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239-2016城市桥梁结构加固技术规程.pdf

CJJT239-2016城市桥梁结构加固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2325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JJT239-2016城市桥梁结构加固技术规程.pdf

13.1.5现有桥梁进行抗震加固时,其设防标准分为四类,

行行业标准《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相一致。衡量 表加固是否达到规定的设防目标,也应以现行行业标准《城市 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对应章节的相关规定为依据

构件受力状况均对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有显著的影响。与新建桥 梁抗震设计相同,现有桥梁的抗震加固也应考虑概念设计,本条 文规定了概念设计中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1城市桥梁抗震鉴定或抗震评估结果是抗震加固设计的主 要依据。然而在抗震加固设计之前,仍应对桥梁的现状进行深入 的调查,特别查明是否存在局部损伤。对已存在局部损伤的要进 行专门分析,在抗震加固时一并处理,以便达到最佳效果。 2能力设计原理(philosophyofcapacitydesign)由新西兰 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首先提出、目前已成为国际结构抗震 设计的基本原理。能力设计原理类似于电路设计中的“保险丝” 原理,其基本概念为:将结构体系分为延性构件(延性抗震设计 中充许发生塑性变形的构件)和能力保护构件(延性抗震设计中 不充许发生塑性变形的构件统称为能力保护构件,例如基础等) 通过适当的设计,使延性构件与能力保护构件之间以及延性构件

的脆性破坏模式与延性破环模式之间形成强度等级差异,从而确 保结构不发生脆性的破坏模式。 对现有梁式桥,基于能力设计原理的抗震加固方案应考虑以 下几个方面: 1)一般选择墩柱作为延性构件四川省绿建施工图审查要点(试行)(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0年5月).pdf,盖梁、桥台及基础等作 为能力保护构件; 2)强震作用下非隔震桥的非弹性变形主要出现在墩柱上, 盖染、节点及基础不发生塑性变形; 3)对普通支座,一般按能力保护构件设计:采用隔震支 座加固时,非弹性变形应主要出现在隔震支座上

的脆性破坏模式与延性破环模式之间形成强度等级差开,从确 保结构不发生脆性的破坏模式, 对现有梁式桥,基于能力设计原理的抗震加固方案应考虑以 下几个方面: 1)一般选择墩柱作为延性构件,盖梁、桥台及基础等作 为能力保护构件: 2)强震作用下非隔震桥的非弹性变形主要出现在墩柱上, 盖染、节点及基础不发生塑性变形: 3)对普通支座,一股按能力保护构件设计:采用隔震支 座加固时,非弹性变形应主要出现在隔震支座上。 13.1.7抗震加固的结构布置和连接构造的概念设计,直接关系 到加固后桥梁整体的综合抗震性能是否能得到应有的提高。抗震 加固设计时,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正确处理好下列关系,是改 善结构整体抗囊性能、使加固达到有效合理的正确途径: 1改善受力状态。加固设计要防止结构构件的脆性破坏; 要避免局部加强导致刚度和承载力发生突变,加固设计要复核原 结构的薄弱位置,采取适当的加强措施,并防止薄弱部位的 转移。 2加强薄弱部位的抗震构造。对不同结构类型的连接处, 结构局部突出部位,地震反应加大。对这些薄弱部位,加固时要 采取相应的加强构造。 3考虑场地影响。针对桥梁和场地条件的具体情况,加固 后的结构要选择地震反应较小的结构体系,避免加固后地震作用 的增大超过结构抗震能力的提高。 4加强新旧构件的连接。连接的可靠性是使加固后结构整 本工作的关键,设计时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5随着技术的进步,加固的手段和方法不断发展,当现有 桥梁的具体条件合适时,应尽可能采用新的成熟的技术,包括采 用隔震、减震技术等进行加固。 需

13.1.8针对抗震加固的特殊性,本条在施工方面提出以下

要求: 1对特殊的加固工法,应要求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 施工。 2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损伤原构件,并加强对新旧构件连 接效果的检查。 3原图纸的尺寸只是名义尺寸,加固施工前要复核实际尺 寸,作相应调整。 4注意发现原结构存在的隐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5努力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并采取措施防止施工安全 事故发生。

13.2地基与基础抗震加固

13.2.1地基及基础抗震加固不仅施工难度较大,而且往往花费 不菲,因此,桥梁抗震加固设计应尽量避免额外增加基础的地震 需求,以免对地基和基础进行抗震加固。桥梁在过去的破坏性地 震中极少因基础破环而倒塌,因此,需要权衡不做加固的后果 (震灾损失风险)与加固的费用。只有经鉴定确系地基承载力不 足或基础抗震能力无法满足地震需求,且采用结构系统抗震加固 借施无法奏效时,才要考虑对地基及基础进行抗震加固。地基及 基础抗震加固需十分慎重,应根据具体情况和问题的严重性,采 取因地制宜的对策,并充分考虑施工的安全性、经济性和便 利性。 地基抗震加固可简单概括为提高承载力、减少土层压缩性、 改善透水性、消除液化沉降以及改善土层的动力特性等方面。提 高承载力即通过增加土层的抗压强度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 性:减少王层压缩性即减少层的弹性变形、压密变形和上部士 层的侧向位移所引起的地基沉陷;改善透水性即采取措施使地基 不透水或减少动水压力:消除液化沉降即改变士层的组成或含水 率等,避免地震作用下时土层液化沉降;改善层的动力特性即 采取措施提高松散土层的密实度

基础抗震加固的自标是提高其承载力和倾覆抗力,前者可通 过各种基础静力补强加固方法实现,后者可通过增大基础底面 积、增加基桩等方法实现。 13.2.4若承台的弯曲强度不足,可采用增大截面法补强加固 (图8)。即可在原有承台表面、侧面等增设钢筋混凝土,并通过 植筋与原有承台连接,来提高承台的弯曲强度(主要是提高承台 抵抗负弯矩的能力。受力主筋宜布置在距离桥墩侧面一倍承台 厚度的范围内,远离桥墩的主筋所能发挥的作用较小

一般很难在承台底部增设主筋,因此,如果承台抵抗正弯矩 的能力不足,可通过增大承台厚度的方法来提高其抵抗正弯矩的 能力。若基础理深不足,也可以考虑采用预应力加固法;预应力 筋宜穿过原有承台,并尽可能靠近桥墩布置,如果施工困难,也 可从新增的钢筋混凝土中穿过,但后一种做法比前一种做法的实 际效果可能要差。 与抗弯加固相比,承台抗剪加固要困难得多,需要承台有足 够的有效深度。承台遭受地震作用时,其最大剪力出现在墩底截 面压应力合力至桩基础最大反力之间所形成的受压斜杆内(图 9),然而承台内能形成此有效抗剪机制的条件是,承台底部配有 足够数量的主筋,且锚固可靠(例如钢筋未端做成90°弯钩)。 如果承台底部受拉钢筋数量或锚固不足,或受压斜杆的倾斜角度 小于30°,则需通过增加承台厚度,设置穿过承台的竖向钢筋或

力筋(相当于增加额外的箍筋),或设置穿过承台的水平向 力筋等措施,来提高其抗剪强度(图9)

13.2.5扩大基础或桩基承台在地震作用下可能会产生摇摆,这

种摇摆可以起到一定的隔震效果。然而,如果摇摆幅度过大或可 能导致基础破坏,就需要加固,以提高其倾覆抗力。 如果桩基承台存在稳定性问题,一般采用增大承台底面积的 方法进行加固,并同时对承台进行补强。在采用增加基桩的方法 进行加固时,通常需要同时增大承台的截面尺寸

13.2.6当桩基础抗压强度或侧向抗力不足时,可采取增设连系

13.3结构系统抗震加固

13.3.1与构件抗震加固措施相比,结构系统抗震加固措施的效 果明显较优。因此,本规程推荐优先考虑结构系统抗震加固措 施,以提升桥梁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或降低地震需求。 从桥梁抗震概念出发,宜优先考虑依下列原则进行桥梁结构 系统加固: 1上部结构连续化、轻量化。

置(如防落拉杆、抗震挡块等)限制,然而充许该装置损坏以 免传递过大地震力至桥梁墩柱,同时须提供足够的防落长度以 正落梁。

(c)伸臂梁(悬臂梁)牛腿上 图10 梁端防落梁长度定义

中臂梁(悬臂梁)牛腿

图10梁端防落梁长度定义

图11墩台帽及盖梁扩座示意图

接触面留毛;2一铺促钢筋;3一注人环氧树脂;4一混凝土;5一钢制托架 6一炭螺栓;7一预应力钢筋;8一结合面采用树脂粘结:9一预制混凝土块

定螺栓;7一预应力钢筋;8一结合面采用树脂粘结;9一预制混凝土块

图12增设混凝土块尺寸大小

1—混凝土块;2—桥墩;3—一错啶钢筋;4一注人环氧树脂; 5一混凝土;6接触面凿毛

图13增设混凝王块作用力及承载宽度示意图

钢制托架横向长度B不宜小于6+2S(图14,6为支座宽

(a)混凝土抗震挡块

(b)钢托架及抗震挡块

上部结构的接触面应设置缓冲材料:(如橡胶垫等),以降低地震 作用下的撞击力。预应力钢材、拉杆式、锁链式、拉环式等可用 于连接上、下部结构或相邻的两跨简支上部结构,其屈服强度不 宜小于支座在恒载作用下所承受的支反力的1.5倍

图17防落染装置示意图及实例

3限位装置是为限制梁墩以及梁台间的相对位移而设计的 构造装置。一般可分为与支座结合的限位装置、混凝土或钢制挡 块、剪力键等(图18)。应当指出,挡块和剪力键既可作为限位 装置,又可作为防落梁装置,其功能须视其与主梁之间的间距判

断:如紧贴梁侧无间隙设置,则视为限位装置,如容许支座滑动 后再碰撞挡块或剪力键,则视为防落梁装置。 限位装置设计可参见日本道路协会《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 范》的相关规定。

13.4结构构件抗震加固

13.4.1在梁式桥的抗侧力体系中,桥墩是关键构件,其抗震性 能直接影响整个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因此,结构构件抗震加固 重点是对桥墩进行加固。 自1971年美国SanFernando地震爆发后,国内外对钢筋混 疑士墩柱的抗震性能及加固措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开发 了多种有效的抗震加固方法。自前应用较多的加固技术主要有增 大截面加固法、外包钢管加固法和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等。 从过去的破坏性地震中桥梁震害调查发现,桥墩遭受破坏的 原因包括:抗弯或抗剪强度不足、弯曲延性不足以及纵向钢筋的 搭接或锚固性能不足等。因此,对现有桥梁的桥墩进行抗震加固 时,应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13.4.2、13.4.3增大截面法是一种常用的静力补强加固方法 当其用于抗震加固时,宜以提高钢筋混凝土墩柱的抗剪强度和弯 曲延性为主要自的。增大截面法通常适用的截面形式有圆形、矩 形等,加固方式可分为全截面加固和部分截面加固两种

为提高加固后钢筋混凝王墩柱的延性能力,要保证新增箍筋 对原有墩柱混凝王的药束作用;对圆形墩柱而言,这比较容易实 现,可采用密布环形箍筋或螺旋箍筋:而对于矩形或方形截面的 墩柱,除了密布箍筋外,还需要凿去原有墩柱折角处的混凝土, 并增设复合箍筋,以获得较好的约束效果。 当需要提高混凝土墩柱的抗弯强度时,新增的纵向钢筋应可 靠锚固于承台中:对多柱式桥墩,尚应同时可靠锚固于盖梁中。 若新增纵筋在承台表面处被切断,则抗弯强度不会增加。当墩柱 的抗弯强度因加固而得到提高时,原则上承合及基础也需要补强 加固,以便承受增加的弯矩、剪力及倾覆力矩。 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时,加固后桥墩按整体截面、依照现行 行业标准《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的规定进行抗震 踏筒

13.4.4:外包钢管加固法主要用于提高钢筋混凝土墩柱

度和弯曲延性。这种加固技术最初是针对圆柱式桥墩提出的,系 采用两块平圆形的钢管外包原有桥墩,钢管内径宜比桥墩直径大 25mm40mm,并在现场沿竖向接缝焊接成钢套,在钢套与原 桥墩间的空隙中灌注添加微膨胀剂的水泥砂浆,钢套的下端宜与 承台顶面留有50mm的间隙,以防止桥墩在地震作用下弯曲时 因钢管受压而增加截面的弯曲强度,从而避免增大基础的地震 内力。 采用外包钢管加固混凝土圆柱式桥墩,钢套可提供有效的被 动约束应力,这种被动约束应力来自于混凝受压而引起的侧向 膨胀受到钢套的限制。当钢筋混凝主桥墩发生剪切破坏、出现斜 裂缝时,也存在类似的效应。因此,钢套可视为沿墩高方向连续 设置的环向箍筋。 对于矩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桥墩,若直接外包矩形钢管,星 可提高其抗剪强度,然而对原有桥墩截面混凝土的约束效果较 差,加固后的矩形桥墩可能无法获得所需的弯曲延性。为取得类 似于圆柱式桥墩的连续的约束效果,宜将矩形墩柱扩大为椭圆形

墩柱,并以椭圆形钢管套箍,矩形墩柱的四个折角处宜修整为圆 弧形或倒角形状(图19)。椭圆形钢套与原有矩形桥墩之间的较 大空隙可灌注与原桥墩同强度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

图19矩形桥墩外包钢管加固示意图

RC墩柱断面:4一倒角处至少保留25m

13.4.5延性是衡量桥梁抗震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实现

固(以提高延性为自的的加固简称为延性加固)的加适设计,其 设计计算公式源于桥梁延性抗震设计理论。根据桥梁延性抗震设 计理论,若已知混凝土墩柱在设计地震作用下的需求位移延性系 数(实际上也是墩柱延性加固预期要具备的目标位移延性系 数[),则可以利用约束混凝土的概念,得到延性加固所需 的钢板厚度。具体推导过程如下: 假设E2地震作用下混凝土墩柱的需求位移延性系数为M, 则有

上式中,△,为E2地震作用下墩柱的最大塑性位移(cm);△,为墩 注的屈服位移(cm);y为墩底截面的屈服曲率;H为悬臂墩高 度或墩底截面至反弯点的距离(cm)。 进一步可求得E2地震作用下墩底截面的最大塑性转角6 最大塑性曲率中,和最大曲率m

Ap 中= Op L m=pp十Φ

(16) (17) (18)

Lp=0.08H+0.022duf

其中,L为等效塑性铰长度(cm);d为墩柱纵向钢筋直径 (cm);f为墩柱纵向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N/mm²)。 在求得墩底截面的最大曲率m后,利用平截面假定,可求 得E2地震作用下墩底截面混凝士受压区最外缘预期的最天压应 变e品(这里,上标“D”表示地震需求的含义):

其中,C为墩底截面达到中时、中性轴至混凝土受压区最外缘的 距离。 根据约束混凝士的本构关系,计算受钢管束混凝王的抗压

强度fcc。国际上目前应用最多的约束混凝土本构关系为Man der模型,该模型经试验验证,较适用于约束良好的混凝土墩 柱。根据Mander模型,受钢管约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fee可由 下式计算:

上式中,为加固前无约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标准值 mm²):f为外包钢管对混凝土提供的有效约束应力,且有

上式中,t为所需的钢管厚度(cm);D为外包钢管内径(cm); fy为外包钢管抗拉强度标准值(N/mm²)。 将式(21)代人式(20),得

Fc = f (2. 254 /1+ 15.88fLi 4t,fy 1. 254 Dfic Dt

受钢管约束混凝王的极限压应变ec(这里,上标“C”表示 的含义)与抗压强度f之间具有如下的关系:

上式中,Esu为外包钢管的极限拉应变;ps为体积配箍率,对钢管 将p的表达式代人式(23),得

Df'cc Ecu 5.6fyEsu

在利用式(25)计算延性加固所需的钢管厚度时,需要送代

上式中,Bx与B分别为椭圆X向与Y向的半轴长度

(a)加固后截面形状

6)利用两组恩弧曲线近似圆曲线

图20外包椭圆形钢管近似计算示意图 一钢管:2一原RC矩形墩柱:3一长边角度:4一短边角度

矩形墩柱四个折角处的曲率半径r2可假设等于ri与r的平 均值。加固后形成的椭圆形截面可视为由四个圆弧组合而成,X 轴前后两个圆弧的半径rx与Y轴上下两个圆弧的半径r,可取为 如下的平均值:

(+r2) 2 (r3 +r2) 2

实际加固计算时,此两组圆弧对应截面处所需加固钢板的厚 度可分别按相同半径的圆形桥墩办理,即分别按直径为2rx和 2r,的圆形桥墩外包钢管设计所需厚度的计算流程计算。所需加 固钢板的设计厚度应由两者计算得到的较大值确定。 13.4.6外包钢管加固法用于钢筋混凝王圆柱式桥墩的抗剪加固 时,钢套的抗剪机理与箍筋的抗剪机理类似。钢套可视为截面积为

Vo =0.V.+Vs +V2

上式中,VV.和V分别为混凝土的抗剪能力贡献、横向钢

的抗剪能力贡献和外包钢管的抗剪能力贡献;中。为考虑地震作用 偶然组合引进的抗剪强度折减系数。 横向钢筋的抗剪能力贡献V和外包钢管的抗剪能力贡献Vi 可分别由下列公式计算:

AhfDcote 2 S V,=t;f,Dcoto

VfA(N为轴压力时 V。= 1.66(0.33+ N Vf.A(N为轴拉力时) 35A

13.4.10根据能力设计原理,盖梁属于能力保护构件

震作用下,盖梁应始终处于弹性反应状态。若盖梁承载力不足, 需要补强加固或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其地震内力。本条文规定了 多柱式桥墩盖梁可采用增设系梁法以降低其地震内力需求(图21)

图21增设系梁加固实例

多柱式桥墩增设系梁后,墩柱被分为上、下两段。以双柱式 桥墩为例(图22),假设反弯点均出现在各段中间,而墩柱剪力 在两段柱中是相同的:由于下段柱较长,其端部的弯矩较大,将 首先达到塑性弯矩Mci,而上段柱顶弯矩为M.h2/hi,其中h与 h2分别为下、上段柱长度,因h2

图22增设系梁前后墩柱弯矩分布示意图 1一帽梁:2一加连接梁

某公司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图23系梁加固细部图

1一原墩柱去除保护层;2一加系梁; 增深环向箍筋:4一增设垂直向箍筋

13.4.11盖梁承载力不足,除厂可采取降低其地震内力需求的 借施外(参见本规程第13.4.10条),还可采取对盖梁直接进行 补强加固的措施,如增大截面、粘贴钢板或纤维复合材料、施加 本外预应力等(参见本规程第12.1.1条)。如使用体外预应力技 术,为防止腐蚀,宜将预应力筋置于镀锌管内并灌浆。 盖染加固后的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应足够大,以保证塑性铰 出现在墩柱柱端,且盖梁不发生剪切破坏。对上部结构与盖梁 整体浇筑的桥梁,扩大截面只能在盖梁底部施工,因此只能增加 盖梁的正弯矩强度,此种情况下可采用预应力技术,以达到同时 增加负弯矩强度与正弯矩强度的自的。

13.4.13在过去的破坏性地震中,桥台极少是因自身强度不足

而丧失功能;其最常见的破坏现象是台背填土沉陷、搭板陷落 胸墙破环等,此类破坏对于桥台结构属于可修复的轻微破坏。 而,针对土层液化、桥台基础冲刷或考虑结构系统加固时,则 一并考虑桥台加固的可行性。与基础加固类似,桥台若因承载 及稳定性不足而需加固,所需费用也不菲

GBT 39686-2020 陶瓷厚涂层的弹性模量与强度试验方法.pdf13.4.14本条文规定了用于桥台抗震加固的一些常见措施

1加厚墙身尺寸:若桥台墙身强度不足以抵挡台背填土的 土压力,则可通过增加墙身尺寸来提高其抗剪及抗弯强度。 2增加扶壁或翼墙:若桥台无法抵抗台背填士区压力开有 倾斜的可能性时,可在墙身处固接扶壁,以大幅增加其抗弯强 度:或加厚两侧翼墙,以抵抗地震力 3桥台前趾加桩:若桥台前趾无法抵抗倾覆力矩,则可通 过增设基桩来增加其稳定性。 4、台背填土区增设密排桩:透过增设密排桩以增加土层抗 剪强度,以防止土层滑动面破坏:须考虑施工时对行车的影响。 5增设地锚:可在墙身与台背填王之间增设地锚,以防止 桥台向河床侧移:地锚的固定端要深入台背填王区土层相当距离 才能发挥功用。另一种方式为系杆锚旋措施,施工时于桥台后设 置锚旋支柱,再以系杆连接锚旋支柱与桥台

6胸墙与主梁之间填充耗能材料:在桥台胸墙与主梁之间 填充弹性耗能材料,将顺桥向部分地震力传至桥台,以降低桥墩 的地震内力需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