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1074 2015 城市供热规划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GB/T 51074 2015 城市供热规划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020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51074 2015 城市供热规划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1为便手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精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可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为便手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产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精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可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目1总则·20基本规定224热负荷·244.1城市热负荷分类244.2城市热负荷预测244.3规划热指标275供热方式385.1供热方式分类385.2供热方式选择395.3供热分区划分436供热热源456.1一般规定·456.2热电厂466.3集中锅炉房476.4其他热源477热网及其附属设施·497.1热网介质和参数选取497.2热网布置.497.3热网计算507.4中继泵站及热力站5119

2020一级注册结构上午题目及解析(比较详细).pdf1.0.4城市供热规划近远期结合应遵循近期建设的可操作性与

供热系统合理布局结合的原则。在近期建设项自的可操作性与 总体最优方案(包括布高、供热方式和分区)的衔接上、应以总 本方案为基本依据:近期建设项自对总体方案有重天调整的需要 重新论证或修改。 在近远期结合的问题上,规划方案要有前瞻性,能适应未来 城市建设发展情况的变化(包括技术进步对方案的影响),并具 有一定的弹性。

城市供热设施布局和安排用地时,应按照节约土地和高效使用 城市空间资源的原则进行确定,在满足功能要求的最小用地条件 下,考虑到发展应适当留有余地。特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 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地法管 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后,还应协调 相关方的利益,并避免与人居环境发生矛盾。

3.0.1城市供热规划是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城市发展的要求 是城市供热规划的基本依据,城市发展总体要求是宏观自标,供 热规划及其方案是具体自标,应体现宏观自标的要求,并对宏观 自标的要求提出修正意见,达到宏观和微观统一、环境保护和经 济发展统、资源供应和消费统一等。环境保护规划城市环境 发展自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减排的要求,城市供热污染物 排放分摊份额等,是确定城市供热发展方向、供热用能、供热方 式、供热分区的重要依据,是刚性要求。地区能源条件是供热规 划的前提条件之一,能源规划中的能源结构与发展方向,是供热 能源发展方向和能源结构的引导。供热系统自身的发展要求也对 能源发展和结构提出了协调要求。 3.0.2城市供热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专项规划,应写《中华人民 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要求的城市规划阶段相衔接,总体规划是详 细规划的依据,同时已确定的详细规划项自应纳入总体规划:城 市供热规划的期限划分应与城市规划箱一致,与总体规划和详细 规划的编制同步进行,互相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使规划的内容、 深度和实施进度做到与城市整体发展同步,使城市主地利用、环 境保护及城市供热协调发展,有效解决供热设施与其他工程设施 之间的矛盾,取得最佳的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 3.0.3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规模体现为人口规模、城镇建 设用地规模、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等数据。依据这些数据可以初步 分析出城市建设总量,通过综合分析现状不同性质建筑比例、耗 热指标以及建筑节能改造等多种因素,可以计算出采暖综合热指 标,并据此预测出城市供热负荷及供热设施规模。在详细规划阶 段有明确的技术经济指标表,包括用地性质、用地大小、容积率

3.0.2城市供热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专项规划、应与《中华人民

等指标、可以通过建筑面积、建筑性质、建筑采暖热指标等 测供热负荷及供热设施规模

城市热负荷的分类方法很多,从不尚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 分类。本节中热负荷分类主要从城市供热规划中的热负荷预测工 作需要出发,总结了国内不同城市热负荷预测工作的经验,研 究、分析了不同规划阶段的热负荷预测内容及其特征、用热性质 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加以分别归类。 热负荷的性质、参数及其大小是缩编制供热规划和设计的重要 依据。按照用热性质分类,可分为建筑采暖(制冷)、生活热水、 工业。这种分类方法与供热行业部门的统计口径相一致,有利于 调研、收集城市热负荷历史统计数据及现状资料。在需要空调冷 负荷的城市如考虑夏季用热介质制冷,还需要考制冷用热 负荷。

4.2.1热负荷预测是编制城市供热规划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是 合理确定城市热源、热网规模和设施布局的基本依据。热负荷预 则要有科学性、准确性,其关键是应能收集、积累负荷预测所需 要的基础资料和开展扎实的调研工作:握反陕客观规律性的基 础资料和数据,选用符合实际的负荷预测参数。根据基础资料, 科学预测自标年的供热负荷水平,使之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 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具体的预测工作应建立在经常性收集、积累负荷预测所需资 科的基础上,应了解所在城市的人口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 划,分析研究影响城市供热负荷增长的各种因素:了解城市现状 和规划有关资料,包括各类建筑的面积及分布,工业类别、规

模、发展状况及其分布等。对现有的工业与民用(采暖、空调、 生活热水)热负荷进行详细调查,对各热负荷的性质、用热参 数、用热工作班制等加以分析。 4.2.2~4.2.4热负荷预测宜根据不同的规划阶段采用不同 的方法测。总体规划阶段宜采用采暖综合热指标预测采暖 热负荷。由于此阶段只是提出了各种类别规划用地的分布及 规模,因此还应根据城市发展规模、现状各类用地建筑容积 率、分析将来城市建设对各类建筑容积率的要求:同时根据 建筑节能规划及阶段要求,分析分阶段实施建筑节能标准的 新建建筑和实施节能改造的既有建筑的比例:在上述研究分 析以及现状热指标调查的基础上:确定采暖综合热指标,进 行热负荷预测。详细规划阶段宜采用分类建筑采暖热指标预 测建筑采暖热负荷。即根据详细规划阶段技术经济指标确定 的各类建筑面积及相应的建筑采暖热指标,并考虑现状建筑 的节能状况进行计算。 在供热系统中生活热水热负荷在我国自前阶段和未来的很 长时期内,与采暖热负荷及工业热负荷相比,比重很小,因此 在总体规划阶段不单独进行分类计算。详细规划阶段宜采用分类 建筑生活热水热指标预测建筑生活热水热负荷。即根据详细规划 价段技术经济指标确定的各类建筑面积及相应的生活热水热指标 进行计算。 总体规划阶段工业热负荷预测采用相关分析法,主要依据城 市社会经济发展自标、国民经济规划、工业规划、工业园区规划 等,分析其历史数据与工业热负荷历史数据的相关关系,拟合相 关性曲线:并参照同类城市地区的发展经验,预测未来工艺蒸汽 需求,包括总量、分布、强度等。详细规划阶段应对现有的工业 热负荷进行详细准确地调查,并逐项列出现有热负荷、已批准项 自的热负荷及规划期发展的热负荷。但是,由于规划编制时,规 划项自不确定,上述数据难以获得,故可采用按不同行业项目估 算指标中典型生产规模进行计算或采用相似企业的设计耗热定额

估算热负荷的方法。对开入向一热网的最大生产1艺热负荷应在 各热用户最大热负荷之和的基础上乘以同时使用系数,同时使用 系数可取0.6~0.9。 4.2.5当热网由多个热源供热,对各热源的负荷分配进行技 术经济分析时,宜绘制热负荷延续时间曲线,以计算各热源 的全年供热量及用手基本热源和尖峰热源承担供热负荷的配 置容量分析,这是合理选择热电厂供热机组供热能力的重要 工具。按照所规划城市的历年气象资料及有关数据绘制规划 集中供热区域的热负荷延续曲线,采暖热负荷持续曲线与所 在城市的气候、地理以及采暖方式等因素有关,同一城市的 采暖热负荷延续曲线基本一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基本一 致。工业热负荷持续曲线与工业类别、生产方式、工艺要求 等因素有关,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彩响,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可能变化很大。在城市供热规划中根据城市用地布局、功能 分区、热负荷分布及地形地貌条件,往往要将城市分成儿个 独立的集中供热区域,因此还有必要分区绘制规划区域的年 热负荷延续时间曲线,用于指导分区调峰热源容量的配置。 对以供蒸汽为主的工业区,在规划阶段没有落实实际项目的, 可适当简化,不做强制要求绘制年热负荷延续时间曲线。 在采暖热负荷延续时间曲线图中,横坐标的左方为室外温度 tw,纵坐标为采暖热负荷Q.,横坐标的右方表示小时数,如横 座标n代表供暖期中室外温度<出现的总小时数。 在图1中由曲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斜线部分)代表相应 的年供热量。随着室外温度变化,采暖热负荷在数值上变化很 大,数值越大,持续时间越短。这部分持续时间短的热负荷应当 配备尖峰热源来承担,持续时间长的基本热负荷应当由热电厂供 热机组承,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热电厂的作用,获得最天的节能 效果。 工业热负荷持续曲线图与采暖热负荷持续曲线图不同之处在 手没有横座标的左方室外温度tw,只有右方工业热负荷Q.(纫

2.ef.nnn:nna图1采暖热负荷延续时间曲线图坐标),与持续小时数(横坐标)的关系。4.3规划热指标4.3.1热指标的分类很多,本节中的分类是我国自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供热规划中经常使用的主要分类方式。4.3.2建筑采暖综合热指标的确定应综合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建设用地分类、估算容积率、现状供热设施供应水平和现状建筑节能改造程度等因素,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采暖综合热指标。4.3.3建筑采暖热指标是针对不同建筑类型,综合不同时期节能状况的单位建筑面积平均热指标。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建筑采暖热指标均有一些差异。1.建筑采暖热指标1)行业规范使用的建筑采暖热指标27

表1建筑采暖热指标推荐值(W/m)

注:1.表中数值适用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2.热指标中已包括约5%的管网热损失

2)部分城市建筑设计采用的采暖热指标 部分城市建筑设计院目前做建筑单体设计采用的热指标 如下:

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好、窗墙面积比小、总建筑面积大、体型系数小的建筑 取下限值:反之取上限值,

表3沈阳采用的建筑采暖热指标(W/m)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医院建筑物类型小高多高层商场办公学校旅馆幼儿园体育馆层托儿所采取节能353332656060657085措施热指标未采取节能6060589080809090115措施3)规范编制调研中收集的资料有关单位在2005~2006年采暖季对北京一些建筑采暖系统进行了测试诊断工作,根据各单位建筑内的室内温度逐时记录、管网供回水温度逐时记录、室外温度逐时记录,以及各建筑的供水量:计算得到建筑实测耗热量:这里根据测试的采暖能耗数据经过整理折算成北京计算室外温度下的采暖热指标,详见表4、表5。表4部分居住、办公小区采暖热指标测试建造折算采暖建筑功能数量年代围护结构热指标(个)(年)(W/m²)多层住宅112003外墙K小于1.16外保温,塑钢窗双玻30~36370mm砖墙、无外保温、塑钢窗、铝合多层住宅12199030~35金窗、普通钢窗240mm砖境、无保温,单层钢窗、多层住宅塑199040~48钢窗370mm砖墙、无保温:塑钢窗、部分单多层住宅4198031~34层木窗370mm砖培、无保温、塑钢窗、部分单多层住宅5197036~40层木窗29

注:住宅类建筑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折算成室外供暖计算温度一9℃、室内温度 18℃的耗热指标。宾馆、办公类建筑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折算成室外供暖计 算温度一9℃、室内温度20℃的耗热指标

表5是通过测量500多个不同换热站单位采暖面积耗热量 分析折算的建筑采暖热指标

5通过换热站折算的建筑采暖热指标

注:除住宅、学校按室湿18℃折算外,其他按20℃折算、室外温度已经折算至标 准气象年,指标中包含管网损失。

表6是通过对济南9个换热站进行调研,根据换热站的运行 数分析折算出的建筑采暖热指标,数值中包采暖建筑本身热 荷和二级热网的管网损失。供热区域内住宅主要为20世纪80 90年代建筑

表6济南几种典型建筑采暖热指标(W/m)

采暖期的室外计算温度(℃): 采暖期室外日平均温度(℃): 一 采暖期室内平均温度(16℃): td 太阳辐射及室内自由热引起的室内空气自然温升 (℃),一般为(3~5)℃,居住建筑取3.8℃。

推算的全国部分城市居住建筑采

5不均匀热损失与管网热损失 不均匀热损失是由供热管网难以调节或没有进行有效的初调 节,导致存在各种失调现象而产生的。主要包括高温热力警网调 节不均匀,热力站之间失调;小区室外管网调节不均,建筑物之 间的失调:室内管网无法调节,房间之间失调。出现失调现象 后,为满足末端用户的供热要求,系统加天供热量,同时未端无 有效的调节手段和激励调节的机制,部分用户为防止室内过热, 只能开窗调节,使得建筑物的实际散热量显著增加。对北京儿个 小区多个建筑单元的测试结果表明,室外管网调节不均匀是导致 不均匀热损失的主要原因,这部分损失基至比管网的直接热损失 还要天。大多数集中供热系统现有的调节手段和调节水平很难减 少这部分损失,在自前的调节水平下,集中供热的不均匀热损失 为(4~8)W/m。 管网热损失包括保温热损失和漏水热损失,根据实测和调 研,管网漏水热损失占管网热损失的比例很小。表8为实测的北 京儿个小区从锅炉房或换热站至建筑物热入口之间的热损失。可 以着看出,保温热损失是管网热损失的主要部分。同时,不同的管 网热损失差别很大,这与管网敷设方式、建造年代、保温水平、 管网规模、供回水温度和维护水平等都有关。一般室外管网热损 失为(2~5)W/m

表8集中供热系统管网损失测试结果(W/m)

城市一级管网与居住区二级管网比,保温水平和管理水平 远高手二级管网,因此热损失较小。以北京为例,自前北京城市 热网热源供水温度与大多数热力站处测出的供水温度之差均小于

考虑到全国范围内供热设施建设水平的差异:不均匀热损失、管 网损失等存在较天差异,多高层住宅建筑采暖热指标推存值取 35~45)W/m。二步节能标准的多高层住宅建筑取下限,一步 节能标准的多高层住宅建筑取上限。根据表4的实测数据分析, 低层住宅采暖热指标比多高层住宅采暖热指标高(5~10)W m,推荐值取(4055)W/m。 2.生活热水热指标 生活热水热指标是对有生活热水需求,且采用供热系统 供应的建筑,单位面积平均热指标。生活热水可以由热网供 应:也可以由太阳能热水器、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等设施 供应。若采用热网供应方式:应将生活热水负荷指标纳入热 指标中。 本节计算生活热水热负荷的方法采用指标法·生活热水热指 标参照《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34一2010给出的居住区生 活热水日平均热指标。具体在选择指标时可根据各地的人均热水 用水定额、人均建筑面积及计算冷水温度综合考虑。 3.工业热负荷指标 工业热负荷指标是对不同工业的单位用地平均热指标。本规 范采用的热负荷指标值是通过对天津、上海已建工业园区热负荷 调研及资料整理,同时结合设计规范和相应的设计技术措施,得 出不同类型产业、单位用地面积的平均热负荷。由于不同工业类 型、不同工艺的蒸汽需求差异较天,用工业区单位占地面积热负 尚指标估算规划热负荷的方法还不太成熟,需要进一步总结和积 累经验。为了提高工业热负荷预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还应该进 行天量的实地调查研究,对天量的已建成区域的不同类型的工业 区域进行总结、分析。

制冷用热负荷指标是针对不同建筑制冷的单位建筑面积平均 热指标。空调夏季冷负荷主要包括围护结构传热、太阳辐射、人 体及照明散热等形成的冷负荷和新风冷负荷。设计时需根据空调

建筑物的不同用途、人员的群集情况、照明等设备的使用情况 定空调冷指标。其中空调冷指标对应的是单位空调面积的冷负宿 指标,空调面积一般占总建筑面积的百分比为70%~90%。名 后根据所选热制冷设备的COP折算成热负荷指标

建筑物的不同用途、人员的群集情况、照明等设备的使用情况码 定空调冷指标。其中空调冷指标对应的是单位空调面积的冷负宿 指标,空调面积一般占总建筑面积的百分比为70%~90%。名 后根据所选热制冷设备的COP折算成热负荷指标

从供热用能的特点看,供热能源品种具有可替代性,即使用 不同的能源均可实现供热的自的。而从我国自前乃至未来一段时 间内、能源消费仍然是城市大气环境重要污染源之一,更是人类 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其中供热能源占据重要份 领。所以城市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供热用能取决手城市的环境自 和能源利用技术。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自标出发,在我国自 前市天气环境污染均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把实现天气环境自标 和污染物减排自标作为供热用能的刚性要求,有利于实现可持续 发展。 一个地区及其周边可调配的能源资源以及能源品种,是总体 规划阶段选择供热用能源,确定供热方式的重要制约因素,为保 证供热用能的充足与稳定,宜选择资源丰富、供应可靠的能源品 种,同时应结合能源规划中有关的能源品种结构要求,适当选择 其他能源品种作为供热能源的补充。各种供热方式的技术经济性 (其中供热设施的占地大小也影响供热方式的技术经济性)、综合 能源利用效率是选择城市供热方式以及供热发展方向的基础依 据。从自前和未来我国以及国际上的能源价格趋势看,煤炭价格 依然相对较低,接下来依次是天然气、油品、电力。能源价格和 能源利用技术是影响供热方式经济性的重要因素。如采用电力驱 动的热泵技术冷热兼供的系统,比采用天然气直燃机冷热兼供的 系统,经济性和节能效益均优越一些(北京地区实例分析的结 果):采用高效脱硫除尘和脱氮技术的燃煤供热设施,可以大幅 度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同时增加了运行成本,其与天然气供热方 式的经济性需要进一步详细分析和比较。在成本最小化和能效最 大化的多方案优化选择过程中,还要考虑城市安全、城市景观 主地综合利用效益以及公众的意见等因素,以体现社会效益最大 化。优化过程可采用方案对比、情景分析、线性规划和多自标优 化等方法。因此,总体规划阶段的供热规划应符合当地环境保护

自标,以地区能源资源条件、能源结构要求以及投资等为约束条 件,以各种供热方式的技术经济性和节能效益为基本依据,并统 筹供热系统的安全性和社会效益,按照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 的原则进行优化选择,最终确定供热能源结构和不同的供热 方式。 详细规划阶段的供热规划应根据总体规划,经过方案比 较,确定详细规划区内的供热方式。详细规划阶段以总体规 划阶段的供热规划为指导,落实总体规划阶段确定的供热方 式。如果详细规划区内有多种供热方式可以选择,则需要根 据详细规划区内的具体条件进行多方案比较选择供热方式。 例如:某一公建区·在总体规划阶段的供热规划中确定为清 活能源供热方式:可以选择直燃机冷热兼供系统、热泵冷热 兼供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等,这些方式需要根据详细规划 区内地下水、中水、河湖水资源以及关然气管网供应条件等 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后确定。又例如某一小区,总体规划阶段 的供热规划中确定为煤和天然气混合供热方式:则在详细规 划阶段需要依据总体规划阶段确定的原则,并结合小区的区 立特点、建筑性质、用户特点和意愿、现状供热情况以及供 热体制等,经分析后明确主要的供热方式,对手现状燃煤分 放锅炉房供热的,可采取“以大代小”或“煤改气”的方式 对于规模小的居住区或别墅区,可考虑街区式燃气锅炉房, 对手公建区可以考感直燃机冷热兼供系统、热泵冷热兼供系 统分布式能源系统第

5.2.1以煤炭为主要供热能源的城市,必须采用集中供热方式,

自前我国及世界上先进的燃煤热电厂,可切实实现高效脱 硫、除尘和脱氮,如果配备低硫低灰优质煤炭作为电厂燃料,则 电厂烟肉出口处的烟气中,尘的浓度可低手10mg/Nm,二氧化 硫的浓度可低于15mg/Nm,氮氧化物的浓度可低于100mg Nm,完全可以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要求。燃煤集中锅炉

房虽然可配置脱硫设备及布袋除尘器,但由手运行管理及设计上 的原因,在实际运行中一股烟窗出口处烟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浓 度往往达不到排放棕准要求,基至还有旁路烟道直接排入大气的 现象。因此,从实际的污染效果出发,应音先研究选用燃煤热电 厂的可行性。但是,如果规划热负荷全部由热电联产供应,就有 可能出现发电能力远天于本地电力需求的情况,因此,在选择热 电广供热方式时、还需结合本地区能源资源供应、环境容量条件 以及电力需求或对外送电的可能性等因素,统筹研究后确定合适 的规模。 燃煤热电广作为城市的重要热源,其建设周期长、投资大: 在时间与空间上不一定都能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因此,建 设燃煤集中锅炉房进行补充是较好的选择。但从长远上看,为了 城市的整体环境效益,燃煤集中锅炉房宜作为补充或过渡的供热 方式。 自前乃至未来较长时间内,我!国能源资源仍将以煤炭为主, 煤炭仍将是我国城市供热中的主力能源。为此,必须切实控制并 降低燃煤所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如采用严格的洁净煤技术(提 倡煤炭消费的全程清洁管理),同时在某些有条件的特大城市, 还需要考燃煤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控制燃煤量或减少燃 煤量而发展清洁能源供热方式,为我国今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打 下基础。

5.2.2发展清洁能源供热的前提是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求严

格和充足的清洁能源供应。清洁能源供热应采用分散供热方式, 主要原因是为了节约管网投资和减少输配损失,同时也能送到理 想的环境效果。中型天然气热电冷联产系统(指B级写E级燃 气联合循环热电厂,其单台机组发电容量为200MW及以下规 模)、分布式能源系统是清洁能源高效的利用方式,也是国内外 清活能源供热的发展趋势,但是其应用条件需要有常年稳定的热 负荷,直需要进行合理的热电容量配置,才能保证既有节能效益 又有经济效益。对于户内式分散供热方式(不含家用空调),由

于运行维护、设备寿命、安全隐惠、污染物低空排放等原因 宜在居住区中使用,但可应用于别墅区等建筑相对分散的地

5.2.3对于大型天然气热电厂

电厂,其单台机组发电容量为400MW及以上规模)虽然节能效 益显著,但由于约85%的天然气全部用于发电,只有少部分天 然气用于能取得较大环境效益的供热领域,不仅对区域电价造成 很天压力,还需要较大的热网投资,因此需要进行总量控制,以 合适的发电能力和适度的电价水平为边界条件,适度发展大型关 然气热电厂系统供热

电厂·共平口机组发电谷瓜方 及以工观模广虫然卫脂双 益显著,值由手药85%的关然气全部用于发电,只有少部分关 然气用于能取得较大环境效益的供热领域,不仅对区域电价造成 很天压力,还需要较大的热网投资,因此需要进行总量控制,以 合适的发电能力和适度的电价水平为边界条件,适度发展大型关 然气热电厂系统供热。 5.2.4大型天然气集中锅炉房供热系统:不仅需要较大的热网 投资,还降低了供热系统能效,因此,除了现状大型燃煤集中锅 炉房利用原厂址进行天然气替煤改造可选择该供热方式以外,对 于新规划建设区通常不宜发展独立的大型关然气集中锅炉房供热 系统。 5.2.5在以电为能源的供热方式中,如果发电能源是煤炭、 天然气或油品,供热系统的一次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将很低, 因此不鼓励直接电采暖方式:但如采用热泵供热方式:可 以大幅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 以依据热泵供热系统的能效和经济性进行决策。如果发电能 源是水能、风能、核能或太阳能等,则在技术经济条件许可 的情况下,不仪可以鼓励发展电动热泵供热方式,也可以鼓 励直接电采暖方式。 5.2.6从自前的技术经济条件看,城市主要的供热方式有两种 一是燃煤热电厂系统,另一个是天然气分散供热系统。这两种途 径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资源与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而在新 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供热方式中,地热和热泵受地热资源和地温 能资源的制药发展规模有限,所以需要找出新的措施,从根本上

5.2.4大型天然气集中锅炉房供热系统,不仅需要较大的热网

投资,还降低了供热系统能效,因此,除了现状大型燃煤集中锅 炉房利用原厂址进行天然气替煤改造可选择该供热方式以外,对 于新规划建设区通常不宜发展独立的大型关然气集中锅炉房供热 系统

天然气或油品,供热系统的一次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将很低, 因此不鼓励直接电采暖方式:但如采用热泵供热方式:则可 以大幅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 以依据热泵供热系统的能效和经济性进行决策。如果发电能 源是水能、风能、核能或太阳能等,则在技术经济条件许可 的情况下,不仅可以鼓励发展电动热泵供热方式,也可以鼓 励直接电采暖方式。

5.2.6,从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看,城市主要的供热方式有两种

一是燃煤热电厂系统,另个是天然气分散供热系统。这两种途 径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资源与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而在新 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供热方式中,地热和热泵受地热资源和地温 能资源的制药发展规模有限,所以需要找出新的措施,从根本上 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井实现供热能源多元化, 保证供热能源安全。低温核供热系统是可行的措施,其不仅具有 固有安全性,而且经济性也可与天然气供热方式相比较,正常及

经济、技术条件适当采用。 5.2.8太阳能热利用已经完全商业化,并直真有很好的经济效 益、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所以首选太阳能解决部分生活热水问 题是十分必要的。太阳能采暖系统受到太阳能资源以及系统投资 的制药、可在平房区、别墅区、农村地区适度发展,太阳能资源 较好地区,应视本地区资金和政府财政状况,适当加大发展 力度。 5.2.9历史文化街区或历史地段通常位于城市重要地区,一般 要求保持历史格局(如保持原有道路格局、建筑型式和布局等), 宜采用清洁能源供热方式。经研究,宽度6m的道路,只有在统 建设的精况下,才能安排建设多种市政管道,特别是燃气管 道,而历史文化街区或历史地段的道路天都十分狭窄,一般不超 过6m,因此一般来说历史文化街区或历史地段内宜采用电采暖

5.2.8太阳能热利用已经完全商业化,并且具有很好的经

益、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所以首选太阳能解决部分生活热水问 题是十分必要的。太阳能采暖系统受到太阳能资源以及系统投资 的制药、可在平房区、别墅区、农村地区适度发展,太阳能资源 较好地区,应视本地区资金和政府财政状况,适当加大发展 力度。

要求保持历史格局(如保持原有道路格局、建筑型式和布局等), 宜采用清洁能源供热方式。经研究,宽度6m的道路:只有在统 建设的情况下,才能安排建设多种市政管道,特别是燃气管 道,而历史文化街区或历史地段的道路大都十分狭窄,一般不超 过6m,因此一般来说历史文化街区或历史地段内宜采用电采暖 为主的供热方式。如果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且有大量投资进行 建筑改造,也可采用太阳能采暖为主的供热方式。

5.3.1、5.3.2总体规划阶段的供热规划,需要结合确

5.3.1、5.3.2总体规划阶段的供热规划,需要结合确定的供热 式,现状和规划的集中热源规模,城市组团和功能布局,河

方式,现状和规划的集中热源规模,城市组团和功能

湖、铁路、公路等重要干线的分割,划分集中供热分区和分散供 热分区。 在集中供热分区和分散供热分区中又包括各类集中和分散热 源的供热范围或供热分区,可在详细规划阶段,依据合理的热源 规模进一步详细确定。

6.1.1:在总体规划阶段的供热规划编制过程中,各种集中供热 热源规模的确定,受其自身合理规模的影响,同时还要结合河 湖、铁路、公路等干线的分割,与其供热范围内的热负荷相匹 配:文要考思城市近期建设进度(主要影响单台设备容量)、能 源供给、存储等因素。 燃煤热电厂的合理规模受当地热力需求、电力需求、铁路运 输、热网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原则上机组规模越大,参数越高, 节能效果越好,单位投资相对越小,环境保护治理措施越有保 证,但同时供热范围也越大,将导致热网投资增加。各城市可根 据本地具体情况分析论证。 燃煤集中锅炉房的合理规模受热负荷、汽车运输、热网规 模、现状及近期增加的热负荷等因素的影响。自前,我国常用的 热水锅炉单台容量有14MW、29MW、45MW、58MW、 64MW、70MW和116MW、这些不同容量锅炉的热效率差别不 大,在环境保护治理措施上45MW以上的锅炉相对经济、可靠 因此,对于近期热负荷较大的集中锅炉房,宜选择较大容量的锅 炉。根据锅炉房设计规范,新建锅炉房不宜超过5台,扩建锅炉 房不宜超过7台,规划中考感到汽车运输的运力以及运输过程对 锅炉房周边局部地区环境的影响,规模过大也会造成热网投资的 增加。因此,集中锅炉房总规模不宜超出6×64MW。 低温核供热设施是新型的供热方式,自前国内还没有应用实 例。由手低温核供热设施的建设在选址要求上非带严格,所以其 合理规模与燃煤集中锅炉房有所区别。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低温核 供热设施投资大而运行费低,因此宜考虑配置一定容量的调峰

热源。 分散热源中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是小型热电冷联供系统,目前 受国内上网电价的影响,发电自用有一定的经济性,但上网售电 则受到多种制药。因此,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规模受用户的热负荷 和电力负荷需求的双重制约。当热负荷较大时按照以热定电的 原则配置机组和尖峰容量:一股会造成发电容量天于用户自身电 力负荷需求,此时需要考按照电力负荷需求的基本负荷配置机 组容量,同时增大相应的供热调峰热源。 对手工业余热利用,除少部分高温热水(如钢广的冲渣水) 可以直接用于供热:其他大多数余热利用(例如电厂冷却水或工 业过程冷却水)主要采用热泵技术供热。考虑到利用热泵技术单 独供热投资较大,成本较高,一股宜采用低温热泵以降低投资, 用户以采用地板辐射采暖方式为宜,所以供热规模或供热范围不 宜过大。如果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低温热水用管道送到用户端。 而同时在用户端建设分散热泵系统,来实现工业余热利用:则受 到低温热水输送管网的制纳:规模或供热范围也不置过天。 6.1.2在详细规划阶段的供热规划缇制过程中,需要依据总体 规划的要求,落实在规划区内的城市级的集中热源位置和用地边 界。核实为局部地区服务的集中热源规模、位置和用地边界,并 且在必要情况下(如总体规划预留的热源能力不足时),需要适 当调整热源规模和用地,或增加热源数量。同时,依据用地的建 设规模和建设进度确定相关分散热源规模、位置和用地边界

6.2.1燃煤热电厂和单台机组发电容量400MW及以上规模的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以及低温核供热厂等大型热源一般应该 供应基本热负荷,以便更好地体现节能效益和集中供热系统的经 济性。热化系数的选取应根据各地区的投资和能源价格水平、节 能要求、各供热系统的负荷特性,综合分析后确定。基荷热源承 担供应基本热负荷的功能尖峰热源承担供应尖峰热负荷的功

能,基荷热源和尖蜂热源供应能力应大于等于热负荷。通常情况 下,以工业热负荷为主的系统,如果季节热负荷的峰谷差别以及 日热负荷峰谷差别不大热化系数宜取0.8~0.9:以供暖热负荷 为主的系统热化系数宜取0.50.7:既有工业热负荷又有采暖 热负荷的系统热化系数宜取0.60.8。 6.2.2热源布局除了考虑合理的供热半径、靠近负荷中心(以 降低热网投资和运行费)外,还需要考虑规划建设用地的土地利 用效率,城市景观等对供热设施的制药因素。例如,热源位于负 荷中心是供热专业的经济技术要求,但是供热设施安排在建设用 地边缘:更有利于土地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这样做虽然会增加供 热系统的成本,但取得的综合效益可能更大,还有利于人居环境 的和谐,避免可能发生的各类矛盾

能,基荷热源和尖峰热源供应能力应大手等手热负荷。通常情况 下,以工业热负荷为主的系统,如果季节热负荷的峰谷差别以及 日热负荷峰谷差别不大热化系数宜取0.8~0.9;以供暖热负荷 为主的系统热化系数宜取0.50.7既有工业热负荷又有采暖 热负荷的系统热化系数宜取0.6~0.8。

6.3.1通常情况不鼓励发展天然气集中锅炉房,但作为热电厂 供热系统中的调峰热源是必要和可行的措施之一。为减少热网整 体投资水平,:与燃煤热电厂和燃气热电厂不同,调峰热源应建在 负荷端或负荷中心,此外,调峰热源与热电厂分开建设有利于提 高热网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6.4.1对手低温核供热设施的厂址选择,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向 题:一方面是核设施的运行(包括事故)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另 方面是外部环境对核设施安全运行的影响。自前,在厂址选择 工作中,主要参照国家核安全局发布的核电厂厂址选择的有关规 定和导则,同时还应符合核设施安全管理、环境保护、辐射防护 和其他方面有关规定。 由于核供热堆具有很好的安全特性,无论是正常运行还是事 敬工况下对环境和公众的影响皆很小。一体化壳式核供热堆经过 国家核安全局的审查,即使在重大事故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厂外

居民采取隐蔽和撤离措施,这一点和核电站不一样。因此,核供 热堆可建造在大城市附近为用户提供热源。但考虑到核供热堆的 建设、安全、经济和社会诸因素:核供热堆还需建造在离开人口 调密区有一定距离的地方,自前参照核安全法规技术文件《低温 核供热堆厂址选择安全准则》HAFJ0059的推荐意见,核供热 堆周围设暨250m的非居住区和2km的规划限制区。250m非居 住区内严禁有常住居民,由核供热工程营运单位对该区域内的土 地拥有产权和全部管辖权。在2km规划限制区内不应有大型易 燃、易爆、有害物品的生产和储存设施、其他大型工业设施,不 得建设大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点、大的医院、学校、疗养院、 机场和监狱等设施。因此,供热堆选址时必须调查厂址周用的人 口分布情况,包括城市、乡镇的距离,居民点的分布等等。出手 谨慎考惠,第一座核供热堆需要设置2km的规划限制区。核供 热示范工程首堆建成后,核供热技术的成熟性和先进性以及技术 安全可靠性会得到验证。随者建设、运营经验的积累、以及核供 热堆安全性的进步提高,对于后续建设的核供热璀,对半径区 域为2km区域内的限制发展要求可能会降低,届时对城市建设 用地的影响将更小

7.1热网介质和参数选取

7.1.1热水管网具有热能利用率高,便于调节、供热半径大且 输送距离远的优点。 7.1.3既有采暖文有艺蒸汽负荷,可设置热水和蒸汽两套管 网。当蒸汽负荷量小且分散而又没有其他必须设置集中供应的理 由时,可只设置热水管网,蒸汽负荷由各企业自行解决,但热源 宜采用清洁能源或满足地区环境排放总量控制要求。 7.1.4当热源提供的热量仅来自于热电厂汽轮机抽汽时,热水 管网供水温度可取低值:当热源提供的热量来自手热电厂汽轮机 抽汽且采用调峰热源加热时,热水管网供水温度可取高值:当以 集中锅炉房为热源时:供热规模较大时宜采用高值:供热规模较 小时宜采用低值。

输送距离远的优点。 7.1.3既有采暖又有工艺蒸汽负荷,可设置热水和蒸汽两套管 网。当蒸汽负荷量小且分散而又没有其他必须设置集中供应的理 由时,可只设置热水管网,蒸汽负荷由各企业自行解决,但热源 宜采用清洁能源或满足地区环境排放总量控制要求

管网供水温度可取低值:当热源提供的热量来自于热电厂汽轮机 油汽且采用调峰热源加热时,热水管网供水温度可取高值:当以 集中锅炉房为热源时:供热规模较大时宜采用高值:供热规模较 小时宜采用低值。

定,各热源供热介质温度应一致。当锅炉房与热电厂联网运行 时,从供热系统运行最佳经济性考虑,应以热电厂最佳供回水温 度作为多热源联网运行的供热介质温度

7.2.1热网十线浴城市道路布置,井位手热负荷比较集中的区 域,可以减少投资,便于运行和维护管理。在考虑干线是沿现状 道路还是沿规划道路布置时,在管网总体布局基本合理、现状道 路下有路由条件且拆迁量不大时,宜首先考虑沿现状道路布置 然后沿近期建设道路布置,最后考虑沿远期规划道路布置,以保 证基础设施的先行建设。

热范围和供热规模迅速增大,因此安全供热和事故状态时能否快 速处理关系到政府的信誉、社会的稳定。采用环状管网布置形式 和多热源联网供热时各热源主干线之间设置连通线,可提高供热 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供热安全运行以及事故状态下的应急 保障措施创造了条件。

方式。地下敷设分为有地沟敷设和直理敷设两种方式。直理敷设 因其具有技术成熟、占地小、施工进度快、保温性能好、使用年 限长、工程造价低、节省人力的诸多优点,为城市热网敷设的首 选方式。地上架空嫩设方式具有施工周期短、工程量小、工程造 价相对地下敷设方式低的优点,但对环境景观影啊较天,直安全 性低,只有在上述条件充许时,工业园区的蒸汽管网方可采用。 7.2.4间接连接的优点是提高城市热网的供水温度,降低热网 的循环水流量和热源补水量,从而减少了热网建设投资,便于大 型城市热网管理。

7.2.4间接连接的优点是提高城市热网的供水温度,降低热网

7.2.4间接连接的优点是提高城市热网的供水温度,降低热网 的循环水流量和热源补水量,从而减少了热网建设投资,便于大 型城市热网管理。

7.3.1、7.3.2经济比摩阻是综合考虑管网及泵站投资与运行电 耗及热损失费用得出的最佳管道设计比摩阻值。经济比摩阻应根 据工程具体条件计算确定。当具体计算有困难时,可参考采用推 荐比摩阻数据。热水管网主干线经济比摩阻推荐值可采用30Pa/m ~70Pa/m。

1过热蒸汽管道 DN>200mm的管道 DN≤200mm的管道 2饱和蒸汽管道 DN>200mm的管道 DN≤200mm的管道

DB37 T1809.3-2011 资源综合利用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规范 第3部分:锅炉.pdf7.3.4水压图对于分析热网参数和经济性十分重要。但考虑至

总体规划阶段尚有部分不确定因素,因此总规阶段宜绘制水压 图,而详细规划阶段则应绘制水压图

7.4中继泵站及热力站

7.4.1天型城市热水供热管网设置中继泵站,是为了不用加 管径就可以增天供热距离,节省管网建设投资,但租应增加了务 站投资,因此是否设置中继泵站,应根据具体情况经技术经济比 较后确定。

较后确定。 7.4.3热水管网热力站最佳供热规模应按各地具体条件经技术 经济比较确定。一般每座热力站的合理供热规模为10万m²~30 万m。新建热力站供热范围以不超过所在地块范围为最大规模。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救治设施设计导则(试行)(国卫办规划函[2020]111号 国家卫健委办公厅 住建部办公厅2020年2月)经济比较确定。一般每座热力站的合理供热规模为10万m~3 万m。新建热力站供热范围以不超过所在地块范围为最大规模

是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减少热力站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对周边居住 的影响。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