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成本控制技术措施.pdf

结构成本控制技术措施.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524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结构成本控制技术措施.pdf

结构成本控制(一):开发商限额NO.1关于成本控制重要性【1】开发商越来越注重成本多个头部开发商将今年定为成本年,对节约成本日益重视。而结构成本作为隐蔽在建筑表皮之下的“不可见”部分,更是成本部门的重点针对目标。【2】作为结构设计师,有必要了解开发商、第三方优化公司的成本控制思路及手法,作为日常设计的参考。【3】本系列文章的内容如下*介绍典型开发商的成本限额文件心介绍第三方优化公司的常用优化手段有些开发商属于结果派,把过程交给设计单位或第三方优化公司。介绍开发商的设计控制文件有些开发商为过程派,要在过程当中对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掌控,以确保施工图成本处于目标范围内。心关于成本控制的一些总结注:后续将针对地下车库作重点阐述(分六篇)NO.2结构单体住宅、公寓【1】单体钢筋含量(kg/m²)及混凝土含量(m²/m")多层小高层高层地震烈度H<24m24mH<40m40mH<60m60mH<80m80mH<100m地上6度394042 44477度42444648508度474951566度117133144 158174 地下7度1211371481631788度125141153167183多层小高层高层地震烈度H<20m24mH<40m40mH<60m60mH<80m80mH<100m地上6度0.330.350.350.380.397度0.340.360.360.380.398度0.370.390.390.420.436度1.031.231.411.711.96地下7度1.051.251.431.738度1.061.291.471.762.03注:1.理论计算条件:地震加速度为0.1g(7度区)、0.2g(8度区);基本风压为0.45KN/m2。C类地面粗糙度。

2.以上不含构造柱、过梁、圈梁、砌体中的拉结钢筋,预制构件钢筋,不含损耗、措施钢筋。3.不包含别墅情况。【2】调整原则:当为8度区(0.3g)时,以地震控制为主,指标可增加10%。当地震加速度为0.15g时,IⅢI、IV类场地土的地上部分限额指标可按地震烈度八度区取值。*表中数据基于基本风压为0.45KN/m²。当基本风压为0.35KN/m时,建筑高度六度区40m以上、七度区80m以上,地上单体钢筋含量减少1kg/m²,混凝土含量减少0.02m²/m²。基本风压为0.4KN/m时,采用线性插入值。基本风压>0.45KN/m时,建筑高度六度区40m以上、七度区80m以上,风压每增加0.1KN/m²,地上单体钢筋含量可增加1kg/m²,混凝土含量可增加0.02m3/m²。*表中数据适用于C类地面粗糙度。当为B类时,60m以上地上单体钢筋含量增加1kg/m²,混凝土含量增加0.02m/m;当为D类时,60m以上地上单体钢筋含量减少1kg/m,混凝土含量减少0.02m/m。当塔楼地下室为二层时,整体指标钢筋含量减少5kg/m,混凝土含量减少0.2m²/m²。心各因素可叠加计算。NO.3地下车库地库限额表【1】独立地下室类别钢含量(kg/ml)混凝土含量(ml/ml)全埋独立地下室1281.12,169给设计6级人防地下室1.28

注:独立地下室钢筋(混凝土)总量(含梁、板、墙、柱、楼梯等结构构件),不含 构造柱、过梁、圈梁、砌体中的拉结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钢筋(混凝土),不 含损耗、措施钢筋。 【2]调整原则: *理论计算条件:覆土容重按18KN/m取值;消防车荷载按荷载规范取值,按实 际轮压验算。 表中数据适用于单层、大柱网。当采用小柱网时,钢筋含量减少5kg/m²,混凝 土含量减少0.1m/m²;当采用二层车库时,整体指标钢筋含量减少10kg/m²,混 凝土含量减少0.2m²/m²。当采用半地下时,整体指标钢筋含量减少10kg/m² 混凝土含量减少0.2m/m²。 *当地下室人防面积大于85%时,钢筋限额指标可最多提高10kg/m²。 必各因素可叠加计算。

T/CWAN 0008-2018 焊接术语-焊接基础1)剪力墙结构各部位混凝土用量占比

2一般来说,混凝土用量越少,造价就越节约。 【3】主要混凝土用量为剪力墙、梁板,大体占比为1:1。 (4】其它:飘窗板、混凝土楼梯、基础梁、构造柱在次要构件中占比较 多,应该重视。

2一般来说,混凝土用量越少,造价就越节约。 【3】主要混凝土用量为剪力墙、梁板,大体占比为1:1。 (4】其它:飘窗板、混凝土楼梯、基础梁、构造柱在次要构件中占比较 多,应该重视。

结构成本控制(二):优化公司常用手法

【1】梁截面宽度尽量控制在350mm以内。 主:避免四肢箍。

大跨框架梁、次梁:支座配筋不超配,跨中超配不超过

心小跨梁、连梁:支座、跨中均不超配。 【3】跨度不大于6m时,次梁沿梁全长的通长钢筋可采用直径10;跨度 大于6m时次梁沿梁全长的通长钢筋可采用直径12。 【4】框架梁的边支座不与框架柱(剪力墙)相交时,按照非框架梁采取 构造措施。 注:减少一部分加密箍筋。 【5】地下室顶板框架梁采用四肢箍时,跨中采用两根主筋+架立钢筋(2 根12)的配筋形式。地下室顶板次梁跨中采用架立筋(2根12)的配筋形式。 注:以架立筋代替主筋通长,减少钢筋用量, 【6】抗震等级为四级时,框梁箍筋最小直径可为6,二、三级时最小直 径为8;三、四级时加密区间距最大可为150(要与纵筋直径匹配,满足 规范),且箍筋间距可以采用多种间距,不应只考虑间距为100mm、150mm, 200mm。二级框架梁,当箍筋直径大于12、肢数不少于4肢且肢距不大 于150时,箍筋加密区最大间距可适当放松,但不应大于150。 【7】主梁面筋贯通筋选用小直径通筋+支座附加,连续梁各跨底筋尽量 采用相同直径和不同根数配置,但要满足拉通钢筋的截面面积等构造要 求和支座锚固宽度限制。(例:2根25替换为4D18,其中2D18拉通) 氏筋尽量减少钢筋排数。

度计算值也较大,但较大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防止钢筋锈蚀是有利的。因此,对混 凝土保护层厚度较大的构件,当在外观的要求上允许时,可根据实践经验,对本规范 表3.4.5中所规定的裂缝宽度允许值作适当放大”。

.1/n0.1/ 20. 1 IaIn3不伸入支座的钢筋(非角部钢筋)不伸入支座的钢筋(非角部钢筋)不伸入支座的钢筋(非角部钢筋)伸入支座的钢筋伸入支座的钢筋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向钢筋断点位置NO.3 框架柱柱控制原则【1】框架柱纵筋可以采用大直径钢筋+小直径钢筋的配筋形式(直径级差不大于2级),大直径钢筋放置在角部。注:大+小配筋能够使实际配筋更接近计算或构造要求配筋。【2】应注明柱纵筋直径大于等于14mm时采用焊接。注:采用焊接、减少搭接也可以减少钢筋量。结构成本控制(三):优化公司常用手法(续)NO.4 剪力墙成本控制措施【1】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不需要提高一级且不需要箍筋(水平筋)全高加密。注:相关加强措施是针对短肢剪力墙结构中的短肢剪力墙,而非普通剪力墙结构中的短肢剪力墙[2】对由强连梁相连的剪力墙墙肢(跨高比不大于2.5),不按单独墙肢判断其是否属于短肢剪力墙。注:在建模中也要设成开洞,并按整片墙判断是否属于短肢剪力墙。【3】剪力墙和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不需要在楼层标高处设置暗梁。注:带边框剪力墙在楼层标高处须设明梁或暗梁;而框剪结构中的普通剪力墙则不必设置暗梁【4】剪力墙布置时尽量减少剪力墙小墙垛的数量和长度,尽量少采用短肢剪力墙构件,不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5】房屋高度不大于24m时,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底部一层。一、二、三级剪力墙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不大于下表规定值时,底部加强部位的上一层设置构造边缘构件(不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6】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设置:应核对底层墙肢轴压比,判定是否需要设置约束边缘 构件。若嵌固在地下室顶板,地下室部分可不设约束边缘构件。 主:不大于24m的结构、轴压比小的结构,其相关构造要求可放松。 【7】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箍筋体积配箍率可计入符合构造要求的水平分布钢筋,计入 的水平分布钢筋的体积配箍率不应大于总体积配箍率的30%。 【8】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应采取多种直径钢筋进行搭配,大直径钢筋放置在角部。 主:目的是使实际配筋更接近于计算或构造配筋。 【9】剪力墙筋形式要最大限度减小箍筋重叠部分,允许用拉筋处尽量不用箍筋,且采取 外大箍内拉筋的方式。三、四级抗震,除计算外,箍筋和拉筋直径采用6。 主:箍筋重叠部分要尽量减少。

【6】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设置:应核对底层墙肢轴压比,判定是否需要设置约束边缘 构件。若嵌固在地下室顶板,地下室部分可不设约束边缘构件。 主:不大于24m的结构、轴压比小的结构,其相关构造要求可放松。 【7】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箍筋体积配箍率可计入符合构造要求的水平分布钢筋,计入 的水平分布钢筋的体积配箍率不应大于总体积配箍率的30%。 【8】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应采取多种直径钢筋进行搭配,大直径钢筋放置在角部。 注:目的是使实际配筋更接近于计算或构造配筋。 【9】剪力墙筋形式要最大限度减小箍筋重叠部分,充许用拉筋处尽量不用箍筋,且采取 外大箍内拉筋的方式。三、四级抗震,除计算外,箍筋和拉筋直径采用6。 注:箍筋重叠部分要尽量减少

【地下室底板采用基础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按最小配舫率双层双向配 筋,不足处另附加钢筋。底筋深入基础内满足锚固或搭接长度即可,不 要通长设置。

【2】独立基础高度根据冲切计算结果确定,且钢筋采用多种间距,不宜 只考虑间距为 100mm、 150mm200mm.

【3】地下车库挡土墙采用单向板计算;对主楼下的挡土墙,符合条件的采用双向板计算;计算裂缝时保护层取30mm。注:裂缝按30mm的依据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见下述条文。3.5.4在荷载作用下配筋混凝土构件的表面裂缝最大宽度计算值不应超过表3.5.4中的限值。对裂缝宽度无特殊外观要求的当保护层设计厚度超过30mm时,可将厚度取为30mm计算裂缝的最大宽度。【4】外墙外侧竖向钢筋采用通长钢筋+附加钢筋,附加钢筋长度为1/3层高,内外侧配筋分别按各自的计算结果进行配筋。注:见下图示意。附加筋【5】挡土墙顶部不设置暗梁;挡土墙底部不需设暗梁和附加钢筋。注:板支座处设置暗梁是非必要的构造措施(挡土墙按板计算)。【6】单层地下室基础底板厚度不宜大于400(小柱网可取250或300),柱帽按冲切控制,不宜加大高度;柱帽尺寸不宜大于柱网尺寸的1/3。基础底板通长钢筋和柱帽钢筋的配筋率按0.15%控制(防水板按0.2%,人防详人防规范)。【7】基础底板形式为筏板+柱帽或独立基础+防水板时,基础底板不设暗梁,如果审图要求设暗梁,需充分沟通,取消暗梁。注:底板的抗震要求低,完全可以不设暗梁。【8】人防临空墙的配筋采用分离式配筋,即通长竖筋加支座附加短筋的方式,不得将支座处的计算钢筋沿全高布置。

结构成本控制(四):开发商成本控制措施

【1】计算参数不得随意提高标准;无梁楼盖、异形板、基础筏板应采用有限元模 型分析,禁止采用近似方法计算;计算梁板结构时应适当考虑梁板协同作用。 生:采用有限元计算更加精细,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造价。 【2】荷载取值应按实际取值,不应人为放大;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考虑梁、柱 蔷的活荷载的折减;地下室顶板有消防车道时应分区取值,并根据路面下垫层的厚 度对消防车荷载进行折减。 【③】多层(含别墅)住宅应优先采用剪力墙结构(可含少量短肢)。 主:多层建筑采用剪力墙结构时(轴压比小,可放松构造要求),往往比异形柱结构或短肢剪力培 吉构更节省、比框架结构更美观

【4】地下室外墙应按压弯构件计算裂缝宽度,保护层厚度应取30mm

注:与前文优化公司的要求相同。 【5】结构构件应根据计算结果和构造要求配筋,原则上不应超配;对于特别重要 的构件或者受力复杂的部位,放大不应超过15%。 【6】地下车库顶板上有复杂景观或消防车道时,结构平面图中应绘出覆土等高线 或消防通道。 注:荷载精细化有助于节约造价。 【7】图纸中应明确停止降水条件,同时应考虑停止降水的最小覆土厚度。 注:大部分项目要求覆土完全回填后方可停止降水,但实际上覆土回填往往较晚,降水迟迟无法停 止,造成造价增加。为解决此问题,可以综合考虑抗压桩的抗拔力(即使是纯抗压桩,本身也有 定的抗拔承载力),或计算可以停止降水的最小覆土厚度,使降水时间提前。 【8】独立车库可考虑采用无梁楼盖结构,大小柱网及小柱网采用大梁大板结构 大柱网采用十字梁结构 注:根据成本分析数据,合理控制成本。 【9】材料强度、弹性模量在动载作用下应乘以调整系数提高;设计时不考虑混凝 土参入早强剂,以免引起调整系数折减;人防区内上部竖向构件应延伸到基础,避 免出现转换。 注:人防设计重要控制点。 【10】框架柱垂直于停车方向的宽度大柱网不应超过600mm,小柱网不应超过 400mm;轴力较大时可采用矩形柱,柱长边方向平行于停车方向。 【11】除框架梁支座处外,地下室外墙不应设框架柱;坡道、连通口处一般不应设 柱,如无法避免,柱不应凸出墙内表面;主楼内地下室采光井与地库相邻时,结构 柱应避免凸入采光井

桩基高出自然地坪会导致无法施工,造成费用增1

【2】桩承台以抗冲切确定高度,配筋值应接近于构造要求。 主:明确承台高度和配筋要求,控制经济性。 【3】独基加防水板基础时:防水板应采用复杂楼板有限元计算,当地下水位不 高时应采用较小厚度的防水板(250mm~300mm),以控制其配筋为构造配筋为 目标;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应考虑防水板水浮力对独立基础的影响,防水板下宜设 置软垫层(可设置焦渣垫层或设置聚苯板)以区别于变厚筏板基础。 主:防水板厚度根据水浮力大小差别化设置,褥垫层设置可将防水板和筏板基础区分开。 【4】地下车库基础为柱下变厚度筏板基础时:底板应取350mm~450mm厚,柱 下变厚筏板平面尺寸天小宜取1/3柱网尺寸,厚度h宜取2.0~2.5倍板厚,应采 用复杂楼板有限元计算,以控制其配筋为构造配筋,以配筋率为0.15%为目标, (局部不足处配置附加筋),禁止筏板配筋不区分情况全部按最天配筋拉统配置 的设计方式。 主:明确底板厚度及配筋要求,合理控制成本。 【5】高层剪力墙结构宜采用墙下布桩的方式,底板仅作为防水板,板厚可适当 咸薄,不应按每层40mm~50mm的经验做法去设置板厚。 主:不应刻意加大底板厚度。 【6】筏板、防水板配筋值应接近于构造要求;若计算局部较大,应采用通长钢 筋(构造)+附加钢筋。 【7】筏板中不应设置暗梁和梅花型拉结筋(人防要求除外)。 主:规避不合理构造措施。 【8]】计算基础时应考虑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 主:考虑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后,基础受力分析更合理。 [9】筏板边缘构造应按图集16G101做法要求,禁止随意加大钢筋或搭接长度。 【10】承台与筏板交接处,筏板底部钢筋不应拉通(2La>承台宽或人防要求除外) 可相互锚入La。

【2】桩承台以抗冲切确定高度,配筋值应接近于构造要求。 主:明确承台高度和配筋要求,控制经济性。 【3】独基加防水板基础时:防水板应采用复杂楼板有限元计算,当地下水位不 高时应采用较小厚度的防水板(250mm~300mm),以控制其配筋为构造配筋为 目标;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应考虑防水板水浮力对独立基础的影响,防水板下宜设 置软垫层(可设置焦渣垫层或设置聚苯板)以区别于变厚筏板基础。 主:防水板厚度根据水浮力大小差别化设置,褥垫层设置可将防水板和筏板基础区分开。 【4】地下车库基础为柱下变厚度板基础时:底板应取350mm~450mm厚,柱 下变厚筏板平面尺寸大小宜取1/3柱网尺寸,厚度h宜取2.0~2.5倍板厚,应采 用复杂楼板有限元计算,以控制其配筋为构造配筋,以配筋率为0.15%为目标 (局部不足处配置附加筋),禁止筏板配筋不区分情况全部按最天配筋拉统配置 的设计方式。 主:明确底板厚度及配筋要求,合理控制成本。 【5】高层剪力墙结构宜采用墙下布桩的方式,底板仅作为防水板,板厚可适当 减薄,不应按每层40mm~50mm的经验做法去设置板厚。 主:不应刻意加大底板厚度。 【6】筏板、防水板配筋值应接近于构造要求;若计算局部较大,应采用通长钢 筋(构造)+附加钢筋。 【7】筏板中不应设置暗梁和梅花型拉结筋(人防要求除外)。 主:规避不合理构造措施。 【8]】计算基础时应考虑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 主:考虑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后,基础受力分析更合理 [9】筏板边缘构造应按图集16G101做法要求,禁止随意加大钢筋或搭接长度。 【10】承台与筏板交接处,筏板底部钢筋不应拉通(2La>承台宽或人防要求除外) 可相互锚入La。

主:筏板底部钢筋完全没有必要拉通 【11】筏板附加钢筋应按计算点值确定其长度并在图中注明。 主:筏板附加筋长度以计算点值为依据,不能单纯按跨度定, 【12】桩承台(或独立基础)上部钢筋不应设附加钢筋,板上部钢筋拉通即可, 司时不应设箍筋或拉结筋。 【13】地下室外墙水平筋应采用细筋密布方式且放在竖向筋外侧,竖向 配筋应采用通长钢筋+附加短筋的形式,附加钢筋长度应根据配筋包络图 确定。 主:地下室外墙水平筋在外侧主要考虑到保护竖向筋和利于抗裂,竖向附加筋长度不可随意加长 【14】地下室外墙不应设置暗梁。 主:控制成本,取消不合理构造措施。 【15】地下室外墙外侧、坡道侧墙外侧、水池池壁等迎水面混凝土保护层 厚度取50mm,地库顶板板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20mm 主:考虑防水防渗,对迎水面保护层厚度进行控制。。 【16】地库顶板:应采用通长筋+附加短筋的形式,通长钢筋用量应接近 最小配筋率要求,根据板的配筋包络图确定附加钢筋的用量和长度。 【17】地库顶板:除人防区外,板上、下层钢筋之间禁止设置拉结筋。 【18】地库顶板:验算顶板裂缝宽度时不应考虑消防车荷载作用

【1】边缘构件纵筋应按以下要求选择:非计算控制时按规范采取构造配 筋。约束边缘构件二级取16、三级取14;构造边缘构件二级底部加强部 立取14、二级其他部位取12、三级取12。 【2】墙体水平、竖向分布筋(非计算控制时:

【1】边缘构件纵筋应按以下要求选择:非计算控制时按规范采取构造配 筋。约束边缘构件二级取16、三级取14;构造边缘构件二级底部加强部 立取14、二级其他部位取12、三级取12。 【2】墙体水平、竖向分布筋(非计算控制时):

【8】约束边缘构件应按构件轴压比设置,不应底层墙体有局部轴压比超 限就将所有暗柱均设置成约束边缘构件。 主:在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时,应逐个剪力墙核对计算书的轴压比。 【9】多层住宅短肢剪力墙的钢筋配置:多层建筑的短肢剪力墙配筋构造 不应套用高层规范的条款DB11/ 554.5-2010 公共生活取水定额 第5部分:机关,按四级剪力墙配置构造边缘构件即可。 主:高层规范中的构造要求不应套用在多层建筑中

【8】约束边缘构件应按构件轴压比设置,不应底层墙体有局部轴压比超 限就将所有暗柱均设置成约束边缘构件。 主:在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时,应逐个剪力墙核对计算书的轴压比。 【9】多层住宅短肢剪力墙的钢筋配置:多层建筑的短肢剪力墙配筋构造 不应套用高层规范的条款,按四级剪力墙配置构造边缘构件即可。 主:高层规范中的构造要求不应套用在多层建筑中

【1】框架柱截面的选择:应沿竖向宜每三四层收一次截面,对小柱网

的框架柱截面以收到300mm400mm为宜。 主:用以避免柱内配置四肢箍。 【2】框架柱纵筋的选择:角部纵筋宜用大直径钢筋。 生:应避免单侧4根20等配筋形式出现,可改成2根22(角部)+2根18的配筋方式, 【3】相同截面的柱进行归并时,归并系数不宜大于15%,且应避免部分 注因归并放大配筋与选筋放大重复而导致总放大的幅度太大。 【4】对柱网不大于6m的框架GB/T 38798-2020标准下载,受力筋最小直径取14mm,柱网尺寸大于 5m的柱,主筋最小直径取16mm。 【5】柱应优先采用箍筋+拉筋的形式,可采用复合箍,不应采用菱形箍

【1】梁选筋归并要求:模板相同,配筋相差在15%以内的梁可进行归并 银据几何标准层数分为3~5段。 【2】上部通长筋宜小于支座附加筋直径,但直径相差不得超过二级。 主:减小通长筋,以节约造价

【2】上部通长筋宜小于支座附加筋直径,但直径相差不得超过二级。 主:减小通长筋,以节约造价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