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367-201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NAY.pdf

GB50367-201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NAY.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2340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50367-201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NAY.pdf

10.5框架柱斜截面加固计算

10.6大偏心受压构件加固计算

0.6.1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大偏心受压构件时,本条之 所以强调纤维应粘贴在受拉一侧DB43/T 1226-2016 电子汽车衡使用场地防雷技术规范.pdf,是因为本规范已在第10.1.3 条中作出了“应将纤维受力方式设计成仅承受拉应力作用”的 规定。 10.6.2本条的计算公式是参照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2010的规定推导的。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大 偏心受压构件加固计算中,对纤维复合材之所以不考虑强度利用 系数,是因为在实际工程中绝大多数偏心受压构件均处于受压状 态。因此,·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受拉侧的拉应变是从受压侧 应变转化过来的,故不存在拉应变滞后的问题,亦即认为:纤维 复合材的抗拉强度能得到充分发挥

10.7受拉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10.7.1由于非预应力的纤维复合材在受拉杆件(如桁架弦杆、 受拉腹杆等)端部锚固的可靠性很差,因此般仅用于环形结构 (如水塔、水池等).和方形封闭结构(如方形料槽、储仓等)的 加固,而且仍然要处理好围拢(或棱角)部位的搭接与锚固问 题。由之可见,其适用范围是很有限的,应事先做好可行性论 证。例如,对裂缝宽度要求很严的受拉构件,尤应慎用本加固 方法。 10.7.2、10.7.3从本节规定的适用范围可知,受拉构件的纤维 复合材加固主要用于上述的构筑物中,而这些构筑物既容易卸 荷,文经常在大多数情况下被强制要求卸荷,因此,在计算其承 载力时可不考虑二次受力的影响问题,不必在计算公式中引人强 度利用系数

11.1.1从本条规定可知,这种加固方法仅推荐用于截面偏小或 配筋不足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加固,也就是说被加固构件的质量 基本上是完好的,能够正常工作的。因此,当构件有严重损伤或 缺陷时,不应选用这种加固方法。 11.1.2本条规定是基于如下认识:即对于需要作预应力碳纤维加 固的混凝土构件,一一般都已作为梁或板使用段时间,其平时已承 受了较大的荷载,且所施加的预应力也不会产生较大的预压应力, 相反它会同时减小截面受压边缘的最大压应力和受拉边缘的最大拉 应力,从而降低了对混凝士强度的要求。况且对碳纤维复合板所施 加的预应力值一般是比较小的,因此对原混凝土强度无需提出特别 要求,仅需考虑其密实性和整体性是否适合施加预应力即可。 11.1.3、11.1.4、11.1.6、11.1.7条文说明同本规范第10章 相应条文说明

11.2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受弯构件

11.2.1规定了预应力碳纤维的预应力损失值计算。 11.2.2对混凝土在加固后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统一取用加固 前控制值的0.85倍,即=0.85。具体理由见本规范第 10.2.2条的说明。 11.2.3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对梁、板等受弯构件进行加固时的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基本上与碳纤维加固相同,唯一的区别是碳纤 维板的强度取值不考虑强度利用系数。因为施加了预应力,碳纤 维本身强度完全能充分利用

11.3.1~11.3.6提供了普通平板锚具齿形锚具和波形锚具的估 法。这些锚具虽在工程实践中被采用过,但并非最佳的设计。女 果有成熟经验也可以修改锚具构造和尺寸,或采用其他更好的 锚具。

根据同济大学等单位相关试验研究结果推荐的。当宽

根据同济大学等单位相关试验研究结果推荐的。当宽度更大时 对锚具的要求将会更高,也更难设计。

11.3.12在锚具与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之间宜粘贴2层~4层 碳纤维布,目的是当锚具钢板发牛变形时,仍然能发挥良好的锚 固作用。

12.1.1增设支点加固法是一种传统的加固法,适用于对外观和 使用功能要求不高的梁、板、架、网架等的加固。此外,还经 常用于抢险工程。尽管这种方法的缺点很突出,但由于它具有简 便、可靠和易拆卸的优点,一直是结构加固不可或缺的手段。

12.1.1增设支点加固法是一种传统的加固法,适用

12.1.2增设支点加固法虽然是通过减小被加固结构的跨度或

移,来改变结构不利的受力状态,以提高其承载力的;根据支承 结构、构件受力变形性能的不同,又分为刚性支点加固法和弹性 支点加固法。刚性支点加固法一般是以支顶的方式直接将荷载传 给基础,但也有以斜拉杆作为支点直接将荷载传给刚度较大的梁 柱节点或其他可视为“不动点”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传 力构件的轴向压缩变形很小,可在计算中忽略不计,因此,结构 受力较为明确,计算大为简化。弹性支点加固法则是通过传力构 件的受弯或行架作用等间接地将荷载传递给其他可作为支点的结 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被加固结构和传力构件的变形均不能忽 略不计,因此,其内力计算必须考虑两者的变形协调关系才能求 解。由之可见,刚性支点加固法对提高原结构承载力的作用较 大,而弹性支点加固法的计算较复杂,但对原结构的使用空间的 影响相对较小。尽管各有其优缺点,但在加固设计时并非可以任 意选择,因此作了“应根据被加固结构的构造特点和工作条件进 行选用”的规定。 12.1.3这是因为有预加力的方案,其预加力与外荷载的方向相 反,可以抵消原结构部分内力,能较大地发挥支承结构的作用。 但具体设计时应以不致使结构、构件出现裂缝以及不增设附加钢 筋为度,

12.1.3这是因为有预加力的方案,其预加力与外荷载的方向相 支,可以抵消原结构部分内力,能较大地发挥支承结构的作用 且具体设计时应以不致使结构、构件出现裂缝以及不增设附加钢 筋为度。

12.2.1、12.2.2考虑到这两种加固方法的每一计算项目及其计 算内容,设计人员都很熟识,只要明确了各自的计算步骤,便可 按常规设计方法进行。因此,略去了具体的结构力学计算和截面 设计。

12.3.1、12.3.2增设支点法的支柱与原结构间的连接有湿式连 接和干式连接两种构造之分。湿式连接适用于混凝土支承;其接 头整体性好,但施工较为麻烦;千式连接适用于型钢支承,其施 工较前者简便。.图12.3.1及图12.3.2所示的连接构造,.虽为国 内外常用的传统连接方法,但均属示例性质,设计人员可在此基 础上加以改进。另外,若采用型钢支承,应注意做好防锈、防腐 蚀和防火的防护层,

13.1.2在实际工作中,有

行设计规范规定的最低强度等级的情况。如果原结构混凝土强度 过低,它与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的粘结强度也必然很低。此时, 吸易发生呈脆性的剪切破坏或剥离破坏。故本条规定了被加固结 勾、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的最低等级,以及这种砂浆与混凝土表面 钻结应达到的最小正拉粘结强度

13.1.4规范修订组和湖南大学等单位所做的构件试验均表明

对梁和柱只有在采取三面或四面围套外加层的情况下,才能保证 昆凝土与聚合物砂浆面层之间具有足够的粘结力,而不致发生粘 洁破坏。因此,作出了本条规定,以提示设计人员必须予以 遵守。

时,若不施加足够的预张紧力,就会大大削弱网片与原结构共同 工作的能力。在多数情况下,可使这种加固方法新增的承载力陷

低20%。因此,作出了必须施加预张紧力的规定,并参照北京 和厦门的试验数据,给出了应施加的预张紧力的大小,供设计 施工使用

施工使用。 13.1.6本条规定了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应高于60℃,是根 据砂浆、混凝土和常温固化聚合物的性能综合确定的。对于特殊 环境(如腐蚀介质环境、高温环境等)下的混凝土结构,其加固 不仅应采用耐环境因素作用的聚合物配制砂浆;而且还应要求供 应厂商出具符合专门标准合格指标的验证证书,严禁按广家所请 的“技术手册”采用,以免枉自承担违反标准规范导致工程出安 全问题的终身责任。与此同时还应考虑被加固结构的原构件混 土以及聚合物砂浆中的水泥和砂等成分是否能承受特殊环境介质 的作用。 13.1.7采用粘结钢丝绳网片加固时,应采取措施卸除结构上的 活荷载。其目的是减少二次受力的影响,也就是降低钢丝绳网片 的滞后应变,使得加固后的钢丝绳网片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13.1.8尽管不少厂商,特别是外国厂家的代理商在推销其聚合 物砂浆的产品时,总要强调它具有很好的防火性能,但无法否让 的是:其砂浆中所掺的聚合物和合成纤维,几平都是可燃的。在

13.1.6本条规定了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应高于60℃,

13.1.7采用粘结钢丝绳网片加固时,应采取措施卸除

活荷载。其目的是减少二次受力的影响,也就是降低钢丝绳 的滞后应变,使得加固后的钢丝绳网片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13.2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13.2.1本条前4款的规定,是根据国内外目前试验研究成果制 定的;第5款主要是出于简化计算目的而采用的近似方法。 13.2.2如同本规范第9.2.2条及第10.2.2条样,是为了控 制“最大加固量”,防止出现“超筋”而采取的保证安全的措施 应在加固设计中得到执行。

13.2.3表13.2.3的出处可参阅本规范第.9.2.10条及第 10.2.9条的说明。

.6参阅本规范第9.2.11条的

13.2.6参阅本规范第9.2.11条的说明。

13.3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

13.3.1本条给出了钢丝绳网受剪构造的梁式构件三面展开图供 设计使用,但只是作为一个示例,并不要求设计生搬硬套。 13.3.2、13.3.3.参阅本规范第9.3.2条及第9.3.3条的说明,

所以还要喷抹一层防护材料(一般为配套使用的乳浆):是因为 整个面层只有30mm厚;其防渗性能还需要加强,其所掺加的 聚合物也需要防止日光照射。倘若使用的是镀锌钢丝绳,该防护 材料还应具有阻锈的作用。

14.2柱的抗震加固计算

14.2.1本条计算公式中矩形截面有效约束系数vs的取值,是 限据我国试验结果,采用分析与工程经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的, 自由于运今研究尚不充分,未区分轴压比和卸载情况,也未考虑 混凝土外加层的有利作用,只是偏于安全地取最低值

14.3.1、14.3.2由于圆形箍筋对核心区混凝土的约束性

4.3.1、14.3.2由于圆形箍筋对核心区混凝土的约束性能要高

于方形箍筋,因此对方形截面的受压构件,要求在截面四周中部 设置四根$25钢筋,并凿去四角混凝土保护层作圆化处理,使得 施工时容易拉紧钢丝,也使绕丝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增大。 14.3.3由于喷射混凝土与原混凝土之间具有良好的粘着力,故 建议优先采用喷射混凝士,以增加绕丝构件的安全储备。 14.3.4绕丝最大间距的规定,是根据我国对退火钢丝的试验研 究结果作出的。 14.3.5工程实践经验表明,采用钢楔可以进一步绷紧钢丝,但 应注音检查的是,其他部位息否全因高部韧坚而变松

15.1.1植筋技术之所以仅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而不适用素 混凝士结构和过低配筋率的情况,是因为这项技术主要用于连接 原结构构件与新增构件,只有当原构件混凝土具有正常的配筋率 和足够的箍筋时,这种连接才是有效而可靠的。与此同时,为了 确保这种连接承载的安全性,还必须按充分利用钢筋强度和延性 的破坏模式进行计算。但这对素混凝士构件来说,并非任何情况 下都能做到。因为在素混凝土中要保证植筋的强度得到充分发 挥,必须有很大的间距和边距,而这在建筑结构构造上往往难以 满足。此时,只能改用按混凝土基材承载力设计的锚栓连接。 15.1.2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直接影响植筋与混凝土的粘结 性能,特别是悬挑结构、构件更为敏感。为此,必须规定对原构 牛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最低要求。 15.1.3承重构件植筋部位的混凝士应坚实、无局部缺陷,且配 有适量钢筋和箍筋,才能使植筋正常受力。因此,不充许有局部 缺陷存在于锚固部位;即使处于锚固部位以外,也应先加固后植 筋,以保证安全和质量。 15.1.4国内外试验表明,带肋钢筋相对肋面积A的不同,对 植筋的承载力有定影响。其影响范围大致在0.9~1.16之间。 当0.05≤A,<0.08时,对植筋承载力起提高作用;当A.>0.08 时起降低作用。因此,我国国家标准要求相对肋面积应在0.055 一0.065之间。然而国外有些标准对A的要求较宽,充许0.05 A≤0.1的带肋钢筋均为合格品。在这种情况下,若接受A, >0.08的产品,显然对植筋的安全质量有影响,故规定当采用 进口的带助钢筋时、应检查此项目,并日至少应要求其A值不

应大于 0. 08.

15.1.5这是根据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抽样 测20余种中、高档锚固型结构胶粘剂的试验结果,参照国列 关技术资料制定的,并且在实际工程的试用中得到验证。因! 必须严格执行,以确保植筋技术在承重结构中应用的安全。 外,应指出的是:氨基甲酸酯胶粘剂也属于乙烯基酯类胶粘剂 一种,

度不应高于60℃。但应说明的是,这是按常温条件下,使用 通型结构胶粘剂的性能确定的。当采用耐高温胶粘剂粘结时, 不受此规定限制,但基材混凝士应受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士结 设计规范》GB50010对结构表面温度规定的约束。

行调整,故而采取了按查表的方法确定。 15.2.4锚固用胶粘剂粘结强度设计值,不仅取决于胶粘剂的基 本力学性能,而且还取决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结构的构造条 件。表15.2.4规定的粘结抗剪强度设计值是参照ICBO对胶粘 剂粘结强度规定的安全系数以及EOTA给出的取值曲线,按我 国试验数据和工程经验确定的:从表面上看,本规范的取值似平

偏高,其实并非如此。因为本规范引人了对植筋构件不同受力条 牛的考虑,并按其风险的大小,对基本取值进行了调整。这样得 到的最后结果,对非悬挑的梁类构件而言,与欧美取值相近;对 悬挑结构构件而言,取值要比欧洲低,但却是必要的;因为这类 构件的植筋受力条件最为不利,必须要有较高的安全储备才能保 证植筋连接的可靠性;所以根据修订组的试验数据和专家论证的 意见作了调整。 另外,应指出的是快固型结构胶在C30以上(不包括C30) 的混凝土基材中使用时,其粘结抗剪强度之所以需作降低的调 整,是因为在较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基材中植筋,胶的粘结性能 才能显现出来,并起到控制的作用,而快固型结构胶主要成分的 固有性能决定了它的粘结强度要比慢固型结构胶低。:因此,有必 要加以调整,以确保安全。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偏高,其实并非如此。因为本规范引人了对植筋构件不同受力条 件的考虑,并按其风险的大小,对基本取值进行了调整。这样得 到的最后结果,对非悬挑的梁类构件而言,与欧美取值相近;对 悬挑结构构件而言,取值要比欧洲低,但却是必要的;因为这类 构件的植筋受力条件最为不利,必须要有较高的安全储备才能保 证植筋连接的可靠性;所以根据修订组的试验数据和专家论证的 意见作了调整。 另外,应指出的是快固型结构胶在C30以上(不包括C30) 的混凝土基材中使用时,其粘结抗剪强度之所以需作降低的调 整,是因为在较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基材中植筋,胶的粘结性能 才能显现出来,并起到控制的作用,而快固型结构胶主要成分的 固有性能决定了它的粘结强度要比慢固型结构胶低。:因此,有必 要加以调整,以确保安全,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15.2.5本条规定的各种因素对植筋受拉性能影响的修正系数 是参照欧洲有关指南和我国的试验研究结果制定的。 15.2.6当前植筋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不少厂商为了夺标,无视 工程安全,采取以下手法来影响设计单位和业主的决策。 一是故意混单根植筋与多根植筋(成组植筋)在受力性能 上的本质差别,以单根植筋试验分析结果确定的计算参数引用于 多根群植的植筋设计计算,任意在梁、柱等承重构件的接长工程 中推荐使用10d~12d的植筋锚固长度,甚至还纳人其所编制的 “技术手册”到处散发,致使很多经验不足的设计人员和外行的 业主受到误导。这对承重结构而言,是极其危险的。因为多根群 植的植筋,其试验结果表明,若锚固深度仅有10d,:在构件破坏 时,群植的钢筋不可能屈服,完全是由于混凝王劈裂而弓起的脆 性破坏。由此可知这类误导所造成危害的严重性。 二是鼓励业主采用单筋拉拨试验作为选胶的依据,并按单筋 拉断的理深作为多根群植的植筋锚固长度进行接长设计。这种做 法不仅贻害工程,而且所选中的都是劣质植筋胶。因为在现场拉

工程安全,采取以下手法来影响设计单位和业主的决策。 一是故意混单根植筋与多根植筋(成组植筋)在受力性能 上的本质差别,以单根植筋试验分析结果确定的计算参数引用于 多根群植的植筋设计计算,任意在梁、柱等承重构件的接长工程 中推荐使用10d~12d的植筋锚固长度,甚至还纳人其所编制的 “技术手册”到处散发,致使很多经验不足的设计人员和外行的 业主受到误导。这对承重结构而言,是极其危险的。因为多根群 植的植筋,其试验结果表明,若锚固深度仅有10d,:在构件破坏 时,群植的钢筋不可能屈服,完全是由于混凝土劈裂而引起的脆 性破坏。由此可知这类误导所造成危害的严重性。 二是鼓励业主采用单筋拉拨试验作为选胶的依据,并按单筋 拉断的理深作为多根群植的植筋锚固长度进行接长设计。这种做 法不仅贻害工程,而且所选中的都是劣质植筋胶。因为在现场拉

拨的大比拼中,最容易入选的植筋胶,多是以乙二胺为主成分的 131固化剂配制的。其特点是早期强度高,但性脆、有毒,且不 耐老化,缺乏结构胶所要求的韧性和耐久性,在使用过程中容易 脱胶。

15.3.1本条规定的最小锚固深度,是从构造要求出发,参照国 外有关的指南和技术手册确定的,而且已在我国试用过几年,其 所反馈的信息表明,在一般情况下还是合理可行的;只是对悬挑 结构构件尚嫌不足。为此,根据一些专家的建议,作出了应乘以 1.5修正系数的补充规定。

[5. 3. 2、15. 3. 3

010一2010的规定相对应,可参考该规范的条文说明。 .3.5植筋钻孔直径的大小与其受拉承载力有一定关系,因 ,本条规定的钻孔直径是经过承载力试验对比后确定的,应认 遵守,不得以植筋公司的说法为凭。

16.1.1对本条的规定需要说明两点

16.1.1对本条的规定需要说明两点: 1轻质混凝土结构的锚栓锚固:应采用适应其材性的专用 锚栓。自前市场上有不同品牌和功能的国内外产品可供选择,但 不属本规范管辖范围。 2严重风化的混凝土结构不能作为锚栓锚固的基材,其道 理是显而易见的,但若必需使用锚栓,应先对被锚固的构件进行 昆凝土置换,然后再植入锚栓,才能起到承载作用。 16.1.2对基材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作出规定,主要是为了保 证承载的安全。本规范的规定值之所以按重要构件和一般构件分 别给出,除了考虑安全因素和失效后果的严重性外,还注意到迄 今为正止所总结的工程经验,其实际混凝土强度等级多在C30~ C50之间,而我国使用新型锚栓的时间文不长,因此,对重要构 牛要求严一些较为稳要。至于C20级作为一般构件的最低强度 等级要求,与其他各国的规定是一致的,不会有什么问题。 16.1.3根据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近10年来 对各种锚栓所进行的安全性检测及其使用效果的观测结果,本规 范修订组从中筛选了三种适合于承重结构使用的机械锚栓,即自 铲底锚栓、模扩底锚栓和胶粘型模扩底锚栓纳入规范,之所以选 蜂这三种锚栓,主要是因为它们嵌人基材混凝土后,能起到机械 锁键作用,并产生类似预埋的效应,而这对承载的安全至关重 要。至于胶粘型模扩底锚栓,由于增加了结构胶的粘结,还可以 在增加安全储备的同时,起到防腐蚀的作用,宜在有这方面要求 的场合应用。 对于化学锚栓,由于自前市场上品牌多,存在着鱼龙混杂的

现象,兼之不少单位在设计概念和计算方法上还很混乱:因前不 能任其在承重结构中滥用。为此,本规范此次修订做了两项工 作:一是不再采用“化学锚栓”这个不科学的名称,而改名为 “胶粘型锚栓”;二是在经过筛选后,仅纳人能适应开裂混凝土性 能的“特殊倒锥形胶粘型锚栓”。其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自前能 用于承重结构的胶粘型锚栓,均是经过特殊设计和验证性试验后 才投入批量生产的,而且尽管有不同品牌,但其承载原理都是相 司的,即:通过材料粘合和具有挤紧作用的嵌合来取得安全承载 的效果,以达到提高锚固安全性之目的。 16.1.4普通膨胀锚栓在承重结构中应用不断出现危及安全的问 题已是多年来有自共睹的事实。正因此,不少省、市、自治区的 建委或建设厅先后作出了禁用的规定,所以本规范也作出了相应 的强制性规定。 16.1.5对于在地震区采用锚栓的限制性规定,是参照国外有关 规程、指南、手册对锚栓适用范围的划分,经咨询专家和设计人 员的意见后作出了较为稳健的规定。例如:有些指南和手册规定 这三种机械锚栓可用于6度~8度区;而本规范则规定:对8度 这仅充许用于1、Ⅱ类场地;原因是这两种锚栓在我国应用时间 尚不长,缺乏震害资料,还是以稳健为妥。 16.1.7对锚栓连接的计算之所以不考虑国外所谓的非开裂混凝 土对锚栓承载力提高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它只有理论意义,无甚 工程应用的实际价值;若判别不当还很容易影响结构的安全

16.2锚栓钢材承载力验算

文参照美国ACI318附录D的规定,对E.V的取值作了偏于安 全的调整。 司时这次修订,也对锚栓受剪承载力的地震影响系数作了偏 于安全的调整,其依据也是参照了美国ACI318的相应规定

16.3基材混凝土承载力验算

16.3.1、16.3.2本规范对基材混凝土的承载力验算,在破坏模 式的考虑上与欧洲标准及ACI标准完全致。但在其受拉承载 力的计算上,根据我国试验资料和工程使用经验作了偏于安全的 调整。计算表明,可以更好地反映当前我国锚栓连接的受力性能 和质量情况。 16.3.3这次修订规范,参照国外相关标准和6年多来国内实施 原规范反馈的信息,对参数s.N和h.N重新作了调整,并合并为 二个参数山s.h,调整后的效果是使混凝土基材的受拉承载力稍有 提高。试设计表明,修订后的混凝土基材的承载力居于原规范与 欧美标准之间,较为符合我国施工质量状况,且稳健、可行。 16.3.4.与欧洲标准相同,均采用图例方式给出各几何参数的确 定方法,供锚栓连接的设计计算使用。 16.3.5~16.3.10关于基材混凝土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以及 计算所需几何参数的确定方法,均参照ETAG标准进行制定

16.4.1、16.4.2对混凝土最小厚度hmin的规定,考虑到本规范 的锚栓设计仅适用于承重结构,且要求锚栓直径不得小于 12mm,故将hmin的取值调整为hmin不应小于60mm。 16.4.3:本规范推荐的锚栓品种仅有4种,且均属国内外验证性 试验确认为有预理效应的锚栓;其有效锚固深度的基本值文是以 6度区~8度区为界限确定的。因此,在进一步限制其设防烈度 最高为8度区I、.Ⅱ、Ⅱ类场地的情况下,本条规定的her最小 值是能够满足抗震构造要求的。

16.4.4锚栓的边距和间距,系参照ETAG标准制定的,但不 分锚栓品种,统一取Smin=1.Oher,有助于保证胶粘型锚栓的 安全。 16.4.5本条对锚栓的防腐蚀要求仅作出原则性规定。具体设计 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的规定。

17.1.1迄今为止,研究和开发裂缝修补技术所取得的成果表 明,对因承载力不足而产生裂缝的结构、构件而言,开裂只是其 承载力下降的一一种表面征兆和构造性的反应,而非导致承载力下 降的实质性原因,故不可能通过单纯的裂缝修补来恢复其承载功 能。基于这一共识,可以将修补裂缝的作用概括为以下5类: 1 抵御诱发钢筋锈蚀的介质侵人,延长结构实际使用年数; 2 通过补强保持结构、构件的完整性: 3 恢复结构的使用功能,提高其防水、防渗能力; 4 消除裂缝对人们形成的心理压力; 5改善结构外观。 由此可以界定这种技术的适用范围及其可以收到的实效。 17.1.2混凝上结构的裂缝依其形成可分为以下三类: 1静止裂缝:形态、尺寸和数量均已稳定不再发展的裂缝。 修补时,仅需依裂缝粗细选择修补材料和方法。 2活动裂缝:宽度在现有环境和工作条件下始终不能保持 稳定,易随着结构构件的受力、变形或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而时 张时闭的裂缝。修补时,应先消除其成因,并观察一段时间,确 认已稳定后,再依静止裂缝的处理方法修补;若不能完全消除其 戎因,但确认对结构、构件的安全性不构成危害时,可使用具有 弹性和柔韧性的材料进行修补。 3尚在发展的裂缝:长度、宽度或数量尚在发展,但经历 段时间后将会终正止的裂缝。对此类裂缝应待其停止发展后,再 进行修补或加固。 裂缝修补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表面封闭法:利用混凝土表层微细独立裂缝(裂缝宽度 <0.2mm)或网状裂纹的毛细作用吸收低黏度且具有良好渗透 生的修补胶液,封闭裂缝通道。对楼板和其他需要防渗的部位 尚应在混凝土表面粘贴纤维复合材料以增强封护作用。 2注射法:以一定的压力将低黏度、高强度的裂缝修补胶 夜注入裂缝腔内;此方法适用于0.1mm≤≤1.5mm静止的独 立裂缝、贯穿性裂缝以及蜂窝状局部缺陷的补强和封闭。注射 前,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对裂缝周边进行密封。 3压力注浆法:在一定时间内,以较高压力(按产品使用 兑明书确定)将修补裂缝用的注浆料压入裂缝腔内;此法适用于 处理大型结构贯穿性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蜂窝状严重缺陷以及 深而婉娅的裂缝

4填充密封法:在构件表 面沿裂缝走向骑缝凿出槽深和槽 宽分别不小于20mm和15mm 的U形沟槽;当裂缝较细时, 也可凿成V形沟槽。然后用改 性环氧树脂或弹性填缝材料充 填,并粘贴纤维复合材以封闭其 表面;此法适用于处理魂> 0.5mm的活动裂缝和静止裂缝。 填充完毕后,其表面应做防护层 (图 3)。

图3裂缝处开U形沟 槽充填修补材料 封护材料;2一填充材料 3一隔离层:4一裂缝

注:当为活动裂缝时,槽宽应按不小于15mm十5t确定(t为裂缝最大 宽度)。 裂缝的修补必须以结构可靠性鉴定结论为依据。因为它通过 现场调查、检测和分析,对裂缝起因、属性和类别作出判断,并 根据裂缝的发展程度、所处的位置与环境,对受检裂缝可能造成 的危害作出鉴定。据此,才能有针对地选择适用的修补方法进行 防治。

17.2.1~17.2.3对混凝土有补强要求的裂缝,其修补效果的检 验以取芯法最为有效。若能在钻芯前辅以超声探测混凝土内部情 况,则取芯成功率将会大大提高。芯样的检验以采用劈裂抗拉强 度试验方法为宜,因为该法能查出裂缝修补液的粘结强度是否 合格

附录A既有建筑物结构荷载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是以新建工 程为对象制定的;当用于已有建筑物结构加固设计时,还需要根 据已有建筑物的特点作些补充规定。例如: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尚未规定的有些材料自重标准值的确 定;加固设计使用年限调整后,楼面活荷载、风、雪荷载标准值 的确定等。为此,编制组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管理组”商讨后 制定了本附录,作为对GB50009的补充,供既有建筑物结构加 固设计使用。

NB/T 42167-2018 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技术要求附录B·既有结构混凝土

建筑结构加固设计中遇到的原构件混凝土,其龄期绝大多数 已远远超过1000d,这也就意味着必须采用取芯法对回弹值进行 修正。但这在实际工程中是很难做到的,例如当原构件截面过 小,原构件混凝土有缺陷,:原构件内部钢筋过密,取芯操作的风 险过大时,都无法按照行业标准JGJ/T23-2011的规定对原构 件混凝士的回弹值进行龄期修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编制组参照日本有关可靠性检验手册的 龄期修正方法,并根据甘肃、重庆、四川、辽宁、上海等地积累 的数据与分析资料进行了验证与调整。在此基础上,经组织国内 著名专家论证后制定了本规定。这里需要指出: 1本规定仅允许用于结构加固设计;不得用于安全性鉴定 的仲裁性检验; 2本规定是为了解决当前结构加固设计的急需而制定的: 属暂行规定的性质。目有了专的检验方法标准发布实施,本 规范管理组将立即上报主管部门终止本附录的使用。 龄期修正系数α,应用示例如下: 现场测得某测区平均回弹值Rm=50.8;其平均碳化深度dm 大于6mm;由行业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232011附录A查得:测区混凝土换算值fu;(1000d) 一40.3MPa。若被测混凝土的龄期已达15000d,则由本规定表 B.0.3可查得龄期修正系数α,0.89;fu;(15000d)一40.3× 0.89=35.8MPa.

附录C锚固用快固胶粘结

本方法为测定锚固型快固胶粘结拉伸抗剪强度的专用测定方 法去之一,而且应与GB/T7124配套执行,其检验结果亦为有效。 因此,这是为了解决这类粘结材料粘结能力评定有困难才制 定的。 本方法最早由建设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规范管理委员会于 1999·年提出,·曾先后在植筋和锚栓胶粘剂的安全性统一一检测过 程中进行了近5年的试用。其试用情况表明,能较好地反映这类 疫粘剂在特定条件下的粘结性能。特别是在20余种国产和进口 胶粘剂的统检测中,积累了大量数据,因而能用以确定本方法 验验结果的合格指标:这也就使得本规范在制定快固胶性能指标 时,有了可靠的基础。故决定纳人本规范供结构加固的选材 使用。

附录D锚固型快固结构胶

根据国外有关标准和指南的新规定,对锚固型快固结构胶的 应用,均提出“应通过地震区适用的认证”的要求。与此同时, 从我国“5·12”震害的调查中,也深感有加强锚固型快固结构 胶抗震性能检验的必要。为此,由同济大学等单位通过各种比对 试验与分析,确认采用本附录的测试方法最为简便,但仍然需要 较长时间和较高费用。因此,.仅推荐在新产品进入市场时使用 对于常规的检验,仅要求审查此项鉴定报告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对本附录需说明以下4点: 1本规范采用的钢筋阻锈技术,是针对既有混凝土结构的 持点进行选择的,因而仅纳人适合这类结构使用的喷涂型阻锈 剂;但应指出的是,对新建工程中密实性很差的混凝土构件而 言,也可作为补救性的有效防锈措施,以提高有缺陷混凝土构件 的耐久性。 2本附录是在国内外使用喷涂型阻锈剂工程经验总结的基 础上制定的,因而应务必予以重视,否则很可能达不到应有的处 理效果。 3亲水性的钢筋阻锈剂虽然能很好地吸附在混凝土内部钢 筋表面,对钢筋进行保护,但却不能有效滤除混凝土基材内的氯 离子、氧气及其他有害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有害成分会 不断累积,从而使混凝士中钢筋受到新的锈蚀威胁。因此,在露 天工程或有腐蚀性介质的环境中,使用亲水性阻锈剂时,需要采 用附加的表面涂层,以起到滤除氯离子及其他有害杂质的作用。 4本附录规定的检测方法及其评定标准,是参照国外著名 机构的有关试验方法与评估指南制定的,较为可信;无其是对锈 蚀电流降低率的检测,能够有效地衡量阻锈剂的使用效果;其唯 的缺点是测试的时间较晚,从喷涂时间算起,需等待150d才 能进行检测,但其评估结论却是最准确的,因而仍然受到设计和 业主单位的青睐。

对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而言,内力分析和承载力验算是不可 或缺且相互影响的两大部分。从欧美规范的构成可以看出,结构 分析的内容占有相当篇幅,甚至独立成章。过去我国规范中以截 面计算为主,很少涉及这方面内容。然而自从《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GB50010修订以后,已在该规范中增补了,“结构分析” 一章,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已被国人所认识。为此,也将这方面内 容纳入本规范的附录,以供后锚固连接设计使用。

JJF(建材) 150-2018标准下载统一书号:15112:23849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