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J)/T 8360-2020 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1年版).pdf

DB13(J)/T 8360-2020 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1年版).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3(J)/T 8360-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91837
下载资源

DB13(J)/T 8360-2020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J)/T 8360-2020 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1年版).pdf

是保障结构安全和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前提条件,潮湿环境会极 大降低保温层中的金属构件的使用寿命,导致围护结构整体寿命 降低。无其夹心保温系统,保温层外侧质密的混凝土防护层水蒸 气渗透系数较小,影响保温层水蒸气向室外侧扩散,因此必须进 行严格的内部冷凝验算,确保整个保温系统的安全、有效;同时 为确保结构安全,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围护结构构造中会存 在结构挑板、金属接件等接构件,此类构件将形成较明显的 热桥,为实现优异的室内环境和建筑使用寿命,应对各热桥部位 进行防结露验算。

3.0.7外墙外保温工程中,经过近些年的工程实践,仍

呈因考虑风荷载影响不周,造成保温层大面积开裂、脱落或装饰 沟件脱落的事故。粘锚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中外墙保温,尤其

高层建筑的外墙掠角、开阳台、窗洞口四周、女儿墙、挑檐、 装饰线条等突出构件与部位受风环境影响较大,在极端气候条件 下容易受到破坏,进而影响建筑物工程质量及使用寿命。因此应 充分考虑与主体结构应有可靠连接或锚固DBJ/T15-186-2020 高强混凝土强度回弹法检测技术规程,避免在风荷载作用下 及地震作用时脱落伤人。 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系统、钢丝网架复合板喷涂砂浆外墙保 温系统除保证主体结构正常使用及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满足设计要 求外,防护层同主体结构的连接还应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 大震不脱落”的抗震且标。

3.0.9砌体结构房屋受建造方式制约,其外墙外保温可采用

求,对于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保证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的建筑能效和室内环境, 建筑水、暖、电、通风等基本设备应全部安装到位。 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的围护结构构造要求严格,应对气 密层、保温进行必要的保护,若在室内装修过程中对其进行破坏, 将导致气密性损坏,进而影响室内环境并导致建筑能效性能下降 因此,要求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公共区域进行全装修。

4.1.1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是室内舒适度更高的建筑,

标,本条提出的围护结构技术性能指标是实现被动式超低能耗的 可靠保障。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对线性热桥和点热桥均采取了有 效阻断或削弱的处理措施,与传统建筑相比其热桥部位热损失较 小。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要求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以建筑能效 作为最终控制性指标,故本标准要求将线性热桥和点热桥均在建 筑能效中计算,本条规定的平均传热系数为各不同构造的平均传 热系数,结构性线热桥在此部分不予考虑。 4.3.2当一栋建筑有两种或多种功能空间,且均为采暖房间,当 文对其中局部区域按照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设计时,其两者 之间的隔墙及楼板应符合此规定。

> (d × 2)= 2(di× i)+(d2x

Z(d×)=di×ai

用玻璃间隔条材料的导热系数入,W/(

4.4.4外门窗的传热系数K值按下式计算:

4.4.4外门窗的传热系数K值按下式计算:

玻璃间隔条Z(d×入)的计算方法

5.1.1性能优异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保温材料是实现保 温隔热性能的前提条件,本条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用保温材料 的性能指标做出了明确要求。各保温材料的适用部位详见表2.

表 2 围护结构各部位保温材料适用部位选用表

全耐久,材料彼此相容是要求系统中任何一种组成材料

所有组成材料相容,以实现更好的整体性能。在可能受到生物侵 害(鼠害、虫害等)时,外墙外保温工程还应具有防生物侵害性 能。

6.1.1建筑的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内

6.11建巩的忘体规划和单体计是建巩节能设计的量要内容之 一,它是从分析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出发,将建筑设计与建 筑微气候、建筑技术和能源的有效利用相结合的一种建筑设计方 法。分析建筑的总平面布置、建筑平、立、剖面形式、太阳辐射、 自然通风等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在冬季最大限度地利用日照,多 获得热量,避开主导风向,减少建筑物外表面热损失;夏季和过 渡季最大限度地减少得热并利用自然能来降温冷却,以达到节能 的目的。因此,建筑的节能设计应考虑自然采光、自然通风、朝 句、日照、主导风向等因素。 建筑总平面布置和设计应避免大面积围护结构外表面朝向冬 李主导风向,在迎风面尽量少开门窗洞口或其他孔洞,减少作用 在围护结构外表面的冷风渗透,处理好窗口和外墙的构造型式与 保温措施。 建筑的朝向、方位以及建筑总平面设计应综合考虑社会历史 文化、地形、城市规划、道路、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权衡分析各 个因素之间的得失轻重,优化建筑规划设计,采用本地区建筑最 佳朝向或适宜的朝向,尽量避免东西向日晒。 夏季和过渡季强调建筑平面规划具有良好的自然风环境主要 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改善建筑室内热环境,提高热舒适标准

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二是为了提高空调设备的效率,因为 良好的通风和热岛强度的下降可以提高空调设备的效率,有利于 降低设备的运行能耗。通常设计时注重利用自然通风的布置形式 合理地确定房屋开口部分的面积与位置、门窗的装置与开启方式 通风的构造措施等,注重穿堂风的形成。 我省大部分地区建筑朝向宜选择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过 渡季”指的是室内、外空气参数相关的一个空调工况分区范围, 其确定的依据是通过室内、外空气参数的比较而定。由于空调系 统全年运行过程中,室外参数总是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之中,即使是夏天,在每天的早晚也有可能出现“过渡季”工况 因此,“过渡季”包括春、秋季和夏季的凉爽时段。 建筑设计应根据场地和气候条件,在满足建筑物功能和美观 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建筑外形和内部空间布局,充分利用天 然采光以减少建筑的人工照明需求,适时合理利用自然通风以消 除建筑余热余湿,同时通过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和遮阳措施减 少通过围护结构形成的建筑冷热负荷,达到减少建筑用能需求的 目的。

发商(或业主)对空调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以及向用户收缴空调用 费等方面的麻烦,但是却造成了机房占地面积、建投资以及运 行维护管理人员的增加;同时,由于分散设置多个机房,各机房 进行选型,这势必会加大整入建筑冷热源设备和辅助设备以及变 配电设施的装机容量和投资,增加电力消耗和运行费用,给业主 和国家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本标准强调对同一公共建 筑的不同使用单位和空调区域,宜集中设置一个冷热源机房。对 于不同的用户和区域,可通过设置各自的冷热量计量,装置来解 决冷热费的收费问题。 集中设置冷热源机房后,可选用单台容量较大的冷热源设备。 通常设备的容量越大,高能效设备的选择空间越大。对于同一建 筑物内各个用户区域的逐时冷热负荷曲线差异性较大。且同时使 用率比较低的建筑群,采用同一集中冷热源机房,自动控制系统 合理时,集中冷热源共用系统的总装机容量小于各分散机房装机 容量的叠加值,可以节省设备投资和供冷、供热的设备房面积。 而专业化的集中管理方式,也可以提高系统能效。因此集中设置 冷热源机房具有装机容量低、综合能效高的特点。但是集中机房 系统较大,如果其位置设置偏离冷热负荷中心较远,同样也可能 导致输送能耗增加。因此,集中冷热源机房位置宜位于或靠近冷 热负荷中心位置设置。 在实际工程中电线电缆的输送损耗也十分可观,因此尽量减 小高低压配电室与用电负荷中心距离。

6.1.3合理地确定建筑形状,必须考虑本地区气候条件

利,兼顾不同类型的建筑造型,对严寒和寒冷地区尽可能地减 少房间的围护结构面积,使体型不要太复杂,凹凸面不要过多 避免因此造成的体形系数过大。 通常控制体形系数的大小可采用以下方法: 1合理控制建筑面宽,采用适宜的面宽与进深比例; 2增加建筑层数,减小屋面面积; 3合理控制建筑体形及立面凹凸变化。 单栋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300m2的乙类公共建筑,建筑体型 系数可大于0.5。 6.1.4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设计应合理划分被动区域和气密 文域范围。在整栋楼按照被动式要求设计时,可将节能设计区域 全部纳入被动区域,外围护结构所包围的整座建筑作为一个整体 气密区域,满足建筑气密性要求。但为保证被动区域高标准的环 境要求,提高技术可靠性,建议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根据使 用功能,采取“宜小不宜大”的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气密区域。 6.1.7建筑进深对建筑照明能耗影响较大,对于进深较大的房间 宜通过采光中庭和采光竖井的设计,引入自然光。此外,可考虑 利用光导管、导光光纤等导光设施引入自然光,减少照明光源的 使用,降低照明能耗。 6.1.8建筑室内空间布局应考虑自然通风的特点,除符合有关规 定的规定外,宜采用风环境模拟计算分析软件,对室内空间及列 窗设计等通风方案进行充分优化。室内空间设计宜开敬,便于气 流组织并形成穿堂风,对于过渡季节的通风散热也是十分必要的 619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旨在营造舒活健康的空内环境

6.1.8建筑室内空间布局应考虑自然通风的特点,除符合有关

定的规定外,宜采用风环境模拟计算分析软件,对室内空间 窗设计等通风方案进行充分优化。室内空间设计宜开敬,便 流组织并形成穿堂风,对于过渡季节的通风散热也是十分必呈

建筑设计除考虑围护结构节能和设备节能以外,重点考虑在止常 运行状态下室内的空间舒适、光环境、温湿度环境和空气质量的 舒适性。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气密性要求高,建筑材料的污 染物散发长期影响室内环境,为保证室内环境质量,对于室内装 饰装修材料要求则更高,尤其在材料选择上,应严格控制有害物 质含量,积极采用绿色环保无污染的产品,建议室内装修采用获 得绿色建材标识(认证)的材料与部品

6.1.11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需保证优异的室内环境,

5.2.1通过其他工程事故案例分析,不少设计外保温缺少防水层 有的设计采用了聚合物类防水砂浆保护,但因为施工质量问题

6.2.1通过其他工程事故案例分析,不少设计外保温缺少防水层

造成防水层开裂失效,不仅影响到因保温层吸水而导致的节能效 果变差、室内结露或霉变,更严重危害了保温层的耐久性和建筑 围护结构的质量寿命。建筑的外墙防水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 6.2.3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保温层较厚,为保持保温层干燥 保障外墙热工性能和寿命,外饰面应采用透气性良好的水性材料 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腻子;确有必要采用时,应使用柔性耐水腻子, 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外墙柔性腻子》GB/T23455的规定。

造成防水层开裂失效,不仅影响到因保温层吸水而导致的节能效 果变差、室内结露或霉变,更严重危害了保温层的耐久性和建筑 围护结构的质量寿命。建筑的外墙防水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

6.2.3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保温层较厚,为保持保

保障外墙热工性能和寿命,外饰面应采用透气性良好的水性材料 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腻子;确有必要采用时,应使用柔性耐水腻子 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外墙柔性腻子》GB/T23455的规定,

的粘贴锚固效果、以及施工完成后保温系统自重、形变等因素影 响,砌体结构房屋粘锚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应在每楼层间设置 钢筋混凝土挑板,挑板出挑长度不低于保温层的4/5;当设置钢筋 混凝土挑板存在困难时,经结构受力计算,可采用结构托架代替 但出挑长度不变,

呆持厚度统一并连续设置,从而保证主体结构受温度变化影响产 生的变形较小并一致。建筑外保温层、防护层、装饰层及装饰构 件,与主体结构之间的变形协调是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 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不同材料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各材料层 之间的连接构造既要安全可靠,又要适应整体变形协调的需要,

图2)或半内嵌(见图3)方式安装。当采用内嵌外平齐或半内嵌 安装时应采用节能附框等形式进行热桥处理和气密性处理,确保 窗洞口无结露风险。当项目对安装热桥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列外 挂式安装,但应采取可靠的安全、耐久措施

图2外窗内嵌外平齐安装示意图

图3外窗半内嵌安装示意图

6.3.1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可以采用安全可靠、适 用性更强的外墙保温体系。不同的墙体保温构造系统,为低层、 多层及高层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的外围护结构选择提供了不 司选项。大力发展工业化产品和建筑材料技术,提高建设行业工 业化生产水平,鼓励应用新型材料和产品来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 性能质量水平。

的保温材料构成的复合保温时,应按照本条要求设置防火隔离带。

行热桥处理,且女儿墙长度过大,对顶层的室内环境和热需求影 响显著,因此本条要求女儿墙部位的屋面热阻应与大屋面热阻 致。 女儿墙、屋面上人口、突出屋面的管道等构件的保温层顶部 是薄弱环节,宜受到晒雨淋的自然侵蚀或人为的踩压破环,宜 采用金属盖板进行保护,盖板应采用断热桥处理措施与主体结构 进行固定

6.4.4室外地坪500mm以下部位易受到雨水溅落、附着物侵蚀等

影响,宜采用挤塑聚苯板、泡沫玻璃等吸水率低、耐腐蚀的材料。 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设计区域一般始于一层,且地下室无供 暖,考虑到地下部分外墙对建筑供暖需求、尤其是首层室内环境 的影响,外保温应延伸至冻土层以下。地下室外墙内侧、与顶板 相连上下贯通的竖向隔墙两侧的热桥处理,热桥值业不宜大于 0.3W/m,且热桥值应纳入能耗计算。 划到被动区域之外的地下室,其顶板按照本条第2款执行。 6.4.6为了保护窗台处的保温层,避免日晒雨淋的侵蚀和踩压的 破坏,设置窗台板至关重要,为了便于安装,通常采用成品金属 窗台板。窗台板需固定于窗框,应嵌入窗框下口10mm~15mm; 两侧端头应上翻,并嵌入窗侧口的保温层中20mm~30mm。窗台 板与窗框和外墙保温层之间应采用硅酮密封胶和预压膨胀密封带 密封。金属窗台板宜采用工业化生产构件,做好防锈处理。 6.4.7活动外遮阳的遮阳盒侵占保温层,导致该部位保温薄弱; 宜采用高效保温进行加强,尽量减小该部位的热损失。遮阳及轨

6.4.7活动外遮阳的遮阳盒侵占保温层,导致该部位保

宜采用高效保温进行加强,尽量减小该部位的热损失。遮阳及轨 道锚固件一端固定于外墙主体结构,一端暴露于室外,应采用隔

热垫块进行热桥处理。

热垫块进行热桥处理。 6.4.8雨水口安装不应直接与女儿墙或屋面板主体相接,应采用 呆温层进行隔离,削弱热桥影响。同时,也保证了外墙和屋面保 温层的连续性。雨水管通过卡件与墙体固定时,应采用隔热垫片、 无热桥固定套件等阻断热桥的安装措施

6.5.1建筑物气密性是影响建筑供暖能耗和空调能耗的重要

6.5.1建筑物气密性是影响建筑供暖能耗和空调能耗的重要因系 对实现被动式超低能耗目标来说,由于其极低的能耗指标,由单 纯围护结构传热导致的能耗已较小,这种条件下造成气密性对能 耗的比例大幅提升,因此建筑气密性能更为重要。良好的气密性 可以减少冬季冷风渗透,降低夏季非受控通风导致的供冷需求增 加,避免湿气侵入造成的建筑发霉、结露和损坏,减少室外噪声 和室外空气污染等不良因素对室内环境的影响,提高使用者的生 活品质。建筑围护结构气密层应连续并包围整个气密区域。 气密层是由防水隔(透)汽材料、抹灰层、气密性部件等形 戎的防止空气渗漏的连续构造层。常规的钢筋混凝构造、砌体构 造结合不低于15mm的连续抹灰层、具有气密性能的门窗、气密 膜等均可作为气密层。 非透光围护结构不同材料交接处宜设置防水隔汽材料和防水 透汽材料:保温材料设置在中间部位的墙板与梁、柱、板的交接 处,宜在室内侧设置防水隔汽材料。

6.5.3本条要求的粘贴宽度均为满粘。粘贴防水隔汽(透汽)材

6.5.3本条要求的粘贴宽度均为满粘。粘贴防水隔汽(透汽)材

为平整,且容易实现,要求粘贴最小宽度为15mm;防水隔汽(透 气)材料与基层墙体粘贴时宜出现褶皱、粘贴不牢等问题,因此 要求50mm的粘贴宽度,材料自身搭接长度为50mm:防水隔汽 材料粘贴时,应在门窗型材角部留出余量,避免出现由于防水隔 气材料余量不足导致的与门窗洞口侧墙无法粘贴密实等问题。防 水隔(透)汽膜施工环境温度宜在0℃以上。 6.5.4开关、插座、接线盒、消火栓等在有气密要求的填充墙体 安装时,应先在孔洞内涂抹石膏,再将其推入孔洞,保障与墙体 嵌接处的气密性。

令负荷上升,因此外窗宜考虑采取遮阳措施。遮阳设计应根据建 筑供冷能耗、房间的使用要求以及窗口所在朝向综合考虑。 6.6.2建筑遮阳的目的在于防止夏季直射阳光透过玻璃进入室 为,减少阳光过分照射加热建筑室内,是门窗隔热的主要措施。 由于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不同,投射到建筑物水平面、西向、东 、南向和北向立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各不相同。建筑遮阳设计、 先择的优先顺序应根据投射的太阳辐射强度确定,所以设计应进 行夏季太阳直射轨迹分析。 透过窗户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是夏季室内过热和空调冷 负荷的主要原因。设置遮阳不仅要考虑降低空调冷负荷,改善室 内的热舒适性,减少太阳直射;同时也需要考虑非空调时间的采 光以及冬季的阳光照射需求

南向宜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或水平固定外遮阳的方式。东向和 西向宜采用可调节外遮阳设施,或采用垂直方向起降遮阳百叶帘 不宜设置水平遮阳板。 选用外遮阳系统时,宜根据房间的功能采用可调节光线或全 部封闭的遮阳产品。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推荐采用可调节光 线的遮阳产品。 6.6.3固定遮阳是将建筑的天然采光、遮阳与建筑融为一体的列 庶阳系统。设计固定遮阳时应综合考虑建筑所在地理纬度、朝向 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向角及遮阳时间。水平固定外遮阳挑出长度 应满足夏季太阳不直接照射到室内,且不影响冬季日照。在设置 固定遮阳板时,可考虑同时利用遮阳板反射自然光到大进深的室 内,改善室内采光效果。 选用外遮阳系统时,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推荐采用可调 节光线的遮阳产品

7.1.8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负荷变化幅度较大,满负荷运行时间 占比不高,进行变负荷调节往往为变速调节,而各种变速调节形 式中,变频调速的节能效果最佳。目前适应各种电机形式变频调 速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且成本逐渐降低,投资增量回收期大多低于4 年,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另外变频调速还具有启动方便、延长设 备寿命、运行噪声低等附加收益。

综合梯级利用,实现太阳能、热泵与常规能源系统的集成及优化 运行。 如采用大然气热电联供相比于直接燃烧供热有更高的综合能 源效率,以及基于可再生能源或低品位热源的“低温供热、高温 供冷”的高效供能方式等。

7.3.1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通过排风和新风之间的能量

收利用排风中的能量,进一步降低供暖供冷需求,是实现被动式 超低能耗目标的必要技术措施。新风机组能量回收系统设计时 应进行经济技术分析,选取合理技术方案。

攻利用排风中的能量,进一步降低供暖供冷需求,是实现被动式 超低能耗目标的必要技术措施。新风机组能量回收系统设计时, 应进行经济技术分析,选取合理技术方案。 7.3.3只有减少的新风处理能耗低于自身运行能耗时,新风热回 收装置才经济节能。设置旁通管,可以根据最小经济温差(恰差) 空制新风热回收装置的开启,降低能耗;在室外空气温度满足要 求的情况下(过渡季节和供暖、供冷的起止期),新风通过旁通进 入室内,以避免出现“逆向热回收”。 7.3.5应根据建筑冷热负荷特征,对其新风再热和除湿问题进行 专项设计,选取更节能的技术方案及措施。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 建筑热湿比出现变化,采用传统冷冻除湿方法进行新风处理,可 能导致送风温度过低,需要对新风进行再热处理,因而导致能耗 增加,因此需要优化确定。除冷冻除湿外,还包括液体除湿、固 体吸附式除湿、转轮除湿和膜法除湿等方式,

7.3.3只有减少的新风处理能耗低于直身运行能耗时,

7.3.7为保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气密性,空调、通风系统未

7.3.7为保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气密性,空调、通风系 开启时,与室外连通的风管上设置的保温密闭型电动风阀应 严密,不得漏风。

7.3.8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以节能为自的,同时不应

体舒适度要求。厨房在做饭时间会产生大量的油烟和水蒸气,且 舜时通风量大、能耗大,应设立独立的排油烟补风系统;为降低 厨房通风造成的冷热负荷,室外补风管道引入口应设保温密闭型 电动风阀,且电动风阀应与排油烟机联动。厨房宜安装闭门器 避免厨房通风影响其他房间的气流组织和送排风平衡。补风与扫 风应具有良好的气流组织设计,同时保证卫生间的负压状态,尽 量降低由排风造成的空调能耗

7.4 照明与电梯系统

7.4.1利用下沉广场(庭院)、天窗、光导管系统等,可改善地 下车库等地下空间的采光,减少照明光源的使用,降低照明能耗。 7.4.2LED照明光源近年来发展迅速,是发光效率最高的照明光

下车库等地下空间的采光,减少照明光源的使用,降低照明能耗。

7.4.2LED照明光源近年来发展迅速,是发光效率最高的照明光

7.4.2LED照明光源近年来发展迅速,是发光效率最高

源之一,建议在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设计时选用,但是目前 发光二极管灯在性能稳定性、一致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建 筑应在保障视觉健康的同时降低照明能耗,在光源颜色的选取上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第4.4节的 要求。

7.4.3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应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照明系统的低能耗运行。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宜设置照度、人体 存在感应探测器,实现建筑照明的按需供给。针对走廊、楼梯间 门厅、电梯厅、卫生间、停车库等公共区域场所的照明,应优先 选择就地感应控制和集中开关控制结合的方式。针对开放式办公 空间、报告厅等场所照明多功能、多场景的要求,宜通过智能照 明系统,实现照明设备根据室内功能需求及环境照度参数,按预 设模式或优化控制计算结果,优化调节灯具亮度值。当建筑考虑 设置机械遮阳设施时,照度宜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调节

照明系统的低能耗运行。智能照明控市制系统中直设直照度、 存在感应探测器,实现建筑照明的按需供给。针对走郎、楼梯间、 门厅、电梯厅、卫生间、停车库等公共区域场所的照明,应优先 选择就地感应控制和集中开关控制结合的方式。针对开放式办公 空间、报告厅等场所照明多功能、多场景的要求,宜通过智能照 明系统,实现照明设备根据室内功能需求及环境照度参数,按预 设模式或优化控制计算结果,优化调节灯具亮度值。当建筑考虑 设置机械遮阳设施时,照度宜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调节。 7.4.4电梯能耗是建筑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选择电梯时,应合 理确定电梯的型号、台数、配置方案、运行速度、信号控制和管 理方案,提高运行效率。当两台及以上电梯集中设置时,应具备 群控功能,优化减少轿厢行程。当电梯无外部召唤时,且电梯轿 相内一段时间无预设指令时,应自动关闭轿厢照明及风扇,降低 轿厢待机能耗,从经济效益上考虑,推荐在楼层较高、梯速较高 电梯使用频次高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中使用。

理确定电梯的型号、台数、配置方案、运行速度、信号控制和管 理方案,提高运行效率。当两台及以上电梯集中设置时,应具备 群控功能,优化减少轿厢行程。当电梯无外部召唤时,且电梯轿 相内一段时间无预设指令时,应自动关闭轿厢照明及风扇,降低 轿厢待机能耗,从经济效益上考虑,推荐在楼层较高、梯速较高、 电梯使用频次高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中使用。

7.5室内环境及用能系统监测

7.5.3由于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具有密闭性较好

7..3田门板 构,当外窗关闭时,新风系统成为室内外空气的主要交换通道 新风系统的优化运行,对维持室内健康舒适环境,降低风机能耗 和供冷供暖能耗有着重要的意义。 严寒和寒冷地区应采取防冻保护措施,当新风温度过低时 热交换装置容易出现冷凝水结冰,堵塞蓄热体气流通道或者阻碍 蓄热体旋转。可在排风侧安装温度传感器,当进风温度低于限定 值时,启动预加热装置、降低转轮转速或开启旁通阀门,应优先 采用管道理地预热、地下水预热。 只有在热回收装置减少的新风空调处理能耗足以抵消热回收 装置本身运行能耗及送、排风机增加的能耗时,运行热回收装置 才是节能的。因此应采用最小经济温差(熔值)控制新风热回收 装置。当夏季工况下室外新风的温度(值)低于室内设计工况 或者冬季工况下室外新风的温度(恰值)高于室内设计工况时, 不启动热回收装置。新风系统宜与外窗进行联动控制,以最大限 度利用自然通风,减少风机和空调能耗

7.5.4楼宇自控系统可对建筑内的主要用能设备进行自动控

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楼宇自控系统应实现传感、执行、 控制、管理等功能。传感、执行部分中应包含信息采集和现场执 行等设备,根据系统要求实时收集现场数据CECS158-2015 膜结构技术规程.pdf,为系统内及系统间 的协调运行提供数据基础:控制部分中的自动控制器,应能根据

现场传感器获得的运行参数及管理系统提供的控制指令,实现对 现场执行设备运行参数的自动计算,并将需求指令发送给现场执 行设备;管理软件或设备应实现将不同功能的自动控制系统集成, 实现不同子系统间数据的综合共享,进行数据分析,提出优化策 略。 楼宇自控系统应能根据末端多种需求实时调节供应设备的便 用时间及工况调节,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降 低能源资源消耗。 7.5.5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需要更精细的节能控制,建筑供冷供 暖、照明、遮阳、新风等系统之间应实现优化联动控制,以充分 利用自然通风、天然采光、自然得热等被动式手段,尽可能降低 建筑的运行能耗。 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宜以单个房间或使用时间功能相同 的室内区域为控制对象,如独立办公室、开放式办公房间、会议 室、报告厅、多功能厅等,通过将本地设备就地集成,优化联动 改善控制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用能需求。 7.5.6为分析建筑各项能耗水平和能耗结构是否合理,监测关键 用能设备能耗和效率,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实现建 筑的被动式超低能耗自标,需要在系统设计时考虑建筑内各能耗 环节均实现独立分项计量。在设置能耗计量系统时,应充分考虑 建筑功能、空间、用能结算考核单位和特殊用能单位,并对不同 系统、关键用能设备等进行独立计量。 建筑的低能耗必须在保障建筑的基本功能和舒适健康的室内

现场传感器获得的运行参数及管理系统提供的控制指令,实现对 现场执行设备运行参数的自动计算,并将需求指令发送给现场执 行设备:管理软件或设备应实现将不同功能的自动控制系统集成, 实现不同子系统间数据的综合共享,进行数据分析,提出优化策 略。 楼宇自控系统应能根据末端多种需求实时调节供应设备的便 用时间及工况调节,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降 低能源资源消耗,

爱、照明、遮阳、新风等系统之间应实现优化联动控制,以充分 利用自然通风、天然采光、自然得热等被动式手段,尽可能降低 建筑的运行能耗。 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宜以单个房间或使用时间功能相同 的室内区域为控制对象,如独立办公室、开放式办公房间、会议 室、报告厅、多功能厅等,通过将本地设备就地集成,优化联动 改善控制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用能需求,

7.5.6为分析建筑各项能耗水平和能耗结构是否合理DB63/T 1490-2016标准下载

用能设备能耗和效率,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实现建 筑的被动式超低能耗自标,需要在系统设计时考虑建筑内各能耗 环节均实现独立分项计量。在设置能耗计量系统时,应充分考虑 建筑功能、空间、用能结算考核单位和特殊用能单位,并对不同 系统、关键用能设备等进行独立计量。 建筑的低能耗必须在保障建筑的基本功能和舒适健康的室内 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因此应设置室内环境监测系统,对温度、湿

度、二氧化碳等关键室内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和记录。室内环境监 测系统应对室内主要功能空间进行监测,当室内房间较多时,可 分层、分朝向、分类型进行监测,每层每个朝向的各类型房间, 宜至少选取一个进行监测。 为对建筑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气象条件、人员数量、使用方式 等因素进行分析并与设计工况进行对比,以发现系统问题并进 步提升系统节能运行水平,宜对室外温湿度、太阳辐照度等气象 参数进行计量,并宜对公共建筑使用人数进行统计。 能耗和环境监测系统应具有分析管理功能,对建筑室内外环 境和建筑供暖、供冷和照明能耗进行记录和分析,定期提供能耗 账单和用能分析报告,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制 定节能策略,充分发掘节能潜力,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