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1174-2017 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pdf

GB51174-2017 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3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2604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51174-2017 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pdf

用地条件充许的前提下,采用斜坡式生态护坡断面。针对调蓄水 位变动的情况,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

等相关规范复核护岸、护坡结构的稳定性。雨水管渠出水口需采 取防冲、加固等措施。在受冻胀影响的地区,出水口应考虑用耐冻 胀材料砌筑;出水口基础必须设置在冰冻线以下;出水口位置的护 岸、护坡设计与出水口的防冲、加固、防冻措施相互协调。

取防冲、加固等猎施。在受 胀材料筑;出水口基础必须设置在冰冻线以下;出水口位置的护 岸、护坡设计与出水口的防冲、加固、防冻措施相互协调。 4.2.9应根据内河内湖水质保障的要求,在雨水径流污染较严重 的区域,宜通过构建生态护坡和陆域缓冲带等生态措施对雨水中 的污染物阻截和净化,削减进人内河内湖调蓄工程的雨水径流污 染。生态护坡的材料应根据河道的防洪除涝、航运、引排水、连通 生态等功能要求,结合水体的水文特征、周边地块的开发类型、可 利用空间、断面形式和景观需求等选用,并满足结构安全、稳定和 耐久性等相关要求。陆域缓冲带包括陆生植物群落和布设在其中 的人工湿地、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设施。应尽量保留和利用原有 滨岸带的植物群落,地被植物应选择覆盖率高、拦截吸附性能好的 物种,

合肥市装配式建筑应用技术系列手册 10(装配工培训篇)4.3绿地、广场调蓄工程

4.3.1根据城镇绿地类型将绿地调蓄工程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 狭义的绿地调蓄包括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池、绿色缓冲带等;广 义的绿地调蓄则包括利用城市公园、开放空间等绿地所建设的调 蓄设施

4.3.1根据城镇绿地类型将绿地调蓄工程分为厂广义和狭义两类,

义的绿地调蓄则包括利用城币公! 蓄设施。 本规范中绿地、广场调蓄工程的分类根据调蓄空间设置方法 的不同分为生物滞留设施、浅层调蓄池、下凹式绿地和下沉式厂 场。生物滞留设施是指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蓄、过滤 吸收等作用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包括雨水花园和景观性滞留池 等。浅层调蓄池是采用人工材料在绿地下部浅层空间建设的调蓄 设施,增加调蓄能力,适用于土壤入渗率低、地下水位高的地区,一 般用于雨水综合利用系统。下凹式绿地是利用绿地本身建设的调 蓄设施,可用于源头调蓄和排涝除险调蓄,当用于源头调蓄时,利 用下凹式绿地的渗透能力控制径流污染和削减峰值流量,当用于

排涝除险调蓄时,利用下凹式绿地上部的调蓄空间削减峰值流量, 缓解下游系统的排水压力,防治城镇内涝。下沉式广场是利用广 场本身建设的调蓄设施,一般用于排涝除险调蓄,可利用的下沉式 广场包括城镇广场、运动场、停车场等,但行政中心、商业中心、交 通枢纽等所在的下沉式广场不应作为雨水调蓄设施。

的场地条件和绿化方案,分散设置小规模的调蓄设施;滨河空间可 建设大规模的调蓄设施。

4.3.4生物滞留设施根据应用位置不同可分为丽水花园、

留带、高位花坛和生态树池等,一般设置在停车场、街心花园 两侧或小区绿地等位置,其规模可根据地形灵活选择,是一利 较广的源头控制设施。

4.3.5生物滞留设施蓄水层的作用是收集径流雨水,并在行

大时暂时储存雨水。蓄水层的高度由溢流管控制,其设置应考虑 植物的耐淹程度和土壤渗透性能。有些设置于建筑物周围的高位 花坛为了景观需要也可不设置蓄水层。 覆盖层的作用是防止雨水径流对种植层的直接冲刷,减少水 土流失;同时可以使植物根部保持潮湿,为生物生长和分解有机物 提供媒介,并截留吸附部分污染物。 种植层除了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外,还具有过滤 径流雨水的作用。种植土的配比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和经济条件综 合确定。为防止种植层介质流失,种植层底部一般设置透水土工 布隔离层,也可采用厚度不小于100mm的砂层(细砂和粗砂) 代替。 砾石层起到排水作用,厚度一般为250mm~300mm,可在其 底部埋置管径为100mm~150mm的穿孔排水管,砾石应洗净且 粒径不小于穿孔管的开孔孔径;为提高生物滞留设施的调蓄作用, 在穿孔管底部可增设一定厚度的砾石调蓄层。

水空间难以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在应用公式(4.3.6)时应对n.加 以修正,种植层渗透系数应按最不利情况下渗透系数取值。

4.3.7浅层调蓄池是在人行道、广场的铺装层或绿化种植土以 下,在地下水位以上用人工材料堆砌成大小、形状不同的雨水调蓄 空间。浅层调蓄池可以采用在地下埋设大口径玻璃钢管道(半 管)、HDPE管道(半管)或组装式拼装箱涵等形式,形成足够的蓄 水空间,具体设计应根据当地条件灵活选择。浅层调蓄池宜设置 进水并,以便在运行维护过程中观察调蓄池的水位情况,指导运 行;当调蓄池用于雨水回收利用时,应设置取水口,收集的雨水一 般用于绿化浇灌,可用绿化浇灌车上的吸水设备直接从吸水口 取水。 为防止雨水中污染物质沉积造成板结从而影响浅层调蓄池的 功能发挥,浅层调蓄池一般通过设置流槽或坡度等措施达到排泥 的要求。 对于具有渗透功能的浅层调蓄池,一般在人工材料底部敷设 级配碎石等渗水材料以提高下渗速率。 两组调蓄池之间应保持一定间距,便于维护和检修。

4.3.8下凹式绿地可用于源头调蓄和排涝除险调蓄。用于源

调蓄的下凹式绿地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 GB51222的相关条文进行设计。用于排涝除险调蓄的下凹式绿 地下凹深度宜为100mm~250mm,如果设置过浅,调蓄雨水的能力 不够,达不到充分蓄渗雨水的功能;设置过深则影响植被正常生长。 绿地土壤的人渗率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绿化种植土壤》CJ/T340 的相关规定。 用于排涝除险调蓄的下凹式绿地宜根据周边道路和排水系统 的竖向规划设置多个雨水进水口,并设置格栅作为拦污设施,设置 碎石区作为消能设施,避免雨水集中大流量冲刷绿地,破坏植被和 土层。 下凹式绿地的下凹深度和占地比例计算完成后应根据土壤人

渗条件验算最不利情况下下凹式绿地雨水排空所需的时间,要求 不能超过绿地中植被的耐淹时间,在我国下凹式绿地建设较多的 北京地区,一般植物的耐时间为1d~3d。 用于排涝除险调蓄的下凹式绿地是在周边排水系统超载的情 况下运行,因此可不设置溢流设施,而应在绿地低洼处设置出流 口。与出流口相连的出水管标高应高于下游排水通道的标高,以 便周边排水系统有排水余量时,下凹式绿地内的积水可通过出流 管排放至下游排水通道,避免下凹式绿地长时间受淹。 4.3.9下沉式广场调蓄设施是利用城镇广场、运动场、停车场等 空间建设的多功能调蓄设施,设置的主要自的以削减峰值流量为 主,调蓄超出雨水管渠排除能力的雨水径流、防治内涝发生。通过 和城镇排水系统的结合,在暴雨发生时发挥临时的调蓄功能,提高 汇水区域的排水防涝标准,无降雨或小雨期间广场发挥其自身 功能。 用于排涝除险调蓄的下沉式广场的专用入口标高过低,将造 成下沉式广场频繁进水,增加运行维护的难度和成本;专用入口标 高过高时,周边地面积水将不能及时地流入下沉式广场,无法有效 控制周边地区超出管渠排除能力的雨水径流。有条件的地区,下 沉式广场专用入口的标高宜通过数学模型模拟计算确定。同时入 口应设置格栅等拦污设施,以防止雨水对广场空间造成冲刷侵蚀: 并减少污染物随雨水径流汇人广场。 根据下沉式广场的调蓄深度,广场底部标高和下游管渠的设 计水位标高,可确定采用重力或水泵排空方式排空积水。本规范 第4.4.9条给出的排空时间计算方法是按照出口自由出流考虑 的,未考虑下游雨水管渠水位的顶托影响。因此,下沉式广场实际 排空时间可能高于设计排空时间(2h)。 为保障暴雨发生时的人员安全,应设置疏散通道、警示牌和预 警预报系统,标明该设施发挥调蓄功能的启动条件、可能被淹没的 区域和目前的功能状态

与生物滞留设施等结合使用,发挥更大的调蓄功能。 为保障暴雨发生时的人员安全,公园内发挥调蓄功能的区域 应设置警示牌等安全防护设施,标明该区域发挥调蓄功能的启动 条件、可能被淹没的范围和目前的功能状态

4.4.1当源头调蓄工程中采用了水体调蓄、绿地广场调蓄等措施 后,仍不能满足排水管渠和内涝防治设计标准时,可设置调蓄池, 将超过径流量控制要求的径流或可利用的雨水暂时储存在调蓄池 中。用于削减峰值流量的调蓄池为便于雨水重力流入,一般设计 为地下封闭式,有条件设计为散开式的调蓄池应与景观水体相结 合,并符合相关规定。雨水综合利用系统中的调蓄池根据收集范 围的不同,如水源为单体建筑的屋面雨水或小区、建筑群的雨水 等,可设置于地上或地下,一般设计为封闭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保持较低的水温和良好的水质,防止藻类生长和蚊蝇滋生。 管渠系统中的调蓄池,可设置在管渠系统的中部或末端。用 于削减峰值流量的调蓄池一般设置在管渠系统的中部,将雨水径 流的峰值流量暂时储存,待流量下降后,再排至下游管渠系统,可 缓解下游管渠的排水压力,提高下游管渠系统的排水标准。用于 控制径流污染的调蓄池一般设置在管渠系统的末端,暂时储存合 流污水或初期雨水,削减排江溢流,缓解对受纳水体的污染,待降 雨停止后,再将调蓄池中的合流污水或初期雨水输送到下游污水 系统,或就地处理后排放至受纳水体。当泵站需要扩容而不具备 实施条件时,也可通过设置调蓄池达到设计标准。管渠系统中的 调蓄池一般位于城区,为便于管理、确保安全和减少对周边环境的 影响,一般设计为地下式。

4.4.2用于控制城镇径流污

汇水时间较短(指汇水时间为15min20min时),通常排水系统 出流的初期效应较大,可设置接收池,初期雨水储存在接收池中, 而后续水量不再进人接收池,待降雨停止或下游污水管渠有空余 时,将接收池内的水输送至泵站或污水处理厂;当汇水面积较大 时,进水污染物浓度没有明显的初期效应,可设置通过池,在通过 池中可以进行合流污水或初期雨水的沉淀净化,在通过池末端需 设置溢流装置,通过池充满后,将沉淀后的合流污水或初期雨水溢 流至水体,通过池在充满之前类似接收池,起储存作用,充满后起 沉淀净化作用;当同时出现既有水量冲击负荷,又有明显的污染且 持续较长时间时,应采用联合池,联合池是接收池和通过池的结合 体,由一个接收部分和一个净化部分组成,合流污水或初期雨水首 先进人一个按接收池建造的接收部分,充满之后,合流污水或初期 雨水再进人按通过池建造的净化部分。 用于削减峰值流量和雨水综合利用的调蓄池一般采用接收 池。其中,用于削减峰值流量的调蓄池通过设计出水量小于进水 量,调蓄峰值流量,缓解下游排水系统的压力。

4.4.3调蓄池和排水管渠的连接形式一般分为串联形式和并联

串联形式的调蓄池,当进水量小于出口排水能力时,来水通过 调蓄池直接排人下游;当进水量超过出口的最大出水量时,多余的 来水储存在调蓄池内,直到调蓄池充满或进水量减少。为削减峰 值流量,缓解下游排水系统的压力,串联形式调蓄池的出口尺寸 般小于人口尺寸。 并联形式的调蓄池,旱流污水或未超过下游系统排水能力的 雨水从位于调蓄池外的旁通管道流过,在降雨过程中,管道内水位 上升,当水位超过预先设定的深度时,经进水交汇井溢流堰或调蓄 池进水控制设施流入调蓄池;当调蓄池充满后,根据调蓄池的不同 类型,后续来水或继续进入调蓄池,并通过池内溢流设施排放至河 道或下游管渠,或关闭调蓄池进水控制设施,后续来水通过溢流设

施排放至河道或下游管渠。

4.4.4为了保障调蓄池的正常运行,应设置格栅,还可买

等预处理设施。尤其是用于源头控制的地下雨水调蓄池 护、检查和检修较为困难,预处理设施极为重要。

4.4.5城镇雨水系统是由汇水街区、管渠、河道、泵站、检

水口、出水口、堰、孔口、调蓄设施和渗透设施等组成的一个结构复 杂、规模庞大的工程。运行中的雨水系统,其状态随降雨量的变化 而变化,很多参数和状态变量的不确定性使整个系统表现出强烈 的动态性和随机性。到目前为止,数学模型法是展示雨水系统运 行状态的有效方法。因此,规定在有条件区域调蓄池设计宜采用 数学模型法,该方法能动态反映调蓄池的运行工况,有利于后期运 行维护管理。 没有条件采用数学模型的地区,可根据不同的调蓄池功能和 调蓄池类型,按公式计算。 接收池不具有沉淀净化功能,其主要作用是对雨水进行暂时 储存,其容积可根据调蓄目的,按本规范第3.1节中相应的方法计 算后确定。 通过池在未满时,主要是储存功能,充满后,池中的水通过溢 流装置排放,具有沉淀净化功能,其原理和平流式沉淀池相同。由 于调蓄池的进水水质和污水处理厂不完全相同,因此,应通过试验 确定其颗粒沉降性能和表面水力负荷对去除效率的影响,按污染 控制目标确定表面水力负荷和沉淀时间,通过计算确定通过池容 积。在无试验条件和资料时,参考城镇污水处理厂初沉池的相关 设计参数,提出通过池的表面水力负荷可为1.5m/(m²·h)~ 3.0m/(m²·h),沉淀时间可为0.5h~1.0h。处理效果还和出水 堰负荷有关,由于调蓄池一般没有刮泥设备,因此处理效果会有 定影响。

4.4.6调蓄池的水深直接影响工程的开挖深度,开挖深

工费用和施工难度进一步加大;有效水深大,泵排的水量增加,运

工费用和施工难度进一步加大有效水深大,泵排的水量增加,运

行能耗也随之增加。因此,在满足调蓄池有效容积且用地条件允 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小调蓄池的有效水深。有效水深同时还受 调蓄池类型和池型的影响,通过池和联合池因具有沉淀功能,有效 水深不宜太深,否则影响沉淀效果;圆形池一般采用搅拌法避免污 染物质的沉淀,有效水深也会影响搅拌的效果。 上海已建调蓄池中设计有效水深最小为2.8m,最大为18.45m; 昆明已建调蓄池中设计有效水深最小为4.55m,最大为11.6m。

井,串联形式的调蓄池一般不设进水井,但应设置旁通或检修管, 用于调蓄池检修时输送旱流污水。为便于调蓄池放空和清淤,进 水宜设置闸门或阀门。闻门和阀门选用时,应选择在雨污水进水 条件下,不易被杂质破坏密封性的闸门和阀门。为保障调蓄池的 运行效益,保证及时进水,应考虑闸门和阀门的启闭时间,闸门的 开启速度宜为0.2m/min~0.5m/min,其他阀门启闭时间应小于 2i洪水的流装器可选用格栅饰

式。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建设的江苏路调蓄池、成 都路调蓄池和梦清园调蓄池等均采用重力放空和水泵排空相结合

4.4.13开式调蓄池可采用人工冲洗的方式,但对于封闭式调 蓄池,人工冲洗危险性大且劳动强度大,一般作为调蓄池冲洗的辅

蓄池,人工冲洗危险性大且劳动强度大,一般作为调蓄池冲洗的辅

助手段。调蓄池的冲洗有多种方法,各有利弊。随着节能减排的 政策要求,越来越多的环保型、节能型的冲洗设施和方法得到开发 应用。各种冲洗方式的优缺点如表5所示

表5各种冲洗方式优缺点

上海已建11座调蓄池采用的冲洗方式如表6所示。

表6上海已建调蓄池冲洗方式

4.4.14本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当采用封闭结构 的调蓄池时,需要设置送排风设施,应合理设置透气井或排放口, 以保持进出水期间池内气压平衡,保障进出水通畅和有毒有害气 体的有组织排放。设计通风换气次数的确定应充分考虑调蓄目 的、进出水量、有毒有害气体爆炸极限浓度等因素。 用于径流污染控制的调蓄池,收集和储存的是合流污水或初 期雨水,池内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风险较大;用于削减峰值流量的 调蓄池,如该区域不存在雨污混接,收集和储存的雨水水质较好, 则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风险较低。 在分析池内可能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基础上,送排风设 施的设计应满足:在调蓄池进水和放空时,池内气压平衡;当调蓄池 内储存有雨污水时或放空后,池内硫化氢(H2S)、甲烷(CH)等有毒 有害气体的浓度低于爆炸极限;人员进入前,池内硫化氢(HzS)、氨

(NH)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不应对人员安全造成威胁。 美国用于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的调蓄池设计中要求的设计通 风次数是每小时6次~12次,我国目前用于径流污染控制的调蓄 池的通风次数一般是每小时4次~6次。 4.4.15采用地下封闭结构的调蓄池,一般会根据需要设置透气 井或排气口,将进水时池内气体排至池外。当调蓄池进水时,透气 井井口或排气口会有臭气排出,同时,室外季节风产生的空气扰动 也会使臭气排出,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规定在其透 气井井口或排气口处设置臭气收集和除臭设施,避免臭气散逸。 4.4.16为减少调蓄池对附近活动人群的影响,规定调蓄池臭气经 处理后达到相关标准后方可排放,排放标准应根据环评要求确定。 4.4.17调蓄池的设计进水时间一般为0.5h1.0h,调蓄池在进 水过程中会排放相应体积的臭气,因此除臭设施处理量宜按每小 时处理调蓄池容积1倍~2倍的臭气体积考虑;有特殊要求时,应 结合通风系统的换气次数确定。 上海和昆明部分已建调蓄池除臭方式如表7所示,大多为离 子法、植物提取液喷淋法等。日本调蓄设施的除臭多采用活性炭 吸附,但活性炭需要定期更换,运行维护费用相对较高,

4.4.18调蓄池与雨水泵站等设施合建情况较多,如果雨水泵站 的电气系统设备被淹,会导致整个电气系统出现故障,调蓄池无法 正常运行。为保障设施和人员安全,规定调蓄池的配电室、控制室 和值班室宜设置在地上,并应防止被。

4.4.19本条是关于调蓄池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规定

1调蓄池是排水系统的一部分,运行管理部门一般考虑将 调蓄池纳入相应的排水系统统一调度,因此调蓄池平时可不设 值班人员,采用巡检方式。特别重要的调蓄池,可在运行时派人 值班。 3信息层的作用是实现数据的集中收集、处理和整理,应具 有监测和监控、数据采集和处理、控制调节、运行管理、人机接口、 数据上传等功能。大型调蓄池可设置信息层,便于操作人员进行 监控。信息层设备设在调蓄池控制室,宜采用具有客户机/服务 器(C/S)结构的计算机局域网,网络形式宜采用10/100/1000M 工业以太网。 控制层的作用是完成现场设备的监测和控制命令的执行,应 具有设备监控和监测、设备控制和联动控制等功能。控制层由 · 台或多台负责局部控制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组成,相互间 宜采用工业以太网或现场工业总线网络连接,以主/从、对等或混 合结构的通信方式和信息层的监控工作站或主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连接。形式简单、设备数量少的调蓄池可设置远程测控终 端(RTU)控制装置。 现场层是所有现场仪表和自动化设备的集合,实现各种数据 的采集。应根据功能和规模大小选择相应的仪表和受控设备,一 般包括:液位、流量、雨量、硫化氢(H2S)、水质参数、水泵、闸门、除 臭装置等各种设备工况和泵站电气参数的检测等。 4远程控制模式是由上级调度系统发布对调蓄池内主要设 备的控制命令,包括泵站内的水泵、闸门等设备,泵站内各设备的 联动由就地控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远程测控终端(PLC/RTU)

根据要求完成。 就地控制模式分就地手动和就地自动两种,这两种控制都应 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远程测控终端(PLC/ RTU控制器完成。 机侧控制模式是受控设备的现场(机旁)控制箱上设有本地/ 远方选择开关。当选择开关处于本地位置时,由现场(机旁)控制 箱上的按钮进行控制,当选择开关处于远方位置时,由自动化控制 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远程测控终端(PLC/RTU)控制器对设 备进行控制。

1流量测量分为泵排和流量计量设施测量两种,泵排测量 精度较差,流量计量设施测量精度较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宜采用流量计量设施测量。管径在10mm~3000mm之间的满 管流量检测宜采用电磁流量计,当电磁流量计在安装和使用上 有困难时,可以采用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或明渠流量等其他流 量计量设施。 2集水池宜采用超声波液位计或液位差计,当设置超声波液 位计有困难时,宜采用投人式静压液位计。 3用于控制径流污染的调蓄池,在运行管理中,需要采集不 同降雨条件下的进水水质,以评估调蓄池效益并优化运行方案,因 比可设置自动采样器。 4在雨水综合利用系统中的调蓄池宜设置水质监测仪表,以 保障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的水质。 4.4.21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雨污水在密闭空间 中储存一定时间后,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主要包括厌氧反应产生 的硫化氢(HS)气体、氨(NH3)气体、甲烷(CH)气体等。因此: 为确保安全,设计人员应根据调蓄的水质特点和调蓄池的空间设 计特点,在分析调蓄池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区域的基础上,在易 形成和聚集有毒有害气体的区域(如设置于室内的格栅间、池内

4.4.21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雨污水在密

中储存一定时间后,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主要包括厌氧反应产生 的硫化氢(H2S)气体、氨(NH3)气体、甲烷(CH.)气体等。因此, 为确保安全,设计人员应根据调蓄的水质特点和调蓄池的空间设 计特点,在分析调蓄池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区域的基础上,在易 形成和聚集有毒有害气体的区域(如设置于室内的格栅间、池内,

检修通道等),应设置固定式的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设备。由于 调蓄池池内环境恶劣,容易造成固定式气体检测设备探头失效,因 此,设计中应考虑在池顶等部位预留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孔,供运行 维护人员定期监测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的浓 度超过爆炸极限

管渠和调蓄池等厌氧环境下可能产生甲烷(CH4)、硫化氢(H²S)等 可燃气体,储存雨污水的调蓄池的池体、接纳雨污水的格栅间和排 放调蓄池内气体的透气井井口等场所均可能存在可燃气体,可燃 气体发生爆炸需同时符合下列两个条件:一是可燃气体浓度达到 爆炸极限;二是存在足以点燃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火花、电弧或 高温。 因此在调蓄池内出现或可能出现可燃气体混合物的区域采取 下列防止爆炸的措施,可将产生爆炸的条件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减 到最小: (1)采取电气防爆和其他措施,确保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区域 内不产生或出现足以点燃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火花、电弧或高温。 (2)防止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形成或减小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的浓度和滞留时间。如采用可靠有效的机械通风装置,确保爆炸 性气体混合物的浓度在爆炸下限值以下。 (3)调蓄池的透气井设置在工作区域内,工作区域设置防火标 志,以避免明火接触池内产生的可燃气体,造成爆炸

4.4.23工作人员会定期进人调蓄池,进行设备维护、检修

4.4.23工作人员会定期进人调蓄池,进行设备维护、检修或沉积 物清除等工作。为改善工作环境,对检修通道进行规定。对于池 深较浅,人员无法进入或可采用吊绳进人的小型调蓄池,可不设置 人员检修通道。

4.5.1隧道调蓄工程是位于地下,用于调蓄、输送雨水或合流污

4.5. 1 隧道调蓄工程是位于地下,用于调蓄、输送雨水或合流污

水的隧道,通常具有很大的调蓄容量。采用隧道调蓄工程可提高 城镇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削减峰值流量、有效控制径流污染。由 于隧道调蓄工程可建造在相对标高一20m以下的地层,所以不仅 不占用昂贵的城市用地,对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影响也比较小,但 应与地下空间规划相协调。隧道调蓄工程存在建设投资大,施工 周期长、难度大,运行维护要求高等问题,因此一般仅适用于地上 建筑密信地下浅# 条件较好地区

工程无法解决的排涝除险调蓄或城镇径流污染控制,因此,隧 蓄的位置应结合排水系统、城镇道路和河道水系等情况确定。 国内外主要隧道调蓄工程如表8所示

表8国内外隧道调蓄工程

4.5.4综合设施是连接现有排水系统和主隧道的设施,王要包括

4.5.4综合设施是连接现有排水系统和主隧道的设施,王要包括 截流设施、进水管道和竖向跌落井等。 截流设施是控制排水系统进人隧道调蓄工程的水量,并在水 量超过设计条件时进行分流的设施;进水管道是将排水系统的多 个溢流汇合进入隧道调蓄工程的设施,进水管道的布置和投资是 影响隧道结构、埋深和进出水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隧道的进出水 方式也决定了进水管道的要求;竖向跌落井是将排水系统的水流 送人隧道调蓄工程,并起到消能和排气作用的设施。

4.5.6采用深埋的隧道直接连接排水系统每个溢流

式不可行,较为经济合理的方法是将儿个排放点和截流并的溢流

集中由进水管道汇合进入隧道。进水管道的布置应考虑管道施工 对道路交通、市政管线和周围社区及环境的影响,应对建设进水管 道和竖向跌落井方案进行经济比较。进水管道的施工条件应考虑 地质条件的影响。进水管道的管径应根据隧道调蓄工程的功能计 算进水流量,采用数学模型确定。由于管径设计一般针对峰值降 雨流量,在实际运行中还可利用部分管内调蓄容量。在进水管末 端应设置闸门,便于检修,还可通过实时控制优化调整隧道调蓄容 量和输送能力。

消能措施可包括在井内设置水跃、进水形成旋流、增加井壁摩擦和

跌落井深度,按水力计算确定。 竖向跌落井的型式包括旋流跌落井和直接跌落夹带气体式跌 落井等。旋流跌落井的进水方式包括螺旋型、切线型、涡卷型和虹 吸型,螺旋型是进水管道向下卷曲进入跌落井,切线型是进水管道 在和跌落井连接处缩小以形成沿池壁的切向流水力分析表明, 螺旋型和切线型进水方式最佳,且切线型进水方式容易施工。虽 然旋流能减少夹带气体并显著消能,但其水头损失较大,所以当主 隧道和排水系统的水头差较小时,不适合采用旋流进水方式。 直接跌落夹带气体式跌落井,通过吸人气体使跌落井内形成 满流,水流由井壁的摩擦达到消能效果,同时在井底形成水幕也起 到消能的效果。美国芝加哥的隧道调蓄工程采用了该类型跌落 井,其水流通过能力范围很大,且水头损失仅为同规模旋流跌落井 的20%。 直接跌落式的跌落井和气水分离槽均为大型构筑物,需采取 适当的锚固措施以承受水流下跌产生的冲力和振动。分离槽的底 板可以采用覆金属层以防水流中砂粒的侵蚀。在施工过程中,跌 落井的直径可放大以便进出隧道,而设计最终的直径可按下式 计算:

Qw Dw = 6.2 1/2

式中:Dw一一竖向跌落井直径(m); Qw一一竖向跌落井设计流量(m"/s)。 采用直接跌落夹带气体式跌落井时,还应设置单独的 统排气以防止气体被携带进人隧道。

统排气以防止气体被携带进人隧道。 4.5.9主隧道建设前应结合城镇竖向规划对地质条件进行系统 分析评价,岩石层隧道的性价比一般高于软基隧道。 主隧道可采用同一管径,也可随长度增加适当增大管径,但应 考虑不同管径间的衔接和防渗。且同一条主隧道管径类型不宜超 过三种,便于施工建设、检修维护和运行管理。目前国际上建设的 调蓄隧道主要有圆形和方形两类,其中圆形断面便于土建施工、设 备安装、运行管理和检修养护,且过流效果更优。 主隧道内的流速宜控制在1m/s~5m/s范围内,流速过小易 引起管道淤积,流速过大易引起管道过度冲刷。美国《合流制污水 控制手册》规定主隧道的纵坡不小于0.1%,以保证流速,防止砂 粒沉降,满足排空要求,必要时还可设置流槽。 主隧道的冲洗和清淤周期与其功能设计和使用频率有关。主 隧道沉积物较少时可采用水力冲洗的方式进行清理,冲洗水应排 人污水处理厂处理;当内部淤积层深度达到或超过管径的5%时 应进行清淤。 小型排水泵仅为排除少量地下渗人水设置,当晴天地下水渗 入量明显增大时,应及时检查管道防渗情况并进行针对性修复。

4.5.10具备条件的地区应当利用模型评估隧道调蓄工程

排空泵站的流量应根据设计功能、运行模式、目标效果等因素 确定。以削减峰值流量为主要功能的隧道,应根据排水要求确定 泵站规模;以控制径流污染为主要功能的隧道,应根据隧道的放空 时间确定泵站规模,设计放空时间应根据下游污水系统的负荷、降

雨特性等因素,综合比较后确定,宜为12h~48h,但有些调蓄量大 的系统放空时间较长,如日本东京外圈放水路的设计放空时间超 过60h。

4.5.11隧道调蓄工程投资较大,水力工况复杂.因此宜

机或物理模型模拟,对进水管道、竖向跌落井、主隧道和出水设施 等设计进行校正和优化。

4.5.12综合设施内应设置让空气迅速排出的脱气系统

雨水通过竖向跌落井跌落进人衔接管渠后,隧道内的空气应能通 过脱气通道迅速排出,避免影响隧道的进水。一般可设置于主隧 道或隧道调蓄工程末端的泵站内,为防止隧道内产生厌氧条件形 成臭气,应设置通风设施。通风并的排气中除了致臭气体外,还可 能包含挥发性有机物(VOCs)。通风的方式可以是在泵站内抽气 或鼓气,具体的气流方向取决于除臭设施的位置和附近居住区敏 感接受人群的位置。

4.5.14隧道调蓄工程应设置检查井和检修通道等检修

查并用于隧道的维护和检修,检查并可利用施工时的工作并,并和 格栅间或其他控制设施合建。

5.1.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遵循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并重的原 则,以突出“过程控制”。相关现行国家标准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 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4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机 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和《地下防水工 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等。雨水调蓄工程基坑(槽)应根据 基坑(槽)的围护结构类型、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和地面荷 载等因素制定施工方案,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 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的要求。 5.1.2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比常规雨水管渠系统涵盖的内容多,系 统复杂,施工要求更加严格。施工过程是雨水调蓄工程的一个关 键环节,施工时应按照经所在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图纸施工、采 用正确的材料、隧道调蓄工程的施工应采取相关安全措施。因此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熟悉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深入理解设计意图 和要求,严格按设计文件和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不得无图纸擅 自施工。 5.1.3雨水调蓄工程,尤其是调蓄池和隧道调蓄工程,一般基 坑开挖面积大、覆土深、周边和地下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危险 性较大,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实施,保障施工安全,施工单位应对 涉及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组 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按程序通过审批和交底后方可开 始施工,有些施工方案应按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

5.1.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遵循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并重的原 则,以突出“过程控制”。相关现行国家标准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 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4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机 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和《地下防水工 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等。雨水调蓄工程基坑(槽)应根据 基坑(槽)的围护结构类型、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和地面荷 载等因素制定施工方案,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 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的要求。 5.1.2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比常规雨水管渠系统涵盖的内容多,系

基坑(槽)的围护结构类型、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和地面荷 载等因素制定施工方案,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 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的要求。 5.1.2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比常规雨水管渠系统涵盖的内容多,系 统复杂,施工要求更加严格。施工过程是雨水调蓄工程的一个关 键环节,施工时应按照经所在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图纸施工、采 用正确的材料、隧道调蓄工程的施工应采取相关安全措施。因此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熟悉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深入理解设计意图 和要求,严格按设计文件和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不得无图纸擅 自施工。

5.1.2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比常规雨水管渠系统涵盖的内名

5.1.3雨水调蓄工程,尤其是训

坑开挖面积大、覆土深、周边和地下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危险 性较大,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实施,保障施工安全,施工单位应对 涉及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组 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按程序通过审批和交底后方可开 始施工,有些施工方案应按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 专家评审。

5,2.2湿塘、生物滞留设施、浅层调蓄池等具有渗透功能的设施 的渗透能力依赖于场地土壤的渗透能力和地质条件。因此,在上 述设施施工安装时不得损害自然土壤的渗透能力。此外,对于渗 透设施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 术规范》GB50400的有关规定

5.2.5隧道调蓄工程的主隧道工程埋深较深,断面较太

大,应通过经济技术比较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宜采用盾构法施 工,相关技术方案和措施可按现行国家标准《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 收规范》GB50446的有关规定执行

5.3.1为控制设备安装工程质量,安装前,对设备的尺寸和精度 进行复测是必要的,同时规定整机安装的设备和驱动装置等部件, 不得任意拆装,对大型设备,诸如大型水泵等为便于运输而允许按 部件在现场组装的设备,须按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连接。

不得任意拆装,对大型设备,诸如大型水泵等为便于运输而允许按 部件在现场组装的设备,须按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连接。 5.3.2检测仪表的安装位置和方向会对检测精度产生影响,应严 格按设计要求和仪表说明书进行安装。

5.3.2检测仪表的安装位置和方向会对检测精度产生影响,应严

5.4.1雨水渗透设施的渗透能力是保证渗透性雨水设施的重要 功能指标,应在施工后进行渗透能力验收。 5.4.3雨水回用管道工程应严防与给水管道工程混接,避免污染 饮用水,保证供水安全。

践表明可采用内渗法和闭水试验检测管道的严密性,只要管径足 够允许人员进入、计量方法准确得当,内渗法试验更易于操作,且 可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5.4.5除了对工程外观验收外,功能性的验收必不可

否畅通、流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设备能否正常运行等均须进行验 收。不满足要求的部分施工整改后须重新验收,直至验收合格。 本条要求可反映系统的功能状况。

5.4.6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市政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有具

5.4.7竣工资料的收集对工程质量的验收以及日后系统的维护、 维修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5.4.7竣工资料的收集对工程质量的验收以及日后系统的维护

6.1.1为了保证雨水调蓄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运营管理单位 应根据不同调蓄工程的特点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手册,制 定岗位责任制、设施巡视制度、运行调度制度、设备管理制度、交接 班制度、设备操作手册、维护保养手册和重要设施设备故障等事故 发生时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定期对规章 制度和操作手册及事故应预案进行更新

6.1.3工程竣工后,雨水调蓄工程工资料应按原建设

6.1.4应根据调蓄工程不同的功能,进行针对性的效益评估。效

用于控制径流污染的雨水调蓄工程在汛期、非汛期和全年等 不同运行时期,其对削减暴雨溢流水量、削减暴雨溢流污染物和改 善受纳水体水质等效益受到降雨强度、旱流污水量、河道本底水质 等多种因素影响,分不同时期进行评估,有利于全面掌握雨水调蓄 工程运行效能,为进一步优化和提高雨水调蓄工程效能提供依据

6.2.1为充分发挥水体调蓄工程的调蓄功能,水体调蓄工程应根 据降雨预报,在降雨前预降水位。

进行清淤,保障汛期设施的正常运行。在汛期,每次设施使用后应 进行杂物打捞,对于用于雨水综合利用的小区水体调蓄设施还应 加强水质维护管理,保障供水安全和景观效果。

6.3绿地、广场调蓄工程

6.4调蓄池和隧道调蓄工程

6.4.1排水系统的运行情况是指在强降雨条件下,排水管渠和泵 站运行水位等情况。河道水位情况是指降雨期间各河道受降雨影 响,水位的变化情况

6.4.1排水系统的运行情况是指在强降雨条件下,排水管渠和泵

定,一般包括进水模式、放空模式和清淤冲洗模式,其中隧道调蓄 工程的进水模式一般还可分为削减峰值流量和控制径流污染 两类。

6.4.3采用机械排风的调蓄池,在进水时,应及时开后风机

重力进水模式避免了因设备故障导致的进水问题,同时节约 了设备购置、维护、改造和运行等大量费用,符合节能环保理念。 如上海市苏州河沿岸建设的5座调蓄池,其中江苏路调蓄池、新昌 平调蓄池、梦清园调蓄池和芙蓉江调蓄池采用重力自流进水模式, 实际运行情况验证了重力进水模式的优势。 隧道调蓄工程在进水控制中应避免雨污水高速跌落对竖向跌

落井并壁和并底的冲刷和冲击

6.4.4受下游排放条件限制,调蓄池和隧道调蓄工程宜在下游排 水管渠或下游河道水位允许的情况下及时开启放空模式,为避免 因放空不及时或放空不彻底造成调蓄池和隧道调蓄工程不能连续 使用,甚至造成有毒有害气体集聚而产生爆炸风险,本规范规定调 蓄池和隧道调蓄工程应及时放空并在放空时开启机械通风。为提 高放空效率,采用重力放空时,应记录放空时间和调蓄设施放空前 后的水位,确定合理的开启水泵排空模式的水位。 6.4.5清淤冲洗模式宜采用机械作业。应确保地下空间内通风 透气,并进行有毒有害气体的实时监测,对下井操作配备防护装 置,并保持地面与井下通信畅通;机械设备需选择性能好、操作便 捷、故障率低、冲洗效果好、抗腐蚀、易被起吊的设备。清淤冲洗水 源宜采用调蓄雨水。 6.4.6为优化运行管理和后期水安全与水环境评估积累历史资 料,应在调蓄工程进水处(如格栅前的集水井或进水渠道)、出水处 如出水管或出水井)等重要节点,设置水质水量监测点。水质监

6.4.4受下游排放条件限制.调蓄池和隧道调蓄工程官在下游

水管渠或下游河道水位允许的情况下及时开启放空模式,为避免 因放空不及时或放空不彻底造成调蓄池和隧道调蓄工程不能连续 使用,甚至造成有毒有害气体集聚而产生爆炸风险,本规范规定调 蓄池和隧道调蓄工程应及时放空并在放空时开启机械通风。为提 高放空效率,采用重力放空时,应记录放空时间和调蓄设施放空前 后的水位,确定合理的开启水泵排空模式的水位。

透气,并进行有毒有害气体的实时监测,对下井操作配备防护装 置,并保持地面与井下通信畅通;机械设备需选择性能好、操作便 捷、故障率低、冲洗效果好、抗腐蚀、易被起吊的设备。清淤冲洗水 源宜采用调蓄雨水。

4.6为优化运行管理和后期水安全与水环境评估积累历!

料,应在调蓄工程进水处(如格栅前的集水井或进水渠道)、出水处 (如出水管或出水井)等重要节点,设置水质水量监测点。水质监 测主要包括人工分析和在线监测两种,监测项目主要包括悬浮物 SS)、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一N)等指标。调蓄水量 的计量和记录,可采用流量计和泵排相结合的方式,

6.4.9调蓄池和隧道调蓄工程运行环境对相关设施设备易造成 腐蚀和故障北京某商场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方案,对进出水水泵、闸门、自动化控制系统、水质水量监测 系统、气体自动监测、除臭设备等核心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和记录 可保障调蓄设施正常运行。 调蓄池和隧道调蓄工程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报警器等 强检器具,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计量监督部门按其检测周期进行 校验和检定,并应按相关规定执行。

6.4.12调蓄池和隧道调蓄工程维护记录内容应包括检查

6.4.13由于在地下结构或管渠等密闭空间中工作具有较天的潜 在危险性,因此在雷暴雨预警、洪水预警、台风预警、塌方预警等预 警信息发出后,作业人员不得进人地下密闭空间进行工作,以确保 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4.14作业所需的安全器具包括安全背带、安全绳、气体/氧

分析设备、呼吸器、手套、面罩和防护服等。进人调蓄池和 蓄工程等密闭空间的作业人员应身着呼吸装置,其身体状 医生认定许可。同时,作业人员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和训续 如何正确穿戴呼吸装置;使用呼吸仪器前应注意气压仪的读 保氧气瓶在使用前有足够的氧气。

6.4.15施工责任人应事先评估所有人工作业的安全风险,开尽

量避免实施有危害的人工作业。如果不能避免,则施工贡任人而 进一步评估,并通过机械辅助或多人协作来减少受伤概率。 6.4.16在紧急事故中,应保持冷静,及时启动应急抢险预案。在 气体事故中,应保持冷静,启动警报,通知负责人并呼叫专业救助。 执勤人员不可进入密闭空间救援。没有呼吸装置不可进人事故区

气体事故中恒大名都围墙及挡土墙施工组织设计(42P).doc,应保持冷静,启动警报,通知负责人并呼叫专业救助。 执勤人员不可进入密闭空间救援。没有呼吸装置不可进人事故区 域。当发生火灾,应保持冷静,启动警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