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685-2020 房屋结构安全动态监测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pdf

T/CECS685-2020 房屋结构安全动态监测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CECS685-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9.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66262
下载资源

T/CECS685-202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CS685-2020 房屋结构安全动态监测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pdf

6.0.1结构监测系统交付时应进行系统演示和资料验收。 6.0.2 监测硬件设备进场材料应进行复验。 6.0.3 所有的验收应做好记录,签署文件,立卷归档。 6.0.4 监测系统交付时应提交下列资料: 1 监测方案及监测系统设计文件: 主要材料、监测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及相关检验报告; 3 设备调试记录; 4现场安装记录; 5 隐蔽工程施工记录; 6系统调试和试运行记录; 7系统使用说明书,应包含传感器种类参数、测点布置位 置、预警值设定、系统维护等; 8其他指定的文件和记录。 6.0.5监测系统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埋件或后置螺栓(或锚栓)连接件的安装质量应符合 设计要求; 2设备安装位置或角度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3支座、支架、设备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缝隙、节点量 应符合设计要求; 4设备防雷与接地保护的连接节点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5 电气管线工程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6通信线路工程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6.0.6 监测系统应按下列子系统依次演示: 1传感器子系统;

2数据采集和传输子系统; 3 数据处理与管理子系统: 4中心数据库子系统; 5结构安全预警子系统; 6房屋安全管理子系统

Q/CR 549.7-2017 铁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 第7部分:防水材料.pdf7.2巡视检查与系统维护

7.2.1巡视检查内容应包括监测范围内的结构和构件裂缝、变 形、测点位置及监测设备。 7.2.2 房屋结构和构件的变形、开裂巡视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监测设备运行正常及保护状态; 2 巡检人员应固定; 3巡视检查应做好记录; 4巡检作业宜配备移动巡检作业应用程序,宜具备房屋定 立、巡检任务导入、工作分发、音视频采集、工作记录离线保存 上报、专家远程技术支持和接收自动监测报警信息、调取数据分 析比对等功能模块。 7.2.3对巡检资料中的数据应进行整理、分析和校对,当监测 数据出现异常,应分析原因,进行重测。 724应对监测玄统进行维拍

7.2.4应对监测系统进行维护

3.1监测报告内容应包括监测资料、计算分析资料、系统自

7.3.2监测资料包括现场巡检记录、自动监测设备、图片等电 子数据资料。 7.3.3在监测过程中,应完成监测日报、预警报告、阶段性报 告和总结报告。

7.3.2监测资料包括现场巡检记录、自动监测设备、图片等 子数据资料。

7.3.3在监测过程中,应完成监测日报、预警报告、阶段性 告和总结报告。

7.4风险评估与安全预警

7.4.1监测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房屋,监测服务机构应组 织进行安全性风险评估。 1在动态监测过程中,出现安全预警; 2危险房屋C级、D级在动态监测期间主要危险点出现恶 化趋势; 3发生灾害事故,结构出现重大险情。 7.4.2监测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房屋,应按照房屋安全性 风险评估结论和风险程度的高、中、低三种情况进行应急处置,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监测风险程度高时,应加大人工巡检频率,每周至少 提交1次监测报告。应在周边设立警示围挡,采取人员撤离和应 急支护措施; 2当风险程度中时,应提高人工巡检的监测频率,每月至 少提交1次监测报告; 3当风险程度低时,3个月提交1次监测报告,监测工作 点没有明显异常变化的可以6个月提交1次监测报告。 7.4.3房屋安全动态监测应根据房屋特点、监测项目预警值等 制定监测预警等级和预警标准。 7.4.4监测项目的控制值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容许 振动标准》GB50868、《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建筑变 形测具顿苦ICL竺的关宝

7.4.4监测项目的控制值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容

振动标准》GB50868、《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建筑变 形测量规范》JGJ8等的有关规定。

7.4.5监测期间,监测结果应与结构分析结果进行适时对上

当监测数据异常时,应及时对监测对象与监测系统进行核查,当 监测值超过预警值时应进行警情报送。 7.4.6现场巡检过程中发现房屋出现危害结构安全的过大变形 沉降、倾斜、裂缝等情况时,应根据警情紧急程度、发展趋势和 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按预警管理制度进行警情报送。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建筑工程容许振动标准》GB50868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 《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标准》CECS333

目次1总则(24)3设备(25)3.1一般规定(25)3. 2传感器(26)3.3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28)3.4数据存储分析设备(29)4设计(31)4. 1般规定(31)4.2传感器子系统(31)4. 3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32)4. 4数据处理与管理子系统(32)4.5结构安全预警子系统(33)4.6房屋安全管理子系统(33)5安装(35)6交付(40)7运行管理(41)7.1一般规定(41)7. 2巡视检查与系统维护(41)7. 3监测报告(42)7. 4风险评估与安全预警(43):23:

1.0.1房屋结构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生命和财 产安全。通过专业的监测工作,能更科学地掌握房屋使用安全状 况变化、科学指导应急处置、防范出现倒房伤人等恶性事敌。由 于传统人工检测方法的自动化、实时性、集成化程度较低,难以 满足安全管理需要,而大量建筑的安全性能评估吸待实测数据支 持。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与无线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革 新,形成了房屋结构动态监测这一新领域。通过全面了解建筑物 长期的变化,实现对主体结构和构件的连续监测,通过对数据的 处理实现自动预警;能及时发现结构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 应处置措施,保障建筑结构安全使用,减少或避免人员与财产 损失。

广泛,凡是具有一定结构重要性或结构危险性的房屋,需要进行 监测时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3.1.1不同的监测对象,如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等;不同的 监测项目,如应变监测、变形监测等;不同的监测方法,如安装 位置、采样频率、保护措施等,对传感器的要求不同,因此监测 传感器的选型需考虑监测对象、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等因素。选 型可参考下列指标: 1)灵敏度:传感器应具有良好而稳定的灵敏度和信噪比。 2)通频带:系统输出信号从最大值衰减3dB的信号频率为 截止频率,上下截止频率之间的频带称为通频带。通频带应有足 够宽的频率范围,足以覆盖被监测对象的振动频率。 3)动态范围:指灵敏度随幅值的变化量不超出给定误差限 的输入机械量的范围。幅值范围指在此范围内,输出电压和机械 输入量成正比,所以也称为线性范围。动态范围一般不用绝对量 数值表示,而用分贝做单位,这是因为被测量值变化幅度过大的 像故,以分贝级表示使用更方便一些。监测仪器设备应有足够大 的动态范围,以满足最大和最小监测幅值的需要。 4)量程:传感器的量程宜使被测量参数处在整个量程的 80%~90%之内,且最大工作状态点不应超过满量程。 5)线性度:传感器应具有良好而稳定的线性度,在对结构 位移及应变等反应进行监测时宜满足较高的线性度要求。 6)供电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监测要求确定不同类型的 专感器供电形式。 7)寿命:应根据结构监测期选择满足使用年限的传感器, 并充分考虑置换方案和时间

采样频率也是重要指标之一,通常情况下应根据监测参数和 传感器类型选择适当的采样频率。对于静态信号,采样频率可设 置低于1Hz;对于动态信号,采样频率宜为动态信号频率上限的 5倍~10倍;此外,为进行数据间的相关性分析,一个监测系统 应采用同类型传感器,各通道采样频率宜相同,或采用一定的倍 锁进行采集。监测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应合理匹配,同时还应考虑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如传感器的传递函数和瞬态反应。

3.2.1对于长期监测,选择的传感器还应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 长期稳定性, 3.2.3房屋安全动态监测常用的传感器设备及其功能如表1 所示:

3.2.1对于长期监测,选择的传感器还应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利 长期稳定性

3.2.3房屋安全动态监测常用的传感器设备及其功能如

表1常用传感器及其监测内容

样频率对极值风速监测结果有较大影响,采样频率高 则结果更为精确,应尽可能提高采样频率

3.2.4采样频率对极值风速监测结果有较大影响,采样频

3.2.6室内湿度测点可参考湿度仪一并布置在结构内壁且便于

.2.6至闪亚度测点 任结构闪壁日便 维修维护的部位。对湿度传感器的要求参考现行行业标准《湿度 传感器校准规范》JJF1076的有关规定。

3.2.7建筑结构通常刚度大,具有超低频、响应信号小等特点,

1)设备要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和分辨能力; 2)常用设备的上限频率比较容易满足,但下限频率能否适 应特定结构振动监测要求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大跨结构要求 下限频率延伸至0.10Hz~0.30Hz,甚至更低。压阻式、应变式 加速度计的下限频率可以达到直流

2)常用设备的上限频率比较容易满足,但下限频率能否适 应特定结构振动监测要求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大跨结构要求 下限频率延伸至0.10Hz~0.30Hz,甚至更低。压阻式、应变式 加速度计的下限频率可以达到直流。 3.2.8变形包括倾斜、沉降、标高、挠度及收缩徐变等,其他 位移指相对滑移、转角、倾斜、挠度、瞬时变形及日照变形等。 变形监测仪器的预计量程宜控制在量测仪表满量程的80%~ 90%范围之内。固定式倾角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测点的转角,精度 可达1"。便携式倾角传感器可根据需要定期测读测点的转角, 测点处只需安装倾斜盘,但精度相对前者较低。裂缝监测传感器 需了解属于电阻类、振弦类、还是光线类传感器,长期监测应选 择后两类传感器。卫星定位系统的精度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执行。 3.2.9应变传感器的选择应根据实际工程的要求以及经济等因

素选择确定,常见的应变传感器有电阻应变计、振弦式应变计 光纤类应变计等,其特性对比如表2所示:

混凝土等非匀质材料制作的构件所选用应变计标距应大于混 疑土骨料最大粒径的3倍~4倍,一般采用的标距为40mm~ 150mm;钢结构等均匀材料制作的构件选用的应变片标距在进 行动态应力量测时可选较小的,一般为5mm~10mm;进行静态 应力量测时,可选用符合要求的长标距应变计。在温度变化较大 的环境中进行应力监测时,应优先选用具有温度补偿措施或温度 敏感性低的应变计,或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温差引起的热输出

3.3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

3.3.1传感器输出信号特征直接决定数据采集设备的选择。根 据传感器输出信号特征的不同,传感器输出信号分为模拟信号和 数字信号。模拟信号需经过调理器的放大、滤波、A/D转换。 数字信号输出传感器通常内置A/D转换模块,其信号输出方式 通常为遵循标准传输协议的数字信号,如串口协议RS232 R.S485等。

安装位置所处的环境可能比较恶劣,存在潮湿、高温等情况,选 用的数据采集设备应具有防水、抗高温的性能,一般防水等级不 低于IP65,温度使用范围在一20℃~60℃。

3.3.3采样频率根据监测要求和功能要求设定,

1)风速和风向:1Hz; 2)地震:50Hz; 3)温度:1/600Hz; 4)湿度:1/600Hz; 5)振动加速度:50Hz; 6) 位移: 1Hz; 7) 倾斜:1Hz; 8)动应变:10Hz。 3.3.4有线传输是指两个通信设备之间使用物理连接,将信号 从一方传到另一方。常用的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缆等, 常用的接口有RS232、RS422、RS485和RJ45等。 3.3.5无线传输是指两个通信设备之间不使用任何物理连接 将信号通过空间传输的一种技术。通常可分为无线广域通信网 (无线公网)和无线局域通信网两种方式。无线广域通信网络可 采用GPRS和CDMA等方式:无线局域通信网可采用TCP/IP

1)风速和风向:1Hz; 2)地震:50Hz; 3) 温度:1/600Hz; 4)湿度:1/600Hz; 5)振动加速度:50Hz; 6)位移:1Hz; 7)倾斜:1Hz; 8)动应变:10Hz.

.3.4有线传输是指两个通信设备之间使用物理连接,将信号 人一方传到另一方。常用的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缆等 常用的接口有RS232、RS422、RS485和RJ45等。

将信号通过空间传输的一种技术。通常可分为无线广域通 无线公网)和无线局域通信网两种方式。无线广域通信网 采用GPRS和CDMA等方式;无线局域通信网可采用TC 协议。

3.4数据存储分析设备

3.4.1数据存储分析设备包括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 GNSS服务器和磁盘列阵等。 3.4.2在数据库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数据记录的不断增、删

.4.1数据存储分析设备包括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 GNSS服务器和磁盘列阵等。 3.4.2在数据库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数据记录的不断增、删 ,会使数据库的物理存储变坏,从而降低数据库存储空间的利 用率和数据的存取效率,使数据库性能下降;这时数据库管理员 立借助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实用程序对数据库进行重组织或部

改,会使数据库的物理存储变坏,从而降低数据库存储空间的利 用率和数据的存取效率,使数据库性能下降:这时数据库管理员 应借助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实用程序对数据库进行重组织或部

分重组织。同样,随着数据库的应用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实 体或对象发生变化,从而不得不适当调整数据库的模式,这时数 据库管理员需要对数据库进行重新构造

4.1.2监测前应根据业主、设计、施工等各方的要求,按结构 工程的特点,明确监测的目的与要求;监测方案的制定应考虑监 测目的、结构特点(新建或既有,结构形式等),设计文件及监 测要求确定监测期,结合现场及周边环境条件选择监测项目及合 适的监测方法,并根据监测期、监测项目及方法选取合适的监测 设备;方案中应针对不同监测项目提出具体实施措施及相应预 警值。 4.1.3实时监测时,如结构卸载、滑移、顶推或顶升时的实时 监测,监测数据需及时快速反应结构的状态,监测系统的采样频 率应能满足使用要求,且监测系统中传感器的动态范围及监测系

监测,监测数据需及时快速反应结构的状态,监测系统的采 率应能满足使用要求,且监测系统中传感器的动态范围及监 统对传感器数据的读取方式(串联或并联)应满足要求。

4.2.4结构构件应力及变形受环境温度影响大的区域主要是针 对温差引起构件应力及变形变化大的部位,为了反映其变化规 律,宜增加测点。监测结构温度的传感器可布设于构件内部或表 面。当日照引起的结构温差较大时,宜在结构迎光面和背光面分 别设置传感器。为反映结构上平均气温,环境温度测点可设在结 构内部距结构平面高1.5*的代表性空间内。监测频次及采样时 间应与监测目的匹配 湿度测点可参考温度仪一并布置在结构内壁且便于维修维护 的部位。对湿度传感器的要求参考现行行业标准《湿度传感器校 准规范》JJF1076。

4.2.5加速度测点的布置可通过有限元分析确定结构的关键控 制位置。

4.2.7沉降测点位布设对获取和分析结构的沉降特征有重要

响。对具体的结构变形测量项目,布设沉降测点时,要与基础讠 计、结构设计及岩土工程勘察等专业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

4.2.9全球卫星定位测量对点的周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为保 障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在选择基准点及监测点的点位时应予以 考虑。

4.3.3当所测光、电等信号微弱以致不易获得时,宜选择能 足采集系统要求的信号放大器;信号放大前应进行合理滤波以扌 高信噪比;信号放大器的安装位置应满足其所需的环境要求

4.3.3当所测光、电等信号微弱以致不易获得时,宜选择能满 足采集系统要求的信号放大器;信号放大前应进行合理滤波以提 高信噪比;信号放大器的安装位置应满足其所需的环境要求。 4.3.6应根据监测参数和传感器类型选择适当的采样频率。在 对结构加速度等动态反应进行监测时,传感器频响频率应为需监 则到的结构最大频率的2倍以上,采样频率宜为结构最高阶自振 频率的3倍~4倍

4.3.6应根据监测参数和传感器类型选择适当的采

对结构加速度等动态反应进行监测时,传感器频响频率应为需! 测到的结构最大频率的2倍以上,采样频率宜为结构最高阶自折 频率的3倍~4倍。

4.4数据处理与管理子系统

4.4.2专业的信息管理软件便于监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 查询和管理工作,可以将监测成果及时、准确地反馈给主管单 立,提高监测成果的时效性。同时,监测成果可以及时、方便地 形成时程曲线等可视化较强的图件,便于监测成果的分析、 表达。

种方式。现场监测结果经常会受到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如 施工过程中的活荷载、地基沉降、日照对结构产生的不均匀温度 作用、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传感器量测值的漂移等。因此,监测

过程中,当监测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之间存在不一致时,应首先 分析并查明原因,再确定分析方案。 关键性数据是指影响结构工程质量以及安全的主要监测参 数,异常数据是指个别数据偏离预期或大量统计数据结果的情 兄,如果把这些数据和正常监测数据放在一起进行统计分析,可 能会影响监测结果的正确性,如果把这些数据简单地剔除,文可 能忽略了重要的监测信息,所以需要判断异常数据,及时核查确 认,是否是结构自身或监测系统本身及环境等因素引起,是否影 向工程质量及安全,判断是否将其剔除

4.5.1监测预警是房屋结构实施监测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预防 工程事故发生、确保结构及周边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监测预警 直是监测工作的实施前提,是监测期间对结构正常、异常和危险 不同状态进行判断的重要依据,应分级制定。因此房屋结构监测 必须确定监测预警值,且当监测值超出预警值时,系统能按照设 定的程序进行预警。 预警值应兼顾设计计算值、试验测量结果进行确定,并可随 系统长期监测数据的积累,进一步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进行 修正。

房屋安全管理子系统设计遵循

4.6房屋安全管理子系统

1功能完备性:房屋安全管理子系统宜综合使用COM组 件、数据库、多线程、动态加载、网络通信、WebS**ket、HT ML5、CSS3、Unity3D等技术,实现功能强大的用户界面应用, 包括资料管理、人工巡检、实时数据、用户报告、数据库管 理等。 2使用方便性:房屋安全管理子系统宜使用标准的Win d*ws界面,视图功能应尽量简洁,具有视图管理工具,结合工 具条、任务栏、菜单、右键菜单、视图自动切换等功能 3面向房屋结构专业管理需求:房屋安全管理子系统主要 用户对象是结构的管理者,系统应能比较好的展示结构物的设 计、施工、竣工、试验等资料,以及实时的监测、人工巡检结 果等。 4兼顾结构的专业分析:房屋安全管理子系统除了更好的 为运营管理者提供信息之外,还应兼顾了专业的需求,提供各类 用于专业分析的曲线和报表,结合后台存储的历史数据,可对结 构物进行定期的或者不定期的状态评估

5安装5.0.3传感器设备的安装位置和方向确定后,在安装位置构筑安装基床,或者对被测结构物表面进行必要的清理和整平。传感器安装应牢固,当采用胶体等粘结材料时应考虑其耐久性。5.0.6在外荷载变动不大选取相同时间、稳定气温的3次相近的读数,经平均后作为基准值。5.0.8相关应变计产品的安装方法应符合要求。在混凝土表面上安装应变计时,一般步骤如下:1)将混凝土表面打磨平整,标示出传感器安装位置,确定钻孔点;2)根据锚杆的直径钻孔,钻孔后应清除孔内的碎屑:3)使用化学锚栓或膨胀水泥固定锚杆或螺栓,固定时应注意两个安装卡具的孔距应满足安装要求;4)待锚栓、锚杆或螺栓完全固定后,方可安装应变计。在钢结构上安装时,通常采用焊接安装块的方式:1)传感器体不能通过焊接电流,否则将造成传感器的损坏。因此,传感器的安装应在焊接工作全部完成后进行。可利用一个根据仪器尺寸制作的安装杆定位和焊接安装块。安装块是成对提供的,其中带有锥尖固定螺钉,焊接表面应清理干净,焊接部位及顺序如图1所示;1一焊接位置4安装杆03图1安装块的焊接顺序及部位示意:35:

2)焊接时应避免过热,不能焊接平直端面,否则将影响仪 器的拆装; 3)焊接完成后,使用适当方法对安装块降温并去除焊渣, 并检查调整两端块是否同心。拆下安装杆,安装仪器; 4)安装前,应便携式采集仪进行检验仪器是否完好; 5)表面应变计的焊接使用小功率电焊机或氩弧焊机,采用 不锈钢焊条; 6)仪器安装前可使用胶粘剂对应变计作初步固定; 7)焊接前应使用湿润的面纱或棉布将应变计光缆引出的部 立进行覆盖,以防止高温导致仪器及光缆受损,必要时可浇水进 行降温; 8)安装完毕后,应再次使用检查已安装的传感器工作是否 正常; 9)记录传感器出厂编号、安装位置、安装的方向等安装 信息; 10)注意应变计的初时读数应在仪器完全冷却后进行。

温湿度计安装的一般步骤如下: 1)首先应确定传感器的安装位置,通过测量来进行放点划 线,并将安装部位表面进行打磨; 2)安装温湿度计前,应使用便携式采集仪连接温湿度计的 接头进行检查测试,若正常方可进行安装; 3)温湿度计安装时,先使用胶粘剂进行初步固定,然后使 用硅橡胶或环氧树脂填充在仪器与被监测结构间的缝隙,以利于 导热。对于安装在混凝土表明的温度计,必要时在仪器的外侧用 卡具配合膨胀螺栓将仪器固定; 4)安装完毕后,应再次检查已安装的温湿度计工作是否 正常; 5)记录温湿度计的出厂编号、安装位置、当前的读数等。

5.0.10相关位移计产品的安装方法应符合要求。

位移计安装的一般步骤如下: 1)首先应确定传感器的安装位置,通过测量来进行放点 划线; 2)分别在待监测结构上安装位移计的卡具; 3)将位移计的一端用螺栓固定在卡具上; 4)将位移计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等柔性材料连接到另一个 卡具; 5)将顶杆拉出合适的长度,以预留一定的压缩空间; 6)记录位移计的出厂编号、安装位置、当前的读数等

倾斜传感器安装的一般步骤如下: 1)首先应确定传感器的安装位置,通过测量来进行放点 划线; 2)安装传感器卡具,固定在结构上,固定方法采用手工钻 孔,利用锚杆或膨胀螺栓; 3)用配套的螺杆、垫圈、螺母把倾斜仪接到卡具上,使 用便携式读数仪调节传感器倾角直到合适为止,安装保护罩 (盒); 4)测读并记录初始读数以及传感器的出厂编号、仪器的位 置等信息

5.0.12静力水准测量装置的安装方法应符合要求。

静力水准仪安装的一般步骤如下: 1)首先应确定仪器的安装高程及位置,同一监测对象各测 点高程误差不大于20**; 2)根据测点的位置,将静力水准仪的卡具固定在结构上; 3)将各测点的储液灌安装就位,用螺栓初步固定; 4)安装通液管、通气管及电缆,并将通液管、通气管及电 缆采用PVC管保护:

5)将电缆集中引至数据采集设备; 6)在其中任意一台静力水准仪储液灌中加注液体,若液面 慢慢下降应逐步补充直到其他的储液灌中液面达到完全平衡; 7)加注液体过程中应分段逐步抬高通液管,使内部的残余 气泡完全排除; 8)安装传感器及浮筒,安装完毕后应检查液位位置; 9)液体完全达到平衡后将传感器与支撑盘螺栓拧紧: 10)使用读数仪读取各传感器的读数作为初始读数并记录传 感器的出厂编号、仪器的位置等信息

裂缝传感器的安装方法应符合

裂缝传感器安装的一般步骤如下: 1)首先应确定传感器的安装位置,通过测量来进行放点划 线,使裂缝传感器的顶杆垂直于裂缝开展方向; 2)分别在待监测结构上安装裂缝传感器的卡具; 3)将位移计的一端用螺栓固定在卡具上; 4)将位移计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等柔性材料连接到另一个 卡具; 5)将顶杆拉出合适的长度,以预留一定的压缩空间; 6)记录位移计的出厂编号、安装位置、当前的读数等

加速度传感器安装的一般步骤如下: 1)先通过测量得到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来确定螺孔的打孔 位置; 2)将安装面打磨平整: 3)用螺柱焊机焊接螺柱; 4)固定接线盒(传感器保护盒); 5)复测检查; 6)将传感器安装在保护盒内部; 7)连接传感器信号电缆;

8)检查系统配线是否正确(电源线、信号线); 9)测试传感器输出信号; 10)固定接头线缆; 11)确认无误后安装保护盒盖子; 12)记录位移计的出厂编号、安装位置、当前的读

5.0.15采集设备的安装方法应符合要求

1)传感器固定安装好后,将传感器的信号线与采集设备对 应的接口连接稳固; 2)将放有采集设备和电池的保护罩(盒)用螺母固定在已 经钻孔的结构上;如采集设备由太阳能供电,应先安装好保护 盒,再将太阳能电池固定在采集设备附近的结构上;如采集设备 可直接插电,应将适配器直接插到接口上; 3)在接收采集设备的平台测试采集信号; 4)记录采集设备的出厂编号、安装位置、对应的传感器接 口等。

6.0.1监测项目验收包含所安装传感器的类别验收和数量验收, 确保传感器的类别和数量符合监测需求;监测系统的演示包含数 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数据处理与控制子系统、数据存储与管理 子系统、安全预警子系统和房屋安全管理子系统等整个系统运行 流程,其目的是检验系统是否运行良好,数据采集、运输、存 诸、分析、预警等功能是否正常;监测资料验收包含设备出厂合 格证、监测测点数量及位置安装记录、系统调试和试运行记录 等,其目的是确保监测设备质量合格、采集的监测数据完整 可靠。

流程,其目的是检验系统是否运行良好,数据采集、运输、存 诸、分析、预警等功能是否正常;监测资料验收包含设备出厂合 格证、监测测点数量及位置安装记录、系统调试和试运行记录 等,其目的是确保监测设备质量合格、采集的监测数据完整 可靠。 6.0.5由于监测系统工程施工时受多种条件限制,分项工程验 收可根据工程特点分期进行。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避免返工,监 则系统安装施工工序应在前一道工序完成并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 下一道工序,并明确必须验收的项目

收可根据工程特点分期进行。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避免返工,监 则系统安装施工工序应在前一道工序完成并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 下一道工序,并明确必须验收的项目

7.1.1做好日常系统的巡检维护工作是保障监测系统正常运行、 减少故障发生的重要措施。主要的巡检维护对象包括:传感器设 备、采集设备、传输线缆、监测中心软硬件设施。巡检维护日期 可以以每周、每月计,且应由有经验的人员参加。巡检维护期间 的记录可对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提供可靠资料。 日常巡检一般半年一次,故障巡检应在故障发生后24h内进 行。

测,实时在线监测便于监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预警、查 询和管理工作,便于将监测状态及时、准确地传送到各个部门。

7.2巡视检查与系统维护

7.2.1巡视检查是常规性的安全监测工作,必须要严格执行, 并且要根据房屋结构和项目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 巡视制度。 7.2.2巡视检查以目测为主,配以简单的设备,检查方法速度 快、周期短,可以弥补仪器监测的不足。巡视检查应做好记录, 各检查项目之间大多数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检查记录应及时整 理,与仪器监测数据综合分析,研究并发现内在联系,全面分级 结构工作状态,作出正确的判断。 APP宜具备房屋定位、巡检任务导入、工作分发、音视频 采集、工作记录离线保存上报、专家远程技术支持和接收自动监 测报警信息、调取数据分析比对等功能模块,

7.2.3现场巡检工作会受自然环境条件变化(气候、天气等)

:2.3现场位工作云支自然 玩乐文 (气候、人) 和人为因素(观测点损坏等)的影响,人工巡检设备观测成果可 能因为仪器、设备、元器件等问题出现偏差,当巡检设备出现故 障或损坏时,可能给出错误的观测数据。因此,完成现场监后, 应对各类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校对。当发现观测数据波动较大 时,应分析是观测对象实际变化还是观测点或巡检设备问题所 致。难以确定原因时,应进行复测,防止错误的观测数据影响监 测成果的质量。

7.2. 4 监测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

兑明书的要求进行维护,对于出现故障或受损的监测设备进行修 复或更换;软件系统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升级或修复。

7.3.1监测报告一般要求图文并茂。通过仪器监测、现场巡检 等手段获得各类现场实测资料后,需及时进行计算、分析和整理 工作,将现场实测资料转化为完整、清晰的分析、处理成果,数 居处理成果可以采用图表、曲线等直观且易于反映工程监测问题 的表现形式,同时对相关图表、曲线也应附必要的文字说明,进 而形成书面文字报告,对该阶段或整个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分 沂,提出相关分析结论和建议

7.3.3监测报告具体包含的内容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

监测可分日报、预警报告、总结报告、阶段性报告。 1日报应在动态监测开始后每日出具一次; 2预警报告应在每次警情出现并处理后出具,其内容还应 包含异常数据详情、产生原因分析及排危处理方案; 3总结报告应在动态监测合同结束时出具,其内容除应包 含合同期内全部监测及计算分析资料,还应对整个监测工作进行 结论性分析,给出是否应继续监测的建议;

4阶段性报告可根据动态监测合同约定时间节点出具,类 以于总结报告,可以适当简化

7.4风险评估与安全预警

。4.3监测预警是整个监测工作的核心,监测预警能够通知相 单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要制定相关标准,并按照不同的等级 #行预警。

7.4.3监测预警是整个监测工作的核心JTT895-2014 缆索护栏,监测预警能够通

自前,我国房屋建筑建造年代、结构形式、材料性能、所依 示准不一,对监测预警的分级不尽相同,每级的分级标准也不完 全一致。因此,对于各个项目应由管理单位、监测单位及相关专 ,根据结构特点、监测项目预警值、相关规范等研究制定监测 页警等级和预警标准

7.4.4监测项目控制值是房屋结构监测过程中对房屋直身的

全状态或正常使用状态进行判断的重要依据。监测项目控制 大小直接影响到房屋自身的安全。因此,合理地确定监测项 制值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7.4.5警情报送是工程监测的重要工作之一T/CECS632-2019 集成灶安装及验收规程及条文说明.pdf,通过警情报

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房屋情况。警情报送要求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及时性,任何一项监测指标超过预警值都要求进行警情报送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