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02/T 0037-2021 绿色校园评价规程.pdf

DB2102/T 0037-2021 绿色校园评价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3500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2102/T 0037-2021 绿色校园评价规程.pdf

6.4.1应建立绿色校园运行管理组织机构,且应落实责任部门,制定部门、岗位职责。 6.4.2节能、节水设备、设施应工作正常,且应符合设计要求。

DB2102/T0037202

6.4.5定期进行绿色校园运行管理培训屋面施工方案.deflate.doc,组织同行交流。评价总分值为10分,按下列规则累计评分

运行管理人员培训计划、记录完整,人员具有培训考核合格证书,得4分; 运行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并通过社会相关行业业务技能考核,得4分; 组织参与绿色校园运行管理交流活动,相关记录完整,得2分。

在全校范围发布绿色校园运行管理组织机构信息和相关制度并组织学习,得3分; 校园运行管理组织机构中有学生、教工和家长的参与并发挥有效作用,得2分; 定期征集绿色校园满意度,得2分; 邀请学生、教工参与校园运行管理会议并提出意见建议,学生、教工参与校级校园运行管 动每学年不少于2次,且参与人员范围涵盖学校各年级和主要部门,得3分

6.4.7建立绿色校园管理激励机制,并取得实效。评价总分值为12分,按下列规则累计

6.4.11对绿色校园运行有关设施、设备、管线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并根据运行状况进行设

校园基本运行设施、设备、管线功能完好,定期维护,具有设施设备的检查、调试、运行、标 定记录,且记录完整,得2分; 制定设备设施改进方案,得2分; 对主要运行设备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取得节能降耗成效,得2分。

DB2102/T00372021

6.4.12建立能源与资源监测平台,对校园用电、用水、用热、用冷和主要能耗设备进行有效监测,并

,开 数据用于运行管理。评价总分值为10分,按下列规则累计评分: 一一校园建有能耗监测平台,对教学、行政办公、实验、生活服务等设施进行合理分类,实施能耗、 水耗分项计量,得4分; 一对监测数据进行公示,运用监测数据进行激励性管理,得3分; 运用监测数据对用能、用水系统进行诊断和改造,得3分。

6.4.13智能化系统的运行效果满足绿色校园运行与管理的需要,评价总分值为8分,并按

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校园运行管理,功能完备,记录完整,得2分; 建立校园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校园建筑、设施、管网的信息化管理,得2分; 运用校园一卡通等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校园管理活动,得2分。

6.4.15进行校园绿化、景观维护,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评价总分值为10分,按

绿化按照景观设计定期维护和修剪,绿化景观状态良好,得2分; 绿化化学用品使用规范,采取措施避免环境污染,得2分; 使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及生态肥料,得2分; 景观水体定期维护检测,水质达标,得2分; 使用生态化手段保障水体水质,得2分。

6.5.1教育与推厂的年度工作计划应围绕绿色校园创建和制定。

DB2102/T0037202

学校在相关学科中渗透绿色教育,每一个年级渗透绿色教育的学科数不少于该年级所开设学科 总数的一半,得5分; 学校每学期召开不少于一次渗透绿色教育的教学研讨会,得5分。

6.5.6营造有特色的绿色校园文化。评价总分值为10分,按下列规则累计评分:

将绿色校园的创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并且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得5分; 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等条件,在保护自然生态、应用环保新技术、开发利用 空间等任意一方面有有效做法,得5分,

支持与指导学生参与区县市、省(市)以及全国性和国际性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或环境科学类的 竞赛或交流活动每学年一次以上,得5分; 学生在省(市)级以上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或环境科学类竞赛中获得奖项,每学年一次以上,得 5分。

支持与指导学生参与区县市、省(市)以及全国性和国际性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或环境科学类的 竞赛或交流活动每学年一次以上,得5分; 学生在省(市)级以上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或环境科学类竞赛中获得奖项,每学年一次以上,得 5分。

DB2102/T00372021

学校新区建设绿地率不低于35%,旧区改建项目绿地率不低于30%,得3分; 学校场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评分按表5的规则评分,最高得7分; 学校公共绿地在放假期间向社会公众开放,得2分。

表5学校场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评分规则

7.1.6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评价总分值为9分,按表6的规则评分。

DB2102/T0037202

场地出人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实际距离不天于10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实际距离 不大于1000m,得4分; 场地出入口步行实际距离1000m范围内,设有不少于3条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得4分。 有人行通道衔接公共交通站点,得4分。

7.1.12根据校园空间的承载力设计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场,节约土地资源。停车场地及地下车库的

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满足下列要求中2项,得6分;满足3项及以上,得9分: 停车方式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停车采用机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等方式节约 用地; 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 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库)使用效率; 地面停车比例不大于总停车量的40%: 学校周边有良好的交通条件,设置临时停车场地。

评价总分值为11分,并按下列规则累计评分:

改建、扩建项目利用尚可使用的场地、设施及建筑,得3分。 学校公用及体育设施向当地提供社会协作,得4分。 室外活动场地错时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得4分。

7.2.2校园应编制中长期能源及水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

按照下列规则累计评分:

一 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生活热水比例达到20%以上,得2分;每增加10%加1分,总

DB2102/T00372021

分; 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电量比例不低于2%,得2分,每提高1%加1分,总得分最高10分; 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冷量和热量的比例不低于10%,得2分,每提高5%加1分,总得分最高 10分。

7.2.7合理利用余热废热解决校园的蒸汽、供暖或生活热水需求。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照下列规

2.7合理利用余热废热解决校园的蒸汽、供暖或生活热水需求。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照下 评分:

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校园所需蒸汽总量的40%,得2分;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 于校园所需蒸汽总量的60%,得4分: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校园所需蒸汽总量的80%, 得6分。 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供暖总量的30%,得2分;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供暖总 量的60%,得4分;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供暖总量的90%,得6分。 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生活热水总量的60%,得2分;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生 活热水总量的75%,得4分: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生活热水总量的90%,得6分

DB2102/T0037202

7.2.16对新建主要功能建筑的地基基础、结构体系、结构构件进行优化设计,达到节材效果。评价分 值为5分。

绿色建材的使用比例达到5%,得1分;达到10%,得2分; 使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达 到60%,得2分; 一一校园中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用量比例达到10%,得2分;达到15%,得3分。 7.2.18校园新建建筑采用装配式建筑,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根据装配率按表7的规则评分。

表7装配式建筑装配率(R)

主要功能用房室内噪声级达到低限标准,得3分;达到高要求标准,得4分; 建筑构件及相邻房间之间的空气隔声性能达到低限标准,得3分;达到高要求标准,得 建筑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达到低限标准,得3分:达到高要求标准,得4分。

教学用房80%以上的面积满足要求,得3分; 行政办公用房75%以上面积满足要求,得3分; 学生宿舍用房75%以上的面积满足要求,得3分

教学用房80%以上的面积满足要求,得3分; 行政办公用房75%以上面积满足要求,得3分; 学生宿舍用房75%以上的面积满足要求,得3分

教学用房满足热舒适Ⅱ级要求,得4分; 行政办公用房满足热舒适I级要求,得4分 学生宿舍用房满足热舒适Ⅱ级要求,得4分。

并按下列规则累计评分:

DB2102/T0037202

7.3.9主要教学用房及其他功能建筑中人员密度较高且随时间变化大的区域设置室内空

7.3.11采取措施降低校园热岛强度。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累计评分:

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有乔木,构筑物遮阴措施的面积达到10%,得1分;达到20%, 分; 大于70%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低于0.4,得3分;

.3.12校园绿化以种植适宜当

种植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为主,选用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 现良好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种植区域覆土深度 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得3分; 绿地配置乔木不少于3株/100m,得3分; 学校采用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方式,得2分,

7.3.13学校医疗设施及医务人员服务为师生健康提供医疗保证。评价总分值为7分,并按下列规则累

学校医疗机构与周边社区共享开放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水平,满足师生医疗基本需求,并无医 患纠纷,得5分; 一一学校设置有心理咨询室及具有不少于一名的专业资格的心理咨询师,得2分。 .3.14学校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学生健康监测与控制,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累计评

DB2102/T0037202

运行管理人员培训计划、记录完整,人员具有培训合格证书,得4分; 运行管理人员参与并通过社会相关行业业务技能考核,得4分; 与其他学校或单位同行进行业务交流,相关记录完整,得2分。

在全校范围发布绿色校园运行管理组织机构信息和相关制度并组织学习,得2分; 制定学生、教工参与绿色管理的相关制度及程序性文件,得2分; 学生手册中有绿色校园相关条文,得2分; 定期征集绿色校园满意度,得1分; 一邀请学生、教工参与校园运行管理会议并提出意见建议,得1分; 一一采纳学生、教工绿色校园运行合理化建议并完善运行措施,取得实效,得2分。 7.4.7建立绿色校园管理激励机制,并取得实效。评价总分值为10分,按下列规则累计评分: 针对学校各部门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绿色校园公示办法、对各部门能耗、水耗等信息定期公 示,得2分; 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考核中包含绿色校园相关激励机制,得2分; 落实管理激励机制,取得资源节约或环境治理实效,得2分; 争取外部资金支持绿色校园建设,得2分; 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并取得实效,得2分。

DB2102/T0037202

7.4.10定期进行绿色校园运行管理体系内、外部评估审查。评价总分值为9分,按下列规则累计评分:

定期进行绿色校园运行管理内部监督审查,每学年不少于1次,评审记录完整,得3分; 联系校外机构或组织校外专家对绿色校园运行管理进行外审,每学年不少于1次,评审记录完 整,得3分: 一建立顾问专家机构,外聘专家聘书、合同及工作记录完整,得3分。 .4.11对校园用电、用水、用热、用冷和主要能耗设备进行有效监测,并将数据用于运行管理、诊断 和改造。评价总分值为8分,按下列规则累计评分

校园建有能耗水耗监测平台,且有效运行,得2分; 按能耗分项计量监测要求,实施监测覆盖校园用能场所面积达70%以上,得2分; 根据监测情况制定设备、设施改进方案,得2分; 对主要运行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取得节能降耗成效,得2分。

7.4.12智能化系统的运行效果满足校园运行与管理的

7.4.13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校园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功能完善、覆盖全面。评价总分值

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校园运行管理,功能完备,记录完整,得2分; 建立校园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校园建筑、设施、管网的信息化管理,得2分; 运用校园一卡通等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活动,得2分; 校园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得2分; 运用校园网络平台与师生展开绿色校园相关内容的互动,得2分; 建设智慧校园系统,得2分。

绿化按照景观设计定期维护和修剪,绿化景观状态良好,得2分; 绿化化学用品使用规范,采取措施避免环境污染,得2分; 使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及生态肥料,得2分; 景观水体定期维护监测,水质达标,得2分; 使用生态化手段保障水体水质,得2分。

7.4.16校园建筑废弃物控制排放及回收。评价总分值6分,并按下列规则

DB2102/T0037202

字校律立绿校匹王题欧站或媒体, 运行止常且内容具有自身特色,得2分; 向师生及校园参观者提供绿色设施使用手册,得2分; 定期发布绿色校园建设简报信息或公告,公示信息不少于5条,得1分,大于20条,得 相关绿色校园建设成效与行为获得公共媒体报道,得2分。

5.5定期开展绿色校园专题会议、讲座、沙龙或观摩活动,召开全校性绿色校园工作大会,向 部门交流汇报绿色校园年度工作情况,丰富学校师生们的相关专业知识。评价总分值为10分, 规则累计评分:

定期开展绿色校园专题会议、讲座、沙龙或观摩活动,得1分;天于6次,得3分; 定期开展全校性绿色校园建设工作大会,提供具体活动照片及活动纪要,得1分:大于 得4分; 邀请或聘请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及管理人员开展讲座,且每年大于6 得3分。

7.5.8开设绿色校园相关可持续发展教育

业课设置不少于一门得1分,天于五门课程, 千课的公选课有一门得1分,大于五门课程,得

7.5.9依托学校科研优势,鼓励师生进行相关绿色技术的研发、应

DB2102/T00372021

DB2102/T0037202

3.1.1绿色校园评价时应按本章规定对加分项进行评价, 8.1.2加分项的附加得分为各加分项得分之和,当附加得分大于20分时,应以20分计。

8.2.8采取措施延长校园建筑使用寿命。评价总分值为2分,并按下列规则累计评分:

DB2102/T00372021

园建筑择优选用建筑形体时157 JGT 503-2016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构件.pdf,遵循以下规则之一

不具备遮阳、导光、导风、载物、辅助绿化等作用的飘板、格栅和构架等作为构成要素,以及 单纯为追求标志性效果在屋面等处设立塔、球、曲面等异型构件,相应工程造价不超过工程总造价的2%。 建筑设计遵循模数协调的原则,

8.2.14.5种植无需永久灌溉植物,以节省绿化用水,得1分。

8.2.14.6采用下列措施中至少两项改善室内的自然采光效果,得1分

采用申庭、米光井、采光天窗等措施。 一采用反光板、散光板、集光导光设备等措施,改善走廊或进深较大房间的采光。 一建筑室内各房间表面装修材料的反射比符合下列要求:顶棚面70%~80%,墙面50%~60%,地面 20%40%,家具25%~45%。 一一公共建筑中除有特殊私密性或光线要求的区域,隔墙采用透光材料与可调百叶的组合墙体形 式,避免出现大量暗房间。 一改善地下室采光,设置有窗半地下室、下沉式庭院、窗井、采光天窗、导光管等,同时满足防 雨、排水要求。

8.2.14.7选用以下措施GB/T 34018-2017标准下载,实现50%以上的功能用房设置降低空气污染物浓度的空气净化装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