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 34-2010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CJJ 34-2010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9656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JJ 34-2010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9管道应力计算和作用力计算

好材料的供热管道,小量塑性变形对其正常使用没有很大影响, 因此二次应力对管道的危险性较小。二次应力的验算采用安定性 分析。所谓安定性是指结构不发生塑性变形的连续循环,结构在 有限塑性变形之后留有残余应力的状态下,仍能安定在弹性状 态。安定性分析允许的最大的应力变化范围是屈服极限的2倍, 直理供热管道镭固段的热应力就是典型的二次应力。 峰值应力是指管道或附件(如三通等)由于局部结构不连续 或局部热应力等产生的应力增量。它的特点是不引起显著的变 形,是一种导致疲劳裂纹或脆性破坏的可能原因,应力验算应采 用疲劳分析。但自前尚不具备进行详细疲劳分析的条件,实际计 算时对出现峰值应力的三通、驾头等应力集中处采用简化公式计 入应力加强系数,用满足疲次数的许用应力范围进行验算。 应力分类法早已在美国机械工程帅协会(ASME)1971年 的《锅炉及受压容器规范》中应用。我国《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 应力计算技术规定》1978年版亦参考国外相关规范改为采用应 力分类法。1990年版《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已经规定管道应 力计算采用应力分类法,2002年版用条文将此法正式明文规定 下来。 9.0.2将原规范中“计算温度”改为“工作循环最高温度”。这 样“工作循环最高温度”与“工作循环最低温度”的用词一致, 形成一个计算温度循环范围。 计算压力和工作循环最高温度取用热源设备可能出现的压力 和温度。这样的考虑是必要的,因为设备可能因某种原因出现最 高压力和温度,同时也为管道提升起点压力或温度留有必要的余 地。工作循环最低温度取用正常工作循环的最低温度,即停热时 经常出现的温度,而不采用可能出现的最低温度,例如较低的安 装温度。因为供热管道一次应力加二次应力加峰值应力验算时, 应力的限定并不取决于一时的应力水平,而是取决于交变的应力 范围和交变的循环次数。安装时的低温只影响最初达到工作循环 最高温度时材料塑性变形量,对管道寿命几乎没有影响,

管道工作循环最低温度取决于停热时出现的温度。全年运行 的管道停热检修一般在采暖期以后,此时气温、地温已较高,可 达10℃以上。对于地下敷设由于保温效果好,北京地区实际测 定停热一个月后,管壁温度仍达30℃;地上敷设由于管道也是 保温的,停热一个月后气温上升管壁温度亦不会低于15℃。对 于只在采暖期运行的管道,停热时日平均气温不会低于5℃,同 样道理,地下敷设管壁温度不会低于10℃;地上敷设不会低 于5℃。 9.0.3本条为地上敷设和地下管沟敷设管道应力计算依据方法 的具体规定。采用《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程》 DL/T5366(以下简称《规程》)的理由是: 1该《规程》是我国第一个采用应力分类法进行管道应力 计算的技术标准: 2该《规程》是国内管道行业的权威性标准,产泛为其他 部门所采用; 3地上敷设和管沟敷设的供热管网管道应力计算自前尚无 具体的技术标准,而《规程》中的管道工作条件、敷设条件与之 基本一致。 根据以上理由,故暂时采用《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 技术规程》DL/T5366。 9.0.4直埋敷设热水管道的应力分析与计算不同于地上敷设和 管沟敷设,有其特殊的规律。《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J/T81,根据直埋热水管道的特点,采用应力分类法对管道应 力分析与计算作了详细的规定。故直埋敷设热水管道的应力计算 应按上述标准执行。 9.0.5供热管道对固定点的作用力是承力结构的设计依据,故 应按可能出现的最大数值计算,否则将影响安全运行。 9.0.6本条为供热管道对固定点作用力的计算规定GY/T 5091-2015标准下载,管道对固 定点的3种作用力解释如下: 1管道热胀冷缩受约束产生的作用力包括:地上敷设、管

沟敷设活动支座摩擦力在管道中产生的轴向力;直埋敷设过渡段 土壤摩擦力在管道中产生的轴向力、锚固段的轴向力等。 2内压产生的不平衡力指固定点两侧管道横截面不对称在 内压作用下产生的不平衡力,内压不平衡力按设计压力值计算。 3活动端位移产生的作用力包括:弯管补偿器、波纹管补 偿器、自然补偿管段的弹性力、套筒补偿器的摩擦力和直埋敷设 转角管段升温变形的轴向力等。

传自 9.0.7本条规定了固定点两侧管段作用力合成的原则。 第1款第1)项是规定地上敷设和管沟敷设管道固定点两侧 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不能简单地抵消,因为管道活动支座的摩擦表 面状况并不完全一样,存在计算误差,同时管道启动时两侧管道 不会同时升温,因此热胀受约束引起的作用力和活动端作用力的 合力不能完全抵消。计算时应在作用力较小一侧乘以小于1的抵 消系数再进行抵消计算。根据大多数设计单位的经验,目前抵消 系数取0.7较妥。 第1款第2)项规定内压不平衡力的抵消系数为1,即完全 抵消。因为计算管道横截面和内压值较准确,同时压力在管道中 的传递速度非常快,固定点两侧内压作用力同时发生,可以考虑 完全抵消。 第1款第3)项计算几个支管对固定点的作用力时,支管作 用力应按其最不利组合计算

9.0.7本条规定了固定点两侧管段作用力合成的原则。

10.1.1中继泵站、热力站设备、水泵噪声较高时,对周围居民 及机关、学校等有较大干扰。当噪声较高时,应加大与周围建筑 的距离。当条件不允许时,可采取选用低噪声设备、建筑进行隔 声处理等办法解决。当中继泵站、热力站所在场所有隔振要求 时,水泵机组等有振动的设备应采用减振基础、与振动设备连接 的管道设隔振接头并且附近的管道支吊点应选用弹簧支吊架。为 避免管道穿墙处管道的振动传给建筑结构,应采取隔振措施。例 如,管道与墙体间留有空隙、管道与墙体间填充柔性材料。当管 道与墙体必须刚性接触时,振源侧的管道应加装隔振接头。 10.1.2中继泵站、热力站内管道、设备、附件等较多,散热量 大,应有良好的通风。为保证管理人员的安全和检修工作的需要 应有良好的照明设备。 10.1.3站房设备间门向外开主要考虑事故时便于人员迅速撤离 现场,当热力站站房长度大于12m时为便于人员迅速撤离应设2 个出口。水温100℃以下的热水热力站由于水温较低,没有二次 蒸发问题,危险性较低可只设1个出口。蒸汽热力站事故时危险 性较大,任何情况都应设2个出口。以上规定与现行国家标准 《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和原苏联《热力网规范》相同。 10.1.4站内地面坡度是为了将设备运行或检修泄漏的水引向排 水沟,保持地面干燥。也可在设备、管道的排水点设地漏而地面 不作坡度。 10.1.11站内设备强度储备有限,不能承受过大的外加荷载,

10.2.1一般来说,对于大型的热水供热管网是需要设置中继泵 站的,有时甚至设置多个中继泵站。中继泵站设置的依据是管网 水力计算和水压图。设置中继泵站能够增大供热距离,而不用加 大管径,从而节省管网建设投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降低系统能 耗,对整个供热系统的工况和管网的水力平衡也有一定的好处。 但是,设置中继泵站需要相应地增加泵站投资。因此是否设置中 继泵站,应根据具体情况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另外,就国内和国外的一些大型热水供热管网来看,其管网 系统的设计压力一般均在1.6MPa等级范围内,这对于城镇供热 管网的安全性和节省建设投资是大有好处的。如不设中继泵站将 使管网管径增大或管网设计压力等级提高,这些对管网建设都是 不利的。 再有,当管网上游端有较多用户时,设中继泵站有利于降低 供热系统水泵(循环水泵、中继泵)总能耗。 中继泵不能设在环状运行的管段上,否则,只能造成管网的 环流,不能提升管网的资用压头。中继泵站建在回水管上由于水 温较低(一般不超过80℃)可不选用耐高温的水泵,降低建设 投资。 10.2.2中继泵为适应不同时期负荷增长的需要并便于调节应采 用调速泵。 10.2.3本条主要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泵房设计部分制定。 10.2.4本条主要考虑减缓停泵时引起的压力冲击,防止水击破 坏事故。 10.2.5当旁通管口径与水泵母管口径相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

起到防止水击破坏事故的作用

10.3热水热力网热力站

10.3热水热力网热力站

U.3.热水热力网氏用热力站的最佳供热规模应按谷地其体 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对于热力站的最佳规模,由于各地的 城镇建设及经济发展水平不一,难以统一。因此只有根据本地条 件,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适合于本地实际情况的热力站最佳规 模。但是从工程建设投资,运行调节手段,供热实际效果,安全 可靠度等方面看,一般来说,热力站规模不宜过大。 本条对新建的居住区,以不超过本街区供热范围为最大规 模,一是考虑街区供热管网不宜跨出本街区的市政道路;二是考 虑热力站的供热半径不超过500m,便于管网的调节和管理。 10.3.2对于大型城镇供热系统,从使于管理、易于调节等方面 考虑,应采取间接连接方式。对于小型的供热系统,当满足本条 第2款规定时可采用直接连接方式 10.3.3全自动组合换热机组具有传热效率高、占地小、现场安 装简便、能够实现自动调节、节约能源等特点。有条件时应采用 具备无人值守功能的设备。无人值守热力站一般具备以下基本 功能:: 系统水流量的调节及限制;系统温度、压力的监测与控制; 热量的计算及累计;系统的安全保护;系统自动启、停功能等。 另外还应具备各运行参数的远程监测、主要动力设备的运行状态 及事故诊断、报警等远传通信功能 10.3.4本条规定考虑到生活热水热负荷较大时,热力网设计流 量要增加很多,使热力网投资加大。例如150/70℃闭式热水热 力网,当生活热水热负荷为采暖热负荷的20%,采用质调节时, 其热力网流量已达采暖热负荷热力网流量的50%;若生活热水 热负荷为采暖热负荷的40%(例如所有用户都有浴盆时),两种 负荷的热力网流量基本相等。为减少热力网流量,降低热力网造 价,本条规定当生活热水热负荷较大时,应采用两级加热系统, 即第一级首先用采暖回水加热。采取这一措施可减少生活热水热

量要增加很多,使热力网投资加大。例如150/70℃闭式热水热 力网,当生活热水热负荷为采暖热负荷的20%,采用质调节时, 其热力网流量已达采暖热负荷热力网流量的50%;若生活热水 热负荷为采暖热负荷的40%(例如所有用户都有浴盆时),两种 负荷的热力网流量基本相等。为减少热力网流量,降低热力网造 价,本条规定当生活热水热负荷较大时,应采用两级加热系统 即第一级首先用采暖回水加热。采取这一措施可减少生活热水热

负荷的热力网流量约50%,但这要增加热力站设备的投资。 10.3.5采暖系统循环泵的选择在流量和扬程上均不考虑额外的 余量,以防正选泵过大。自前大多数采暖系统循环泵都偏大,往 往是大流量小温差运行,很难降低热网回水温度,这对供热管网 运行是十分不利的。随着技术进步调速泵在我国应用已很普遍: 本规范规定采暖系统采用“质一一量”调节时应选用调速泵。当考 虑采暖用户分户计量,用户频繁进行自主调节时,也应采用调速 泵,以最不利用户处保持给定的资用压头来控制其转速,可以最 大限度地节能。 10.3.7用户分别设加压泵,没有自动调节装置时,各加压泵不 能协调工作,易造成水力工况紊乱。集中设置中继泵站对于热力 网水力工况的稳定和节能都是较合理的播施。当用户自动化水平 较高,开动加压泵能自动维持设计流量时,采用分散加压泵可以 节能。 10.3.8采暖系统补水泵的流量应满足正常补水和事故补水(或 系统充水)的需要。本条规定与现行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 范》GB50041协调一致。正常补水量按系统水容量计算较合理 日热力站设计时统计系统水容量有时有一定难度。本次修订给出 按循环水量和水温估算的参考值。 10.3.9采暖系统定压点设在循环泵入口侧的理由是:水泵入口 则是循环系统中压力最低点,定压点设在此处可保证系统中任何 一点压力都高于定压值。定压值的大小主要是保证系统充满水 (即不倒空)和不超过散热器的充许压力。高位膨胀水箱是简单 可靠的定压装置,但有时不易实现,此时可采用蒸汽、氮气或空 气定压装罩空气定压应选用空气与水之间用隔膜隔离的定压装

系统充水)的需要。本条规定与现行国家标准《锅炉房设 范》GB50041协调一致。正常补水量按系统水容量计算较合 但热力站设计时统计系统水容量有时有一定难度。本次修订 按循环水量和水温估算的参考值

10.3.9采暖系统定压点设在循环泵入口侧的理由是:水泵

侧是循环系统中压力最低点,定压点设在此处可保证系统中任何 一点压力都高于定压值。定压值的大小主要是保证系统充满水 (即不倒空)和不超过散热器的充许压力。高位膨胀水箱是简单 可靠的定压装置,但有时不易实现,此时可采用蒸汽、氮气或空 气定压装置。空气定压应选用空气与水之间用隔膜隔离的定压装 置,以避免补水中溶氧高而腐蚀系统中的管道及设备。现在许多 系统采用调速泵进行补水定压,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设备简单,缺 点是一停电,很难长时间维持定压,使系统倒空,恢复运行困 难。只能用于一般情况下不会停电的系统。 10.3.10本条为换热器的选择原则。列管式、板式换热器传热

系数高,属于快速换热器,其换热表面的污垢对传热系数值影响 很大,设计时不宜按污垢厚度计算传热热阻,否则就不成其为快 速换热器了。因此宜按污垢修正系数的办法考虑传热系数的降 低。容积式换热器用于生活热水加热,由于其传热系数低,按水 垢厚度计算热阻的方法进行传热计算较为合理。 热交换器的故障率很低,同时采暖系统为季节负荷,有足够 的检修时间,生活热水系统又非停热造成重大影响的负荷,为了 降低造价所以一般可以不考虑备用设备。为了提高供热可靠性, 可采取儿台并联的办法,这样即使一台发生故障,可不致完全中 断供热,亦可适应负荷分期增长,进行分期建设。 10.3.11本条考虑换热器并联连接时,采用同程连接可以较好 的保证各台换热器的负荷均衡。在不可能每台换热器安装完备的 检测仪表进行仔细调节的条件下,这种措施是简单易行的。 并联工作的换热器,每台换热器一、二次侧进出口都安装阀 门的优点是当一台换热器检修时不影响其他换热器的工作,故推 荐米用这种设计方案。 热水供应系统换热器安装安全阀,主要是考虑阀门关闭或用 户完全停止用水的情况下,继续加热将造成容器超压,发生爆破 事故。本规定为压力容器安全监察的要求。 10.3.12为保证间接连接采暖系统的换热器不结垢,对采暖系 统的水质提出要求,本条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锅炉水质》 GB/T1576的标准。当采暖系统中有钢板制散热器时,因其板 厚较薄,极易腐蚀穿孔,故要求补水应除氧,没有上述情况时可 不除氧。 10.3.13热力网中很多热力站进口处热力网供回水压差过大,如 果不具备必要的调节手段,很可能超出设计流量,造成用户过热 以至使整个管网发生水力失调现象。对于采用质调节的供热系统 最好在热力站入口的供水或回水管上安装自动流量控制阀,以自 动维持热力站的设计流量,防止失调。对于变流量调节的供热系 统,热力站人口最好安装自力式压差控制阀,以维持合理的压差

保证自动控制系统调节阀的正常工作,同时在因停电而自控系统 不工作时,也可自动维持一定压差,使该热力站不致严重失调。 热力站各分支管路应装设关断阀门以便于分别关断进行检 修。各分支管路在没有单独自动调节系统时,最好安装手动调节 阀以便于初调节,达到各分支管路系统的水力平衡。 10.3.14本条考虑防止供热管网由于冲洗不净而残留的污物进 人热力站系统,损坏流量计量仪表,堵塞换热器的通道。同时也 防止用户采暖系统的污物进人热力站设备。 10.3.15本条规定主要考虑保证必要的维护检修条件

10.4蒸汽热力网热力站

10.4.1蒸汽热力站是蒸汽分配站,通过分汽缸对各分支进行控 制、分配,并提供了分支计量的条件。分支管上安装阀门,可使 各分支管路分别切断进行检修,而不影响其他管路正常工作,提 高供热的可靠性。蒸汽热力站也是转换站,根据热负荷的不同需 要,通过减温减压可满足不同参数的需要,通过换热系统可满足 不同介质的需要。 10.4.2采用带有凝结水过冷段的换热设备较串联水一水换热器

10.4.8凝结水箱设取样点是检查凝结水质量的必要设施。设于

11. 1 一般规定

11.1.2从节能角度着,供热介质温度天于40℃即有设保温层 的价值。实际上,大于50℃的供热介质是大量的,所以本条规 定大于50℃的管道及设备都应保温。 对于不通行管沟或直埋敷设条件下的回水管道、与蒸汽管并 行敷设的凝结水管道,因土壤有良好的保温作用,在多管共同敷 设的条件下,这些温度低的管道热损失很小,有时不保温是经济 的。在这种情况下,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不保温。 11.1.3本条规定系参照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 则》GB/T4272的规定制订。 经卫生部门验证,接触温度高于70℃的物体易发生烫伤。 60℃~70℃的物体也能造成轻度烫伤。因此以60℃作为防止烫 伤的界限。 据文献资料介绍,烫伤温度与接触烫伤表面的时间有关,详 风下表

参考上表,防烫伤温度取60℃比较合适。 对于管沟敷设的供热管道,可采取机械通风等措施,保证当 操作人员进入管沟维修时,设备及管道保温结构表面温度不超 过60℃。

11.1.4本条规定采用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技

11.1.5经济保温厚度是指保温管道年热损失费用与保温投资

分摊费用之和为最小值时相应的保温层厚度值。保温层厚度增 加,热阻增加,散热量减少。但其热阻增加率随厚度加大而逐 渐变小,即保温效果随厚度加大而增加得越来越慢。因保温投 资和保温材料的体积大致是成正比的,随着管道保温厚度的增 天所增加的保温层圆筒形体积增加得越来越快。从以上直观的 分析看,盲目增加保温厚度是不经济的。经济保温厚度是综合 了热损失费用和投资费用两方面因素的最合理的保温层厚度 值,应优先选用。

种管道保温厚度的组合方案,设计时应选择最经济的各管道保温 厚度组合,也就是保温设计按有约束条件(技术要求)的经济厚 度优化设计。

11.2.4经济保温厚度计算及年散热损失计算都是采用全年热损

休不这 失。故计算时无论介质温度,还是环境温度都应采用运行期间 均值。

11.2.5按规定的供热介质温度降计算保温厚度时,应按最不利

11.2.5按规定的供热介质温度降计算保温厚度时,应按最不利 条件计算。蒸汽管道的最不利工况应根据用汽性质分析确定,通 常最小负荷为最不利工况

热水管道运行温度较低热损失小,且水的热容量比较大,因 此热水温度降较小,一般不按充许温度降条件计算。 11.2.6按规定的土壤(或管沟)温度条件计算保温层厚度时, 应选取使土壤(或管沟)温度达到最高值的供热介质温度和土壤 自然温度。冬季供热介质温度高但士壤自然温度低,而夏季土壤 自然温度高但介质温度低,故应进行两种计算,取其保温厚度较 大者。计算结果与供热介质运行温度、各地区土壤自然温度的变 化规律有关,本规范难于给出确定的规律。 11.2.7、11.2.8按规定的保温层外表面温度条件计算保温层厚 度时,应选取使保温层外表面温度达到最高值的供热介质温度和 环境温度。理由同第11.2.6条。

热水管道运行温度较低热损失小,且水的热容量比较大 此热水温度降较小,一般不按允许温度降条件计算。

取值应略低于保温材料的最高允许温度。 11.2.10软质或半硬质保温材料在施工捆扎时,必然会压缩, 厚度减少、密度增加,相应也就改变了材料的导热系数。设计时 应考虑这些因素,使设计计算条件符合实际。 11.2.11因国内目前尚无完整的统计、测试资料,本条规定系 参照原苏联《热力网规范》制订。

11.3.1本条主要强调对保护层的要求,保温结构的使用效果和 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保护层。提高保护层的质量是十分 重要的。

11.3.2直埋敷设供热管道可以节约投资,是近代各国

的敷设方式。但直埋敷设管道设计必须认真处理好其保温结构, 否则将适得其反。本条规定直埋敷设热水管道的技术要求应符合 《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T 114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外护层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 管》CJ/T129的规定,此标准符合国内预制直埋保温管生产的 较高水平。

11.3.3本条考虑由于钢管的线膨胀系数比保温材料的线膨胀

数大,在热状态下,由于管道升温膨胀时会破坏保温层的 性,产生环状裂缝。不仅裂缝处增加了热损失,而且水汽易 人加速保温层的破坏。因此要求设置伸缩缝,并要求做好伸 处的防水处理。

11.3.4地下敷设采用填充式保温时,使用吸水性保温材料

有过惨痛教训的。即使保温结构外设有柔性防水层也无济于事。 对于供热管道,防水层由于温度变化很难保持完整,一旦一处漏 水,则大面积保温材料潮湿,使管道腐蚀穿孔。故本条规定十分 严格,使用“严禁”的措辞。 11.3.5本条规定考虑到便于阀门、设备的检修,可节约重新做 保温结构的费用

3.5本条规定考虑到便于阀门、设备的检修,可节约重新做 温结构的费用。

11.4.1、11.4.2蒸汽管道表面温度高,运行期间即使管子表面 无防腐涂料,管子也不会腐蚀。室外蒸汽管道如果常年运行,为 解决施工期间的锈蚀问题可涂刷一般常温防腐涂料。对于室外季 节运行的蒸汽管道,为避免停热时期管子表面的腐蚀,应涂刷满 足运行温度要求的防腐涂料。

是较为理想的保护层材料,其防水性能好,机械强度高,重 轻,易于施工。当采用普通铁皮替代时,应加强对其防腐处理

12.2.1中继泵站及热力站的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视其在热力 网中的重要程度而定,如热力站供热对象是重要政治活动场所, 一旦停止供热会造成不良政治影响,其供电要求应是一级;大型 中继泵站担负着很大的供热负荷,中断供电会造成重大影响以致 发生安全事故时,其供电要求也应是一级。一般中继泵站及热力 站则不一定是一级。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负荷分 级及供电要求。

12.2.2电网中的事故有时是瞬时的,故障消除后又恢复正

这种情况下,中继泵站及热力站的备用电源不一定马上投入。 动切换装置设延时的目的,就是确认主电源为长时间的故障 再投入备用电源

12.2.3设专用配电室是为了便于维护,保证运行安全、供电 可靠。

12.2.3设专用配电室是为了便于维护,保证运行安全、供电

12.2.4本条规定主要是为了保证供电可靠并使保护简单。

12.2.4本条规定主要是为了保证供电可靠并使保护简单。 12.2.5本条规定主要考虑塑料管易老化,且易受外力破坏,不 能保证供电可靠,

泵和管道在运行或检修过程中难免漏水,为防止水溅落至 电管线中,应采用防水弯头,以保证供电的安全可靠。 12.2.6本条规定考虑便于运行人员紧急处理事故,同时检

12.2.7在设计中采用大功率变频器应充分考虑谐波造成日

害,并采取相应措施满足国家标准《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 GB/T 14549 的规定。

12.3.2·为保证供热管网安全运行、维护检修方便,照度应视场 所需要由设计人员按有关规范确定。 12.3.3管沟、地下、半地下阀室、检查室等处环境湿热、采用 防潮型灯具以保证照明系统的安全可靠。 12.3.4地下构筑物内照明灯具安装较低处,人员和工其易触及 玻璃灯具,造成损坏触电,故应采用安全电压,

13. 1 一般规定

13.1.1我国城镇集中供热事业发展很快,供热规模不断扩大, 但随之而来的供热失调造成用户冷热不均,缺少系统运行数据资 料无法进行分析判断等等问题普遍存在。因此供热管网建立计算 机监控系统已成为迫切需要。当前建立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经济 技术条件已基本成熟,但因供热系统规模大小不一,不能强求 致,故本条只对规模较大的城镇供热管网应建立完备的计算机监 控系统作了较严格的规定。 13.1.2本条为城镇供热管网监控系统基本任务的规定。 13.1.6本章内容主要是供热管网工艺系统对“热工检测与控

13.2热源及供热管线参数检测与控制

13.2.1~13.2.4规定了热源出口处供热参数的检测内容和检测 要求。热源温度、压力参数是供热管网运行温度、压力工况的基 本数据。流量、热量不仅是重要的运行参数,还是供热管网与热 源间热能贸易结算的依据,应尽可能提高检测的精确度。上述参 数不仅要在仪表盘上显示而且应莲续记录以备核查、分析使用。 13.2.5热源调速循环水泵根据供热管网最不利资用压头自动或 手动控制泵转速的方式运行,使最不利的资用压头满足用户正常 运行需要。这种控制方式在满足用户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可最大限 度地节约水泵能耗,同时,热源联网运行时,调峰热源循环泵按 此方式控制可自动调整负荷。 循环水泵人口和出口的超压保护装置是降低非正常操作产生

压力瞬变的有效保护措施之一

13.2.6供热管网干线的压力检测数据是绘制管网实际运行水压 图的基础资料,是分析管网水力工况十分重要的数据。计算机监 控系统实时监测管网压力,甚至自动显示水压图是理想的监测 方式。

13.3中继泵站参数检测与控制

13.3.1本条第1款检测的是中继泵站最基本、最重要的运行数 据,应显示并记录。第2款检测的压力值为判断除污器是否堵塞 的分析用数据,可只安装就地检测仪表。第3款规定是在单台水 泵试验检测水泵空负荷扬程时使用,其检测点应设在水泵进、出 口阀门间靠近水泵侧,并可只安装就地检测仪表。 13.3.2本条为可使泵站基本不间断运行的自动控制方式,但设 计时应有保证水泵自动启动时不会伤及泵旁工作人员的措施, 13.3.3.本条规定是以中继泵承担管网资用压头调节任务的控制 方式。理由同第 13. 2. 5 条。

13.4.1 热力站的参数检测是运行、调节和计量收费必要的 依据。

13.4.2热力站和热力人口的供热调节(局部调节)是热源处集

本条第1款规定了直接连接水泵混水降温采暖系统的调节方 式。这种系统一般采用集中质调节,由于集中调节兼顾了其他负 荷(如生活热水负荷)不可能使热力网的温度调节完全满足采暖 负荷的需要,再加上集中调节有可能不够精确,所以在热力站进 行局部调节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供热质量。间接连接采暖系 统每栋建筑热力入口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补充的局部调节。 本条第2款规定了间接连接采暖系统的调节方式。当采用质

调节时,应按质调节水温曲线根据室外温度调节水温。第3款为 对生活热水负荷采用定值调节的规定。即调节热力网流量使生活 热水的温度维持在给定值,因热水供应流量波动很大,维持调节 精度士5℃已属不低的要求。在对生活热水温度进行调节的同时, 还应对换热器热力网侧的回水温度加以限定,以防止热水负荷为 零时,换热器中的水温过高。因为此时换热器中的被加热水为死 水,出口水温不能反映出换热器内的温度,用换热器热力网侧回 水温度进行控制,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13.5供热管网调度自动化

13.5.1本条为建立供热管网监控系统的原则性建议。 13.5.2本条为对各级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 13.5.3计算机监控系统的通信网络可以采用有线和无线两种方 式,专用通信网中供执企业专门敷设和维修管理,要消耗大量的

13.5.1本条为建立供热管网监控系统的原则性建议。

14. 1 一般规定

本章的内容主要针对用户热水供热管网,热水来自城镇供热 管网系统的热力站、小型锅炉房、热泵机房、直燃机房等,主要 热负荷类型为采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适用参数范围为设 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95℃,对设计 参数较高的热水管网及蒸汽管网,应遵守其他章节的规定。 本章仅对用户街区热水供热管网与大型供热管网设计的不同 之处作出规定,与本规范其他章节相同之处不再重复规定。 14.1.1本规范第3章热负荷计算方法,主要用于热源和大型供 热管网干线设计,推荐热指标是平均数据。街区热水供热管网直 接与室内系统连接,由于建筑物具体情况的差异较大,设计热负 荷应根据建筑物散热量和得热量逐项计算确定,不宜采用单位建 筑面积热指标法估算。对既有建筑进行管网或热源改造时,应分 析实际运行资料确定设计热负荷。 14.1.2热力站间接连接采暖系统没有燃烧设备,对水质要求可 以低于锅炉房,因此分别提出水质要求。锅炉房直接连接的采暖 系统水质应满足热水锅炉的水质要求。室内系统采用的散热器、 调节控制阀、计量表等设备、管道及附件的形式和材质,可能对 水质指标有特殊的要求,对新型材料应了解其性能,正确选择水 处理方法。 14.1.3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的机定一致

.1水力计算的目的是合理确定管网管径和循环泵扬程,保

14.2.1水力计算的目的是合理确定管网管径和循环

证最不利用户的流量、压力和整个管网的水力平衡。采暖系统管 网、生活热水系统供水管网和循环水管网均应进行水力计算,并 采取水力平衡措施。 当热用户建筑分期建设时,供热管网一般按最终设计规模建 设,随着负荷逐步发展,水力工况变化较大。管网设计时,需要 根据分期水力计算结果,确定循环泵的配置和运行调节方案。

19规定,两管制空调水系统宜分别设置冷水和热水循环泵。 于空调水系统冬、夏季流量及系统阻力相差很大,如不单独进 采暖期水力计算,直接按供冷期管网设计压差确定热水循环泵 程,必然造成电能浪费。

系数和管网热损失。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规定,生活热水系统供水干管管径按设计小时流量确 定,建筑物引人管管径需保证户内系统的设计秒流量;定时供应 生活热水系统的循环流量,可按循环管网中的水每小时循环 2次~4次计算;全日供应生活热水系统的循环流量,应按配水 管道热损失和配水点允许最低水温计算

容易实施。街区热水供热管网供热范围较小,经济比摩阻数1 于大型热水管网,本条建议取60Pa/m100Pa/m,当主干线 较长时取较小值。我国现行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循环水泵 电输热比进行控制,其控制指标折算为比摩阻与本条规定值接

14.2.5支线设计应充分利用主于线提供的作用压头,

流速,不仅可节约管道投资,还可减少用户水力不平衡现象。 高比摩阻取400Pa/m符合一般暖通设计对最高流速的控制要 管道流速与比摩阻对照见下表:

系统的情况统筹考虑,保证系统中任何一点不超压、不汽化, 倒空,还应保证循环水泵吸人口不发生汽蚀。

14.3.1、14.3.2为便于运行调节和控制,应根据热用户的系统 形式和使用规律划分供热系统,并分系统控制,如散热器采暖系 统,地板辐射采暖系统,风机盘管系统,分时段采暖系统,有、 无室内温度控制的采暖系统,高、低压采暖系统等,可以达到节 能和提高供热质量的目的。但分系统设置管网会增加建设投资并 占用地下空间,建议在热力人口划分系统并分系统安装调节控制 装置和计量装置,避免同一路由敷设多条供热管线。只有热力入

口不具备上述条件时,才在热力站分设系统。具体工程方案应通 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系统敷设管网有困难的多种热负荷性质系统,以及采用地板辐 射采暖、风机盘管等温差小、流量大的系统。可以降低管网循 环泵的流量和扬程,减少管网水力失调现象,保证室内系统供 热参数,提高用户的舒适度,节省管网运行电耗。对于生活热 水系统,在用户入口设循环泵可分别控制循环量,保证用水点 水温。

14.3.4提高用户供热质量和节约用水的要求,与现行国家标准

用户要求,管网投资较少,设计计算较简单。当用户对供热可靠 性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环状布置,

3.6管网分支数量过多,会增加管路附件及检查室的数量, 此建议尽量减少分支数量。

因此建议尽量减少分支数量

14.3.7街区热水供热管网敷设在街区庭院内部,为了美观

设在地下。但街区地下管网及构筑物较多,当地下敷设有困难 时,可采用地上架空敷设或敷设在地下室内。

准《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对管道计 了详细的规定。设计时应进行详细的分析,尽量减少补偿器 定墩数量,提高供热管网运行的可靠性。

14.3.9街区热水供热管网一般分为多个系统,同沟敷设的

数量较多,管道走向复杂。采用通行管沟敷设便于人员进人 维修,保障运行安全。管沟内管道与管道、管道与沟墙之间 寸,应满足管道及附件安装、检修的需要。通行管沟内安 门、补偿器处可不设检查室,但应设检查人孔。

14.3.10因用户庭院管线种类数量多,建议采用综合管沟 省用地。

14.3.11街区地下管线种类多、空间有限、间距较近,在管线 布置时应特别注意供热管沟与燃气管道交叉敷设距离较近时,必 须采取隔绝措施,避免燃气泄漏进供热管沟。 14.3.12街区内地下管线数量较多、距离较近,燃气及污水等 管线内的有害气体一旦渗入供热管沟,就有可能从沟口进入室内 管沟或地下室,威胁室内人身安全,必须采取隔绝措施。比较可 靠的隔绝手段是设置一段直埋管段,根据具体条件,直埋段可以 设在热力人口检查室与管沟之间或检查室与建筑物之间。无条件 布置直埋管段时,至少应设隔墙封堵。 14.3.13管沟进水会浸泡保温材料,造成热损失及管道腐蚀, 管沟结构应做好防水处理,管沟应设坡度,并应在低点设集水井 或集中坑,避免沟内积水。 14.3.14热力入口需设置控制阀门、计量仪表、控制器等装置 还可能设有电动调节阀和水泵。热力入口装置设在建筑物地下室 或楼梯间内,可有效地防止地下水和潮气。当室内无条件布置热

14.3.11街区地下管线种类多、空间有限、间距较近,在 布置时应特别注意供热管沟与燃气管道交叉敷设距离较近时 须采取隔绝措施,避免燃气泄漏进供热管沟。

14.3.12街区内地下管线数量较多、距离较近,燃气及污

线内的有害气体一旦渗入供热管沟,就有可能从沟口进人室 沟或地下室,威胁室内人身安全,必须采取隔绝措施。比较可 的隔绝手段是设置一段直埋管段,根据具体条件,直埋段可以 在热力人口检查室与管沟之间或检查室与建筑物之间。无条作 市置直埋管段时,至少应设隔墙封堵。

14.3.14热力入口需设置控制阀门、计量仪表、控制器等装置

还可能设有电动调节阀和水泵。热力入口装置设在建筑物地下室 或楼梯间内,可有效地防止地下水和潮气。当室内无条件布置热 力人口装置时,一一般在室外地下设检查室,地下设检查室应具有 防水及排水设施,保证检查室内温、湿度满足控制设备和仪表的 要求。当地下设检查室不能保证上述要求时,也可在地面设检 查室。

14.4.1本次修订对本规范第8.3.1条钢材的使用条件作了部分 调整,按供热管网设计参数分别规定了材质要求。用于生活热水 供应的管道,应根据当地的水质条件选择材料,应符合有关标准 的规定。

供应的管道,应根据当地的水质条件选择材料,应符合有关标准 的规定。 14.4.2目前国内预制整体直埋保温管的材料和生产能力均能满 足本条规定的标准要求,直埋管道设计标准中推荐数据均来源于 合格的保温管。街区热水管道使用的直埋保温管质量也应符合国 家行业标准。

足本条规定的标准要求,直埋管道设计标准中推荐数据均来源于 合格的保温管。街区热水管道使用的直埋保温管质量也应符合国 家行业标准。

14.4.3保温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地

保温计算时,由于土壤热阻较大,综合管沟内的温度可能超过其 他管线对环境温度的要求,因此在计算保温层厚度时,应控制管 沟温度。

作用力较高,为避免附件损坏或漏水,建议补偿器、阀门、 等均采用焊接连接。

14.4.5管沟敷设管道及设备、阀门等环境条件较差,不宜

14.4.5管沟敷设管道及设备、阀门等环境条件较差,不宜采用 螺纹连接,没有条件全部焊接连接时,可采用法兰连接。

14.5.1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第4.8.3条规定,热水采暖系统,应在热力入口处 的供水、回水总管上设置温度计、压力表及过滤器。设置过滤器 是为了保护控制装置及仪表,过滤网的规格应符合控制装置及仪 表的要求。

14.5.2根据建筑物使用特点、热负荷变化规

式、供热介质温度及压力、调节控制方式等,在热力入口分系统 设置管网时,应分系统设调控和计量装置。生活热水系统循环管 网也宜设调节装置,平衡各支路循环水量,以保证用水点的供水 温度。调节装置时安装位置应根据产品要求保证前后直管段长度 和检修空间,

14.5.3很多公共建筑可以采用分时段供执DBJ51/T 098-2018标准下载,可在执力入口安装

制装置。控制装置应具备按预定时间进行自动启停的功能,根 建筑使用规律设置供热时间和供热温度

14.5.4当在热力人口设二次循环泵或混水泵时,应设变频器调 节水泵转速,自动控制系统运行参数

14.5.5本条没有限制热量表的流量传感器安装在供水或回

上,但安装位置应保证前后直管段和检修空间的要求

能安装在地下室或室外地下检查室内,热网运行期间温

非运行期间湿度较高,环境条件恶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GB 50496-2018(带标签),因此耐温和防水等 高要求。

非运行期间湿度较高,环境条件恶劣,因此耐温和防水等级应提 高要求。 14.5.7有条件时,集中控制室可根据调节方案监视或控制各系 统的供热参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