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5-210-2021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pdf

DBJ/T15-210-2021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6.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3565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15-210-2021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pdf

10.2.1叠合墙板和钢筋桁架预制板可不进行结构性能检验,但应采 取下列措施: 1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代表宜驻厂监督生产过程; 2当无驻厂监督时,预制构件进场时应对其主要受力钢筋数 量、规格、间距、钢筋保护层厚度等进行实体检验。 10.2.2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且不应有影响结构性 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对出现的一般缺陷应要求构件生 产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尺量;检查处理记录。

10.3.1叠合墙板底部水平拼缝处的混凝土必须浇揭密实,养护充 分,其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标准养护试块报告及施工记录。 10.3.2双面叠合墙板空腔内的混凝土必须浇捣密实,其强度必须达 到设计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的规定。 检查数量:每1000m2建筑面积检测1个构件,每层不少于3 个构件。 检查方法:底部拼缝和现浇边缘构件观察检查、人工敲击法、 超声法、阵列超声成像法。 10.3.3叠合剪力墙结构施工后CECS378-2014 聚苯模板混凝土楼盖技术规程.pdf,其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且不 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量测、检查处理记录。 10.3.4叠合墙板的位置和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设计要 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表10.3.4中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检验批。在同一检验 批内,对叠合墙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 对天空间结构,叠合墙板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 抽查 10%, 且均不少于 3 面。

表10.3.4叠合墙板位置和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附录A钢筋桁架叠合楼板设计

伤桁架预制板中的钢筋架应满足

1宜沿预制板的长方向布置,当预制板存在非宽缝连接时应平 行拼缝布置; 2钢筋桁架上弦筋中线距预制板边不应大于300mm,间距不宜 大于600mm; 3上、下弦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4当采用双向板设计并采用密拼或窄缝方式拼接时,钢筋架 的布置尚应符合本附录第A.0.3条第5款的规定。 A.0.2钢筋架预制板之间采用宽缝后浇带连接时,缝宽不应小于 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后浇带平行板缝的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板缝两侧预制 板相应方向板底配筋率的较大值: 2后浇带两侧板底伸出受力钢筋应在后浇带中搭接连接,并满 足以下要求; 1)板底外伸钢筋的搭接长度1和端部弯钩构造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2)钢筋桁架预制板板底外伸钢筋为直线形(图A.0.2a)时, 接缝处的直线段钢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外伸钢筋采用端 部带90°(图A.0.2b)或135°(图A.0.2c)弯钩时,接缝处 直线段钢筋搭接长度可取为钢筋的锚固长度la,且在确定la 时不应计入错围反保拍巨和实际配简面和大工设计计管

1)板底外伸钢筋的搭接长度1和端部弯钩构造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2)钢筋桁架预制板板底外伸钢筋为直线形(图A.0.2a)时, 接缝处的直线段钢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外伸钢筋采用端 部带90°(图A.0.2b)或135°(图A.0.2c)弯钩时,接缝处 直线段钢筋搭接长度可取为钢筋的锚固长度la,且在确定la 时,不应计入锚固区保护层和实际配筋面积大于设计计算 面积相应的两项修正系数:

3)后浇带宽度应计入钢筋下料长度和构件安装误差等因素,每侧预留的调节缝隙不应小于10mm54210(a)板底外伸钢筋直线搭接52310,>la10(b)板底外伸钢筋末端带90°弯钩搭接42310>la10(c)板底外伸钢筋末端带135°弯钩搭接图A.0.2叠合楼板宽缝后浇带接缝构造示意1一后浇带;2一板底受力钢筋;3一钢筋桁架预制板;4一现浇叠合层;5一楼板面筋;A.0.3按照双向板设计并采用密缝或窄缝连接时(图A.0.3),应符合下列规定:1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宜小于接缝处预制板厚度的1.3倍,且不应小于75mm;2接缝处应设置垂直于接缝的搭接钢筋,搭接钢筋应按7.3.5条要求计算确定且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54

3接缝处搭接钢筋与预制板内相应方向受力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4垂直于搭接钢筋的方向应布置分布钢筋,在搭接范围内不宜少于3根,且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5接缝处的钢筋架应平行于接缝布置,靠近接缝的钢筋桁架上弦钢筋中线到预制板接缝边的距离不应大于200mm且不应大于叠合楼板总板厚度。6窄缝设计宽度不应小于30mm,且不宜大于50mm;窄缝内应设置垂直于缝的U型构造钢筋,直径不小于4mm、间距不大于200mm,并沿拼缝设置1根直径不小于8mm的通长钢筋。li(a)双向叠合楼板密缝li>l30~50(b)双向叠合楼板窄缝图A.0.3叠合楼板接缝大样1一钢筋桁架预制板;2一现浇面层;3一钢筋桁架;4一接缝处搭接钢筋;55

5一附加构造钢筋;6一接缝处底部附加通长钢筋;7一U型构造钢筋A.0.4钢筋桁架叠合楼板按照单向板设计时宜采用密缝连接(图A.0.4),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缝处应设置垂直于接缝的搭接钢筋,搭接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预制板中该方向钢筋面积,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接缝处搭接钢筋与预制板底板相应方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d;2垂直于搭接钢筋的方向应布置横向分布钢筋,在搭接范围内不宜少于3根,且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13>15d>15d图A.0.4单向叠合楼板密缝大样1一后浇混凝土叠合层;2一钢筋桁架预制板;3一搭接钢筋4一横向分布钢筋A.0.5钢筋桁架叠合楼板按照双向板设计且采用密缝和窄缝连接时,垂直拼缝的附加钢筋面积应按照拼缝位置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及叠合后浇层混凝土厚度计算。A.0.6密缝和窄缝接缝两侧钢筋桁架的腹杆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Fa

2支座截面承担正弯矩作用且构造符合本规程第7.2.6条规定 时,支座处预制板的纵筋搭接钢筋可作为受拉纵筋,有效截面高度 取现浇叠合层厚度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 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充许时首先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 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充许时首先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

目次1总则642术语和符号653基本规定694材料704.1混凝土704.2 钢筋桁架...704.1其他材料....715结构设计725.1 一般规定..725.2结构布置...755.3结构分析...766叠合剪力墙设计...786.1般规定.786.2截面设计及构造...796.3连接设计及构造..817楼盖设计.857.1 般规定.857.2叠合楼板设计及构造..858构件制作与运输...888.1般规定...888.2 原材料及预埋件...898.3成型、养护及脱模.909施工安装...929.1般规定.929.2预制构件进场及吊运.9310质量验收,..9510.1般规定,.9510.2预制构件..9510.3安装与连接.95附录A钢筋桁架叠合楼板设计9763

2术语和符号2.1.1钢筋桁架,轴测图见图1。图1钢筋桁架1一上弦钢筋;2一下弦钢筋;3一腹杆钢筋2.1.3叶板可作为竖向受力构件的一部分,并在现场浇筑混凝土时作为模板使用。由单片叶板与钢筋架连接而成的预制组合体称为单面叠合墙板(图2);由钢筋桁架连接两片叶板所形成中部空腔的预制组合体称为双面叠合墙板(图3);由保温拉结件连接单面叠合墙板和带保温材料外叶板所形成中部空腔的预制组合体称为保温双面叠合墙板(图4)。65

NAANARAAAAARARARRARYAAAAARAAARARRARRRNANNNAAARAARAM2图2单面叠合墙板图3双面叠合墙板1一叶板,2一钢筋桁架1一叶板;2一钢筋架24图4保温双面叠合墙板1一内叶板;2一外叶板;3一保温材料;4一钢筋架2.1.4单面叠合墙轴测图详见图5。当单面叠合墙板截面不计入结构构件受力截面且仅作为模板功能使用时,其现场浇筑完成后的墙体不属于叠合墙范围。66

图5单面叠合墙1一叶板,2一钢筋桁架,3后浇混凝土2.1.5双面叠合墙轴测图详见图6。当叠合墙为建筑外围护墙时,室外一侧的叶板称为外叶板,室内一侧的叶板称为内叶板。当内、外叶板仅作为模板功能使用时,其现场浇筑完成后的墙体不属于叠合墙范围。图6双面叠合墙1一叶板;2一钢筋桁架,3后浇混凝土2.1.6建筑室外一侧的预制混凝土叶板称为外叶板(保温材料的外部保护层和外模板功能),建筑室内一侧的预制混凝土叶板称为内叶67

板。当内叶板仅作为模板功能使用时,其现场浇筑完成后的墙体不 禹于叠合墙范围。 由于夹心保温做法可以有效解决外围护墙保温、隔热,考虑到 我省后期绿色节能建筑的持续发展,所以本规程引入了此种做法 为我省以后建筑节能措施提供一种更好的技术选择。 2.1.8叠合剪力墙结构根据剪力墙是否存在转换,可划分为全部落 地叠合剪力墙结构和部分框支叠合剪力墙结构两种结构体系。 2.1.9一般把预制板顶部在现场后浇混凝土而形成的整体受弯构 件,简称为叠合楼板。叠合楼板也可以不设置钢筋架,另外也可 以采用预应力、加肋等不同技术。根据市场应用情况和叠合剪力墙 体系的特点,本规程暂时仅考虑带钢筋桁架的叠合楼板,其他类型 叠合楼板在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下也可以参考应用。

件,简称为叠合楼板。叠合楼板也可以不设置钢筋桁架,另外也 以采用预应力、加肋等不同技术。根据市场应用情况和叠合剪 体系的特点,本规程暂时仅考虑带钢筋桁架的叠合楼板,其他 叠合楼板在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下也可以参考应用

3.0.1装配式建筑做好预制构件标准化和现场模具标准化,才 能有效控制建造过程中的构件成本和管理成本,并有效提高施工效 率。 3.0.4装配式建筑设计最关键的就是预制构件相关设计需要在 建筑方案阶段开始介入,考虑预制构件方案的标准化和构造合理 性,生产、施工的技术内容需要提前在设计阶段解决,做到管理前 置、技术前移、协同合作。 3.0.5非承重隔墙的刚度对于结构整体刚度及结构竖向传力有 较大影响,因此非承重隔墙应尽量在主体结构完成后再进行安装, 并采用轻质墙体材料。另外由于叠合剪力墙表面的精度较高,可以 优先采用轻质隔墙条板,以满足整体免抹灰的要求,从而避免抹灰 空鼓的质量通病。如果采用与主体结构同时施工的预制混凝土或现 尧混凝土的非承重的隔墙,应对结构设计充分分析隔墙板对主体结 构的影响。

.1.2叠合剪力墙叶极混凝疑工强度等级应满定结构计算要求。叠合 墙板大都采用标准化工厂进行生产,其预制部分混凝土强度、弹性 模量等能得到充分保证,现场施工应考虑后浇混凝土在不同浇揭方 式、不同养条件护等因素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4.1.3为了保证混凝土浇捣密实,本条规定了采用普通混凝土时, 其粗骨料最大粒径的限值,且后浇混凝土的落度应满足施工的要 求。 4.2.3预制构件起吊用预理件,需要同时考虑脱模、翻转等各个环 节的工况。吊环的选取需经过专门设计,并满足此条规定,当采用 其他材质的吊环时,须提供可靠依据。 4.2.6保温拉结件在欧、美等国工程中多采用GFRP非金属拉结件 和不锈钢拉结件,由于GFRP拉结件的导热系数很低,相当于实现 了断桥,可以忽略拉结件热桥对墙板热工性能的影响,而金属拉结 件的导热系数较高,因此在节能设计时,需要计算拉结件的热桥影 向,当采用非金属保温拉结件时,应为耐碱材料;当采用金属保温 拉结件时,应考虑热桥影响。另外市场上各品牌保温拉结件的力学 性能和物理性能相差较大,产品选择应有相应性能的检测报告。

和不锈钢拉结件,由于GFRP拉结件的导热系数很低,相当于实现 了断桥,可以忽略拉结件热桥对墙板热工性能的影响,而金属拉结 件的导热系数较高,因此在节能设计时,需要计算拉结件的热桥影 响,当采用非金属保温拉结件时,应为耐碱材料;当采用金属保温 拉结件时,应考虑热桥影响。另外市场上各品牌保温拉结件的力学 性能和物理性能相差较大,产品选择应有相应性能的检测报告。

4.3.1高强冷轧钢筋有强度高、脆性天的特点,可以有效减小 正常使用状态下预制构件的裂缝宽度并节约钢材,但是其伸长率、 弯折性能等均较差,因此上、下弦钢筋不推荐采用高强冷轧钢筋,

4.3.2本条规定了腹杆钢筋弯弧要求,参考了国家标准《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对受拉钢筋采用弯钩锚固的措施要求 另外为保证腹杆钢筋和上、下弦钢筋的焊接质量,一般情况下腹杆 钢筋弯折顶端应超出上、下弦钢筋不小于3mm。 4.3.3对于单面叠合墙板钢筋桁架的高度hst设计需要考虑后绑 扎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的需求。钢筋桁架的高度适用范围 按照墙厚不小于200mm且不大于400mm来考虑。 4.3.4对利用钢筋桁架吊装的上弦筋直径提高了要求,吊装时 应同时勾住上弦筋与腹杆钢筋,腹杆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确保 吊装安全。钢筋桁架的高度适用范围按照叠合楼板总厚度不小于 130mm且不大于300mm来考虑

4.4.1外墙板拼缝一般用于非结构受力构件拼缝,常用的硅酮、聚 氨酯、聚硫建筑密封胶不适合于混凝土构件之间的拼缝位置。混凝 土构件之间拼缝的密封胶应优先采用MS建筑密封胶,且满足国家 现行相关规范、标准要求。 4.4.2装配整体式建筑所用砂浆宜采用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 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拼缝处砂浆开裂

5.1.4抗震设计要求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和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中的 规定提出要求

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中的规定提出相 求。

发展进行控制,必要时进行试验验证,并在施工管理上应严格控制 构件加工质量和现场施工质量。 本条中叠合剪力墙根部的竖向连接钢筋面积应乘以不小于1.1 的增大系数,是在竖向连接钢筋面积满足本规程6.3.4条基础上的 增大系数。

5.1.8考虑到叠合剪力墙在广东省的应用案例还不够充分,部分框

5.1.8考虑到叠合剪力墙在广东省的应用案例还不够充分,

支剪力墙结构的框支层受力较大,且在地震作用下容易破坏,为加 强整体性,框支层及以下层应采用现浇混凝土。转换构件是保证结 构抗震性能的关键受力部位,目截面大、配筋多、点构造复杂,不 适合采用预制。

5.1.10夹心保温外墙中内、外叶墙板的连接非常重要。按

在专项设计时,应结合产品的性能检测报告提供的技术参数,对拉 结件在临时工况和长期使用工况下的受力状态进行计算分析,并对 在温度变形作用下的外叶墙混凝土的拉应力进行计算分析

5.2.2当梁高大于2倍墙厚时,梁端弯矩对墙平面外安全不利,此 时应采取措施减小梁端部弯矩对叠合剪力墙的不利影响。当剪力墙 平面外仅单侧有梁,且梁跨度不小于4m时,宜设置扶壁柱或暗柱 来承受梁端弯矩,梁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幅。调幅梁的端顶 部和底部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少于最小配筋率且满足钢筋锚固要 求,暗柱受弯承载力尚不宜小于梁端截面受弯承载力的1.1倍,大 于1.1倍时宜设置扶壁柱。当不能设置扶壁柱时,应在梁与叠合剪 力墙相交处设置现浇暗柱或叠合暗柱,并宜按计算确定暗柱配筋 523前力墙的抗侧刚度较大,墙体布置不连续易造成结构刚度究

5.2.3剪力墙的抗侧度较大,

变。剪力墙洞口的布置方式会明显影响剪力墙的力学性能,洞口成 列、成排布置能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应力分布比较规则。洞口 错开时剪力墙的应力分布复杂,计算、构造都比较复杂和困难,不 建议采用。

5.2.4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高度不大于1600mm,且截面厚度小于

300mm的剪力墙。由于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较差,地震区应用经验 不多,为安全起见,在高层结构中短肢剪力墙布置不宜过多。短肢 剪力墙承担的倾覆力矩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倾覆力矩的30%时,称为 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结构。

5.3.1叠合剪力墙接缝位置的连接钢筋采用安全可靠的连

5.3.1叠合剪力墙接缝位置的连接钢筋采用安全可靠的连接方式, 且接缝处新旧混凝土之间采用粗造面等满足本规程要求的构造措 施时,结构的整体性能与现浇结构等效,设计中可以采用与现浇混 凝土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并根据本规程的相关规定对计 算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 为保证高层或部分框肢叠合剪力墙整体结构及局部结构的安 全,本规程按照适当加强截面削弱构件的理念,将抗震设计时采用 叠合剪力墙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弯矩和剪力计算值在现浇剪力墙 的基础上再1.1倍的方法,多层的全落地叠合剪力墙结构受力较小 不进行放大处理。 5.3.2多层建筑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竖向拼缝处产生的剪力较小,竖向 缝处混凝土及钢筋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结构整体计算时各墙板之 间可视为整体。结构在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分析时,应沿竖向 接缝将墙板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多个计算单元。在罕遇地震作用下, 墙板之间竖向缝可视为完全破坏,各墙板按照单独的计算单元进行 弹塑性分析,满足弹塑性计算的相关要求,确保房屋在大震作用下 不出现倒塌。 5.3.4地下室墙体为非塔楼主体结构竖向承重墙时,如为增加刚度 设置的隔墙、人防墙等也可以采用双面叠合墙,但是其构造及计算 均需满足本规程及现行相关规范的要求。为了使墙体平面外弯矩等 内力在拼缝处得有效传递,竖向连接钢筋应根据其考虑接缝处平面 外抗弯验算,并考虑有效墙截面损失情况。地下室叠合外墙构造示 意如图7所示。

缝处混凝土及钢筋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结构整体计算时各墙板之 间可视为整体。结构在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分析时,应沿竖向 接缝将墙板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多个计算单元。在罕遇地震作用下, 墙板之间竖向缝可视为完全破坏,各墙板按照单独的计算单元进行 弹塑性分析,满足弹塑性计算的相关要求,确保房屋在大震作用下 不出现倒塌

5.3.4地下室墙体为非塔楼主体结构竖向承重墙时,如为增加刚度

5.3.4地下室墙体为非塔楼主体结构竖向承重墙时,如为

设置的隔墙、人防墙等也可以采用双面叠合墙,但是其构造及计算 均需满足本规程及现行相关规范的要求。为了使墙体平面外弯矩等 内力在拼缝处得有效传递,竖向连接钢筋应根据其考虑接缝处平面 外抗弯验算,并考虑有效墙截面损失情况。地下室叠合外墙构造示 意如图7所示。

"19KA009~00S息公开>15d[≥15d"79图7地下室叠合外墙构造示意1一叠合墙板;2一竖向连接钢筋;3一止水钢板;4一基础或地下室楼板;△一水平缝高度广东省住房禾77

6.1.1叠合墙板空腔内现浇厚度净距小于100mm时,施工较困难且 混凝土浇筑质量不易保证。叠合墙板的叶板的厚度可根据墙板高度 选择,但不宜小于50mm,厚度太小时其承载能力较低,制作、运 输及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损坏。叠合剪力墙结构中现浇剪力墙的设 计应符合现行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单面叠合墙由于未能体现两 侧免支模的特点,施工比较复杂,一般用于比较特殊的需求部位, 其计算和构造可以参照预制夹心保温叠合墙,无特殊要求时本规程 中将不在单独表述单面叠合剪力墙的相关内容。预叶板内表面的粗 糙面采用自然粗造面时,在构件制作时应通过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和 施工工艺有效控制自然粗糙面效果,内表面不宜出现浮浆。 6.1.2双面叠合剪力墙中两侧叶板通过钢筋桁架连接形成整体,增 强了预制构件的刚度,避免运输和安装期间墙板产生较大变形和开 裂,同时现场在空腔内浇筑混凝土时,钢筋桁架应能抵抗施工荷载 以及混凝土的侧压力产生的作用。 预制夹心保温叠合墙板中的保温拉结件设计应能抵抗施工 荷载以及混凝的侧压力产生的作用。单面叠合墙板与另外一侧的 模板应可靠固定,确保混凝土浇筑时不出现涨模或爆模现象。 6.1.4根据叠合剪力墙的制作特点,考虑存放、吊装、运输及安装 因素,对预制剪力墙板形状及洞口边预制宽度进行适当控制。 6.1.5根据叠合剪力墙制作特点,楼层梁与叠合剪力墙一起预制时 楼层梁可采用如图6.1.5中构造形式。楼层梁的纵向钢筋应与钢筋混 凝土暗柱、边缘构件进行可靠连接,钢筋的连接方式、锚固长度

保护层厚度等要求应满足现行国家、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

6.2.1轴压比是影响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塑性变形能力的重要因 素。清华大学及国内外研究单位的试验表明,相同条件的剪力墙, 轴压比低时其延性大,轴压比高时其延性小;通过设置约束边缘构 件,可以提高剪力墙在高轴压比情况下的塑性变形能力,但轴压比 大于一定值后,即使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在强震作用下剪力墙仍可 能因混凝土压溃而丧失承受重力荷载的能力。通过对0.5和0.2的 轴压比作用下,典型部位叠合剪力墙构件足尺模型的低周反复荷载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叠合剪力墙试件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斜截面 受剪承载力和接缝受剪承载力与现浇构件承载力接近。计算轴压比 时,叠合剪力墙墙肢截面按全截面的面积考虑。 6.2.2本条参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要求设置,叠合墙 板中钢筋架上、下弦钢筋的材料性能满足本规程规定时,上、下 弦筋面积可计入剪力墙纵向钢筋受力筋面积。当多层叠合剪力墙结 构存在转竖向转换或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叠合剪力墙中水平及 竖向分布筋应满足高层叠合剪力墙相关要求。 6.2.3本条参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要求设置。 6.2.4本条参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要求设置。 6.2.6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域的拉筋由钢筋桁架代替时,除满足 不低于入V/2要求外还应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 3的相关要求。

6.2.7为保证结构安全,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域和构造边缘区域均

钢筋桁架不满足边缘构件非阴影区拉筋要求时,需单独设置拉筋 叠合墙约束边缘构件1c范围内的钢筋架的斜腹筋可计入体积配 箍率。对于单面叠合剪力墙和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边缘构件可参考 双面叠合剪力墙设置。 6.2.8本节主要针对受力较小的多层全落地剪力墙结构设计,构造 简单、施工方便,可在产大新农村、城镇等地区的多层建筑中使用 对于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或多层部分框支叠合剪力墙结构的构造边 缘构件设计应参照本规程6.2.7条设计。考虑连接点处暗柱或单排 钢筋网与叠合墙板相交,取抗剪搭接长度a≥15d,另由于空腔内的 混凝土浇筑时对内外叶板有一定的压力作用,为减少接缝处内外叶 板产生弯曲变形,叠合墙板边缘第一钢筋桁架距离板边缘的距离 不宜大于200mm。对于叶板之间的拼缝考虑免支模因素,一般设计 缝宽可考虑20mm,在施工中可采用PE棒或发泡胶封堵以防止漏 浆,后期应清除拼缝内的填充材料并采用强度不低于C25的微膨胀 抗裂砂浆进行填实。 6.2.9偏心受拉墙肢宜现浇。若叠合剪力墙中一个墙肢出现小偏心 受拉,该墙肢可能会出现水平通缝而严重削弱抗剪能力,抗侧刚度 也严重退化,由荷载产生的剪力将全部转移到另一个墙肢而导致另 一个墙肢抗剪承载力不足。因此,应尽可能避免出现墙肢小偏心受 拉的情况。当出现大偏心受拉时,墙肢极易出现裂缝,使其刚度退 化,剪力将在墙肢中重新分配。此时,可将另一受压墙肢按弹性计 算的剪力设计值乘以1.25增大系数后计算水平钢筋,以提高其受剪 承载力。但是由于可能存在反复荷载,所以要求两个墙肢都要增大 设计剪力。

6.2.9偏心受拉墙肢宜现浇。若叠合剪力墙中一个墙肢出

6.3.1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中,叠合剪力墙的水平缝是影响 结构受力性能的重要部位,接缝要实现强连接,避免在接缝处发生 剪切破坏。水平缝承载力验算,照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王 结构技术规程》JGJ3中对抗震等级为一级的剪力墙,需进行水平 施工缝的抗滑移验算,抗滑移验算仅考虑钢筋和轴力的共同作用, 不考虑混凝土抗剪作用。计算中钢筋面积包括接缝中竖向连接钢筋 面积和端部边缘构件纵向钢筋面积,当两者钢筋强度等级不同时, 八出管

6.3.1装配整体式萱合剪力墙结构中,萱合剪力墙的水平缝是影可 结构受力性能的重要部位,接缝要实现强连接,避免在接缝处发生 剪切破坏。水平缝承载力验算,照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 结构技术规程》JGJ3中对抗震等级为一级的剪力墙,需进行水平 施工缝的抗滑移验算,抗滑移验算仅考虑钢筋和轴力的共同作用, 不考虑混凝土抗剪作用。计算中钢筋面积包括接缝中竖向连接钢筋 面积和端部边缘构件纵向钢筋面积,当两者钢筋强度等级不同时, 应分别计算。 6.3.2接缝原则一是尽量避开受力最大区域,如约束边缘构件阴影 区域和构造边缘构件区域,另外还需考虑现场的施工便捷性。接缝 连接钢筋宜采用焊接圆弧型封闭箍筋,其面积及相关构造应满足本 规程相关规定的要求。叠合墙板的竖缝连接应满足6.2.6、6.2.7和 6.3.4条的相关要求。 6.3.3基于叠合剪力墙结构的构造,叠合剪力墙需在楼层处设置水 平缝,为保证接缝处现浇混凝土浇筑密实,叠合剪力墙水平缝高度 A1不宜小于50mm;同时,为保证上下墙内水平钢筋竖向间距不大 于200mm且方便安装及封堵,叠合剪力墙水平缝高度△1不宜大于 100mm,图8(a)、(b)。而对于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外叶板,为解 决外叶板在温度变化作用下的变形,并便于背衬材料放置和密封胶 施工,综合工程实践经验,夹心保温外叶板水平拼缝高度△2可适当 减少,拼缝高度宜为20mm,后期采用MS建筑密封胶封闭,内叶 板拼缝高度△1宜为50~100mm,采用现浇混凝土应浇筑密实,图8 (c)、(d)。

(a)双面叠合墙一侧有楼板水(b)双面叠合墙两侧有楼板水平接缝平接缝(c)夹心保温叠合墙水平接缝(d)单面叠合墙外墙水平接缝图8叠合墙水平接缝图1一预制板;2一内叶板;3一外叶板;4一保温层;5一单面叠合墙叶板;6一叠合墙现浇部分;7一叠合楼板现浇部分6.3.4通过同济大学进行的轴压比0.5和0.2的轴压力作用下,底部接缝处插筋采用100%搭接和50%搭接的剪力墙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由试验报告结论可知:预制叠合剪力墙结构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其承载能力设计可以参照现浇剪力墙相关规定进行;此外还表明低、高轴压比下剪力墙墙身直插筋搭接长度超过1.21aE时,搭接长度的增加对试件的正反向承载能力影响不大,且剪力墙的钢筋可82

在同一截面连接。另外根据接缝位置平面外弯矩计算分析,考虑有效截面损失情况的钢筋面积适当放大1.1倍。现浇墙与叠合墙连接、叠合墙变截面层的竖向连接节点如图9(a)和图9(b)所示,其中叠合墙变截面处附加竖向连接钢筋不应小于下层叠合墙板叶板内竖向钢筋的直径和间距。单面叠合剪力墙可参考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连接节点。为减少竖向连接钢筋对叠合墙板的安装影响,连接钢筋在加工时可考虑与相邻叶板内表面的净距离控制在5mm以内,另外叠合墙板叶板的厚度在加工时应控制为负误差。本规程中提到的封闭箍形式连接钢筋在端部宜采用半圆弧形式,连接钢筋与叶板钢筋的搭接长度在圆弧位置均计算到钢筋起弧点。(a)现浇墙与叠合墙连接示意(b)叠合墙变截面示意图9双面叠合剪力墙典型竖向连接节点1一叠合剪力墙;2一竖向连接钢筋;3一附加水平钢筋;4一水平拉筋;5一附加竖向连接钢筋6.3.5本条墙体一般针对内部叠合剪力墙,对于外围护墙的叠合墙,其单侧存在楼板或梁会出现墙平面外弯矩,另外考虑外墙如出现裂缝会对建筑防水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外围护墙不建议采用单排钢筋83

连接。 6.3.6对于高层或部分框支叠合剪力墙结构,当较长墙肢确需在墙 肢中部连接时,为保证墙体水平连接质量,需设置宽度不小于墙肢 厚度且不小于200mm的现浇连接段,现浇连接段内应配置相应的 竖向钢筋和水平连接钢筋。水平连接钢筋宜在一侧墙体吊装完成后 马上安装,并推到墙体空腔内部,在另一侧墙体吊装完成后拉出已 放置在墙体空腔内的连接筋到另一侧墙体空腔内相应位置,并可靠 绑扎。单面叠合剪力墙可参考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连接节点。 6.3.7本条应用于高层或部分框支叠合剪力墙结构,对于多层全落 地叠合剪力墙结构在端部、转角、纵横墙交接部分的构造可按照本 规程6.2.8条相关要求设计。 6.3.8由于叠合墙板叶板无伸出钢筋,所以叠合墙板顶部应与屋面 层连接时需要设置附加连接钢筋,确保楼板和剪力墙的弯矩可靠传 递。屋面板可采用叠合楼板或现浇板,其锚固要求均应满足本规程 楼盖设计章节的相关内容。附加钢筋尽量紧贴叶板设置,但是与保 温板相邻时也应满足钢筋保护层要求

7.1.2叠合板有各种形式,包括钢筋桁架叠合板、预应力叠合板、 带肋叠合板(或PK板)、箱式叠合板等。由于叠合剪力墙结构更适 用于居住建筑,其楼板跨度均基本在5m以内,而且经过大量项目 实践,钢筋桁架叠合楼板的应用也比较成熟,因此本章中主要推荐 采用钢筋桁架叠合楼板,并在附录A中进行了构造规定和设计补 充,其他形式叠合楼板的设计方法可参考国家现行相关规范、标准 等。 7.1.3叠合剪力墙结构的楼盖结构设计关键在于预制构件之间、预 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因此对于叠合梁应重点关 注梁端的计算分析和构造要求

7.2叠合楼板设计及构造

7.2.1普通钢筋桁架预制板的预制厚度一般为60mm,主要是考虑降 低构件在脱模、运输、吊装等因素出现裂缝的风险,如果混凝土中 增加了高强纤维、预应力等抗裂措施,则预制板厚最小厚度可以不 小于35mm;预制板厚度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脱模、吊装、运输、 施工等因素。后浇层最小厚度应考虑管线预理需求,单层预理管时 一般不宜小于70mm,有预理管交义时现浇层厚度一般不宜小于 80mm,如果现浇层太薄很难控制楼板厚度极易造成板面混凝土超 高或露筋情况。对于预制板边上部设置倒角的要求主要是考虑保证 拼缝位置附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以及尽量加大拼缝位置后浇层厚 度从而减少裂缝出现几率,

7.2.2钢筋桁架预制板中钢筋架的上、下弦筋均可计入楼板的配 筋面积,但上弦筋应设置满足设计要求的附加钢筋伸入板端支座 附加钢筋应按照与同向受力钢筋受拉承载力相等原则布置,且搭接 长度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 关规定,且不小于1.41a。施工阶段在验算预制板的承载力及变形时 可考虑钢筋架的作用,适当减小预制板下部的临时支撑。 7.2.3验算裂缝宽度及挠度时不宜计入钢筋架的腹杆钢筋对桁架 叠合楼板刚度的有利影响

7.2.4有拼缝叠合楼板的极限承载力与拼缝方式、拼缝位置均有非 常大的关系,其整体受力性能在按板缝划分的单向板和整体双向板 之间,其还与板跨、后浇层与预制板的厚度比例、接缝钢筋数量、 钢筋桁架设置等因素有较大关系,板缝接缝边界主要传递剪力,未 经抗弯配筋加强的密缝和窄缝弯矩传递能力不如宽缝。密缝设计宽 度为0,窄缝宽度一般为30~50mm,宽缝宽度一般不小于200mm。 7.2.5条文规定与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相同。 7.2.6本条参照团标《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应用技术规程》T CECS715一2020进行规定。实验研究表明,板端纵向钢筋不伸入支 座并设置附加钢筋时,在负弯矩作用下,叠合楼板端下部受压,搭

7.2.4有拼缝叠合楼板的极限承载力与拼缝方式、拼缝位置均有非

度为0,窄缝宽度一般为30~50mm,宽缝宽度一般不小于200mm。 7.2.5条文规定与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相同。 7.2.6本条参照团标《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应用技术规程》T CECS715一2020进行规定。实验研究表明,板端纵向钢筋不伸入支 座并设置附加钢筋时,在负弯矩作用下,叠合楼板端下部受压,搭 接钢筋能参与受拉并能达到屈服,可提高叠合楼板的受弯承载力 在正弯矩作用下,底部钢筋受拉,混凝土开裂后承载力快速下降, 此后搭接钢筋开始受拉,因此截面有效高度为搭接钢筋形心至叠合 楼板上表面距离。在各种情况下,依靠后浇层和搭接钢筋,叠合楼 板端的面内外受剪承载力和防连续倒塌能力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本条适用于双向板的四周和单向板的端部构造,对于受力复杂

且对结构整体受力影响较大的楼板,可以在板端增设垂直于搭接钢 筋的钢筋架来为搭接钢筋提供竖向约束作用。选用本条构造时设 计师应充分考虑楼板所在位置的实际受力情况,对于受力非常复杂 且严重影响结构整体安全的楼板应采用楼板底筋直接伸出的构造

作过程,并参与隐蔽和成品验收。 8.1.10预制构件检查合格后,应在现场不会被遮挡的构件明显位置 设置相关标识。预制构件的标识至少应包括构件编号、构件重量、 制作日期、合格状态、生产单位、安装方向等信息。 预制构件交付的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产品合格证; 2.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强度评定结果: 3.外墙保温材料由构件厂提供试样,监理进行见证取样并送有资质 试验室检测的合格报告;

3.外墙保温材料由构件厂提供试样,监理进行见证取样并送有资质 试验室检测的合格报告; 4.合同要求的其他质量证明文件。

8.2 原材料及预理件

8.2.1预制构件生产单位应要求原材料供货方提供满足要求的技术 证明文件,证明文件包括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等,有特殊性能要 求的原材料应由双方在采购合同中给予明确说明。检验不合格的原 材料及配件应进行退厂处理,并保留退厂记录。 8.2.2现阶段的构件生产基本还处于定制化阶段,一个项目构件的 生产周期一般是与现场安装周期同步,因此构件的生产周期非常 长,而每一层构件所用原材料的数量均不会太大,这就造成原材料 检测批次不合理问题。无其多项目同时生产时,相同原材料需要根 据不同项目进行检测,这就造成了过多的工作量和成本。本条借鉴 产品的检验批次特点,将同一厂家提供的同批次原材料检测结果应 用于不同项目,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可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和 成本。对来源稳定且连续检验合格,或经产品认证符合要求的产品 进厂时允许放大抽检的检验批容量,但是只要出现一次检测不合

8.2.1预制构件生产单位应要求原材料供货方提供满足要求的技术 证明文件,证明文件包括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等,有特殊性能要 求的原材料应由双方在采购合同中给予明确说明。检验不合格的原 材料及配件应进行退厂处理,并保留退厂记录。

8.2.2现阶段的构件生产基本还处于定制化阶段,一个项

格,则不再允许放大检验批容量。“获得产品认证"的产品系指经产 品认证机构认证,认证结论为符合认证要求的产品。产品认证机构 应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8.2.3使用自动化机械设备进行钢筋加工与制作,可减少钢筋损耗 且有利于质量控制,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自动化机械设备进行钢 筋调直、切割和弯折,其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用 成型钢筋》JG/T226的有关规定

8.3成型、养护及脱模

8.3.1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的隐检内容,是保证预制构件满足结构 性能的关键质量控制环节,应严格执行。 8.3.5叠合墙板宜采用翻板机翻转直立或斜立后再行起吊。对于设 有门洞、窗洞等较大洞口的墙板,脱膜起吊时应进行加固,防止扭 曲变形造成的开裂, 8.4.1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指构件外露面质量,叠合面部位的要求可 适当放松。预制叠合墙板的叶板和叠合楼板的裂缝控制可适当放 松,裂缝宽度不大于0.1mm、裂缝长度不大于500mm的非构件截 面贯通裂缝可不做修补。 预制叠合墙板内表面宜设置凹凸粗糙面,当施工工艺限制无法 形成人工拉毛粗糙面时应通过混凝土配比、振揭方式等措施,形成 自然振揭凹凸粗糙面,但是应严格控制内表面不得出现较多的浮 浆。 8.5.1叠合墙板和预制叠合板等板式预制构件在水平堆放或运输 时,板之间不应采用刚性支垫,上下支垫应垂直于钢筋桁架方向且 外王坚向的相同位置一并应保证支执受力均勾一当平取可贵安全

措施可保证构件安全时,叠放层数可以适当放宽。

9.1.1叠合剪力墙结构施工方案应全面、系统,且应结合叠合剪力 墙结构特点和一体化建造的具体要求,本着资源节省、人工减少、 质量提高、工期缩短的原则制定装配方案。进度计划应协同构件生 产计划和运输计划等。预制构件运输方案包括车辆型号及数量、运 输路线、发货安排、现场装卸方法等;施工场地布置包括场内循环 通道、吊装设备布设、构件码放场地等;安装与连接施工包括测量 方法、吊装顺序和方法、构件安装方法、节点施工方法、防水施工 方法、后浇混凝土施工方法、全过程的成品保护及修补措施等;安 全管理包括吊装安全措施、专项施工安全措施等;质量管理包括构 件安装的专项施工质量管理、渗漏、裂缝等质量缺陷防治措施。预 制构件安装应结合构件连接方法和特点,合理制定施工工序。 9.1.3叠合剪力墙结构施工具有其固有特性,应设立与装配施工技 术相匹配的项目部机构和人员。装配施工对不同岗位的技能和知识 要求区别于以往的传统施工方式,需要配置满足装配施工要求的专 业人员,且在施工前应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安全、质 量交底。培训和交底对象包括一线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监理人员 等。 9.1.5预制叠合墙板在安装时叶板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 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同条件试块抗压强度不宜小于构件混凝 土强度设计值的75%。混凝土浇筑工艺试验不应在实体楼中进行, 9.1.6施工安装宜采用BIM技术组织施工方案,用BIM模型指导

和施工效率,减少浪费。

9.2预制构件进场及吊运

9.2.1施工现场应根据装配化建造特点布置施工总平面,宜规划主 体装配区、构件堆放区、材料堆放区和运输通道。各个区域宜统筹 规划布置,满足高效吊装、安装的要求。运输道路宜布置为环形运 输道路,同时应避免车辆在地下室顶板通行否则应补充验算地下室 顶板承载力或其他加强措施。竖向构件宜采用专用存放架进行存 放,并根据需要设置安全操作平台。 9.2.3本条中的“吊运”包括预制构件的起吊、平吊及现场吊装等。 预制构件的安全吊运是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吊具”是起重设备主钩与预制构件之间连接的专用吊装工具。“起重 设备”包括起吊、平吊及现场吊装用到的各种门式起重机、汽车起 重机、塔式起重机等。尺寸较大的预制构件常采用分配梁或分配 架作为吊具,此时分配梁、分配桁架要有足够的刚度。吊索要有足 够长度满足吊装时水平夹角要求,以保证吊索和各吊点受力均匀。 自制、改造、修复和新购置的吊具需按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进 行设计验算或试验检验,并经认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预制构件 的吊运尚应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的有关规定执行。 9.3.1~9.3.2构件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对构件的能否顺利安装影响很 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安装施工前,应结合深化设计图纸核对 已施工完成结构或基础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混凝土强度和预留 预埋等条件是否具备上层构件的安装,并应核对待安装预制构件的 混凝土强度及预制构件和配件的型号、规格、数量等是否符合设计

要求,对于不满足要求的位置应在构件安装前处理到位。 9.3.3预制叠合墙板安装应按施工方案要求进行,其中应重点注意 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水平标高控制垫块应布置在斜支撑的支撑点正下方,与两个支撑 点形成稳定的受力体系;同时,便于利用斜支撑调整叠合墙板 2.考虑到安全,在叠合墙板未完全安装固定前,不得松开吊钩DB11/T 1322.64-2019标准下载,且 在利用斜支撑调整叠合墙板时,不得同时松开两道斜支撑, 次只能调整一道支撑。

10.1.1当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存在现浇混凝土施工段时,应按现 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 关规定进行其他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验收。叠合剪力墙结构的装饰 装修、机电安装等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进行质量验收。 10.1.3验收内容涉及采用后浇混凝土连接及采用叠合构件的装配 整体式结构,隐蔽工程反映钢筋、现浇结构分项工程施工的综合质 量,后浇混凝土处的钢筋既包括预制构件外伸的钢筋,也包括后浇 混凝土中设置的纵向钢筋和箍筋。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进行隐蔽工程 验收是为了确保其连接构造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10.2.2预制构件缺陷分类参照本规程表8.4.1。对于出现的外观质量 亚重缺陷、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以及连接 件类别、数量和位置有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形应作退场处理。如经 设计同意可以进行修理使用,则应制定处理方案并获得监理确认 后,预制构件生产单位应按技术处理方案处理,修理后应重新验收

10.3.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接缝防水施工是非常关键的质量检验 内容,是保证装配式外墙防水性能的关键,施工时应按设计要求进 行选材和施工,并采取严格的检验验证措施。 10.3.2空腔内混凝土强度等级检测位置可选择现浇部位。一般情况

下,采用对拼缝位置进行观察,当不满足要求或有疑问时采用超声 法、阵列超声成像法进行补充检测。必要时可采取拉脱法检测或抽 芯的方法进行验证,

GB 51298-2018 地铁设计防火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附录A钢筋桁架叠合楼板设计

A.0.2宽缝连接的钢筋桁架叠合楼板,其破坏特征基本同整体现浇 楼板,且由于钢筋架因素,其挠度还小于常规整体现浇楼板,因 比其导荷方式和配筋计算均可以参照整体现浇板设计。 A.0.3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要求对于叠合楼板的受力方式影响较 大,后浇层厚度占比越天则其破坏模式越接近整体现浇板。在双向 板设计构造的破坏性实验情况下,密缝和窄缝的板底开裂特征前期 类似于双向板、后期类似于单向板,其整体承载力高于单向板,挠 度小于纯单向板设计和普通现浇双向板,钢筋桁架预制板中钢筋桁 架对楼板挠度控制的贡献较大。根据近儿年实际项目应用双向板设 计的窄缝效果来看,在正常适用荷载作用下,板缝处基本未发现开 裂情况,其效果优于密缝。为保证接缝处附加钢筋的受力效应,其 附加钢筋的直径一般情况不宜大于14mm。接缝位置预制板顶面设 置倒角时,接缝处预制板厚度可按扣除倒角高度的板厚计算。 满足本规程相关规定时,钢筋架叠合楼板的密缝和窄缝均可 以参照整体现浇双向板板设计。 A.0.4在单向板设计构造下,楼板拼缝位置的裂缝较难控制,一般 用在非居住建筑中。密缝连接设计需根据计算假定确定,当按照单 可板进行设计,接缝钢筋按构造要求确定,主要目的是保证接缝处 不发生剪切破坏,且适当控制接缝处裂缝的开展。 A.0.5在密拼和窄缝构造中,垂直拼缝的附加钢筋一般是放置在预 制板表面,而本规程规定拼缝位置的预制板边上部应设置不小于 20×20mm的倒角,因此拼缝位置的板厚实际为现浇层厚度加 20mm,本规程规定计

土厚度是偏于安全的做法。 A.0.6当采用整体式密拼接缝且接缝平行于钢筋桁架时,钢筋架 对垂直于其方向的叠合楼板刚度贡献较小,接缝处弯矩较大,钢筋 桁架不应首先发生屈服,以保证钢筋桁架预制板与现浇叠合层的有 效连接。 A.0.7叠合楼板按照单向板或双向板设计时,楼板的整体裂缝和挠 度计算可以参照整体现浇楼板计算,但是对于按照双向板设计的密 缝和窄缝连接,其在接缝位置的有效截面或钢筋保护层厚度存在 定的削弱情况,因此对于接缝位置的裂缝计算需要按照叠合现浇层 享度取值单独计算,计算弯矩按照接缝位置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取 值。根据实际项目经验,密缝构造时底部裂缝的控制效果不如窄缝 构造,因此一般建议在居住建筑中尽量不采用密缝构造,在非居住 建筑中可优先选择密缝构造其更方便施工,对于板跨比较大或受力 复杂的叠合楼板建议采用宽缝构造。 A.0.8双向受力叠合楼板在极限承载力情况下支座的受力情况和预 制板拼缝方式、拼缝位置及数量有较大关系,但是在正常受力情况 下其受力特征基本同整体现浇板,所以在常规设计中,楼板面筋的 计算可以根据板端边界情况采用整体现浇板的计算方式。对于按照 单向板设计时,为有效控制支座裂缝产生,建议支座负筋进行单向 板和双向板包络设计,另外楼板的导荷方式也应考虑双向导荷对梁 的不利影响,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