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质[2011]110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7月21日).pdf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质[2011]110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7月21日).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0.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945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质[2011]110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7月21日).pdf

8.4.1护栏按其在道路上的纵向设置位置可分为路基护栏与桥梁护栏两种;护栏按其在道路上的横向 设置位置可分为路侧护栏和中央分隔带护栏;根据碰撞后护栏的变形程度,可分为柔性护栏、半刚性护 栏和刚性护栏。其中,柔性护栏变形最大,刚性护栏变形最小,半刚性护栏变形居中。护栏设计可参见 国标图售05MR602《城市道路一安全防护措施》

.4.2护栏的设置原则

交通安全设施·285

DB/T29-266-2019标准下载286·《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11年版)

296《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11年版)

6)护栏根据需要可设置承受碰撞力构件以外的辅助构件。 7)桥梁护栏与桥面板的连接方式,可根据防撞等级、护栏结构型式及强度计算结果进行选择。 8)桥梁护栏的起、点应进行端部处理。 9)金属构件的密封和排水应符合相关规定。 4活动护栏的构造要求: 1)插拔式活动护栏由护栏片、反射体、预埋基础等组成,其中护栏片由直管、弯管、立柱等钢管 构件焊接而成。插拔式活动护栏的每片长度应在(2~2.5)m之间。基础可采用预埋管或抽换式立柱 基础,基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C30。插拨式活动护栏的基础预理套管顶面高程应高出路面20mm左 右,在套管周边可设置混凝土斜坡。 2)充填式活动护栏由多块护栏预制块连接而成。护栏预制块可采用塑料或玻璃钢制作,断面型式 可采用F型或单坡型混凝土护栏的断面型式,预制块中空,可以充填水或细沙。充填式活动护栏预制 块的每块长度应≥2m,在两端应设置便于护栏连接的企口。 5人行护栏的构造要求: 1)人行护栏的净高宜≥1.10m,并不得<0.9m。有跌落危险处的栏杆,其垂直杆件间净距应≤ 0.11m。当栏杆结合花盆设置时,必须有防止花盆坠落的措施。 2)人行护栏不宜采用有踏面的结构。 3)人行护栏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有跌落危险或一侧有快速机动车通行的人行护栏,其结 构验算竖向活荷载应≥1.2kN/m,水平向外活荷载应≥1kN/m,两者不同时作用。桥梁、人行天桥上的 人行护栏的结构验算活荷载应满足桥梁和人行天桥的相关规范。 4)人行护栏的样式应与桥梁、道路、周围建筑风格协调一致。 5)人行护栏的结构形式应便于安装,易于维修,材料应环保。 6)机动车道两侧的人行护栏上不应安装广告。 6分隔栏(柱)的构造要求: 1)分隔设施的高度应根据需要确定;分隔柱的间距宜为(1.31.5)m。 2)分隔设施的结构应坚固耐用、便于安装、易于维修,宜为组装式。 3)分隔设施的颜色宜醒目;没有照明设施的地方,分隔设施表面应能反光。 4)分隔栏杆在符合设置的路段应连续设置,不应留有断口,

8.5.1防眩设施是防止夜间行车受到对向车辆前照灯眩目影响的人工构筑物,主要包括防眩网、防眩 板和植物防眩三种型式。防眩板可参见国标图集05MR602《城市道路一安全防护措施》。

1城市快速路或主干路在夜间无路灯照明或照明不佳,且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应考虑设置防眩 设施。 1)中央分隔带宽度<9m的路段。 2)夜间交通量较大,大车混人率较高的路段。 3)平曲线半径小于一般最小半径的路段。 4)设置竖曲线对驾驶员有严重眩光影响的路段。 5)从互通式立交匝道进入主干路时,对驾驶员有严重眩光影响的路段。 6)在大桥和高架桥上。 7)长直线路段。 8)在道路纵坡起伏变化较大的路段

交通安全设施·297

2防眩设施设置位置应考虑下述要求: 1)防眩设施应设置在道路的中央分隔带上,且最好与护栏、隔离封闭设施配合使用,既可节省投 资,又可防止行人在道路上随意横穿。 2)防眩设施可设置在道路的中央分隔带中心线上,也可靠中央分隔带一侧设置。 3)防眩板的设计应按接部分遮光原理进行,直线路段遮光角应≥8°,平、竖曲线路段遮光角为8°~ 15°,宽度宜为(80~150)mm,离地高度宜为(1200~1800)mm。 8.5.3防眩设施型式选择: 1 防眩设施应结合当地道路平纵线形的设计、车辆构成、自然环境等因素经综合论证后确定。 2防眩设施可按道路的气候条件、景观条件、遮光要求选用植物防眩、防眩板、防眩网等型式。 3中央分隔带宽度≥2m、地形富有变化、植树易于成活的地区,宜结合道路景观设计而采用植物 防。 4中央分隔带宽度在1m和2m之间的路段、桥梁、通道和明涵等构筑物路段可根据所在地的自然 气候情况,选用植物或防眩板防眩。 5中央分隔带宽度<1m的路段、桥梁、通道和明涵等构造物路段宜采用防板防眩。 6在设置缆索护栏的路段,最好采用植物防眩。 7不同型式防眩设施的综合性比较见表8.5.3

表8.5.3不同型式防眩设施的综合性比较

8.5.4防眩设施构造要求。

1 防眩设施的结构设计应满足下述规定: 1)防板和防眩网的结构应方便安装和维护。 2)防眩设施的高度、结构形式、设置位置变化时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的长度宜为50m。 3)应避免在防眩设施之间留有断口。 2防眩板宽度可采用(80~250)mm,间距为(500~1000)mm,所用材料可参考现行《公路防 该设施技术条件》JT/T333-1997的规定;植物防眩的树丛间距应根据树冠有效直径计算确定。 3防眩设施的高度计算可按下式计算: )直线路段防眩设施的高度H:

·30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11年版)

1设置原则: 1)上跨快速路、需要控制出入的道路的车行或人行构筑物两侧均应设置桥梁护网,其设置范围为 下穿道路宽度并各向路外延长10m。 2)道路跨越铁路、通航河流、交通量较大的其他道路时,可根据需要设置桥梁护网。 2形式选择: 1)桥梁护网的结构形式与隔离栅大体相同,按网片形式可分为钢板网、编织网、电焊网、实体板 等。 2)选择桥梁护网形式时,必须考虑其强度、美观性、与道路周围环境的协调性、施工养护的方便 性等因素。 3构造要求: 1)桥梁护网所采用的金属网形式可与隔离栅相同,其网孔规格宜≤50mm×100mm。 2)在空旷的地段,桥梁往往是周围地物中的最高点,在桥上设置金属桥梁护网后,其遭雷击的危 验性大大增加,因而桥梁护网应作防雷接地处理。对交通量大、邻近城镇厂矿地段的桥梁更应引起设计 者的注意。防雷接地的阻抗应<10Q

8.7.1视线诱导设施是指沿车行道两侧设置,用于明示道路线形、方向、车行道边界及危险路段位 置,诱导驾驶员视线的设施。目前在道路上广泛使用的视线诱导设施有轮廓标、突起路标、线形诱导标 (导向标)等。 8.7.2视线诱导设施按其功能分为轮廊标、分合流诱导标、指示或警告线形诱导标、突起路标四种, 见表8.7.2。轮廓标以指示道路线形轮廓为主要目的;分流、合流诱导标以指示交通流分、合流为主要 目的;线形诱导标以指示或警告改变行驶方向为主要目的;突起路标以辅助和加强标线作用,保证行车 安全,提高道路服务质量为主要目的。他们以不同侧重点来诱导驾驶员视线,使行车更趋安全、舒适。

8.7.2视线诱导设施

注:视线诱导设施按其设置方式分为直理式和附着式两种。

8.7.3轮廓标是一种指示设施而不是警告设施,是沿道路两侧边缘设置、用于显示道路边界轮廓、指 引车辆正常行驶、具有逆反射性能的一种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可参见国标图集05MR602《城市道路 一安全防护设施》。 1一般规定: 1)在道路上使用的反射体必须保持均匀、恒定的亮度,不允许闪耀,也不允许当人射角在某一范 围内时,突然变亮或变暗。保持足够的反射亮度是轮廓标反射器必须具有的光学性能。 2)在一般静止条件下,用远光灯(行驶光束)照射轮廓标逆反射体时,要求驾驶员在500m距离 处能发现,在300m距离处能清晰辨认;用近光灯(交会光束)照射时,驾驶员在200m距离处能发现, 在100m距离处能清晰辨认。 3)轮廓标反射体分为白色和黄色。采用白色和黄色逆反射体,使道路轮廓清晰明显、极易辨认 且不会与汽车尾灯混淆,从而达到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效果。 2设置原则: 1)城市快速路、互通式立交、出入口匝道以及隧道,应连续设置轮廓标。 2)主、次干路及其他道路视需要可沿主线两侧连续设置轮廓标;在设计速度≥60km/h的路段 车道数或车道宽度有变化的路段、小半径弯道、连续转弯、视距不良、易发生冲出路侧事故和事故多发 路段,应结合其他安全处置措施沿主线两侧连续设置轮廓标。 3)快速路的主线直线段,轮廓标设置间距一般为50m;附设于护栏上时,其设置间隔可为48m。 4)轮廓标连续等间距设置时,由于受到前灯照射角度影响,在小半径曲线路段内,轮廓标的连续 可视性要比直线路段差,不能保证具有圆滑曲线的诱导效果。在轮廓标布置设计时,要特别注意从直线 段过渡到曲线段的路段,或由曲线段过渡到直线段的路段,应处理好轮廓标视线诱导的连续性,使其能 平顺圆滑地过渡。 太王表8.73的规定

表8.7.3曲线路段轮廓标设置间距

①实际运用情况显示,若设置间距偏大,加上外界因素造成的丢失或破损等情况的发生,会造成 轮廓标应有的视线诱导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而随着曲线半径的变化来改变设置间距的做法又较难掌 握。所以,可根据道路路基宽度、车道数量变化等情况,适当加密轮廓标的设置间距。 ②城市道路的竖曲线与平曲线相比,对轮廓标设置间距的影响要小得多。在实际设计中,可以根 据竖曲线的不同半径,在保持轮廓标诱导连续性的前提下,对设置间距作适当调整。 6)轮廓标沿道路两侧对称设置。城市道路按行车方向,左侧设置黄色轮廓标,右侧设置白色轮廓 标;轮廓标不得侵人道路建筑限界以内。 7)轮廓标的标准设置高度为700mm,最小设置高度为600mm。设置于混凝土基础中的轮廓标,其 设置高度(指反射器的中心距路面的高度)应与附着式轮廓标的高度大致相同。波形梁护栏横梁中心 线距路面的高度为600mm左右。以此为基准,规定轮廓标反射体中心线距路面(600~700)mm。路面 积需非常厚的路段,可适当加高。其他路段有特殊需要时,可采用其他高度。 8)安装轮廓标时,反射体应面向交通流,其表面法线应与道路中心线成0°~25°的角度。轮廓标 反射体表面法线与道路中心线成25°角主要适用于柱式轮廓标。 3形式选择: 1)轮廓标是设置于行车道边缘的设施,按设置条件可分为柱式轮廓标和附着式轮廓标两种,其构 造与路边有无构筑物相关。当路边无构筑物时,轮廓标为柱体,独立设置于路边土路肩中。当路边有护 栏、桥梁栏杆、侧墙等构筑物时,轮廓标就附着于这些构筑物的适当位置上。

交通安全设施·311

1)尺寸要求: ①突起路标一般为矩形、圆形或椭圆形,其基座所有可能受车辆辗压的边角均应为圆角,边缘高 度≤4mm。 ②用于车道分界线的突起路标,其面向行车方向之边长(直径)1,≥100mm,且l,≤150mm,并不 得大于车道分界线的宽度;平行于行车方向之边长(直径)l,≤150mm,且l2≤l;突起路标高度≤ 25mm ③用于车道边缘线的突起路标,其面向行车方向之边长(直径)l≥100mm,且l,≤200mm,并不 得大于车道边缘线的宽度;平行于行车方向之边长(直径)≤200mm,且l2≤11;突起路标高度≤ 25mm ④用于其他标线的突起路标,其长度(直径)不得大于该标线的宽度,其宽度(直径)不得大于 长度;突起路标高度≤25mm。 2)外观要求: ①突起路标壳体成型应完整,外表面不得有明显的划伤,颜色应均匀一致,无飞边,金属基体的 突起路标表面不得有沙眼、毛刺;工程塑料基体不得有毛刺、气泡、隐纹、变形等;陶瓷及玻璃基体不 维有气泡、裂纹。 ②突起路标反射体应完整,无缺口、缺角,整个反光面逆反射性能均匀。

8.8其他交通安全设施

3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11年版

交通安全设施·319

2)在设置石块路减速路面的时候,要注意路面下的排水处理,防止水渗入路基造成病害 3)设暨石块路减速路面的路段起点宜设置相应的警告标志

8. 9. 1 一般规定,

8.9.2信号灯的设置。

1信号灯设置要求: 1)应根据交叉口形状、交通流量和交通事故状况等条件,确定交叉口信号灯的设置。 2)应根据路段交通流量和交通事故状况等条件,确定路段信号灯的设置。 3)在道口处,应设置道口信号灯。 4)在设置信号灯时,应配套设置相应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技术监控设备。 2交叉口按照形状主要分为十字形、斜交、T形、Y形、错位T形、错位Y形、多路、环形交叉 口,交叉口信号灯设置要求: 1)十字形交叉口、斜交交叉口、T形交叉口、Y形交叉口信号灯设置要求: ①当相交的两条道路均为干路时,应设置信号灯。 ②当相交的两条道路中有一条为支路时,应根据交通流量和交通事故状况等条件,确定是否设置 信号灯。 2)错位T形交叉口信号灯设置要求: ①错位间距<50m时,可视为一个十字交叉口或斜交交叉口,按十字形交叉口、斜交交叉口信号 订设置要求设置信号灯。 ②错位间距≥50m时,可视为两个T形交叉口,分别按T形交叉口信号灯设置要求设置信号灯。 3)错位Y形交叉口、多路交叉口应进行合理交通渠化后,根据交通流量和交通事故状况等条件确 信号灯的设置。 4)环形交叉口应根据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交通流量和交通事故状况等条件确定信号灯的设置。

·320·《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11年版

交义口非机动车信号灯设置要求: 1)对于机动车单行线上的交叉口,在与机动车交通流相对的进口应设置非机动车信号灯。

交通安全设施·321

8.9.4信号方案设计。

8.9.5交通信号控制

·32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11年版)

2)对各信号灯配时参数进行远程配置。 3)对各信号灯设备进行故障监测和报警。 4)实施协调控制。 5)具备交通信息采集与传输功能。

景观、绿化及噪声防护·323

9.1.1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整体环境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优美的道路景观通过道路绿化、硬质景 观、交通设施及断面布置来实现,并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接受合理的景观评价。道路景观在合理传承的 基础上不断优化完善,使道路景观成为协调的整体,形成优美、便捷、具有良好生态效益、富有内涵的 一道城市风景线。 1在美学上,道路景观要在空间、尺度、色彩等方面协调统一,与周边环境协调,和城市整体风 结合,形成宜人、舒适的优美空间。 2在使用功能上,要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条件,创造休闲、娱乐、交流、避灾、 庆典等场所的多功能便捷环境, 3在生态上,力求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人文环境的破坏,提高生态效益,形成具有良好 生态效益的城市廊道。 4在交通安全上,道路景观会影响驾驶员的视觉效果及心理,好的景观会引导路线,缓解视觉疲 劳,同时处理好绿化与交通安全的关系,绿化不能遮蔽标志和视距。 5在维修养护上,道路景观绿化应适地适树,因地制宜,选择具有当地特色的树木进行栽植,以 利于成活。 9.1.2城市道路因使用功能的差异,在景观设计中的侧重与手法运用上也各不相同。城市道路景观设 计遵循下述原则: 1尊重历史的原则:城市景观环境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往往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为城市 建立独特个性奠定了基础。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传承和保护历史传统,同时也要向前发展。 对于传统和现代的东西,我们不能照抄和翻拍,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 塑造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 2可持续发展原则:主张不为局部和短期利益而付出整体和长期的环境代价,坚持自然资源与生 态环境、经济与社会发展相统一。这一思想的具体表现,就是要运用规划设计手段,结合自然环境,使 规划设计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降低到最小,并对环境和生态起到强化作用,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可再生能 源,科学节约资源。 3保持整体性原则:从城市整体出发,道路景观设计要突出城市自身的形象特性,使不同的历史 背景,不同的地形和气候,在城市整体形象建设中得以充分体现;从道路本身出发,统一考虑道路两侧 的建筑特色、绿化、自然景观、水体、街道设施以及历史文化等,避免造成片段的堆砌和拼凑。 4连续性原则:道路景观的视觉连续性可以通过道路两侧的绿化、建筑布局、建筑风格、色彩以 及道路环境设施等的延续设计来实现。城市道路记载着城市的演变,反映出某一特定城市地域的自然、 文化演变和人类群体的进化。道路景观设计要将道路空间中各景观要素置于一个特定的时空连续体中加 以组合和表达,充分反映这种演变和进化,并能为这种演变和进化发挥重要作用。 5注重交通安全性原则: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应注重交通安全性,特别是行人的安全性,要保证 现距,不遮挡驾驶员视线,在绿化美化环境的同时不影响交通安全。

9.1.3对道路景观各组成部分进行调查并对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连续性、景观的

32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11年版)

性、景观功能、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1协调性是指道路景观空间、色彩、尺度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这些因素对景观的协调起着重 要作用。 2景观功能是指城市道路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根据现状条件考虑使用的舒适度,和其他功 能,如休闲、娱乐、交流、避灾、庆典等场所的客类功能,形成舒适、便捷的多功能环境。 3生态效益是指绿地的植物配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并对道路景观材料的 使用周期和使用效果进行评价。 4道路景观设计要加强自然要素的运用,恢复和创造城市中的生态环境,让硬质景观融入自然并 与自然共存。

9. 2. 1一般规定:

景观、绿化及噪声防护·333

树木根颈中心至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水平距

33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11年版)

9.3.1低噪声沥青路面:

1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具有干扰持续、危害性大的特点。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治理日益受到人 的重视。在居民区、学校等噪音敏感区域铺筑低噪声沥青路面具有积极的环保价值。 2通过采用新型开级配沥青混凝土磨耗层和下设的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作为排水层和不透水层,能 降低噪音2~3dB,这说明铺筑低噪声沥青路面与铺筑普通密级配沥青路面相比有明显的降噪防滑效果。 9.3.2透水人行道砖: 1人行道及广场铺设透水性步道砖不仅能补充地下水、减小排水设施压力,还可以增强道路的安 全性能,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是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设计可参见国标图集 0MR204《城市道路一透水人行道铺设》。 2根据不同地区特点,透水人行道需按下述各项设计条件验算结构层厚度。 1)地区设计降雨强度。 2)路面结构的透水能力及储水能力。 3)路基土的渗透能力。 3推荐采用下述透水人行道基本结构组合,同时做好排水设施。 1)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或透水砖面层。 2)中砂或干硬性水泥砂浆找平层(当面层为透水水泥混凝土时不设置)。 3)无砂大孔隙水泥混凝土或开级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4)开级配碎石底基层。

9.3.2透水人行道砖:

JC/T 2489-2018标准下载9. 4. 1一般规定:

黑观、绿化及噪声防护·335

表9.4.1环境噪声限值

9.4.2声屏障降噪目标值的确定。

1声屏障设计目标值的确定与受声点处的道路交通噪声值(实测或预测的)、受声点的背景噪声 直以及环境噪声标准值的大小有关。如果受声点的背景噪声值等于或低于功能区的环境噪声标准值时, 则设计目标值可以由道路交通噪声值(实测或预测的)减去环境噪声标准值来确定。当采用声屏障技 术不能达到环境噪声标准值或背景噪声值时,设计目标值也可在考虑其他降噪措施的同时(如建筑物 隔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位置的确定: 1)根据道路与环境敏感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周围的地形地貌,选择最佳的声屏障设置位置或是靠 近声源,或是靠近受声点,或是可利用的土坡、堤坝等障碍物进行吸声降噪,力求以较少的工程量达到 设计目标所需的声衰减。由于声屏障一般设置在道路两旁,而这些区域的地下常埋有大量管线,故需详 细勘察,避免造成破坏。 2)桥梁声屏障设置在路侧混凝土护栏上,路基声屏障设置在道路外侧,并应满足城市道路、公路 建筑限界要求。桥梁声屏障有效高度可分为2.0m、2.5m、3.0m、3.5m、4.0m;路基声屏障有效高度 可分为2.5m、3.0m、3.5m、4.0m 3根据设计自标值,模拟声屏障,调节声屏障高度及长度,初步计算满足要求的声屏障几何尺 寸;结合声屏障的几何尺寸,模拟不同结构及吸声系数的声屏障,再次计算声屏障降噪效果,直至计算 出符合要求的声屏障几何尺寸、结构及吸声系数的组合。同时应考虑声屏障安全设施设置,如在高架桥 上设置声屏障时,应设置防坠落设施。

9.4.3声屏障材料及结构形式。

1声屏障材料。 1)砌块及板型材料: ①采用预制砌块砌筑的声屏障称为砌块型声屏障。砌块是指采用普通混凝土、轻质混凝土及硅酸盐 材料等制作成块状材料或各种砖、石块等。砌块的形状可以根据声屏障的需要制作,其优点是隔声性能 好、施工方便、造价低,而且有强度高、耐火、防腐蚀等性能。 ②采用板形材料建造的声屏障称为板型声屏障。常用的板材有混凝土板、亚克力板、彩钢复合棉板 (吸声或反射型)、强力PC板、有机复合板、钢化玻璃声屏障、陶瓷板材声屏障、水泥木屑吸声板和聚 酯隔声板等。板型声屏障一般施工简单,易于安装HG/T 5176-2017标准下载,但造价较高,部分材料耐久性、耐火性较差,常用 于城市高架桥或市郊公路。 2)纤维及泡沫材料: ①国内以往用于道路声屏障的吸声材料主要有细玻璃棉、矿棉等无机纤维类材料。但超细玻璃棉类 吸声材料有强度较低,性脆易断,吸尘易污损,粉尘化后易飞扬,造成二次污染,以及吸水受潮后吸声 性能大天减弱等缺点,特别是近年来从对采用纤维类材料做吸声材料的道路声屏障的检修结果看着,由于 长期处于大流量交通流振动和风压影响之下,纤维材料的脆性断裂和粉尘化使原来的匀质结构不复存 在,致使声屏障未能有效起到吸声降噪作用。 ②新型吸声泡沫陶瓷材料在国外道路声屏障建设中得到应用,取得很好的降噪效果。泡沫陶瓷具有 良好的声学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候性、防火性等特点,制成的吸声元件在中低频段范围内具有良好的 吸声性,并具有重量轻、易于安装维护,特别适宜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使用。厚50mm的泡沫陶瓷材

336·《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11年版)

料和后留10mm空腔、厚50mm的泡沫陶瓷,分别对中心频率为600Hz和中心频率为250Hz的声频具有 较好的吸声效果,此时吸声系数最高,而这正是道路交通噪声的主要频段。 3)微孔吸声理论使微孔吸声板材飞速发展,可以克服声屏障常用吸声材料在雨水、潮湿作用下吸 声性能明显下降,存在霉、、耐高温较差、污染环境、耐高速气流冲击性能差等各种缺点。目前已有 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微孔吸声材料用作声屏障的实例,这为声屏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 4)生物墙型声屏障: ①由绿色植物将声屏障构件掩蔽形成生物墙型声屏障,其声学性能好,绿色植物增加了对噪声的吸 ,易与周围环境相融,易得到当地民众和司机的认可。 (②生物墙型声屏障包括:蜂房式生物型、并架式生物型,H型构件生物型、预制骨架斜面生物型、 棋盘状斜坡生物型、混凝土砖砌体+土(或废矿渣)生物型、环状砌块生物型。 5)太阳能声屏障是将光电技术应用于声屏障中,在保证降噪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太阳能发 电。此种声屏障成本较高,但在用电量较大的城市使用还是可行的。 2声屏障主要由钢结构立柱和吸隔声板两部分组成,立柱是声屏障的主要受力构件,通过螺栓或 谋接固定在道路防撞墙或轨道边的预埋钢板上;吸隔声板是主要的隔声吸声构件,他通过高强弹簧卡子 将其固定在H型立柱槽内,形成声屏障。声屏障设计要考虑城市道路交通车辆的撞击力和露天防腐问 题,其外形设计应美观大方,制作精致,运输、安装方便,造价低,使用寿命长,并能较好地实现城市 道路的隔声降噪。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