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pdf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0161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pdf

4.6.6应根据小区实际情况,按《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智能化系统验收报告,现场考察各系 统和进行用户抽样调查。

4.6.7本条要求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杀

4.0.7本茶要求米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洁技不,规范杀虫剂、除 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将 直接导致树木生长质量下降,破坏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应加 强预测预报,严格控制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增强病虫害防治工 作的科学性,要坚持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科学使 用化学农药,大力推行生物制剂、仿生制剂等无公害防治技术, 提高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比例文化艺术中心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保证人畜安全,保护有益生 物,防止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化学药品的进货清单与使用记录和现 场核实

4.6.8对行道树、花灌木、绿篱定期修剪,草坪及时修剪。及

做好树木病虫害预测、防治工作,做到树木无暴发性病虫 持草坪、地被的完整,保证树木有较高的成活率,老树成

5.1.1在建设过程中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这样朗

射日光和天空光照射其上时,会产生反射光及眩光,进而可能造 成道路安全的隐患;而沿街两侧的高层建筑同时采用玻璃幕墙 时,由于天面积玻璃出现多次镜面反射,从多方面射出,造成光 的混乱和干扰,对居民住宅、行人和车辆行驶都有害,应加以避 免。此外,公共建筑周边如有居住建筑,应避免过多遮挡,以保 证其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图纸审查及运行后的现场核查

5.1.5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提交的施工组

行,以减少施工活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为减少施工过程对士壤环境的破坏,应根据建设项目的特征 和施工场地土壤环境条件,识别各种污染和破坏因素对士壤可能 的影响,提出避免、消除、减轻土壤侵蚀和污染的对策与措施。 施工工地污水一般含沙量和酸碱值较高,如未经妥善处理 将对公共排污系统及水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必须严格 执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的要求。 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 环境的声音。施工现场应制定降噪措施,使噪声排放达到或优于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的要求。 施工场地电焊操作以及夜间作业时所使用的强照明灯光等所 产生的眩光,是施工过程光污染的主要来源。施工单位应选择适 当的照明方式和技术,尽量减少夜间对非照明区,周边区域环境 的光污染。 施工现场设置围挡,其高度、用材必须达到地方有关规定的

要求。采取措施保障施工场地周边人群、设施的安全。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施工过程控制的有关文档

5.1.6对于公共建筑而言,应根据其类型划分,分别满足国家 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要 求对场地周边的噪声现状进行检测,并对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噪声 进行预测。当拟建噪声敏感建筑不能避免临近交通十线,或不能 远离固定的设备噪声源时,就需要采取措施来降低噪声十扰。对 于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尽管满足了区域环境噪声的要求:白天 LAeg70dB(A),夜间LAeg≤55dB(A),并不意味着临街的公 共建筑的室内就安静了,仍需要在围护结构如临街外窗方面采取 隔声措施。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香环评报告及运行后的现场检测报告。 5.1.7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的出现使得再生风和环境二次风 环境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在鳞次栉比的高低层建筑中,由于建筑 单体设计和群体布局不当而有可能导致行人举步维或强风卷刮 物体撞碎玻璃等事故。 研究结果表明,建筑物周围人行区1.5m高处风速宜低于 5m/s,以保证人们在室外的正常活动。此外,通风不畅还会严 重地阻碍风的流动,在某些区域形成无风区和涡旋区,不利于室 外散热和污染物消散,因此也应尽量避免。以冬季作为评价季 节,是基于多数城市冬季来流风速在5m/s的情况较多。 夏季、过渡季自然通风对于建筑节能十分重要,此外,还涉 及室外环境的舒适度问题。大型室外场所的夏李室外热环境恶 劣,不仅会影响人的舒适程度;当环境的热舒适度超过极限值 时,长时间停留还会引发高比例人群的生理不适直至中暑。对于 大型公建,可以结合通风评价室外热舒适情况。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规划设计中的风环境模拟预测报告或 运行后的现场测试报告。

隔声措施。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查环评报告及运行后的现场检测报告。 5.1.7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的出现使得再生风和环境二次风 环境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在鳞次栉比的高低层建筑中,由于建筑 单体设计和群体布局不当而有可能导致行人举步维或强风卷刮 物体撞碎玻璃等事故。 研究结果表明,建筑物周围人行区1.5m高处风速宜低于 5m/s,以保证人们在室外的正常活动。此外,通风不畅还会严 重地阻碍风的流动在基此区域形成无风区和涡旋区,不利王室

5.1.7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的出现使得再生风和环境二

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为了大力改善城市生态质量,提高城

绿化景观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内的绿化应避免大面积的纯草地, 鼓励进行屋顶绿化和墙面绿化等方式。这样既能切实地增加绿化 面积,提高绿化在二氧化碳固定方面的作用,改善屋顶和墙壁的 保温隔热效果,文可以节约土地。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文档并现场核 实。

保温隔热效果,又可以节约土地,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文档并现场核 实。 5.1.9植物的配置应能体现本地区植物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特色 植物景观等方面的特点,以保证绿化植物的地方特色。同时,要 采用包含养、灌木的复层绿化,可以形成富有层次的城市绿化体 系,不但可为使用者提供遮阳、游憩的良好条件,还可以吸引各 种动物和鸟类筑巢,改善建筑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大面积的 单纯草坪绿化不但维护费用高,生态效果也不及复层绿化,应尽 量减少采用。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规划设计或景观设计文档并现场核 实。

5.1.9植物的配置应能体现本地区植物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特色

未用包含齐、催不的爱层绿化,可以形成富有层次的城市绿化体 系,不但可为使用者提供遮阳、游想的良好条件,还可以吸引各 种动物和鸟类筑巢,改善建筑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大面积的 单纯草坪绿化不但维护费用高,生态效果也不及复层绿化,应尽 量减少采用。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规划设计或景观设计文档并现场核 实。 5.1.10机动车,特别是小汽车的迅速增长,给城市带来行车拥 堵、停车难的大问题。对具有大量人流和短时间集散特性的建 筑,为了保证各类人员顺畅方便地进出,要求将大量人群与少量 使用专用车辆的特殊人群按照入车分行的原则组织各自的交通系 统。同时,倡导以步行、公交为主的出行模式,在公共建筑的规 划设计阶段应重视其主要出人口的设置方位,接近公交站点。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场地的道路组织和到达公交站点的步 行距离是否达标, 5.1.11随着我国城市发展的速度加快,土地资源的减少成为必 然。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城市节约用地的主要措施,也是节地 倡导的措施之一。但在利用地下空间的同时应结合地质情况,处 理好地下入口与地上的有机联系、通风及防渗漏等问题,同时采 用适当的手段实现节能。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规划设计方案中地下空间的规模和功 m

统。同时,倡导以步行、公交为主的出行模式,在公共建筑的规 划设计阶段应重视其主要出入口的设置方位,接近公交站点。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场地的道路组织和到达公交站点的步 行距离是否达标。 5.1.11随着我国城市发展的速度加快,土地资源的减少成为必 然。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城市节约用地的主要措施,也是节地 倡导的措施之一。但在利用地下空间的同时应结合地质情况,处 理好地下入口与地上的有机联系、通风及防渗漏等问题,同时采 用适当的手段实现节能。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规划设计方案中地下空间的规模和功 能的合理性。

此,首先考虑这类场地的合理再利用是节地的重要措施,但必须 对原有场地进行检测或处理,如对坡度很大的场地应做分台、加 固等处理;对仓库与工广的弃置地,则须对土壤是否含有有毒物 质进行检测和相关处理后方可使用。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环评报告及规划设计应对措施的合理 性。 5.1.13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既是节地、节材的重要措 施之一,也是防止大拆乱建的控制条件。“尚可使用的旧建筑” 系指建筑质量能保证使用安全的旧建筑;“纳入规划项目”,系指 对旧建筑的利用,可根据规划要求保留或改变其原有使用性质 并纳人规划建设项目。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原旧建筑的评价分析报告。 5.1.14为减少城市及住区气温逐渐升高和气候干燥状况,降低 热岛效应,调节微气候;增加场地雨水与地下水涵养,改善生态 环境及强化天然降水的地下渗透能力,补充地下水量,减少因地 下水位下降造成的地面下陷;减轻排水系统负荷,以及减少雨水 的尖峰径流量,改善排水状况,本条提出了透水面积的相关规 定。 本条对透水地面的界定是:自然裸露地、公共绿地、绿化地 面和面积大于等于40%的镂空铺地(如植草砖);透水地面面积 比指透水地面面积占室外地面总面积的比例。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场址设计方案中透水地面设计及现场

5.1.13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既是节地、节材的量 施之一,也是防止大拆乱建的控制条件。“尚可使用的旧 系指建筑质量能保证使用安全的旧建筑;“纳入规划项目” 对旧建筑的利用,可根据规划要求保留或改变其原有使用 并纳人规划建设项目。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原旧建筑的评价分析报告

4.3条对锅炉额定热效率的规定以及第5.4.5、5.4.8及5. 对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的规定。该标准在制定时参照了强制性 能效标准《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

并综合考虑了国家的节能政策及我国产品的发展水平,从科学合 理的角度出发,制定冷热源机组的能效标准。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有关设计文档

5.2.3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是

本国策。高品位的电能直接用于转换为低品位的热能进行采暖或 空调,热效率低,运行费用高,对绿色建筑而言应严格限制这种 “高质低用”的能源转换利用方式。考虑到一些采用太阳能供热 的建筑,夜间利用低谷电进行蓄热补充,且蓄热式电锅炉不在日 间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这种做法有利于减小昼夜峰谷,平 衡能源利用,因此是一种宏观节能。此情况作为特例,不在本条 的限制范围内。 本条的评价需审核有关设计文档并现场核实。

5.2.4参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第6.1.2~

6.1.4条规定,本条采用房间或场所一般照明的照明功率密度 (LPD)作为照明节能的评价指标。设计者应选用发光效率高、 显色性好、使用寿命长、色温适宜并符合环保要求的光源。在满 足眩光限制和配光要求条件下,应采用效率高的灯具,灯具效率 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表3.3.2的规定。此外应 尽可能采用分区域分时段控制等节能手段。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建筑照明相关的设计文档。 5.2.5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较复杂,以空调系统为例,其 组成包括冷冻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空调箱、风机 盘管等多个环节。自前各类公共建筑基本上都是一块总电表,不 利于建筑各类系统设备的能耗分布,难以发现能耗不合理之处。 对新建的公共建筑,要求在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使建筑内 各耗能环节如冷热源、输配系统、照明、办公设备和热水能耗等 都能实现独立分项计量,有助于分析公共建筑各项能耗水平和能 耗结构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有效地实施建 筑节能。

4条规定,本条采用房间或场所一般照明的照明功率密厅 D)作为照明节能的评价指标。设计者应选用发光效率高 性好、使用寿命长、色温适宜并符合环保要求的光源。在 光限制和配光要求条件下,应采用效率高的灯具,灯具效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表3.3.2的规定。此外厂 能采用分区域分时段控制等节能手段。 本冬的评价方法为宙核建筑昭明相关的设计文档

5.2.6建筑总平面设计的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

主导风向,夏季则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与暴风雨的袭 击。虽然建筑总平面设计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会受到社会历史 文化、地形、城市规划、道路、环境等条件的制约,但在设计之 初仍需权衡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多方面分析、优化建筑 的规划设计,尽可能提高建筑物在夏大的自然通风和冬季的采光 效果。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有关设计文档

无论在北方地区还是在南方地区,在春、秋季和冬、夏季的 某些时段普遍有开窗加强房间通风的习惯,而外窗的可开启面积 过小会严重影响建筑室内的自然通风效果。本条规定是为了使室 内人员在较好的室外气象条件下,可通过开启外窗通风来获得热 舒适性和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 在我国南方地区,通过实测调查与计算机模拟:当室外干球 温度不高于28℃,相对湿度80%以下,室外风速在1.5m/s左 右时,如果外窗的可开启面积不小于所在房间地面面积的8%, 室内天部分区域基本能达到热舒适性水平:而当室内通风不畅或 关闭外窗,室内干球温度26℃,相对湿度80%左右时,室内人 员仍然感到有些闷热。人们曾对夏热冬暖地区典型城市的气象数 据进行分析,从5月到10月,室外平均温度不高于28℃的天数 占每月总天数,有的地区高达60%~70%,最热月也能达到 10%左右,对应时间段的室外风速大多能达到1.5m/s左右。因 此,做好自然通风气流组织设计,保证一定的外窗可开启面积, 可以减少房间空调设备的运行时间,节约能源,提高舒适性 同样,对建筑的幕墙部分提出应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 气设备也是为了提高幕墙建筑物室内的舒适性

评价方法为审核有关设计文

5.2.8为了保证建筑的节能,抵御夏季和冬季室外空

本标准规定绿色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外窗气密性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7107规定的4级要求, 即在10Pa压差下,每小时每米缝隙的空气渗透量在0.5~1.5m3 之间和每小时每平方米面积的空气渗透量在1.5~4.5m3之间。 本条评价方法为依据设计文档审核外窗产品的检测检验报 告。

5.2.9蓄冷蓄热技术虽然从能源转换和利用本身来讲并不

但是其对于昼夜电力峰谷差异的调节具有积极的作用,满足城市 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政策性鼓励。为 此,宜根据当地能源政策、峰谷电价、能源紧缺状况和设备系统 特点等比较选择。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有关设计文档,并对系统实际运行情 况进行调查。

特点等比较选择。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有关设计文档,并对系统实际运行情 况进行调查。 5.2.10对空调区域排风中的能量加以回收利用可以取得很好的 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设计时可优先考虑回收排风中的能 量,尤其是当新风与排风采用专门独立的管道输送时,有利于设 置集中的热回收装置。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有关设计文档,并对系统实际运行情 况进行调查。 5.2.11空调系统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设计工况,而且应考虑全

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设计时可优先考虑回收排风中 量,尤其是当新风与排风采用专门独立的管道输送时,有 置集中的热回收装置。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有关设计文档,并对系统实际 况进行调查。

荷)进行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的,而建筑在绝大部分时间内是处 于部分负荷状况的,或者同一时间仅有一部分空间处于使用状 态。面对这种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用条件的情况,如何采取有 效的措施以节约能源,就显得至关重要。系统设计应能保证在建 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建筑使用时,能根据实际需要 提供恰当的能源供给,同时不降低能源转换效率。要实现这一目 的,就必须以节约能源为出发点,区分房间的朝向,细化空调区 域,分别进行空调系统的设计。同时,冷热源、输配系统在部分 负荷下的调控措施也是十分必要的。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有关设计文档,并对系统实际运行情 况进行调查,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有关设计文档,并对系统实际运行情

?·2 核有天设订文档进行本茶的评价。 5.2.14生活用能系统的能耗在整个建筑总能耗中占有不容忽视 的比例。自备锅炉房来满足建筑蒸汽或生活热水,如天然气热水 锅炉等,不仅对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而且从能源转换和利用的 角度而言也不符合“高质高用”的原则,不宜采用。鼓励采用市 政热网、热泵、空调余热、其他废热等节能方式供应生活热水, 在没有余热或废热可用时,对于蒸汽洗衣、消毒、炊事等应采用 其他替代方法(例如紫外线消毒等)。此外,如果设计方案中很 好地实现了回收排水中的热量,以及利用如空调凝结水或其他余 热废热来作为预热,可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样也能够提高生活热 水系统的用能效率。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有关设计文档,并对系统实际运行情 进行调查

项能耗水平和能耗结构是否合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 进措施等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对于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有可 能受到建筑原有状况和实际条件的限制,增加了分项计量实施的 难度。因此本条对于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作为一般项,目的是

为了鼓励在建筑改建和扩建时尽量考虑能耗分项计量的实施,如 对原有线路进行改造等。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有关设计文档

5.2.16设计建筑总能耗是指包括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

天量的调查与实测结果表明,通过建筑外窗的能耗损失是建 筑能源消耗的主要途径。对于我国北方地区,外窗的传热系数与 气密性对建筑采暖能耗影响很大,而在南方地区,外窗的综合遮 阳系数则对建筑空调能耗具有明显的影响。 本条通过对设计建筑总能耗的限制,旨在鼓励采用新型建筑 构件和其他节能技术,并改善建筑用能系统效率,提高节能效 果。

5.2.17分布式热电冷联供系统为建筑或区域提供电

5.2.18绿色建筑的特征之一是合理使用可再生能源与新

术。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可再 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 等非化石能源”。第十七条:“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安装太阳能热 水系统、太阳能供热采暖和制冷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太

阳能利用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3号《民用建筑 节能管理规定》第八条,国家鼓励发展下列节能技术和产品: (五)太阳能、地热等问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及设备。所以在绿色 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应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加以考虑。 中国有较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年太阳辐照时数超过2200小 时的太阳能利用条件较好的地区占国土的2/3,故开发太阳能利 用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措施之一。我国从20世纪 80年代起,对城镇多层住宅应用被动太阳能进行采暖及降温技 术已有研究。证明了从合理建筑及热工设计着手,在增加有限的 建设投资下,利用被动太阳能是有可能达到改善室内冬夏热环境 舒适条件的。 太阳热水器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开发,其技术已趋成熟 是自前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品之 一。近几年来,太阳热水器市场年增长率达到20%~30%。随 看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热水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太 阳热水器使用范围也将逐步由提供生活用热水向商业用和工农业 生产用热水方向发展。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使 得太阳能热水供应、空调、采暖工程成本逐渐降低,也将是太阳 热水器潜在的巨大市场。 太阳光电转换技术中太阳电池的生产和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 水平不断提高。在我国已能商品化生产的单晶硅、非晶硅太阳申 池的效率分别为12%~13%和4%~6%,多晶硅太阳电池也有 少量的中试生产,效率为10%~12%。1998年我国太阳电池的 生产能力为4.5兆瓦,实际生产为2.1兆瓦。国家发改委颁布了 《可再生能源上网管理规定》.等多项政策,鼓励太阳能发电 地热的利用方式自前主要有两种:一是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加 以利用,一种是以地道风的形式加以利用。地源热泵系统的工作 原理主要是通过工作介质流过理设在土壤或地下水、地表水(含 污水、海水等)中的、一种传热效果较好的管材来吸取土壤或水 中的热量(制热时)及排出热量(制冷时)到土壤中或水中。与

空气源热泵相比,它的优点是出力稳定,效率高,当然也没有除 霜问题,可大大降低运行费用。如果在该建筑附近有一定面积的 土镶可以理设专门的塑料管道(水平开槽理设或垂直钻孔理设), 可采用地热源热泵机组。 为了防止可再生能源利用出现“表面文章”的现象,比如象 正性地摆设一两盏太阳能灯,装设一两块太阳能光伏玻璃等用以 炒作,却不重视建筑方案的节能与高效产品的选用。为此,若采 用太阳能热水技术时,由太阳能直接供应的热水量应达到建筑全 年总热水供应量的10%以上;若采用太阳能或风力发电技术, 发电量应达到建筑全年总用电量的2%以上;而对地源热泵系统 的使用则不加以定量控制。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设计文档、产品型式检验报告和现场 调查。

目标值标准较高,故本条作为优选项。除了在保证照明质量的前 提下尽量减小照明功率密度(LPD)外,建议采用自动控制照明 方式,如:随室外天然光的变化自动调节人工照明照度;办公室 采用人体感应或动静感应等方式自动开关灯;旅馆的门厅、电梯 大堂和客房层走廊等场所,采用夜间定时降低照度的自动调光装 置;中大型建筑,按具体条件采用集中或集散的、多功能或单 功能的照明自动控制系统。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有关设计文档并现场核实。

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5.3.1对公共建筑除涉及到室内水资源利用、给水排水系统外, 还涉及到室外雨、污水的排放、非传统水源利用以及绿化、景观 用水等与城市宏观水环境直接相关的问题。绿色建筑的水资源利 用设计应结合区域的给水排水、水资源、气候特点等客观环境状 况对水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合理提高水资 源循环利用率,减少市政供水量和污水排放量。

水系统规划方案包括用水定额的确定、用水量估算及水量平 衡、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节水器具与非传统水源利用等内容。对 于不同水资源状况、气候特征的地区和不同的建筑类型,水系统 规划方案涉及的内容会有所不同,如不缺水地区:不一定考虑污 水再生利用的内容;餐饮类公共建筑用水较单一,约90%以上 的水耗用在厨房,冲厕用水很少,因此这类建筑可不考虑再生水 利用。因此,水系统规划方案的具体内容要因地制宜。 公共建筑用水定额应参照国标用水定额和其他相关的用水标 准规定的用水定额,并结合当地经济状况、气候条件、用水号 惯、建筑类型和区域水专项规划等,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 确定:一般而言北方地区用水定额要比南方地区低。 雨水、再生水等利用是重要的节水措施,但宜具体情况具体 分析:多雨地区应加强雨水利用,沿海缺水地区加强海水利用: 内陆缺水地区加强再生水利用,而淡水资源丰富地区不宜强制实 施污水再生利用,但所有地区均应考虑采用节水器具。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建筑水(环境)系统规划方案或报 告。 5.3.2公共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要符合《建筑给水排 水设计规范》GB50015等的规定。管材、管道附件及设备等供 水设施的选取和运行不对供水造成二次污染,而且要优先采用节 能的供水系统,如采用变频供水、叠压供水(利用市政余压)系 统等;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分区合理,低区充分利用市政供水 压力,高区采用减压分区时不多于一区,每区供水压力不大于 0.45MPa;要米取减压限流的节水措施,如生活给水系统人户管 表前供水压力不大于0.2MPa;供水系统选用高效低耗的设备如 变频供水设备、高效水泵等。 应设有完善的污水收集和污水排放等设施,靠近或在市政排 水管网的公共建筑,其生活污水可排人市政污水管网与城市污水 集中处理;远离或不能接人市政排水系统的污水,应进行单独处 理(分散处理),还要设有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附

近受纳水体,其水质应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缺水地区还应考 虑回用。污水处理率应达到100%,达标排放率必须达到100%。 要根据地形、地貌等特点合理规划雨水排放道、渗透途径 或收集回用途径,保证排水渠道畅通,实行雨污分流,减少雨水 受污染的几率以及尽可能地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无论雨、污水如 何收集、处理、排放,其收集、处理及排放系统都不应对周围人 与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设计文档,并针对供水、排水水质查 阅监测报告或运行数据报告。 5.3.3在规划设计阶段,选用管材、管道附件及设备等供水设 施时要考虑在运行中不会对供水造成二次污染,鼓励选用高效低 耗的设备如变频供水设备、高效水泵等。采取管道涂衬、管内衬 软管、管内套管道等以及选用性能高的阀门、零泄漏阀门等措施 避免管道渗漏。采用水平衡测试法检测建筑建筑群管道漏损 量,其漏损率应小于自身高日用水量的2%。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图纸、设计说明书等并现场核实。 5.3.4应选用《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设备》(产品)目录中 公布的设备、器材和器具,根据用水场合的不同,合理选用节水 水龙头、节水便器、节水淋浴装置等,所有器具应满足《节水型 生活用水器具》CJ164及《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 GB/T18870的要求。 对办公、商场类公共建筑可选用以下节水器具: (1)可选用光电感应式等延时自动关闭水龙头、停水自动关 闭水龙头; (2)可选用感应式或脚踏式高效节水型小便器和两档式坐便 器,缺水地区可选用免冲洗水小便器; (3)极度缺水地区可选用真空节水技术。 对宾馆类公共建筑可选用以下节水器具: (1)客房可选用陶瓷阀芯、停水自动关闭水龙头:两档式节 水型坐便器;水温调节器、节水型淋浴头等节水淋浴装置;

(2)公用洗手间可选用延时自动关闭、停水自动关闭水龙 头;感应式或脚踏式高效节水型小便器和便器,缺水地区可选 用免冲洗水小便器; (3)厨房可选用加气式节水龙头、节水型洗碗机等节水器 具; (4)洗衣房可选用高效节水洗衣机。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设计文档、产品说明及现场核实。 5.3.5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在储存、输配等过程中要有 足够的消毒杀菌能力,且水质不会被污染,以保障水质安全;供 水系统应设有备用水源、溢流装置及相关切换设施等,以保障水 量安全。雨水、再生水在整个处理、储存、输配等环节中要采取 安全防护和监(检)测控制措施,要符合《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 计规范》GB50335及《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的相关规 定和要求,以保证雨水、再生水在处理、储存、输配和使用过程 中的卫生安全,不对人体健康和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对采用海水 的,海水由于盐分含量较高,还要考虑到对管材和设备的防腐问 题,以及后排放问题。公共建筑建设有景观水体的,采用雨水、 再生水,在水景规划及设计时要考虑到水质的保障问题,将水景 设计和水质安全保障措施结合起来考虑。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图纸、设计说明书及现场核实。 5.3.6在规划设计阶段要结合场地的地形特点规划设计好雨水 径流途径,包括地面雨水以及建筑屋面雨水,减少雨水受污染机 率。公共活动场地、人行道、露天停车场的铺地材质,采用多孔 材质,以利于雨水入渗;将雨水排放的非渗透管改为渗透管或穿 孔管,兼具渗透和排放两种功能;另外,还可采用景观贮留渗透 水池、屋顶花园及中庭花园、渗井、绿地等增加渗透量。 雨水处理方案及技术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经多 方案比较后确定。在南方多雨且缺水地区,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 和建筑的地形、地貌等特点,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积蓄、处 理、和用等配设施、对层顶雨水和甘仙非汽

行收集、利用。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应设置雨水初期弃流装置和雨 水调节池,收集利用系统可与建筑群水景设计相结合。可优先选 用暗渠收集雨水,处理后的雨水水质应达到相应用途的水质标 准,宜用于绿化、景观、空调等用水。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设计图纸及现场核实。 5.3.7绿化用水采用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是节约市政供 水很重要的一方面,不缺水地区宜优先考虑采用雨水进行绿化灌 溉;缺水地区应优先考虑采用雨水或再生水进行灌溉。景观环境 用水应结合水环境规划、周边环境、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提出 合理的建筑水景规划方案,水景用水优先考虑采用雨水、再生 水。其他非饮用用水如洗车用水、消防用水、浇洒道路用水等均 可合理采用雨水等非传统水源。采用雨水、再生水等作为绿化、 景观用水时,水质应达到相应标准要求,且不应对公共卫生造成 威胁。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设计说明,并现场核实。 5.3.8绿化灌溉鼓励采用喷灌、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 灌溉方式;鼓励采用湿度传感器或根据气候变化的调节控制器; 为增加雨水渗透量和减少灌溉量,对绿地来说,鼓励选用兼具渗 透和排放两种功能的渗透性排水管。 目前普遍采用的绿化灌溉方式是喷灌,即利用专门的设备 (动力机、水泵、管道等)把水加压,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 压水送到灌溉地段,通过喷酒器(喷头)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 水滴,均匀地散布,比地面漫灌要省水30%~50%。喷灌时要 在风力小时进行。当采用再生水灌溉时,因水中微生物在空气易 传播,应避免采用喷灌方式。 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流灌和地下渗灌,它是通过低压 管道和滴头或其他灌水器,以持续、均匀和受控的方式向植物根 系输送所需水分,比地面漫灌省水50%~70%,比喷灌省水 15%~20%。微灌的灌水器孔径很小,易堵塞。微灌的用水一般 郊应进往涤化外珊,生经过治淀除去大颗粒泥沙,再进行过滤,

行收集、利用。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应设置雨水初期弃流装置和雨 水调节池,收集利用系统可与建筑群水景设计相结合。可优先选 用暗渠收集雨水,处理后的雨水水质应达到相应用途的水质标 准,宜用于绿化、景观、空调等用水。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设计图纸及现场核实,

水很重要的一方面,不缺水地区宜优先考采用雨水进行绿化灌 溉;缺水地区应优先考虑采用雨水或再生水进行灌溉。景观环境 用水应结合水环境规划、周边环境、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提出 合理的建筑水景规划方案,水景用水优先考虑采用雨水、再生 水。其他非饮用用水如洗车用水、消防用水、浇洒道路用水等均 可合理采用雨水等非传统水源。采用雨水、再生水等作为绿化、 景观用水时,水质应达到相应标准要求,且不应对公共卫生造成 威胁。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设计说明,并现场核实。

5.3.8绿化灌溉敏励来用喷催、微、 自准寸 灌溉方式;鼓励采用湿度传感器或根据气候变化的调节控制器; 为增加雨水渗透量和减少灌溉量,对绿地来说,鼓励选用兼具渗 透和排放两种功能的渗透性排水管。 目前普遍采用的绿化灌溉方式是喷灌,即利用专门的设备 (动力机、水泵、管道等)把水加压,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 压水送到灌溉地段,通过喷酒器(喷头)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 水滴,均匀地散布,比地面漫灌要省水30%~50%。喷灌时要 在风力小时进行。当采用再生水灌溉时,因水中微生物在空气易 传播,应避免采用喷灌方式。 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流灌和地下渗灌,它是通过低压 管道和滴头或其他灌水器,以持续、均匀和受控的方式向植物根 系输送所需水分,比地面漫灌省水50%~70%,比喷灌省水 15%~20%。微灌的灌水器孔径很小,易堵塞。微灌的用水一般 都应进行净化处理,先经过沉淀除去大颗粒泥沙,再进行过滤

除去细小颗粒的杂质等,特殊情况还需进行化学处理。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现场核实。

.本者一开源节优的原则,缺水地区在规划设计阶段还 应考虑将污水再生后合理利用,用作室内冲厕用水以及室外绿 化、景观、道路浇洒、洗车等用水。再生水包括市政再生水(以 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或城市污水为水源)、建筑再生水(以生活 排水、杂排水、优质杂排水为水源),其选择应结合城市规划、 建筑区域环境、城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办法、水量平衡等从经 济、技术、水源水质或水量稳定性等各方面综合考虑而定, 建筑周围有集中再生水厂的,首先应采用本地区市政再生水 或上游地区市政再生水,没有集中再生水广的,要根据本建筑所 在地的中水设施建设管理办法或其他相关规定等,确定是否建设 建筑再生水处理设施,并依次考虑建筑优质杂排水、杂排水、生 活排水等的再生利用。总之,再生水水源的选择及再生水利用应 从区域统筹和城市规划的层面上整体考虑。 再生处理工艺应根据处理规模、水质特性、利用或回用用途 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经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优选确定。在 保证满足再生利用要求、运行稳定可靠的前提下,要使基建投资 和运行成本的综合费用最为经济节省,运行管理简单,控制调节 方便,同时要求具有良好的安全、卫生条件。所有的再生处理工 艺都应有消毒处理这个环节,以确保出水水质的安全。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规划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书等。 5.3.10按照使用用途和水平衡测试标准要求设置水表,对厨卫 用水、绿化景观用水等分别统计用水量,以便于统计每种用途的 用水量和漏水量。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设计图纸并现场核实, 5.3.11、5.3.12办公、商场这类公共建筑耗水特点是较单一: 大部分用水用于冲厕,其余的用于盟洗。根据高质高用、低质低 用的用水原则,对这类建筑较适宜采用分质供水,将再生水、雨 水等用于冲厕。根据《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等标准

5.3.1U按照使用用途和水平衡测试标准要求设置水表,对厨卫 用水、绿化景观用水等分别统计用水量,以便于统计每种用途的 用水量和漏水量。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设计图纸并现场核实, 5.3.11、5.3.12办公、商场这类公共建筑耗水特点是较单一 大部分用水用于冲厕,其余的用于洗。根据高质高用、低质低 用的用水原则,对这类建筑较适宜采用分质供水,将再生水、雨 水等用于冲厕。根据《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等标准

规范,冲厕用水占办公建筑用水量的60%以上,考虑这部分建 筑可利用的循环水量较少,若冲厕、清洗中三分之一采用雨水或 再生水替代,则雨水或再生水利用率可在20%以上。 宾馆一般都采用集中空调,其冷却水可采用再生水、雨水, 沿海地区还可考虑采用海水。因此这类公共建筑宜结合区域水资 源情况及利用情况,在缺水地区可将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用在冲 厕和空调冷却。根据《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等标准、 规范,这类建筑冲厕用水至少占总用水量的10%以上,若再考 虑空调冷却水也采用非传统水源,则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 15%。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可通过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R一一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W.一非传统水源设计使用量(规划设计阶段)或实际 使用量(运行阶段),m²/a; W一设计用水总量(规划设计阶段)或实际用水总量 (运行阶段),m/a; WR一 再生水设计利用量(规划设计阶段)或实际利用 量(运行阶段),m/a; 雨水设计利用量(规划设计阶段)或实际利用量 (运行阶段),m3/a; 海水设计利用量(规划设计阶段)或实际利用量 (运行阶段),m"/a; W。一一其他非传统水源利用量(规划设计阶段)或实际 利用量(运行阶段),m3/a。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设计说明书以及运行数据报告(用水 量记录报告)等。

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4.由于过度装修以及务质材科有可能造成至内行朵 从控制室内污染源角度出发,提出在装修阶段应选用有害物质含 量达标的装饰装修材料,防正由于选材不当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装饰装修材料主要包括石材、人造板及其制品、建筑涂料、 容剂型木器涂料、胶粘剂、木制家具、壁纸、聚氯乙烯卷材地 板、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粘剂等。装饰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 质是指甲醛、挥发性有机物(VOC)、苯、甲苯和二甲苯以及游 离甲苯二异氰酸酯及放射性核素等。国家颁布了九项建筑材料有 害物质限量的标准(GB18580~GB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 核素限量标准(GB6566)。绿色建筑选用的建筑材料中的有害 物质含量必须符合下列国家标准。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GB18580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2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3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4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5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6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用胶粘剂中有害 物质释放限量》GB18587 《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限量》GB18588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由其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出具的 产品检验报告。

5.4.2建筑是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但为了片面追

巨天的资源消耗为代价,不符合绿色建筑的基本理念。因此要在 设计中控制造型要素中没有功能作用的装饰构件的大量应用。没 有功能作用的装饰构件主要指:(1)不具备遮阳、导光、导风、 载物、辅助绿化等作用的飘板、格栅和构架等,且作为构成要素 在建筑中大量使用。(2)单纯为追求标志性效果在屋顶等处设立 的大型塔、球、曲面等异形构件。(3)女儿墙高度超过规范要求 2倍以上。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设计图纸及现场核实

5.4.3本条鼓励使用当地生产的建筑材料,提高就地取

的建筑产品所占的比例。建材本地化是减少运输过程的资源、能 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工程所用建筑材料 中500km范围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的重量以及建筑材料总重量 要求两者比值不小于60%。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工程决算材料清单(包含材料生产厂 家的名称、地址)。

已较为成熟。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 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政策并明确规定“北京等124个城市城区从 2003年12月31日起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其他省(自治区) 辖市从2005年12月31日起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与现场搅拌 混凝土相比,预拌混凝土能够保证混凝土质量,强度保证率可以 达到95%以上;能够减少施工现场噪声和粉尘污染;能够减少 材料损耗和节约水泥的包装纸袋对森林资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 境。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施工单位提供的混凝土工程总用量清 单及混凝土搅拌站提供的预拌混凝土供货单中预拌混凝土使用 量。

5.4.5本条鼓励在绿色建筑中合理采用耐久性和节

建筑结构材料。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等结构材料的上述功能 显著优于同类建筑材料。对于建筑工程而言,使用耐久性好的材

5.4.7建筑中可再循环材料包含两部分内容,

废弃物生产的建筑材料的重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总重量比例不低 于30%。例如:建筑中使用石膏砌块作内隔墙材料,其中以工 业副产石膏(脱硫石膏、磷石膏等)制作的工业副产石膏砌块的 使用重量占到建筑中使用石膏砌块总重量的30%以上,则该项 条款满足要求。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工程决算材料清单中有关材料的使用 数量。

5.4.12绿色建筑应延长还具有使用价值的建筑材料的使用

期,重复使用材料,降低材料生产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材料运输 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可再利用材料包括从旧建筑拆除的材料以及 从其他场所回收的旧建筑材料,包括砌块、砖石、管道、板材、 木地板、木制品(门窗)、钢材、钢筋、部分装饰材料等。开发 商需提供工程决算材料清单,计算使用可再利用材料的重量以及 工程建筑材料的总重量,二者比值即为可再利用材料的使用率。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工程决算材料清单中有关材料的使用 数量。

5.5.1室内热环境是指影响人体冷热感觉的环境因

室内热环境是指影响人体冷热感觉的环境因素。“热舒

适”是指人体对热环境的主观热反应,是人们对周围热环境感到 满意的一种主观感觉,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舒适的室 内环境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进而提高学习、工作效率;而当人 处于过冷、过热环境中,则会引起疾病,影响健康乃至危及生 命。 一般而言,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和气流速度对人体热舒适感 产生的影响最为显著,也最容易被人体所感知和认识;而环境辐 射对人体的冷热感产生的影响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除此之外, 围护结构辐射也会对室内空气温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本标准 只引用室内温度、室内湿度、气流速度三个参数评判室内环境的 人体热舒适性。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的设计计算要 求,上述参数在冬夏季分别控制在相应区间内。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建筑房间内温度、湿度、风速的检测 报告。

筋混凝土剪力墙、梁、柱等部位的传热系数远大于主体部位的传 热系数,形成热流密集通道,即为热桥。本条规定的目的主要是 防止冬季采暖期间热桥内外表面温差小,内表面温度容易低于室 内空气露点温度,造成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产生结露;同时 也避免夏季空调期间这些部位传热过大增加空调能耗。 内表面结露,会造成围护结构内表面材料受潮,在通风不畅 的情况下易产生霉菌,影响室内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应采取 合理的保温、隔热措施,减少围护结构热桥部位的传热损失,防 止外墙和外窗等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过低。 另外在室内使用辐射型空调末端时,需密切注意水温的控 制,避免表面结露。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建筑节能设计和系统设计资料,并现 场观察。

求、人员的活动和工作性质,以及在室内停留时间等

卫生要求的最小新风量,公共建筑主要是对二氧化碳的浓度要求 (可吸人颗粒物的要求可通过过滤等措施达到)。此外,为确保弓 入室内的为室外新鲜空气,新风采气口的上风向不能有污染源 提倡新风直接人室,缩短新风风管的长度,减少途径污染。 公共建筑主要房间人员所需的最小新风量,应根据建筑类型 和功能要求,参考国家标准《旅游旅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 设计标准》GB50189、《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9663~GB9673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1615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18883等标准规范文件确定。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设计说明及现场检测报告

5.5.5室内背景噪声水平是影响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要因

尽管室内噪声通常与室内空气质量和热舒适度相比对人体的影响 不那么显著,但其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引起耳部不适、降低工 作效率、损害心血管、引起神经系统紊乱:甚至影响视力等。 影响室内噪声的因素包括室内噪声源和室外环境影响。室内 噪声主要来自室内电器,而室外环境对室内噪声的影响时间更 长,影响程度更大,主要是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商业噪 声、工业噪声、邻居噪声等。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中对宾馆和办公类建筑 室内充许噪声级提出了标准要求;《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 GB9670中规定商场内背景噪声级不超过60dB(A),而出售音 响的柜台背景噪声级不能超过85dB(A)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现场检

茶的评价力法为甲核现场检测报告

5.5.6室内照明质量是影响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

好的照明不但有利于提升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更有利于人们 的身心健康,减少各种职业疾病。 食好、舒适的照明首先要求在参考平面上具有适当的照度水 平,不但要满足视觉工作要求,而且要在整个建筑空间创造出舒 适、健康的光环境气氛:强烈的眩光会使室内光线不和谐,使人 感到不舒适,容易增加人体疲劳,严重时会觉得昏眩,甚至短暂 失明眩光问题。室内照明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光源的显色 性,人工光源对物体真实颜色的呈现程度称为光源的显色性,为 了对光源的显色性进行定量的评价,弓入显色指数的概念,以标 准光源为准,将其显色指数定为100,其余光源的显色指数均低 于100。人工光和天然光的光谱组成不同,因而显色效果也有差 别。如果灯光的光色和空间色调不配合,就会造成很不相宜的环 境气氛;而室内外光源的显色性相差过大也会引起人眼的不舒 适、疲劳等,甚至会造成物体色判断失误等。 公共建筑的室内照度、统一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要满足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5.2节的有关规定。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核现场检洲报告

是实现节能和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手段,提高室内热舒适的 重要途径。因此,在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中鼓励采取诱导气流 促进自然通风的主动措施,如导风墙、拨风井等等,以促进室内 自然通风的效率。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设计图纸和通风模拟报告,

手段。本条款的目的是杜绝不良的空调末端设计,如未充分考虑 除湿的情况下采用辐射吊顶末端、宾馆类建筑采用不可调节的全 空气系统等。而个性化送风末端、干式风机盘管、地板采暖等末 端,用户可通过手动或自动调节来满足要求,有助于提高使用舒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设计图纸和现场核实,

不仅可以将更多的自然光线引入室内,而月可以改善室内自然采 光形成照度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天然 光充足,为利用天然光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内 都能具有充分的天然光资源可以利用。这对照明节能也具有非常 重要的意义。 本条强调的主要功能空间是指公共建筑内除室内交通、卫浴 等之外的主要使用空间。本标准要求75%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间 室内采光系数满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中3.2.2~~ 3.2.7条的要求

5.5.12为了不断提高设计人员执行规范的自觉性,

人、老年人和儿童进出的方便,体现建筑整体环境的人性化,鼓 励在建筑人口、电梯、卫生间等主要活动空间有无障碍设施。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现场考核

5.5.13可结合建筑的外立面造型采取合理的外遮阳措施,形成 整体有效的外遮阳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因太阳辐射和室外 空气温度通过建筑围护结构的传导得热以及通过窗户的辐射得 热,对于改善夏季室内热舒适性具有重要作用。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现场核实

5.5.14为保护人体健康,预防和控制室内空气污染,可

功能房间设计和安装室内污染监控系统,利用传感器对室内主要 立置进行温湿度、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浓度等进行数据米集和 分析;也可同时检测进、排风设备的工作状态,并与室内空气污 染监控系统关联,实现自动通风调节,保证室内始终处于健康的 空气环境。 室内污染监控系统应能够将所采集的有关信息传输至计算机 或监控平台,实现对公共场所空气质量的采集、数据存储、实时 报警,历史数据的分析、统计,处理和调节控制等功能,保障场 所良好的空气质量。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设计资料并现场核实。

5.5.15为了改善地上空间的自然采光效果,除可以在建

手法上采取反光板、棱镜玻璃窗等简单措施,还可以采用导光 管、光纤等先进的自然采光技术将室外的自然光引人室内的进深 处,改善室内照明质量和自然光利用效果。 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不仅有利于照明节能,而且充足的自然 光还有利于改善地下空间卫生环境。由于地下空间的封闭性,自 然采光可以增加室内外的自然信息交流,减少人们的压抑心理 等;同时,自然采光也可以作为日间地下空间应急照明的可靠光 源。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方法很多,可以是简单的天窗、采光通 道等,也可以是棱镜玻璃窗、导光管等技术成熟、容易维护的措 施。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设计图纸并进行现场核实

5.6.1物业管理公司应提交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 并说明实施效果。节能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节能管理模式、收费模 式等:节水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梯级用水原则和节水方案;耗材管 理制度主要包括建筑、设备、系统的维护制度和耗材管理制度 等;绿化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绿化用水的使用及计量、各种杀虫 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规范使用等。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文档、日常管理 记录并现场老察

5.6.2建筑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为此需要通 过选用先进的设备和材料或其他方式,通过合理技术措施和排放 管理手段,杜绝建筑运营过程中废水和废气的不达标排放。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校对项目的环评报告并现场考察

维护过程中出现的土、渣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剔凿产生的 砖石和混凝土碎块,还包括金属、竹木材、装饰装修产生的废 料、各种包装材料、废旧纸张等,对于宾馆类建筑还包括其餐厅

用性质、处理难易度等进行分类,将其中可 料进行有效回收处理,重新用于生产。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物业的废弃物管理措施并现场核实。 5.6.4应对施工场地所在地区的土壤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并提 出场地规划使用对策,防止土壤侵蚀、退化;施工所需占用的场 地,应首先考虑利用荒地、劣地、废地。 施工中挖出的弃土堆置时,应避免流失,并应回填利用,做 到土方量挖填平衡;有条件时应考虑邻近施工场地间的土方资源 调配。施工场地内良好的表面耕植土应进行收集和利用。 规划中考虑施工道路和建成后运营道路系统的延续性,考虑 临时设施在建筑运营中的应用,避免重复建设。 本条的评价方法是审核施工报告,并现场考察。 5.6.5IS014001是环境管理标准,它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审核、环境标志、全寿命周期分析等内容,旨在指导各类组 织取得表现正确的环境行为。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14001环境 管理体系认证,是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的需要。同时物业管理其有 完善的管理措施,定期进行物业管理人员的培训。 本条的评价方法是查看物业管理公司的资质证书。 5.6.6建筑中设备、管道的使用寿命普遍短于建筑结构的寿命 因此各种设备、管道的布置应方便将来的维修、改造和更换。可 通过将管并设置在公共部位等措施,减少对用户的于扰。属公共 使用功能的设备、管道应设置在公共部位,以便于日常维修与更 换。

5.6.4应对施工场地所在地区的土壤环境现状进行调

5.6.5ISO14001是环境管理标准,它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宙核、环境标志、全寿命周期分析等内容,旨在指导各类组

5.6.5ISO14001是环境管理标准,它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

5.6.5ISO14001是环境管理标准,它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审核、环境标志、全寿命周期分析等内容,旨在指导各 织取得表现正确的环境行为。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1400 管理体系认证,是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的需要。同时物业管理 完善的管理措施,定期进行物业管理人员的培训。 本条的评价方法是查看物业管理公司的资质证书,

某钢炼钢连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6.6建筑中设备、管道的使用寿命普遍短于建筑结构的寿命

因此各种设备、管道的布置应方便将来的维修、改造和更换。可 通过将管井设置在公共部位等措施,减少对用户的干扰。属公共 使用功能的设备、管道应设置在公共部位,以便于日常维修与更 换。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有关设备、管道的设计文件并现场核 实。 5.6.7空调系统开启前,应对系统的过滤器、表冷器、加热器

符合《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卫生标准》GB17093的要求。 系统清洗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参见《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 B 19210。 本条的评价方法是审核物业管理措施和维护记录

调系统清洗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参见《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GB19210。 本条的评价方法是审核物业管理措施和维护记录。 5.6.8为保证建筑的安全、高效运营,要求根据国家标准《智 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 验收规范》,设置合理、完善的建筑信息网络系统,能顺利支持 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并运行安全可靠。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查建筑信息网络系统设计文档及运行记 录

5.6.9公共建筑的空调、通风和照明系统是建筑运行中主要 能耗去处。为此,绿色建筑内的空调通风系统冷热源、风机、 水泵等设备应进行有效监测,对关键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记 录;对上述设备系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可靠的自动化控制。对 照明系统,除了在保证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小照明功率密 度设计外,可采用感应式或延时的自动控制方式实现建筑的照 明节能运行。 本条的评价方法是查阅设备自控系统设计文档并现场核实。 5.6.10以往在公建中按面积收取水、电、天然气、热等的费 用,往往容易导致用户不注意节能,长明灯、长流水现象处处可 见,是浪费能源、资源的主要缺口之一。因此应作为考查重点之 一。要求在硬件方面,应该能够做到耗电和冷热量的分项、分级 记录与计量,了解分析公共建筑各项能耗大小,发现问题所在和 提出节能措施的必备手段。同时能实现按能量计量收费,这样有 利于业主和用户重视节能。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物业管理措施,并抽查物业管理合 同。

5.6.11管理是运行节能的重要手段,然而过去往往管理业绩不

6.11管理是运行节能的重要手段,然而过去往往管理业纟 节能、节约资源情况挂钩。因此要求物业在保证建筑的使月 要求、投诉率要低于规定值的前提下,实现物业的经济效益

建筑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建筑用能系统的耗能状况、水和办公用品等的使用情况直接挂 钩。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运行阶段审查业主和租用者以及管理企业 之间的合同

统书号:15112·11983 定 价:16.00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