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844-2021 既有工业建筑民用化绿色改造评价标准.pdf

DB11T 1844-2021 既有工业建筑民用化绿色改造评价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1T 1844-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0.1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3544
下载资源

DB11T 1844-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1T 1844-2021 既有工业建筑民用化绿色改造评价标准.pdf

7.2.7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包括公共建筑或住宅建筑公共空间的照明系统能耗。本条涉及的设计建筑的供暖 空调和照明系统能耗,以及参照建筑的供暖空调和照明系统能耗,应按照现行行 业标准《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JGJ/T449中的有关规定计算。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暖通、电气、内装专业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 建筑暖通及照明系统能耗模拟计算书;评价查阅暖通、电气、内装专业竣工图纸 设计说明,建筑暖通系统及照明系统能耗模拟计算书、暖通系统运行调试记录 等,已投入运行的项目尚应查阅能耗统计数据,

7.2.8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第1款,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了各类房间或 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分为“现行值”和“目标值”MH/T 6122-2020 航空燃油供应系统清洗作业车.pdf,其中“现行值"是新建建筑必 须满足的最低要求,“目标值”要求更高。 第2款,要求采用高效节能灯具,效率和效能符合现行地方标准《公共建筑 节能设计标准》DB11/687的相关规定 第3款,对于既有工业建筑民用化绿色改造,与暖通空调系统一样,照明系 统需要按照相关标准规范重新设计。通过改造,对人工照明进行分区、分组控制,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照明水平,做到按需照明,有利于节能。与此同时,室内 人员可以通过控制照明环境来划分照明空间,使空间的功能随之发生变化,还可 以通过照明的调节在同一房间中营造不同的气氛,通过不同的视觉感受,从生理 上、心理上给人积极的影响。 第4款,根据室外天气条件的变化,鼓励采取照度自动控制措施,降低人工 照明的照度,避免室内亮度较高或较低对人们生理和心理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 响,同时具有一定的节能作用。 本条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照明计算书(其中应包含灯具 选型参数);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主要产品型式检验报告、现场照度和照明功 率密度检测报告,

7.2.9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本条分别对暖通空调系统循环水泵和给水排水系统水泵的电动机、电动汽车 充电系统、配电变压器等的电气设备能效,以及三相负荷平衡分配、交流不间断 电源(UPS)或直流备用电源等电能质量提出了要求。实际设计时,鼓励合理选

择用电设备的型号,优化控制策略,提升用电质量。配套商业网点的重要负荷 包括银行、商店等场所的金融业务相关的IT类电子设备,鼓励配置适用的交流 不间断电源(UPS)或直流备用电源。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专业的设计说明、系统图;评价查阅相 关竣工图、变配电室运行监测记录、UPS或直流备用电源配置情况,并现场核查

7.2.10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III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第1款,按使用用途、付费或管理单元情况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可以统 计各类用水或各种用水部门的用水量,可以据此施行计量收费,或节水绩效考核 促进行为节水。 第2款,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分级设置水表,物业管理方可通过统计各级 水表的数据,计算渗漏水量,进行管道漏损情况分析检测,了解管道漏损情况 查找漏损点并进行整改,达到持续改进节水管理的目的。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含计量系统设置说明、水表 没置示意图、给水系统图等):评价查阅相关峻工图(含计量系统设置说明、水 表设置示意图、给水系统图等),投入使用的项目尚应查阅用水计量统计分析报 告、漏损检测分析及整改情况报告(含漏损检测管理制度、实施记录等),必要 时现场核查。

7.2.11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绿色建筑鼓励选用更高节水性能的节水器具。目前,我国已对大部分用水器 具的用水效率制定了标准,如:现行国家标准《水嘴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 等级》GB25501、《坐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5502,《小 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8377、《淋浴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 用水效率等级》GB28378、《便器冲洗阀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 28379、《尊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30717等。 在设计文件中要注明对卫生器具的节水要求和相应的参数或标准。当存在不 司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时,按满足最低等级的要求得分。 有用水效率相关标准的卫生器具全部采用达到用水效率2级的产品时,方可

认定第1款得分;有用水效率相关标准的卫生器具中,50%以上数量的器具采用 达到用水效率等级1级的产品且其他达到2级时,方可认定第2款得分;当全部 卫生器具的用水效率等级达到1级,本条则可得到满分。今后当其他用水器具出 台了相应标准时,按同样的原则进行要求。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含相关节水器具的性能参数 要求);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纸、设计说明、产品说明书、产品节水性能检测报 告,必要时现场核查。

7.2.12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绿化灌溉应采用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同时还可采用土壤湿度传感器 或雨天自动关闭等节水控制方式。 采用再生水灌溉时,因水中微生物在空气中极易传播,应避免采用喷灌方式 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流灌和地下渗灌。 无需永久灌溉植物是指适应当地气候,仅依靠自然降雨即可维持良好的生长 状态的植物,或在干旱时体内水分丧失,全株呈风干状态而不死亡的植物。无需 永久灌溉植物仅在生根时需进行人工灌溉,因而不需设置永久的灌溉系统,因此 临时灌溉系统应在安装后一年之内移走。 当项目90%以上的绿化面积采用了高效节水灌溉方式或节水控制措施时,方 可判定按“采用节水灌溉系统”得分;采用移动喷灌头本条不得分。当50%以上的 绿化面积种植了无需永久灌溉植物,且其余部分90%以上的绿化采用了节水灌溉 方式时,可判定按“种植无需永久灌溉植物”得分。当选用无需永久灌溉植物时, 设计文件中应提供植物配置表,并说明是否属无需永久灌溉植物,申报方应提供 当地植物名录,说明所选植物的耐旱性能。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图纸、设计说明(含相关节水产品 的设备材料表)等;评价查阅设计说明、相关竣工图、产品说明书、产品节水性 能检测报告等,必要时现场核查

7.2.13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公共建筑集中空调系统的冷却水补水量占据建筑物用水量的30%~50%,减 少冷却水系统不必要的耗水对整个建筑物的节水意义重大。 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或闭式冷却塔的喷淋水系统可设置水处理装置和化学

加药装置改善水质,减少排污耗水量;可采取加大集水盘、设置平衡管或平衡水 箱等方式,相对加大冷却塔集水盘浮球阀至溢流口段的容积,避免停泵时的泄水 和启泵时的补水浪费。 本条中的“无蒸发耗水量的冷却技术”包括采用分体空调、风冷式冷水机组、 风冷式多联机、地源热泵、干式运行的闭式冷却塔等。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图纸、设计说明(含相关节水产品 的设备材料表、冷却节水措施说明)等;评价查阅设计说明、相关竣工图、产品 兑明书、产品节水性能检测报告等,必要时现场核查。

用水定额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的有关 规定。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当地相关主管部门的许可、 非传统水源利用计算书;评价查阅相关峻工图纸、设计说明、非传统水源利用计 算书,必要时现场核查,

7.2.15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对节约能源资源有重要作用。土建和装修一体 化设计,要求对土建设计和装修设计统一协调,在土建设计时考虑装修设计需求 事先进行孔洞预留和装修面层固定件的预埋,避免在装修时对已有建筑构件打 凿、穿孔。这样既可减少设计的反复,又可保证结构的安全,减少材料消耗,并 降低装修成本。实践中,可由建设单位统一组织建筑主体工程和装修施工,也可 由建设单位提供菜单式的装修做法由业主选择,统一进行图纸设计、材料购买和 施工。在选材和施工方面尽可能采取工业化制造,具备稳定性、耐久性、环保性 和通用性的设备和装修装饰材料,从而在工程竣工验收时室内装修一步到位,避 免破坏建筑构件和设施。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土建、装修专业施工图及其他证明文件;评 价查阅土建、装修专业工图及其他证明文件,并现场核实。

7.2.16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产品 说明书、材料检测报告,并现场核实。

7.2.17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工业化内装部品主要包括整体卫浴、整体厨房、装配式吊顶、于式工法地面、 装配式内墙、管线集成与设备设施等。除了可以直接选购通用的标准化内装部品 以外,更多的可以按照“以内装设计进行工厂化定制预制、现场安装施工”的方式 实现工业化内装部品选用。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建筑及装修专业施工图、工 业化内装部品施工图)、工业化内装部品用量比例计算书;评价查阅相关工图、 工业化内装部品用量比例计算书,必要时现场核查

7.2.18本条适用于评价。

鼓励选用本地化建材或就近生产的建材,是减少运输过程资源和能源消耗, 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条要求就近取材生产的建材所占的比例应大于 50%。500km是指建筑材料的最后一个生产工厂或场地到施工现场的运输距离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结构竣工图及设计说明、购销合同、运输合同及用 量清单等有关证明文件

7.2.19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是建筑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重要内容。本条的设置旨 在整体考量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对于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贡献,评价范围是永 久性安装在工程中的建筑材料,不包括电梯等设备。可再利用材料主要包括拆除 后不易损坏变形的制品、部品或型材形式等建筑材料。可再循环材料主要包括金 属材料(钢材、铜等)、玻璃、铝合金型材、石膏制品、木材。 有的建筑材料可以在不改变材料的物质形态情况下直接进行再利用,或经过 简单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如有些材质的门、窗、烧结粘土砖等属于可再 利用材料。有的建筑材料需要通过改变物质形态才能实现循环利用,如难以直接 回用的钢筋、玻璃等属于可再循环材料,可以回炉再生产。有的建筑材料则既可 以直接再利用又可以回炉后再循环利用,例如标准尺寸的钢结构型材等。以上各 类材料均可纳入本条范畴。选用可再循环建筑材料和可再利用建筑材料,可以减 少生产加工新材料带来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 环境效益

表1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统计表

(制品、部品、型材)钢材铜木材铝合金型材可再循环石膏制品材料门窗玻璃玻璃幕墙其他可循环利用材料混凝土建筑砂浆乳胶漆其他材料屋面卷材石材砌块其他注:对于既具有可再利用性能又具有可再循环性能的材料,在上述计算时只计算一次重量不得重复计算。表2利废建材占同类建材的用量比例计算书87

8.1.1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历史文化价值及人文信息,不仅仅是通过建筑物所承载的,其所在的空间环 境、机械设备、景观绿化等也是重要的载体。对于此类改造,应遵循国家和北京 有关历史文化保护的规定,设计方案通过专家论证后,才能进行工程设计及施工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厂史、厂志、档案、场地现状地形图、图纸、 影像等资料,相关设计文件以及其他证明文件;评价查阅峻工图及其他证明文件 并现场核实。

8.1.2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工业建筑往往空间高大,具有建筑空间的再利用价值:工业风貌特征也是城 市特色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造设计中,应对既有工业建筑及其环境进行合 理保留与适应性再利用。改扩建部分的建筑风貌,与既有工业建筑的风貌应既可 以协调,也可以对比,形成和谐整体的环境特征,通过创新设计赋予既有工业建 筑新的价值。但是,不能过渡改造,增加大量无功能纯装饰性构件,造成成本增 加和建筑材料的浪费。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厂史、厂志、档案、场地现状地形图、图纸 影像等资料,以及其他与历史文化遗存相关的证明文件,相关设计文件等;评价 查阅土建工图及其他证明文件,并现场核实。

8.1.3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本条为场地内植被绿化的控制性要求。本条规定要根据当地城乡规划部门对 于建筑改造后场地内绿化指标的控制要求来合理布置绿化。一般改造建筑的场地 空间比较受限,大面积的草坪种植不现实也不经济。因此,合理搭配乔木、灌木 和草坪,以乔木为主,能够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增加绿量,使有限的绿地发 挥更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植物配置应充分体现本地区植物资源的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因此,在苗木 的选择上,要保证绿植无毒无害,保证绿化环境安全和健康。合理的植物物种选 择和搭配会对绿地植被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种植区域的覆土深度应满足乔、灌、 草自然生长的需要,一般来说,满足植物生长需求的覆土深度为:乔木大于1.2m

深根系乔木大于1.5m,灌木大于0.5m,草坪大于0.3m。种植区域的覆土深度应 满足申报项所在地园林主管部对覆土深度的要求。鼓励各类改造的工业建筑 充分利用其屋面和露台进行屋顶绿化,利用其墙面进行垂直绿化,技能增加绿化 面积,又可以改善屋面和外墙的保温隔热效果,还可以有效滞留雨水。 本条的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苗木表、屋顶绿化、覆土绿化 和/或垂直绿化的区域及面积、种植区域的覆土深度、排水设计);评价查阅相 关竣工图、苗木采购清单,必要时现场核查

8.1.4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8.2.1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第1款,原生产工艺流程上重要的建筑物,如原料库房、原料加工车间、主 要生产车间、生产配套车间、成品库房、火车站等。

第2款,原生产工艺流程上重要的构筑物、机械设备,如料仓、传送皮带廊 架、重要生产设备、天车、龙门吊等。 第3款,原生产工艺流程上的铁路、火车、货箱、车辆、运输管道等。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场地工艺流线图、场地现状地形图、老图纸 照片等资料,查阅土建施工图及其他证明文件;评价查阅土建竣工图及其他证明 文件,并现场核实。

8.2.2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8.2.3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第1款,工业风貌突出的建筑,应充分展现其工业特征,不对其外观做过多 装饰性设计,改造内容主要为提升建筑的热工性能,如门窗尽可能按照原样式定 制节能门窗,或采取在老门窗内侧设置节能门窗,门窗分缝形式可适当简化,但 仍需与原门窗相协调,保温形式采用内保温。 第2款,建构筑物内部具有工业特色的结构、材质、空间等,得到全部或部 分的保留、利用与展示。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场地现状地形图、老图纸、照片等资料,查 阅土建施工图及其他证明文件;评价查阅土建峻工图及其他证明文件,并现场核 实。

8.2.4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工记录、影像材料,必要时现场核查

8.2.5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本条主要对场地内生物多样性进行评价。 改造前,对场地内的生物资源进行本底调查,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评价的基 础,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并贯穿于设计和施工的全过 程。 对于植物物种的保护和增加,可通过保护既有植物物种,同时引入更多的本 地木本植物来实现。营造出的本地植物圈小环境,不仅可以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 性。突出地区特点的自然生态景观,有效降低后期维护成本,还可以为本地动物 物种提供适宜的栖息地。 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提高的效果判定,可通过分别调查改造前后场地内生 物物种总数量并进行对比。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生物多样性普查文件、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 文件、相关设计文件、本地植物占比计算书;评价时除了查阅以上文件,针对第 3款还应查阅改造后生物多样性统计文件和现场照片,必要时现场核查。

8.2.6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本条主要对场地内绿地率和开放程度进行评价。 绿地率指建设项目(含改造项目)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该项目 总用地面积的比率(%)。绿地包括建设项目用地中各类用作绿化的用地。合理 没置绿地可起到改善和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作用。为保 障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提高服务质量,每个城市对城市中不同地段或不同性质 的公共设施建设项目,都指定有相应绿地管理控制要求。针对既有建筑改造制定 的对应指标不会因为改造带来的难度而降低标准。 本条除了鼓励工业建筑民用化改造时要优化扩建建筑的布局,以便保障更多 的绿化用地,营造更多的绿化广场,创造更加宜人的公共空间;同时鼓励这些绿 地或广场设置休憩、娱乐等设施并定时社会公众开放,为周边群众提供更多的公 共活动空间。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规划许可的改造设计条件、相关设计文件 绿地率计算书:评价查阅相关工图、绿地率计算书,必要时现场核查,

8.2.7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本条主要对场地内海绵设施进行评价。 场地开发应遵循低影响开发原则,合理利用场地空间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 施。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有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屋顶绿化、植被浅沟、截污设 施、渗透设施、雨水塘、雨水湿地、景观水体等。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有别于传统 的灰色雨水设施(雨水口、雨水管道、调蓄池等),能够以自然的方式削减雨水 径流、控制径流污染、保护水环境。 第1款利用场地内的水塘、湿地、低洼地等作为雨水调蓄设施,或利用场地 内设计景观(如景观绿地、旱溪和景观水体)来调蓄雨水,可实现有限土地资源 综合利用的目标。能调蓄雨水的景观绿地包括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树池、干 塘等。 第2、3款屋面雨水和道路雨水是建筑场地产生径流的重要源头,易被污染 并形成污染源,故宜合理引导其进入地面生态设施进行调蓄、下渗和利用,并采 取相应截污措施。地面生态设施是指下凹式绿地、植草沟、树池等,即在地势较 氏的区域种植植物,通过植物截流、土壤过滤滞留处理小流量径流雨水,达到控 制径流污染的目的。洗衣废水若排入绿地,将危害植物的生长,物业应定期检查 并杜绝阳台洗衣废水接入雨水管的情况发生。 第4款雨水下渗也是消减径流和径流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硬质铺装地面 指场地中停车场、道路和室外活动场地等,不包括建筑占地(屋面)、绿地、水 面等。“透水铺装”指既能满足路用及铺地强度和耐久性要求,文能使雨水通过本 身与铺装下基层相通的渗水路径直接渗入下部土壤的地面铺装系统,包括采用透 水铺装方式或使用植草砖、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透水地砖等透水铺装材料 当透水铺装下为地下室顶板时,若地下室顶板设有疏水板及导水管等可将渗透雨 水导入与地下室顶板接壤的实土,或地下室顶板上覆土深度能满足当地园林绿化 部门要求时,仍可认定其为透水铺装地面,但覆土深度不得小于600mm。评价 时以场地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所占的面积比例为依据。申报材料中应提供场 地铺装图,要求明确透水铺装地面位置、面积、铺装材料和透水铺装做法大样等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含总平面竖向设计图、景观 设计图、室外给排水总平面图等)、计算书;评价查阅相关峻工图、计算书,必

8.2.8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8.2.9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本条主要对场地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进行评价。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定义为: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 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外排总量控制包括径流减排、污染控制、雨水调节和收集回用等,应依据场 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最优方案。

从区域角度看,雨水的过量收集会导致既有水体的萎缩或影响水系统的良性 循环。要使硬化地面恢复到自然地貌的环境水平,最佳的雨水控制量应以雨水排 放量接近自然地貌为标准,因此从经济性和维持区域性水环境的良性循环角度出 发,径流的控制率也不宜过大而应有合适的量(除非具体项目有特殊的防洪排涝 没计要求)。本条设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宜超过85%。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55%、70%或85%时对应的降雨量(日值)为设计控制 雨量,参见表3。设计控制雨量的确定要通过统计学方法获得。统计年限不同时 不同控制率下对应的设计雨量会有差异。考虑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周期性,推荐采 用最近30年的统计数据,特殊情况除外,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控制雨量(mm)

注:表3中的统计数据年限为1977~2006年。

设计时应根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控制雨量来确定雨水设施规模 和最终方案,有条件时,可通过相关雨水控制利用模型进行设计计算;也可采用 简单计算方法,通过设计控制雨量、场地综合径流系数、总汇水面积来确定项目 付水设施需要的总规模,再分别计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等措施实现的控制容 积,达到设计控制雨量对应的控制规模要求,即判定得分。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场地竖向、下垫面设计、雨 水设施等的设计文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书、设计控制雨量计算书、场地 雨水综合利用方案或专项设计文件;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场地竖向、下垫面设 计、雨水设施等的设计文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书、设计控制雨量计算书、 汤地雨水综合利用方案或专项设计文件,必要时现场核查

8.2.10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本条主要对场地室外声环境进行评价。

不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等效声级限值(dB(A)

本条评价时,仅考虑室外环境对人的影响,不考虑建筑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分 区,项目应尽可能地采取措施来实现环境噪声控制。本条可通过植物防护方式或 者其他类型的声屏障对室外场地的超标噪声进行降噪处理。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针对改造项目所出的环评报告(含有噪声检 测及预测评价或独立的环境噪声影响测试评估报告)、相关设计文件、声环境优 化报告: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声环境检测报告,必要时现场核查,

8.2.11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本条主要对场地热岛强度降低措施进行评价。 热岛现象主要出现在夏季,不仅会使人们高温中暑的概率增大,同时还容易 形成光化学烟雾污染,并增加建筑的空调能耗,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室内外的其 也行为带来负面影响。室外机动车道等硬质地面采取遮阴措施或使用高反射率的 表面材料,可有效降低地表温度,而游憩场、庭院、广场等室外活动场地通过乔 木和其他措施遮阴,不仅可降低地表温度提高热舒适度,同时还可增加活动的趣 味感和视觉舒适感。 室外活动场地包括:步道、游憩场、庭院、广场和非机动车停车场;不包括 机动车道和机动车停车场,本款仅对建筑阴影区的户外活动场地提出要求,建筑 阴影区为夏至日8:00~16:00时段在4h日照等时线内的区域。乔木遮阴面积按照 成年乔木的树冠正投影面积计算,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日照分析报告、计算书;评 价查阅相关竣工图、日照分析报告、计算书、地面材料性能检测报告,必要时现 场核查。

8.2.12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本条主要对场地室外风环境进行评价。 本条人行区是指区域范围内功能或主要功能可供行人通行和停留的场所。冬 季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风速小于5m/s是不影响人们正常室外活动的 基本要求。 而过渡季和夏季的通风不畅在某些区域形成无风区或旋涡区,将影响室外散 热和污染物消散。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手段对不同季节典型风向、风速可对建筑外风 环境进行模拟,其中来流风速、风向为对应季节内出现频率最高的风向和平均风 速。室外风环境模拟使用的气象参数中的风向风速可按照地方有关标准要求、现 行行业标准、现行国家标准中的相关资料取得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评价 查阅相关峻工图、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冬季典型气候条件下人行区距地1.5m 处的风速检测结果,必要时现场核查,

8.2.13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9.1.1既有工业建筑民用化绿色改造和运行的各环节和阶段,都有可能在技术、 产品选用和管理方式上进行性能提高和创新。为鼓励性能提高和创新,在各环节 和阶段采用先进、适用、经济的技术、产品和管理方式。与“控制项”和“评分 项”相对应,本标准中将此类评价项目称为“加分项”。 在加分项内容中,有的在属性分类上属于性能提高,如节水器具全部达到 级;有的在属性分类上属于创新,如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公转铁运输、绿 色建材、绿色电力等,鼓励在技术、管理、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创新。 9.1.2加分项的评定结果为某得分值或不得分。考虑到与既有工业建筑民用化绿 色改造总得分要求的平衡,以及加分项对建筑绿色性能的贡献,本标准对加分项 附加得分作了不大于100分的限制。某些加分项是对前面章节中评分项的提高 符合条件时,加分项和相应评分项均可得分

9.2.1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第1款,应具有完整的历史展示、主要工艺流线的展示、重要的物品陈列, 专业的讲解员,宜采用现代的声光电展示方式。 第2款,利用现有特色工业建构筑物、设施设备、景观空间等,开展工业特 色文化旅游。 第3款,市民可在开放区域,不受限制的利用项目商业、广场、配套服务等 公共资源。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场地历史文化研究、史厂志、现状地形图、 老图纸、照片、工业旅游报告等资料,查阅土建施工图及其他证明文件;评价查 阅土建竣工图及其他证明文件,并现场核实

9.2.2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是建筑结构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技术,国内外的大量试 验和工程经验表明,从而消除或有效减轻结构和非结构的地震损坏,提高既有工 业建筑及其内部设施和人员的地震安全性,增加震后既有工业建筑继续使用的功 能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等;评价查阅相关工图,必 要时现场核查。

9.2.3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9.2.4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9.2.5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本条要求绿色建筑在运营阶段通过购买绿色电力实现一定量的新能源应用, 激励建筑内的用户,宣传使用绿色能源、促进节能环保,可以冬奥建筑为示范实 施。在张北地区建成的世界上首个输送大规模光伏、风电、蓄能等多能源四端柔 性直流电网,每年可向北京地区输送约225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2019年下半 年,国家游泳中心、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国家体育馆等4家2008年 奥运遗产场馆和新建的延庆赛区高山滑雪中心、雪车雪撬中心、张家口赛区“三 场一村成为首批使用绿色电力的场馆。上述这些场馆和冬奥组委办公区的绿色 电力交易电量共计0.5亿千瓦时,在多行业产生积极带动作用,促进绿色环保产 业发展,社会效益显著。 本条评价的是绿色电力占总供电量的比例。总供电量中,不含自建新能源发 电量和自备发电机发电量。建筑能源管理方应获得所需绿色电力的消费凭证。统 计购入的绿证数量时查询中国绿色电力证书认购交易平台: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电气设计说明、系统图、相关专业设计能耗 的计算书,核查相关预测值、折算值、比值;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监测计量分 析报告、绿色电力采购合同交易量或购入绿证数量,现场核查监测计量仪表的实 测值

9.2.6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对建筑内各类水质实施在线监测,能够帮助物业管理部门随时掌握水质指构 伏况,及时发现水质异常变化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用水卫生安全。根据相应水 质标准规范要求,可选择对浊度、余氯、pH值、电导率(TDS)等指标进行监 测,管道直饮水可不监测浊度、余氯,对终端直饮水设备没有在线监测的要求。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应有报警记录功能,其存储介质和数据库应能记录连续一年以 上的运行数据,且能随时供用户查询。水质监测的关键性位置和代表性测点包括 水源、水处理设施出水及最不利用水点。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含水质监测点位说明、设置 示意图等);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含水质监测点位说明、设置示意图等)、监 测与发布系统设计说明,投入使用的项目尚应查阅水质监测管理制度(含水质监 测记录),必要时现场核查,

9.2.7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支撑技术。BIM是在CAD技 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BIM是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 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DB14/T 2117-2020 西山提水工程取水方式及建筑物设计导则.pdf,能使设计人员和工程人员能够对各种建筑信息做出正 确的应对,实现数据共享并协同工作。 BIM技术支持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的信息管理和应用。在建筑工程建设的各 阶段支持基于BIM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可以极大地提升既有工业建筑民用化绿 色改造工程信息化整体水平,改造各阶段、各专业之间的协作配合可以在更高层 次上充分利用各自资源,有效地避免由于数据不通畅带来的重复性劳动,大大提 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并显著降低成本。因此,BIM中至少应包含规划、 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电气等6大专业相关信息。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建质 函[2015]159号)中明确了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阶段应用BIM的工作 重点内容。其中,规划设计阶段主要包括:①投资策划与规划;②设计模型建立 ③分析与优化;④设计成果审核。施工阶段主要包括:①BIM施工模型建立; ②细化设计;③专业协调;④成本管理与控制;③施工过程管理;③质量安全监 控;③地下工程风险管控;③交付峻工模型。运营维护阶段主要包括:①运营维 护模型建立;②运营维护管理;③设备设施运行监控;④应急管理。评价时,规 划设计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BIM分别至少应涉及2项重点内容应用,施工阶段 BIM至少应涉及3项重点内容应用,方可得分。 一个项目不同阶段出现多个BIM模型,无法有效解决数据信息资源共享问 题,因此当在两个及以上阶段应用BIM时,应基于同一BIM模型开展,否则不 认为在两个阶段应用了BIM技术。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BIM技术应用报告;评价 香阅相关跨工图、BIM技术应用报告

9.2.8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建筑碳排放计算及其碳足迹分析,不仅有助于帮助既有工业建筑民用化绿色 改造项目进一步达到和优化节能、节水、节材等资源节约目标,而且有助于进 步明确建筑对于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量。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我国也有了

较为成熟的计算方法和一定量的案例实践。在计算分析基础上,再进一步采取相 关节能减排措施降低碳排放,做到有的放矢。既有工业建筑民用化绿色改造后, 将作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载体,理应将此作为一项技术措施同步开展。 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包括建筑固有的碳排放量和标准运行工况下的碳排放 量。预评价和投入使用前的评价,主要分析建筑的固有碳排放量;对于投入运行 一年的建筑,主要分析在标准运行工况下建筑运行产生的碳排放量。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建筑固有碳排放量计算分析报告(含减排措 施);评价查阅建筑固有碳排放量计算分析报告(含减排措施),投入使用的项 目尚应查阅标准运行工况下的碳排放量计算分析报告(含减排措施)。 9.2.9本条适用于评价。 绿色施工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周期内严格进行过程管理,在保证质量、安全 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材、 节水、节能、节地)、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实现环保、节约、可持续发展的施 工工程。为规范绿色施工,北京市发布实施了地方标准《绿色施工管理规程》 DB11/513。在该标准中要求对采取合理措施规范施工现场管理,制定资源节约 和环境保护措施,并对作业环境和职业健康进行严格控制,并对绿色施工效果进 行打分,改造工程每月的施工得分率均应达到85%及以上,可判定符合本条的要 求。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分析论证报告及相关证明材 料;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分析论证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

较为成熟的计算方法和一定量的案例实践。在计算分析基础上,再进一步采取相 关节能减排措施降低碳排放,做到有的放矢。既有工业建筑民用化绿色改造后 将作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载体,理应将此作为一项技术措施同步开展。 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包括建筑固有的碳排放量和标准运行工况下的碳排放 量。预评价和投入使用前的评价,主要分析建筑的固有碳排放量;对于投入运行 年的建筑,主要分析在标准运行工况下建筑运行产生的碳排放量。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建筑固有碳排放量计算分析报告(含减排措 施);评价查阅建筑固有碳排放量计算分析报告(含减排措施),投入使用的项 目尚应查阅标准运行工况下的碳排放量计算分析报告(含减排措施)。

绿色施工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周期内严格进行过程管理,在保证质量、安全 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材、 节水、节能、节地)、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实现环保、节约、可持续发展的施 工工程。为规范绿色施工,北京市发布实施了地方标准《绿色施工管理规程》 DB11/513。在该标准中要求对采取合理措施规范施工现场管理,制定资源节约 和环境保护措施,并对作业环境和职业健康进行严格控制,并对绿色施工效果进 行打分,改造工程每月的施工得分率均应达到85%及以上,可判定符合本条的要 求。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分析论证报告及相关证明材 料;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分析论证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

9.2.10本条适用于预评价和评价。

本条主要是对前文未提及的其他技术和管理创新予以鼓励。自的是鼓励和弓 导既有工业建筑民用化绿色改造中采用不在本标准所列的绿色性能评价指标范 围内YB/T 4222-2018 预绞式金具用镀层钢丝,但可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健康和 宜居性、智能化系统建设、传承历史文化等方面实现良好性能提升的创新技术和 普施,以此提高绿色建筑技术水平。 当某项目采取了创新的技术措施,并提供了足够证据表明该技术措施可有效 提高环境友好性,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或具有较大的社会 效益时,可参与评审。项目的创新点应较大地超过相应指标的要求,或达到合理

指标但具备显著降低成本或提高工效等优点。本条未列出所有的创新项内容,只 要申请方能够提供足够相关证明,并通过专家组的评审即可认为满足要求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分析论证报告及相关证明材 料: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分析论证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