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A 20008-2021 多雨地区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T/CECA 20008-2021 多雨地区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4.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16179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CA 20008-2021 多雨地区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2下雨时:降落到水面或者周边汇集到水池的雨水直接蓄 积到水池使水位上涨,同时通过水压力使超过景观观景水位的雨 水渗走。雨水通过过滤层能更好地截留污染物,滤料层可起到过 滤和净化雨水的作用。过滤层外设透水土工布,景观过滤的雨水 可渗到周边土壤补给地下水。 3雨继续下,水位涨至溢流水位,通过设定的溢流槽或者 溢流管溢流至外网,防止内涝。同时上涨的水位可作为调蓄水量 计算在海绵城市调蓄容积内。 4雨停后,调蓄层调蓄的水量通过四周下渗层缓慢下降至 观景水位,过程结束,全过程不需要人工控制。 5需要检修或者清扫时人工打开放空阀或者采用泵抽空, 司传统水池做法。 6内部水循环,处理等设备设施,同传统水池做法。 可调蓄景观水池的优点如下: 1景观水池也是调蓄水池,调蓄容量为水池面积乘以下渗 层厚度,解决了海绵城市大部分调蓄水量指标。可以减少雨水收 集模块容积,减少占地和工程造价。 2不需要人工控制,下雨前后水位能自动控制,满足景观 要求的同时也满足调蓄要求。 3渗走的雨水通过填料层起到过滤净化作用,降低雨水污 染物。 4垂直网箱可以改造接排水管至储水设备,能收集到相对 十净雨水,净化后回用。 5水池结构可以是钢筋混凝土水池,也可以是防渗处理的 乌然水油

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51174对雨水调蓄的定义:雨水调 节和储蓄的统称:雨水调节是指在降雨期间暂时储存一定量的雨 水,削减向下游排放的雨水峰值流量,延长排放时间实现削减峰 值流量的目的:雨水储蓄是指对径流雨水进行储存、滞留、沉

淀、蓄渗或过滤以控制径流总量和峰值,实现径流污染控制和口 收利用的目的。本标准对于南方多雨城市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的主 要目的是以面源污染削减为主,内涝防治和雨水资源化利用为 捕,部分地区兼顾回补地下水的要求。故要求应用在低影响开发 设施中的调蓄池,需要综合运用雨水弃流、雨水回用、沉淀、过 虑等手法,达到径流污染物控制要求后方可排放。 采用蓄水模块时并应满足国家行业标准《模块化雨水储水设 施》CJ/T542、《模块化雨水储水设施技术标准》CJJ/T311的相 关要求。 目前市场上成品塑料模块一般采用回收塑料制成,有些产品 应用2年~3年后开始老化,强度变低。采用成品塑料模块时, 应注意基础结构安全和施工过程中的抗浮,应采用土壤承载力 高、不易老化的产品,减少塌陷、淤积等不良事故发生。 5.3.5雨水罐又称雨水桶,一般采用塑料、玻璃钢或金属等材 料制成,其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可采用半成品现场拼 装。雨水罐一般用于屋面或其他集流场所雨水的收集、储存和使 用,设置在雨落水管附近。雨水可从罐底部放水直接使用。雨水

提升泵;2一过滤网;3一溢流口; 4一建筑雨落水管:5一建筑外墙

罐示意见图9。 5.3.6本条规定了4款内 容,其中: 1分布式调蓄设施包 括生态多孔纤维棉、PP蓄 水模块等多种蓄水设施的统 称。分布式生态调蓄能够充 分利用立体空间,高效地实 现雨水的收储和利用,且收 诸的雨水宜利用自然力直接 补给植物或土壤Q/GDW 11796-2017标准下载,可独立使 用或与集中式雨水设施配套 使用,可分散、线性应用于 高密度小区、城市道路与广

场、停车场、运动场、公园和城市绿化带等区域的海绵工程建 设中。 分布式生态调蓄设施可以直接分散布置在植草沟下,降雨时 蓄水,不降雨时将蓄水缓慢释放至周围土壤,如图10所示。

图10分布式调蓄设施设置于植草沟下示意图 一素土夯实;2一30mm中粗砂找平;3一生态多孔纤维棉; 4一种植土层:5一植被

通过管道进水的分布式生态调蓄设施宜包括进水管、调蓄体 模块、通气管三部分,典型构造如图11所示。

图11管道进水分布式调蓄设施构造示意图 一集水井;2一截污装置;3一溢流口;4一覆土层(种植层): 5一进水管:6一调蓄体模块:7一通气管

2本条文为安全规定,分布式生态调蓄设施应外观平整, 不得有明显伤痕、污迹和破损,热浸泡无刺激性气味。分布式生 态调蓄设施中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无潜在致癌性风险,使用后无二次污染。 4在重庆等山地城市,土层较薄,本底下渗能力不足,所 以需要在底部铺设防渗设施,通过盲管收集下渗雨水排放。 5.3.7本条规定了5款内容,其中: 1调节塘(池)的构造可参考现行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1调节塘(池)的构造可参考现行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15MR105的相关内 容。典型构造如图12、图13所示:

图12调节塘(池)平面示意图

6一出水管:7一堤崖

图13调节塘(池)构造示意图

一进水管;2一碎石;3一前置塘;4一蓄水调节区;5一格栅:6一溢流竖管: 7一溢洪道:8一堤岸:9一出水管:10一碎石

5一般的调节塘(池)充水时水较深,放空后景观效果 差,易滋生蚊蝇,故建议隐藏

5.4.1转输型植草沟只用作转输雨水,构造可参考现行国家建 筑标准设计图集《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 15MR105的相关内容。典型构造如图14所示

图14转输型植草沟构造示意图

本条规定了5款内容,其中: 1植草沟集中入流处一般设置卵石沟、石簸箕等方法对雨 水进行过滤、缓冲。携带泥沙杂物较多的雨水也可以采用本标准 条文说明中图20、图21所示的方法进行过滤。 2植草沟断面形式宜采用倒抛物线形、三角形或梯形,断 面形式可参考图15、图16、图17。抛物线形植草沟适用于用地 受限较小的地段;三角形植草沟适用于低填方路基且占地面积充 裕的地段,路面上汇流沿路肩以漫流的形式或通过集流槽流入植 草沟,再通过植草沟的出口排出界外;梯形植草沟适用于用地紧 张地段

图15倒抛物线形植草沟

图16 三角形植草沟

植草沟纵坡超过4.0%时,需要注意防止冲刷导致水土流失, 应设置消能坎或分级控制结构将坡度控制在4.0%以内,宜种植 黑麦草、大油叶草与马尼拉草等对环境适应性强、植株较矮、根 系发达的草本植物。 3植草沟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经验数据,选择植草沟形 状、确定植草沟坡度、粗糙度及断面尺寸,通过曼宁公式计算植 草沟水流深度、流量及植草沟长度。 5植草沟植物选择以乡土的草本地被植物为主,宜选用易 维护、覆盖能力强、耐淹且耐旱的植物。根据景观需要可在边沟 上点缀具有上述生态习性的花灌木

5.5.1植被缓冲带为坡度较缓的植被带,经植被拦截及土壤下 渗作用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去除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植被缓 中带可作为生物滞留设施等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预处理设施,也可 作为河湖水系的滨水绿化带。典型构造如图18所示

5.5.2本条规定了7款内容,其中

4一般成片建设区域的道路雨水中携带泥沙较多,宜采用 沉淀池(井)、旋流沉砂池等进行沉砂,设计可参考城市污水中 沉砂池的相关设计。

图18植被缓冲带构造示意图

一碎石消能区;2一种植消能区;3一植物慢生区;4一快速生长区: 5一渗管,渗渠:6一净化区;7一透水路面;8一生态岸线

5应根据设计场地的具体情况确定预处理设施。南方地区 经常采用卵(碎)石带构建过滤系统作为前置处理设施。卵石 带过滤系统能够对雨水中大的携带物进行拦截、过滤、沉淀,而 且在较大水量的时候能够起到缓冲消能的作用。卵石带过滤系统 的典型构造如图19、图20所示。

图19卵石带过滤系统平面图 一 绿地:2一卵(碎)石带;3一溢流口;4一道路侧石;5一雨水入口

图19卵石带过滤系统平面图

6一集泥槽:7一渗水孔

卵石预处理系统卵石直径一般为20mm~60mm,孔隙率不小 于30%,厚度一般为200mm~300mm, 可以就地取材采用河滩

石,也可以采用陶粒、碎石等材料。集泥槽的作用为小雨及初雨 时收集沉淀泥沙,可采用金属、高强度等级混凝等材料制作, 氏部留有渗水孔,便于渗滤雨水。 7现有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包含以下儿种:弃流雨水池、切 换式或小管弃流井、旋流分离器、自动翻板式初雨分离器、流量 型或雨量型雨水初期弃流装置、渗透弃流井和跳跃堰式雨水分流 并。选用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应尽量满足无能耗、不易堵塞、无需 专人管理的要求。下面介绍一种简易浮球闸板井,由杭州园林设 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820288476.3。 示意如图21所示。 简易浮球闸板井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便宜、安装方便、运行 无需人工操作、无需电源、维护简单、有效弃流初期污染雨水, 弃流管不宜堵塞,若堵塞后也易于清通、埋地对环境美观无影响 的优点。其特点是简单易制作,而且能够对已建成的小管弃流并

井开放时(小雨或不降)

图21简易浮球闸板井示意图 井壁;2—弃流管;3—闸板;4—浮球;5—进水管;6—出水管 7一橡胶垫:8一泄水小孔:9一转轴

进行改造。其主要构造特征为在雨水检查井底端设有用于初期雨 水弃流的下水槽和弃流水管,在弃流管出口处设置浮球和闸板拍 门,由浮球控制拍门,根据降雨流量大小控制拍门的启闭。 闸板拍门大于弃流管管径,拍门制作材料可以采用木板或者 塑料以及相应附件构成,拍门综合密度宜接近1.1倍~1.2倍水

的密度。闸板厚度不宜小于5mm,与弃流管接触的位置宜设置橡 疫垫密封,对密封要求不高的可以不设橡胶垫。采用转轴固定于 并壁,可以沿弃流方向上下开合。 浮球可采用金属材料或塑料制作,简易浮球也可以采用塑料 瓶替代。浮球大小应能够使浮球提供的浮力大于浮球与闸板在水 中的总重力,浮球安装于闸板远离弃流管一侧,呈外偏心状态 浮球可以固定式安装,也可以采用系绳式柔性安装。 降雨初期时雨量小,水位低,水质差,通过弃流管进入污水 管网或其他处理设施;随着降雨量增大,水位上升,浮球拍门通 过浮球上翻,到达一定水位后弃流管内外产生压差,推动闸板闭 合,后期雨水经雨水检查并出水管后直接进入回用系统或者河 流,雨水径流停止后,雨水井内雨水通过闸板上的泄水小孔泄水 或边缘渗漏缓慢排出,水位降低,闸板通过偏心的作用由重力自 出工户法

5.5.3生态浮岛一般分为岸边型及水中型两种,主要用

深、透明度较低、水生植物种植及存活困难的水体;对于上 水水质较差的河道,可逐步改善水体水质,不宜长期使用。具 构造如图22、图23所示。

图22岸边型生态浮岛构造示意图 一生态浮床;2一聚乙烯网;3一河坎;4一挺水植物;5一PE给水管: 6一浮叶植物:7一强化软性填料

.5.4本条规定了5款内容,其中!

图22岸边型生态浮岛构造示意图

图23水中型生态浮岛构造示意图

填料:7一聚乙烯绳:8一预制混凝土块

建筑与小区是指根据用地性质和使用权属确定的建设工程项 目使用场地和场地内的建筑,包括民用项目和工业厂区

6.1.2利用绿地、水系、透水铺装等设施进行低影响开发设施 的设计,能够降低工程造价和提高系统排水的可靠性。 6.1.3建筑与小区内进行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时,能够减少雨 水径流量,降低排水管线的雨水负荷。但是,南方多雨地区降雨 雨型多样,易发生持续性强降雨,故应按照相应的重现期设置完 善的雨水排除系统,并在低影响开发设施内设置合理的溢流口接 至雨水管网系统

蝇滋生的条件,增加灭蚊灭蝇设施。杭州2017年爆发的登革 疫病,就是一种蚊媒传染病,这种地区应尽量减少不流动水 消灭积水,在阴湿区域设置灭蚊灯、苍蝇笼等辅助设施

6.1.5本条推荐屋面雨水的排出方式。建筑雨水立管的断接指

6.1.7屋面雨水出户管较低,不能断接进入绿地时,可以用渗

当屋面雨水断接距离下沉式绿地较远时,可以通过线性排水 沟等埋深较浅的转输设施将雨水转输至下沉式绿地等低影响开发 设施。见图25。

导致雨水无法顺利汇入设施的问题

图24雨水立管断接示意图

图25雨水通过线性排水沟断接示意图

6.1.9场地铺装应有排水坡度,一般控制在0.3%~1.0%之间, 避免场地积水。地势较低的道路铺装应做好排水措施,通过地形 进行排水。如果难以通过地形排水,应在低处采用下沉式绿地等 利于排水的设施。保证道路场地不积水,以免影响行走。同时如 果雨水集聚在透水材料里容易滋生青苔造成路面湿滑,带来安全 隐患。 一般有行车要求的透水道路,基层和垫层可采用C20及 以上透水混凝土和压实度不小于93%的透水级配碎石,厚度 应根据交通量和防冻深度确定;人行为主的透水道路,基层 和垫层可分别采用150mm厚的C20透水混凝土和100mm厚 的粒料类垫层

6.1.10南方雨季时,降雨历时长,雨量大,持续多日降雨,为

减少居住区水渍停留时间,故建议下沉式绿地下沉深度不宜过 深,或者营造渗透速率较快的雨水花园、旱溪等低影响开发 设施。

6.1.11低影响开发设施在雨李时含水率较高,有些设施渗水速 率较大,旱季时生长环境较干旱,在植物选择时应充分考虑设施 的生长环境与植物的耐水湿和耐旱性

GB51174及《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50400条文规定,应遵照执行。

使用率不高或者实际没有使用,易造成投资浪费。建议建设阶段 应做好回用水量需求调查,科学合理地确定回用设施规模,确保 设施建成使用发挥效益。南方地区雨水回用系统一般用于绿化、 道路及广场浇洒、车库地面冲洗。道路及广场浇洒和地库冲洗最 高日用水量较大,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 准》CB50555一2010第5.1.9条,冲洗路面、地面年浇洒次数 为30次,若绿化、道路及广场浇洒、车库冲洗均取3天用水量, 雨水回用水池更新较慢,容易滋生蚊蝇,且雨水回用空间得不到 充分利用。故建议绿化浇灌回收雨水量规模不宜大于3天用水 量。道路及广场浇洒、地库冲洗回收雨水量规模不宜大于1天用 水量。 6.1.14屋顶及地下车库顶板周边及大面积顶板的汇水处应设置

排水沟及管道排除渗滤水

6.2.2建筑与小区低影响控制目标一般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径流系数(径流峰值)和污染物控制这3个目标中选取2个~3 个,本条典型流程图是按照3个控制目标进行控制,设计中可以 根据控制且标不同,对流程进行增减优化

6.3.1本条规定了4款内容、其中

1居住区建设主体及建成后物业管理一般为经营性资本, 追求经济效益,高投资、难养护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容易产生使用 效果差,或建成后不使用等情况,不利于雨水控制。 2根据上海、杭州、宁波、苏州、深圳等城市的调研,居 住小区内设置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进行绿化浇灌时,在使用过程中 存在以下儿点问题: 1)居住区乔、灌、草等绿化搭配时,一般为低养护的绿 化为主,绿化长成后每年浇灌量较少,一般集中在干 旱李。故此,雨水回收系统每年都会有较长时间不使 用,如果除泥不及时,回收的雨水很容易发臭。 2)每年能够利用的回收雨水较少,南方多雨城市降雨较 多,但是不均匀,一般每年7月~9月为连续干旱季, 其余月份降雨较多,绿化浇灌一般在干旱季需求量较 大,但是雨水回收系统使用1天~2天就会用尽,无法 作为绿化浇灌的主要水源。 3)雨水回收系统对于物业管理要求较高,需要定期进行 除泥、反冲洗、设备更换维修等专业性较强的操作, 导致保持设备正常运行的成本较高。 4)南方大部分地区自来水较便宜,相对于雨水回收系统 使用成本较低。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在南方多雨地区的居住小区内设置雨水 回收利用系统利用率较低。为减少投资浪费,故建议不以雨水径 流峰值控制作为低影响开发自标的居住小区,不宜采用雨水调蓄 回收)、调节塘(池)等低影响开发设施。 3排水低地相对潮湿,植物配置时如果选择枝叶浓密的灌 木,容易形成阴暗潮湿的区域,滋生蚊虫,不利于小区的环境健 康。因此可选用一些长势好、易养护、枝叶较为通透的植物,配

置上层次简洁,不宜采用上中下复式种植。小区绿化相对精细 在植物选择上可多采用开花结果等观赏性强的植物,注重季相色 彩搭配,常绿落叶搭配,营造丰富的植物景观空间。 4已建成的居住小区与新建小区存在以下几点区别: 1)排水系统运行较长时间,雨水排放、水污染等情况已 经客观存在,不会增加额外的雨水径流及污染物, 2)一般房屋结构较差,进行绿色屋顶改造或者土方开挖 易影响房屋结构安全。 3)一些小区存在雨污水混接、积水、阳台洗衣废水排入 雨水等情况。根据浙江省“五水共治”经验,阳台废 水接入污水系统,对河湖水系的水质提升有较好的 效果。 4)许多老小区景观品质较差,绿化已经长成,特别是大 的乔木,不宜移栽。 鉴于以上几点,老小区改造应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主要为雨 污分流、阳台洗衣废水排入污水管、雨水立管断接、消除小区积 水点、设置下沉式绿地、提升小区景观品质等。 6.3.2公共建筑包括学校、医疗、办公等场所以及工业仓储地 块的住宿、办公等民用地块场所。本条规定了3款内容,其中: 1一些公共建筑物业管理水平较高,除了条文中建议的低 投资、易养护、不易滋生蚊蝇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外,还可以采用 绿色屋顶、雨水回用等养护要求较高的设施。类似案例如杭州国 际博览中心、宁波市委党校等采用雨水回收作为绿化浇灌水源, 分别于2016年、2018年投入使用,应用至今,效果良好。 2绿色屋顶可减小雨水径流、截流污染物、提高城市的绿 化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由于各类建筑的屋 面、墙体以及道路等均属于性能良好的“大型蓄热器”,它们白 天吸收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夜晚放出热量,造成市区夜间的气温 居高不下,导致市区气温比郊区气温升高2℃~3℃。如能将屋面 建造成绿色屋顶,在屋面上广泛种植花、草、树木,通过屋顶绿

7.1.1本条主要参照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 指南一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城市道路的设计 要求。

工程的一部分,应符合城市排水工程的一般要求。城市道路应 不削弱道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实现低影响开发设施控制目标

一些人行道和机动车道的隔离是由绿化带隔离的,当绿化隔离 设计成生物滞留设施时,人行道可以设计成与车行道路标高 平,这样可以降低生物滞留设施与人行道的相对高差,有利于 高隔离带的安全性及美观性

.1.5根据在南方多雨地区建成后实际效果反馈,道路绿化

1)水流冲刷比较大,污染物相对累积量较多,景观效果 较差。 2)绿化隔离带内一般设置生物滞留设施,生物滞留设施 渗透速率较高,在旱季时,隔离带内植物养护难度 较大。 3)绿化隔离带内的生长环境在雨季时为长时间淹水,在 旱季时为长时间干旱,难以搭配适生的植物 4)隔离带内土壤松软,台风或大风时,乔木宜倒伏,而 且很难找到适生的行道树种。 较宽的绿化隔离带布置低影响开发设施对大乔木的影响较 小,能够保证隔离带的景观及生态作用,建议绿化隔离带不小于

7.1.11布置雨水弃流设施时,弃流雨水不能直接排

网,应排入污水管网或经过生物滞留设施等净化设施净化后排 雨水管网

7.1.12根据相关研究,在南方连续阴雨、连续干旱型气候的区 域,当行道树种选择不合理时,很难在生物滞留设施内健康生 一业

7.1.12根据相关研究,在南方连续阴雨、连续干旱型气候的区

域,当行道树种选择不合理时,很难在生物滞留设施内健康生 长,建议种植行道树的地方采用岛式高地的形式种植。但一些耐 水湿植物如水杉、水松等也可以直接种植在生物滞留设施内

7.3.4一般道路坡度大于4%时,雨水流速较快,无充足时间下 渗,采用阶梯式绿化带,可减缓雨水流速,减少植被冲刷,促进

7.3.4一般道路坡度大于4%时,雨水流速较快,无充足时间下

7.3.8侧石开口的设计要点:

1侧石的开口形式可以为垂直开口或者45°倒角开口; 2 侧石开口的底部应该朝向低影响开发设施,确保雨水能 够顺流进人; 3侧石开口入口处应设置消能设施,以防止侵蚀; 4对于需要跨越步行通道的路缘石开口,应采取加盖等防 护措施

8.1.3易涝点的广场设计为具有调蓄功能的空间

8.1.3易涝点的广场设计为具有调蓄功能的空间,暴雨时可以 调蓄一部分的雨水,减少市政雨水管网的峰值压力。广场设置调 蓄功能需要首先考虑其必要性和安全性,只可在城市易涝点且应 有相应的管理维护能力的情况下设置。 设置下沉广场时,应考虑暴雨情况下,广场蓄水后,也能满 足人员的安全性要求,周边应设置栏杆、台阶等设施,避免跌 落。且应在广场周边明显位置设置警示标志。暴雨期间,在出入 口处应设置临时围栏,避免人员进入。暴雨过后,应及时清理并 确保安全后才能再次开放。下沉区域周边应考虑在高水位时,满 足人员一般通行需求,

8.3.4下沉广场应根据周边雨水管网的情况设置相应的排

施,无法自流排出的区域应设置提升泵排水

9.1.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南方大多数地区经济比较发达,,

9.1.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南方大多数地区经济比较发达,

9.1.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南方大多数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工 业污染严重,空气质量差,降落到城市硬质地面和屋面污染物较 多,传统排水方式会使初期雨水进入河道导致河道污染严重,公 园有大面积绿化,公园设计时应考虑场地面源污染。客水指本地 区以外的来水,公园本身雨水产流量小,应以消纳周边硬质场地 客水及面源污染物为主。

9.1.4南方地区河网密布,天然水系发达,部分地区节

室已经要求严禁采用自来水作为浇灌水源。在公园设计时考虑绿 化浇灌养护以及节约用水原则,在南方地区建议直接采用天然水 源作为绿化浇灌。 9.1.5公园绿地率较大,可以依靠绿色设施达到控制指标要求, 不宜采用造价高昂、后期管理复杂的灰色设施作为调蓄设施 9.1.7有些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初期大雨冲刷较厉害,造成泥 土流失,并容易堵塞或淤塞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时注意控制周 边绿化的坡度不能太大,局部较大处可以采取覆盖防冲刷物、铺 设草皮提前撒播草种等措施

室已经要求严禁采用自来水作为浇灌水源。在公园设计时考虑 化浇灌养护以及节约用水原则,在南方地区建议直接采用天然 原作为绿化浇灌

土流失,并容易堵塞或淤塞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时注意控制 边绿化的坡度不能太大,局部较大处可以采取覆盖防冲刷物、 设草皮、提前撒播草种等措施

9.2.1公园内建筑雨水可以参考6.2节关于普通屋面及绿色 顶的雨水排放流程

9.3.1南方地区遇到山地地区公园建设时,往往会根据景观效 果对原始地形做调整,本条要求对原始地形改造时不得破坏原有

果对原始地形做调整,本条要求对原始地形改造时不得破坏原有

的泄洪通道和缩小原有的泄洪能力

通道和缩小原有的泄洪能力 传统排水方式是快速排放JGJ/T 98-2010标准下载,停车场和车行道等初期雨水 染严重,因此建议停车场结合绿化隔离带、地形等做到雨 ,尽可能收集处理停车场和车行道初期雨水

面源污染严重,因此建议停车场结合绿化隔离带、地形等做到雨 水缓排,尽可能收集处理停车场和车行道初期雨水

.3.4本条规定了4款内容,

2公园园路及硬质铺装往往结合景观设置,在平侧石园路 迎水侧设置植草沟,一是可以收集场地雨水:二是绿化带雨水和 绿化带冲刷的泥水会被植草沟拦截,不易进入场地。进入植草沟 的淤泥会被植物生长所覆盖,等坡地植被长成后就可以避免出现 泥水进入园路的问题。 4公园内的广场雨水无法利用坡度排至两侧绿地的,可以 采用透水铺装下渗。值得注意的是,南方地区降雨多,土壤透水 性差,透水铺装往往容易堵塞,透水铺装如果坡度较小或未设雨 水口,容易积水或长青苔,故采用透水铺装的场地应通过找坡将 超漆雨水入雨水口排放

9.3.5绿地低洼区域暴雨时出现积水只要深度满足

不影响公园安全及电气设备,暴雨停止后短时间内能自动下渗, 不影响植被生长,是完全可以出现积水的。因此绿化带不出现上 述情况是可以不设置排水系统的,如果下渗条件不好可以增加渗 透井加速下渗

10.3.1砾间接触氧化技术是一种模仿生态、强化生态自然净化

10.3.1 水质过程的常规方法的有效组合。砾间接触氧化法净化水质包括 物理化学净化和生物化学净化: 1接触沉淀:砾石间形成连续的水流通道,当污水通过时DL/T 1323-2014标准下载, 水中的悬浮固体(SS)因沉淀、物理拦截、水动力等原因运动至 砾石表面而接触沉淀。且由于砾石间形成的管流的水力条件利于 沉淀,因此接触沉淀的效果比自然河川的更加显著。 2砾石表面微生物(生物膜)的吸附、吸收与分解:长时 旬与污水接触的砾石表面形成生物膜,生物膜吸附、吸收水中的 有机物用于自身的代谢,转化和降解水中的污染物。 10.3.6生态河床是用于治理污染河道的一种生态修复措施,尤 其是对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的河道的治理,具有很明显的效 果。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有生态垫(特制)、水下森林、生物栅、 生物填料、滤料层等,生态河床是根据实地情况,采用其中某 种技术或者某儿种技术设计而成

统一书号:15112·37482 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