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表8的规定。

.2.2沥青路面养护工程检查内容应包括凿边质量、铺筑质量、平整度、接茬质量、路框差、横 .2.3沥青路面养护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沥青路面养护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DB3301/T03142020

表13道路指示牌养护质量验收标准

表14隔离护栏养护质量验收标准

表15检查井、雨水口养护质量验收标准

12.1.1在城市道路掘路前,工程建设单位、相关管线产权单位应提供真实、完整、准确的地下设施 料,对可能造成周边建构筑物等设施损坏的现场进行勘察,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且不得损坏原有的 下管线。 12.1.2 掘路修复结构强度不应低于原设计结构强度。 12.1.3 掘路的槽底最小宽度宜为所埋设施的外侧宽度加两侧夯实机具的工作宽度。 12.1.4 当顺向掘路宽度达到原路的1/2时,应进行专项掘路修复设计,面层宜为全幅修复。 12.1.5 掘路埋设各种管线的管顶标高应低于路面结构以下500mm,否则应采取加固措施。 12.1.6 城市道路的掘路开挖断面严禁上窄下宽。道路结构修复时应满足其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 12.1.7 掘路修复应符合下列规定: 掘路修复所采用的的基层、面层结构不应低于原结构强度: 紧急抢修的掘路,当一次修复达不到规定压实度时,应进行再次修复; 掘路修复应快速、坚实和平整,现场应清洁。 2.1.8 掘路修复的技术资料应归入该条道路的技术档案。 12.1.9城镇道路的管线敷设宜采用非开挖施工技术。 12.1.10掘路后恢复的各种检查井应采取防沉降措施,井盖宜采取防盗及防响动措施

DB3301/T03142020

2.1.11掘路修复的检查与验收要求,基层应符合本标准第12.3.3条的规定,面层应符合沥青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人行道的养护质量标准

12.2.4沟槽分段填土交接处应做成阶梯形,阶梯宽度应大于层厚的两倍。 12.2.5沟槽不得带水回填,回填应密实,且回填路基顶面回弹模量值:快速路和主干路不应小于 30MPa;次干路和支路不应小于20MPa。 12.2.6槽底至设施顶部以上500mm范围回填时,应从两侧对称进行,同时还土的高度差不得大于一层, 12.2.7沟槽回填土的压实度除满足相关规范外,还应符合CJJ1的相关规定执行。 2.2.8回填土时对沟槽内原有的管线设施应采取保护措施。 12.2.9 掘路回填遇有特殊情况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当掘路土回填不能保证质量时,宜采用砂、天然级配砂砾或水泥混凝土等快速形成稳定的材料 回填; 一沟槽发生塌方时,宜加大沟槽断面后,再回填; 一槽内设施顶部以上回填厚度小于设计规定时,应对所埋设施进行加固保护。 粗砂或混凝士土等回填灌注

12.3.1掘路的基层修复应在开挖断面两侧各加宽300mm~500mm 12.3.2掘路修复采用的材料应符合CJJ1的相关规定。 12.3.3基层的修复质量应符合表17的规定,

2.3.1掘路的基层修复应在开挖断面两侧各加宽300mm~500mm

12.3.3基层的修复质量应符合表17的规定

表17基层修复质量标准

DB3301/T0314—2020快速路、主干路≥97%压实度环刀法次干路≥96%(重型击实)灌砂法支路≥95%20m平整度≤10mm3m直尺厚度± 10%钢尺12.4路面修复12.4.1沥青混凝土面层修复应符合下列规定:面层修复前,应对掘路时影响的破损路面进行清除,修复宽度每侧应大于基层200mm及以上;修复沥青混凝土面层前,应对半刚性基层或刚性基层采取防反射裂缝措施及防水措施:接茬黏层油应涂刷在切割*面,溅洒在路表面的黏层油应清除干净;接茬宜采用直茬热接方法,应平顺、密实;一宜采用振动压路机或振动夯实机具,分层碾压。12.4.2应急抢修或冬期修补掘路面层,宜采用混凝土预制砌块,或冷拌沥青混凝土修补平整,在气温适宜后再进行二次修复。12.4.3当水泥混凝土路面掘路宽度超过1/3板宽时,应按整板恢复;当不足1/3板宽时应进行加固处理。12.4.4砌块类面层的修复,应将掘路施工期间被扰动的砌块全部拆除重新铺砌。12.5人行道修复12.5.1修复挖掘的人行道基础应符合下列规定:沟槽回填的最小宽度应满足夯实机械的最小工作宽度,且不得小于600mm;应分层回填夯实,分层的厚度应小于夯实机械的最大振动夯实厚度;当不能满足回填最小宽度时,可采用灌注混凝土等方法回填;沟槽回填应高于原路床,夯实后再整平至原路床标高,恢复面层;人行道基础维修质量标准应符合本标准表11的规定。标准信13文明施工与安全生产13.1文明施工13.1.14做好市政养护车辆的维护保洁工作,车况良好、车容整洁、车身无破损及脱漆,各类作业部件放置合理,不吊挂、外露。13.1.2合理安排养护作业时间。按养护操作程序执行作业,养护材料、设备放置合理有序,严禁破坏周边环境、阻碍交通。13.1.3在路面养护中损坏道路交通标识标线的,应及时通知交警部门进行补划。13.2安全生产13.2.1一般规定13.2.1.1养护单位应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19

DB3301/T03142020

13.2.1.2现场作业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人员应穿戴反光背心,机械设备应张贴反光 示志。作业现场应配备安全员,做好安全围护、警示、提醒等工作,消除安全隐患。 3.2.1.3夜间施工时施工现场必须配备照明、警示装置。 3.2.1.4施工作业完毕后,应采取防尘、消声措施,及时清除路上的障碍物,消除安全隐患,

13.2.2机动车道安全围护要求

13.2.2.1将施工区域划分为:警告区、缓冲区、施工区、终止区四个区域。 13.2.2.2围护设施应包括:限速牌、导向牌、施工牌、锥形帽、警示信号灯。 13.2.2.3到场后顺车流方向摆放锥形帽,封闭作业区域。锥形帽间距1.5米~3米,维护牌相互间距 5米~10米。 13.2.2.4警告区内顺车流方向依次摆放限速牌、导向牌、施工牌。 13.2.2.5施工区内顺车流方向依次为运输车、压路机或铣刨机、作业人员。 13.2.2.6围护过渡区域不得低于50米,终止区不少于10米,视车流、路况调整,必须保证有足够的 安全距离。 13.2.2.7夜间加设适量警示信号灯

13.2.3非机动车道安全围护要求

13.2.3.1非机动车道施工应使用红白连杆将所有锥形帽连接,防止非机动车进入施工区域。 13.2.3.2围护过渡区域不得低于20米,终止区不少于5米,视车流、路况调整,必须保证有足够的 安全距离。 13.2.3.3其他要求遵循机动车道围护摆放

13.2.4人行道养护安全围护要求

13.2.4.1作业时,应使用人行道养护专用护栏将施工区域进行全封闭,围护区旁放置施工牌,只留作 业人员进出口。施工区域旁停放的运输车辆应在附近的安全区域靠边停放,不得停放在妨碍交通的位置, 车辆开启警示灯,车后应设置锥形帽、导向牌、限速牌等安全围护措施。 13.2.4.2作业人员不得随意将工具、材料放到施工区域内外,不能坐在危险区域休息。 13.2.4.3作业人员应规范使用切割机、发电机等设备,在切割、凿挖作业时,应防止废料飞溅。 13.2.4.4施工完成后,安全围护设施必须在施工设备、材料均清理完毕后,由带班施工员或班长负责 指挥撤除。

城市道路技术资料应以一条路(路段)为单位进行归档管理,并建立养护管理数据库。

14.2.1城市道路养护资料应包括道路基础资料和养护资料。资料应全面、准确、及时、清晰。 4.2.2基础资料包括道路基础数据,新建、改建、大修竣工图等。 4.2.3养护资料包括道路技术状况、道路检查资料、道路维修资料及其他摄影或录像资料

养护数据库应根据养护资料及时更新,并为后续养护提供决策依据

DB3301/T03142020

DB3301/T03142020

工工艺流程包括:清缝一配料一灌缝一推平、养生一开放交通。流程要求如下: 清缝:检查鼓风机是否良好;加热、清理裂缝及周围;用鼓风机将裂缝及裂缝周围彻底吹干净: 用钢丝刷刷掉松动的粒料,潮湿部分用喷灯烘干;废料及时打扫干净,装车外运; 配料:采用灌缝胶或沥青时,使用前应加热容器,使材料熔化。采用乳化沥青时,由于在运输 和储存的过程中会导致桶内的水分流失,所以在使用前应将材料中加入适当的水分搅拌,搅拌 程度应以流动性为准,看是否容易在容器中流出,一定要搅拌均匀。 灌缝:采用灌缝机,沿裂缝缓缓灌缝。 推平、养生:在地表温度较高的时候,应在倒入材料后稍等片刻,就可使用挂刷进行推平。如 果气温较低,则应在倒入材料后,多渗透一会儿,大概一分钟左右,再推平,养生。 一一开放交通:待材料凝固后及时清扫现场,开放交通。 .1.1.2缝宽>10mm:采用细粒式热拌沥青混合料或乳化沥青混合料填缝。施工工艺流程包括:开槽 清缝一配料一填缝一推平、养生一开放交通。流程要求如下: 一开槽:凹槽位置应均匀分布在裂缝的中央,宽度和深度宜为:30mm×15mm、25mm×12mm、12mr X12mm。开槽前应对路面进行清扫,凹槽应切成方正,宜采用专业机具开槽。 清缝:应采用工业吸尘器或专业设备清理开槽留下的碎石残片和松散的沥青混凝土碎片。 配料:采用厂拌细粒式热拌沥青混合料或乳化沥青混合料。 填缝:人工填沥青混合料或机械填乳化沥青混合料,采用细粒式热拌沥青混合料时应注意松铺 厚度。 一一推平、养生:采用细粒式热拌沥青混合料时,填料后用平板夯夯实。采用乳化沥青混合料时, 在地表温度较高的时候,应在倒入材料后稍等片刻,就可使用挂刷进行推平。如果气温较低, 则应在倒入材料后,多渗透一会儿,大概一分钟左右,再推平,养生。 一开放交通:采用细粒式热拌沥青混合料时,温度降至50℃后开放交通。采用乳化沥青混合料 时,待材料凝固后及时清扫现场,开放交通。 1.1.3当路面裂缝宽度超过20ml 不得使用封缝措施

2.1拥包峰谷高差不大于15mm时,采用机械铣刨平整。施工工艺流程包括:铣刨一废料清扫 开放交通。流程要求如下: 一一铣刨:使用铣刨机将拥包区域铣刨平整,与原路面无高差。 废料清扫、外运:将铣刨后的废料清扫干净,并装车外运。 开放交通:清扫、外运结束后即可开放交通。

DB3301/T03142020

A.1.2.2拥包峰谷高差天于15mm且面积大于2m时,应采用铣刨机将拥包全部除去,并应低于路表面至 少30mm,清扫干净后,喷酒粘层油,用热沥青混合料重铺面层。施工工艺流程包括:铣刨至低于路表面 至少30mm一废料清扫、外运一喷洒粘层油一铺筑新沥青混合料一养护、开放交通。流程要求如下: 一一铣刨至低于路表面至少30mm:将拥包区域铣刨至低于路表面至少30mm,应用3m尺配合直尺测 量铣刨厚度。 喷洒粘层油:清扫干净后,在铣刨区域表面均匀喷洒一层乳化沥青粘层油。 A.1.2.3拥包峰谷高差不大于15mm,但面层连续多处出现拥包,且面积较大,应将拥包及面层整体挖 除,再重铺面层。 A.1.2.4基础变形形成的拥包,应更换已变形的基层,再重铺面层

A.1.3.1当车辙在15mm以上时,可采用铣刨机清除。施工工艺流程包括:铣刨机铣刨平整一废料清扫、 外运一开放交通。 A.1.3.2当联结层损坏时,将损坏部位全部挖除,重新修补。施工工艺流程包括:铣刨车辙及联结层 至原路面以下至少30mm一废料清扫、外运一喷洒粘层油一铺筑新沥青混合料一养护、开放交通。 A.1.3.3车道表面因车辆行驶推移而产生的车辙,应将出现的车辙的面层切削或铣刨清除,然后重铺 历青面层。 A.1.3.4路面受横向推挤形成的横向波形车辙,如已稳定,可将凸出的部分消除,在波谷部分喷洒或 涂刷粘结沥青并填补沥青混合料,找平、压实。 A.1.3.5因面层与基层间有不稳定夹层而形成的车辙撤,应将面层挖除,消除夹层后,重做面层。 A.1.3.6因基层强度不足、水稳定性能不好,使基层局部下沉而造成的车辙,应先处置基层,再做面 层。

A.1.4.1当土基和基层已经密实稳定后,可只修补面层。施工工艺流程包括:铣刨、拉毛一废料清扫、 外运一喷洒粘层油一铺筑新沥青混合料一养护、开放交通。流程要求如下: 一铣刨、拉毛:将沉陷区域进行铣刨至原路面以下30mm,沉陷深度大于30mm部位用铣刨机进行 拉毛处理。 A.1.4.2因基层局部沉陷而造成的沉陷,应先修补基层。

A.1.5.1表面轻微剥落。施工工艺流程包括:喷洒沥青,撒布适当粒径的嵌缝料处治一养护、开放交 通。流程要求如下: 在气温上升(10摄氏度以上)后,清扫干净,重做喷油封层,喷布沥青0.8kg/m²~1.0kg/m², 撒3mm~5mm石屑或粗砂5m²/(1000m²)~8m²/(1000m²),用轻型压路机压实。 A.1.5.2剥落严重已形成松散状态。施工工艺流程包括:铣刨至原路面以下至少30mm一废料清扫、外 运一喷洒粘层油一铺筑新沥青混合料一养护、开放交通。流程要求如下: 因沥青与酸性石料间的粘附性差而造成路面剥落的,应将剥落部分全部挖除后,重做面层。重 做面层的矿料不应再使用酸性石料。如确需使用,应在沥青中掺入抗剥离剂、增粘剂或使用于 噪的生石灰、消石灰、水泥等表面活性物质作为填料的一部分,或采用石灰浆处理粗集料等抗 剥离措施,以提高沥青与矿料的粘附力,并增加混合料的水稳性。 A.1.5.3由于基层变形

DB3301/T03142020

1.6.1临时性应急处理或者梅雨季节维修。施工工艺流程包括:坑槽成型一清理槽底一铺设冷 实一养护、开放交通。流程要求如下: 一一视冷补料性能要求选择清槽、夯实、养护方式

A.1.6.2非应急时的挖补式维修。施工

A. 1.7 泛油维修

A.1.7.1轻微泛油路段。施工工艺流程包括:撒3mm 5mm粒径的石屑或粗砂一压路机碾压或控制行车 碾压。 A.1.7.2较严重泛油路段。施工工艺流程包括:先撒5mm~10mm粒径的碎石一压路机碾压一稳定后再撒 3mm~5mm粒径的石屑或粗砂一压路机碾压或控制行车碾压。 A.1.7.3含油量过高的软层需铣刨后重做面层。

维修时间应选择在泛油路段已出现全面泛油的高温季节; 撒料应顺行车方向撒,先粗后细,做到少撒、薄撒、匀撒、无堆积、无空白; 禁止使用含有粉粒的细料: 采用压路机或引导行车碾压,使所撒石料均匀压入路面; 若采用行车碾压,应及时将飞散的粒料扫回,待泛油稳定后,将多余浮动的石料清扫并回收

A. 1. 8 其他病害维修

A.1.8.1啃边维修

4.1.8.1.1啃边维修销

1.8.1.1啃边维修针对因路面边缘沥 损形成的玩切 1.8.1.2施工工艺流程包括:挖除破损的沥青面层一在接茬处涂刷粘结沥青一填补沥青混合米

平压实。流程要求如下:

因基层松软、沉陷而形成的啃边,应先修复基层; 应加强路肩的养护工作,保持路肩稳定;随时注意填补路肩上的车辙、坑洼或沟槽;经常 路肩与路面衔接平顺,并保持路肩应有的横坡,以利排水。

A.1.8.2唧浆维修

唧泥的维修可采用注浆固化的方法对病害内部进行处理,或进行局部翻建改造处理GB/T41862-2022 土方及矿山机械 自主和半自主机器系统安全.pdf,同时应对原路 面中央分隔带、路肩、路基边坡、边沟及相应排水设施进行排查,消除积水隐患。流程要求如下: 开渠排水:路面经常处于潮湿状态,使路基发软开始唧泥,应及时在露肩上开挖横沟,排除表 面积水,沟宽在30cm~40cm,间距5cm左右,沟深至路面基层以下,高于边沟底,路面坑洼 严重地段,除设置横沟外,还应顺路面边缘修纵向小盲沟或渗水井; 挖换土壤:将路基唧泥的土和稀泥挖出,换填40cm~60cm厚的砂性土或碎(砾)石,分层压

DB3301/T03142020

实后重铺路面。严重唧泥部分,软土全部挖除,填人水稳性良好的砂砾料,并分层压实; 排除路表积水:及时修补路面沟槽和路肩坑洼,使其平整、无堆积物,无积雪等,尽快排除表 面积水; 换铺粒料:挖除唧泥路段的稀泥,换填碎石、砖块或炉渣等粒料,整平后碾压或夯实。或挖除 稀泥后填入水稳定性较好的干土,再铺粒料垫平后碾压或夯实。

A.2. 1 基础换填

A.2.1.1挖除现有基础材料,换填沥青稳定碎石等材料。若养护时间充裕可采用水稳、石灰稳定粒料 等材料。 A.2.1.2施工工艺流程包括:机械(人工配合)破除道路一压实底基层一测量深度一分层摊铺分层压 实一修复面层一养护、开放交通, A.2.1.3将沥青路面铣刨后翻挖基层,面层的翻挖范围应超出基层翻修范围30cm左右。 A.2.1.4整平路基表面并经碾压后,按设计要求进行基层铺筑,水稳每层厚度不大于15cm;沥青稳定 碎石不大于10cm A.2.1.5在基层稳定并达到要求强度后,浇洒透层油或粘层油,再摊铺面层混合料。 A.2.1.6对于富水路段,还应同时设置排水设施,铺设排水材料。

SHT3408-2022石油化工钢制对焊管件技术规范.pdfA.2.2横穿管线包方

A.2.2.1挖除现有基础材料,漏出横穿管线,埋设深度浅的应掏空管线下方。管线周边布置钢筋网片, 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包方。 A.2.2.2施工工艺流程包括:机械(人工配合)破除道路一压实底基层一测量深度一钢筋网铺设一浇 筑快速混凝土一养护一修复面层一养护、开放交通。 A.2.2.3开挖接近管线处,应使用人工开挖。 A.2.2.4快速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材料参数及试验确定,待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后方可修复面层。 A.2.2.5管顶距离路面70cm以上,可直接用砼包方;管顶距离路面20cm~70cm,应采用上层单层或下 层单层钢筋网片的砼包方;管顶距离路面深度(10cm~20cm),应采用管线上下两层均布设钢筋网片的 经包方,增强整体混凝土强度。

DB3301/T03142020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