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9-296-2021 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京津冀区域协同工程建设标准).pdf

DB29-296-2021 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京津冀区域协同工程建设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5144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29-296-2021 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京津冀区域协同工程建设标准).pdf

2.1绿化屋面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GJ155的有关规定。

程防水技木规范》 7.2.3绿化屋面结构内的空隙容积不应计入总调蓄容积。其径流系 数取值应根据覆土厚度、种植土类型以及绿化屋面铺装、种植形式 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基质层厚度大于等于300mm时径流系数宜为0.3~0.4;当 基质层厚度小于300mm时径流系数宜为0.5; 2应核减绿化屋面中铺装、机房等非绿化面积以及种植土深度不 满足要求的绿化面积。

7.2.4既有屋面改为绿化屋面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既有建筑屋面改造为绿化屋面时,应对原结构进行鉴定,应 以结构鉴定报告为设计依据,确定种植形式: 2应计算种植荷载某市污水处理厂厂区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并纳入屋面结构永久荷载: 3种植屋面防水层应满足一级防水等级设防要求,且必须至少 设置一道具有耐根穿刺性能的防水材料; 4种植屋面防水层应采用不少于两道防水设防,上道应为耐根 穿刺防水材料;两道防水层应相邻铺设且防水层的材料应相容;既 有防水层仍具有防水能力时,应在其上增加一层耐根穿刺防水层: 既有防水层无防水能力时,应进行拆除,重新做防水。 5既有建筑屋面改造为绿化屋面时,宜选用轻质种植土、种植 地被植物、选择容器种植。 7.2.5屋面应设排(蓄)水层并应结合找坡泛水和排水沟分区设置 可采用成品排(蓄)水板、级配碎石、卵石、陶粒等,并应具备通 气、排水、储水、抗压强度大、耐久性好的性质。 7.2.6绿化屋面面层雨水应通过边沟、雨水口或雨水斗排除;入渗 雨水应通过底层疏水板排至边沟或雨水斗排除。

2.7透水铺装地面包括透水砖地面、透水混凝土地面、透水沥 面以及缝隙透水地面等。透水铺装地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逸

7.2.11透水砖应符合下列规定:

2透水块材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找平层渗透系数不应小于面层,宜采用中粗砂或细石透水混凝 土等; 2透水基层可选用级配碎石、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透水混 凝土等; 3透水基层的厚度应根据地面荷载强度确定; 4透水底基层可采用级配碎石、级配砾石、天然级配砂砾、部分 砾石经轧制掺配而成的级配碎、砾石、填隙碎石等材料; 5在地下水较高的地区、严寒地区以及地下室顶板上方时,透水 底基层内应设置渗透管,渗透管材质应满足地面承压、抗冻胀的要 求。

专日子 月、切生 性能等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实心砖》GB/T21144 的规定; 2嵌草砖之间的土壤类型为黄土粗砂(砂:土=1:1); 3缝隙透水砖缝宜采用粗砂或碎石屑填缝。 7.2.14透水混凝土的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水泥混凝土路 面技术规程》CJJ/T135的规定,其主要性能指标应满足表7.2.14要

面技术规程》CJJ/T135的规定,其主要性能指标应满足表7.2

表7.2.14 透水水泥混凝土的主要性能指标

7.2.15透水混凝土路面面层分为普通透水混凝土路面、露骨料透水 混凝土路面等,透水混凝土地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透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厚度要求等技术要求应符合 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的规定: 2当透水混凝土面层施工长度超过30m,应设置胀缝;在透水 混凝土面层与侧沟、建筑物、雨水口、铺面的砌块、沥青路面等其 他构造物连接处,应设置胀缝;胀缝宜采用浸油软木条等柔性材料 填充。 7.2.16透水沥青材料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沥青路面 技术规程》CJJ/T190的规定,主要性能指标应满足:透水沥青路面 的透水面层应采用高黏度改性沥青作为结合料。高黏度改性沥青应 应日代口派主共

术规程》CJJ/T190的规定,主要性能指标应满足:透水沥青路 透水面层应采用高黏度改性沥青作为结合料。高黏度改性沥青 用成品沥青,其主要性能应满足表7.2.16的要求

表 7.2. 16高黏度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小于600mm,地下室顶板防水层之上应增设疏排水板,透水铺装地 面的透水底基层内应设渗透排水管。

7.2.18渗透管/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穿孔塑料管等材料,当为渗透沟、渠时也可使用塑料 模块; 2 塑料管的开孔率宜为1.0%~3.0%,塑料模块孔隙率不小于 95%; 3渗透管外敷渗透层,渗透层宜采用砾石;渗透层外或塑料模 块外应采用透水土工布包覆,土工布搭接宽度不应少于200mm; 4设在行车路面下时覆土深度不应小于700mm; 5与其连接的雨水口宜采用具有渗透功能的雨水口; 6管径和布置间距应计算确定,渗透管的排水能力不应小于地 表入渗量和地下水渗入量; 7应设检查并或入渗井,并间距不应大于渗透管管径的150倍 并的出水管口标高应高于入水管口标高,但不应高于上游相邻井的 出水管口标高,渗透检查井应设0.3m沉砂室。 7.2.19透水铺装地面径流系数取值应根据其铺装形式经试验确定 当不具备条件时,宜按下列要求取值: 1半透水铺装地面径流系数取值不宜小于0.5; 2全透水铺装地面径流系数取值不宜小于0.4; 3全透水铺装地面透水底基层内设有渗透管时,其径流系数取 值不宜小于0.3。

7.2.20下凹式绿地宜分布在道路、广场、建筑周边,用于接纳硬化 地面的雨水,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下凹式绿地应与周边硬化地面竖向相衔接; 2下凹式绿地下凹深度宜为50mm~200mm,下凹深度大于 100mm时应满足排空时间要求;

3下凹式绿地竖向设计应使雨水远离路基、建筑外墙; 4下凹式绿地内应设溢流雨水口,溢流雨水口设置应满足5.3.4 的要求; 5周边雨水宜分散进入下凹绿地,当集中进入时应在入口处设 置缓冲措施。 7.2.21下凹式绿地渗透系数不满足渗透要求时,应对其土壤进行改 良或采取其他措施增加渗透性能, 7.2.22入渗井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7.2.26当需要滞蓄和净化雨水时,绿地宜设置为生物滞留设施,生 物滞留设施宜设置在地势较低便于周边雨水径流汇入的区域,并宜 分散布置。 7.2.27可利用高位花坛收集、滞蓄屋面雨水,雨水立管接入时应采 取消能布水措施。

7.2.30雨水湿地包括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宜设置在具有空间条件 的城市道路、城市绿地、滨水带等区域。

8应设有确保人身安全的警示标识和措施。

7.2.33雨水湿地应设置溢流设施,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溢流排水能力不应低于雨水湿地的最大进水量; 2可采取溢流竖管、盖篦溢流井或雨水口等; 3溢流水位应保证雨水湿地的有效水深; 4溢流水位上应有50mm~100mm的超高; 5溢流设施宜设置在雨水湿地出水口附近,但不应正对进水口

7.2.34植被缓冲带宜布置在河、湖岸边的滨水绿化带或生物滞留设 施等的周边,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植被缓冲带应搭配种植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 2坡度宜为2%~6%,宽度不宜小于2m,并应根据径流污染削 减要求进行布置: 3植被缓冲带范围内布置的慢行道、游步道、休想平台等设施 宜采用透水路面。

7.2.35渗透塘具有入渗和调节功能,可单独设置,其滞蓄容积应根 据溢流水位和设计水位之间的容积确定:渗透塘也可设置在河、湖或 受纳水体周边,用于净化初期雨水,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入口应设置沉砂池或前置塘等预处理设施; 2边坡坡度不宜大于1:3,表面宽度和深度的比例应大于6:1, 塘底至溢流水位不宜小于0.6m; 3底部构造宜为厚度200mm~300mm的种植土、透水土工布 和厚度300mm~500mm的过滤介质; 4植物应在接纳径流之前成型,植物应既能抗涝文能抗旱,适 应洼地内水位变化; 5宜设置排空设施,排空时间不应大于24h:

应设有确保人身安全的警示标识和措施。

1设施类型应根据汇水区条件、降雨特征和雨水回用用途等因素 确定; 2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宜采用容积式弃流装置,当弃流装置埋于 地下时,宜采用渗透弃流装置; 3地面雨水收集系统宜采用渗透弃流井或弃流池: 4初期弃流量应根据雨水回用水质要求、降雨间隔、汇水面污 染特征等因素整合确定; 5弃流装置及其设置应便于清洗和运行管理

7.3.2雨水储存设施应优先采用坑塘、景观水体等天然水体,设计 符合下列要求: 1坑塘、景观水体等天然水体进水管、溢流管标高应满足雨水 自然排放、储存空间的要求。 2具有调蓄空间的天然水体应设有安全防护措施。 7.3.3当采用室外理地式塑料模块蓄水池、硅砂砌块水池、混凝土 水池等作为雨水储存设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检查口或检查井,检查口下方的池底应设集泥坑,集泥 坑平面最小尺寸应不小于300mm×300mm;当有分格时,每格都应 没检查口和集泥坑。池底设不小于5%的坡度坡向集泥坑,检查口附 近宜设给水栓; 2当不具备设置排泥设施或排泥确有困难时,应设搅拌冲洗管 道,搅拌冲洗水源应采用储存的雨水;

1应设检查口或检查井,检查口下方的池底应设集泥坑,集泥 坑平面最小尺寸应不小于300mm×300mm:当有分格时,每格都应 设检查口和集泥坑。池底设不小于5%的坡度坡向集泥坑,检查口附 近宜设给水栓; 2当不具备设置排泥设施或排泥确有困难时,应设搅拌冲洗管 道,搅拌冲洗水源应采用储存的雨水:

3应设溢流管和通气管并应设防虫措施; 4进水和吸水口应避免扰动池底沉积物。 7.3.4塑料模块技术参数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模块化雨水储水设 施技术标准》CJJ/T311的有关规定。 7.3.5塑料模块组合水池作为雨水储存设施时,应考虑周边荷载的 影响,其竖向承载能力及侧向承载能力应大于上层铺装和道路荷载 及施工要求,模块使用期限的安全系数应大于2.0。 7.3.6塑料模块水池内应具有良好的水流流动性,水池内的流通直 径不应小于50mm, 塑料模块外围应包土工布层。

3应设溢流管和通气管并应设防虫措施; 4进水和吸水口应避免扰动池底沉积物。 7.3.4塑料模块技术参数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模块化雨水储水设 施技术标准》CJJ/T311的有关规定。 7.3.5塑料模块组合水池作为雨水储存设施时,应考虑周边荷载的 影响,其竖向承载能力及侧向承载能力应大于上层铺装和道路荷载 及施工要求,模块使用期限的安全系数应大于2.0。 7.3.6塑料模块水池内应具有良好的水流流动性,水池内的流通直 经不应小于50mm,塑料模块外围应包土工布层。

附录 A 常用降雨资料

表 A. 0. 1 典型降雨量厚度(mm)

表A.0.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

1、天津站:和平区、南开区、河西区、河东区、河北区、红桥区、北辰区、东丽区、津 南区、西青区;塘沽站:滨海新区;宝站:静海区、宁河区、武清区、宝区和蓟州的 平原区;蓟州站:蓟州北部山区; 2、雄安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数据来源《河北雄安新区荣东片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附录B主要城市暴雨强度总公式

设计暴雨强度LL/(s·hm)」; t一一降雨历时(min); P. 一设计重现期(a)。 适用范围为:1min≤t≤5min,P=2a~100a

节围为:5min≤t≤1440min,P=2

1558(1+0.9551gP) (t + 5.551) 0.835

2719(1 + 0.961g P) (t + 11.591)0.902

591(1 + 0.8931g P) (t + 1.859)0.436 in≤t≤5min,P=2a~100a 1602(1 +1.037 lg P) q = (t + 11.593) 0.681

图1北京市暴雨分区图

北京市分为2个暴雨分区。以镇级行政区作为划分基础单元。房山 区的史家营乡、大安山乡、佛子庄乡,门头沟区的清水镇、斋堂镇、雁 翅镇、妙峰山镇、大台街道、王平镇、潭柘寺镇,昌平区的流村镇、阳 坊镇、马池口镇、南口镇,海淀区的上庄镇,延庆县的八达岭镇、康庄 镇、大榆树镇、井庄镇、延庆镇、沈家营镇、张山营镇、旧县镇、永宁 镇、香营乡、刘斌堡乡、四海镇、大庄科乡、千家店镇、珍珠泉乡,怀 柔区的宝山镇、九渡河镇、汤河口镇、长哨营满族乡、喇叭沟门满族乡 等乡镇划为第1区;其余地区划为第II区。本附录中北京市暴雨强度公 式及分区参照《城镇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暴雨径流计算标准》DB11/T96 9

B.0.2天津市暴雨强度应按四个暴雨分区计

2141×(1+0.7562lgP) (t + 9.6093)0.6893

为:5min≤t≤180min,P=2a10

I区适用于和平区、南开区、河西区、河东区、河北区、红桥区、 北辰区、东丽区、津南区和西青区。 2第II区设计暴雨强度应按公式:

适用范围为:5min≤t≤180min,P=2a100a。 II区适用于滨海新区 3第III区设计暴雨强度应按公式:

2728×(1+0.76721gP) (t + 13.4757) 0.7386

3034×(1+0.75891gP) (t +13.2148)0.7849

适用范围为:5min≤t≤180min,P=2100年 II区适用于静海区、宁河区、武清区、宝区和蓟县的平原 区。 4第IV区设计暴雨强度应按公式:

适用范围为:5min≤t≤180min,P=2a100a IV区适用于蓟县北部山区(20m等高线以上)

2583×(1+0.7780lgP) (t + 13.5721)0.7677

注:表中P代表设计降雨的重现期;t代表汇流时间;用q表示强度时其单位为L(s·hm2)

附录 C蒸发量与降雨量统计表

C.0.1京津冀主要城市逐月水面蒸发量和降雨量统计表(mm/月)

表D.0.1海绵城市建设设施汇总表(按主要功能分类)

附录D海绵城市建设设施汇总表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 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该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该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 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 《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51174 《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 《混凝土实心砖》GB/T21144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 《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 《模块化雨水储水设施技术标准》CJJ/T311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

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

1总 则 72 3基本规定 ..74 4参数与计算 ....78 4.1 设计参数. ...78 4.2 水量计算 ...80 5 建筑与小区 ...84 5.1 一 般规定 ..84 5.2 规 划 设计 ..84 5.3 系统设计. .88 6 市政工程 .90 6.1 → 般规定 .90 6.2 规 划设计 .90 6.3 雨 水入渗 ..92 6.4调 蓄 排放 .92 6.5收集回用 .94 7设施设计 .95 7.1 一 般规定 .95 7.2绿色设施 .95 7.3其他设施 96

1总 则 72 3基本规定 ..74 4参数与计算 ....78 4.1 设计参数. ...78 4.2 水量计算 ..80 5 建筑与小区 ...84 5.1 般规定 ..84 5.2 规 划 设计 ..84 5.3 系统设计. .88 6 市政工程 .90 6.1 → 般规定 .90 6.2 规 划设计 .90 6.3 雨 水入渗 .92 6.4调 蓄 排放 .92 6.5收 集回用 .94 7设施设计 .95 7.1 一 般规定 .95 7.2绿色设施 .95 7.3其他设施 96

0.2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包括常规建设项目:落实海绵城市建设: 的住宅和公建、道路交通、绿地和广场、市政排水和河湖水体 且,以及水环境治理、内涝治理等综合性工程项目。

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是项目的必要组成部分,是确保项目按海 绵城市理念实施的技术措施。常规设施如:景观水体的雨水储存、 绿地洼地渗透设施、透水铺装地面、入渗塘以及地面雨水径流的竖 组织以及排涝泵站、调蓄设施、净化设施等均需要在用地范围内 实施。因此,在项目建设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就需要考虑和包括进去, 为确保实施和效果,要求“三同时

1.0.4对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施提出安全防护要求。

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在雨季要确保运行安全及人员安全。相

的井盖应设防坠入设施,蓄存、调节雨水的坑、糖等应有液位提醒 及醒自标记。下凹桥、泄洪渠及道路等应设标尺和警示装置,必要 时应有声光报警。

3.0.1传统的雨水排水模式,以快排为导向,过度依赖城市管网,

城市的下垫面丧失了对地表径流的渗透、滞蓄和净化功能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城市水治理系统碎片化问题非常突出,直 接影响到治理的效率和效果。强调系统治理就是要从生态系统、水 系统、设施系统、管控系统等多维度去解决系统碎片化的问题。利 用水系、绿地和灰色设施的调蓄和净化能力,通过河道整治、绿地 调蓄、生态补水等措施,协同源头减排和过程控制,实现海绵城市 建设目标。 首先,要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上来考虑,避免生态系统的碎片 化。水是重要的生态环境的载体,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 共同体的思想,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地理下垫面对降雨径 流的积存、渗透、净化作用。其次,要建立完整的水系统观。水环 境问题的表象在水里,但问题的根源在岸上。应充分考虑水体的岸 上岸下、上下游、左右岸水环境治理和维护的联动效应。再之,要 以水环境目标为导向,建立完整的污染治理设施系统。要构建从源 头减排设施(微排水系统)、市政排水管渠(小排水系统)到排涝 除险系统(大排水系统),并与城市外洪防治系统有机衔接的完整 体系。 海绵城市建设改变了传统的技术路线和方式方法,由传统的“快 排+未端治理”转换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充分恢 复下垫面的“海绵体”功能,发挥绿色设施和灰色设施的综合效益 既能缓解生态、环境、资源的压力,文能降低工程造价和运维成本 3.0.2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多专业融合,核查指标和目标落实情况需 要多专业配合,因此要求提供设计专篇。 3.0.3新改扩建项目以指标控制,旧城改造和海绵城市专项改造项 目应以问题为导向,解决积水、内涝、水体黑臭等城市病,有条件

3.0.5竖向设计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总体标高和坡向首先 需要与城市竖向和排水相协调,避免出现凹地或阻挡排水通道,内 部的标高和坡向应有利于雨水汇入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

果填平将造成径流增量给下游造成压力,应尽量避免。改变标高和 水流状态也会造成影响

0.7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要求雨水经过源头减排后才能进人下游” ,因此需要依次经过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再排出。为了确保雨 纳空间利用需要到达设计水位溢流排出,同时,在市政管线接 溢流也有利于发现污水混入的情况

3.0.8生态优先原则要求城市道路应利用道路绿化隔离带及

雨水。按照片区整体策划有利于充分协调利用区内的生态空间,实 施重点突出和综合需要优先改造的工程等达到解决问题和指标的目 的,避免大拆大建和过度工程化

3.0.10海绵城市片区改造建设项目应以片区达标为前提,先期调 研、系统谋划,多方案对比,采取适宜措施以最经济可行的方案实 施。不可盲目分配指标造成遍地开挖建设。因为模型法可对实施效 果进行预评估同时便于多方案综合评价,是目前常用技术,对片区 方案设计有此要求。

3.0.11对集中发展区、地势低洼区或者周边市政雨水管

的降雨情况下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模拟。自前数学模型法应用已经日 趋普遍,可以达到效果验证的目的。因此,对上述区域和项目采用 数学模型法是必要的,

3.0.12本条款为强制性条款。

3.0.14本条款为强制性条款。

严禁两类管道任何形式的连接,应确保从水源到用水点都是独 立的。雨水的来源是不稳定的,因此雨水供水系统都设有补水。当 采用生活饮用水补水时,补水管道出口和雨水集水池(箱)内水面 应有空气间隔。雨水回用水系统作为项目配套设施进入建筑时,安 全措施十分重要。回用水执行的水质是杂用水水质标准,属非饮用 水,因此严禁回用水进入生活饮用系统。 建筑与小区的回用雨水存在意外进入生活饮用水系统的风险, 因此需要采取严格防范措施。 雨水回用系统在使用中存在误接、误用的风险。误接常发生在 装修、理地管道施工及维修过程中,所以雨水管道外壁必须涂色或

标识,以便防止雨水管道误认为生活饮用水管道并与之连接。 “雨水”标识虽能防止认识且看到文字的人误饮误用,但光线较弱, 以及儿童、盲人和文盲人群难以辨识,所以应在取水口上设置锁闭 装置或配置专用开启工具。

示识,以便防止雨水管道误认为生活饮用水管道并与之连接。 “雨水”标识虽能防止认识且看到文字的人误饮误用,但光线较弱, 以及儿童、盲人和文盲人群难以辨识,所以应在取水口上设置锁闭 装置或配置专用开启工具。

不同降雨历时及重现期下透水铺装:

考虑到近年来北方地区降雨量有增加的趋势,本条款中透水铺 装地面径流系数按降雨历时120min,重现期3年~10年取值 当无实测透水铺装雨量径流系数资料时,亦可按下列公式估算:

hy,t一一重现期为P,历时为t时的降雨量(mm); Wp一一透水铺装层容水量(mm); K一一基层的饱和导水率(mm/min)。 其他下垫面类型径流系数取值参考《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 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考虑当水体设置调蓄空间时,调蓄空 间滞蓄雨水量在计算项目总调蓄容积时已经核算,防止重复计算, 水面径流系数取值为1。 4.1.5十一五”期间,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南开 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依托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 专项开展了地表径流面源污染特征研究,对中心城区不同下垫面、 不同功能区、不同降雨历时中雨水中污染物进行了研究,表4.1.5的 水质指标主要参考该研究的成果。

4.1.6雨水净化处理后一

常用回用指标及见表3。

表3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4.2.4规定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降雨厚度下需控制的径流总量计算 公式。 在设计下垫面条件下,公式中h取值为项目对应年径流总量控 制率的降雨厚度,计算结果为对应径流总量控制率下需设置的总调 蓄容积。用于滞蓄、入渗与收集回用设施的来水量计算时,设计降 雨量取值为短历时(小时或日均值);用于雨水塘、景观水体收集 回用设施的月水量平衡分析计算时,设计降雨量取月均值;用于年 可利用雨水资源总量计算时,设计降雨量取年均值

4.2.7规定了设计重现期下的雨水设计流量计算方法。 主要用于计算排水管渠的雨水设计流量。此处的径流系数应参 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中5.3.13中取值,不同汇水 面积的综合径流系数应加权平均计算。 4.2.9本条规定了入渗设施渗透量、进水量及产流历时内蓄水量的 计算方法。 1渗透设施渗透量计算公式参照地下水层流运动的线性渗透 定律,又称达西定律。式中α为安全系数,主要考虑入渗设施会逐渐 积淀冲刷灰尘等颗粒,使渗透效率降低。京津冀三地位于北方地区 灰尘较多,参照《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取0.5~0.6。 水力坡降J是渗透途径长度上的水头损失与渗透途径长度之比 其计算式为:

4.2.7规定了设计重现期下的雨水设计流量计算方法。

式中J一一渗透面到地下水位的距离(m) Z一一渗透面上的存水深度(m)。 当渗透面上的存水深Z与该面到地下水位的距离J相比很小时,

当雨水回用为景观水体用水时,景观水体的渗透量根据池体结 构和防渗做法不同而有所差别。由于施工技术及工程材料的发展, 般景观水体单位面积日渗透量不会大于1L/(m².d)。 当设置雨水净化处理系统时,应考虑有5%~10%的损失量,如 设备管道滴漏、反冲洗排水、设备排泥等。当处理工艺采用湿地等 自然净化工艺时,由于没有额外排水,可不考虑自用水量

表4.2.13取值参照北京市《草坪节水灌溉技术规定》(DB11/1 349)编制。取平水年数据,冷季型草坪草系指最适生长温度为 15℃~25℃,受季节性炎热的强度和持续期及干旱环境影响较大的 草坪草。暖季型草坪草系指最适生长温度为26℃~32℃,受低温的 强度和持续时间影响较大的草坪草。 养护等级参考《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DB11/T213中规 定执行。特级养护质量标准主要包括:绿化养护技术措施完善,管 理得当,植物配置科学合理,达到黄土不露天;一级养护质量标准 主要包括:绿化养护技术措施比较完善,管理基本得当,植物配置 合理,基本达到黄土不露天:二级养护质量标准主要包括:绿化养

护技术措施基本完善,植物配置基本合理,裸露土地不明显。天津 和河北地区绿化灌溉的回用定额可参照执行。 最高日绿化浇灌用水定额参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取值。

在水泥和沥青路面行驶的汽车,宜选用下限值;路面等级较低 时Y形高墩施工方案,宜选用上限值。条文定额参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 确定。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节水意识的增强 微水洗车、电脑循环水洗车行业将逐步替代传统洗车方式。当采用 高技术洗车方式时,用水量应按产品说明书确定。

5.1.1建筑与小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 要场所,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指标都要通过建筑与小区来实现。 5.1.4符合透水条件是指地下水位、土壤透水性能及当位于地下室 顶板上则覆土厚度等均满足要求(详见5.3)。需要注意的是此条与 透水铺装率需要同时满足,即:已经满足透水铺装率,但是符合透 水条件的人行道和广场等区域仍应设置为透水铺装地面, 5.1.5道路、广场周边的绿地应设置下凹绿地,特别是毗邻区 2m~3m范围内的绿地应设计为下凹式绿地,以承接道路、广场和建 筑的雨水。

5.1.6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点就是竖向设计,

5.1.6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点就是竖向设计,良好的 竖向设计可以使雨水有利于汇至应海绵设施当中,减少外排量和径 流污染量。

教学科研等建筑均有可设置雨水立管分散排出等特点。屋面雨水立 管断接方式有多种选择,利用高位花坛、利用浅沟接至绿地、至渗 井溢流至绿地等,可对应多层和高层建筑雨水排放。 雨水立管断接不应对建筑立面、建筑结构造成影响和破坏。高 云屋面雨水立管进行断接时底部应采取防冲刷设施。为防止雨水被 医疗废水污染,建筑屋面雨水不宜采用雨水立管断接等措施,宜直 接排放至雨水管渠。

5.2.1对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外排雨水的径流系数做出规定。

对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外排雨水的径流系数做出规定, 已建成城区的外排雨水峰值径流系数不大于0.5阳光大厦商住楼工程塔式起重机安拆施工方案,主要依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