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5009-2021 城镇综合管廊工程监测技术规程.pdf

DB61T 5009-2021 城镇综合管廊工程监测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城镇综合管廊工程监测技术规程
资源大小:16.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4658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1T 5009-2021 城镇综合管廊工程监测技术规程.pdf

时程曲线,必要时绘制断面曲线图、等值线图等,并应根据施工 况、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分析监测数据的变化原因和变化规律 预测其发展趋势

A.0.5监测报告可分为日报、警情快报、防段性报告和总结

告。监测报告应采用文字、表格、图形、照片等形式,表达直观、明 确。监测报告宜包括下列内容:

1日报 1)工程施工概况: 2)现场巡查信息:巡查照片、记录等: 3)监测项目日报表:仪器型号、监测日期、观测时间、天气 情况、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值、变化速率值、控制值、监 测点平面位置图等碧桂园消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可采用本规程附录E的样式; 4)监测数据、现场巡查信息的分析与说明;

1)警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情况描述、严重程度、施工工况 等; 2)现场巡查信息:巡查照片、记录等: 3)监测数据图表: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值、变化速率值、监 测点平面位置图: 4)警情原因初步分析; 5)警情处理措施建议。 阶段性报告 1)工程概况及施工进度; 2)现场巡查信息:巡查照片、记录等; 3)监测数据图表: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值、变化速率值、时 程曲线、必要的断面曲线图、等值线图、监测点平面位置 图等; 4)监测数据、巡查信息的分析与说明; 5)结论与建议。 总结报告 1)工程概况; 2)监测目的、监测项目和监测依据: 3)监测点布设; 4)采用的仪器型号、规格和元器件标定资料: 5)监测数据采集和观测方法; 6)现场巡查信息;巡查照片、记录等; 7)监测数据图表;监测值、累计变化值、变化速率值、时程 曲线、必要的断面曲线图、等值线图、监测点平面位置图 等;

1)警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情况描述、严重程度、施工工况 等; 2)现场巡查信息:巡查照片、记录等: 3)监测数据图表: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值、变化速率值、监 测点平面位置图; 4)警情原因初步分析;

8)监测数据、巡查信息的分析与说明; 9)结论与建议。 A.0.6监测数据的处理与信息反馈宜利用专门的工程监测 效据处理与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查询 和管理的一体化以及监测成果的可视化。 A.0.7监测日报、警情快报、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报告应按规 定的格式和内容,及时向相关单位报送。

附录B施工期间现场巡查报表

续表B.0.1明(盖)控法基坑现场巡查报表

现场巡查人: 监测项目负责人 监测单位: 第页共

B.0.2盾构法隧道现场巡查报表可按表B.0.2执行。

监测工程名称: 报表编号: 巡查时间: 年月日 天气:

续表B.0.2盾构法隧道现场巡查报表分类巡查内容巡查结果备注管片破损、开裂、错台情况管片管片渗漏水情况变形其他建(构)筑物、桥梁墩台或梁体、既有轨道交通结构等的裂缝位置、数量和宽度,混凝土剥落位置、大小和数量,设施能否正常使用地下构筑物积水及渗水情况,地下管线的漏水、漏气情况周边周边路面或地表的裂缝、沉陷、隆起、冒浆的位环境置、范围等情况河流湖泊的水位变化情况,水面有无出现漩涡气泡及其位置、范围,堤坡裂缝宽度、深度、数量及发展趋势等工程周边开挖、堆载、打桩等可能影响工程安全的其他生产活动其他基准点、监测点的完好状况、保护情况监测监测元器件的完好状况、保护情况设施其他现场巡查人:监测项目负责人:监测单位:第页共页49

B.0.3浅埋暗挖法隧道现场巡查报表可按表B.0.3执行。

B.0.3浅埋暗挖法隧道现场巡查报

续表B.0.3浅埋暗控法隧道现场巡查报表

现场巡查人: 监测单位:

附录 C管廊本体巡查项目和内容

C.0.1综合管廊本体巡视检查项目和内容可按 表C.0.1综合管廊本体巡视检查项目利

.0.1综合管廊本体巡视检查项目和

D.0.1附属设施巡查主要内容与频次可按表 表 D.0.1附属设施巡查主要内容与

附录D附属设施巡查主要内容

表D.0.1附属设施巡查主要内容与

续表 D.0.1 附属设施巡查主要内容与频次

续表D.0.1附属设施巡查主要内容与频次类别项目内容频次挡水板装置、安装牢固、卡槽内杂物、密封性、部件锈蚀情况给水、防汛沙袋、防水膜等设施干燥、破损、堆每月不应少排水其他设施放情况于一次系统出入口截水沟杂物沿线市政排水设施是与否通畅、有无杂物用房环境温度、湿度、照明、卫生情况监控中心机房用房空调系统的制冷、排水情况计算机、工作站、打印机、服务器、大屏监控幕显示系统外观及工作状态监控中心与报数据储存设备工作情况、剩余容量每月不应少中央层设备警系各系统后台设备外观及工作状态、视频于一次统画面质量及控制功能检查供电工作、运行参数:蓄电池状况、监控中心有无漏液、发热等情况发生中央层设备线缆、接插件连接温湿度传感器、有害气体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等传感设备外观及工作状态监控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与报环境与设备每月不应少系统室的监控设备外观及工作状态警系控制系统于一次统现场控制箱(柜)箱体外观;控制系统及外围控制电器元件的运行状态线缆、接插件连接55

续表 D.0.1 附属设施巡查主要内容与频次

主:巡检工作应定期进行,传感设备、控制设备、执行设备检查每月不应少于1次,系级 联动检查每季度不应少于1次

联动检查每季度不应少于1次。

E.0.1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日报表 你: 报表编号: 天气: 间: 年 月日 时 上次监测时间:年 月

现场监测人: 校核人: 监测项目负责人: 监测单位:

E.0.2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日报表可按表 E.0.2 执行。

E.0.2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日报表

E.0.3轴力(拉力)监测日报表可按表 D.0.3 执行。

E.0.3轴力(拉力)监测日报表可按表 D.0.3 执行。

E.0.3轴力(拉力)监测日报表

现场监测人: 校核人: 监测项目负责人: 监测单位:

E.0.4应力、压力监测日报表可按表 E.0.4 执行。

E.0.4应力、压力监测日报表

监测工程名称: 报表编号: 天气: 本次监测时间: 年月 日时上次监测时间: 年月日时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可以应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该·执行。”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3 《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 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 6 《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 7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GB50493 8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 CB 50497 9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 10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 50911 11 《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 GB 50982 12 《城镇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工程技术标准GB/T51274 13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标准》GB51354 14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 15 《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GBZ/T206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GB/T18578 17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 18 《城镇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工程技术标准》GB/T51274 19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 《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CJJ99 21 《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CJJ/ T 269 22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结构养护技术规范》 CJJ/T 289 23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 10753

24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 10413 25 《陕西省城镇综合管廊设计标准》 DBJ 61/T 125 26 《湿陷性黄土地区变形监测规范》 DBJ 61/T 132 27 《陕西省城镇综合管廊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 >DBI61/T139 28 《陕西省城镇综合管廊管线入廊标准》 DBJ 61/T 146

城镇综合管廊工程监测技术规程

1 总则 67 3基本规定 68 4 施工期间监测 71 4. 1 一般规定 71 4. 2 监测项目 74 4. 3 监测点布设 75 4. 4 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 78 4. 5 监测频率 : 80 4. 6 监测项目控制值和预警 82 5 管廊本体监测 : 84 5. 1 一般规定 : 84 5. 2 监测项目及要求 84 5. 3 监测点布设 .: 85 5. 4 监测频率 .: 86 6 附属设施环境监测 87 6. 1 一般规定 : 87 6. 2 监测项目 : 87 6.3 监测点布设 .: 88 6.4 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 89 6.5 监测项目控制值和预警 : 89 7 地理信息系统和监测管理平台 90 7. 1 一般规定 90 7. 2 地理信息系统 91 7. 3 监测管理平台 91

环境条件等因素对监测的范围和内容作出统筹安排,并根据设 及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周边环境、管廊 体及附属设施环境监测,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和监测管理平台。

3.0.3工程监测是一个长时间、连续的工作,宜贯穿整个施工

过程,监测对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影响变化是一个由小到大 再由大到小的过程,施工对监测对象的影响程度与开挖面和监 对象的位置关系、施工质量控制、地质条件和监测对象的特点等 密切相关。因此,监测信息的采集频率要根据工程施工对监测对 象的影响程度进行调整,其原则是能反映出监测对象的变化过 程。

再由大到小的过程,施工对监测对象的影响程度与开挖面和蓝测 对象的位置关系、施工质量控制、地质条件和监测对象的特点等 密切相关。因此,监测信息的采集频率要根据工程施工对监测对 象的影响程度进行调整,其原则是能反映出监测对象的变化过 程。 3.0.4本条对监测信息的及时分析和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提出了 要求。监测工作要严格执行监测方案,并将监测成果准确、及时 地反馈给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为工程动态设计和 信息化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多工程安全事故是由于预先发现或 采取措施不及时造成的,由于工程安全隐惠不能及时得到处理 致使其进一步导致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 响。工程监测工作特别需要重视监测信息的时效性,监测单位及 时进行监测信息处理、分析和反馈工作,是保证工程自身及周边 环境安全的重要基础工作。

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多工程安全事故是由于预先发现或 采取措施不及时造成的,由于工程安全隐惠不能及时得到处理 致使其进一步导致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 问。工程监测工作特别需要重视监测信息的时效性,监测单位及 时进行监测信息处理、分析和反馈工作,是保证工程自身及周边 环境安全的重要基础工作。

3.0.6监测点的布置是捕捉!

点要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变化趋势。监测点的数量即 要考虑到监测系统的可靠性,文要考虑经济性。监测点按同一困 面布置考虑同类型监测参数相互验证,同时考虑利用结构的对彩 性,合理布置监测点数量。

3.0.7监测设备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应与监测期相适应,施工其

间监测的设备选择宜兼顾使用期间监测的需求,监测设备的耐久 性、稳定性以及造价宜与使用期间的监测统筹考虑。当监测设备 更用寿命短于结构寿命,应及时更换。监测设备的稳定性不仅要 求监测设备经过长期使用以后其工作特性能保持正常,还要求其 对工作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抗十扰能力。兼容性一般要 求监测系统中所有设备的接口使用标准接口。 监测设备的安装方式应避免预理传感器及导线损伤,同时应 避免结构出现不可恢复的永久性损伤;安装方式应牢固,其耐久 生应能满足监测期内的使用要求。 监测设备安装完成后为保证后续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及 时进行标识

3.0.8本条对监测系统进行了规定。

3.0.8本条对监测系统进行了

1施工期间监测,工程现场情况复杂,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 对整体或局部结构建立监测系统;使用期间监测可根据监测目 的、项目及监测期等对整体或局部结构建立监测系统。为了更好 地保证监测工作的实施,宜设置专用监控室,并制定监控室相关

工作制度。 2监测系统的采集功能一般由各种特定功能的传感器等监 测设备完成,传输功能一般由有线或无线装置将采集的数据发送 至接收端,控制功能包括查询监测数据或设置数据采集分析仪, 查询监测系统工作状态,生成数据记录文件。预警功能指当监测 值超出预警值时,系统能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预警。 4实时监测时,监测数据需及时快速反映结构的状态,监测 系统的采样频率应能满足使用要求,且监测系统中传感器的动态 范围及监测系统对传感器数据的读取方式(串联或并联)应满足 要求。

4.1.1施工期间工程监测对象主要包括支护结构、周围岩土体 和周边环境,支护结构监测对象主要为基坑支护桩(墙)、立柱、支 撑、锚杆、土钉,浅理暗挖法隧道初期支护、临时支护、二次衬砌以 及盾构法隧道管片:周围岩土体监测对象主要为工程周围的岩 本、土体、地下水以及地表;周边环境监测对象主要为工程周边的 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高速公路、城市道路、桥梁、既有轨道交通 以及其他城市基础设施。这些对象的安全状态是控制综合管廊 工程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的关键所在。

工程察报告、同边环境调查报告、安全险评报告、设计文件 及施工方案等相关资料,并进行现场踏勘。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施工方法主要包括明(盖)挖法基坑工程 直构法及浅理暗挖法隧道工程,是一项高风险工程,施工工法不 司、地质条件不同、环境条件不同,给工程带来的风险不同。工程 监测方案编制之前,需要综合研究工程的风险特点,以及影响工 程安全的重要工程部位和施工过程,并对关键部位、关键过程和 关键时间提出监测重点,以确保监测方案的针对性。

观测标志、布设监测元器件等方式,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设省 或读数仪等进行位移或应力应变监测,获取监测对象状态变化

数据,以便在需要时及时对工程采取安全保护措施。由于仪器监 测点的布设位置、数量有限,现场巡查是最有效的补充手段。现 场巡查能发现监测对象的过大变形、开裂、渗漏及地面沉陷(隆 起)等安全隐患,为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安全状态的综合判定提 供必要的资料支撑。 随着监测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监测服务内容的增多,远程 视频系统也逐步应用于城镇综合管廊工程监测工作中。视频监 测相对现场监测来说具有远程、实时、便捷的特点,对掌控工程施 工进度、施工质量及环境条件变化、监控记录工程风险、防止重大 事故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工程影响分区及监测范围

4.1.4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基坑工程中,根据实践经验,大多数基 坑边壁珊塌等发生在0.5倍的基坑深度范围内,基坑整体破环与 变形的区大部分集中在1.0倍的基坑深度范围内,土质较软的基 坑变形区有可能延伸至2.0倍的基坑深度范围,据此,本规程规 定了基坑变形监测范围宜为基坑边缘外2倍基坑开挖深度。2倍 ~3倍基坑升挖深度范围内一般基本已经超过了基坑变形区了, 认为基坑变形对其影响比较小。当有人工基坑降水时,监测范围 可按基坑降水影响范围确定。 盾构和浅理暗挖隧道施工时,会弓起地面及地层产生沉降 槽,影响地面道路和地层中理设地下管线的基础设施。根据黄土 地区不同地层结构隧道地面沉降槽监测分析表明,隧道地面沉降 槽宽度范围内的沉降变形较大,沉降槽曲线反弯点以外的沉降变 形较小,范围至2.5倍沉降槽宽度。结合国家规范《城市轨道交 通工程监测规范》GB50911和陕西地区工程特性,土质隧道工程 地面影响范围可划分为:隧道外侧0.50z0范围内为沉降主要影响

区(1区);隧道外侧1.25z0范围内为沉降次要影响区(Ⅱ区); 外则划分为可能影响区(Ⅲ区),参见图1。

4.1.6本条对基坑、隧道工程监测等级划分的依据进行了明确。 工程监测等级的划分有利于在监测设计工作量布置时更具针对 性,突出重点,合理开展监测工作。根据现行相关规范、工程经验 及相关研究成果,工程监测等级的确定需要考虑工程自身特点、 周边环境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三大影响因素。 4.1.7工程自身风险是指工程自身设计、施工的复杂程度带来

性,突出重点,合理开展监测工作。根据现行相关规范、工程经验 及相关研究成果,工程监测等级的确定需要考虑工程自身特点 周边环境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三大影响因素。 4.1.7工程自身风险是指工程自身设计、施工的复杂程度带来 的风险。 4.1.8表4.1.8中周边环境对象的重要性程度可根据环境对象 重要性、相关规范、破坏后果或风险评估进行确定,也可参考如下 分类: 重要建(构)筑物一般是指文物古迹、近代优秀建筑物,10层 以上高层、超高层民用建筑物,重要的烟岗、水塔等:重要桥梁是 指城市高架桥、立交桥等;重要隧道是指城市过江隧道、公路隧 道、铁路隧道等;重要地下管线是指雨污水干管、中压以上煤气 管、直径较大的直来水管、中水管等对工程有较大危害的地下管

4.1.7工程自身风险是指工程自身设计、施工的复杂程度带买 的风险。

重要性、相关规范、破坏后果或风险评估进行确定,也可参考如 分类:

重要建(构)筑物一般是指文物古迹、近代优秀建筑物,10层 以上高层、超高层民用建筑物,重要的烟岗、水塔等:重要桥梁是 指城市高架桥、立交桥等;重要隧道是指城市过江隧道、公路隆 道、铁路隧道等;重要地下管线是指雨污水干管、中压以上煤 管、直径较大的自来水管、中水管等对工程有较大危害的地下管

水文地质条件,有无湿陷黄土等特殊岩土确定。各种不良地质作 用(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震、断 裂、潜蚀、岸边冲刷、岩溶、土洞等)对建筑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常造成不良影响,甚至直接威胁工程的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 处于湿陷性黄土分布区的综合管廊工程,应根据是否需要进行湿 陷性处理来判断湿陷性黄土对综合管廊的影响。

4.2.4~4.2.8根据综合管廊工程不同的施工方式,列举出了主 要的监测项目。对于选测项目当设计、施工需要或受力条件复杂 时,可以选择监测,并不局限于表中所列项目

4.2.9周边环境的监测项目主要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地铁设

计规范》GB5015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建 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CJJ99以及其 也道路养护、既有轨道交通维修等规范、规则确定了建(构)筑物 地下管线、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桥梁、既有城市轨道交通、既有 铁路等环境对象的监测项目。

和顶管法施工所对应的对施工工况、支护结构以及周边环境进不 巡查的主要对象及内容。实际现场巡查工作中应包括但不仅阴 于此内容,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增加

和顶管法施工所对应的对施工工况、支护结构以及周边环境进行 巡查的主要对象及内容。实际现场巡查工作中应包括但不仅限 于此内容,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增加。 4.2.11监测基准点、监测点、监测元器件的稳定或完好状况,直 妾关系到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及连续性,因此,这也是现场巡查 的内容之一。

接关系到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及连续性,因此,这也是现场巡查 的内容之一。

4.2.12远程视频监控是指利用图像采集、传输、显示等设备及

4.2.12远程视频监控是指利用图像采集、传输、显示等设备及 吾音系统、控制软件组成的工程安全管理监控系统,对在建工程 进行监视、跟踪和信息记录。目前,远程视频监控是现场巡查最 有力的补充,对于重要风险部位可以通过远程视频监控,实现24h 全天候监控。

4.2.13条文所列内容是重要的风险部位,对这些部位进行远程视 频监控有利于进进一步地控制工程施工质量,避免事故的发生。

4.2.13条文所列内容是重要的风险部位,对这些部位

4.3.1本条以针对性、合理性和经济性为原则,提出了监测点布

4.3.1本条以针对性、合理性和经济性为原则,提出了监测点布 设位置和数量的一般性要求。支护结构与周围岩土体是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的,二者之间的联系密切,布设监测点时需要对两者 统筹考虑。监测点的位置应尽可能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受力 变形状态,以保证对监测对象的状态做出准确的判断

边环境对象监测点的布设位置、数量通常要考虑以下儿个条件:1 周边环境对象的风险等级大小;2)周边环境所处的工程影响区;3

周边环境对象自身的材质、结构形式;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 复杂程度:5)所采用的监测方法和现场监测的可实施性。

4.3.3为反映监测对象的不同部位、不同对象之间、不同类

测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需要设置监测断面。纵向监 测断面是指沿着基坑长边方向或隧道走向布设的监测点组成的 监测断面:横向监测断面是指沿垂直于基坑长边方向或垂直隧道 走向布设的监测点组成的监测断面。考虑不同监测对象的内在 联系和变化规律时,不同的监测项自布点要处在同一断面上。如 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内力监测点、支撑轴力监测点、地表沉降及岩 土体位移监测点和环境对象的监测点等可对应布设,隧道周围岩 土体位移监测点与隧道支护结构变形及内力监测点可布设在同 断面上。

支护结构及周围岩土体监测点布设

4.3.5浅理埋暗挖法隧道施

竖向位移、拱脚竖向位移监测点布设在同一断面上,利于监测数据 综合分析,全面掌握隧道结构变形及顶部地面变形情况,参见图23。

图2隧道结构监测断面示意图

图3地表沉降监测点示意图

支护结构内力通常在应力变化大或地质条件复杂的部位选择性 进行监测,以掌握特殊条件下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分布规律、安 全及稳定状况等。因此监测点布设成按断面形式,每个断面的监 测点数为5 个~11 个。

4.3.6盾构法施工的隧道,管片结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

收敛监测点等通常布设在一个监测断面上。在盾构始发与接收 段、联络通道附近、左右线交叠或邻近、小半径曲线段、施工出现 异常、管片结构出现开裂以及岩土条件较差、周边环境较复杂等 也段,存在较高的施工风险,应布设监测断面。管片结构应力、围 岩压力等监测点首要考虑在围岩软硬不均、地下水位较高等存在 也层偏压的复杂地质条件环境段布设,以分析管片的受力特征 分布规律及安全状态。

路、地下管线等有较好的保护作用。顶管顶部地表、地面道路、建 筑等的沉降监测,掌握顶管通过时地面的稳定状态,及时反馈信 息,是保障安全施工的基本要求。条件充许时,为保证结构安全 宜对管节结构变形及应力进行监测

Ⅲ周边环境监测点布设

4.3.10目前工程中地下管线监测是一个非常重要也是一个非 常复杂和困难的工作,通过总结和研究地下管线的监测工作,地 下管线的监测主要有间接监测点和直接监测点两种形式。 间接监测是指通过观测管线周边土体的变化,间接分析管线 的变形。常设在与管线轴线相对应的地表或管周土体中。柔性 管线或刚度与周围土体差异不大的管线,与周围土体能够共同变 形,可以采用间接监测的方法。 直接监测是通过理设一些装置直接测读管线的变形,风险等 级较高、邻近轨道交通工程或对工程危害较大、刚性较大的地下 管线一般应布设直接监测点进行监测。 直接监测点的理设方法主要为位移杆法,即将硬塑料管或金 寓管理设于所测管线顶面,将位移杆底端理设在管线顶部并固 定。量测时将标尺置于位移杆顶端,只要位移杆放置的位置固定 不变,测试结果就能够反映出管线的沉降变化。

区范围内有工程施工时,应及时对其进行监测,保障运营安全

4.4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4.4.5对水平位移监测方法进行了规定,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 点法、交会法等都是监测的传统方法,随着全站仪的大量使用,极坐 示法也已成为监测的常用方法,本规程对监测方法的规定比较灵 活,可根据工程实际灵活选取,但无论选取何种方法,其技术指标均 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的相关规定。

4.4.6对竖向位移监测方法的规定,几何水准是竖向位移监测

的传统方法,在竖向位移监测中大量使用,随着自动化传感器的 普及使用,液体静力水准测量也已成为监测的常用方法,电磁波 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可用于四等及其以下等级的竖向位移监测。 本规程对监测方法的规定比较宽泛,可根据工程实际灵活选取, 但无论选取哪种方法,其技术指标均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工程 测量标准》GB50026的相关规定。

测量精度不宜低于6",分辨率不宜低于0.02mm/500mm;分层 降的观测精度不宜低于1mm。

4.4.9本条第3款是对应力计量程、精度作的规定,量程7

,+,牙 生支先,重主自 小也不宜过大,量程范围小值应覆盖结构的最小受力,大值应覆 盖结构的最大受力。

4.4.15倾斜监测是通过多次测量建筑物固定部位顶部相对应

底部的倾斜量和倾斜方向值,获得其倾斜变化数据。本条列举了 几种常用方法,投点法、激光铅直仪法、垂准法、倾斜仪法等适月 于具有内部竖向观测条件建筑物。对于剪力墙结构或整体刚度 较好的建筑物镇沅新江水库05标施工组织设计,也可采用基础差异沉降推算。外部具备观测条件 时,可采用全站仪测量顶部、底部对应点的水平位移差值等方法

1坐标方格网板标志法、二角形网、极坐标法、视准线法父 会法等都是地裂缝监测常用方法,其中坐标方格网格板标志法是 监测水平位移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但监测精度稍差。具体做 法是根据裂缝宽度选用两块有机玻璃板,把聚脂薄膜上的毫米方 格网粘贴在玻璃板上,并在方格网左边线中间画一指示线,将 快板固定在裂缝的左侧,作为下标,另一块板固定在裂缝的右侧 作为上标,并使上下标的指标线重合。当裂缝变化时上下指标线

便错开。观测时以上指标线为准,读取下标方格网上的坐标值, 通过计算可知裂缝的变化。 2地裂缝主要表现为竖向位错,地面陡坎。竖向位移测量 是地裂缝监测的主要方法。

4.4.18巡视检查作为仪器监测方法的有效补充,主要以目测为 主。根据巡查计划,结合施工进度,及时进行巡查,并详细做好巡 查记录。 现场巡查和仪器监测数据成果之间大多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可以把被监测对象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加全 面地分析工程围(支)护体系及周边环境的变形规律及安全状态 更好地指导施工或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证工程施工顺利 进行。 现场巡查到的任何异常情况必须弓起足够重视,并结合出现 异常区域的监测数据和施工工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及时发现可 能出现的事故隐患或征兆,以便施工方及相关单位及时启动应急 预案,采取应对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4.5.1监测频率的确定是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DB510100/T 206-2016标准下载,与施工方

4.5.1监测频率的确定是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与施工方法、施 工进度、工程所处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以及监测对象和监 测项目的自身特点等密切相关。同时,监测频率与投入的监测工 作量和监测费用有关,在制定监测频率时既要考虑不能错过监测 对象的重要变化时刻,也应当合理布置工作量,控制监测费用,选 择科学、合理的监测频率有利于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